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英文沒在怕》該如何面對這個大環境? (8.2/10)
⠀⠀⠀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
其中除了社會普遍落後的性別價值觀,無論是發展而犧牲環保與國民健康,偽造汙染...
《#菜英文沒在怕》該如何面對這個大環境? (8.2/10)
⠀⠀⠀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
其中除了社會普遍落後的性別價值觀,無論是發展而犧牲環保與國民健康,偽造汙染的檢測資料、企業各層級人員的互相包庇,或者外資入侵的惡意併購,電影《菜英文沒在怕》都以「舒逸推理」的形式結合懸疑、喜劇、勵志與社會議題等多種類型元素,在全片即使探討著嚴肅議題卻又不失輕鬆幽默和娛樂性的氛圍之下,不僅讓觀眾能夠自行選擇想要關注或聚焦的重點,也使得導演希望藉由《菜英文沒在怕》傳達的主題思想能被更多人看見。
⠀⠀
如同去年在韓國引起話題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這次《菜英文沒在怕》也以女性在職場內受到的壓迫與不公平對待,即使年資高、有能力且勤奮工作,依然遲遲得不到升遷機會呈現出韓國社會普遍落後的性別價值觀,或許電影以她們缺乏英語能力來嘗試化解這些矛盾,但真實情況真的是如此嗎?而面對這樣艱辛的處境,《菜英文沒在怕》故事最後又是誰跳脫這個結構核心,成功拯救原本岌岌可危的公司?
⠀⠀
就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功,所以也容易為了能在未來獲得更好的待遇,或者害怕麻煩而選擇跟惡人同流合污,使得間接傷害到第三者的權益,甚至讓不知情民眾因為飲用污水、灌溉農作物對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但即便如此,無法改變的根本人性能夠被當作是消除自身過錯,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的藉口嗎?
⠀⠀
我喜歡《菜英文沒在怕》片中一段主角子英以「幫忙申請補助的公司職員」身分來到被苯酚污染的地區查看現場狀況,剛好碰見一位熱情的女高中生請她吃自家種的蘋果,使她因為清楚公司隱瞞汙染事件的真相而產生遲疑、無法咬下眼前這顆蘋果的戲,不禁讓我想到今年改編自 1998 年美國杜邦洩漏鐵氟龍真實事件的《黑水風暴》,或許這個社會最需要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同理,若所有人都能像主角子英那樣從受害者的角度換位思考,類似這樣的事件還會在我們手中發生嗎?
⠀⠀
我也喜歡《菜英文沒在怕》除了女性獨立自主之外,更透過一起震驚全國的河川汙染事件成功跳脫原本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進一步延伸到關於整個社會的主題。看著電影裡子英、宥娜與寶藍三位主角雖然作為面對未知前途與未來感到徬徨、欠缺身份認同的「X世代」,但她們卻依然以自身的勇氣與道德良知,努力去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我們怎麼能不被這樣的行為給感動?
⠀⠀
或許除了期待所有企業和製造商都能安分守法、履行社會責任之外,身處於這個世界中,我們是否也有能力與權利去選擇和決定這個社會的未來走向?或許《菜英文沒在怕》片中三個小女生無法以吹哨人的身分孤身對抗在法律、新聞界都有一定程度影響力的財團,使她們即便掌握了所有證據仍舊失敗,甚至還因為曾簽署保密條款而面臨可能被公司索賠的命運,但就像片尾小股東們累積起來也能成為一股足以敵過惡意收購集團的強大力量,作為這個社會的其中一分子,未來面對類似事件將會如何選擇呢?
⠀⠀
整體而言,從今年幾部韓國電影《政客誠實中》、《翻供》、《整容液》、《詭憶》到這次《菜英文沒在怕》,我都能從中感受到韓國電影工作者在一部商業電影中結合社會議題,但最終又不會讓觀眾感到沉悶無趣的強大創作能量。其中鮮明的人物塑造與高我星、李絮、朴慧秀三位女演員三人三色的演技表現,不僅跟全片多元且豐富的故事內核相得益彰,她們在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逐漸找到生活的意義也引發觀眾內心強烈的共鳴,《菜英文沒在怕》能在上映後就空降韓國票房冠軍不是沒有原因阿。
#삼진그룹영어토익반 #SamjinCompanyEnglishClass #李忠弼 #이종필 #高我星 #고아성 #李絮 #이솜 #朴惠秀 #박혜수 #鄭伊書 #정이서 #韓國電影 #影評 #電影 #如履影評 @garageplay.tw
公司被併購年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企業併購法解僱勞工比勞基法還好用
#工會籌組門檻還不下降嗎?
#團結也是有門檻的
勞基法,是保護勞工的底線;而最新流行,是用「企業併購法」來解僱勞工。
這是一個資方不斷進化、演變的故事;也是勞工必須關切的警訊。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工會,在2016年年底成立,當時全台灣勞工正在面臨第一波勞基法修惡,美麗華員工在這過程中驚覺,資方長期以來積欠加班費,於是組織工會,最後也成功爭取到加班費。
2018年年初,勞基法第二次修惡,資方趁勢痛下殺手,解僱工會高達三分之一的人數,企圖瓦解工會。工會不甘示弱,立刻發動罷工,總計11天,最後全員復職。
2020年初,資方再度出招,違反團體協約;2020年底,勞動部判定資方違法。
從工會成立以來,美麗華高爾夫球場,每一年都在用各種方式挑戰工會的存在,使用的手段沒有一次合法,頻頻敗訴。
今年,資方乾脆不用勞基法了,直接使用「#企業併購法」來解決他不滿意的員工。
依據工會法,至少要30人才能組織工會,於是,美麗華高爾夫球場,直接將公司分割成另外三間公司,每一間公司所聘任的員工都不足30人,讓員工直接無法組織工會。
再來,依據企業併購法第16條及第17條,新雇主可以選擇是否留用舊員工,順勢解決美麗華公司不喜歡的員工。
最可笑的是,美麗華公司分割後的三間公司,共計四間公司,董事長都是同一個人,黃世杰。
這對台灣勞工來說,是一則警訊。
資方開始察覺,用勞基法解僱勞工實在是不夠方便,於是演化成使用企業併購法。
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工會籌組門檻實在太高。
全台灣共計有500萬名勞工,他們的公司總人數低於30人。。
換句話說,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勞工,連組織工會的基本門檻都無法達到。
團結,不是掛在嘴邊說說。團結,是有法規門檻、現實條件的。
套句蔡英文總統所說,勞工要自立自強,自己去找老闆談。但實情是,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勞工,被法規排除在團結之外,這要怎麼 #自立自強?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的勞資爭議還在持續當中,這是具指標性的案件,只要被資方突破了,難保其他公司不會有樣學樣。
讓我們一起關注這起案件。
【延伸閱讀】
✅美麗華工會,自立自強被解雇,抗議血汗高爾夫
#美麗華工會
#工會
公司被併購年資 在 王董的大盤籌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日一股☆☆☆ 2021/01/15 今天晚上有直播!
【台積電法說放出大利多,這裡不是指去年獲利有多好多好,這個過去二周股價已經大漲反應過了!我說的利多是大幅調高資本支出這件事,預計今年資本支出高達250億至280億美元,遠遠大於市場預期的220億左右。也等於是比去年大幅年增至少四成五,最多更可望年增六成!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事,整個法說會只要看到這件事就好,為什麼?因為資本支出代表的是未來二至三年內可見的產能!只有接到訂單而且現在產能滿載,或預期未來幾年的訂單無法消化,才會大幅度地增加資本支出用於興建廠房與新購設備。反過來說,在財報空窗期如果您常常聽見某某公司說,傳聞接到什麼大訂單,但是它卻沒有任何增加資本支出的計畫,那這十之八九都是喊爽的假消息!台積電不需要跟您傳什麼接獲大訂單,它只要跟您講資本支出大幅跳增,這就是未來營收持續成長的保證!為什麼資本支出可以如此成長?老王最簡單推估就是INTEL真的要來下單了嘛!懂嗎?所以就算整場法說會對於這個問題都沒有回答,以資本支出來看大概也間接推估到答案了!
接著還是來談談大盤指數,講過很多次已經進入RSI在80以上三天的高檔鈍化了,我說過這就是飆股噴出的指標,只要守住五日均線就是持續往上千萬別摸頭!您看台股真的就一路噴啊,前二天老王不在家,台股就算昨天一度大跌150點,但也是穩穩守住五日均線,於是有了早盤大漲衝高至一萬六千點新高!然而開高走低收最低已經跌破80位置結束高檔鈍化了喔,同時又爆出四千億以上大量,低點不能跌破否則就要往十日均線去了!櫃買市場就更辛苦了,每次台積電大漲噴出的時候,就總會上演拉積盤啊!就是台積電超強超會漲,但中小型股都在跌啊!櫃買指數站不上大量高點,本來就沒有結束整理,這是周二直播的分析,到今天都還管用!月均線是波段重要支撐,過去幾次修正來到這邊都守住,就還能維持多頭往上。要是摜破就要小心會跟貨櫃航運還有鋼鐵股一樣出現修正,懂嗎?到時候就不能是三成以下持股了,而是要出清持股靜待修正結束!】
***每日一股免費開放轉貼分享***
下週壹電視年代向錢看錄影時間: 一、四 21:00
下週東森理財達人秀57台 禮拜四 20:00
【精華重播】貨櫃航遇十級風十級浪,海盜船何時不會暈?https://youtu.be/tGB6IqmDPzU
2021/01/12【老王不只三分鐘】 救救鋼鐵人?關鍵報價你要會看! IC載板三雄逆勢全創新高!被動元件選股大公開!台股才小跌50點不怕?但櫃買殺了長黑啊!陸股井噴還會漲?https://youtu.be/U5BYp6LHKZQ
老王給你問 #55 合意併購跟惡意併購是什麼意思?爆大量低點站回去了可以買嗎?最後沒有外資跟投信的買賣的話,那就觀察"他"的進出?!https://youtu.be/_2mNlL4ZseU
-----------------------------------------------------------
※王倚隆(老王)為浦惠證券投顧分析師,本影片僅為心得分享且不收費,本資料僅提供參考,投資時應審慎評估!不對非特定人推薦買賣任何指數或股票買賣點位,投資請務必獨立思考操作,任何損失概與本頻道、本公司、本人無責。※
公司被併購年資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晶圓代工廠不願意大幅擴充,IC設計廠商只好自己買設備確保產能,雖然類似的案例不是沒有,像蘋果過去就會買設備給代工廠,但發生在IC設計產業,還真的挺有意思的。
【半導體設備市場發出「異常」信號】
近幾個月,半導體行業的熱點和主題一直是產能吃緊和漲價,已經非常成熟的IC設計+晶圓代工產業模式,分工明確,效率越來越高,這在客觀上也推升了產能吃緊程度。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近期出現了一系列十分吸引眼球的「新鮮」事件。
就在昨天,業界傳出消息,IC設計大廠聯發科為了鞏固電源管理IC產能,自掏腰包16.2億元新台幣採購了一批半導體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搶產能。
由於5G需求大爆發,加上遠程辦公/教育需求持續旺盛,聯發科在2020上半年向力積電每月下單3000片12吋晶圓用於生產電源管理IC。進入下半年後,下單量快速拉昇到每月7000片,全年取得12吋電源管理IC用晶圓數量達到6萬片。即使如此,仍不能滿足客户訂單需求。基於此,預計到2021年,聯發科每月將從力積電獲得上萬片電源管理IC的12吋晶圓產能,全年取得電源管理IC晶圓數量將比2020年翻倍增長。
而聯發科的產能狀況只是整個市場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情況大量存在。
傳統上,只有晶圓代工廠、封測廠和IDM才會購買半導體設備用於自家的生產,而IC設計廠是無Fab模式,是不需要半導體設備這類重資產投資的,這也是當初產業由IDM分化為IC設計+晶圓代工模式的主要原因,即分工明確,提升了產業效率。
此次,聯發科採購半導體設備,在租給對應的晶圓代工廠的操作非常罕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當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狀況已經非常普遍,且程度很深,從而形成了巨量的市場空白。而量變必定引發質變,IC設計廠商權衡後,認為做出少有的購買半導體設備這一舉動,投入產出比依然為正,且後續帶來的收入非常可觀,只有如此,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見,市場對產能的需求是多麼的大而強烈。
除了聯發科這一吸睛的操作之外,近期還有多種因產能吃緊而出現的不同尋常事件,如三星晶圓代工業務部針對旗下的8吋晶圓廠進行自動化擴建投資,以提高生產效率。
一般情況下,業界12吋晶圓產線為全自動化生產,也就是在無塵室中藉助架設在高處的運輸系統移動晶圓盒。不過,8吋晶圓盒仍由工作人員用搬運車運送。
據韓媒報道,三星已經在部分8吋晶圓廠的產線測試自動化運輸設備。這樣的自動化升級,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據三星估計,如果要在所有8吋晶圓廠中導入自動化運輸設備,可能需要約870萬美元的附加投資。而且,這樣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不能絕對保證取得預想的生產效果。
此外,由於產能越來越緊張,很多小型IC設計公司到處找產能而不得,即使是加價也拿不到,因此還上演過一些很是讓人心酸的悲情場面。
可見,無論是IC設計的代表聯發科,還是晶圓代工的代表企業三星,為了產能,都在不惜血本,甚至不約而同地改變了各自原有的經營模式。與此同時,規模較小的IC設計和晶圓代工廠則沒有那麼強大資金實力,能夠在這一大波機遇中分得的蛋糕就比較有限了,甚至有被「擠壓變形」的風險。
總體來看,這種產能嚴重吃緊的狀況,使得相關的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以及半導體設備廠這三方成為了最主要受益者。
晶圓代工催漲半導體設備
在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和半導體設備廠這一鏈條上,晶圓代工廠與設備商直接產生聯繫,而晶圓代工廠的火爆,直接帶動着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增長。據SEMI統計,今年9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達 27.5億美元,月增3.6%,年增40.3%,創今年新高,並創下連續12個月超過20億美元的佳績,還創下近 20 年來單月歷史新高。
SEMI 認為,2020年,隨着數據中心基礎建設和服務器存儲需求增加,加上疫情以及美中貿易戰加劇,供應鏈為預留安全庫存,帶動芯片需求提升,是帶動今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近期,台積電也針對資本支出做出展望,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將貼近170 億美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客户下單並未因疫情而減緩,需求相當強勁。
SEMI認為,這一波設備支出走強,佔晶圓製造設備銷售約一半的晶圓代工和邏輯製程支出貢獻最多,2020 年及 2021 年都維持個位數穩定增長;DRAM 和 NAND Flash 在2020 年支出將超過 2019 年,且在 2021 年增長幅度都將超過20%。
另外,晶圓廠設備包括晶圓加工、晶圓廠設施和光罩設備,預計 2020 年將增長 5%,受惠於內存支出復甦,以及先進製程與中國市場的大力投資,2021 年將大幅上升 13%。
按地區來看,台灣、中國與韓國都是 2020 年及 2021 年設備支出金額的領先市場,其中,台灣2020年設備支出在去年大增 68% 後,略微修正,預計 2021 年將回升,反彈幅度達10%。
由於台灣是全球範圍內晶圓代工業最發達的地區,這裏的半導體設備支出會明顯高於其它地區。而採購設備,本來都是晶圓代工廠做的,如今作為IC設計大廠的聯發科也加入這一採購大軍,無疑會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影響力。
IC設計廠商的重資產化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整個半導體行業一直是從單一的IDM向IC設計+晶圓代工這一分工合作方向發展,但最近幾年,特別是從2015年在全球掀起的半導體併購狂潮開始,整個產業似乎在從分散向整合方向演進。這其中,有相同業務模式公司之間的合併,也有不同業務模式公司的合併。與此同時,原本單一業務模式的廠商,也越來越多地在向複合業務模式方向發展。
典型代表就是台積電,該公司本來只做晶圓代工,但隨着市場地發展,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後,台積電開始導入封裝測試業務,因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
另外,就是有越來越多的IC設計廠商涉足晶片生產過程,特別是封裝測試領域,相比於晶圓代工,IC設計廠商進入封測業務的投入相對少,門檻也會低一些。它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同樣是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MOS圖像傳感器(CIS)領域,由於CIS在2019年出現了井噴,嚴重供不應求,促使一些CIS芯片設計廠商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建廠、購置封測設備,從原來的fabless業務模式,逐步轉型為fab-lite。
此次,在產能嚴重吃緊的產業大環境下,聯發科直接購買半導體設備租給相應的晶圓代工廠,似乎在從另一個角度詮釋着IC設計業的變遷態勢,以後很可能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現象。
最近幾個月,聯發科曝光率一直很高,這與華為有着很大的關係。由於受到貿易限制,華為原有的美國晶片元器件供應鏈受阻,特別是手機處理器、電源管理和無線連接晶片,而這些正是聯發科的強項,因此,華為向其發出了大量訂單,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其產品的供不應求。
另外,還有消息稱,聯發科有希望拿下蘋果訂單,最有機會打進的是iPad或是iPhone 產品線,如果屬實的話,這將會進一步提升其2021年業績。或許,這也是該公司不惜花大錢購買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為其保證產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總之,如果能同時擁有華為和蘋果這兩大客户的話,前期多進行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嚐鮮
為了尋求產能支持,有些電源管理IC和MOSFET廠商正在考慮從8吋晶圓升級到12吋晶圓生產,不過,這種想法的可操作性不強,主要原因在於,用12吋晶圓生產MOSFET在技術層面沒有問題,但就目前的產業情況來看,成本難以接受。而起初的參與者,都屬於「嚐鮮」、吃螃蟹的。
此次,聯發科購買的半導體設備將租給力積電,主要是為了保證其電源管理IC產能。這裏就涉及到了「嚐鮮」的話題。具體來講,就是由於電源管理IC大多采用8吋晶圓製造,鮮少廠商使用12吋晶圓生產,因為12吋晶圓大多提供給邏輯製程使用,而力積電本來就具備DRAM技術,因此擁有12吋鋁製程產能,較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技術,而台積電、聯電在12吋生產大多以銅製程,相比之下不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因此,聯發科才會罕見採購設備回租給力積電,以鞏固其未來電源管理IC產能。
聯發科似乎有「嚐鮮」、開創新業務和模式的傳統。早在20年前,當時的聯發科在業內還是岌岌無名的晚輩,當時,該公司憑藉「一站式」的手機方案,即為手機客户提供主晶片和參考設計,從而解決了手機80%的設計工作,客户只需要完成後續的20%工作就可以了。一舉統治了山寨機市場,並由此打下了立足產業的基礎,才有機會發展壯大到今天。
目前,ASIC設計服務正在興起,聯發科的ASIC設計服務在業內也是一絕,也是較早投入發展該業務的半導體廠商。目前,在提供ASIC設計服務的企業裏,聯發科是數一數二的。不久前,有消息稱,當下在處理器市場熱得發燙的AMD將ASIC設計服務訂單交給了聯發科,也從側面展現出了其ASIC設計實力。
如今,聯發科又開始涉足半導體設備業務。可以説,該公司一直走在不斷嚐鮮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