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八期燃油機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八期燃油機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八期燃油機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八期燃油機車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二 (文字版) 最後,我們來談:在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勇敢地夢想。 1. 林益仁教授和劉紹華教授都提到:在 2020 年復活節前夕,教宗在空無一人的廣場發表了一份文告。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這本書裡也提到這件事,說教宗在發表那份文告之後, 回去就採取了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氣候變遷造成的問題有超前部署嗎? 氣候變遷的主要現象包含氣溫上升、降雨型態改變、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等。特別是氣候變遷對海洋的國家台灣而言,應該跟國家安全一樣重要,極端氣候的衝擊,我們應該不僅只是對應災害,更須留意如何對應、盡快復原。應該要有全面而通盤性的計畫,目前我們政府機關有一個國家氣候...

  • 八期燃油機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6 22:00:28
    有 133 人按讚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二 (文字版)

    最後,我們來談:在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勇敢地夢想。

    1.
    林益仁教授和劉紹華教授都提到:在 2020 年復活節前夕,教宗在空無一人的廣場發表了一份文告。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這本書裡也提到這件事,說教宗在發表那份文告之後, 回去就採取了行動。他組織了一個特別委員會,開始針對疫情之後的世界,未來的世界,要採取行動。

    林益仁教授說:重點應該就是教宗在書裡所說的,他所關切的「土地」、「居所」、「勞動」這三個課題如何實踐得更美好。

    劉紹華教授說:看教宗的行動,他未來的計劃的格局是非常大的,有如當年聯合國設立的時候的理念一樣。
    而今天雖然很多人批評聯合國的組織 ,但它畢竟還存在,並且有人還繼續維護它的存在。為什麼呢?因為設立聯合國的那些理念是非常崇高、美好的。
    不應該只是為了一些組織上、技術上的問題,就完全否定那些理念存在的價值。

    因此劉紹華教授提醒我們:我們應該放大格局、拉高目標。
    因為放大了格局、拉高了目標,揭櫫美好的願景之後,
    就好像把傘給放大了、擴大了。
    當傘變大了之後,下面可以容納的差異性也就跟著變大。

    2.
    那怎麼把自己的格局放大?怎麼把自己的願景拉高?
    劉教授認為教宗在書裡講的一點非常重要。
    那就是必須從自己出發,去中心化。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超越自己,
    把緊綁住自己心智的利益給鬆綁,那我們就比較可能容納別人的利益進來,
    就會比較容易有整體的格局,不只會看到自己、社會、國家的格局,
    也可以看到一種全球的格局,把全世界的人、事、物,各種生物都一起納入,
    朝那個目標共同努力的格局。

    劉教授說,這也是世世代代有遠見的人、有先知的人都在告訴我們的事情,
    告訴我們人類應該走向那個美好的願景。
    只不過我們經常因為短視,或者是因為身邊小小的利益,或者是我們自己的一些人際網絡 就忘記了這一點。
    因此她認為就像教宗在書裡面所說的,我們需要一直提醒、喚醒大家。

    劉紹華教授說:有許多事情看起來很大,是全球性的問題,像是必須政府領袖級的人才關心得到的問題 ,但事實上 只要每個地方有更多的人被喚醒,就可能去改變自己政府的決策;而只要有愈來愈多地方的政府改變一點決策,那這個世界也許就是有希望的。

    3.
    最後,劉教授還提醒了一點很有意思的事。
    她說:臺灣一直想加入聯合國,但是每當談到聯合國這些美好的目標的時候,
    我們卻又會說:我們還不是聯合國的成員。

    所以,她說:如果我們不學習這種全球性文明的語言跟姿態,等到有一天突然運氣好了,
    人家邀請我們成為聯合國的會員的時候,我們到底要講些什麼呢?
    怎麼和人家談判、協商 、溝通?
    怎樣才能夠既知道爭取自己的利益,也爭取世人的利益?
    否則,很可能人家讓你成為會員,讓你上台發言,你也會啞口無言,
    或者跟人家講的話是失態的。

    我對劉教授這段話深有所感。
    就像之前趙家緯教授所說的,
    在去年當全世界都在防疫的同時,也在注重減碳、排碳的當兒,
    我們臺灣卻是燃油機車賣的最多的一年;
    我們是是用超低的電價供應工業用電,造成臺電用電創紀錄的一年。
    其他國家為了減碳,要求航空公司減免短程航班的時候 ,
    我們全國卻在熱鬧地享受「偽出國」這種短程航班。

    我們一直感嘆臺灣沒有受到國際的注意,也一直急於讓世界看到臺灣,
    但是和我們這些渴望的意念相比較起來,我們所該有的準備也是差了一大截的。
    這件事一方面可以當成我們的警惕,另一方面其實也可以當成我們的鼓勵。
    因為如果我們當真學習到了這種全球性的語言和姿態的話,
    其實我們是不用擔心別人看不到我們的。

    4.
    從 2003 年的 SARS,到 2020 年的 SARS 2 號病毒,其實病毒一直都在提醒我們一件事情----我們人類要謙虛。
    所以像我們臺灣,去年疫情開始的時候就勤於戴口罩、勤洗手,那是懂得謙虛,是有福的。
    但是等我們自以為這樣做就是全部的時候,疫情的破口就來了。

    同樣的,歐美各國一直在等待疫苗。
    但顯然,光是相信疫苗是不夠的。
    像以色列這個疫苗覆蓋率如此之高的地方,現在疫苗的效力正在巨幅下降。
    或者像美國,美國現在已經在考慮要打第三劑來當成一種標準措施。

    這樣看的話,經過前面所有的探討,還有許多學者專家的意見,我們其實可以知道兩件事。
    首先,就是臺灣經過了去年持續的「加零」領先全球的成績之後 ,
    今年疫情有了破口,其實是禍中有福。
    因為如果沒有爆發今年的疫情,我們就會更會自以為是地 ,
    只以為封閉邊境、勤洗手、戴口罩就是全部,對許多更根本的問題視而不見。
    不要忘記:在今年 5 月之前,不論政府還是社會上的許多人,曾經對疫苗這件事情有多麼不放在心上。
    第二,是雖然 5 月之後的疫情現在又大幅改善,
    可是我們不能又以為這就表示我們可以回到過去的「常態」,
    或者又開始追求「加零」的成績,對其他視而不見。

    5.
    有人也許會問:我們努力追求「加零」有什麼不好?
    為什麼一定要說,還要對許多根本問題必須要改善?

    我想到一個比喻。
    這就好像父母在問:「我要孩子每一科都考一百分,這有什麼不好?」
    孩子應該是身心均衡成長,然後自然出現好成績。
    如果父母只要求孩子一直只考一百分,卻不顧他身心的平衡發展,
    那這種一百分是不可能持久的,並且孩子總有一天會爆發更大問題的。

    防疫也正是如此。
    如果我們不顧公共衛生、弱勢族群、生態環境、政府和公民社會應該有的運作,
    而只是用封閉邊境、洗手、口罩來控制疫情,
    一旦確診人數升高就管制移動,進行自保、獵巫,對別人污名化,
    那這也是不可能持久的。並且一旦升高,就會爆發更大的問題。

    那到底要怎麼改善?
    我們應該要求政府進行各種改善,也更應該自己就採取行動。
    知道從自己開始,讓自己關心的事情不只是疫情,而是把疫情當作是一個起點。
    讓自己去中心化的起點。
    開始關心自己過去不關心的事情,尤其是覺得離自己很遠的社會邊緣的事情。
    一旦我們願意出發,去看邊緣,去抵達到邊緣,
    那自然會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事,
    然後讓自己勇敢地夢想,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更美好的人。

    「讓我們勇敢夢想」十八集專題到此告一段落。 謝謝大家的收聽和收看。
    也非常感謝這段時間所有接受我訪問的專家學者,以及協助我製作完成這個專題的朋友。

    接下來我會休息一下。下星期四 9 月 16 日我們再見。

  • 八期燃油機車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7 11:00:00
    有 9 人按讚

    #科技與人文-楊之遠
    破壞性創新 蔡總統應宣示碳中和雄心

    二○一八年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全球暖化攝氏一點五度特別報告》,呼籲各國落實巴黎協定,但若以目前暖化持續速度,可能在三○至五二年間暖化會達到增溫攝氏一點五度。若要把暖化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途徑,二氧化碳排放需要於三○年前降至一○年水準之百分之四十五,並於五○年達到碳中和。

    目前至少有一一○國宣布實施碳中和,同時歐、美、中、日、韓等國,均由國家領導人正式宣布實施碳中和雄心;國內儘管環保團體、媒體呼聲不斷,但蔡總統及蘇院長的表態依然不清晰、不明確。

    實施碳中和需要面對各種改變的強大挑戰,導致決策者常猶豫不決。因此決策思維及模式必須改變。根據哈佛大學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教授在一九九七年《創新的兩難》一書中提出「破壞性創新」理論,或可提供政府因應碳中和決策參考。

    過去政府部門處理氣候變遷議題,不論是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或是調適氣候變遷衝擊,均係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但往往受限各部門本位主義,難達共識,雖偶有「持續性創新」作為,但事實證明這種由下而上的方式,絕對不足以因應實施碳中和的大幅減碳要求。

    克萊頓所提「破壞性創新」概念,就是建議在面對如此嚴峻危機時,決策者必須盤點各種未來可能作為,加以整合,宣示推動決心。而這些作為或許目前不具市場性,但如能提早開始著手規畫,就可能在未來獲得突破性發展。

    例如,全面推動電動機車,禁止燃油車,社會民眾及機車企業集團一定會反對,必然遭致批評壓力。但若政府能夠堅持決策,及早布局,可想像卅年後台灣一千二百萬輛機車汰換為電動機車的減碳及環境效益有多大。

    其次各國全力發展氫能,列為無碳能源,而我政府能源政策為避免影響既有再生能源市場,鮮少見到氫能規畫,使減碳工具少了一個最重要選項。

    破壞性創新規畫,勢必衝擊既得利益者,引發反彈,甚至存在可能失敗風險,導致相關部門官員產生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保守心態。要實施碳中和,不要期待過去由下而上決策模式,決策必須要從上而下。呼籲蔡總統明確宣示實施碳中和雄心,並展現承擔勇氣,藉由破壞性創新手段,激發全民認同,這樣才有可能找到台灣的碳中和路徑。

    (作者為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所兼任教授)

  • 八期燃油機車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2 22:30:56
    有 32 人按讚

    環保署針對機車空污推出汰舊換新補助計畫,2020年一共補助了78.6萬輛,但 #超過八成都是七期燃油機車。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蔡孟裕受訪表示,確實沒有預期這樣的結果,也強調「#明年將不再補助汰舊換新燃油機車」。

    至於當初選擇補助七期燃油機車政策,環保的考量為何,在這篇專訪中,空保處處長蔡孟裕也有詳細說明。

    #機車 #汰舊換新 #交通空污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 八期燃油機車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26 17:30:06

    氣候變遷造成的問題有超前部署嗎?
    氣候變遷的主要現象包含氣溫上升、降雨型態改變、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等。特別是氣候變遷對海洋的國家台灣而言,應該跟國家安全一樣重要,極端氣候的衝擊,我們應該不僅只是對應災害,更須留意如何對應、盡快復原。應該要有全面而通盤性的計畫,目前我們政府機關有一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我請教了交通部,氣候變遷對交通部的影響如何,單位回覆我影響很大,因為運輸系統這類基礎設施,若因為氣候變遷,像是高溫、洪水,會造成運輸系統的損害,會對安全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也查閱了交通部2014年時,發布的維生基礎設施領域行動方案,內容有港口、鐵道、道路等基礎交通建設,但再對照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其中2018年至2021年,裡面跟交通部相關的只有八項。
    以對社會穩定、民眾安全的出發底來看,我覺得應該超前部署。交通部應該要以自己專業的高度,不只是寫計畫,應要進一步要求實際演練的方案。
    比如說,某一個港口因為海平面上升被淹沒,那我們要怎麼做調整?有沒有可能移到其他港口作業?此外,基礎交通如何快速復原,畢竟台灣還是仰賴進口。像這樣的應變計畫,有沒有做模擬或實際演習,而不只是紙上計畫,這是希望交通部可以落實的部分。
    交通部回覆我,在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方案,有21個方案在裡面,不只是書面作業。我這邊希望,能落實實際演練,特別留意救災的部分。因為過去這些計畫是四年為一期,我們這四年目前只多了8項,未來是不是有可能,每年重新檢討跟更新,一年一次滾動式檢討。
    交通部表示有在動態檢討,那我也希望可以收到最新的進度跟報告。

    電動車政策
    國際上有不少國家決定,在2035年時要全面性只銷售電動車,像是歐美各國為了氣候變遷的原因要實施這個制策。
    我想請教交通部,2035年的電動車方案,台灣現在決定堅持要繼續嗎?交通部回覆現在沒有,主要因為影響的層面太大了,像是賣車、維修,而我們的機車行,很多無法維修電動機車,目前的轉型過渡是讓機車變七期環保,讓污染符合環保的標準,現在的大致走向是這樣。

    扶持電動車 無須打壓市場的另外一種選擇
    我想建議提升電動車的服務,會比打壓燃油車轉型更能對社會有幫助。比如英國政府投入1200萬英鎊,希望實現平均6分鐘的充電能量,因此電池產業的人才訓練,會開始慢慢移到電動車。這個核心的概念是,補助對的人、對的方向,將電動車扶持起來,沒有必要去打壓市場的另外一種選擇,這才是應該要去努力的方向。
    交通部表示,現在方向就是如此,鼓勵補助電動車的發展,像是電動公車交通部就有補助。

    電動公車補助誰? 有補助台灣產業嗎?
    說到電動公車,我就想到了一則新聞,是不肖業者竟將車身拆成5大部件,包括前圍、後圍、左右側圍、走道平台圍、天花板圍,進口後在台灣組裝,爽領交通部補助。
    我想請教次長該如何應對?
    次長表示,目前在我們電動公車的補助辦法,準備
    要防堵這類狀況。
    我期許未來不要再看到這種新聞,我們台灣發展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我們的電動車輛也該國車國造!事實上台灣本就能做電動大車,真的沒必要去補助外國買進來的車,沒必要補助外國的產業,希望交通部未來一定要來努力!3Q!
    2020-11-25,交通委員會,交通部 王國材次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