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六藝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六藝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六藝書產品中有1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金老ㄕ的教學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周的H&M......竟然出現跟我相關的歷史事件。 928教師節,是的,這個孔子誕辰日如今跟我這個教師算是有那麼一點關係。(可說真的,教師節不給教師放假,還真是讓我忿忿不平呀。)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孔子的學派有其獨特性,特別是孔子讓不少平民有機會接觸到原先只有貴族能學習的教育,這也是為何他會被...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20的網紅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科教館周遭的景點【臺北孔廟】,裡面有一一介紹孔門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展間~讓我們跟著清華大學英家銘老師一起進去看看吧!!...
六藝書 在 一顆算頭 讀書帳? ? ?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2:17
大學宣傳文! - 選華梵,選一個未來!🏆 擔心未來就業,害怕畢業即失業❓ 擔心選錯方向,不喜歡要換系很難❓ 擔心發展不好人脈,未來沒有良師益友互相扶持❓ 學費很貴給家裡造成負擔❓ 這些問題,在華梵都不存在! ✔提供四年全額獎學金💰 ✔最高30萬💰海外學習獎學金,超過4成學生出國學習 ✔老師一對一...
六藝書 在 ?徐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 06:58:27
春芳號的新飲品🍹🧋 也太好喝了吧🥰 (紅柚果粒茶) 春芳號總店 現在還有送畢書盡的書夾🥰 🏠地址:台中市中區民權路48號 電話:04-2223-2933 拍攝地點就在附近的 道禾六藝文化館 #台中美食 #台中 #台中飲品 #道禾六藝文化館 #春芳號...
六藝書 在 狗狗(狗狗的小跳步,繪蹦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1 19:44:10
20210116🐌 久違的市集出攤!!!✨✨✨ . . . 應該又是好久不見 我和小杰快三個禮拜沒擺市集了天啊!!!🥺 @dougeinvade 整個很想很想大家!!!❤️❤️❤️ (希望你們有想我們) . ─=≡Σ((( つ•̀ω•́)つ 1/16-1/17-台中小蝸牛市集...
-
六藝書 在 徐薇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11 12:08:56我的家教是徐薇-ep76「車子部位怎麼說-內裝篇」
#六藝服飾 感謝提供
#補教千萬名師小薇 #看直播免費學英文
汽車發動的排檔桿:P、R、N、D、S、L檔,薇寶知道這些排檔桿上的字母,代表哪些英文單字呢?
#舉一反三百的背單字方法 都在今晚的直播喔~
#按讚粉絲團成為薇寶
#徐薇老師的寶貝粉絲是薇寶
#3歲到99歲的薇寶們學英文同樂會
#散播歡樂散播正能量
=========================
傳送門
加入徐薇老師臉書:
https://ppt.cc/fLAMdx
加入徐薇英文官網:
http://www.ruby.com.tw/
訂閱徐薇線上YouTube:
https://ppt.cc/f7hwqx
加入徐薇英文line@好友ID搜尋:@rubyenglish
加入徐薇老師line@好友ID搜尋:@rubyhsue
https://ppt.cc/fuoxYx
========================= -
六藝書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08-21 15:15:29孔子提倡傳統的禮儀「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當中射藝乃古時文人雅士修心養性的武術之一,至隋唐時與日本交流後,射藝日漸在海外發揚光大。可惜自廢除科舉制,加上受文化大革命波及,傳統射藝一度失傳。反觀鄰國日本,將射藝發展成自家文化,講求無偽、無爭、無雜念。但無論經歷多少歲月,中國射藝、日本弓道都講究內外和諧及天地合一,令我想起電影《一代宗師》的宮二說:「習武之人必有三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六藝書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周的H&M......竟然出現跟我相關的歷史事件。
928教師節,是的,這個孔子誕辰日如今跟我這個教師算是有那麼一點關係。(可說真的,教師節不給教師放假,還真是讓我忿忿不平呀。)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孔子的學派有其獨特性,特別是孔子讓不少平民有機會接觸到原先只有貴族能學習的教育,這也是為何他會被尊稱萬世師表的原因。
不過孔子地位的進一步鞏固,其實跟漢武帝脫不了關係。當初漢武帝獨尊儒術,並讓選官制度與儒家經典學說綁在一起,這讓後來想當官的學子,莫不閱讀儒家學說。換言之,因為皇帝的提拔,儒家壟斷了考核制度,而作為儒家的開山始祖,孔子的地位自然就背後是不斷提高。(說的市儈一些,孔子地位的提升,其實跟利益是密切掛勾呀。)
到了中華民國時期,由於當時的共產黨搞「破四舊」,敵視傳統文化,那身為對手的中華民國,自然就要高舉「復興傳統文化」的大旗,而其中一種象徵,就是將孔子的生日變成教師節讓人紀念。
時至今日,孔子的名聲猶在,但多少人有去了解孔子的時代?以及他在那個時代中所誕生出的理想呢?
由周潤發主演的「孔子:決戰春秋」,雖未必稱的上佳作,而且針對真實歷史有做了不少戲劇改動,但我覺得裡面有不少場景,我覺得是很好呈現「孔子」這個人。
比方說:電影中的孔子很會射箭......這其實相當符合史實,因為當時貴族要接受「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的科目教育,其中的御以及射,都是要培養貴族的戰鬥能力。所以孔子是個射箭能手,甚至他因為身高有190左右,這位至聖先師可不是文弱書生,好在他通常跟人講道哩,他要不講道理,我看也沒多少學生能一對一跟他衝突。
我特別有印象,裡面藉由周迅的腳色,說了這麼一段話:「後世的人會了解夫子你的苦難經歷,但沒多少人會了解你的道。」
是呀,時至今日,有多少人有想要認識孔子本身?又有多少人真正對《論語》的內容做探究或是批判呢?那如果以上這些,大眾都是冷漠的,那孔子誕辰的教師節,又有多少意義呢?
身為一個想研究孔子、想書寫孔子故事,又正好從事教職的我,每次談到孔子,都讓我有不少的感慨。
王者天下,每次看到這部作品,我都覺得這裡面很有事。
話說我第一次看「王者天下」是在電影台播放的劇院版,我看完後感覺......真是一步不怎麼樣的作品,很平庸呀。
後來大學的時候,我遇到一位同學,他借給我導演完整版,我看完後覺得......簡直太經典了!好幾個場景讓我看到雞皮疙瘩都出來了!
之所以有這個差別,是因為導演完整版的時間太長了(超過三小時,以當年的光碟技術,甚至都要分成兩片DVD才能播完),這個長度,先不說勸退許多觀眾,還會導致電影院播放場次減少,所以電影公司就要求雷利史考特做刪減,結果就是講了一個非常疲乏無畏的故事。
老雷在導演完整版的DVD一開始,有錄製一段影片,然後他用超有幹意的臉,說:「當初『有人』認為要做刪減比較好,而他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導演完整版,而這其中誰優誰列就由觀眾評判。」整段話沒帶一個髒字,但我感受到老雷滿滿的怨念。而我也是透過本片,開始認識到「導演對藝術負責,製作對整部電影負責」的觀念。(所以前一陣子我談斯卡羅,或是某些電影,我通常先不會把所有問題都直接歸咎在導演身上,導演當然重要,但會有很多其他原因左右電影的成果。)
在王者天下中,我最喜歡的腳色就是撒拉丁,他出現的場景不多,但每個場景都透露出他是具有非凡智慧及魅力的一代英主。
我個人最喜歡的片段,是當時撒拉丁面對耶路撒冷王國大軍迎擊卻選擇撤退,有一位宗教人士就跳出來指責他:
「你為什麼撤軍,對方沒有優勢,只有真主能決定戰爭勝負。」
撒拉丁反駁:
「勝負取決於真主,但也取決於精密的沙盤推演、強大的兵力、免於疾病的侵襲,以及充足的水源。我們圍城時無法應付後面的援軍
。在我之前,真主讓穆斯林贏過多少戰役?我是指真主讓我當統帥之前。」
宗教領袖:
「並不多,因為我們犯了太多罪。」
撒拉丁卻說:
「那是因為你們沒準備好。」
以上情節當然只是導演構建的對話,極可能有美化成分,但的確撒拉丁最後之所以能為穆斯林收復聖城耶路撒冷,在於他有足夠的智慧及能力,將原先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甚至彼此相攻的各派穆斯林勢力整合,最終以優勢大軍加上等待十字軍自己犯下戰略失誤,最終先在哈丁戰役殲滅耶路撒冷王國的主力部隊,之後拿下耶路撒冷並成功抵禦以英王獅心理查為首的十字軍反撲。
我岔題多說幾句,老雷魔改歷史那是相當有名的,但這無損於他在我心中是一流的歷史劇導演。畢竟他先把故事講好(順帶一提,老雷的故事通常都相當簡單單一,好處是容易理解,壞處是角色都太容易被定型在純然的正派及反派),他帶出人物的特色及魅力,然後用很棒的美術場景還原歷史場景,並進一步的帶出那段歷史特有的氛圍。我真心覺得,未來想拍歷史劇的我國導演,真的可以先用老雷的拍攝手法做為基底或是仿效,當然修行在個人,老雷若沒有獨特的超一流能力,他是無法拍出「異形」、「銀翼殺手」之類的經典(所以我覺得老雷真的是說故事高手),但老雷簡單的故事大綱,我人衛是比姣好作為起始點,按部就班下也比較難翻車。然後請記住一個重點......永遠要先說好一個故事,之後再談其他的元素吧(比如:普及歷史、發揚自我概念之類的)。
強烈推薦,大家看王者天下,一定要看導演完整版呀!
黑鷹計劃,聽說是經典......然後我始終沒看完。
羊男的迷宮,聽說很就有代表性......然後我始終沒興趣看。(就好像同位導演─吉勒摩·戴托羅,拍的另一部深受肯定,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的「水底情緣」,我也使始終沒興趣去看。不過光一部片我就可以肯定吉勒摩·戴托羅絕對是獨特且超有實力的導演,那就是......環太平洋!對!就是要大怪獸對戰大機器人呀!爽!)
東方快車謀殺案......有看過ㄟ!
我個人覺得故事的結尾挺讓人印象深刻,而且聽說也成為許多影視作品會用來致敬的橋段。
以上就是我對本周H&M的感想,那大家的感想又是什麼呢?歡迎留言一起來聊天喔。
六藝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收到許多訊息,透過這個節日,得以再次跟前研習學員或畢業學生聯繫、知道大家的近況,是開心的事。也祝大家教師節快樂!
上次受邀為大學新生演講的內容,我將一些片段文字化,做個紀錄,與大家分享。完整連結放留言區。
/
「習得人與人之間的眉角、社會的運作。透過獲得薪資打理自己的生活,就算尚需家人支援,至少學會財務分配; 真正教會你什麼叫做「負責」的,往往不是學校裡,而是學校外。」
「常聽家長因小孩玩社團而頭痛,常勸阻....往往擔憂小孩「怎麼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沒有目標」,其實很多時候大人也不知下一步怎麼走。.......接觸事物多,即便不知自己要什麼,也會先知道「不要什麼」。」
「人生往往先經歷找尋、探索,然後才確定目標 ➡️追求目標 ➡️達到目標,然後再進入➡️找尋、探索,再找到而後追求,不停循環。」
「許多人即便活到中年,還跟自己不熟。」
「創新不會憑空而來,必定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
「我既非童星,也不是什麼國際比賽得主,毫無光環可加持,但我是土生土長台灣音樂班寶寶,以至於非常接地氣,我清楚學習漏洞在哪、痛點在哪、根本問題在哪。
投入職場多年也發現那些漏洞及痛點尚未被解決。......深入淺出,學生才容易理解。不過當然,當初在開設課程時,我並沒有特別想要創新什麼,純粹只覺得:為什麼不這麼學呢?」
「分清楚「興趣」與「娛樂」之差。「興趣」比較是接觸了之後喜愛,不自覺想要去了解更多,願意投注時間、願意研究。娛樂比較像一次性,且不太需要付出任何努力。所以有「培養興趣」,沒有「培養娛樂」。」
「比起擁有想法,更難的是執行力。只要脫離被書本、被填鴨式學習逼的過緊的狀態,很容易恢復人類與生俱來的想像力,因為大部分的人會放空,在放空之餘天馬行空。.....往往卡在不知從何落實。」
「大學生的優勢,只要誠心願意,大部分的人都會願意幫助你。
面對新事物,犯錯是必經,大學生是個犯錯尚可被原諒的年紀。」
/
Photo creidit: Nikolaj Lund Photography
#長庚科技大學新生演講 #六藝之樂
/
⏰ 教師研習課程【古典專題-莫札特】
10/5-11/9 (二) 早上10:00-12:30 。限舊生。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六藝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音樂之於創新的可能(上)】
很榮幸受長庚科技大學之邀,為大一新生演講,原本的實體演講,因疫情關係改成線上,也成了我第一場上百人的線上演講。
收到邀請信息時,校方訂的題目為「創新力」,希望我能談談音樂裡的創新力、音樂如何帶來創新力。我笑笑地想著,為新生演講很有意義,但音樂裡的創新力也太硬太具挑戰了吧,畢竟他們不是音樂系學生,大多為護理系學生呀~
不過還是希望能藉此機會,分享我接觸中大學生時,覺得他們可以思考的方向。如同我對自己的學生,總跟她們討論現階段或未來幾年內可能會發生的事、或許可以走的幾條路,可以開拓或嘗試的方向。
近兩個小時的演講,前半段聊了求學階段的人生與選擇,後半段,跟大家聊聊何謂創新,以及在未來四年或許可以如何開展。
【求學階段的人生與選擇】
我先分享了自己的音樂歷程,以及音樂帶給我什麼樣的人生,小學、中學、大學、到紐約求學及返國後,許多的自身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其實也只是以音樂為背景,述說的同是大家在台灣求學及成長階段的狀態,以及都會發生的小故事。
我自己每進一個新階段、到一個新環境,都非常興奮期待,從沒有離鄉背井思鄉哭泣的過渡。我分享著小學初進音樂班時如何的興奮開心(每每想到我都非常愉悅)、國中緊抓時間念書回想卻空白的時光,音樂變成帶著壓力的必修,而非純粹的喜愛;高中生的叛逆、大學生的自由.出國後是如何受到衝擊,導致性格與思想改變,以及回國後的職涯,中間的各種選擇。
(舉例來說,初至紐約參加迎新時,聽到歐洲同學說,他們在歐洲都會在高中畢業時去世界各地走走,或到某個國家學語言,然後才去念大學;例如我的歐洲朋友,他先到俄國念語言一年,再到紐約修了一段時間的電影,才來音樂院念大學。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種觀念是相當新奇的,因為在台灣,大家不是都要趕快修完學業,跳級才是厲害、留級延畢是羞愧嗎?在當時的台灣,那樣可能會被稱作「浪費時間」呢)
中大學時期的叛逆,常常是學生與家庭間的困擾。但 #所謂的叛逆,90%不是壞 ,#其實只是來自於溝通不良。中學生會開始有很多的反思與找尋自己是自然,而世代的思想差異是必然。中學生正處於各方思想交疊的自我矛盾期,當思緒還沒定型、尚未釐清、講不清楚、不知如何表達,又與家長的期待不盡相同時,就容易形成大人口中的叛逆: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覺得不被理解,雙方都不會表達,自然衝撞。這種矛盾時期,很多會延續到大學。
大人會要孩子走安全的路,是很正常的心態。站在大多數父母的立場,看著小孩穩穩地打安全牌,是最放心的;看著小孩走不同的路,是很難不擔憂的,這是身為父母的天性。然而,複製著前人走過的路、沿用舊有模式,看似最保險,實際上可能最危險,因為時代變異很快,可能因此被淘汰。
「多嘗試」是老掉牙的字眼,但我渴望他們盡力實踐,只需謹記「保護自己」。#唯一能保護自己的 #是價值觀 #而不是關在安全區。
音樂在我生命裡扮演的角色,並非熱愛之物,而是一份信仰,人人都需要信仰,因為信仰帶來安定。大學這個年紀,可能會有很多情懷,但通常還感受不到真正的信仰,若擁有穩定的價值觀,就算想要試著衝破框架、測試框架的極限,也不會跨出那條不該跨出的警戒。
我分享著自身求學期間各個重要選擇,都來自於我自己,我雖鼓勵大家走自己想走的路,但非鼓勵恣意任性。「任性」跟「選擇自己想走的路」畢竟還是有點差別的。差別在於做了選擇,後面要別人承擔,還是自己承擔。假設做了選擇,結果擺爛要父母概括承受,付出金錢心力,那叫任性;自己選擇的路後果自己承接,叫做「選擇自己所想要」。求學階段會遇到的選擇,比起出社會進入職場,未來幾十年可能遇到的人生抉擇,是相對容易的,風險成本真的是低許多。
多嘗試,包含參加社團,盡可能地尋找打工機會,談戀愛,發掘自己的興趣。
為什麼要分享這些呢?因為透過以上,才會更認識自己。進入專職科系(未來當師字輩)的人,乖乖讀書的可能佔大多數,遵循家長的鼓勵而踏入的也不少,卻不一定真的認識自己,未來的職涯相對也較受限,若走著一條不夠認識自己、又受限的路,要怎麼創新呢?
/
#長庚科技大學新生演講 #六藝之樂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