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公營銀行有哪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營銀行有哪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營銀行有哪些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吳思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民追奧運,接下來,讓我們繼續 #全民撐體育! 你知道台灣設有 #體育推手獎 嗎?哪些企業最熱衷捐助體育?思瑤整理給大家,這些默默支持體育的幕後英雄,值得大家一起給掌聲。 郭台銘董事長呼籲提高選手得牌上億獎金引發熱議,事實上2016提高的國光獎金已是全球數一數二,依據八月《富比士》公布最新數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無阻一手、二手樓市交投暢旺,今集《#致富解碼》邀請《龍市樓論》作者、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Lawrance)由宏觀局勢、政策至香港樓市現況,分享對今年樓市看法,意見極具份量,去片! 【第37集主題:#香港樓市】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公營銀行有哪些 在 立法院·修憲白話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34:33
【地方政府究竟能做些什麼?】 上週,我們跟大家談了中央政府可以獨佔哪些事情,這週我們來跟大家講講地方政府能做些什麼事情。 - → 地方政府究竟可以做些什麼? 有些事情,只能中央政府來做,例如我們上週所提到的「外交、國防」事項,而地方能做些什麼,在我們憲法是這樣說的: 「左列事項,由中央立法並執...
-
公營銀行有哪些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29 09:00:11疫情無阻一手、二手樓市交投暢旺,今集《#致富解碼》邀請《龍市樓論》作者、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Lawrance)由宏觀局勢、政策至香港樓市現況,分享對今年樓市看法,意見極具份量,去片!
【第37集主題:#香港樓市】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Lawrance)
➤ 【投資Hotspot】與你捕捉環球及香港市場投資先機 00:00
00:10 金融財資市場最近有甚麼熱點?
00:27 美國市場有何新猷?
01:35 港股最近的表現如何?
03:00 港交所新CEO帶來甚麼新作風?
05:05 今集邀請樓市專家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
➤ 【致富解碼】 邀請業界人才暢談財經金融,深入淺出與你配置Smart Money 05:28
06:15 「龍市理論」如今如何應用?
07:08 移民潮如何影響樓市?
07:59 柏傲莊適合哪種業主?
08:17 晉環適合哪種業主?
09:07 名鑄適合哪種業主?
10:08 汪敦敬分享最近物業交易動向,有何板塊適合撈底?
11:09 近來二手樓交易傳出壞消息,是否不利住宅物業市場?
14:27 買樓有甚麼好處?
15:59 第二季至第四季樓市有何正面力量及不利因素?
21:06 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對樓市有何影響?
23:40 現時大興土木對經濟有甚麼好處?
28:49 樓市辣招的銀行按揭是否減少以往樓市的活動量?
31:08 現時是否年青人的上車好時機?
======================================================
龍市樓論(汪敦敬)
實體書: https://bit.ly/3hQmtvl
電子書:https://bit.ly/3kb4Yr1
牛熊巿周期在樓巿不復見,香港樓巿的「龍巿模式」乘勢而起,
撥開雲霧,看通「龍巿」的升降規律,你的財富才能「飛龍在天」!
「龍巿模式」非常強勢,作者於書中詳細解說支持其運行的四大因素:
高現金流:資金續創新高,2020年是97年的5倍以上;
低借貸率:香港貸存比率低於1,遠較97年高位健康;
供應不足:整體一手供應下降及二手放盤量大跌;
財富效應:供滿樓人士、換樓客、「加按」套現等人再成樓巿新力軍。
作者亦傳授逾30年物業投資的真知灼見,提醒年輕人如何做好準備,捕捉「龍二」時機上車,才能成為擁有資產的贏家。另外,基建發展預視樓巿未來,作者亦分析香港未來多個大型基建,剖析值得預早部署的潛力區段,以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與龍共舞。
「《龍巿樓論》絕對是投資初哥及資深投資者的入巿秘笈!」—— #黎永滔 /百億舖王
「著作所彰顯的創見、膽識和自信,已足夠令人動容!」—— #王文彥 /中原地產創辦人
「匯聚了汪敦敬博士38年的地產智慧,讀完這本書,你就會明白甚麼是『書中自有黃金屋』!」—— #蔡志忠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會長
聯同
#張炳強、#黃雍盛、#張翹楚、#邵志堯、#方文彬、#Ann姐、#Anthony、#KingSir葉景強、#葳葳、#諗sir、#法子、#亮劍、#PP
強勢推薦
======================================================
【更多推薦影片】
➤蔡金強:未來兩季最關注哪些板塊? https://youtu.be/ypPwkc79lTg
➤蕭少滔:2隻必留意疫市爆升REITs https://youtu.be/ZBvjG1ncYUI
➤林浩文:英國樓未來5年升值潛力是多少? https://youtu.be/kj_sL3JOsco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bit.ly/3938XAx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LinkedIn: WealtHub 睿富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
公營銀行有哪些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30 16:00:04#質詢日記 #財經 #20190411
【#高銀董事會 形同虛設!】
慶富旗下的慶峰水產,當時在進行虛擬增資時,居然用 21 年的漁船作信用擔保品,就向高銀成功申貸3億元。高雄銀行內部的漁船估鑑管理要點,規範 15 年以上漁船是不能辦理估鑑價,結果這這艘21年漁船未經自行鑑價就核貸 3 億元,結果慶富案爆發後,該船被強制拍賣,歷經 5 次流標,最後 在今年 3 月份以 1.28 億拍出,根本是賠本生意。
市議會慶富專案小組 3/7 時發文要求高雄銀行提供相關資料,等了一個月,終於在4/10總算由金管會函復可提供議會相關資料現閱。畢竟,市議會並非高銀監管機關,亦無調查權,但是,但是,高銀董事會獨立董事有權組成審計委員會,在授信戶逾放、資金流用穎問題時就應主動查核,但官股董事明明佔相對多數的董事會,卻一直沒有動作,董事會監督責任何在?另外,葉天營、梅再興作為高捷派去高銀的官派董事,派令是否有經過董事會同意?
結果高銀董事長張雲鵬果然坦承,當時因為時間緊迫,官派董事就只讓董事長先行核定了,事後才讓董事會追認。喪失監督效能的高銀董事會根本形同虛設!相關責任我會再於後續調查中釐清。
【#商圈發展 何去何從?】
2017 年時,高雄市議會、高雄市政府經發局等多個局處皆同行考察韓國三鐵共構與商圈發展,我詢問經發局長,至今有多少的參訪心得化為實質的政策改進?以韓國東大門為例,政府並非單採非採支援、輔導、補助的方式,而是有系統地扶植時尚產業,整合時尚設計、生產製造、批發零售的上下游,大眾運輸結合提貨與物流功能,非常值得後驛、長明等商圈來借鏡。
此外我詢問經發局長:「局長知道依法高雄有幾個商店街區嗎?」答案是「只有一個」。現行的《高雄市商店街區管理輔導自治條例》為 2012 年所公布施行,訂出街道長度、店家同質性等門檻作為認定商店街區的標準,當年的既有商圈則有 3 年的輔導期達到法規標準,結果 6、7 年過去了,原輔導的 19 個商圈僅三鳳中街符合法規標準。新的商圈進不來輔導範圍,舊的沒落商圈也沒有退場機制。
我再問,局長知道捷運獅甲站附近有個「南部時尚產業創新基地 - R7 創藝所在」嗎?R7 基地有 4 個跟成衣、鞋類設計及印刷、3D 列印有關的法人進駐,但是因為是經濟部工業局設立的,所以高雄市政府一直沒有善用 R7 基地的資源。
我要求局長一定要讓有心投入服飾業升級的年輕人及商圈店家,能夠互相認識合作,在鐵路地下化之後,打開的前後站聯通的交通便捷優勢,商圈發展如果能導入新的概念,才有轉型的可能!
【#公有市場活化】
高雄所有攤集場(就是路邊攤販)都是私有的,這種現象在全國是獨一無二。以台北市來說,所以的攤集場都是公營的(35 處),但是高雄 51 個立案登記的攤集場,卻都是民間自行管理,一方面對於傳統的市場攤商來說感到不公平(因為攤集場圍繞在市場外圍,對市場攤位生意必然有影響),另一方面,攤集場若無好好管理,在食物烹煮時所排的廢氣及廢水,都是社區環境的負擔。
我提出,公有市場卻逐漸凋零,未來有沒有可能提高公有市場的誘因,讓私有攤集場願意進去公有市場做生意?經發局長伏和中回應,有許多外部攤商不用負擔清潔成本,客人卻會使用市場內部的設施,讓乖乖繳納清潔管理費的攤商備感不公,會持續輔導攤商轉為合法進入市場。
此外局長表示,看現在去市場消費的人口年齡層組成,就可以知道目前市場運作恐怕跟時代趨勢有違,因此會積極媒合週邊的大專院校認養公有市場、協助規劃,幫助市場跟上潮流,活化逐漸凋零的公有市場。
【#22遊艇碼頭運補交通動線 應協調改進】
高雄已經在高雄展覽館辦了三屆的遊艇展,然而經營許久的 21、22 號遊艇碼頭,以及周邊餐廳,居然連一條車子能進入的運補路線都沒有!!導致遊艇垃圾、餐廳廚餘等都要用人力搬運,對於邀發展遊艇觀光的亞洲新彎區,這實在不可思議!
而目前有可能規劃運補車輛進入的路線,是中油預計作為停車場使用及公園綠地的空間。遊艇業及餐廳業者希望有條路走,還得自行跟中油協調。為了解決兩邊的困擾,我要求經發局來協調,讓高雄這個得天獨厚的海洋遊艇產業更完整,更能吸引國外遊艇停靠入港。局長允諾會再跟中油進一步溝通。
【#大社工業區 遷廠規劃】
上月底,大社工業區降編通過都審,大社的居民都非常的高興,高雄終於要跨出產業轉型的一大步。但是,經發局準備好了嗎?經發局有沒有做好溝通的角色,讓廠商充分知道自己的未來何去何從?
我詢問經發局長,在過去這麼多年來,經發局居中進行了哪些輔導與配套措施?如今,輔導廠商遷廠或轉為乙種標準是否有具體時程?遷廠的具體時間、地點、配套措施是什麼?局長表示,廠商未來去向會再持續跟經濟部討論,惟目前經濟部表態:希望可以讓廠商原地繼續生產營運,但高雄市副市長李四川在市長市政質詢時,已經承諾會落實 25 年前的決議,全面輔導降編為乙種工業,若無法轉型必須遷廠。市府行政一體,經發局應該必須朝這個方向來努力!
公營銀行有哪些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民追奧運,接下來,讓我們繼續 #全民撐體育!
你知道台灣設有 #體育推手獎 嗎?哪些企業最熱衷捐助體育?思瑤整理給大家,這些默默支持體育的幕後英雄,值得大家一起給掌聲。
郭台銘董事長呼籲提高選手得牌上億獎金引發熱議,事實上2016提高的國光獎金已是全球數一數二,依據八月《富比士》公布最新數據,台灣金牌選手可得2000萬元,僅次於新加坡(約台幣2098萬)。
不過,用獎金為奪牌選手喝采固然好,但 #厚植運動實力必需從日常的戰備投資做起。
台灣也有許多慷慨捐助投資選手的單位,體育署設立「體育推手獎」,就是為了表揚 #國公營企業、#民間企業、 #個人捐助 的公益協力。
2018年參與推手獎的單位總計達33億,2019、2020各界奧援飆高至 #一年39億,愈來愈踴躍!
以2020年度的贊助,一年奧援超過1500萬的單位高達28個,1000萬規模也有3單位,500萬以上者也有7個。
體育推手獎除了 #贊助獎 外,也設有 #推展獎,除了表揚捐贈經費外,也感謝以不同方式投入選手培訓及推動全民體育的團體或個人。
金牌搭檔 #麟洋配 隸屬土銀羽球隊、小戴 戴資穎/ Tai Tzu Ying和小林同學 Lin Yun Ju 林昀儒則是合庫選手,華南銀行長期贊助鞍馬王子 李智凱 Chih Kai Lee,富邦金控贊助 郭婞淳 KUO, Hsing-Chun和 #潘政琮等。
國力有限,民力無窮。這些都是選手最大的靠山,最大的奧援。
一般人雖然沒有企業這麼大手筆,但想支持選手,還是可以透過 #體育運動贊助媒合平台,選擇自己支持的運動員,每一份捐助都是可貴的心意!
在思瑤的質詢要求下,為了符合奧運性別平等的新趨勢,體育署也從善如流,去年起 #增設女性運動員專區。
除了為選手喝采加油,你我都可以是台灣體育最大的靠山👇
https://sponsor.sa.gov.tw
#挺體育我願意
#體育是新興國力
#感謝場上選手也感恩幕後英雄
公營銀行有哪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M85ap3?utm_source=copyshare
公營銀行有哪些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去真相的台灣史
清大 彭明輝
在國民黨的遮掩與扭曲下,我那一個世代的「台灣人」很難了解真正的台灣史;後來,在綠營各路人馬的遮掩與扭曲下,野百合和太陽花世代很難了解另一面的台灣史。
當我看到年輕一代對日據時期的瘋狂愛好時,心裡很悲哀:台灣人似乎永遠脫離不了「認賊作父」的史觀,永遠被愚弄,永遠感謝、崇拜剝削我們的「賊」。
當媒體與大學教授紛紛成為政黨的爪牙時,台灣人永遠只有知的權利,而沒有知的機會。
"別把日據時期浪漫化"
年輕一代紛紛想要了解被國民黨遮掩掉的歷史,而瘋狂地迷戀跟日據時代有關的故事。在海角七號等一系列「懷日」電影裡,台灣人跟日本人只剩浪漫或淒美的情感,而徹底忘記慰安婦的故事,也忘記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
但是,容我跟你講幾個很簡短的小故事。我媽在日據時代拿到新竹州(桃竹苗)國小畢業考第一名,而成為新竹州畢業生領證代表,日本人群起抗議——台灣人不是「二等國民」,而是「被殖民者」,所以不可以當日本國小畢業生的「領證代表」。
日治時代台灣的治安很好,是的。但是這故事沒講另一半。我爸在日據時代當學徒,因送貨而返店時間較晚,在街上被日本警察毫無理由地懷疑是賊,就被逮進警察局,毒打一頓到皮綻肉開,然後才開始問話,並打電話到店裡求證——台灣人是沒有基本人權的「被殖民者」。
請你記得這些事實,然後再去看看近年流行的「瘋日據」電影,看看他們多麼歪曲史實,多麼地認賊作父。我沒有要鼓勵仇日,我只希望台灣人可以客觀而完整地面對台灣的歷史。
"被浪漫化的日據史"
我很早以前就聽過社會學界與人類學界的說法:日本人比國民黨更認真地建設台灣,日據時代的台灣遠比中國更進步,日據時代的台灣有很多項目甚至比日本本國更進步。我不否認這些事件,但是很難認同這個「史觀」。
日據時代的台灣是全球熱帶流行病學最出色的地方,或許是事實,但是動機呢?我相信是因為日本處心積慮地要進犯中南半島,因此他需要研究熱帶流行病學,而「熱帶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當然不適合設在酷冷或溫帶的北海道與東京。
日據時代台灣有好幾個城市的都計規劃水準遠超過日本本土(譬如台中市)。或許這也是事實,但是原因呢?盡管日本政府從明治維新就開始積極引進西方的學術、技術與制度,但是日本民間的既得勢力一直都排斥自行流洋的學生(政府派出國考察者例外),因此很多留歐的建築師與都市規劃專家在日本本國被排擠或找不到發揮機會,只好到台灣來發揮,不是因為「愛台灣」。
"日本積極地建設台灣的農業、礦業與經濟"
是的,但是你聽說過這個俗諺嗎:「第一憨(傻),種甘蔗去給會社(株式會社)磅。」——國民黨以「肥料換穀」、「青果合作社」等手段剝削農村應得的經濟回報,其手段與日本如出一轍,甚至可以說是「以日為師」。
日本建設台灣,是把台灣當標準的殖民地去建設,目的不是「平等對待台灣人」,而是把台灣當作「香蕉共和國」一樣地供養日本,支持日本去侵略中國與東南亞——台灣是日本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我爸媽都對「外省人」心結甚深,也都常講日語,但是他們從來不曾說「日據時代我很幸福」,更從沒跟我說過「我是日本人」。我媽倒是跟我講過:她跟日據時代的老師通信(用日文),老師很得意地拿給他身邊的日本人看,並說:「你看,這是我在台灣教出來的學生。」
上面這一句話什麼意思?在日本人的心裡,台灣人就不是日本人!
「日本人李登輝」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念頭。台灣人是不可能跟日本人平起平坐的,所以不可能有「日本人李登輝」,「日本人李登輝」只存在於幻想或妄想的世界,而不可能存在於現實世界,所以光復之初才會有全省同胞歡天喜地地到碼頭迎接國軍這樣的事。
" 誰在殘害當今的年輕人?"
我爸討厭外省人,因為他在法院工作的數十年內老是受到外省同事的欺負。不過,他一輩子銘記在心並每年去探候的恩人也是外省人。我外祖父原本富甲一方,卻因三七五減租而家道中落,所以我媽討厭外省人,但她也沒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外省人中有好人,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就是全新竹人敬重至今的外省人。反過來說,本省人中有漢奸與台奸,他們危害台灣之慘烈,猶遠遠超過外省人。
我爸媽曾告訴我們,今天台灣最著名的十大本省家族有哪些人是日據時代當漢奸,而得到日本政府經商的特許權,從而發跡致富;又有哪些家族在蔣氏王朝裡利用特許權來擴張財富。
外省權貴令人不恥與厭惡,「本省」權貴又好到哪裡?解嚴之後「專業退位」與「黑金政治」傳聞甚囂塵上,使得黑道勢力大舉進入農會、漁會、地方議會與國會,其危害台灣政治與經濟發展之深,至今猶深入骨髓而難以治療。
陳水扁當權期間,各種綠營的新舊權貴以「小蝦米吃大鯨魚」之姿侵佔公股銀行,趁著WTO逼迫台灣,「公營事業私有化」的過程「賤賣國產」,以及通過「股票分紅費用化」和「內線交易」的模式,進一步癱瘓台灣產業界「優勝劣敗,多元競爭」的市場機制。這些作為不但是貪污,甚至更扭曲了台灣的產業發展路徑,毒害台灣的產業體質,導致今天台灣經濟疲軟無力,全台灣人看不到未來。其為害,遠遠超過蔣氏王朝。
自從解嚴以來,綠營奸商、權貴與政治人物相互勾搭成一個權勢龐大的集團,集媒體、金融、房地產、新興科技產業於一爐,以媒體的扭曲報導、名嘴的巧辯歪曲和網軍的力量愚弄選民和無知的大學教授(包括很多形象良好的綠營教授),以便從房地產、金融、行政院國發基金的補助、扭曲的產業政策等各種手段,侵佔國產,榨乾政府的錢,更無法無天地炒作房地產。
平心而論,蔣氏王朝對台灣人的傷害是一時的,隨著他們的逝去而煙消雲散;解嚴以後綠營政治人物、教授、奸商、權貴對台灣的傷害,卻是與時俱增,禍害無窮。
今天台灣的非典就業已經高居就業者的7%,幾乎都集中在年輕人;此外,全台灣除極少數人之外都深受高房價之害。這兩條大罪,完全跟蔣氏王朝無關,全部是解嚴以後綠營政治人物與教授縱容(甚至勾結)奸商、權貴的結果。
可悲的是,許多年輕人卻誤把這些奸商、權貴、爛政治人物當作偶像,誤把殘害自己的賊人當恩人,這不也是另一種「認賊作父」?
"坦然面對自己的歷史"
柏林有猶太博物館,因為德國人願意面對醜陋的歷史;波蘭把最血腥的Auschwitz集中營改建成博物館,因為他們願意面對自己曾經既被納粹蹂躪又曾協助迫害猶太人的歷史。
人必須坦然面對自己過去所有的歷史,不被仇恨蒙蔽地面對過去所有的歷史。
然而,蔣氏王朝遮掩了一部分台灣的歷史,解嚴以後的綠營教授和媒體則以另一種手段扭曲、遮掩了台灣的另一部分歷史。
先是為了「去中國化」,而故意美化日據來醜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接著,年輕一代因為「去中國化」,竟然把一切「非中國」的東西都當作台灣史的珍貴過去,肆意美化而歪曲日據時代的事實。綠營老是把政治、文化與血統三個問題混為一談,搞到最後,年輕人根本就不認識真正的台灣和自己的血脈、文化。
絕大部分「閩南人」和「客家人」都是漢人和平埔族(原住民)的後代,我們不該否認自己血液中的漢人成分。「撿骨」的風俗反應的是(國民黨治台以前)台灣人都自認為故鄉在中國的事實(鍾理和就曾把大陸當「原鄉」),我們也無法否認我們使用漢文,深受漢文化影響的事實(而且漢文化確實是值得我們珍惜與傳承的可貴人類文化)。
我們不該美化國民黨治台史,我們可以在政治上主張台灣獨立,卻不該因而否認我們血液中和文化中的漢元素。
我們是不該否認日本建設台灣的事實,但同樣地也不該忘記我們是被當作殖民地的事實。
一味排中、反中與去中的結果,年輕人搞不清楚自己血液與文化中的漢元素,甚至還把日據時代美化、浪漫化。這真的是我們所要的「台灣史觀」?
"被埋葬掉的「後解嚴台灣史」"
綠營為了激勵年輕一代的仇中意識,來滿足自己對外省人的仇恨,或者作為選戰中廉價地賺取選票的噁心手段,不但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許多大學教授都被愚弄而不自知,甚至甘為犬馬供人役使。
解嚴後,綠營媒體變成「本土」政治人物鞏固政治勢力的關鍵工具,他們用扭曲的報導來跟本土政治人物交換炒地皮等牟取暴利的手段;當綠營官商勾結以侵吞公營銀行、賤買國產時,他們也以扭曲的報導、以偏概全的攻擊等手段,為本土政治人物的貪污腐敗遮掩,至於換取到的是什麼利益,一般人更加難以耳聞。
當年輕世代把綠營政治人物不分賢愚不肖地當英雄崇拜時,我很心痛;當綠營大學教授跟我說:「民進黨沒有黨產,所以不會貪污」時,我更為他們的幼稚感到痛心。
一位年輕人看完我寫的「了解時事與政治人物的幾個要領:一個教案」後,義憤填膺地寫信來譴責學術界沒有盡責協助台灣大眾釐清真實的台灣史,並且欣慰地寫下幾位「有良心」的「學者」,而我卻發現這份名單裡至少有一半是「深綠教授」——這些人觀點偏頗, 只會挖藍營的瘡疤,而不願意客觀地看見綠營的醜陋,因此只能阿為「教授」,而沒被稱為「學者」。
當媒體與大學教授偏頗到這種程度時,要期待綠營粉絲的年輕世代去了解台灣史,恐怕永不可能。而在綠營教授不顧一切地去中與排中之下,年輕世代難道真的要學「日本人李登輝」一樣地去歌頌日據時代?
'結語'
國民黨開始走入歷史,這是咎由自取。但是,如果台灣人不去認識解嚴以來綠營政治人物、媒體、名嘴、教授、奸商、權貴如何相互勾結魚肉台灣人,則台灣將永遠走不出經濟與政治的黑暗期。
清大 彭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