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公司退休金要報稅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司退休金要報稅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司退休金要報稅嗎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93的網紅維多利亞移工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英國求職 又是一篇月經文,這次要來聊聊跟粉專比較相關的話題>>英國找工作 此篇為避雷指南加經驗談,希望我踩過的那些坑,你都不再經歷 研究所畢業後,我先是到家陸資的食品公司,接著又到給我工作簽的物流公司 現在則是不被簽證所困的自由身 (具體哪裡上班,就不方便透露了!) 前前後後面試加獵頭的聯繫,應...
公司退休金要報稅嗎 在 維多利亞移工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國求職
又是一篇月經文,這次要來聊聊跟粉專比較相關的話題>>英國找工作
此篇為避雷指南加經驗談,希望我踩過的那些坑,你都不再經歷
研究所畢業後,我先是到家陸資的食品公司,接著又到給我工作簽的物流公司
現在則是不被簽證所困的自由身 (具體哪裡上班,就不方便透露了!)
前前後後面試加獵頭的聯繫,應該也有三四十場,以下是我與身邊朋友英國找工作的心酸血淚啊!
1. Range過大的薪水-求職網站上寫年薪 £21000 to £40000
你沒看錯,真的有公司這樣開薪資,通常後面還會補一句,視經驗而定。
按照邏輯來說,21K是給大學剛畢業一點經驗都沒有的白紙,而40K則是希望請到已有相關經驗,並且可以帶點資源進公司的中階主管。什麼樣的職位,下可接受白紙,上又需要到經理人才。合理判斷,後面的40K基本寫爽的。實際情況與話術:你來公司以後,我們會給你從21K開始,根據你的經驗累積,予以調薪。(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2. 年假20+8 很基本!!!!!並不是bonus
如果你剛從台灣來,對英國的勞基法還矇懞懂懂,第一件事一定要記得英國年假就是20天+8 天國定假日。昨天做了一個夢,夢到台灣某駐英國辦公室,開出低於水平的薪資就罷了,面試當下還沾沾自喜表示,雖然薪水不高,但我們提供20+8天的年假,以及出差可以報銷。本人聽完差點沒一口老血吐出來。請不要把法律規定的事情,拿出來說嘴。
親愛的台灣朋友,人到英國,請擺脫慣老闆!
3.Pension制度
英國有養老金制度,類似於台灣退休金(?),受雇者可自選參加與否,雇主跟職員都會繳一定比例金額,退休日方可領出。由於雇主也需要繳納,很多省(無)錢(良)業主,會要員工自行去取消。如果你的雇主客(無)氣(良)的說:繳這個沒有用啦!也不知道領不領得到,未來的事很難說,等等的幹話。這就是很母湯的跡象!因為這個老闆沒有替員工想。
4. 工作仲介的必要性?
大家一定要分清楚:獵頭與仲介。前者不會跟求職者收費,在媒合成功後,會跟僱主收取佣金。後者,是一個謎一般的存在,因著許多人想要拿工簽留英國的心理,階段性的收取高額費用,協助(?!)求職者找工作。昨天睡不著夢到:某知名求職仲介,跟求職者收了六千英鎊的保證錄取費後,用各種理由放生求職者;或者僅提供求職者履歷投遞連結,讓求職者自行投履歷(翻桌)很重要說三次!找工作網路上資訊一大堆,不要浪費錢找仲介,如果擔心履歷寫不好,仿間很多幫忙履歷修改的,費用還很實惠(例如我本人)
5. 薪水怎麼談?多少才夠 (倫敦得稅比我的膽固醇還高)
以倫敦來說,交通住宿是最大的花費,撇開網路上數據,我身邊的經驗如下
-23K 生存等級:滿足最低需求,餓不死不會露宿街頭,可以練就廚藝。
-25K 生活等級:滿足最低需求外,還有餘裕買買東西,偶爾上館子。(存錢不要想了,除非你不用繳房租)
-27K在25K的基礎上,還可以存錢,但是!!養不起另一半
(根據以上數字,請大家自行墊量多少才夠)
6. 工簽費用應該自付嗎?
這個問題就沒有標準答案,大部分大型企業,會替員工付,也有的分期從薪水裡扣,看彼此怎麼談的。我認為只要薪水合理的情況下,我不排斥付這筆費用!但如果對方提出需要你付其他成本費用,這時就是一個警訊。
關於工簽,大家有興趣,我可以再寫一篇血淚文
7. 合法報稅
英國的所得稅至低都要繳20%,每個月看薪水條時都有淡淡的哀傷~
但是!繳稅就代表在這個國家有信用累積,將來買房或貸款、辦理永久居留,都有保障
很多公司會打著不用報稅,吸引想領更多錢的人
說實話,這就是違法行為,願意鋌而走險的公司,就不要期待出事了會保你。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以上,本人經驗談,夢境內容如有壘同,純屬巧合!
歡迎大家留言私訊詢問感興趣的工作話題。
圖說:英國終於迎來夏天了
公司退休金要報稅嗎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十一月27日,國內資產管理業界的重大新聞就是負責管理勞保與勞退基金的勞動基金運用局,發生國內投資組組長游迺文接受特定公司飲宴招待後,動用基金買進特定股票。以及每月刷卡金額遠高於薪資所得與財產來源不明的問題。期間長達八年。
這是很典型的,用公眾資金為他人抬轎的狀況。對受託管理他人資金的經理人來說是一種非常不專業也犯法的行為。
月薪十萬,每月卡費15-22萬。
假如你是一個一般工作者,每月有紀錄的開銷(譬如信用卡)遠高於報稅的薪資所得,國稅局可能就會開始注意你了。
而一個管理龐大勞動基金的重要組長,居然可以長達八年的時間,信用卡消費遠高於所得,然後沒有人注意。
政府的螺絲難道專門對市井小民很緊,對這種該注意的人物卻非常的鬆嗎?這種事情沒人有警覺?
這些管理他人資產的經理人的資產與消費狀況,應是列在A級名單上,稅務單位與政風單位都要特別注意,三不五時看一下的啊。
然後勞動基金局的公告是這樣:
“嚴謹投資機制,不是單一個人可以操控決定。”
好,整體勞動基金的投資策略是投資委員會決定的。但組長還是可以下令買進特定公司股票啊。不然怎麼會有這起弊案?
最後說”不會損及勞工權益”。
我實在很難理解為何拿勞工的錢去幫別人抬轎,是要怎樣不損及勞工權益。
這就是拿勞工的錢,去送給寶佳啊。整個公告就是在粉飾太平。開誠布公的說明有那麼難嗎?
以建築起家的寶佳集團,在近幾年的台灣房市大多頭,已經從廣大購屋民眾身上賺到大筆獲利了。然後成立的寶佳資產管理,還要利用勞動基金,再次從廣大民眾身上獲利。
這吃相會不會太難看?
為他人管理金錢的經理人,存在三大領域。第一個是基金公司。第二個是保險公司。第三個就是政府經營的民眾退休金。
"以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這篇文章可以看到凱基、安泰、德盛安聯三家基金業者出包。
"指數化投資甚少被提及的優點—從南山人壽經理人事件談起"可以看到南山人壽出問題。
這次勞動基金局組長濫用資金事件發生後,我們已經湊成了大滿貫。在台灣,這三方面全部發生過經理人傷害投資人利益,圖利自身的情形。
為何坐上經理人職務後,很難抗拒這個誘惑?
這個問題我們又必須回到資產管理的本質。
資產管理是客戶出於信賴,將資金交給經理人管理。經理人出於專業,應以客戶的利益為優先考量,來進行投資規劃。其實也正只有把客戶當成首位,才可稱專業資產管理。
現在的資產管理恐怕不是這樣。
不少資產管理公司其本質是廣告公司,而它賣的剛好是基金而已。假如這家公司改賣牙膏、尿布,很有可能它也可以做得很好。
這種以行銷為主體的”基金公司”有甚麼特性呢?
有以下幾點:
廣告過去績效。
拿過去幾年表現好的基金出來大書特書,好像這家公司就只會推出贏家基金。然後跟多如牛毛的各種基金獎合作,就可以自稱為得獎基金。完全不告訴客戶追逐過去熱門是很糟糕的投資行為。
大量發行基金。
各種產業,包括5G、機器人、電動車、潔淨能源。各種地區,從許久以前的BRIC,到現在的美國股市。拼命發行。總會有基金矇對,得到很好的績效。
高經理費。
這是體現資產管理者與客戶利益衝突的核心點。費用愈高,資產管理者就會賺愈多錢,投資人績效就會愈差。以客戶為優先的資產管理業者,會避免高額收費。
用這幾個標準來看,你就會知道大多檯面上的基金公司到底是資產管理業者還是行銷業者。
經理費是”合法”的從投資人身上賺錢的方式。
那不合法的呢?
你就會看到本文提到的各種經理人損傷客戶利益的情事。將從投資人身上盡可能賺錢的心態,發揚光大,變成直接犯法利用客戶資產為自己賺錢。
一個整天只想著為自己賺大錢的資產管理業,出現想替自己賺錢的經理人。不是太意外的事。
而且你以為所有弊端都有被抓到嗎?
你以為所有的謀殺案都有破案嗎?
就像家中看到一隻蟑螂,你該懷疑有更多的蟑螂藏在他處。
看到一位犯法的經理人,你該懷疑實際上恐怕更多。
私有企業包括基金公司與保險業者,政府力量較難完全掌控。但國營的全民退休金計畫,至少可以進行防弊。
方法就是綠角財經筆記一直倡導的指數化投資。
勞退、勞保、退撫基金、國民年金,應該更全面的進行指數化投資。
不是指數成分證券就不能買。經理人沒有太多可以決定買賣特定證券的權力。正可以防止這類弊端。
而且從投資原理與實際成果來看,指數化投資往往還可以帶來比人為主動操作更好的成績。
不論是從防弊的觀點或是績效的目的,國家退休金計畫都應該更全面的採行指數化投資。
一個淪為讓人中飽私囊的金錢來源的勞動退休金與保險機制,不會得到民眾的信賴。
一個連國營的基金都會出問題的環境,民眾也不會相信政府會對金融業者有多好的管控能力。
全文也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12/abuse-of-labor-funds-in-taiwan.html
公司退休金要報稅嗎 在 基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概是因為6月28日及6月29日的G20峰會,中國必須在那之前有足夠的籌碼放上賭枱,和美國重新展開談判。//
//除了沽港幣持美金之外,另一個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用盡辦法在最後一刻才交最少的稅。//
#高人即是高人
#中國人一切都係為錢
[別讓自己的錢變成對付自己的武器]
香港政府態度強硬,似乎誓要通過引渡條例。然而溫和遊行,港府只會表示已閲;勇武據守,則招來國家執法兵器的暴力清場,香港人縱使展示出無比的團結,做了很多可以做的事,但彷佛徒勞無功,我們,香港人,輸了嗎?
不。
還未。
現在還未到認輸的時候。
無數槍聲響起、催淚氣體彌漫、義士們負傷退守⋯⋯我無法忘記這些影像,我一直想,到底是甚麼原因驅使港府強硬修例?是林鄭班子想領廿三條未境之功?還是國家有命臣不敢不從?還是說穿了其實都是同一個原因?那原因是甚麼?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那原因是錢。
中美貿易戰令雙方關係無比緊張,那是一局可以決定誰主未來的真正大棋,偏偏中國因為國情和政治因素一直無法遏止走資,強硬地要在6月20日之前修例的原因,大概是因為6月28日及6月29日的G20峰會,中國必須在那之前有足夠的籌碼放上賭枱,和美國重新展開談判。
據《彭博商業周刊》資料顯示,中國的高淨值人士掌控超過五萬億美元資產,這些富豪會把錢留在中國嗎?不會,他們會選擇香港或新加坡這些安全穩健的地區,我假設他們走了一半資,又有一半走資安放在香港,那已經超過一萬億美元。
那些來自中國富豪的錢不可能以現金形式放在銀行,而是變成了優質上市公司的股權,也變成了一幢幢的豪宅別墅,大筆資金流入資產市場亦導致股市樓市頻頻破頂,高樓價令市民生活苦不堪言但政府都不敢碰,大概是因為樓價代表了那些富豪的資產值,也是將來要獻給中國時禮物的價值。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份禮物貶值。
前兩篇文已經提過,扣除日常開支,把所有錢變成美金然後抽離銀行體系:衝擊聯匯讓港幣貶值壓力轉嫁到拆息之上、引發信用塌縮進一步減少貨幣供應,雙管齊下,劍指股市樓市。
沽港幣持美金配合其他運動已經初見成效,拆息挾高至十一年來最高,港股應聲下跌四百八十點,而沽空機構GMT Research亦表示考慮撤離香港,他們會否是唯一撤離的外資?他們撤離後又會否沽空香港?答案不言而喻。
只要在香港的中國走資價值下跌,引渡條例就算通過,中國也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更甚者政府需要收拾經濟下行甚至簫條的爛攤子,他們願意背負這風險嗎?如此一來,我們便有了令政府面對群眾的籌碼。反之,讓我們的錢繼續留在銀行體系,也只會變成中國的囊中物,也成了我們的催命符。
除了沽港幣持美金之外,另一個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用盡辦法在最後一刻才交最少的稅。
首先,各位朋友如果還未交報稅表的話,會不會是因為未收到報稅表呢?畢竟香港有一百八十多萬納稅人,寄失幾份也不足為奇,這樣的話,大家就需要盡納稅人的責任,寫信給稅局要求他們重發一份,若果數星期後還是收不到,會不會是地址填錯了呢?那又要重新要求一次了。就算交了,若不小心填錯了些少資料,還可以書面向評稅主任提出更正已提交報稅表內的錯漏,只要在信中註明檔案號碼,並提供有關的資料及文件便可以了,一來一回,大概又要花兩三個月。
即使交了報稅表,待收到評稅表後,請不要太著急交稅,先看看自己2019/2020年度要交多少暫繳稅。
因為香港稅制要求納稅人一次交兩年稅,每年交當年+下年的稅,而每年則再比較上年交的今年,和實際應交的今年,若然已交少過應交,就補,反之就退。所以理論上大家上年已經交了今年的稅,只要申請暫緩暫繳稅,就很大機會不用再交稅,甚至有退稅可收。申請暫緩的理由可以很簡單,說引渡條例通過後局勢不穩下年可能失業,導致收入減少至今年的90%就可以了,畢竟外資都要撤走了,職位還能保得住嗎?如此一來,政府稅收就已經減少了。
申請了暫緩之後,我們還可以用財務困難為理由申請分期繳納,或者遲交半年,也不過是罰款5%。這幾招除了可以合情合理合法把今年要交的稅壓到最少、拖到最遲之後,更加可以增加稅局的工作量,提高政府行政成本,反之我們申請手續簡單,我亦會把相關資料放在留言。
畢竟香港政府收入來源集中,就只有利得稅、薪俸稅、物業稅、印花稅和地價收入,啟德地王已經撻訂,如果在稅收方面失利,後果可想而知。
根據2018/2019財政預算案,香港財政儲備一萬一千億,而政府開支則超過五千五百億,賬面上即使政府全無收入,仍能支撐兩年,但事實上財政儲備是多由個基金組成,例如創科基金、公務員退休金、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並不是政府說動用就能動用,如果政府收入減少,儲備受到狙擊,還能夠維持警隊每年200億的開支嗎?還有錢買水炮車嗎?
所以我們除了要打擊貨幣基礎,亦要從源頭減少政府收入,多方面進迫。政府雖然坐擁五萬億儲備,但其實處處受制。市民和政府硬碰硬一定贏不了,但我們是香港人,我們是世上最靈活變通的民族,一招不成,我們一定可以祭出第二招第三招,現在還未到放棄的時候。
香港人,我們自己的錢,應該是我們最強力的武器才對。
#三罷一拋
#金融抗爭
#HKDtoUSD
#慳稅小貼士
延伸閲讀:
[衝擊聯繫匯率 預演國際制裁]
https://www.facebook.com/355905167931962/posts/1120816114774193?sfns=mo
[用破壞,換一次守護的機會]
https://www.facebook.com/355905167931962/posts/1121892221333249?sfns=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