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司被併購年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司被併購年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司被併購年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司被併購年資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用企業併購法解僱勞工比勞基法還好用 #工會籌組門檻還不下降嗎? #團結也是有門檻的 勞基法,是保護勞工的底線;而最新流行,是用「企業併購法」來解僱勞工。 這是一個資方不斷進化、演變的故事;也是勞工必須關切的警訊。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工會,在2016年年底成立,當時全台灣勞工正在面臨第...

公司被併購年資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15:21:19

《#菜英文沒在怕》該如何面對這個大環境? (8.2/10) ⠀⠀⠀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 其中除了社會普遍落後的性別價值觀,無論是發展而犧牲環保與國民健康,偽造汙染...

  • 公司被併購年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0 23:27:24
    有 275 人按讚

    #用企業併購法解僱勞工比勞基法還好用
    #工會籌組門檻還不下降嗎? 
    #團結也是有門檻的
     
    勞基法,是保護勞工的底線;而最新流行,是用「企業併購法」來解僱勞工。
     
    這是一個資方不斷進化、演變的故事;也是勞工必須關切的警訊。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工會,在2016年年底成立,當時全台灣勞工正在面臨第一波勞基法修惡,美麗華員工在這過程中驚覺,資方長期以來積欠加班費,於是組織工會,最後也成功爭取到加班費。
     
    2018年年初,勞基法第二次修惡,資方趁勢痛下殺手,解僱工會高達三分之一的人數,企圖瓦解工會。工會不甘示弱,立刻發動罷工,總計11天,最後全員復職。
     
    2020年初,資方再度出招,違反團體協約;2020年底,勞動部判定資方違法。
     
    從工會成立以來,美麗華高爾夫球場,每一年都在用各種方式挑戰工會的存在,使用的手段沒有一次合法,頻頻敗訴。
     
    今年,資方乾脆不用勞基法了,直接使用「#企業併購法」來解決他不滿意的員工。
     
    依據工會法,至少要30人才能組織工會,於是,美麗華高爾夫球場,直接將公司分割成另外三間公司,每一間公司所聘任的員工都不足30人,讓員工直接無法組織工會。
     
    再來,依據企業併購法第16條及第17條,新雇主可以選擇是否留用舊員工,順勢解決美麗華公司不喜歡的員工。
     
    最可笑的是,美麗華公司分割後的三間公司,共計四間公司,董事長都是同一個人,黃世杰。

    這對台灣勞工來說,是一則警訊。
     
    資方開始察覺,用勞基法解僱勞工實在是不夠方便,於是演化成使用企業併購法。

    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工會籌組門檻實在太高。

    全台灣共計有500萬名勞工,他們的公司總人數低於30人。。

    換句話說,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勞工,連組織工會的基本門檻都無法達到。

    團結,不是掛在嘴邊說說。團結,是有法規門檻、現實條件的。

    套句蔡英文總統所說,勞工要自立自強,自己去找老闆談。但實情是,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勞工,被法規排除在團結之外,這要怎麼 #自立自強?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的勞資爭議還在持續當中,這是具指標性的案件,只要被資方突破了,難保其他公司不會有樣學樣。
     
    讓我們一起關注這起案件。
     
    【延伸閱讀】
     
    ✅美麗華工會,自立自強被解雇,抗議血汗高爾夫
     
    #美麗華工會
    #工會

  • 公司被併購年資 在 王董的大盤籌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5 17:40:26
    有 3,385 人按讚

    ★★★每日一股☆☆☆ 2021/01/15 今天晚上有直播!

    【台積電法說放出大利多,這裡不是指去年獲利有多好多好,這個過去二周股價已經大漲反應過了!我說的利多是大幅調高資本支出這件事,預計今年資本支出高達250億至280億美元,遠遠大於市場預期的220億左右。也等於是比去年大幅年增至少四成五,最多更可望年增六成!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事,整個法說會只要看到這件事就好,為什麼?因為資本支出代表的是未來二至三年內可見的產能!只有接到訂單而且現在產能滿載,或預期未來幾年的訂單無法消化,才會大幅度地增加資本支出用於興建廠房與新購設備。反過來說,在財報空窗期如果您常常聽見某某公司說,傳聞接到什麼大訂單,但是它卻沒有任何增加資本支出的計畫,那這十之八九都是喊爽的假消息!台積電不需要跟您傳什麼接獲大訂單,它只要跟您講資本支出大幅跳增,這就是未來營收持續成長的保證!為什麼資本支出可以如此成長?老王最簡單推估就是INTEL真的要來下單了嘛!懂嗎?所以就算整場法說會對於這個問題都沒有回答,以資本支出來看大概也間接推估到答案了!

    接著還是來談談大盤指數,講過很多次已經進入RSI在80以上三天的高檔鈍化了,我說過這就是飆股噴出的指標,只要守住五日均線就是持續往上千萬別摸頭!您看台股真的就一路噴啊,前二天老王不在家,台股就算昨天一度大跌150點,但也是穩穩守住五日均線,於是有了早盤大漲衝高至一萬六千點新高!然而開高走低收最低已經跌破80位置結束高檔鈍化了喔,同時又爆出四千億以上大量,低點不能跌破否則就要往十日均線去了!櫃買市場就更辛苦了,每次台積電大漲噴出的時候,就總會上演拉積盤啊!就是台積電超強超會漲,但中小型股都在跌啊!櫃買指數站不上大量高點,本來就沒有結束整理,這是周二直播的分析,到今天都還管用!月均線是波段重要支撐,過去幾次修正來到這邊都守住,就還能維持多頭往上。要是摜破就要小心會跟貨櫃航運還有鋼鐵股一樣出現修正,懂嗎?到時候就不能是三成以下持股了,而是要出清持股靜待修正結束!】

    ***每日一股免費開放轉貼分享***

    下週壹電視年代向錢看錄影時間: 一、四 21:00
    下週東森理財達人秀57台 禮拜四 20:00

    【精華重播】貨櫃航遇十級風十級浪,海盜船何時不會暈?https://youtu.be/tGB6IqmDPzU

    2021/01/12【老王不只三分鐘】 救救鋼鐵人?關鍵報價你要會看! IC載板三雄逆勢全創新高!被動元件選股大公開!台股才小跌50點不怕?但櫃買殺了長黑啊!陸股井噴還會漲?https://youtu.be/U5BYp6LHKZQ

    老王給你問 #55 合意併購跟惡意併購是什麼意思?爆大量低點站回去了可以買嗎?最後沒有外資跟投信的買賣的話,那就觀察"他"的進出?!https://youtu.be/_2mNlL4ZseU

    -----------------------------------------------------------
    ※王倚隆(老王)為浦惠證券投顧分析師,本影片僅為心得分享且不收費,本資料僅提供參考,投資時應審慎評估!不對非特定人推薦買賣任何指數或股票買賣點位,投資請務必獨立思考操作,任何損失概與本頻道、本公司、本人無責。※

  • 公司被併購年資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3 12:11:04
    有 494 人按讚

    晶圓代工廠不願意大幅擴充,IC設計廠商只好自己買設備確保產能,雖然類似的案例不是沒有,像蘋果過去就會買設備給代工廠,但發生在IC設計產業,還真的挺有意思的。

    【半導體設備市場發出「異常」信號】

    近幾個月,半導體行業的熱點和主題一直是產能吃緊和漲價,已經非常成熟的IC設計+晶圓代工產業模式,分工明確,效率越來越高,這在客觀上也推升了產能吃緊程度。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近期出現了一系列十分吸引眼球的「新鮮」事件。

    就在昨天,業界傳出消息,IC設計大廠聯發科為了鞏固電源管理IC產能,自掏腰包16.2億元新台幣採購了一批半導體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搶產能。

    由於5G需求大爆發,加上遠程辦公/教育需求持續旺盛,聯發科在2020上半年向力積電每月下單3000片12吋晶圓用於生產電源管理IC。進入下半年後,下單量快速拉昇到每月7000片,全年取得12吋電源管理IC用晶圓數量達到6萬片。即使如此,仍不能滿足客户訂單需求。基於此,預計到2021年,聯發科每月將從力積電獲得上萬片電源管理IC的12吋晶圓產能,全年取得電源管理IC晶圓數量將比2020年翻倍增長。

    而聯發科的產能狀況只是整個市場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情況大量存在。

    傳統上,只有晶圓代工廠、封測廠和IDM才會購買半導體設備用於自家的生產,而IC設計廠是無Fab模式,是不需要半導體設備這類重資產投資的,這也是當初產業由IDM分化為IC設計+晶圓代工模式的主要原因,即分工明確,提升了產業效率。

    此次,聯發科採購半導體設備,在租給對應的晶圓代工廠的操作非常罕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當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狀況已經非常普遍,且程度很深,從而形成了巨量的市場空白。而量變必定引發質變,IC設計廠商權衡後,認為做出少有的購買半導體設備這一舉動,投入產出比依然為正,且後續帶來的收入非常可觀,只有如此,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見,市場對產能的需求是多麼的大而強烈。

    除了聯發科這一吸睛的操作之外,近期還有多種因產能吃緊而出現的不同尋常事件,如三星晶圓代工業務部針對旗下的8吋晶圓廠進行自動化擴建投資,以提高生產效率。

    一般情況下,業界12吋晶圓產線為全自動化生產,也就是在無塵室中藉助架設在高處的運輸系統移動晶圓盒。不過,8吋晶圓盒仍由工作人員用搬運車運送。

    據韓媒報道,三星已經在部分8吋晶圓廠的產線測試自動化運輸設備。這樣的自動化升級,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據三星估計,如果要在所有8吋晶圓廠中導入自動化運輸設備,可能需要約870萬美元的附加投資。而且,這樣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不能絕對保證取得預想的生產效果。

    此外,由於產能越來越緊張,很多小型IC設計公司到處找產能而不得,即使是加價也拿不到,因此還上演過一些很是讓人心酸的悲情場面。

    可見,無論是IC設計的代表聯發科,還是晶圓代工的代表企業三星,為了產能,都在不惜血本,甚至不約而同地改變了各自原有的經營模式。與此同時,規模較小的IC設計和晶圓代工廠則沒有那麼強大資金實力,能夠在這一大波機遇中分得的蛋糕就比較有限了,甚至有被「擠壓變形」的風險。

    總體來看,這種產能嚴重吃緊的狀況,使得相關的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以及半導體設備廠這三方成為了最主要受益者。

    晶圓代工催漲半導體設備

    在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和半導體設備廠這一鏈條上,晶圓代工廠與設備商直接產生聯繫,而晶圓代工廠的火爆,直接帶動着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增長。據SEMI統計,今年9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達 27.5億美元,月增3.6%,年增40.3%,創今年新高,並創下連續12個月超過20億美元的佳績,還創下近 20 年來單月歷史新高。

    SEMI 認為,2020年,隨着數據中心基礎建設和服務器存儲需求增加,加上疫情以及美中貿易戰加劇,供應鏈為預留安全庫存,帶動芯片需求提升,是帶動今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近期,台積電也針對資本支出做出展望,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將貼近170 億美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客户下單並未因疫情而減緩,需求相當強勁。

    SEMI認為,這一波設備支出走強,佔晶圓製造設備銷售約一半的晶圓代工和邏輯製程支出貢獻最多,2020 年及 2021 年都維持個位數穩定增長;DRAM 和 NAND Flash 在2020 年支出將超過 2019 年,且在 2021 年增長幅度都將超過20%。

    另外,晶圓廠設備包括晶圓加工、晶圓廠設施和光罩設備,預計 2020 年將增長 5%,受惠於內存支出復甦,以及先進製程與中國市場的大力投資,2021 年將大幅上升 13%。

    按地區來看,台灣、中國與韓國都是 2020 年及 2021 年設備支出金額的領先市場,其中,台灣2020年設備支出在去年大增 68% 後,略微修正,預計 2021 年將回升,反彈幅度達10%。

    由於台灣是全球範圍內晶圓代工業最發達的地區,這裏的半導體設備支出會明顯高於其它地區。而採購設備,本來都是晶圓代工廠做的,如今作為IC設計大廠的聯發科也加入這一採購大軍,無疑會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影響力。

    IC設計廠商的重資產化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整個半導體行業一直是從單一的IDM向IC設計+晶圓代工這一分工合作方向發展,但最近幾年,特別是從2015年在全球掀起的半導體併購狂潮開始,整個產業似乎在從分散向整合方向演進。這其中,有相同業務模式公司之間的合併,也有不同業務模式公司的合併。與此同時,原本單一業務模式的廠商,也越來越多地在向複合業務模式方向發展。

    典型代表就是台積電,該公司本來只做晶圓代工,但隨着市場地發展,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後,台積電開始導入封裝測試業務,因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

    另外,就是有越來越多的IC設計廠商涉足晶片生產過程,特別是封裝測試領域,相比於晶圓代工,IC設計廠商進入封測業務的投入相對少,門檻也會低一些。它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同樣是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MOS圖像傳感器(CIS)領域,由於CIS在2019年出現了井噴,嚴重供不應求,促使一些CIS芯片設計廠商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建廠、購置封測設備,從原來的fabless業務模式,逐步轉型為fab-lite。

    此次,在產能嚴重吃緊的產業大環境下,聯發科直接購買半導體設備租給相應的晶圓代工廠,似乎在從另一個角度詮釋着IC設計業的變遷態勢,以後很可能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現象。

    最近幾個月,聯發科曝光率一直很高,這與華為有着很大的關係。由於受到貿易限制,華為原有的美國晶片元器件供應鏈受阻,特別是手機處理器、電源管理和無線連接晶片,而這些正是聯發科的強項,因此,華為向其發出了大量訂單,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其產品的供不應求。

    另外,還有消息稱,聯發科有希望拿下蘋果訂單,最有機會打進的是iPad或是iPhone 產品線,如果屬實的話,這將會進一步提升其2021年業績。或許,這也是該公司不惜花大錢購買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為其保證產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總之,如果能同時擁有華為和蘋果這兩大客户的話,前期多進行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嚐鮮

    為了尋求產能支持,有些電源管理IC和MOSFET廠商正在考慮從8吋晶圓升級到12吋晶圓生產,不過,這種想法的可操作性不強,主要原因在於,用12吋晶圓生產MOSFET在技術層面沒有問題,但就目前的產業情況來看,成本難以接受。而起初的參與者,都屬於「嚐鮮」、吃螃蟹的。

    此次,聯發科購買的半導體設備將租給力積電,主要是為了保證其電源管理IC產能。這裏就涉及到了「嚐鮮」的話題。具體來講,就是由於電源管理IC大多采用8吋晶圓製造,鮮少廠商使用12吋晶圓生產,因為12吋晶圓大多提供給邏輯製程使用,而力積電本來就具備DRAM技術,因此擁有12吋鋁製程產能,較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技術,而台積電、聯電在12吋生產大多以銅製程,相比之下不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因此,聯發科才會罕見採購設備回租給力積電,以鞏固其未來電源管理IC產能。

    聯發科似乎有「嚐鮮」、開創新業務和模式的傳統。早在20年前,當時的聯發科在業內還是岌岌無名的晚輩,當時,該公司憑藉「一站式」的手機方案,即為手機客户提供主晶片和參考設計,從而解決了手機80%的設計工作,客户只需要完成後續的20%工作就可以了。一舉統治了山寨機市場,並由此打下了立足產業的基礎,才有機會發展壯大到今天。

    目前,ASIC設計服務正在興起,聯發科的ASIC設計服務在業內也是一絕,也是較早投入發展該業務的半導體廠商。目前,在提供ASIC設計服務的企業裏,聯發科是數一數二的。不久前,有消息稱,當下在處理器市場熱得發燙的AMD將ASIC設計服務訂單交給了聯發科,也從側面展現出了其ASIC設計實力。

    如今,聯發科又開始涉足半導體設備業務。可以説,該公司一直走在不斷嚐鮮的路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