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路車龍頭高度 調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公路車龍頭高度 調整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公路車龍頭高度 調整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email protected]標題Re: 登山車座椅與把手高度?時間Sun Jul...

公路車龍頭高度 調整 在 Queena Cha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15 15:51:29

想了好久終於去做了這一件事,就是fitting 🚴‍♀️ 一開始買的公路車是剛好因緣際會收到的二手車,當初單純覺得顏色喜歡可以騎就好,也沒有特別想要去做fitting.....畢竟價錢也不便宜... 直到陸陸續續聽到周遭朋友們談到fitting完之後騎車再也不會肩頸痛、腰痠背痛、手腕痛?甚至騎乘效率...


作者: bababooloo (巴布路與小木屑) 站內: bicycle
標題: Re: 登山車座椅與把手高度?
時間: Mon Aug 20 06:55:21 2001

※ 引述《[email protected] (小小新)》之銘言:
> 請問登山車把手與座椅應該調整為何種高度才是適當的?
> 我大概將它們調整為等高
> 但覺得騎車時頭抬的很不舒服

一段時間之後----您的相關肌肉養成後,就不會覺得頭抬的很不舒服
了......當然這是指您的把守高度與座墊高度的「高低差」是在合理
的範圍。

> 是否需要將把手再調高些??

高低差是否是在合理的範圍----在登山車方面是個很模糊的東西。即
使在公路車方面,也會因車手騎乘姿勢的不知不覺的改變而有新的調
整空間(大部分同柔軟度的變化有關)。

一般而言,公路車的高低差調整:每四天不要超過0.2CM!

那登山車呢?------------------------------------------------

A...保守一點,先確認把手高度與座墊高度的差距在7.5CM以內...。

----------------------------

B...先定位座墊高度是必要的!
1...如果感覺到膝蓋後側過於緊繃----那表示您的座墊拉太高了。
2...如果感覺到膝蓋上緣的大腿肌肉一下子就會酸痛的話----那表示
您的座墊高度實在太低了。

------------------------------------------------------

C...接下來定位座墊前端到「龍頭與把手管交會處」的距離!
1...如果覺得後三角肌有被拉扯到不舒服的話----應該是距離太長了

2...如果覺得肩窩疼痛或肘關節附近疼痛的話----是距離太近了!或
者是高低差太大了(這反而也是一種距離過遠!)

3...由2...就可看出:其實高低差的變數太多了!因而除了先定位好
座墊高度之外,我個人仍是建議先把C...這個距離抓出來!請您
用以下的方法初步進行定位---->>

用手肘抵住座墊前端,五指併攏伸展您的手掌,而中指前端若是
落在「龍頭的中央」----即是一個初步的參考值。此參考值只適
用於登山車。ꄊ
所謂龍頭的中央指的是:「前叉豎管中心點」到「龍頭與把手管
交會處」的這段距離的中心點。

: 就是龍頭的一半啦!

------------------------------------------------------------

D...當B...與C...定位之後,再回頭看一下能不能符合A...這個原則
。若還能符合的話,就先這樣騎半個月吧!之後在慢慢摸索自己
遇到不同狀況時的調整SENSE....

若不能符合的話,先由龍頭安裝高度去調整比較好!實在不行的
話,只好調整B...啦!

C...這個距離的長度會因各種調整有變動。而在您的初期初步定
位階段,不要有超過正負2.5CM 的變化。

------------------------------------------------------------

E...初期的定位若能適應半個月而無不適感一直存在的話,日後的調
整方面----我個人的建議如下:
1...長途旅遊時:加大C...這個距離。
2...OFF-ROAD險降坡道時:大幅降低B...,務必使座墊高低於把
手高度。
3...OFF-ROAD長爬坡或陡爬坡時:盡量使把手高低於座墊高,以
利壓車,避免爬到表演獨輪失控....

4...若要拉柔軟度:B...的調升仍是每四天上升0.2CM ;C...的
增加則是每四天增加0.5CM為上限...且不是可一直無止境的
每隔四天就可繼續增加的... 沒什麼道理能連續加碼六到七
次的!建議加碼三到四次之後就停住----觀察半個月以上再
說....

------------------------------------

F...事實上,以上的一些操作法其實正是來自於版友 NINJATURTLE翻
譯的「 Ned Overend的11步驟」。是我及一些中部車廠的設計人
員「改編」的徒手操作法----用在臨時要試騎某一台車時或出活
動時遇到角度調整明顯不合的車友時的現場「歸零調整」....

因而還煩請各位初入門的版友----盡量能照著 N君譯的11步驟確
實執行。或者,即使您是老車友了,也不妨參照著11步驟逐一檢
查是否有多年來一直疏漏的地方....

登山車的角度定位的確會因人/ 因用途/ 因路況....而有極大的
變化。但,先「歸零定位」一次----對我個人而言是很推薦的!
尤其是初入門的車友....

----------------------------------------

G...由於日後的調校或機動調整的需要----因而提醒各位組車時不要
把「煞變把至前煞車」與「煞變把至頭管附近管線止拴座」的管
線長度留的""剛剛好""!多少要預留一些長度,以便要提高龍頭
高度或更換更長的龍頭時不會受限於管線過短....

並且,前叉豎管也不要一開始就鋸死啦!畢竟龍頭的昇昇降降需
要空間的.... (目前龍頭鎖合前叉豎管部分的長度由40MM到60
MM都有,這也是我建議鋸前叉豎管時要預留一些後路的原因)

-------------------------------------------

F...0.833這個公式在我認為也是適用於公路車入門時的「初步定位」
的。只是日後通常是要再逐步增加一些的,增加的幅度仍是以每
四天或每週不超過0.2CM為佳。

事實上在用0.833這個公式抓出入門的公路車手之座墊高度之後,
我不建議馬上加碼!而是先使用這個初步定位出來的高度騎乘半
個月以上,並且平路能至少維持迴轉在105以上.... 之後我才會
建議開始加大高低差的。
--

--- 炒大便的秘訣:就是料要選對 自然曬成白色的狗大便最好 ---
--
KK 免費撥接 - http://www.kkcity.com.tw/freeisp/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