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司債溢價分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司債溢價分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司債溢價分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司債溢價分錄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小樂:我的生存之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摘錄得很好👍 1.財報是一種立體的觀念,不能只單看一張報表就決定投資,否則容易產生錯誤判斷,而一般人普遍的盲點,都只注意「損益表」。三張表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現金流量表」,因為現金流量表上的數字,才是代表真正有該筆金額流入或流出公司,而「資產負債表」是當天餘額(存量、定量)的觀念,「損益表」則是...

公司債溢價分錄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3 09:30:41

【@businessfocus.io】畢菲特2021致股東的信 曾犯下的110億錯誤 警告不要做空美國 . 股神畢菲特於27日發佈了被稱為「投資聖經」的致巴郡(Berkshire Hathaway;NYSE: BRK.A)股東信。除了公開巴郡的財報以外,信中亦談及,未來公司的持倉變化、巨資回購公...

  • 公司債溢價分錄 在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2-11 12:54:44
    有 90 人按讚


    摘錄得很好👍

    1.財報是一種立體的觀念,不能只單看一張報表就決定投資,否則容易產生錯誤判斷,而一般人普遍的盲點,都只注意「損益表」。三張表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現金流量表」,因為現金流量表上的數字,才是代表真正有該筆金額流入或流出公司,而「資產負債表」是當天餘額(存量、定量)的觀念,「損益表」則是推估(流量、一段期間)的概念。
    「財務報表」是一家企業營運的成績單,經營優劣就像是人體健康狀況,不太可能一夕之間由好變不好,或由不好轉好。所以,財務報表需要查看至少五年以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景氣循環,才能推斷出公司的真實現況。

    2.會計師出具年報的五種查核意見:
    ◎無保留意見→毫無保留,可信任。
    ◎修正式無保留意見→修正後,可信任。
    ◎保留意見→有難言之隱。
    ◎無法表示意見→看不懂。
    ◎否定意見→完全唬爛。
    只有獲得「無保留意見」與「修正式無保留意見」的財報,才值得花時間研究下去,如是其他三種,就需特別小心,基本上可以直接跳過這種大有問題的公司,不用拿自己辛苦錢跟它博感情。

    3.量大不一定是最好,最主要得看後續費用支出多少。譬如以個人收入來舉例,當你每個月收入10萬,而一個月開銷卻是15萬,表示10萬的收入對你來說就不好,若你的月支出只有5萬,那10萬的收入就很好。
    像營收一年380億,大不大?380億剛好是茂德公司一年營收,它倒了!
    像營收一年500億,大不大?500億剛好是力晶公司一年營收,它下市了!
    像營收一年1000億,大不大?1000億剛好是勝華公司一年營收,它倒了!
    所以,千萬別只聽媒體說某公司營收創新高時,就貿然進場投資,因為數據尚未扣除成本及費用,還不知道這家公司是否有賺錢能力,無法立刻分辨好壞。

    4.「營業收入」三種常用分類:
    ◎依客戶別區分→如果收入大部分是來自單一客戶,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壞消息,當大客戶快速成長時,將有利公司業績長紅,但當大客戶突然轉單,就會產生獲利下滑的風險。
    ◎依產品線區分→哪些產品幫公司賺錢,哪些產品是虧錢,分析公司將研發資源如何有效配置,以利業績貢獻。
    ◎依區域區分→最好情況是五大洲都有包含,如果大部分都集中在某一區域,一旦有突發事件,將造成經營虧損的可能。
    企業經營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不是只看某一期營收金額變多,就覺得很好,應將其分類,歸納分析出真正原因,查清楚哪種收入品質是比較穩定成長的,尤其別陷入「一次性收入」的迷思。
    【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遠比短期的營業數字更加重要。】

    5.從損益表可得知:收入-成本-費用=淨利,而企業為了提高淨利有兩種方法,增加收入,以及降低成本或費用。
    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要選擇開源,還是節流好呢?
    其實兩者都很重要,但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不管公司再怎麼省、摳門到極限,成本與費用也一定會大於零,且過度的控管,終究會損壞公司對外的品牌形象及降低內部員工士氣。
    而提高營收,並不是一直低價搶單,競爭有限市場,應找出公司優勢,投入適切比例資源,創造更多獲利,如此才是長期經營的較佳方針。

    6.公司有賺錢,為什麼卻倒閉?主要是損益表,是讓股東知曉它是賺錢或賠錢的報表,是一種「預估」觀念,因為目前大部分上市櫃公司都不是現金交易,多數公司是採用應計基礎(產品交付給客戶,不管有沒有收到貨款,這筆交易就會記錄下來),很少有公司會採用現金基礎(只有在現金交付後,才會將此筆交易列入營收),所以「淨利不等同現金」,淨利只代表「在帳面上」,並不是公司營收很賺錢,就表示手上有很多現金。因此,才有所謂的「黑字倒閉」,明明損益表上有獲利,但公司卻因沒現金週轉而申請破產。【公司沒有獲利,還可以照常營運一段時間,可是只要幾天沒有現金,公司就可能馬上無法堅持下去。所以,現金才是公司持續生存的必要條件。】

    7.「資產負債表」,主要在說明一間公司在經營事業的某一天,其擁有多少資產,積欠供應商與銀行多少負債,以及向股東拿了多少錢來投資。
    【左邊】是「公司真正擁有的資產」,【右邊】則是「公司如何取得資產的方式」,也就是說資金是來自於負債或股東資本,而各項目是以流動性為邏輯擺放,愈容易變成現金的擺愈上面,由上到下是短期到長期,有形至無形的資產,其負債擺放方式也一樣。用個人角度來思考,例如:
    ◎現金與約當現金→自己總得留點現金在手上。
    ◎應收帳款→借錢給朋友。
    ◎流動資產→買車、換車。
    ◎長期投資→跟會、投資股票或基金。
    ◎固定資產→買地、買房。
    ◎無形資產→持續進修、出國讀書。
    ◎應付帳款→欠錢總是要還。
    ◎長期負債→車貸、房貸。

    8.公司「存貨」過多,是好事或壞事?很多人都認為存貨太多不好。如果是以手機為銷售主力的企業,存貨太多就非常不好,可能隔半年沒賣出去,存貨就變得不值錢了。像食品公司存貨也不宜過多,其產品有保鮮期、生命週期短。但假設是一家金礦公司的存貨是金礦砂,鑽石公司的存貨是裸鑽,石油公司的存貨是原油,這時就不能說存貨多就是不好。所以,存貨多寡,其實得看「行業」而定。

    9.「商譽」,並不是品牌價值,也不是市占率或市場口碑。舉個例子,A公司有總資產1000萬、負債400億、股東權益600億,此時準備併購B公司總資產100億、負債85億、股東權益15億。而B公司身價值多少錢呢?實際為100億(總資產)-85億(負債)=15億(股東權益=淨值),基本上A公司如用15億併購B公司,此時A公司商譽是零,但如果A公司認為B公司有潛力,願意花費20億元來併購B公司,則A公司商譽就會多了5億「20億(A公司收購價)→15億(B公司淨值)=5億(買貴了)」。
    所以,投資人可以用常識判斷,當一家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很高時,就如一件東西買得太貴了,是好是壞,相信大家就能評斷的出來了。

    10.「資本公積」,依公司法規定,有五種情況:
    ◎股本溢價→公司現金增資40元=面額10元+溢價30元,其中面額要加到普通股股本,表示股東依面額的出資部分,而溢價屬於多收到的錢,要加到資本公積的科目內集中管理,才能使資產負債表的左邊等於右邊。
    ◎資產重估價值→假設有棟大樓當時公司購入的價格是10億,現在重新估算後增值為19億,故左邊固定資產部分就要多9億,而右邊股東權益中的資本公積就需多9億,才能使資產負債表的左邊等於右邊。
    ◎處分固定資產所得的收益→例如賣掉一塊當初取得成本為2億的土地,得到現金6億,因左邊現金多了4億,故右邊資本公積也需多加4億。
    ◎受領捐贈→某善心人士捐給公司1億,左邊現金多1億,右邊同時需加1億到資本公積。
    ◎企業合併所獲利益→與「商譽」相反,併購B公司時,花費的錢比B公司淨值還便宜,所以省下來的部分須加回資本公積。
    【只要記住資產負債表是平衡報表,左邊等於右邊的概念,就可輕鬆推導各別科目的真實意義。】

    11.導致企業破產原因,除了找不到客戶無法增加營收之外,有大部分是因為錯誤的財務觀念,也就是用短期借貸資金,去支付長期的機械廠房設備等投資。錢的來源是短期負債,但取得卻是長期資產,如此錯誤做法是「以短支長」或「短債長投」,最終將造成企業破產。就如同之前臺灣曾發生現金卡與信用卡的雙卡風暴,國人以短期借款去支付長期生活所需,後來使很多人債臺高築,至今都還無法完全脫身。【公司需學習如何妥當運用「以長支長」,才是處理債務的上策。】

    12.公司有大量盈餘,該怎麼分配或處理比較好呢?其實盈餘分配並沒有標準答案,大致上分為五種:
    ◎以現金留著。
    ◎投資。
    ◎併購。
    ◎還款。
    ◎分紅。
    實際上,不管選擇後面哪四種方式之前,建議先維持適當的現金才保險,就如同個人理財一樣,身邊至少需準備3~6個月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而手握現金,不論何時都能買到大部分公司想要的資產,但手握大量資產時,卻不一定能即時換成足夠的現金,解決公司當下燃眉之急。

    13.一間公司經營能力好不好,該如何判斷?最主要是看「翻桌率」,也就是資產一年內能幫公司做幾趟生意。
    ◎總資產週轉率:小於1通常代表屬資本密集(燒錢)或奢侈品行業,大於1代表整體經營能力相當不錯,大於2代表是流通業或經營效率特別強。
    【有句話就說:低價要能存活,除非轉得快,就是指總資產週轉率。不能只看營收多大,而是要看週轉率,只要總資產報酬率大於資金成本率,公司就有獲利機會。】
    ◎存貨週轉率:看存貨一年可幫公司做幾趟生意,愈多趟愈好,代表商品或服務在市場上接受度高。
    ◎應收帳款週轉率:看業務團隊的收款能力,愈多趟表示該公司在市場上較強勢。
    【假如公司做假交易亂塞貨,雖然營收與應收帳款會愈來愈好,但因為是造假,所以永遠收不到現金,會導致應收帳款天數愈變愈長,週轉率愈來愈低,時間一拉長總會留下蛛絲馬跡,此時需小心注意這些警訊,只要懂得如此觀念,就能使投資人提早避開可能做假帳的地雷股。】

    14.企業經營四大關鍵:
    ◎融資策略→想辦法籌錢,也就是透過金融市場(銀行)或是資本市場(股東集資),此兩個來源去找錢。
    ◎資本支出→融資進來的錢,交由公司投資,購買企業經營所需的資產。
    ◎企業經營→買進來的設備與資產,交給研發及生產單位,從事研發製造,最後交由銷售團隊賣給客戶。
    ◎現金流量→實際上,產品與原物料採買,大多不是現金交易,所以會有應收帳款與應付帳款產生,公司就需把賺到的錢(淨利),轉變成現金。

    15.總資產報酬率RoA=淨利率×總資產週轉率,當兩家公司RoA很接近時,該選哪間公司呢?以商業觀點來看,假如某一行業毛利夠高,被其它同業得知後,競爭者將會源源不絕的出現,所以即使當下擁有高毛利,仍然很難有效抵抗外來競爭。
    而經營能力是屬於公司內部的一種才能,強調公司如何有效運用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總資產,來進行最有效的配置利用,這種特殊邏輯,一般競爭者是不易得其門而入,也偷不走的。
    【當兩家公司RoA很接近時,建議選擇經營能力,也就是週轉率高的公司。】

    16.「現金流量表」的任何現金流入叫「+」代表正值,現金流出叫「-」代表負值,分三個部分:
    ◎營運活動的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損益表。
    【最好大於零,大於流動負債,趨勢走向應與淨利同步,且正值愈多,表示本業愈賺錢。】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資產負債表左邊科目。
    【一般情況下,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多為負值,因為公司為了永續經營,必需不斷投入更多機械廠房設備等資產,替公司創造更多收入,也表示公司看好未來景氣發展。】
    ◎理財(融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資產負債表右邊科目。
    【借款、發行公司債、或向股東增資,表示有現金流入,所以是正值。還款、股東分紅,表示有現金流出,所以是負值。】

  • 公司債溢價分錄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9-29 18:00:01
    有 13 人按讚


    【即時頭條】中國債市違約烏雲退散

    儘管有創紀錄規模的債券即將到期,對於當局將繼續避免企業破產的揣測,違約似乎不再令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者憂心忡忡,投資者對高收益債的做多熱情也達到五年來最高水平。

    根據彭博9月22日至26日對17家銀行、券商、基金和資管公司的分析師和交易員進行的調查,近九成受訪者認為違約公司數量將小幅高於三季度,或是繼續三季度零星違約的局面,甚至零違約;僅有約12%認為四季度信用債發行人違約數量將大幅高於三季度違約公司總數,達到接近上半年井噴的情況。

    「政府對過多違約帶來的風險還是比較擔心的,我們猜測還是比較有意願去兜底,」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總經理莫遷接受彭博採訪時稱。他並指出,政府兜底也會視企業情況而定,例如考慮企業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力以及是否屬於殭屍企業等,整體上看四季度的債券違約數量並不會大幅增加。

    中國國資委8月承諾,將竭力避免央企的債務違約。彭博彙總資料顯示,2016年三季度僅1家公司發生公募債券違約,上半年公募債券違約公司數量為11家。2016年第四季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有1.53萬億元人民幣(2290億美元)的債券到期,為紀錄新高,此前三個月的到期額為1.48萬億元。

    「從短期來看,政府干預有助於穩定市場,」商銀行駐深圳的高階分析師劉東亮表示。「但是從長遠來看,未必是好事,因為其削弱了市場的作用。」

    受到違約風潮減弱的鼓舞,高收益債投資熱情高漲,五年期AA-級公司債平均收益率相比國債的溢價縮小85個基點,至五年低點262個基點。

    彭博最新的季度調查資料顯示,逾九成受訪者認為目前信用利差並不足以覆蓋信用風險;七成受訪者認為四季度評級利差將呈震盪態勢,三成認為將走闊。而在四季度影響信用利差走勢的最主要因素中,違約爆發的頻率仍是首選,但佔比已經從三季度調查的近64%降低到了約35%。

    政府更大力度的介入與2016年初的形勢截然相反,當時違約大增引發本地垃圾債券出現自2014年來最大跌幅,並迫使企業取消融資計劃。國有的中國鐵路物資4月份將其債券暫停交易,引發了整體市場的恐慌。知情人士透露,隨著這種情緒的擴散,國務院國資委介入,讓該公司的一些債務人償還欠款。

    「如果政府選擇不介入,並允許大量的企業違約,就可能造成更大的市場恐慌,並加劇地區金融危機的風險,」惠譽評級駐上海高階分析師王穎表示,當政府試圖剔除殭屍公司的時候,需要在金融市場上保持穩定。」

    到中國3萬億美元企業債市場募集資金的殭屍企業隊伍正逐漸壯大。彭博彙總的資料顯示,出現淨虧損、營收下滑和短期負債超過現金的滬深上市公司數量由上年同期的176家增至188家。

    「可以感覺到,政府也在努力修復市場對國企的一些信仰。」上海合晟資產管理公司的債券基金經理徐華表示,可能下半年這樣的政策會延續。」

    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樂觀。國泰君安證券週五釋出報告稱,由於有大量債券到期,第四季可能出現信貸風險的「爆發」;政府可能會發現,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拯救陷入困境的企業。

    國資委在8月24日的公告稱,將進一步完善債務風險動態監測機制,「對近三個月即將到期的央企債券進行重點監控,逐筆分析,及時預警,防止發生債券違約。」中國銀監會則在本月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加大對困難企業支援,要求各債權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隨意停貸、抽貸。

    國家計劃模式正捲土重來。山西銀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安順在9月20日表示,其將繼續重點扶持優質煤企——特別是省屬七大煤炭集團——同時關閉21家煤礦,並要求銀行業有序退出落後煤炭產能。

    儘管莫遷並不認為四季度的債券違約將大幅增加,但「明年債券違約數量可能還是蠻多的」,而政府推出CDS也是旨在幫助機構對沖信用債投資上的風險。

    中國於9月23日正式推出信用違約互換(CDS)交易。公告稱,此舉目的是要分散市場信用風險,並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彭博社新聞)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