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司股利收入營所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司股利收入營所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司股利收入營所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司股利收入營所稅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ttps://bit.ly/3ss9mHQ CFC制度最快為2022年上路,換句話說,投資架構可能盡快趁這一年調整。 未來CFC上路後,只要境外控股公司獲配股利或收益,個人股東就等於有海外所得,而且其股利扣繳稅款無法扣抵個人最低稅負,等於可抵稅額度減少,不如改為個人直接持有該實體公司較適當。 ...

公司股利收入營所稅 在 微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9-07 18:03:45

0901 我發現好多朋友 要考11月記帳士 這些是我最常見到的考題 和新修法的內容 啊沒考不要怪我 記帳士稅法預測及基本題型 稅捐稽徵法 §10 疫情延後繳納期間 §11-1擔保品修法的第四款土地部分 §26 因疫情延期或分期繳納時限 §27 因26條延分期仍未如期申報者應一次還清時限 稅務...

  • 公司股利收入營所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7 17:58:16
    有 35 人按讚

    https://bit.ly/3ss9mHQ

    CFC制度最快為2022年上路,換句話說,投資架構可能盡快趁這一年調整。

    未來CFC上路後,只要境外控股公司獲配股利或收益,個人股東就等於有海外所得,而且其股利扣繳稅款無法扣抵個人最低稅負,等於可抵稅額度減少,不如改為個人直接持有該實體公司較適當。

    至於台商將低稅率地區公司做三角貿易情況,原本免稅的盈餘因CFC穿透課稅轉為個人海外所得,等於失去免稅效果,而且未來還可能被視為實質管理處所、比照國內企業課徵營所稅20%,有重複課稅風險,若改為由境內企業或個人直接持有較有利。

    台商以低稅率地區公司轉投資台灣公司或購買境內房地,未來可能會有重複課稅問題,境外控股公司獲配股利僅需比照外資就源扣繳21%,房地合一所得則適用35%以上重稅,等到收入分配給個人時,因CFC上路,所以該筆股利、房地合一所得也會視為個人海外所得計入基本稅負。

    《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2021年最新法規增訂版)》博客來🔗:
    http://bit.ly/emilytaxbook21
    《艾蜜莉會計師的10堂創業必修課》博客來🔗:bit.ly/emilybizbook

  • 公司股利收入營所稅 在 華倫存股 穩中求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5-07 13:33:00
    有 957 人按讚


    大家記得2015/8/24嗎?
    當天盤中大盤指數暴跌超過500點
    我在那天買了這檔股票,
    領了幾年股息,投報率尚稱滿意
    .
    可寧衛公布2018年Q1財報和股利政策
    配息11元合乎預期
    今年度所有存股(15檔)已全數公布
    扣除1.91%二代健保的現金股息為166萬5845元創新高
    未來還是希望股息能逐年增加
    (前提是公司獲利要能穩定成長)
    有了穩定成長的被動收入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頻繁交易賺價差並不是我的專長)
    .
    可寧衛Q1 EPS 3.71元創歷史新高
    2018年度營所稅從17%調整為20%
    但公司的Q1的稅達到1.19億,相較去年同期的0.57億大增108%
    這是6/22股東會我要去詢問的問題
    .
    今年我會第一次參加可寧衛股東會
    (有空的股東一起來)
    除了稅的問題外
    還有今年標下大發廠的後續狀況
    公司第九座掩埋場馬頭山的狀況
    希望能得到釐清
    .
    PS:投資股票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詳細研究公司基本面
    謝謝大家 ^_^

  • 公司股利收入營所稅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0-27 12:18:22
    有 1,489 人按讚

    【稅族大遷徙:五分鐘了解影響下一代的政策】

    上週股利稅改的貼文得到了異常廣大的迴響,創下了本粉絲頁的最高轉發、觸及紀錄,謝謝~謝謝~凍蒜~(咦)。我們收到了很多迴響,在此綜合的回覆一番。沒回覆到的問題不是說你不重要,而是你太不重要(←哈哈機車女)。

    其中有一個迴響超強大的,也可以代表大多數人心中的疑問,貼出來給大家思索一下:

    (看不懂不要怕,後面都有翻譯)

    「稅率高,政府是不是課到更多稅?不一定!我把富人稅上路後第一年跟前一年作了對比,民國103年申報最高級距40%的大戶12143戶,申報所得4876.8億元,繳納稅額是1698.7億元。隔一年富人稅上路,申報45%最高那一級的有錢人剩下9674戶,他們申報所得3053.8億元,繳了1086億元的稅,所得稅率從40%調升到45%,兩稅合一扣抵減半,政府對有錢人收到的稅收不增反減。原來有錢人作好避稅規劃,把個人股利所得變成投資公司,而這只是眾多避稅手法的一招。」

    翻譯一下,他說2014年富人稅率調高,收入最多的那級(1000萬以上),因為從40%調高到45%,結果少了兩千多戶報稅,少收了六百多億稅。所以,只要調升稅率,有錢人一定不會交稅,會逃走的,會變成投資公司的,所以一定要降稅。

    這就是傳統你會聽到的,有錢人會逃稅啦,稅率不能高你收不到啦。那麼猜猜看這些話是誰說的?

    答對了,怎麼這麼聰明,就是我們超愛的財訊謝金河社長。灑花~~。

    那麼上述的說法對嗎?以下是我們這個星期的追蹤報導:稅族大遷徙。

    (只要大家愛看我們就會一直寫啊,轉發吧轉發吧轉發吧。。。)

    ***********

    首先,讓我們把財政部最新五年的所得稅資料抓出來,不要只看兩年嘛,我們看一看五年來的數字說什麼。這是被稱為「富人稅」的最高稅級,也就是年收入一千萬元以上人群的戶數,以及納稅金額。

    1000萬元以上戶數 稅額
    ↓ ↓
    2011 9613 105868746
    2012 9305 100611914
    2013 8514 89779815
    2014 12143 169871751
    2015 9674 108605827

    咦,原來台灣最有錢的人差不多有一萬戶,不做這個題目我還不知道耶。

    首先我們從五年來的資料發現,台灣年收入級距最高的人群,大概穩定在9000多戶左右,2011、2012、2015年都是這個數字。但是在2013年突然減少到8500多戶,然而在2014年又暴增到12000多戶,到了2015年才回到9000多戶。

    有錢人怎麼會一下變少一下變多的呀,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如果最高稅率從40%調高到45%,會減少兩千多戶富人,那該怎麼解釋從2013年到2014年,最高稅率都在40%不變,卻從8500多戶,暴增成了12000多戶富人呢,突然大家又愛交稅了麼?

    【稅族大遷徙:Part 1】

    2013年是綠卡人最暈倒的一年,因為美國肥咖條款FATCA要在2014年生效了,如果你在銀行的帳戶裡有超過五萬美元,銀行就會用七種方法檢查你有沒有美國籍,然後通報給美國國稅局,讓舉世聞名的IRS查你的稅。

    美方很早就聯繫台灣,台灣同意在2014年簽草約、列為視同生效國家,於是2013年在銀行端發生最大的資金大遷徙,就是同時拿綠卡和中華民國護照小本本的雙重國籍者,嚇得趕快把資產搬離銀行。這些錢要不是拿去買房地產,就是匯出台灣。

    這些事情不是只有我們在銀行端看到而已,也有媒體報導,我們有截圖下來(最敬業最認真的聯合報孫中英姐姐寫的,敬禮)。

    符合肥咖條款的人,根據財政部統計,在台灣有4273人,其實他們人滿好的,只走了800戶左右。所以你可以看到2013年的最高階繳稅戶數,從9300多戶掉到了8500多戶(9305→8514)。

    那麼2014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那麼多繳稅大戶爆出來,多了2000多戶,嚇死人喔。好,這就跟股利稅改有關係,原來2014年是「兩稅合一全減」的最後一年,企業發放的股利,原本是可以全部拿去扣抵營業所得稅的,讓你少交營所稅。但是在2015年,當初說好要給18年的全減優惠到期了,改成只能扣抵一半,顯然營所稅就要多繳了。

    於是在2014年,各個公司爆炸性的狂發股利,因為2014是優惠的最後一年,不這時候發什麼時候發,分手都要打一X對嗎(咦咦咦)。

    所以2014年大家突然都變得超有錢,多出的那2000多個大戶,他們是因為拿了太多股利,所以收入暴漲,突然升級成千萬大戶的。

    我們做了一個表格,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件事情。2014年的股利收入佔全部所得的44%,跟前一年的32%、後一年的32%相比,是暴增了很不小的一筆收入。而且那一年不是只有千萬大戶暴增,高所得級距的戶數都增加了,因為有買股票的人那年都發很多股利。你想想那年你爸有沒有突然帶你去吃餐廳很多次?

    所以2015年的繳稅戶數回到9600多戶,並不是因為最高稅率從40%升到45%,也不是因為兩稅合一減半(靠你現在是不是也很懂什麼叫兩稅合一了,我也是!),根本不是因為稅率調升,而是台灣這五年的最高級距戶數就是在這個水準,經濟結構並沒有大的變化。

    (邏輯好一點的人會問,那為什麼不是會到前一年的8500多戶。簡單交代一下,2015年總統大選時,蔡英文總統的政見中,有調高遺贈稅作為長照政策財源的主張,所以富豪們紛紛轉讓股票給子女,出現了很多小富豪。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族繁暫不列載。)

    呃,謝社長,以後拿資料舉證的時候,一定要拿滿拿好,不要只看自己想要看的年份了啦。

    【稅族大遷徙:Part 2待續】

    所以Part 1是要告訴你稅率高低跟繳稅行為沒關係嗎?當然不是,我們怎麼會不告訴你世界的真相。有關係的,但不是那種簡單關係。

    在銀行端的實務面,我們的確發現到,富人是極為稅負敏感的族群,而且情況比你想像得還要嚴重。然而富人的避稅行為,不單單受到稅率高低一項因素左右,整體稅制、國際租稅環境、當年度景氣情況,都會影響到富人的繳稅行為,這是一個需要綜合考量的盤子,你如果只考慮稅率一項因素,那你一定是人特別厚道。

    下一次我們會討論今年的稅族大遷徙情況,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2016、2017年的富人納稅情形會是什麼情形,因為有很多判斷的依據讓我們可以開賭盤(咦咦)。

    這些事情不是富人的事情,這些事情就是我們大家的事情,例如今年震驚台灣金融圈的兆豐銀行紐約分行被罰1.8億美元事件,以及這幾天華南銀行紐約分行驚傳受罰,都跟今年的稅族大遷徙有關。

    (下週待續,最好訂一下粉絲頁不然會錯過的科科。好現在可以開始轉發了XD)

    #財政部一定是故意把網站搞得那麼複雜避免大家很快就破關

    #然而在財政部大迷宮好幾天後我們還是找到惹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