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六大核心素養醫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六大核心素養醫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六大核心素養醫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六大核心素養醫師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鬼才阿水Awa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媒體識讀角度來看愛莉莎莎事件。 愛莉莎莎在影片中介紹自然療法中的「肝膽排石法」引起醫師們的熱議,其中台大兒科醫師蒼藍鴿也特別為此拍了一支影片來解釋當中的盲區,最後愛莉莎莎釋出道歉影片後,事件這才告一個段落,從整起事件中,我們該如何解析整件事情。 創作者在產製內容的同時,需要經過幾個階段。 一...

  • 六大核心素養醫師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7 09:00:11
    有 3,299 人按讚

    從媒體識讀角度來看愛莉莎莎事件。

    愛莉莎莎在影片中介紹自然療法中的「肝膽排石法」引起醫師們的熱議,其中台大兒科醫師蒼藍鴿也特別為此拍了一支影片來解釋當中的盲區,最後愛莉莎莎釋出道歉影片後,事件這才告一個段落,從整起事件中,我們該如何解析整件事情。

    創作者在產製內容的同時,需要經過幾個階段。

    一、蒐集資料

    在挑選題材之後,創作者需要用各種方法來蒐集資料,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網路與書籍之後,來確定資料的正確性。

    站在愛莉莎莎的角度,她找了相關的內容與倉藍鴿同一個出版社的書籍「神奇的肝膽排石法」,加上又有專業的人員為其書籍背書,自然就會認為資料是很完整的。

    但她疏忽了自己的傳播者身分,如果今天她自己使用這樣的民俗療法,或許對她也適用,但終歸是個人行為,別人也不會為此過多干預,但一旦她透過媒體將此宣傳後,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們就得要站出來站在對立面,並且做出正確的衛教宣導,這是為了多數民眾的健康安全。

    醫療體系中,衛教是最為重要一環,卻也是現在網路世代最棘手處理的問題根源,從長輩群中的錯誤資訊與假消息都可略知一二,一旦錯誤訊息不斷流竄,將造成嚴重的問題。

    二、大量閱讀

    資料來源非常多,除了閱讀龐大的資料與書籍外,詢問專業人士更是閱讀資訊的關鍵,以我自己為例,撰寫政治相關內容,就必須要詢問可靠的政治工作者,並且確定資料的來源是肯定的;撰寫防疫相關內容,就得要確定資訊沒有錯誤;撰寫時事議題就得要回去閱讀最一開始的所有資訊。

    最少最少,在內容出去之前,交給專業的人士看完後提供補充建議都是很重要的,現代人獲得資訊很容易,願意大量閱讀的人卻很少。

    之前就一直有人認為我每天日更撰寫各式議題很容易,照著模仿就能輕鬆複製成功,卻疏忽我每天光是閱讀就耗費我多少心力,更別說為了談論議題,必須要去結識各行各業的專業領域,花費時間心力才有辦法產出內容。

    三、消化吸收

    資料百百款,提供的資訊也完全不同,每一位創作者都必須要消化吸收,透過自身的理解來看待事件的原貌。

    四、資料轉譯

    資料轉譯是將所有閱讀的資料與數據,透過自身的方式來做內容產出,這是最重要卻也最困難的一點,即使大家都閱讀相同的資料,卻也有可能因其政治主張、事件立場、生長背景等各式理由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個轉譯的過程也代表著創作者的能力,觀眾閱讀的是創作者轉譯過後的內容,也同時吸收其價值觀與想法,這也是為何受眾與創作者的頻率會越來越接近,最終成為同溫層。

    五、轉換產出

    無論透過文字、圖片、影音等各式內容產出,資料轉換的過程都相當重要,每個時代有其盛行的媒體,創作者在產出的過程中,都得抱持著嚴謹的態度來確定每一個環節。

    六、媒體識讀

    一直來到最後的這個階段,才是真正與所有的受眾有關的核心。

    媒體識讀一直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技能,他代表著人們在受到媒體餵食的同時,是否能夠辨別其為真實抑或是毒藥。

    每當發生爭議事件時,都可看到兩方人馬不斷的針鋒相對,但當事件落幕後一切又都船過水無痕了,我時常覺得很可惜,我總在思考,如果社會當中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從事件當中成長學習,在下一次面臨到同樣的事件時更有免疫力,或許時代就能推著社會前進。

    這段時間我看到整個事件的發展脈絡,愛莉莎莎在資料的蒐集與閱讀的不完整,造就了她的錯誤解讀,這也正如蒼藍鴿所提到的「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只可惜當時愛莉莎莎並未第一時間乘著台階下台,最終才有後續的風波。

    但要說愛莉莎莎是否為十惡不赦之人?

    我覺得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創作者提供非正確訊息當然很嚴重,特別是有相當程度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但這次的事件無論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中都有相當多的交流與討論,讓彼此也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她也能從中學習避免下一次再犯,這將會是寶貴的經驗。

    再者,每個人對於生活有不同的信仰與做法這是個人自由,正如開頭所說的,你是個人行為我們都沒意見,只要不要透過媒體傳遞錯誤的資訊即可。

    這邊我也特別推薦我大學恩師張耀仁所出版的書籍「網紅●假新聞●偽科學 媒體素養必須知道的20堂課」,正如書籍中所提到的媒體素養,可以納入「思辨媒體,實踐媒體,創造媒體。」這概念之中,當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思辨能力,這也意味著我們有了對資訊的免疫抗體。

    書籍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介紹,並且用類似漫畫的插畫來做圖文輔助,即使是青少年也能輕鬆閱讀。

    「國道ETC收歸國有,由民眾自主選擇付款方式」
    連署:https://pse.is/3936l2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v9nmb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 六大核心素養醫師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05 07:15:00
    有 801 人按讚

    一個人若能終身實踐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愈早愈好,最好從小開始),邁入中年後可能面臨的健康威脅應該會降低許多。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是用這樣的態度在維護健康,甚至用某些我們並不樂見的方式在對待自己的身體。

    從現在起,各位可以自己肩負起醫者的角色。透過深入的覺知,充分開發那個隱藏已久,但其實每天都在默默照顧著我們的療癒系統。

    取自《自體的療癒》

    ……………………………………………………………..

    各位朋友,早安:

    我對身體相當重視,而我認為這常被現代人有意地忽略。為了甚麼而忽略呢?

    我們傷害自己的身體,常因為追逐名利,還有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最近看到一位朋友有一個說法:雖然熬夜追劇不健康,但她就是想要放鬆一下,結果弄得全身痠痛,白天注意力難以集中!

    當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常有感恩,我們便會愛惜與珍重。這個概念,最近有蔡教授提到,但之前我也借用不同作者的大作討論了好幾次。

    對自己慈愛,其實不難。但要培養這種心態,如果不經提醒,很容易遺忘,又開始陷入花花世界的喧鬧。

    「每一天、每一次做的自我照顧決定,都會對健康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自我覺察、自我慈悲,都是自我療癒的重要關鍵。我真心認為,身體健康只是一個切入點,最後還是要回到意識。

    聽起來有點玄,但在上一篇文章中,各位可以注意到:我們如何看待「自我」,會影響身體機能!

    我常提到,結果、努力、自我認同,是我們在了解一個人做一件事,可以探究的三個層次。其中,「自我認同」對我來說,是強大能量的核心。

    這系列總共會有六篇文章分享,由淺到深,會引導大家走上一段旅程。我自己在這本書收穫很多,我猜,能對版面上的朋友有些幫助。

    祝願您,能成為自己的良醫,守護自己的健康!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789991287683820/

    ……………………………………………………………..

    自我療癒能做些什麼?

    【文/ 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魯道夫・譚茲(Rudolph E. Tanzi)】

    現在,請想像一下,張三和李四這兩個人都因為發燒而就醫。張三到醫院時,候診室人滿為患,院方還告訴他,醫生會晚到三十分鐘。結果,張三等了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見到醫生時,他已經不耐煩到快要抓狂了。不僅如此,醫生的看診流程也很制式:量體溫,做點初步檢查,開立幾顆抗生素,診療就結束了。

    這位醫生說:「你可能有點輕微的感染。這個藥你先吃吃看,如果你得的是感冒或流感,發燒症狀會先惡化再改善。我們兩週後見,你可以向前面的櫃檯小姐約回診時間。」

    以上所述,是我們在基層醫療院所就醫時常常碰到的情境,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而醫生對張三說的話也還算正常,並無任何不實之處,只是他得到的醫療照護非常制式。

    那李四呢?他到達診所時,候診室沒什麼人,所以馬上就見到了醫生。醫生問診非常詳細,例如:什麼時候開始發燒?睡眠狀況、心情、體力和胃口,有沒有受到影響?不僅如此,他還問及李四的病史,包括他過去有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發燒症狀,這些症狀會自行痊癒嗎?還是一定得吃藥才能緩解?在不算短的問診過程中,醫生的態度視病如親,沒露出絲毫不耐,讓李四感到相當安心。

    此外,醫生還告訴李四:「這類輕微的發燒,多半是感冒或流感的表徵。接下來幾天,有需要就打電話給我,我們一律密切留意,再看看該怎麼做。」

    第二位醫生聽起來很理想,對吧?但是很抱歉,這個虛構人物只存在於幻想裡。李四所得到的醫療照護(醫師看診時從容不迫,並表現出充分的同理心與關懷)在現實生活裡幾乎不可能發生,而且短期內應該不會有太大改變。理論上,醫療專業屬於助人行業,但多數人的就診經驗幾乎大同小異:等候,進入診間,和醫師交談幾句(頂多十到十五分鐘),然後醫生根據片面了解做出治療處置(但這種狀況還算好的呢)。

    所幸,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就是自己肩負起醫者的角色。這樣說好了,一個理想的醫生,基本上應具備下面幾項特質,包括:
    ▽ 有耐心
    ▽ 有同理心
    ▽ 態度開明
    ▽ 能持續觀察病情的變化
    ▽ 可密切監控
    ▽ 詳細了解患者過往的病史
    ▽ 醫學知識與素養豐富

    上述特質,除了最後一項專屬於醫療專業人士,其他都是我們自己可以提供給自己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照護,也可以透過良醫的協助一起努力;甚至,其中有些事只有我們自己辦得到,比如持續監控(雖然住院也行)。而且,上面提到的某些事,你很可能已經在做了,只是沒有意識到,你這麼做其實等於在扮演治療者的角色。善用這些特質非常重要,因為自我療癒的意識應該要成為每日的習慣,甚至技能。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是用這樣的態度在維護健康,甚至用某些我們並不樂見的方式在對待自己的身體。譬如,我們在太多人身上可以看到以下的一項或多項特質,包括:
    ▽ 冷漠以對
    ▽ 拒絕承認有疼痛或症狀需要處理
    ▽ 擔憂或焦慮
    ▽ 資訊不足
    ▽ 胡亂猜測
    ▽ 接受不必要或無效的治療

    不難想見,每個人都希望避免這些狀況,卻又總是落入自我挫敗的慣性反應,譬如杞人憂天、假裝病痛並不存在,不然就是胡亂猜測,再病急亂投醫,隨便從藥箱或櫥櫃裡抓瓶藥來服用,還以為這樣就能解決問題。但這類衝動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不久後又會重蹈覆轍,進而陷入漫長的等待和莫名的焦慮裡。

    但還好,從現在起,各位可以自己肩負起醫者的角色。透過深入的覺知,充分開發那個隱藏已久,但其實每天都在默默照顧著我們的療癒系統。

    .

    以上文字取自
    自體的療癒:後疫情時代的新健康提案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3612
    一中心∣https://bit.ly/32mL9HB

    一中心出版 1 Center LTD.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六大核心素養醫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30 00:09:26
    有 251 人按讚

    『如果小孩在部落格被家人、親戚、朋友、老師肯定,但遊戲中反而得不到這些,自然不會把時間沒日沒夜的投注在遊戲上。』
     
     
    ▌早期使用要成人陪伴
     
    當他發現爸爸媽媽都在用 Google、Word、Excel、寫部落格,我們又帶著他們用,在 3C 產品使用的早期,就會建立「這是我的工具」的概念,而非「這是我的玩具」,一開始就往「成為數位工具的主人」的路上走。
     
     
    ▌先有社交支持,再接觸遊戲。
     
    很多孩子遊戲成癮,是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得不到社交支持,在網路上或遊戲裡卻可以。所以,如果他們在部落格被家人、親戚、朋友、老師肯定,但遊戲中反而得不到這些,自然不會把時間沒日沒夜的投注在遊戲上。
     
    這是藥理學中,competitive antagonist 的概念,也是王明鈺醫師在《小孩長大二三事》中所說的核心觀點。
     
     
    ▌要讓孩子有掌控權
     
    越剝奪越想要,所以我們家小孩是有自己的電腦跟平板的(現在 Windows 電腦跟 Android 平板都超便宜),放在公共空間,他們要使用,隨時可以用。減少稀缺性,就不會有「惡魔的誘惑」,讓孩子欲罷不能。
     
     
    ▌固定時間玩遊戲
     
    我們家週一到週五是以功課為主,學校作業、自修評量、部落格、看自己喜歡的書。週末白天跟他們一起玩,爸媽有時間就出門,沒時間就去電視那邊玩 PS4(比平板或電腦離眼睛的距離更遠)。並未有成癮現象。
     
     
    ▌習慣探索意義
     
    因為爸爸自己就愛玩的關係, 我們不會「逢遊戲便厭惡」,反而會讓他們盡量去探索,並從中學到各種技能,像是真三國無雙 7,他們就把整個三國歷史,以魏蜀吳晉四種角度各走一遍,瞭解「政治」的不同角度,還學會了「看地圖」的技能,這蠻明顯的,以前怎麼講都看不懂地圖,現在大班的兒子去九族,還會自己拿地圖,定位自己跟週邊環境,幻想要從本陣出發去攻打敵軍 XD
     
    事實上,小孩要成癮也沒那麼容易,像是真三國無雙 7,有個連假丸子跟我都有事情忙,他們兩個就把裡頭的帥妹角色呂玲綺練到 94 級,這可是連電玩宅男都讚嘆的等級 XD 後來呢?小孩也覺得就這樣持續的按鈕「割草」實在無聊,就不玩了。
     
    快打 5 也是一樣,玩過故事模式後,我帶他們看梅原大吾跟網路上許多高手的比賽,跟他們說,要厲害,就要練連續技,到訓練模式去「刻意練習」,才能真的變強。他們評估了一下,覺得這對他們似乎太難,就不繼續玩了。
     
    也就是說,當你的孩子習慣在任何事情都去思考「意義」的時候,他們不太會在遊戲上虛擲時間。
     
    ➤ 從素養教育學習使用 3C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3c/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整個暑假僅有這班,開放報名。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