雖然這篇共和世代成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共和世代成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共和世代成員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立陶宛(地理小百科,新聞回顧) (臺灣人民深深感謝,我們都熱愛自由🌻)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發文,表示「 #熱愛自由的人,就應該彼此照顧」,許多臺灣網友湧入留言致謝。 人口不到300萬人的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今天宣布,捐贈2萬劑A...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前兩天去我爸媽家吃飯,左邊是我爸,心情好的不得了,一直跟我敬酒,還會哼一兩句台灣隊長,轉到另一邊是我媽,臉臭到可以去跟臭豆腐比臭,我只講了個”蔡”,就跟我翻臉,我其實是要稱讚她今天菜很好吃。我夾在中間,真很為難,這怎麼辨呢?當然就是,後退一步,準備看好戲。我哪那麼笨哪;這種藍綠撕裂的情況,我想大家...
共和世代成員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16:22:19
由《Final Fantasy XIV》製作人吉田直樹領軍開發的新作《Final Fantasy XVI》,遊戲官網稍早公開,透露遊戲本身的故事背景、世界觀,以及一些主要角色的重點介紹。 承襲《Final Fantasy》系列一直以來的核心,本次的《Final Fantasy XVI》同樣以水...
-
共和世代成員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1-30 20:06:39我前兩天去我爸媽家吃飯,左邊是我爸,心情好的不得了,一直跟我敬酒,還會哼一兩句台灣隊長,轉到另一邊是我媽,臉臭到可以去跟臭豆腐比臭,我只講了個”蔡”,就跟我翻臉,我其實是要稱讚她今天菜很好吃。我夾在中間,真很為難,這怎麼辨呢?當然就是,後退一步,準備看好戲。我哪那麼笨哪;這種藍綠撕裂的情況,我想大家都看很多,你們家有什麼例子,也很歡迎大家留言來告訴我們。
不過其實不是只有台灣,很多民主國家,現在也都撕裂的得很厲害,今天我們要來看看美國的例子。
就像台灣分藍綠一樣,美國也分兩個紅藍兩色。紅色的就是我們川貴人那邊的共和黨,藍色的就是想盡法要把川普弄掉的民主黨。深藍的州,就是已經幾十年都是投給民主黨的候選人,深紅的州就是共和黨躺著選都會中,紫色的就是兩黨選民人數差不多,在總統大選的時候,就會有時投給紅的,有時投給藍的,所以就變成紫色的了。
美國撕裂的情況有多嚴重呢?在十年前,社會學家做過一個民調,有一半以上的共和黨人說,如果子女的另一半是民主黨的,他會很不高興。即使是主張要多元包容的民主黨這邊,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父母態度是類似的。這是六十年前的一千倍,但很多學者都指出,現在的情況絕對比十年前做民調的時候,還要嚴重很多。更糟糕的是,很多專家已經點出,如果看美國的教育制度,接下來還可能更嚴重。
美國是已開發國家中,很少數的沒有統一課綱的國家。在美國的制度,把教育權列入地方政府的權限,也就是美國五十個州都可以自訂學習方針跟標準。以台灣來做例子,就是各個縣市可以各教各的,像是台北市教育局跟新竹市的教育局都可以自訂課綱。
那各州各自為政的課本是怎麼來的呢?是由各科的教課書作者,通常也是該領域的學者,先寫出一個大略適合全國的版本。接下來出版社就會針對各州的法律標準去做調整,當然在調整的過程中通常也不會諮詢原始作者的意見。而這些調整過的教課書在經過各州的教育委員會或是教科書審議小組的評估之後,還得再繼續修改內容,或是被要求要調整用字遣辭。比如說在加州、科羅拉多和紐澤西,法律就規定公立學校課本一定要包含美國LGBT的歷史。但也有其他州是規定,學生的家長可以拒絕讓自己的小孩接受學校性教育的課程。因為這些教育委員會與教科書的審議小組大都是由州政府指派的人員所組成,結果就是這些成員的價值觀,幾乎都與每個州強勢的政黨比較接近。比如說在加州審議小組之中,就幾乎都會是支持民主黨的人,而在德州的當然就是支持共和黨的人佔多數。除了專家學者之外,甚至還包含了神職人員。
紐約時報最近就把深藍的加州跟深紅的德州課綱拿來比一比,結果發現差異很大。在路線上,保守路線的共和黨要課本更強調愛國,基督教教義及對憲法的解釋要多參照創國時,清一色都是白人的國父們的想法,但進步路線的民主黨則認為要強調由下而上的公民力量,強調多元包容,要多講少數族裔的掙扎,強調移民對國家的貢獻。對憲法的解釋也應該與時俱進,不能侷限於國父們的想法。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了解這兩個不同顏色地方的課本差異有多大,我們特別開發了新單元,要請來只會出一張嘴的凱莉和我一起演話劇。
另外我們還找來了正在第一線的台師大教授姜義村,以及知名作家朱宥勳來和我們起聊聊台灣的課綱議題,到底台灣課綱和世代差異有關係嗎?台灣的課綱又是比較偏向保守派還是自由派呢?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共和世代成員 在 KKBOX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3-07-24 16:55:16第一次和東京樂迷面對面的演出,場地說不上大。但正因為這種「親近」,反而讓Imagine Dragons的衝擊力道更直接地迎面襲來。小小的舞台塞滿了各式各樣的鼓,每個樂團成員都有份參與......
更多專訪內容:http://tinyurl.com/mx4rl6x
KKBOX@Google+:https://plus.google.com/+KKBOX/
KKBOX TW@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iKKBOX
KKBOX SG@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KBOXSG
KKBOX MY@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KBOXMalaysia
KKBOX HK@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KKBOXHK
共和世代成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立陶宛(地理小百科,新聞回顧)
(臺灣人民深深感謝,我們都熱愛自由🌻)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發文,表示「 #熱愛自由的人,就應該彼此照顧」,許多臺灣網友湧入留言致謝。
人口不到300萬人的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今天宣布,捐贈2萬劑AZ COVID-19疫苗給臺灣。臺灣網友除了火速湧入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推特留言感謝,也在社群平台上熱烈討論各種「報恩」方法,有人立刻下單買立陶宛巧克力,得到店家熱情回應。🥰
🇱🇹立陶宛巧克力專賣店: Rūta (露特)。
https://www.ruta.com.tw/pages/ruta-chocolate-story
🇱🇹立陶宛在去年2020年04月21日接受我國中華民國政府(臺灣)的口罩捐贈,共計10萬片醫療級口罩。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Linas Linkevičius)當時特別在Twitter以繁體中文推文表示感謝,並「高度讚賞這種精誠團結(抗疫)的行動」。🥰
🇱🇹2021年03月05日,立陶宛政府宣布將在臺灣設立辦事處,此舉被外界視為對中國的一大挫敗。
🇱🇹立陶宛近來挺臺灣力道增加,有50名政治圈以及教育圈人士於3月16日組成「立陶宛-臺灣論壇」,將推動與臺灣的關係。成員包括現任經濟部長Aušrinė Armonaitė 、外交副部長Mantas Adomėnas、首都維爾紐斯市長Remigijus Šimašius等。🥰
⚠面對中共政權,推展歐盟來往的「一帶一路」戰略,以及新疆(東突厥)維吾爾族「再教育營」(集中營)的迫害人權爭端。2021年05月22日,立陶宛表示已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立陶宛認為這個包含部分歐盟成員國的機制「製造分化」,構成中國分裂歐盟的因素。
🇱🇹立陶宛國會通過一項決議,譴責中國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族裔維吾爾人犯下「違反人道罪」和「種族滅絕」。立陶宛國會也要求聯合國調查中國在新疆設立的拘留營,同時要求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檢討歐中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立陶宛再次被蘇聯吞併。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獨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其獨立。
#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
又稱 #自由之鏈 或 #波羅的海之鏈,是發生於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大規模和平示威。大約有200萬人加入這場活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75公里的人鏈,穿過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
這一示威是為了希望世界能夠關心三國共同的歷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該三國被蘇聯占領。該活動起源於1980年代在西方城市舉行的「國際黑絲帶日」抗議活動。它標誌著蘇聯與納粹德國之間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成立50週年。
8月23日成為波羅的海三國、歐盟和其他國家的紀念日,稱為「黑絲帶日」或「#歐洲史達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
此事件場景震撼、牽動情緒,在國內外均大收宣傳之效。這次活動為波羅的海激進主義者提供了將波羅的海獨立問題定位為不止是政治問題,而且是道德問題的機會。蘇聯當局以激烈的口吻回應,但沒有採取任何建設性的行動修補三國與蘇聯其他地區間日益擴大的鴻溝。示威後7個月,立陶宛成為首個宣告獨立的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9月6日,蘇聯政府正式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獨立。
2004年5月1日,立陶宛正式加入 #歐盟。
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正式成為 #歐元區 第19個成員國。
這是位於歐洲,波羅的海附近的國家,地理課本時常稱呼波海三國,由北至南分別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他們面積並不小,確實人口規模約略是百萬人口。立陶宛的面積是65,300平方公里,接近我國台澎金馬的面積2倍,人口為2,794,329,大概是台中市的人口規模。
波羅的海,「的」唸成ㄉ一ˋ,英文是Baltic Sea。是中歐和北歐之間的陸間海,海域橫貫北緯53度至北緯66度,東經10度至東經30度,介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瑞典部分、歐洲大陸和芬蘭諸島之間。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波羅的海」一名的來源沒有定論,它可能與日耳曼詞彙belt有關,指代兩條貝爾特海峽,但也有人認為它來源於拉丁語詞彙balteus(腰帶)。
立陶宛是北歐理事會、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理事會、聯合國、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約及歐元區等國際機構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屬於 #高收入經濟體 並為 #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
2018年9月,維爾紐斯觀光發展局新推出的一系列廣告短片和海報,就是以「#歐洲G點」這個名號來做城市行銷,幽默主打這個不為人知的「極樂天堂」,一旦有觀光客能「深入秘境」直達終點的話,馬上就能體驗到一波波高潮迭起的旅遊快感。
這樣概念是針對年輕世代的笑點來設計,看到的人多半也都是會心一笑。然而,在立陶宛這個天主教國家,有一群人可是笑不出來,他們就是教會神職人員。
立陶宛主要的觀光地包括首都 #維爾紐斯、#考納斯(立陶宛語:Kaunas,是立陶宛第二大城市和舊都)。立陶宛現在有三處世界遺產,是 #克爾納韋、#維爾紐斯舊城 和 #庫爾斯沙嘴。
克爾納韋(立陶宛語:Kernavė)是立陶宛的一個地方,以前是立陶宛大公國的首都。
維爾紐斯擁有典型的中世紀城鎮的格局,環繞市政廳發展起來。主幹道Pilies街將宮殿與市政廳連接起來。從這裡向外放射出許多狹窄、彎曲的街道,兩邊布滿教堂、店鋪、手工作坊、貴族的府第和隱蔽的庭院。
維爾紐斯舊城的規模較大,面積達到3.6 km²,是歐洲最大的舊城之一。最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蹟都集中於此。舊城內將近1500座建築物,分別建於幾個世紀,形成許多不同的建築風格交相輝映的壯麗輝煌的藝術效果。儘管維爾紐斯以巴洛克城市著稱,這裡也有許多哥德式(如聖安娜教堂)、文藝復興式、新古典主義(如主教座堂)和其他風格。
庫爾斯沙嘴: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個沙洲,把庫爾斯潟湖與波羅的海分開,長98公里。目前為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立陶宛所管轄。
資料引述:中央社、上報、蘋果日報、轉角國際、中央廣播電臺、Wikipedia。巫師地理小編彙整。
共和世代成員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週很高興能與與德國聯邦議院議員馬庫斯·法伯(Marcus Faber)博士進行視訊會議,討論加深台灣與德國之間關係的願景。
德國和台灣有著許多根本價值,包括民主、人權、法治以及經濟。因此,積極尋求在兩國之間建立橋樑,無論是在立法機構、還是在公民社會,都有多方合作的可能。
潛在合作的許多領域包括國防,農業和社會福利、公共衛生等議題。
我在會談時說到,台灣不用試圖重新發明輪子。國際交流和對話是創新以及積極變革的重要動力。許多其他國家的經驗、政策,都可以透過對話快速從彼此得到資訊。
台灣的生存,取決於國際社會的支持,因此,我們必須與包括德國在內等理念相近的夥伴合作。”
代表原屬於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地區的Marcus Faber博士評論說:“德國和台灣擁有從威權主義到民主的艱難過渡之歷史。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歷史和我們的潛在的紐帶來建立緊密的民主聯盟。這個聯盟不必然以軍事為主。我們應該促進國際規範,經濟和產業之間的聯繫,以實現互利互榮。”
鑑於台灣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地位,智庫和其他非政府組織,是鞏固台灣民主,並扮演與全球其他地區之間「利害關係攸關方」的重要角色。
結合民主,法治、人權以及國際規範的共同價值觀,以及充滿活力的台灣公民社會,是台灣軟實力的重要動能。在此基礎上,台灣世代智庫期盼與Marcus Faber議員及其所屬之自由民主黨繼續對話。
註:Marcus Faber博士是德國聯邦議院議員,代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北部Altmark選區。他是自由民主黨的成員,自由民主黨與台灣執政黨民主進步黨皆屬於國際自由聯盟之會員。Marcus Faber議員是台灣的重要支持者,也是主張將台灣納入國際機構的倡議者,過去曾替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發聲。
共和世代成員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也是這幾天感到極為興奮的消息之一呀,近年來讀到相當喜歡的小說,同時也是 2016 年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同情者》The Sympathizer,作者阮越清前日親自在網路上宣佈,自己的作品確定將由享譽國際的南韓名導《原罪犯》、《下女的誘惑》朴贊郁執導,為品質保證的 A24 獨立電影公司改編成電視影集,書中有不少篇幅以越戰史詩電影《現代啟示錄》為背景,不知是否也會成為影集的一部分,讓人非常期待。
⠀⠀⠀⠀⠀
▍博客來:https://bit.ly/3t3KcyC
⠀⠀⠀⠀⠀
《同情者》小說在台灣推出約莫是三年前左右,當時一讀之下驚為天人,瞬間成為 2018 年最喜歡的書籍,全書 429 頁是最剛好的迷人厚度,從西貢淪陷開始,透過戰爭的共通性打造出故事格局的時大時小、時遠時近,大到呈現大時代下毫無自主權的國家生存困境,凌駕於歷史、政治與種族之上,小到以一個間諜與私生子的內心自白發出真實而赤裸的疾呼,撼動了當今美國視角所奠定出的荒謬表象。
⠀⠀⠀⠀⠀
現年五十歲的美國作家阮越清 1971 年出生於越南,四歲時面臨了西貢淪陷,舉家遷移至美國賓州特別設立的四個越南難民營之一,搬了幾次家最終定居於加州的聖荷西,後來在當地開設第一間販售越南食品的雜貨店,阮越清也於此處長大成人,於 Berkeley 取得博士學位,最終定居洛杉磯並在南加大授課。《同情者》是他 2015 年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以 25 萬字的篇幅撼動世界文壇,大大小小獲獎無數,甚至一舉奪下 2016 年的普立茲小說獎,也被多家權威媒體選為 2015 的年度書籍之一,書評紛紛盛讚其獨一無二的寫作手法,紐約時報稱之為「特技表演 acrobatic ability」,以第一人稱的主觀自述和外來者的旁觀者清平衡了匿名主角的兩個世界,更與多位文學巨擘相提並論。
⠀⠀⠀⠀⠀
「俯視著我自己,我依然能看見大人體內住著一個小孩,小孩體內住著一個大人。我始終都是分裂的,儘管並不完全是我的錯。雖然是我自己選擇過雙重生活並成為有雙重心思的人,但別人老是喊我雜種,不這麼選也很難。我們國家本身也受到詛咒,也分裂為南北變成雜種,如果說我們是自己選擇分裂、選擇死在這場不文明的戰爭中,也只算說對了一部分。我們並未選擇讓法國人貶低我們,讓他們把我們分裂成北中南這不神聖的三位一體,也未選擇被轉手給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大強權,進一步分裂為二,然後又在一盤冷戰棋賽中被分配到戰鬥部隊的角色,這是穿西裝打領帶的白人在有空調的室內下的一盤棋。」
⠀⠀⠀⠀⠀
就如《鬥陣俱樂部》,由一個從未透露出姓名的第一人稱敘述,以倒敘法的方式於第一頁開門見山表示,自己是一名間諜、臥底、特務、雙面人,也是雙心人,受美國教育的法越混血私生子,似乎在這個偌大的世界裡沒有一點容身之處,在美國他始終是外來者,同時身為北越共產黨的特務和南越共和國的軍官,讓他在對錯、是非與黑白的解讀更為複雜,一如各國複雜的政治,一如眼前複雜的世界。
⠀⠀⠀⠀⠀
打從西貢淪陷或西貢解放的那一天開始,他是贏家也是輸家,抓住最後一個機會隨美軍撤離越南,在人人自保的逃亡過程中,即使各自忠於自身的政治理念,彼此誓死不放的永遠都是手掌攤開歃血為盟的結拜兄弟,眼裡看見的是每一個渴求存活的性命,經歷了生離死別,望盡了人間煉獄,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再度踏上美國的領土,在洛杉磯繼續展開顛沛流離的難民生活。
⠀⠀⠀⠀⠀
這段日子,他謀得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工作,展開兩段見不得光無法善終的關係,過著只吃冷凍食品度日的陰暗生活,甚至遠赴菲律賓協助名導拍攝好萊塢眼裡的越戰電影,差一點因此丟了性命,但私底下一方面跟隨著將軍,意圖在美國集結一支越南軍隊光復被共產黨吞噬的家園,另一方面也將這項消息不間斷的秘密透露給北越組織的成員。
⠀⠀⠀⠀⠀
「我們的成功或失敗不是因為財富或運氣,我們會成功是因為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模式和我們該做的事,失敗則是因為別人比我們更了解。」
⠀⠀⠀⠀⠀
透過主角敏銳又扭曲的解讀,和一丁點的嘲諷,在理解與掙扎之間尋找微乎其微的自我認同,一針見血的拋給世界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重新認識戰爭的悲涼,大膽審視戰爭帶來的雙面影響。他心始終向著越南,卻早已被美國教育得裡外不是人,有時從西方的角度看祖國,有時從革命份子的角度看祖國,有時從失根的角度看祖國,夾雜強烈的痛苦與力量,反覆探討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深刻透視文化與環境造成的認知差異。
⠀⠀⠀⠀⠀
從獨白認罪的第一人稱巧妙細膩的探討著雙面文化強碰之下的衝突,處處充斥著無語問蒼天的迷惘困惑,與自己思辨同時與讀者對話,精準剖析的字裡行間滿是心酸與痛楚,在環環相扣的縝密佈局與華麗不流於堆砌的筆觸中,蘊藏了文字所能傳遞出的偉大力量,那就是愛與熱情、尊嚴與存活、理解與接受、流血與包容、深度與智慧。
⠀⠀⠀⠀⠀
以歷史事實為縱軸,以虛構人生為橫軸,縱橫交織出世界眼裡的越戰與越南眼裡的越戰。在東方與西方的共生、傳統與新潮的碰撞、民主與共產的撕裂裡,他擅長描繪受混亂與恐懼交雜的心境,經由人的主觀感受為出發點,模糊了道德的底線,平衡了善惡的分野,再從人物之間的激盪推進劇情轉折、加深情緒對立。更驚人的是《同情者》的結局急轉直下,氣勢萬鈞也令人瞠目結舌,更讓凌駕血緣卻生不逢時的友誼徹底貫穿首尾,在滿是偽裝的表象世界裡看見感人至深的真實情感,阮越清書寫戰爭抹不去的殘破,也緊抓時間沖不淡的情與義。
⠀⠀⠀⠀⠀
阮越清特地在台灣出版的《同情者》裡加入一段話,讓人不禁省視自己的定位與國家的定位,在戰爭雙輸與戰爭遺毒的共通性下台灣也曾被殖民被分割,東西方強碰的雙面性矛盾更存在我們血液中汩汩流動,轉頭凝視著現在動盪的政治局勢,過去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賠上的一切豈又合乎人道,我們在面對這些歷史的沈重傷痛時該如何記住與釋懷,如何不讓仇恨持續撕裂國家人民,更是他撰寫《同情者》的初衷,同時屬於這個世代越南與台灣的共同記憶。
⠀⠀⠀⠀⠀
⠀⠀⠀⠀⠀
⠀⠀⠀⠀⠀
▍延伸書單推薦:
⠀⠀⠀⠀⠀
《#流亡者》阮越清:https://bit.ly/3t76BuT
《#沉靜的美國人》格雷安葛林:https://bit.ly/321W8Ff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王鷗行:https://bit.ly/3rueAB7
《#維多利亞三部曲》莎拉華特絲:https://bit.ly/2Ra6l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