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賣局五加皮酒價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賣局五加皮酒價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賣局五加皮酒價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賣局五加皮酒價格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開就中!歷久不衰的銷售利器:瓶蓋附獎】#瓶蓋附獎 #還有剪鋁箔包截角 #報時光閱讀專題 #考究歷史 圖:「瓶蓋附獎」拉抬飲料銷量,各家飲料公司也紛紛推出瓶蓋贈獎的活動,搶攻飲料市場。 來源:聯合報 原文刊登於 2019-09-29 聯合新聞網-報時光閱讀專題 https://reurl.cc/...

  • 公賣局五加皮酒價格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01 19:08:01
    有 485 人按讚

    【開就中!歷久不衰的銷售利器:瓶蓋附獎】#瓶蓋附獎 #還有剪鋁箔包截角
    #報時光閱讀專題 #考究歷史

    圖:「瓶蓋附獎」拉抬飲料銷量,各家飲料公司也紛紛推出瓶蓋贈獎的活動,搶攻飲料市場。
    來源:聯合報

    原文刊登於 2019-09-29 聯合新聞網-報時光閱讀專題 https://reurl.cc/7Xvedk

    【文/簡單】你聽過「踢瓶蓋」嗎?今年夏天IG上掀起一股「踢瓶蓋挑戰」(#bottlecapchallenge)的熱潮,全球大咖明星紛紛加入這場戰局,而臺灣也有政治人物跟上這股潮流,不約而同在網路上秀出自己「踢瓶蓋」的影片。姑且不論他們是搞創意地用光頭開瓶蓋,還是使出「有影腳」浮瓶蓋,大抵成功引起話題。「瓶蓋」,原本只是瓶罐包裝不起眼的一部分,今年夏天頓時成了個人行銷的最佳備品。

    事實上,利用「瓶蓋」達到吸睛的宣傳手法,在臺灣早有先例,只不過,那時的瓶蓋之所以受人矚目,都是為了推銷商品而非人。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開瓶有獎」、「瓶蓋附獎」正是各家飲料和啤酒廠商最常使用的銷售利器,時至今日,歷久不衰。

    #驚喜就在瓶蓋裡

    早在1929年,臺灣還是日本統治的時候,油尼翁啤酒(ユニオンビール)就首開先例舉辦「王冠景品付賣出」的行銷方式,意思是在瓶蓋上附有獎品或獎金來刺激買氣,獎額從五十錢、一圓、三圓、十圓到五十圓不等,當時的報紙一份還不到十錢。這種「驚喜就在瓶蓋裡」的銷售手法,就是「開瓶有獎」的意思。

    日治結束以後的1950年代初期,「瓶蓋贈獎」的銷售方式被延用下來。那時臺灣已有不少汽水品牌,不過,汽水的生產成本過高,使得售價不菲,當時一瓶汽水零售價約二元,這已是相當於一斤米的價格,對一般人而言可謂奢侈品。汽水廠商不得不想方設法來促銷,於是,「瓶蓋贈獎」重出江湖了!帶起這波風潮的正是你我熟悉的老牌汽水廠——「黑松汽水」。

    1953年4月,黑松汽水率先在報紙刊登獎額廿萬元的「瓶蓋附獎」廣告,計有一萬元、一千元、五百元、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與五角等九種獎額,活動時間從四月初到該年年底。(〈一斤米一瓶汽水 談本省汽水業的產銷〉1953.04.28《聯合報》5版)。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從4月初黑松公司在報紙刊登廣告以來,連五角或一元的小獎都未曾聽說有人中獎,直到5月,基隆、臺中等地才陸續傳出得獎消息。

    不知當年的財庫方位是不是位在北方,黑松「瓶蓋附獎」活動的第一個萬元大獎落在基隆,是由基隆市信二路九十號的信美商店所開出,中獎人是住在附近的林姓居民,僅購買兩瓶汽水即獲得高額獎金。(〈基一市民幸運 購買黑松汽水 中獎金一萬元〉1953.05.28《聯合報》5版)時隔一個月半後,第二個萬元大獎由瑞芳鎮金瓜石當地二名礦工購買三瓶汽水獲得。(〈金瓜石礦工 購黑松汽水 獲獎一萬元〉1953.07.16《聯合報》5版)一萬元的獎金在50年代初期到底有多高額?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1953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為新臺幣2,481元,因此萬元大獎可是一般民眾整年薪水的四倍之多。而且,兩個萬元大獎的得主都只買了區區數瓶即中大獎,看來中獎還是要有運氣。

    #小瓶蓋立大功

    也許是黑松舉辦「瓶蓋附獎」活動後銷量大增,不少汽水廠商依樣畫葫蘆推出同樣的活動,例如環箭、永安、九扇等汽水品牌在1953年相繼舉辦類似贈獎手法促銷,大涼、華香及掬水軒等汽水廠也在幾年後陸續跟進。到了1960年代,汽水市場更加競爭,像是與美國技術合作的榮冠汽水,以及對衛生和品質要求嚴格的蘋果西打紛紛打響名號,可口可樂也在60年代末期進軍臺灣汽水市場,使得飲料業的競爭益加白熱化,逼得本地汽水品牌「七星汽水」在1967年祭出「瓶蓋附獎」來重振聲威。(〈喝汽水的門檻經〉1967.05.02《聯合報》3版)

    「瓶蓋附獎」行銷法有多受商家和消費者青睞?我們可從報紙投書一窺端倪。1972年,聯合報刊出一則會計師的投書,其中一段文字提醒:「目前飲料業瓶蓋附獎,百貨業對號(色)還本,電視業猜謎給獎等,甚為風行,未知有無依法扣繳百分之十(外國人則為百分之十五)?應請留意,以免受罰。」(〈所得稅扣繳辦法修正〉1972.08.21《聯合報》9版)

    即使進入1980年代,報章雜誌依然不時出現汽水廠商「打開瓶蓋就可兌獎」、「開就中」的廣告;活動辦法也不斷推陳出新,除瓶蓋印獎金額度外,還變化出收集瓶蓋墊貼在贈獎卡上寄回廠商即可參加抽獎;獎項也從現金增加了如機車、冰箱、電視機、電扇、精緻玻璃杯、扇子、造型橡皮擦等各式大、小日常生活用品。可見得這股「瓶蓋」風潮從50年代吹起後就未曾退燒。

    「瓶蓋贈獎」的旋風後來也席捲啤酒業。1999年政府開放民間成立公司產銷菸酒,菸酒公賣制度走入歷史;2002年臺灣正式加入WTO,臺灣啤酒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傳統臺啤不得不在行銷上下猛藥。2003年,公賣局改制的臺灣菸酒公司推出「開蓋有獎」,頭獎獎金高達十萬元,二獎一萬元,三獎一千元,以及「再來一瓶」的普獎。日治時期的啤酒「開瓶有獎」促銷活動,相隔近一甲子後復燃。

    #幸運財主變苦主,哭笑不得

    然而,這個號稱有千萬元獎項的活動,卻引發當時臺南南化鄉公所秘書林榮財抱怨中獎率太低,認為臺灣菸酒公司如果有心回饋消費者,應該要提高中獎機會。原來是林榮財在一次參加婚禮喜宴的場合中,一口氣開了二十箱約二百瓶的金牌臺灣啤酒,卻連一個「再來一瓶」的瓶蓋也沒有,都是「銘謝惠顧」,全部摃龜。(〈臺啤開蓋獎 席開兩百瓶 摃龜〉2003.07.24《聯合報》B4版)

    但是,當年臺灣菸酒公司在活動告一段落後清點普獎「再來一瓶」的中獎瓶蓋,發現將近一萬兩千個瓶蓋的印刷字體較平滑,經鑑定後確定遭偽造,損失達五十多萬元。相較起林榮財不受財神眷顧的悶,那一年舉辦開瓶兌獎的臺灣菸酒公司似乎才是活動中的最大苦主。(〈臺啤兌獎瓶蓋 發現萬餘造假〉2003.10.21《聯合報》A8版)

    不論是汽水還是啤酒的「瓶蓋對獎」,開瓶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也有人以為自己鴻運當頭開心領獎,孰不知禍福相倚。苗栗曾經有位民眾與朋友相約到冷飲店買汽水,開瓶後幸運中了五百元,於是被同行友人揩油請客喝酒慶祝,沒想到最後結算酒錢六百多元,反倒貼了一百多元,將近當時一般人半個月的薪水。(〈得獎・焉知非禍〉1953.06.23《聯合報》4版)

    報紙上也曾有讀者投稿分享自己哭笑不得的瓶蓋抽獎經驗。該名讀者表示自己長期熱衷於抽獎活動,有次參加瓶蓋抽獎被通知幸運中了「特獎」,然而當時人正在國外出差,於是委託退休閒賦在家的父親代為前往領獎。父親搭了兩小時的公車好不容易到達位於工業區的汽水廠,然而,當他見著獎品時差點沒暈倒,原來所謂的「特獎」是——瓶裝汽水三大箱。老爸爸一個人無法將「特獎」搬回家,只好自掏腰包請計程車幫忙運載,而且因為計程車行經高速公路收費站,連過路費也要他負擔。老爸爸領完獎後滿腹委屈地告訴中獎人再也不要叫他去做這種苦差事。(〈我中了特獎 獎品讓人昏倒〉2004.12.17《聯合報》E6版)另外,也有抽獎抽上癮且獲獎無數的大學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家中有一塊空間專門搜集各種瓶蓋,也有過為了提高中獎機會,在一個星期內狂喝二十瓶汽水,最後獲得的獎品居然是——兩箱汽水,結果不禁令人傻眼。(〈抽獎達人 電視、旅遊全免錢〉2009.02.09《聯合報》B15版)

    今年,可口可樂仍舉辦開蓋贈獎,在瓶蓋打上兌獎序號,推出贈送機票的活動,看來即使飲料的行銷噱頭日新月異,「瓶蓋附獎」、「開瓶有獎」似乎依舊是飲料和啤酒商行銷人員的最愛,而許多「賭性堅強的消費者也熱衷此道。炎炎夏日,下回打開瓶蓋「咕嚕!咕嚕!」大口喝完沁涼的飲料或是啤酒後,千萬別急著把瓶蓋丟到回收桶或垃圾桶內,這個「舉手之勞做環保」的動作,可能把財神也一併扔了,因為大獎就藏在瓶蓋內!

    #報時光專家文
    #報時光UDNtime

    更多報時光閱讀專題:https://reurl.cc/7Xvedk

  • 公賣局五加皮酒價格 在 跟T大一起尋找物超所值的葡萄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7-30 23:59:31
    有 423 人按讚


    【T大酒話】屬於夏天的粉紅酒

    通常在冷峻的冬天,我們不會想喝需要冰鎮的白葡萄酒,而到了溽暑夏日,厚重型態的紅酒想到都覺得熱,這時就是一杯冰涼消暑的粉紅酒最佳的登場時間了。

    粉紅酒的顏色範圍很廣,因應葡萄品種與釀製過程的不同,會呈現從淺橘黃一直到淺櫻桃紅的酒色,甚至是較深的橘褐色;不過絕大部分的粉紅酒,都主要訴求新鮮活潑的果味,不需要窖藏陳年,適合在剛上市的前幾年就開瓶享用。

    粉紅酒的釀製方式主要有二種,第一種就是跟釀紅酒的方式相同,使用紅葡萄來釀製,但是縮短浸泡葡萄皮的時間,因此萃取自葡萄皮的紅色素就會較少,造成顏色較淺,酒液呈現粉紅色;另一種方式就是「一番搾」,也稱為「放血法」,就是在釀製紅酒時,剛進入發酵浸皮階段,就先放流出一部份的淺色紅酒,以便剩餘較少的紅酒,這樣跟葡萄皮一起浸泡時,就會使剩餘的紅酒萃取出更深的顏色,風味更濃郁、賣相也更好,而那些提前放流出來、顏色較淺的紅酒,就用來製作成粉紅酒。

    因此「粉紅酒」它基本上仍是「紅酒」,只是對於紅葡萄皮的浸泡萃取程度較低,但葡萄汁是跟紅酒一樣的來源;換一種說法,它就是一種顏色較淺的紅酒。不過也正因如此,粉紅酒兼具紅酒的莓果香氣與白酒的清新爽口,品嘗飲用的場合範圍也更加寬廣。在國外經常可以看到人們三五好友在海邊或公園裡野餐,大多都一定都會搭配一瓶粉紅酒,除了佐餐聊天飲用之外,也讓餐籃中的整體擺放配色更加繽紛怡人。

    粉紅酒的原文是Rosé,法文就是「粉紅色」之意,但因為玫瑰的英文就是Rose,這通常很容易讓人誤以為粉紅酒應該是玫瑰色的,而在台灣更容易跟早年公賣局的玫瑰紅酒混淆。事實上,粉紅酒在法國就是一種正規的葡萄酒,而且釀製過程跟一般紅白酒一樣嚴謹,既非中間產物,也跟玫瑰沒有關係。

    在法國各個產區都有粉紅酒,包括北邊的羅亞爾河谷地、東邊的布根地、西邊的波爾多,以及生產粉紅酒最著名的法國南部的隆河谷地與普羅旺斯。粉紅酒不但在視覺上充滿浪漫氛圍,而且在佐餐方面它更是全能好幫手;因為葡萄酒佐餐有個慣例: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不過一般中式的菜餚,紅白之間就不像西式料理那般徑渭分明;例如客家小炒,有豬肉與魷魚同盤出現,還有芹菜豆干與蔥蒜,那是該配紅酒還是白酒?更常見的是吃火鍋,牛肉海鮮各種食材一起出現,紅肉白肉都有,在這個時候,搭配一瓶粉紅酒通常就可以打通關。

    法國南部的蔚藍海岸氣候炎熱,而當地也是粉紅酒最大的生產地與消費區,以普羅旺斯與科西嘉島為例,生產的葡萄酒中高達70%都是粉紅酒﹐而且也因為「在地料理佐在地酒」的慣例,粉紅酒理應非常適合炎熱地區的食物。

    根據Vinexpo的統計,近二年來粉紅酒在全世界的消費量大幅成長,不過台灣卻是極少數的例外,市場始終不叫好也不叫座。由於台灣氣候的炎熱程度很像普羅旺斯,甚至北部的基隆都還被歸屬為「地中海型氣候」,因此理論上普羅旺斯的粉紅酒應該很適合台灣人的胃口,也很適合搭配台灣的料理;不過依照過去幾年的經驗,包括大潤發與家樂福這二家法商為主的大賣場,每年都進口了為數不少且品項眾多的法國粉紅酒,而且價格非常廉宜,但消費者都不太捧場,而這些粉紅酒又不具備陳年的條件、必須趁新鮮享用,所以滯銷後都對進口商造成很大的困擾。

    過去幾年在台灣唯一曾經賣得不錯的粉紅酒,可能只有五年前的「布裘酒」而已。話說布萊德彼特與安潔莉塔裘莉二人買下了普羅旺斯的Miraval酒莊,五年前推出了Miraval粉紅酒,由於好萊塢星光的加持,在美國甫上市短短數小時就銷售一空,驚動酒壇;而這一款「布裘粉紅酒」的後續年份在台上市後,也得到了台灣酒友的青睞,賣得搶搶滾。然而好花不長開好景不常在,台灣酒友嚐鮮完畢之後,粉紅酒的市場又回到了冰河期,前二年「布裘粉紅酒」風光不再,在大賣場甚至淪落到大特價出清的地步。

    為什麼粉紅酒近年席捲全球,卻只有在台灣不受歡迎? 這一點我始終想不懂。明明粉紅酒就是適合炎熱地區飲用的葡萄酒,又很適合搭配南北合東西匯的中式菜肴,而且顏色微微橘紅又符合「華人喝酒愛紅不愛白」的基調,但是十多年來在台灣始終就是不被消費者喜愛,真的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個人最喜歡的粉紅酒有二種,一個是產自隆河谷地的Tavel塔維爾產區,另一個則是法國科西嘉島的粉紅酒。Tavel的粉紅酒顏色比較紅,接近淺紅玫瑰的色澤,口感也較為厚實飽滿,而科西嘉島的粉紅酒則偏向橘紅色,帶有花香,入口非常清新,甚至可用「清脆」來形容。這二個地區的粉紅酒,我都當作是單寧低的紅酒來享用,放在冰箱冰鎮之後,在夏日搭配家常晚餐,喝起來非常舒服而愜意。

    絕大部分粉紅酒的價格都非常低廉,佐餐葷素皆宜,看球賽喝一杯配薯片也相當愜意,好用好喝又不傷荷包;各位朋友不妨去大賣場或各大葡萄酒專賣店選購一些,在夏天來臨之時享用,既能消暑解渴,也可替您的餐桌加分。
    .
    ----------------------------------------------
    Line ID:@Tda-Wine
    ----------------------------------------------
    (歡迎自行分享本文連結)
    .
    禁止酒駕~未滿18歲禁止喝酒~
    禁止酒駕~未滿18歲禁止喝酒~
    禁止酒駕~未滿18歲禁止喝酒~

  • 公賣局五加皮酒價格 在 胖狗過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07-01 16:38:57
    有 15 人按讚


    我曾經聽過穀盛老闆的演講,是位對食物很有熱情的人,也才知道長期以來誤會了工研醋,工研醋原來不是化學醋。

    天天都吃醋,不管是白醋,黑醋,乾醋,飛醋,還是很貴的養生醋,愛吃醋的你,懂得台灣醋嗎?有請穀盛食品總經理,亦是工研董事之一的許嘉生,破解食用醋的迷思。

    Q:台灣醋的第一品牌是工研,工研是怎麼來的?
    A:日據時代日本人在台灣成立了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附屬實驗工廠,簡稱為工研,位置在忠孝東路三段十巷一號,即目前工研的原址,主要研究酒糟做醋,木瓜做醬油等方法。
    日本人戰敗退出台灣後,我父親接手工研,父親年輕時留學日本,本是藥劑師,對嗅覺很敏感,尊我祖父為董事長,早期只生產白醋和味噌。

    Q:工研工研,聽起來像是化學工廠,工研白醋是不是化製醋啊?
    A:工研白醋是米釀造的醋,但早期物資缺乏時,我父親發明了酒糟製醋,並獲得了大阪博覽學會的發明獎。
    現在的華山藝文特區原是公賣局的酒廠,小時候就要從那裡拉酒糟回來,蒸餾過的米酒糟殘留酒精,糖分和氨基酸,但以前酒是管制品,所以這些酒糟在出廠時都澆淋熱水稀釋成泥巴,我父親另加米酒再行發酵,發明了工研白醋。

    Q:老人家都說,酒做壞了就是醋嗎?
    A:台灣製醋的方法是學自日本,日本式的醋很單純,與日本清酒一模一樣,米先製成米麴,米麴再醣化,加酵母變成酒,再把酒稀釋了就是醋。
    此外,台灣人喜歡用顏色區分醋的種類,這是錯誤觀念,芒果釀醋不該叫黃醋,應叫芒果醋,麥子發酵製成的醋就該叫麥醋,否則容易混淆。

    Q:製醋要花多少時間?
    A:有人宣稱自家製醋二十一天,因為醋字的右邊即為二十一日,但這種說法是騙人的,醋的發酵與溫度有關,冷地時間長,熱地時間短,穀盛在嘉義設廠,夏天溫度飆上微生物最愛的三十餘度,所以製作白醋只要十天至十四天即成。

     不過上述是傳統的靜置發酵法,使用五噸大木桶,讓表面形成發酵,並產生熱對流,但現在沒有人這樣釀醋,全世界大多使用德國人發明的通氣發酵法,用機器攪拌加速發酵,所以白醋三天可成。

    Q:在家也可以製作白醋嗎?
    A:當然可以。買一瓶不太貴的清酒,酒精濃度為十四趴,一份酒加兩份冷開水,讓酒精濃度降為四點多趴,然後丟在牆角不管它,尤其是夏天,過一陣子就變成醋了。
    一開始不要封蓋,令其順利發酵,但大氣中有許多雜菌,自己生產醋不見得會比較純比較好。

    Q:那烏醋又是怎麼一回事?也是日本來的嗎?
    A:錯了,台灣烏醋與日本烏醋都一樣,全源自英國伍斯特醋,烏醋是我父親到日本學習再引進台灣,早期主要是為了搭配海鮮,去腥使用。

    Q:烏醋如何製作?自己也能做嗎?
    A:做烏醋先熬蔬菜汁,洋蔥,芹菜,大蒜,紅蘿蔔等煮爛瀝掉,再放入打碎的辛香料,最後加糖加鹽加醋加醬色即成。辛香料的種類很多,不出大茴,小茴,肉豆蔻,丁香等,至於烏醋的黑,則是添加了醬色,如同義大利巴薩明哥醋一樣去做色。若有興趣,自己當然也可以在家試做看看。

    Q:除了食用以外,醋還有哪些好處?
    A:醋的最大缺點,是沾在身上變成臭汗酸味,但開瓶擺在房子裡卻可消除異味,例如新裝潢的家充斥傷身的甲醛,擺幾瓶醋就能完全吸收。
    二十幾年前,腳底按摩店就流行在牆角擺工研白醋,就是去除客人的臭腳丫味。
    醋亦有殺菌作用,傳說可治療香港腳,不過醋的ph值為三點多,不能直接使用,不管是洗頭還是泡腳,都要稀釋才安全。

    Q:既然烹調用醋也是米釀醋,可以直接加水飲用嗎?
    A:當然可以,而且非常聰明,有人說好醋會有沈澱物,其實是設備不夠,技術不好才有沈澱,有人說好醋搖一搖就會起泡,其實不肖商人早加了起泡劑,什麼醋搖起來都起泡,全都不足以做為好醋的選擇標準。

    Q:有的水果醋價格好貴,自己在家可以釀造嗎?
    A:答案還是可以,台灣醋市場非常混亂,尤其是名稱,價格與用法,有的價格貴到離譜,甚至是沒道理。
    坊間流傳一個米醋一,水果一與砂糖一的配方,我認為糖加太多,醋易發霉,糖尿病患也不宜,所以用米醋和水果直接釀造,釀成醋之後再分為二份,一份加糖,與另外調和飲用。
    以蘋果醋為例,洗淨去皮去蒂去籽,尤其是蒂頭凹陷處有大量農藥殘留要削去,切塊後,放入乾淨的瓶子裡,對上好的糯米醋或糙米醋,即可靜置成醋。
    自釀醋有幾個禁忌,忌油,忌生水,忌塑膠,忌鋁,忌銅等金屬,由於醋很酸,操作若不慎,就會溶出毒物吃下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