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focus.io】什麼是SPAC「特殊目的」IPO? 一文睇清美股借殼上市玩法
.
香港近年積極打擊「啤殼」活動,但美國過去一年卻掀起「啤殼」熱潮,高盛甚至預計,以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形式上市,可...
【@businessfocus.io】什麼是SPAC「特殊目的」IPO? 一文睇清美股借殼上市玩法
.
香港近年積極打擊「啤殼」活動,但美國過去一年卻掀起「啤殼」熱潮,高盛甚至預計,以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形式上市,可能會令未來2年全球併購規模達到300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根據 SPAC Insider,2020年初至今(12月17日),已有237家公司以SPAC形式在美國掛牌上市;事實上,以SPAC形式上市並不是新鮮事,只是今年以SPAC形式上市的電動卡車Nikola(美股代號:NKLA)爆出造假醜聞後,以此方式上市又成為熱話,那SPAC究竟是什麼?到底有什麼「特殊目的」,以及如何運作?
.
唯一目的:借殼上市
.
SPAC全名是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字面翻譯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即是一種沒有營運業務的空殼公司,這些公司存在的唯一的目的,就是透過IPO募集資金後,再去收購未上市但又有前景的公司,換言之,SPAC是一種讓私人企業能夠「借殼上市」的公司。
.
而這種方法與我們在港股認知的傳統「借殼上市」的分別是,傳統借殼上市那個「殼」,可能是本身已經經營不善/無心繼續經營的公司,接手者可能要處理原有的業務、債務等問題;但SPAC由於是新成立,因此是一個只有現金,沒有業務的「很乾淨的殼」。
.
SPAC運作流程
.
透過SPAC上市的流程首先是要 1)成立一家空殼公司(SPAC);2)透過 IPO 募集資金;3)尋找未上市但有前景的公司(目標公司);4)併購目標公司;5)目標公司無須再經過IPO程序已經可以立刻上市。
.
由於SPAC成立後,在上述第二個步驟「透過 IPO 募集資金」時,SPAC的管理團隊其實還未確定會併購哪間目標公司(第三個步驟),因此,投資者購買SPAC股份時,並不知道自己將會投資什麼公司,而是靠信任管理團隊開出的「空白支票」,因此SPAC也被稱為「空白支票公司」(Blank-Check Company)。
.
併購有限期 且要股東同意
.
不過,投資者也不是毫無保障,SPAC在IPO結束後,資金會透過「信託」帳戶持有,而SPAC需要在24個月內完成併購目標公司,否則將被迫清算解散,將信託資產發還予股東。
.
此外,在創立SPAC時,創始人及管理團隊通常會有想要收購的特定產業,但SPAC的股東有權在股東會上決定是否同意併購案,因此最終收購的未必是管理團隊當初期望的相關產業公司。
.
SPAC上市對各方的好處
.
對散戶投資者而言,平時幾乎沒有機會可以參與「上市前投資」,但投資於SPAC,其實就相當於投資於一間未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權基金。
.
對未上市公司(目標公司)而言,透過SPAC方式上市可以節省很多IPO程序,毋需編寫上市說明書,也毋需付出路演費用及承銷費用。
.
對贊助人(始創人,或是類似普通IPO的基石投資者)以及管理團隊而言,透過SPAC上市的速度通常比傳統IPO更快,如果已有既定目標並獲得股東同意,目標公司可以火速上市。此外,在成功併購之前,SPAC不會支付薪水予管理團隊,因此管理團隊的報酬完全來自於成功併購目標公司時的股權獲利,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利益衝突問題。
.
SPAC上市的風險
.
雖然透過SPAC上市有上述好處,但如果沒有通過嚴謹的IPO程序,收購的目標公司財報就有機會出現作假的情況;而如果管理團隊沒有標青的往績,散戶投資者可能要面對不確定他們會收購到什麼樣的公司的風險。
.
借殼上市及傳統IPO以外另一選擇
.
除了透過SPAC借殼上市和傳統IPO上市之外,企業還可以在不用發行新股的情況下,將公司現有的股票拿到市場上交易,這就是所謂的「直接上市」。透過直接上市的知名公司有Spotify,Spotify大約支付3500萬美元的資本顧問費。但是比起傳統IPO要給予承銷商 3–8%佣金,資本顧問一次性的費用較為便宜。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投資焦點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公司被併購薪水 在 移民美國拿綠卡、工作美國不煩惱。給孩子未來、圓夢國際。留學美國免高學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 美國科技新貴工作也這麼「沒保障」?
美國職場一直都是「自由僱傭關係,At-will employment」。
不只你可以隨時走人,雇主也可以隨時終止僱用。
資遣的原因可能是產業前景不佳丶公司或部門績效不好、組織調整丶
被併購丶人員過剩丶個人績效不如同儕,或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方式可能一封email、人資或主管5分鐘或10分鐘告知公司的決定及後續薪水的結算,
前後不用一個鐘頭就Bye bye了。
考績不是半年丶一年打一次,往往案子邊做邊進行考核。
多元文化是真的,加州的駕照筆試就有10種語言可以選擇;
在加州不會說英語,也可以活得好好的。
#www.ampac-Visa.com,
#移民美國,#綠卡,#EB3職業移民,
#EB3技術移民,#EB3c非技術性移民,#EB5投資移民
公司被併購薪水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時代力量黨團召開「體育署金援資方,勞動部遲不表態」記者會,我因故無法出席,但這場記者會的主題,是我向來都非常關心的美麗華罷工。
美麗華罷工到今天已經是第101天,上周四好不容易看似見到曙光,在新北市政府勞工局以及勞動部的共同見證下,資方律師代表與工會,終於達成多項共識,即將談成協議,結果在本周一,資方惡意新增許多不合理條款,並且故意缺席協商會議,導致協商破裂。
美麗華工會的罷工,起源於4月份公司利用企業併購法,來解雇員工,將原本的公司再分割成三間公司,每間公司的聘用人數都不滿30人,讓勞工無法成立工會,創造新型態的打壓勞工手法。
五月份,新北市政府、邱顯智國會辦公室、以及美麗華工會,都行文給體育署,提醒體育署目前正有重大勞資爭議正在發生,若資方向體育署申請紓困補助,請體育署務必謹慎。
六月份,立法院通過紓困預算主決議,鑒於美麗華勞資爭議案的複雜性,若資方向體育署申請紓困補助, #請體育署務必會商勞動部。
結果,美麗華公司7月13日向體育署申請86人的紓困補助,體育署7月26日核准了88人的紓困補助。
今天,王婉諭委員在記者會中,向體育署求證,是否體育署並未依照立法院的決議,事前會商勞動部,就直接發給紓困補助?
體育署的代表現場承認,他們確實是在事後才跟勞動部「通電話」,但是基於紓困「求快」以及「保障勞工權益」,所以就「先發了」。
這種說法,引起在場工會代表的極度不滿。
首先,這個案子已經罷工了101天,期間有多名員工被違法解雇,是重大勞資爭議案,體育署在勞資雙方協商的關鍵時刻,將紓困補助發給資方,無異是金援資方,讓公司有更多的資源可以跟工會對抗。
第二,美麗華公司的停業,早在疫情之前就發生。我們可以理解紓困企業就是要盡速到位,但是這起案件有其特殊性,所以才會由立法院通過預算主決議,要求體育署跟勞動部了解相關案情;結果體育署發了補助之後,被工會抗議,才發現事情大條,趕快跟勞動部「通電話」,這是不把立法院的一再提醒看在眼裡嗎?
第三,在工會代表的追問之下,體育署也承認他們是依照公司提供的書面資料進行審查,沒有確實去稽查到底公司有沒有依照紓困辦法,發給員工基本工資。現場的工會代表也表示,他根本沒有從公司領到一毛薪水。
第四,美麗華公司在勞動部裁決庭,宣稱公司只剩下22人;向體育署申請紓困補助,公司就還有88人,是不是涉及提供不實資訊,蒙蔽體育署?
這些疑點,希望體育署盡快查清楚,該追回的補助就追回,不要讓資方為所欲為。
另外,現場勞動部勞動關係司的代表,也譴責資方的行為,是在破壞勞資彼此之間的信任,包括提出多項涉及違反誠信協商原則,以及支配介入工會運作的條約內容,這些都無助於協商進展。這些內容包括,要求工會道歉、要求媒體修改報導內容、公司不允許特定幹部復職,工會也不能予以聲援等等,這些都是干涉工會的運作以及言論自由。
最後,希望體育署官員全面清查跟美麗華公司有關的紓困補助文件,勞動部盡速協助協商進行,讓這群在烈陽大雨下抗爭超過101天的勞工,可以得到應有的公道。
➡一起關心美麗華工會罷工
美麗華工會,自立自強被解雇,抗議血汗高爾夫
公司被併購薪水 在 創業家驚點語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您怎麽看🤔🤔🤔
上海台籍幹部的真心話,請各位朋友耐心看完,台灣人該覺醒了!下ㄧ代的前途在那裡?
我在陸資公司,我是台勞,我寫簡體字,我逐漸用大陸的慣用語除了講國語(北京話),面對客戶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說英文了。
1995年,我被派駐在菲律賓,2001年開始往返大陸,沒想到2013年,我變成真正的台籍幹部,果真“世事難料”。 大家都要看, 曾經我們看不起的,現在卻成了我們的危機......
專制的中國蓋1條千里高鐵只要 4 年,民主的台灣蓋捷運新莊線10 幾年才蓋好。
我們擁抱西方的民主,認為這才是真理!但實際上我們只有投票的那一天才是真正人民作主,其餘時間只能上網發發牢騷,打打嘴砲.....
我們得意自豪的新聞自由透明且公正,但實際上呢? 不是政治傾向明顯!就是新聞毫無深度可言.....
哪個高官明星結婚,誰跟誰又傳緋聞......
國際上真正發生的大事,沒看到幾家媒體在報導.....
我們是可以選擇,但太多的選擇反而使我們被動的吸收單一資訊,而 <民主自由>的大旗又讓我們誤以為~~
我們的資訊是最正確的, 最全面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規劃一片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的自由是以 " 我 "為主,但人是自私的,也是狹隘的,有誰願意為了公眾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
但一個國家的建設跟規劃,少不了會犧牲少數人的自由,此時該如何抉擇 ? 看台灣高鐵跟大陸高鐵花的金錢跟時間,比較一下就知道,我們花了太多成本在內鬥、在制衡、在討好!
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首要(政治正確),然後(跑紅白帖)跟(拼選舉)缺一不可,至於建設?民眾有抗議再說吧....
反觀大陸,綠化減碳,太陽能運用,雲端技術的成效,已經要把我們拋在腦後了,在我們還要捧著水電繳費單要到7-11繳費時,大陸早已數位化一卡搞定了,當我們政府只能呼籲民眾節能減碳時,北京家戶早已裝上太陽能板了。
當我們兩黨還在煩腦六都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
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
我認識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
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我生在台灣,衷心希望台灣能更好,但現在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的想法,讓我想起了" 夜郎自大 " 的故事。
二年後你的老闆有可能會是大陸人!看到這篇文章心裡更覺得難過,我也常常把這個想法掛在嘴邊,不過我個人擔心的是五年後!沒想到理財週刊說我們只剩下二年的時間來拼了。
我認識幾個外商銀行的年輕大陸人,個個都是來自MIT 或牛津或長春藤名校,而且每個的工作態度都十分認真,每天都像是7-11一樣,真的是很不簡單。
有一次我和他們下班約出來打籃球,有一個大陸人居然說打完球、晚上洗完澡,還要回辦公室,看到他們追求成功的渴望和認真度, 我心裡常想,我那裡比人家強,所幸我現在是有比他們多點人脈和經驗,如果我不趕快爬上再高一點的位置,很快就會被長江後浪推前浪,前人準備死在沙灘上了。
看到現在台灣很多的年輕人抗壓性和態度都不是很好,我真的十分擔心!現在我們大家要互相勉勵!也多加油了!
希望大家都能持續增加自己的價值,而不要在未來容易被別人取代。
十年前,台灣企業調派一個員工到中國去工作,薪水起碼要增加1/3甚至更多,還不見得有人願意去,那個時候,台灣人的「優越感」很強,大家最想要做的工作,是到外國公司上班,到Apple、IBM這種國際大公司謀個一官半職,可以光宗耀祖。
但是,IBM 的電腦部門已經被中國聯想集團買走,抱著這種夢想進入 IBM工作的台灣人,無論是不是已經取得綠卡,他的老闆現在是中國人了!
十年後的現在,很多企業的員工都會說:「我做好心理準備,願意去中國闖闖,請給我機會。」
最近幾年,想要前進中國的人更多了,很多前進中國的台商或外商更聰明了,聰明調整他們的人事策略,不管是從美國或台灣被派去中國,除非你是副總(VP) 級以上的高職位,他們大多會要求你接受所謂的「local pay」,也就是根據當地分公司物價水準所制訂的薪水標準。
更令人訝異的是,短短5年,「大陸人管台灣人」正在增加。近 5年來,包括中國聯想電腦、中國海爾電器、中國華為科技,以及北大方正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陸續來台成立分公司,
這些公司的最高階主管都是大陸人,而員工,都是台灣人,這些台灣中資的公司台灣員工,領的是大陸老闆的薪水。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二次金改的金融業併購; 那麼,你可能不知道,中國的銀行正不斷的往全世界併購!
如果,你只注意外資買賣超台股多少;那麼,你可能不知道,外資擠破頭想進入中國投資,卻不得其門而入。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高科技與製造業世界聞名;那麼,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全世界龍頭企業面對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的企業。
如果,你只擔心中國阻擋台灣加入聯合國;那麼,2年後,你可能就要準備讓中國人當你的老闆。
過去政府鎖國,造就台灣企業無法與世界接軌,導致現在面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現在政府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一位金控業的專業總經理說:「只要1家中國建設銀行的財力,便能買下 2個台灣的所有金融機構。」
顯示台灣正面臨著來自中國強大金融實力,將可能會有無力招架的窘境,這是對台灣人發出的重要警訊,如果再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可能就必須面臨被對岸取代的壓力。
在全世界競爭激烈下,企業透過併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早已屢見不鮮。但現在中國的企業經營困境是欠缺人才、技術與創新,唯獨不缺資金。反正有的是錢,只要花錢買,照樣可以突破這些經營上的困境,並進一步將企業規模放大,增強實力與全世界競爭。
所以,朝全世界龍頭產業進行戰略性布局,收購國際大型企業,是中國慣用的方式,台灣人不僅必須正視這個議題,更應該加緊強化自己的實力,將格局定位在全世界,將企業立足於制高點,聯合其他國家資金,以共同迎接未來大環境的挑戰。
感言:
半夜,台灣大學生大多掛在網站哈啦噴口水,中國大學生大多挑燈苦讀。早晨,多數台灣大學生八九點還窩在床上,不去上課,多數中國大學生六七點已經盤踞校園各個角落,安靜看書......。
寒暑假,我們隨便到任何一省分、任何一所大學、白天任何時段,校園各個角落、亭台、樹下、座椅,都可以看到中國大學生埋首閱讀;台灣將近200所大學校園,
寒暑假空空蕩蕩,除了打籃球,學生在哪裡埋首閱讀?
火車上,台灣學生大多在喧嘩、打牌、看漫畫、玩線上遊戲;中國學生大多埋首安靜看書......... 我們忍不住替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 捏一把冷汗!
請注意:
中国大学生有数千万人 .... 台灣大學生幾十萬人, 除了極少數頂尖的學生,多數的台灣大學生還能繼續鬼混,做白日夢幾年?
我們絕不羡慕專制體制,相信絕大多數的臺灣人,不會願意接受極權統治或回到“一黨專政”的體制。
但是爲什麽同樣採用西方民主制度的韓國和新加坡,能果斷地全面快速發展,持續超越臺灣與西方世界? 臺灣卻做不到?
臺灣不能再允許黑金、貪污、爭民粹及個人與政黨利益的領導人與政客,繼續犧牲且斷送臺灣人的幸福與未來。
愚蠢的大學教育普及化,讓臺灣的競爭力和人才倒退幾十年。
這些享領厚祿的民意代表,一年內提議與通過多少有利國家經濟、民生福利的法案?
(與其他四小龍的國會比一比,不堪入目)。
臺灣現在只剩數十年來建立的優雅和諧社會與人文素質仍能引以為傲,但就這還能安慰自己多久?
如果你同感!請幫忙轉貼,搶救台灣的下一代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