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司車裝gps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司車裝gps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司車裝gps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司車裝gps產品中有10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FC咗,唔係fake news.國泰而家又話統一返Asia Miles同埋波羅會喎,變返國泰品牌。嘻 經濟原文:國泰航空以「國泰」品牌 整合馬可孛羅會及Asia miles儲分(https://bityl.co/7gIA ) TLDR:「屌,啲濕鳩高層拎一千幾百萬人工就係諗...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冰蹦拉icebon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中的行車記錄器資訊: ✔️DOD LX998 1440p GPS 電子後視鏡觸控螢幕 區間測速+32G記憶卡 ✔️DOD RC800S 1080p GPS 口紅姬行車紀錄器2K Wifi 區間測速+32G記憶卡 00:00 片頭 00:34 本團團購、品牌DOD簡介 01:26 兩款差異簡介...

公司車裝gps 在 1分鐘法律教室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0:10

這個題目的原型是 高院109年度重上更一字第3號 ,知名金控二代夫妻,丈夫在太太的公司用車上安裝GPS,法院判決構成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妨害秘密罪。 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禁止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 司法實務針對安裝GPS來掌握他人...

公司車裝gps 在 愛麗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3 18:17:47

還沒到夏天,高雄的太陽就大到令人傻眼,愛麗絲一曬太陽就頭暈,紫外線更是皮膚的頭號殺手,真的不敢想像正式進入夏季到底要怎麼出門! 眼見溫度一直攀升,家裡那台老爺車的隔熱紙早已變質,前擋風玻璃只貼了短短一截,窗戶和後擋的隔熱紙早變了色...自己辛苦無所謂,哪能讓老人家受苦!愛麗絲當下決定將整台車換上新...

公司車裝gps 在 我是崴爺TW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3 03:37:31

農曆年快到了,在送禮的旺季,崴爺來聊聊「職場送禮」的學問。 / ■【送禮給上司】切記不要太貴重,也別私下送禮 以前還在職場時,有個跑精品線的業務同事,知道部門主管特別偏好某知名品牌;就在主管生日那天,她透過客戶的關係,買到這品牌最新款的手錶,送給老闆。 當天部門生日聚餐的時候,她把禮物袋遞給...

  • 公司車裝gps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20:03:34
    有 107 人按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FC咗,唔係fake news.國泰而家又話統一返Asia Miles同埋波羅會喎,變返國泰品牌。嘻

    經濟原文:國泰航空以「國泰」品牌 整合馬可孛羅會及Asia miles儲分(https://bityl.co/7gIA

    TLDR:「屌,啲濕鳩高層拎一千幾百萬人工就係諗啲咁嘅戇鳩嘢」。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7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1. 對不起,成件事真係so MBA so consultant so BCG so McKinsey。當然你可以質疑我入唔到先萄葡人地,但,我係咪要踢波叻過美斯先可以批評佢?

    2. 真的,雖然呢,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個好嘅CEO,抵得住N咁多個員工(我講上市公司,唔係球隊)。你睇好多例子都見到,MicroSoft又好,麥當勞又好,產品好似都係嗰啲,一早有第一代打落江山,但唔同CEO之下,股價就係天淵之別。你話同大市有關?錯,已經計埋相對於指數嘅表現。咁你話「嗰期興炒乜乜股」?可能係,但,你個CEO可以做到嗰期興炒乜乜股,當然都係實力。

    3. 咁而量度CEO,當然係講股價(嚴格嚟講係shareholder wealth,可以計埋派息之類)。我地唔係講發明家,Nikola Tesla都唔係 上市公司CEO(不過個名就成就後人整兩間公司,對公司名嘅貢獻,僅次於辛棄疾(*))。Steve Job一早已經係怪傑,但一樣畀人踢走,因為公司股價唔掂。

    4. 咁以此標準啦喎,國泰嘅CEO,就似乎並唔係十分非常之出色啦。當然亦係航空業本身先天嘅問題。

    5. 講咗咁多,無非想講,真係難怪有時啲網友覺得:「屌,啲濕鳩高層拎一千幾百萬人工就係諗啲咁嘅戇鳩嘢」。

    6. 或者我畀個加強版你:「屌,啲濕鳩高層拎一千幾百萬人工,就係拎埋公司啲錢員工啲錢股東啲錢客啲錢,然後圍埋班以前識讀嘅external consultant,諗啲咁嘅戇鳩嘢」。

    7. 真的,乾收銀嘅嘢,「其實唔難」,narrative之嘛,同埋包裝。冇錯,「你都諗到」。即係小米個logo咁。但,人地著套靚西裝 著條貼身裙 講香港人最鍾意飛機嘅英式美式口音,整個靚靚嘅PowerPoint,左一句ESG,右一句Disruption,就係唔同咯。況且,「其實可能管理層都知戇鳩」,但有乜所謂。

    8. 我教你一樣嘢,企業世界,最美麗嘅三個字。唔係I love you唔係MBA 更加唔係ESG。所有做金融嘅都知嘅三個字:OPM(你唔知?咁努力啲,同埋而家咪知,證明我啲文幾有用)。是甚麼?Other People’s Money.由頭到尾都係principal-agent problem—又多一個buzz word,又可以叫做切夫之痛(****),Skin in the game.或者我講嘅:Nicole Kidman 昆咗Meg Ryan去剝衫—劇本咁好,你唔自己剝?「哦我要離婚」「用對波離?」

    9. 你睇,其實唔難。正如我成日都講嘅教波必勝法,前鋒入多啲波 後防唔好失波 ,有幾難?

    10. 真的,你間公司只做本業嘅,nonono,紅海呀,消費者已經疲勞,何不leverage up,利用公司嘅品牌再踩入其他嘢,即係霸王賣賣下洗頭水都賣埋涼茶同M巾啦!(是真的!我有飲過!當然係涼茶,唔係飲洗頭水或M巾)

    11. 到你公司多品牌嘅,nonono,消費者好confuse呀,應該集中返資源。

    12. 屌,咪而家國泰做嘅嘢咯。神又係你鬼又係你。不幸地唔少管理層都係咁,冇嗰樣咪搞嗰樣。人地全部做乜乜乜呀?哦,我地又要做。到唔掂啦,新管理層上場?哦,人地個個都乜乜乜,我地冇自己特色,唔好再乜乜乜

    13. And you know the beauty?根本畀人炒咗嗰班管理層,去到另一間公司,又係玩一樣嘅嘢。正如新嚟呢班,又係畀另一間公司踢出嚟嘅。

    14. And you know what’s beatifuler?就係,好可能係同一堆consultant 嘅。所以夫斯基也像你早優生更像你,修夫基也是你史科沙也是你。神又係你鬼又係你。

    15. 最後呢個故事,大家都聽過:

    有一個企管顧問開車到鄉下去休假,路上遇到一位牧羊人正趕著羊群。顧問走下車,對牧羊人說:「你看你這裡有一大群羊,萬一走失了一頭你也不會知道。這樣吧,我在一分鐘內替你計算出羊的數量,這可以幫助你管理羊群,如果我計算正確,你就送我一頭羊當作報酬,如何?」
    牧羊人聳聳肩,表示同意。
    於是顧問從車上取出筆記型電腦,接上GPS,進行一番看起來顯然繁複無比的計算。一分鐘以後,顧問對牧羊人說:「你這裡的羊群一共有1327隻,沒錯吧?」同時,顧問將其中的一隻抱到了自己懷裡,準備帶走。
    牧羊人看了看顧問,說:「你大概是從事企管顧問工作的吧!」
    顧問非常訝異,問他怎麼知道。
    牧羊人解釋說:「理由很簡單。第一、你不請自來;第二、你花一堆力氣告訴了我一個我其實已經知道的事情,但你卻還是想要從中獲利;第三、你既不了解我也不了解我的生意,你看看懷裡抱著的,那是我的牧羊犬!」

    16. 不過啦喎,都係補句,存在即合理。你一定可以話我做唔到BCG McKinsey先葡萄人地,請便,因為我真係入唔到。但,既然可以長玩長有,梗有啲原因嘅。最緊要大家feel good嘛。講到尾,你股價得嘅,股東話知你請成班consultant啦

    (*)你冇睇錯,係霍去病個friend 辛棄疾.大家都識嘅《青玉案—元夕》(**),勁過陳奕迅《K歌之王》。你可以收下入面有幾多間公司名?「東風」未必係,但「花千樹」(張五常!)肯定係!仲有「寶馬」,當然仲有「眾裡尋他」嘅「百度」。我個人覺得,只講公司名,「百度」就型過串錯字嘅Google(***)千百倍,可惜得個名係冇用的,

    (**)又畀你恥笑下,我到好近年先知道《青玉案》個「案」字唔係讀「按」。換著如果公開場合我咁讀,又可以畀人恥笑「學霸都係讀屎片」。即係「垃圾美斯,呢球我去都入」一樣。

    (***)知架可?係咯,又可以恥笑我唔識tech,但我識得買Google,亦都知度間公司係串錯字,原本叫Googol.更勁嘅係,我小學(!)已經知道咩係Googol —1後面100個零,10^100,真係多得《讀者文摘》。我仲知道咩係GoogolPlex,「1後面Googol咁多個零,即係10^(10^100)」。而家Google個總部咪叫Googleplex。係咯,我唔識Tech,但我識買Google.

    (****)當然係特登打錯的,套戲幾好睇。金基德嘛。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7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 公司車裝gps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3 13:41:48
    有 0 人按讚

    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21/06/09 研之有物

    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評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研之有物,作者周玉文、黃曉君,INSIDE 經授權轉載。

    AI 醫療、科技防疫的人權爭議

    健康大數據、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醫療研發的新聖杯,新冠肺炎(COVID-19)更將 AI 技術推上防疫舞臺,各國紛紛串聯大數據監控足跡或採用電子圍籬。但當科技防疫介入公衛醫療,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讓渡了個人隱私?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天網」恢恢,公衛醫療的新利器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全世界為了因應危機展開大規模協作,從即時統計看板、預測病毒蛋白質結構、電子監控等,大數據與 AI 技術不約而同派上用場。但當數位科技介入公共衛生與醫療健康體系,也引發人權隱私的兩難爭議。

    2020 年的最後一夜,臺灣再次出現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警告,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都不應參加大型跨年活動。而且,千萬別心存僥倖,因為「天網」恢恢,「我們能找得到您」!有天網之稱的電子圍籬 2.0 出手,許多人拍手叫好,但也挑起國家進行隱私監控的敏感神經。

    隱私爭議不只在防疫戰場,另一個例子是近年正夯的精準醫療。2021 年 1 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布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臺灣勇奪亞軍,主要歸功於健全的健保、癌症資料庫及尖端資訊科技。

    國際按讚,國內反應卻很兩極。早前曾有人質疑「個人生物資料」的隱私保障,擔憂是否會成為藥廠大數據;但另一方面,部分醫療研究者卻埋怨《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很嚴、很卡,大大阻擋了醫學研發。為何國內反應如此分歧?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原因之一是,

    《個資法》早在 2012 年就實施,跑在 AI 時代之前,若僅僅仰賴現行規範,對於新興科技的因應恐怕不合時宜。

    健保資料庫爭議:誰能再利用我們的病歷資料?

    來看看曾喧騰一時的「健保資料庫訴訟案」。

    2012 年,臺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沒有取得人民同意、缺少法律授權,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醫療研究單位。這意味,一般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例被加值運用,侵害了資訊自主權。案件雖在 2017 年敗訴,但已進入大法官釋憲。

    民間團體批評,根據《個資法》,如果是原始蒐集目的之外的再利用,應該取得當事人同意。而健保資料原初蒐集是為了稽核保費,並非是提供醫學研究。

    但支持者則認為,健保資料庫是珍貴的健康大數據,若能串接提供學術與醫療研究,更符合公共利益。此外,如果過往的數據資料都必須重新尋求全國人民再同意,相關研發恐怕得被迫踩剎車。

    種種爭議,讓醫學研究和資訊隱私之間的紅線,顯得模糊而舉棋不定。何之行指出,「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權衡拉鋸,不僅是長久以來政治哲學家所關心的課題,也反映了現代公共衛生倫理思辨的核心。

    我們有權拒絕提供資料給醫療研究嗎?當精準醫療的腳步飛也似向前奔去,我們要如何推進醫學科技,又不棄守個人的隱私權利呢?

    「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是近年醫學發展的重要趨勢,透過健康大數據來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對症下藥。但健康資料涉及個人隱私,如何兼顧隱私與自主權,成為另一重要議題。

    去識別化爭點:個資應該「馬賽克」到什麼程度?

    何之行認為,「健保資料庫爭議」短期可以從幾項原則著手,確立資料使用標準,包括:允許退出權(opt-out)、定義去識別化(de-identification)。

    「去識別化」是一道安全防護措施。簡單來說:讓資料不會連結、辨識出背後真正的那個人。何之行特別分享 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研發公司 DeepMind 的慘痛教訓。

    2017 年,DeepMind 與英國皇家醫院(Royal Free)的協定曝光,DeepMind 從後者取得 160 萬筆病歷資料,用來研發診斷急性腎衰竭的健康 APP。聽來立意良善的計畫,卻引發軒然大波。原因是,資料分享不僅未取得病患同意,也完全沒有將資料去識別化,每個人的病史、用藥、就醫隱私全被看光光!這起爭議無疑是一大教訓,重創英國社會對於開放資料的信任。

    回到臺灣脈絡。去識別化指的是以代碼、匿名、隱藏部分個資或其他方式,無從辨識特定個人。但要達到什麼樣的隱匿保護程度,才算是無從識別特定個人?

    何之行指出,個資法中的定義不甚清楚,混用匿名化(anonymous)、假名化(pseudonymised)、去連結(delink)等規範程度不一的概念。臺灣也沒有明確定義去識別化標準,成為爭點。

    現行法令留下了模糊空間,那麼他山之石是否能提供參考?

    以美國《健康照護可攜法案》(HIPAA)為例,法案訂出了去除 18 項個人識別碼,作為去識別化的基準;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則直接說明,假名化的個資仍然是個人資料。

    退出權:保留人民 say NO 的權利

    另一個消解爭議的方向是:允許退出權,讓個人保有退出資料庫的權利。即使健保資料並沒有取得民眾事前(opt-in)的同意,但仍可以提供事後的退出選項,民眾便有機會決定,是否提供健康資料做學術研究或商業運用。

    何之行再舉英國國民健保署 NHS 做法為例:英國民眾有兩階段選擇退出中央資料庫 (NHS Digital)的機會,一是在一開始就拒絕家庭醫師將自己的醫病資料上傳到 NHS Digital,二是資料上傳後,仍然可以在資料分享給第三方使用時說不。畢竟有人願意為公益、學術目的提供個人健康數據,對商業用途敬謝不敏;也有人覺得只要無法辨識個人即可。

    近年,英國政府很努力和大眾溝通,希望民眾認知到資料分享的共善,也說明退出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鼓勵人們留在資料庫內,享受精準醫療帶給個人的好處。可以看到英國政府藉由公眾溝通,努力建立社會信任。

    參照英國經驗,目前選擇退出的比率約為 2.6%。保留民眾某種程度的退出權,但善盡公眾溝通,應是平衡集體利益與個人隱私的一種做法。

    歐盟 GDPR 個資保護的四大原則

    健保資料庫只是案例之一,當 AI 成為大數據浪潮下的加速器,最周全之策仍然是針對 AI 時代的資料運用另立規範。 歐盟 2018 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 GDPR),便是大數據 AI 時代個資保護的重要指標。

    因應 AI、大數據時代的變化,歐盟在 2016 年通過 GDPR,2018 年正式上路,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包括行動裝置 ID、宗教、生物特徵、性傾向都列入被保護的個人資料範疇。
    歐盟在法令制定階段已將 AI 運用納入考量,設定出個資保護四大原則:目的特定原則、資料最小化、透明性與課責性原則。

    其中,「目的特定」與「資料最小化」都是要求資料的蒐集、處理、利用,應在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內,也就是只提供「絕對必要」的資料。

    然而,這與大數據運用需仰賴大量資料的特質,明顯衝突!

    大數據分析的過程,往往會大幅、甚至沒有「特定目的」的廣蒐資料;資料分析後的應用範圍,也可能超出原本設定的目標。因此,如何具體界定「特定目的」以及後續利用的「兼容性判斷」,便相當重要。這也突顯出「透明性」原則強調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義務。當蒐集方成為主要的資料控制者,就有義務更進一步解釋那些仰賴純粹自動化的決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透明性原則的用意是為了建立信任感。」何之行補充。她舉例,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芝麻信用,將演算法自動化決策的應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連歐盟發放申根簽證都會參考。然而,所有被納入評分系統的人民,卻無從得知這個龐大的演算法系統如何運作,也無法知道為何自己的信用評等如此。

    芝麻信用表示,系統會依照身分特質、信用歷史、人脈關係、行為偏好、履約能力等五類資料,進行每個人的信用評分,分數介於 350-950。看似為電商系統的信用評等,實則影響個人信貸、租車、訂房、簽證,甚至是求職。

    這同時涉及「課責性」(accountability)原則 ── 出了問題,可以找誰負責。以醫療場域來講,無論診斷過程中動用了多少 AI 工具作為輔助,最終仍須仰賴真人醫師做最後的專業判斷,這不僅是尊重醫病關係,也是避免病患求助無門的問責體現。

    科技防疫:無所遁形的日常與數位足跡

    當新冠疫情爆發,全球人心惶惶、對未知病毒充滿恐懼不安,科技防疫一躍成為國家利器。但公共衛生與人權隱私的論辯,也再次浮上檯面。

    2020 年 4 月,挪威的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推出一款接觸追蹤軟體,能監控足跡、提出曾接觸確診者的示警。但兩個月後,這款挪威版的「社交距離 APP」卻遭到挪威個資主管機關(NDPA)宣告禁用!

    挪威開發了「Smittestopp」,可透過 GPS 與藍牙定位來追蹤用戶足跡,提出與感染者曾接觸過的示警,定位資訊也會上傳到中央伺服器儲存。然而,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NDPA)宣告,程式對個人隱私造成不必要的侵害,政府應停止使用並刪除資料。

    為何挪威資料保護機關會做出這個決定?大體來說,仍與歐盟 GDPR 四大原則有關。

    首先,NDPA 認為挪威政府沒有善盡公眾溝通責任,目的不清。人民不知道這款 APP 是為了疫調?或者為研究分析而持續蒐集資料?而且,上傳的資料包含非確診者個案,違反了特定目的與資料最小蒐集原則。

    此外,即便為了防疫,政府也應該採用更小侵害的手段(如:僅從藍牙確認距離資訊),而不是直接由 GPS 掌控個人定位軌跡,這可能造成國家全面監控個人行蹤的風險。

    最後 NDPA 認為,蒐集足跡資料原初是為了即時防疫,但當資料被轉作後續的研究分析,政府應主動說明為什麼資料可以被二次利用?又將如何去識別化,以確保個資安全?

    換言之,面對疫情的高度挑戰,挪威個資保護機關仍然認為若沒有足夠的必要性,不應輕易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家採用「Smittestopp」這款接觸追蹤軟體,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有效的疫情控制,並不代表必然需要在隱私和個資保護上讓步。反而當決策者以防疫之名進行科技監控,一個數位監控國家的誕生,所妥協的將會是成熟公民社會所賴以維繫的公眾信任與共善。」何之行進一步分析:

    數位監控所帶來的威脅,並不僅只於表象上對於個人隱私的侵害,更深層的危機在於,掌握「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 後對於特定當事人的描繪與剖析。

    當監控者透過長時間、多方面的資訊蒐集,對於個人的「深描與剖繪」(profiling)遠遠超過想像──任何人的移動軌跡、生活習慣、興趣偏好、人脈網絡、政治傾向,都可能全面被掌握!

    AI 時代需要新法規與管理者

    不論是醫藥研發或疫情防控,數位監控已成為當代社會的新挑戰。參照各國科技防疫的爭論、歐盟 GDPR 規範,何之行認為,除了一套 AI 時代的個資保護規範,實踐層面上歐盟也有值得學習之處。

    例如,對隱私風險的脈絡化評估、將隱私預先納入產品或服務的設計理念(privacy by design),「未來照護機器人可能走入家家戶戶,我們卻常忽略機器人 24 小時都在蒐集個資,隱私保護在產品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要納入考量。」

    另外最關鍵的是:設置獨立的個資監管機構,也就是所謂的資料保護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專責監控公、私營部門是否遵循法規。直白地說,就是「個資警察局」。何之行比喻,

    如果家中遭竊,我們會向警察局報案,但現況是「個資的侵害不知道可以找誰」。財稅資料歸財政部管,健康資料歸衛福部管,界定不清楚的就變成三不管地帶。

    綜觀臺灣現狀,她一語點出問題:「我們不是沒有法規,只是現有的法令不完備,也已不合時宜。」

    過往許多人擔心,「個資保護」與「科技創新」是兩難悖論,但何之行強調法令規範不是絆腳石。路開好、交通號誌與指引完善,車才可能跑得快。「GDPR 非常嚴格,但它並沒有阻礙科學研究,仍然允許了科學例外條款的空間。」

    「資料是新石油」(data is the new oil),臺灣擁有世界數一數二最完整的健康資料,唯有完善明確的法規範才能減少疑慮,找出資料二次利用與科技創新的平衡點,也建立對於資料二次利用的社會信任。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3814-ai-privacy-medical?fbclid=IwAR0ATcNjDPwTsZ4lkQpYjvys3NcXpDaqsmE_gELBl_UNu4FcAjBlscxMwss

  • 公司車裝gps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0 16:02:37
    有 1 人按讚

    2021智慧城市展直擊:新北市警察靠AI頭盔過濾可疑車輛,臺北市與業者聯手測試智慧水表

    新北市警察局利用AI智能頭盔,協助員警騎機車巡邏時,快速辨識路上的汽機車車牌,過濾路邊的可疑車輛;臺北市則和多家廠商合作,以實際的公有國宅作為業者智慧水表技術的試煉場域。

    文/蘇文彬 | 2021-03-26發表
    .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將有2/3的人居住在城市,高密度的人口居住,意謂著城市在交通、安防、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需要高度的智慧化管理才行。本周舉行的2021智慧城市展,國內不少廠商、市政府參展,展出智慧城市的最新應用。

    在智慧城市展中,不少業者展示無人機應用,從道路、橋樑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巡檢、企業廠區的空中巡檢,到智慧農業協助噴灑農藥等等。新北市警察局也展示最新的無人機應用,他們在去年成立國內第一支警用無人機隊,可應用在刑事、環境、交通及救災上,結合AI辨識人、車或特殊物件,用於犯罪偵防、環境監控、路況車流分析,以及災難救援上。

    而在此次智慧城市展中,除了展示警用無人機,還有另一項最新應用,警察智能頭盔,去年新北市警局開始一項專案,名為警蜂計畫,警局花費200萬元採購40頂智能頭盔及後端系統,每頂頭盔前方均配置了一個鏡頭,當員警騎機車巡邏時,頭盔上的鏡頭同時紀錄街道畫面,並將影像傳到頭盔後方的小盒子。

    警用智能頭盔前方的鏡頭,頭盔後方則有一個小盒子,負責辨識比對汽機車的車牌:

    這個小盒子發揮邊緣運算的功能,內建電池及4G連網功能,可即時過濾比對鏡頭紀錄的影像,以AI辨識鏡頭紀錄的影像,過濾比對路上的汽車,以及路邊併排停放的機車車牌,員警不需要特別擺頭讓鏡頭對準特定的車輛,頭盔就能辨識過濾影像中的車牌,即使是路邊停放機車,只要紀錄到車牌影像,即便是較斜的角度也能辨識、比對車牌,當發現可疑車輛或贓車,頭盔會以語音提醒巡邏的員警,相較之下,目前警察騎車巡邏,需要手動輸入車牌,智能頭盔大幅提升員警的工作效率。

    現場展示人員解釋,頭盔後方配置的小盒子採用Android系統,除了具備邊緣運算功能,比對過濾車牌之外,還能連接4G行動網路,將比對結果回傳至警局後檯,也能接收警局更新的可疑車輛清單。

    目前新北市警局經過測試,警員騎乘警用機車巡邏時,可辨識路上的行車車牌及路邊停放的機車車牌,未來不排除擴大採購警用智能頭盔。

    臺北市和多家業者合作試驗智慧水表

    臺北市今年也在智慧城市展中,展示智慧城市最新應用,其中在水資源管理部分,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北水處)正推動智慧水表,以取代傳統水表,需要每個月或兩個月派人逐戶抄表,根據統計,每年委外人工抄表次數超過1千萬次,未來北水處希望推動智慧水表普及,結合自動讀表系統,自動回傳用水度數,同時降低對用戶的干擾。

    為推動智慧水表普及,臺北市從2020年開始便要求新建案,必需採用智慧水表,去年已有6千多戶新建案用戶採用智慧水表。更大的目標是要讓現有約170萬只的傳統水表也能汰換,臺北市已規畫從2020年開始,規畫分12年投入48億元,要將170萬傳統水表汰換為智慧水表。

    為了先瞭解國內智慧水表技術,同時提供國內業者場域測試,北水處和多家廠商合作進行實際場域的技術試煉,2019年到2020之間,媒合10組團隊共18家廠商投入智慧水表場域試煉,以北市公有國宅為試煉地點,提供11組共660只表位讓不同團隊進行試煉。

    除了智慧水表測試,北水處也建置臺北智慧水網示範區,以高低起伏的丘陵地用水戶,建立智慧水網示範區,因地形因素,在通訊技術上富有挑戰性,試驗如何運用資通訊技術、數據分析,掌握示範區內的用水戶類型、設備使用、安裝、數據回傳等情形,透過數據分析訓練進水模型、漏水預測等應用。

    北水處未來規畫再舉行營運測試,希望在不同的場域下找出最適合的管理及執行方式,評估商轉管理的可行性,滾動性調整作法。

    在智慧城市展現場,北水處展示各種通訊讀表功能的智慧水表,通訊技術上包括RF、NB-IoT、4G、sigfox等,以及照相、脈衝等讀表技術。

    民眾使用智慧水表,現在可透過北水處的智慧水管家,掌握每月用水情形,比較去年同一個月份的用水情形;北水處從後端發現用水異常增加,也能向用戶示警,讓用戶提早發現是否有管線漏水。

    新一代公共自行車YouBike 2.0

    去年初,臺北市在公館一帶開始試辦新一代的公共自行車YouBike 2.0,目前已在臺北、高雄、嘉義部分地區推廣,YouBike 2.0還只是小規模部署,車輛數量並不多,以臺北市為例,目前只有約600輛YouBike 2.0車輛,約102個站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YouBike 2.0車輛無法在YouBike 1.0站點還車,因此在2.0剛推出時曾因民眾租用YouBike2.0無法還車,需要到YouBike2.0站點才能還車,致使民眾被收取更多費用而引發不小的批評。

    目前較普及的YouBike 1.0,由於車椿需要介接市電,設罝上較為不易,也需佔用較大的空間,而YouBike 2.0最大特色是採用了輕椿設計,不需介接市電,改採小型太陽能面板供電,椿體也更小,可望突破YouBike 1.0設站不易的限制。

    另外,YouBike 2.0在車輛上採用車上機,在自行車龍頭的位置裝置車機,民眾租還車,可在車機上選擇使用悠遊卡感應,或是手機QR Code掃碼租借車輛。

    車上機利用太陽能面板供電,除了提供租借的功能,車上機還有GPS、通訊功能,並可透過螢幕面板顯示操作文字。由於YouBike 2.0車上機已具備連網功能,因此具備車聯網的基礎,搭配GPS,未來將能蒐集數據、分析,作為城市交通施政的參考。

    遠距視訊診療拉近病人和醫生的距離

    在智慧城市展中同步展出的智慧醫療區,廣達近幾年積極切入智慧醫療市場,此次他們展示了旗下的雲端智慧醫療服務QOCA,在遠距醫療方面,廣達和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合作遠距視訊診療平臺,透過該平臺,病人在當地醫生協助之下,將數位五官鏡如眼底鏡、皮膚鏡的檢查影像,和遠處另一名專科醫生分享,該平臺還可整合病人的病歷,方便醫師會診。

    這套系統被用於2019年啟動的安心雲林e院聯防體系,由於雲林縣為衛福部公告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加上國內遠距醫療相關法規鬆綁,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和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雲林基督教醫院等幾家醫院及長照機構建立聯防體系,在較為匱乏的醫療資源上建立聯防,降低民眾就醫的奔波之苦。

    今年初中華電信也和廣達簽署備忘錄,兩家公司希望以雲林為第一站,向衛福部爭取偏鄉地區的5G遠距醫療經費補助,以推廣5G遠距醫療,未來結合5G將遠距醫療擴大至偏鄉衛生所。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3496?fbclid=IwAR2nZAiL3CRdZYRTSIY4h4LB3VlyDO9bR7Ekafcn5g0qlRHqNT2DFq8cVV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