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六必居菜單202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六必居菜單202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六必居菜單202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六必居菜單2020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AnJie's Vlo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的訂閱、喜歡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https://pse.is/AnJieTaiwan 📌影片每周二、四、六 晚上8點 準時播出! 記得訂閱開啟小鈴鐺的全部通知才不會漏掉影片唷😘 / 📌更多我的日常生活 ▪ https://pse.is/AnJieLife ...

六必居菜單2020 在 吉米|美食部落客|虛擬貨幣經理人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22 14:34:18

#尚好烤肉 #旱溪夜市 #排隊美食 - 一提到台中必去的夜市 你會想到哪個❓ 西屯雞先生:我比較常去逢甲、大慶 南區蛋先生:那個忠孝、中華路、一中街阿 還有呢❓ 吉米:旱溪夜市啦❗❗❗ - 身為台中居民 應該沒有人不知道旱溪夜市 在台中美食界的存在吧🤗 不外乎是著名的老店、有名的排隊美食等 這次吉...

六必居菜單2020 在 Sonia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18 13:57:53

//工程屍七月份專屬團購// #快譯通T2000雙向即時智能翻譯機2團來囉 #詳細介紹影片請到FB觀看哦 FB搜尋🔍Sonia小萱。工程師筆記 #限時動態也有導讀連結哦 好啦!大家不要再敲碗了! 今天從早到晚收到了N百個私訊問我幾點開團 你們好歹也等等我下班吧!!😂 #別忘了姐正職也是個賣肝的小...

六必居菜單2020 在 GOtrip.h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3:41:39

【#GOtrip日本】空中服務員雖然常常有飛東京的班次,但不見得可過夜,偶爾會和其他同事換班,為的就是能在東京停留多一點時間,好能享用東京美食與滿足購物慾望!敘敘苑、六歌仙、harbs、美登利、利久牛舌等等,今次就來公開空中服務員們過夜班時必去的東京餐廳啦! . 01|敘敘苑燒肉 🌾 敘敘苑的燒肉菜...

  • 六必居菜單2020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1 21:03:38
    有 392 人按讚

    #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送、鮮食配送、餐點DIY配送箱,但我認為,都不若「料理懶人包」來得貼切。簡單來說,meal kit把生鮮食材、料理半成品與食譜捆綁在一起,比傳統意義的烹飪方便,因為食材已經幫你配好、處理好,還有料理步驟可供參考;又比外帶外送的餐點新鮮,因為你是自己動手做菜,現煮現吃。

    台灣疫情升級、餐廳被禁止內用後,也有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我最近反覆舉的例子就是Gēn Creative與Club Voilà(Ephernite子品牌),它們讓人耳目一新,不過,meal kit不是現在才在台灣問世。

    早在2016年台北就曾有meal kit專賣店「Phoebe’s Kochhaus 菲比食事」,可惜走在太前面;Green & Safe的「食材百寶箱」也行之有年,唯欠缺食譜與配料、處理,可謂meal kit前身。至於現時有在營運、真正意義的meal kit品牌,台灣則有「樂煮 Let’s Cook」、「FoodGo Box 今晚想自己煮」等等。

    疫情前,meal kit在台灣乏人問津;進入非常時期,至少我自己,才親身體驗meal kit的魅力。然而,進一步查閱資料後,我也才發現,meal kit這個六、七年前在國際募資市場非常火紅的網路新創項目,商業模式是遭受質疑的;疫情中,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也只是一種變通之策。

    本文將試圖探討以下議題:
    1️⃣ Meal kit的市場概況為何?
    2️⃣ Meal kit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3️⃣ 獨立餐廳做meal kit是否有優勢?

    #MealKit的市場概況

    Meal kit在台灣,是小眾之小;在國外,雖和傳統雜貨零售相比仍屬小眾,卻也發展出一定的市場規模,且有眾多業者。根據「Business Wire」的數據,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eal kit市場,2020年的市場規模來到23億美元(註1);放大到全球的範圍,綜合「Business Wire」、「Grand View Research」的分析,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來到8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並預期接下來七年將以複合年均成長率約13%繼續茁壯,2027年全球可望達到200億美元的規模。

    在美國,meal kit新創業者如Blue Apron、HelloFresh,零售巨擘如 Walmart、Amazon,以及某些獨立餐廳,都投入meal kit的競爭。Meal kit的產品也愈趨多元化,除了在餐點風格上的變化(各種異國料理)、飲食需求上的專精(如素食者、健身者),產品設定上,起初的「cook and eat」(需要或多或少的烹調)之外,也往「heat and eat」(不需烹飪、加熱即食)發展,這就比較像微波爐或烤箱加熱的電視晚餐了。

    若查詢meal kit的歷史,一般認為以下二家瑞典企業為先驅:Middagsfrid,創立於2007年;以及Linas Matkasse,創立於2008年。二家公司目前都仍健在。

    Blue Apron是美國市場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據說參考了瑞典的Linas Matkass,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卻始終走在前面。然而,Blue Apron如同彗星路過,2017年在紐約證交所IPO可謂慘烈災難,其後每況愈下,疫情雖有幫助業績,現又回到掙扎狀態。

    2016年時,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也歷經分眾化的過程(如專攻素食的Purple Carrot),在Blue Apron上市前後也有一波整併潮。現在,美國市佔最高的meal kit業者是HelloFresh,這家德商同時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美國是其主要市場,2020年美國的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也拜疫情所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巨擘、雜貨零售商加入戰局。Amazon在2017年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引起業界波瀾,後逐步推出meal kit服務,去年才讓meal kit固定上架全美Amazon Fresh;也有幾間超市併購meal kit新創,如Albertsons收購Plated(2017)、Kroger收購Home Chef(2018)。Walmart也從2018年起推出自己的meal kit。

    以上美國市場發展歷程,我將有另一篇專文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Meal kit新創業者的發展,為什麼會走到IPO困難,或者被雜貨零售商併購呢?這就和其商業模式有關了。

    #MealKit的商業模式

    Meal kit的訴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說法相當貼切:它是在餐廳內用、外帶外送、買菜自煮以外,第四種飲食消費行為,自給自足的程度,介於外送與自煮之間。

    Meal kit比傳統烹飪方便許多,省時間省力氣,理由在於,它幫你完成規劃菜單、買菜、備料等等,在家自煮的繁瑣雜務;一道菜的內容,通常包含生鮮食材、醬汁、其他調味佐料、料理半成品以及食譜,某些食材甚至已經洗好、切好。對於廚藝欠佳的煮夫煮婦而言,meal kit是在家做出餐廳水準菜色的機會;對於熱愛嘗鮮的吃貨來說,meal kit也是拓展味蕾、嘗試異國風味的方案。當然,新鮮現煮也符合健康訴求,而針對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飲食需求的消費者,例如素食主義、減脂增肌,某些meal kit特殊菜單也令飲食規範更好遵守。

    這類料理懶人包,可謂數位時代的產物。Meal kit的先行者皆屬網路新創,設立之初就採取線上訂購與配送,且大多綁定 #訂閱制,以確保營收基礎。亦即,如今的meal kit產業是從線上起家的,實體零售在幾年後才跟進。並且,其初期成長大多來自都會區收入較高、年紀稍長的Y世代(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者),代表其消費門檻是比較高的—有數位能力,並擁有較多可支配所得。

    這也預示了meal kit業者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價格。在美國,一人份的meal kit定價約莫介於8美元至12美元之間,差不多是在大眾餐廳能飽餐一頓的價格,也比傳統意義的買菜自煮貴上許多。方便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也限制了meal kit的目標客群。

    再來,訂閱制反成為消費者卻步的理由。一般訂閱方案為一週二到四餐,視餐數與份量有不同的運費規則,基本上愈多餐就愈容易免運、單價也愈低,但愈多餐也代表消費者的承諾是愈高的。然而,我們都清楚每天的食欲變來變去,上餐館、叫外賣也很方便,更何況,有時候就是不想煮飯。假設我這週想少煮二餐meal kit?或者我接下來一個月都想休息?管理訂閱成了一件麻煩事;顧客忠誠度也不高。

    因此,現時許多meal kit業者強調無需訂閱,或者管理訂閱容易,想取消、跳餐隨時隨地。

    然而,為什麼網路新創meal kit業者起初會採取訂閱制?那是因為,業者必須綁定較高收入的用戶,才能彌補目標客群較小眾的落差,也才能彌補高昂的營運成本與費用。

    開一家meal kit公司的成本與費用很高。你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理貨與包裝,也需要大量的包材,物流與後勤也複雜,因為牽涉到容易腐壞的生鮮食材與料理半成品。行銷也花錢,因為要留住舊客很難,開發新客也面臨競爭。

    於是,#營運成本高昂、#顧客忠誠度低,成為meal kit商業模式的二大弱點。

    已經擁有基礎建設的零售巨擘與雜貨商,如Walmart、Amazon、Kroger,因此看到入市機會。這讓Blue Apron一類網路新創起家的meal kit業者面臨更沈重的壓力。

    #獨立餐廳做MealKit是否有優勢?

    了解meal kit的產業概況後,我們就會明白,獨立餐廳做meal kit,完全不能把自己當作meal kit業者。不僅沒那個資本,也不需要玩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的遊戲。但是,疫情中,餐廳被禁止內用的情況下,餐廳在思考能提供什麼不一樣的產品給消費者時,meal kit確實是一個選項。

    亦即,把meal kit當作外帶外送的一種變形。

    和傳統意義的外帶外送相比,meal kit作為一種料理半成品與食材的組合,交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烹調,可以避免餐點在運送途中狀態劣化的風險。我們都清楚,外帶外送的餐點,和內用相比總是差一些,如果能讓我們說出「冷了也好吃」、「味道沒什麼改變」,就已經是高度讚美了。而meal kit,就是把料理的完成階段交到消費者手中,我們在家能夠掌握料理的狀態,關鍵的調味與備料,餐廳大廚又幫我們準備好了,所以好吃的機率會比較高。

    #專業主廚的烹飪知識與技藝,可以發揮不同的創意。這仍然是 #廚師的主場。

    不過,如同所有meal kit,價格會是一個問題。多數美國市場調查報告都顯示,meal kit定價偏高,是許多消費者不繼續使用服務的原因。獨立餐廳做meal kit,也會面臨價格怎麼設定的問題,即便用很好的食材,還有支持食材供應商的美意,但如果定價最終和內用差不多,或者不比外帶外送便宜,消費者就會開始打算。

    於是再度顯示這個困境:以內用為主的獨立餐廳,除去內用服務後,其價值不容易被彰顯。除非已有堅強的品牌力,並已進入民生消費性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的領域,否則,餐廳轉型推出商品,並不容易。

    當然還是要再細分業態。獨立的fine dining餐廳,疫情中轉型做外帶外送、meal kit或其他商品,會相對困難,因為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較難被證明,業績因此難以和正常營運時齊平。客單價調低,量就要變大,但能變多大?客單價較高,量就會變少,而少了服務、裝潢、氣氛、美感等等現場體驗,非內用的定價,到底該怎麼定?怎麼做對餐廳是比較好的,能夠支付員工薪水、房租、食材費,是業主的數學習題。

    一個餐廳做meal kit的正面案例是英國的小型披薩連鎖店「Pizza Pilgrims」。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五月底的報導,Pizza Pilgrims在倫敦地區有十三間分店,去年推出「平底鍋披薩組合」,內含發酵好的麵團、番茄醬、莫札瑞拉起司與橄欖油,並有線上教學影片。報導當時,Pizza Pilgrims已售出一萬二千組,有10%回頭客。不過,披薩仍是相對適合外帶外送與商品化的品項,Pizza Pilgrims比單獨的餐廳也大上不只一個層級。

    在談到為什麼做此披薩組合時,Pizza Pilgrims的創辦人Thom Elliot表示:「如果我們能打平收支,並且在社群媒體上有聲量,就值得做。」打平收支很難,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徹底喪失和客人互動的機會。若有社群聲量,也是不錯的宣傳。

    其實,疫情中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保住員工、支付房租、維持動能。這是最實際的目標。

    疫情下,餐廳的營運轉型,目標也轉型。台灣餐飲業者接下來可能面對部分內用、部分外帶的情況,該怎麼安排後勤,又是另一件功課了。

  • 六必居菜單2020 在 跟著四寶媽環島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13 21:05:16
    有 5,439 人按讚

    #一打四環島旅行44天總支出
    #歡迎轉貼分享
    一打四暑假環島第四年了,攤開四年的行程,從第一年積極找體驗課程給孩子玩,到今年因大多體驗幾乎都參加或是不太適合他們(我們喜歡高難度的體驗活動)所以有多些時間讓孩子開心的在海邊游泳、騎腳踏車,支出方面相對省下很多!加上這次有很多因公益活動的關係,而選擇住在朋友家,所以住宿也省下一筆。

    這次我仍用食、住、行、樂、其他共五項來分享總支出:

    ❤️食:
    這次因考量有兩次跨島旅行+六次的公益活動,所以不免強要自己烹煮,將時間省下來好好準備活動、享受旅行(蘭嶼大多為自己煮,節省餐費)
    ➡️街口支付$7122元:我們常去吃異國料理(全家)主餐、點心、飲品、冰品皆可以選擇。
    ➡️現金支付$15080

    ❤️住:
    ➡️民宿36880元、露營區12600元,共49480元。
    跨島旅行皆以住民宿為主,而在蘭嶼共住了一週,這是最大的開銷,仍覺得值得!其中有$8680元是和業者合作捐給社福機構

    ❤️行:
    ➡️汽車加油$3585:
    我開福斯caddy柴油車,這台車最大優點就是省油、空間大。不過因為跨島旅行約11天沒有開車,所以用33天來計算環島加油費,仍是省很大!
    ➡️交通費$21890:
    蘭嶼機票+船票+租摩托車、澎湖船票+租摩托車+台灣好行

    ❤️樂:
    ➡️體驗活動$10900:
    今年體驗課程不多,不過孩子每天仍有行程可以玩,也在蘭嶼學會游泳玩浮淺潛,反而覺得是我們賺到學費!

    ❤️其他:有些零碎的花費未立即記帳,所以用3000來計算。

    📣五項支出共計:111057元/環島44天。

    每次環島旅行,我和阿爸最重視的就是孩子們的平安健康、行車安全,其他皆以最輕鬆、淡然的態度去面對,想吃就吃、想省就省(蘭嶼消費真的必須餐餐省)今年我們平安回到家,這是值得開心、慶祝的事情!

    一打四環島旅行44天,我仍熱愛帶著孩子繼續深入部落體驗在地人文生活與文化,也用最真誠的態度去交朋友。很多美好的相處回憶與感受絕對大於金錢上的衡量,尤其當人與人之間的所發生的情感交流,更是用金錢所買不到的緣分!

    環島已結束,不過對孩子的‘’Fun養教育‘’仍持續開心進行著,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和阿爸都十分樂意陪伴他們用力玩童年,未來長大這些童年回憶將成為他們最佳養分!

    “為母則強”在自己的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更以“媽媽”這角色為榮為傲!
    “媽媽”也能成為一個獨特品牌,
    ‘’相信你能,你就一定能!‘’
    (獻給全天下最辛苦的媽媽們~一起為自己的身份為驕傲!)

    ———————(分隔線)

    2020一打四環島旅行行程+住宿分享:
    D1:營天下樂窩露營區公益活動➡住逗點露營區
    D2:營天下樂窩露營區公益活動➡住桃園家
    D3:雲朵朵親子露營區公益活動➡住雲朵朵親子露營區
    D4:彰化哈哈漁場親子團➡住姿靜家
    D5:彰化漢寶國小一日導師夏令營➡住哈哈大哥家
    D6: 清晨虱目魚池換池體驗➡鱻味早餐➡安仁家園育幼院➡故宮南院➡威融家晚餐➡故宮南院看水舞➡住威融家
    D7:跳島澎湖三天兩夜➡吉貝潮間帶➡吉貝環島➡住奇蹟民宿
    D8:馬公海洋牧場➡夜釣小管➡花火節➡住黃姐老街民宿
    D9:台灣好行媽宮-北環線➡搭船回嘉義布袋➡高雄岡山羊肉爐➡夜市➡住芬家
    D10:台南麻豆柚園公益活動➡住家妤姐家
    D11:有溫度的樹攀活動➡住芬芬家
    D12:屏東六堆型農採瓜趣➡住雅玲家
    D13:圖書館➡旭海小學堂➡舞浪園露營區搭帳
    D14: 收帳➡水上草原➡馨香森林風味餐➡南迴公路➡鹿野高台熱氣球➡池上小雄72搭帳
    D15: 騎乘池上➡大坡池午餐➡關山米國學校➡騎乘池上
    D16:漫遊池上➡紅茶冰➡收帳
    D17:吉拉卡樣部落捕魚祭+豐年祭
    D18:鳳林花生節➡啄木鳥餐廳➡
    D19:鳳林吉拉卡樣部落➡台東真柄部落-真柄禾多露營區搭帳
    D20:真柄聯合部落公益活動:生物積木課、黏土課、擴香石、攀樹、星光電影院
    D21:真柄聯合部落公益活動:攀樹、兒童瑜伽、壽司DIY、歡送舞
    D22: 齒草埔料理➡隱藏版美式料理下午茶➡真柄銀行趴
    D23: 長濱閒妻烘培坊早餐➡璧瑩姐操刀剪男生頭➡雲豹自救課程
    D24:全家合體
    D25:收帳➡台東市貓追熊民宿
    D26:台東搭飛機到蘭嶼➡野銀部落-馬鞍藤民宿
    D27:野銀冷泉➡東清灣玩水➡東清夜市
    D28:氣象站➡漂流木餐廳➡雯雯冰➡涼亭跟阿公們玩象棋➡東清灣玩水➡東清夜市➡漁夫嶼海民宿
    D29:小天池➡雯雯冰➡涼亭跟阿公們玩象棋➡東清灣跳港玩水➡東清夜市
    D30:潮池浮淺➡採集鵝頸藤壺
    D31:潮池浮淺➡東清灣跳港
    D32:東清灣跳港游泳➡東清夜市冬瓜茶、雞排飯
    D33:蘭嶼搭船回台➡鐵花村➡小野柳露營區搭帳
    D34:台東大學圖書館➡森林公園騎腳踏車➡小野柳露營區
    D35: 收帳➡大俱來無菜單原民風料理➡白桑安白蝸牛農場➡小白屋咖啡
    D36:竹湖山居拜訪➡長濱圖書館➡長濱漁港釣魚➡書粥➡小白屋咖啡
    D37:長濱閒妻烘培坊午茶、午餐➡大港口珊瑚針織課➡真柄禾多露營區烤肉趴
    D38:長濱秀蘭姐海邊秘密基地➡長濱漁港釣魚➡碧瑩姐家看漫畫書、看巧克力➡長濱圖書館➡小白屋咖啡
    D39:台東長濱小白屋咖啡➡花蓮鳳林吉拉卡樣部落➡部落溪邊釣魚
    D40:花蓮立川漁場
    D41:花蓮鳳林吉拉卡樣部落慢活一日遊
    D42:花蓮鳳林➡宜蘭南澳接阿爸➡那山那谷露營區
    D43:宜蘭那山那谷漂漂河➡大同圓頂360露營區
    D44:宜蘭➡桃園

    露營區:7家
    親朋好友家:6家
    民宿:5家(跳島住民宿為主)

  • 六必居菜單2020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3 21:09:29
    有 280 人按讚

    #新文章 #料理台灣專欄

    一直忘記跟大家分享我在《料理.台灣》雜誌Ryori.Taiwan 的專欄。《料理台灣》是雙月刊,2020年的三四月、五六月、七八月這三期,我都在談 #在地,也因為二月時開始寫第一篇在地的連載文章,才起心動念做了Taster 美食加 的「在地進行式」專題。

    半年的時間拖了很長,現在一次把三篇文章貼給大家看,會比較連貫,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以下三篇原文刊載於《料理台灣》第50期、第51期、第52期

    /回溯「在地」興起的推理過程/

    日本和牛的沙朗肉片,捲起生蠔醬與酸黃瓜,上頭一撮黑光燦爛的小山,是魚子醬。儼然奢華感的經典符號,任何餐廳的任何料理,需要爭取客人多一點點的認同與滿足時,就會放上這一粒粒烏亮晶瑩的珍饈。

    現時在台灣的餐廳吃飯,你嚐到的魚子醬有高概率產自台灣本土。

    訝異嗎?吃貨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台灣已有義式手工乳酪坊,用台灣牧場的優質生乳新鮮製作莫札瑞拉起司(Mozarella)或布拉塔起司(Burrata);台灣也有歐式風乾熟肉工坊,用台灣豬進行義式培根(Pancetta)、義式沙拉米香腸(Salami)、西班牙煙燻紅椒臘腸(Chorizo)等等加工。台灣是新興葡萄酒產區,台灣產葡萄酒近年來屢屢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台灣產可可製作的精品巧克力逐漸打開知名度,台灣的咖啡業界人才濟濟,更不用提台灣的茶,向來享譽世界。

    米其林星級餐廳擁抱本土食材,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太好發揮了。攤開台灣幾間指標性西餐廳的菜單, 主菜不想出牛排要出什麼?台灣的品牌雞、品牌豬本來就好用,想獵奇一點,屏東乳鴿一度曝光率極高,胭脂鴨近來竄起,鵝有之、羊有之,甚至連鴕鳥都登場。過貓、山蘇不唯山產店愛用,皇宮菜、龍鬚菜被換上新風貌,以前看著稀奇的晚香玉筍、火龍果花,在季節允許時也能變身固定班底。主廚去崁仔頂挑魚買魚,台灣好的漁獲做成生魚片毫不遜色,日本料理店還用台灣產柴魚來做高湯呢。

    如此洶湧翻騰的在地風潮,除了選用台灣產食材,還表現在文化認同上。皮蛋豆腐可以拿來拆解再重組,錦上添花一匙魚子醬(台灣產的,當然),就是星級餐廳的開胃菜;牛排主菜做膩了,結合上沙茶醬,就產生沙茶牛肉的趣味;麻辣鍋繁複沉鬱的辛香,也能被鎖進醬汁裡,優雅襯托鴨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成為主廚揮灑創作的靈感資料庫。

    上述種種顯得理所當然,或有讀者閱讀至此,以為我在說廢話。其實我正在採取一種倒敘法。沒有錯,「在地」很夯,「在地」政治正確,大前提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我們要問,它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

    回溯這個過程,有點像瞎子摸象。「在地」起一個頭,拉起來才知關鍵詞是一整串,慢食(slow food)、本土飲食主義者(locavore)、從產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牽涉的議題一個扣一個,糧食生產、環境保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分析的角度有如萬花筒,折射出農牧業、生態學、貿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領域。

    可不可以單純從「愛吃」出發?

    尤其,當你明白,「吃在地」的一位代表性人物,美國的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緣由,只是因為她很喜歡在家做菜招待親朋好友……

    /在地、反文化運動與美國慢食教母/

    說起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故事,必須回到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盛行的美國。彼時的柏克萊校園充斥著搖滾樂、性解放與學生抗爭,大四生愛莉絲.華特斯與她的「言論自由運動」男友大衛.戈因斯(David Goines)住在一起。那是1966年。

    華特斯與戈因斯的公寓成了某種知識份子沙龍。言論自由運動的老鳥們會聚集在這裡,享用華特斯精心烹調的蝸牛或巧克力慕絲,這類當時頗不尋常的法國食物。華特絲非常受不了她的革命同志老是啃白麵包與工業火腿做的三明治,「單單政治上的解放、性事上的解放是不夠的,你必須解放所有感官。」

    華特斯對於食物滋味的追求,源自1965年的一趟法國行。1950年代起,美國餐桌已被冷凍食品霸佔,華特斯震驚於法國人是如何在乎食物,在乎地買、在乎地烹、在乎地上館子,她對食物的感官幡然覺醒。在一間布列塔尼的鄉村石屋裡,她親眼看到餐廳的男主人抓了一隻活跳跳的鱒魚,送到她面前,趕回廚房,不消多久,就與庭院裡現摘的蔬菜一起作為主菜正式登場。這簡直是一種天啓:當季在地食材在最新鮮的狀態下被調理,有多麽美味。

    「帕妮絲之家」真正誕生,必須等到1971年。華特斯已經與戈因斯分手,改和另一位柏克萊校友湯姆.勒迪(Tom Luddy)同居,他們主持的晚餐派對更加盛大了。勒迪經營一藝術電影院,在藝文圈、電影圈人脈甚廣,華特斯因此認識了她的餐廳投資人、勒迪的好友與柏克萊的年輕教授保羅.阿朗托(Paul Aratow)。阿朗托為華特斯注入現金與信心,整修了一棟老屋,雇用了一位主廚,華特斯辭去蒙特梭利老師的工作,擔任外場經理。1971年8月28日,帕妮絲之家開門大吉,端上法式肉派、鴨肉與橄欖及沙拉、杏仁塔,三道菜的套餐售價三塊九毛五美元。

    帕妮絲之家很快就大獲成功。文人雅士都來了,還有客人專程從舊金山出城來吃飯,前所未見。這種簡單直接、用心烹調、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和東岸的高級法餐或家庭裡的電視餐完全不同。華特斯也很快就理解到,她不能用美國工業化農業生產出來的食材,滋味差太多了,她必須仰賴在地小農,唯有他們才在乎風味。

    華特斯與帕妮絲之家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風味大旗的號召下,許多美國人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吃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60年代以降的反文化運動,至此也與傳統上美食(gourmet)的追求合流,個人消費選擇服膺於風味的統治。「好吃」也添上了更複雜的意涵,「在地」則是其一。(未完待續)

    /美味是在地的終極目標?/

    上一回說到,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地」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價值,四十年來躍為主流,強調在地當季食材並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的「新美式料理」(New American Cuisine) 也堂堂誕生,開枝散葉。

    閱讀這段歷史,我不免想到台灣飲食圈近幾年火紅的「台灣味」。二相對照,確有相似脈絡,尤其目前台灣味的論述是以西餐作為火車頭,江振誠主廚與「RAW」餐廳的聲量最大,與RAW性質相近的餐廳大多是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在地食材,這與帕妮絲之家的基本設定並無二致。這當然是簡化後的陳述,台灣過去幾年的在地風潮不能只歸咎於一人一事,物產、職人、工藝的互相串連都造就了台灣味的暢旺,吃在地、烹在地也不是新時代的發明,然而若要謂喚起問題意識、梳理身份認同,以西餐作為主軸的台灣味探討確實構成在地風潮的重要論述。

    同樣作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國家,如果說美國透過飲食發掘自我的過程走在台灣前面,其有關在地飲食運動的討論值得台灣借鏡。首先,帕妮絲之家的成功,代表二種價值觀的匯流:傳統美食家崇尚法餐的美學賞析,以及60年代以降反文化運動對於工業化食品的厭惡。足以統合二種平行觀點的堅強理由,正是美味。換言之,不論是偏好高級法餐的上流階級,或是左派理想的革命份子,都認同「運用在地當季食材用心烹調的料理比較好吃」。這就是主流形成的起點。再者,「好吃」的內涵也變得更複雜了,從此以後,選擇食物的價值判斷多了某些政治意味,當你站在超市貨架前,你會拾起恆春洋蔥、放下美國洋蔥;當你閱覽餐廳菜單時,你會注視彰化胭脂鴨、忽略澳洲牛小排。如此選擇的原因,除了味道,可能還有以下考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縮短食物哩程、支持在地小農、更營養更健康。

    然而,對於吃貨(foodie)而言,支持在地的壓倒性理由仍然是味道:在地食材最新鮮、最有風味,因此具有美學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美味才是終極目標,小心,美味也會回過頭來推翻在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矛盾,在異國食材上最明顯,好比為了追求西西里菜的正統滋味,不得不使用產自當地的橄欖油與鹽漬酸豆;台灣的日本料理餐廳,仍然崇尚築地市場直送的魚鮮。台灣產的葡萄酒、魚子醬,如果最佳品質仍無法比擬國際水準,就會被自家人嗤之以鼻:不應該為用而用。

    面對「美味」,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身體健康未必不可拋。兼顧是理想,不能兼顧的時候呢?雖然沒有必要一刀二斷,複雜的價值判斷,我仍在內心辯論。



    同場加映:
    Taster 美食加 #在地進行式 專題:
    https://taster.life/20200630-3/

  • 六必居菜單2020 在 AnJie's Vlo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13 20:00:01

    💘你的訂閱、喜歡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https://pse.is/AnJieTaiwan
    📌影片每周二、四、六 晚上8點 準時播出!
    記得訂閱開啟小鈴鐺的全部通知才不會漏掉影片唷😘

    /

    📌更多我的日常生活
    https://pse.is/AnJieLife

    📌安J的街頭美食紀錄!幫我訂閱一下😍
    https://pse.is/AnJieASMR

    📌21天搭火車勇闖西伯利亞
    https://pse.is/SiberiaAngela

    📌更多關於我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gelaLeeTaiwan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leeta...

    /

    逐家好,我是安J啦!
    從俄國留學回來之後,決定還是要待在台灣工作,
    於是畢業後便在台北租了一間小房子,展開了我在台北的打拼人生。

    專心煮飯時,能靜下來和自我對話,所以我喜歡在下班後自己下廚。
    雖然我不是個料理高手,但還是喜歡跟大家分享我的煮飯日常。

    在這裡會和你們分享我在台北生活的喜怒哀樂,
    希望能讓一起在台北打拼的你,有個歸屬的地方。

    /

    🎵Music:Epidemic Sound
    📩業務邀約:angelaleetaiwan@gmail.com

    #台北生活 #台北日常 #日常Vlog #生活VLOG #宜得利 #宜得利必買

  • 六必居菜單2020 在 AnJie's Vlo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25 20:00:00

    💘你的訂閱、喜歡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https://pse.is/AnJieTaiwan
    📌影片每周二、四、六 晚上8點 準時播出!
    記得訂閱開啟小鈴鐺的全部通知才不會漏掉影片唷😘

    /

    這次買了超~~多東西,加上運費($600)總共花了$4300左右,
    從衣服、帽子、鞋子到家居用品全部給他買了一輪!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白金色的子母壺,還有木製托盤,
    這個價位能買到這樣的產品算是很超值耶~~~

    如果你們對哪項產品有興趣也可以留言問我,
    我再貼連結給你們喔!


    /

    📌更多我的日常生活
    https://pse.is/AnJieLife

    📌安J的街頭美食紀錄!幫我訂閱一下😍
    https://pse.is/AnJieASMR

    📌21天搭火車勇闖西伯利亞
    https://pse.is/SiberiaAngela

    📌更多關於我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gelaLeeTaiwan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leeta...

    /

    逐家好,我是安J啦!
    從俄國留學回來之後,決定還是要待在台灣工作,
    於是畢業後便在台北租了一間小房子,
    展開了我在台北的打拼人生。

    平常喜歡煮煮飯,給自己和自我對話的空間;
    喜歡在假日出去踏青,放下手機,親近大自然。
    薪水不高在台北生活,原來也是可以很有生活品質的呀!

    /

    🎵Music:Epidemic Sound
    📩業務邀約:angelaleetaiwan@gmail.com

    #淘寶開箱 #淘寶 #台北生活 #台北日常 #日常Vlog #生活VLOG

  • 六必居菜單2020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21 21:19:05

    本集主題:「世界不是我們這種笨蛋想的那麼簡單」介紹
           
    訪問作者:張育聖
        
    內容簡介:
      ───注意!翻開這本書前必須知道───
      ★這不是一本勵志的心靈雞湯,而是赤裸自我揭露的現實的人生!
      ★這不是有錢小孩的留學記錄,而是屏東囝仔努力找資源的點滴!
      ★這不是正能量源源不絕的書,而是探討厭世代該如何開創環境!
       
      ───所以,閱讀這本書的族群是誰───
      如果你是中學生、大學生,歡迎參考我的人生經驗,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若你同為90後的社會新鮮人,讓我邀請你一同分享我的人生,撕去爛草莓的標籤;若您是各方前輩先進,不妨讓我用青年的視角,帶您瀏覽後輩的社會觀察。
       
      ───好了!看看這本書在講什麼吧───
      人生就是他X的不公平,
      誰說20多歲等於厭世代、草莓族?
      從大學到出國,我選擇奮力拼搏!
       
      吃鮪魚長大的屏東小孩,漂流到台北讀大學,再漂到英國留學,直到體驗國外的各種震撼教育,才發現自己與這世界的距離如此遙遠……
       
    【大學四年有規劃】──揮別過去的平庸,航向不平凡的未來
      20多歲,人生走了四分之一,雖然沒有考上社會認可的頂尖大學,但我在熱愛的本科系裡奮發向上,充實自我,創造了想也沒想過的未來。在書中,我會和大家分享「大一新鮮人如何安排」、「社團該不該玩」、「打工該不該接」……閱讀過程中,你可能覺得我很囉唆(抱歉,當老師的職業病)、說話很直接(抱歉,我不想說些勵志卻空泛的精神口號),我要說的是:「人生就是他X的不公平,但絕不當一灘爛泥!」
       
    【英國漂泊有意義】──每一記當頭棒喝,成為探索世界的養分
      來到英國念書,每一次的經歷讓我大開眼界,忍不住自嘲:「笨蛋!原來世界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永遠忘不了別人提醒自己受到歧視了,我卻不自知;和外國同學開心聊天時,我卻不自覺說出歧視對方的話?或是初抵倫敦,搭著計程車時,司機大叔竟然為自己講的英文道歉,直到深入聊天後才知道非母語者對於語言的沒自信。我也難以忘記自己身為英文系的學生,卻連看菜單都成了一大挑戰,又一記當頭棒喝重重敲著我的腦袋,響著:「笨蛋,語言測驗成績就算考很高,在全英文的國家可能也是幼稚園等級啊!」
        
    作者簡介:張育聖
      90後的年輕世代。
       
      吃鮪魚長大的屏東東港人,
      長大後到英國求學旅居,品嚐炸魚薯條後,
      發現還是喜歡東港的味道。
       
      雖然無法改變鄉民們認為
      不到170的半殘身高劣勢,
      但在看似無害的外表下,卻有堅毅的心智,
      總能為自己大聲說話。
       
      現在是一位英文補教老師、一位初出茅廬的研究人員、一位從網路平台到出版實體書的菜鳥作者。
       
      ■學、經歷: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院 (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換日線Crossing》文章作者
       
            
    作者粉絲頁: 小眼睛看世界 張育聖
        
    出版社: 捷徑文化
    粉絲頁: 捷徑book站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