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火之後》難以撼動的腐敗體制 (8.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一場大火之後》是一部羅馬尼亞紀錄片,由亞歷山大納瑙執導,劇情講述在2015年,羅馬尼亞的夜總會「集體俱樂部」(Collective)發生了造成27死160傷的火災,原本以為這場...
《#一場大火之後》難以撼動的腐敗體制 (8.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一場大火之後》是一部羅馬尼亞紀錄片,由亞歷山大納瑙執導,劇情講述在2015年,羅馬尼亞的夜總會「集體俱樂部」(Collective)發生了造成27死160傷的火災,原本以為這場慘劇即將告一段落,但在幾個月後,卻陸續傳出37名燒傷患者死亡的消息,這讓一支新聞調查團隊開始設法介入,逐步揭發整個羅馬尼亞醫療體系的腐敗黑暗面。
去年奧斯卡除了《寄生上流》外還有一部電影深得我心,《大地蜜語》這部北馬其頓的紀錄片先是在各個國際影展上憑藉驚人的故事情節和發人深省的內容受到許多好評肯定後,又以同時入圍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紀錄片獎創下奧斯卡的歷史紀錄,沒想到時隔短短一年,就有另一部電影獲得同樣的成績,這是來自羅馬尼亞的紀錄片《一場大火之後》。
為什麼一場發生在夜總會的大火,會引發揭露整個國家隱藏在檯面下醜聞的巨大風波?雖然多達上百人死傷確實相當嚴重,但在「集體俱樂部」對這個能容納的展演場地卻缺乏足夠逃生通道感到震驚之餘,《一場大火之後》就如同片名那樣,真正讓人匪夷所思的反倒是在火災發生後,那些只是輕度燒傷幸運逃過一劫,但最終卻在醫院裡病重身亡的患者。
因此《一場大火之後》在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無能,希望以大規模示威行動要求執政黨下台後,把故事聚焦在一群記者開始對這起事件展開詳盡調查的過程之上,透過原本醫治病患的醫療機構的缺失,以及整個體制存在的問題,讓《一場大火之後》帶著我們真實看見這個社會上平時不為人所見,但永遠都不可能會消失的人性黑暗。
其中從知情者爆料醫院管理不當,許多病患都是因為細菌感染而亡,到記者發現醫院使用的消毒水被稀釋成原本的 10%,發表報導揭發供應商荷西製藥的惡性,並循線追到先前曾證實消毒水安全無虞的時任衛生部長,翻出背後官商勾結的貪污弊案,種種荒謬現象都讓《一場大火之後》成為一部跟《大地蜜語》一樣有如劇情片般,就好像是 2016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驚爆焦點》那種讓人難以置信的震撼之作。
作為羅馬尼亞首部提名奧斯卡的電影,誰能想到這個《陽光普照》求之不得的光榮時刻,《一場大火之後》所講述的主題竟會是整個國家讓人不忍直視的醜聞?事實上,從 90 年代蘇聯解體後社會民主黨就掌握了羅馬尼亞國內的眾多資源,雖然目前羅馬尼亞已經是歐盟會員的民主國家,但在人民普遍不熱衷政治、轉往西歐國家發展的情況下,國家依然尚未完成轉型,而就是這樣,才造就了《一場大火之後》這部電影裡的情況。
如果你覺得醫院使用無法滅菌的稀釋消毒水是個非常嚴重的事情,那《一場大火之後》片中羅馬尼亞醫療體系的貪汙弊案絕對讓人更難以忍受。不管是發現病人在手術過程中輸血不足死亡、傷口已經潰爛到長蛆,或者主管機關想聯繫媒體報導中受到不人道對待的患者,卻發現他已經在昨晚死亡,在《一場大火之後》所記錄的羅馬尼亞醫院裡都只有更壞沒有最壞。
如同當人們得知事情的嚴重性,想要立法解僱不適任的管理階層、打破腐敗的公立醫院體制,卻發現許多內閣閣員也牽扯其中、存在著利益關係,若要把問題根除就意味著要翻新整個政府。《一場大火之後》從一群崇尚正義的記者,到另一邊懷著改革野心上任,但做起事來卻心有餘力不足的衛生部長,你很難想像這個體制會腐敗到連掌握一定程度權力的高階長官都無法撼動。
或許我們能在片中看見部分媒體有著作為第三權應該負起責任、讓社會變得更加進步的良知和自覺,而不是誓血和追求點閱數,但真實情況又是如何?表面上《一場大火之後》是以「集體俱樂部」的名稱《Collective》作為英文片名,但到頭來,這個「集體」不也是代表著這個腐敗的政府,以及盲目地被當權者操弄,選擇對問題視而不見的人民?
看著原本因為「集體俱樂部火災」而被抗議群眾要求引咎下台的社會民主黨政府,在《一場大火之後》電影後段的選舉中又以多數票成為執政黨,而整體投票率又僅僅只有可憐的 5%、10%,就像當時新任的衛生部長弗拉德在跟父親通電話時,面對羅馬尼亞這個幾十年內都很難改變的情況,聽見他說自己是在白做工只能挫敗地苦笑,《一場大火之後》這部電影絕對是讓人感到無力且充滿絕望的。
《一場大火之後》裡頭那位努力求生的燒傷患者,跟周遭醫療體系推卸責任、隱藏真相的樣子形成強烈的對比,雖然我慶幸自己身在台灣,近年八仙塵爆、林森錢櫃大火、台鐵太魯閣出軌等公安意外事故,幾乎所有傷患都能得到完整的醫療照顧,但《一場大火之後》片中羅馬尼亞腐敗的公家機關和受到輿論操控的政治形態,這種無所不在的人性黑暗面,依然值得我們引以為戒,通過電影思考自身看待事物的方式。
整體而言,《一場大火之後》毫無疑問是一部相當優秀作品,不僅在全片客觀的角度中依然有著強烈的批判力度,有如劇情片般的敘事方式,也成功賦予整部電影相當高的可看性,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和紀錄片的入圍不是沒有原因。看到片尾結局,我才知道海報中那位男子其實是一位死者的父親,後照鏡他隱忍著悲傷向兒子道別的神情,帶有的警世意味不言而喻。
#Colectiv #Collective #亞歷山大納瑙 #AlexanderNanau #電影 #奧斯卡 #影評 #如履影評 #電影推薦 @hoorayfilms
八仙塵爆下台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修法重懲是條漫漫長路,追究政治責任則可對執政者當頭棒喝。太魯閣號事故是意外也是人禍,交通部長林佳龍辭職下台,民進黨開始為他參選縣市長鋪路,顯然除「馬維拉」外,「今天公祭,明天忘記」也是民進黨執政的核心價值。>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造成重大死傷,花蓮地檢署火速將禍首李義祥等7人起訴,檢察長俞秀端感嘆現行法律太輕,但是否修法是立法機關權責。檢察長語重心長,但別忘了,行政怠惰才是讓悲劇不斷上演的關鍵。
近年多起重大公安事故,如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案,造成115人死亡、104人受傷,法院最後認為建商和建築師等人偷工減料釀災,依業務過失致死最重判刑5年確定;另外,八仙塵爆案,主辦人呂忠吉也被判5年徒刑確定。法官當時就曾建議修法,對造成死傷重大的公安事件另定較重法定刑。
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被害者家屬的聲音喚不醒執政者的重視,立法院在2019年三讀通過修正《刑法》過失致死罪,將從事業務之人與非從事業務之人基於刑罰平等原則,刪除業務過失相關規定。當時立委蔣萬安曾提案將過失致死拉高到最高7年,但法務部僅同意提高普通過失的法定刑與業務過失一樣的5年,立法院應重新檢討2019年的決定。
尤其重大公安事件往往背後隱藏官商勾結包庇不法,此次檢方短短2周就將全案偵結起訴,雖揭露李義祥借牌標工程,及設計監造商聯合大地幫忙「造假」監造報表等不法,但包括台鐵局及工程設計監造公司是否還有其他不法,花蓮地檢署稱會續行偵辦,卻不免有切割止血之虞。
今天公祭明天忘記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419000519-260109
八仙塵爆下台 在 康裕成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我的投書:自私自利的國民黨,抹黑氣爆已被高雄市民唾棄!
全民對於太魯閣號事故的善意捐贈,再次成為國民黨發動烏賊戰抹黑的目標,還私心竊喜地把高雄氣爆善款當子彈。國民黨難道不知道,這致命的子彈將是射向自己?
過去這幾年國民黨挾紅媒鋪天蓋地創造出的假新聞、LINE謠言早已被高雄市民看透,消失的監視器還沒出現,國民黨的謊言已經多到讓市民用罷免票讓韓國瑜下台!
國民黨杜撰的氣爆假新聞不勝枚舉: 韓國瑜競選總統時,韓團隊指控陳菊前市長氣爆會議神隱,被我直接打臉:那天明明就是和當時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去勘災啊!韓團隊氣噗噗又說,高雄氣爆善款使用條例有「帝王條款」,這又被我打臉:打到朱立倫、傅崐萁,八仙塵爆、花蓮震災也都有這一條,藍營連搞出兩大烏龍,一個是不知道陳菊是陪江宜樺勘災,一個是不知道國民黨自己執政的縣市善款也有這一條條文。
此外,藍營指控陳菊市長用善款出國觀光,傻眼的是,那時候還是韓國瑜主政的市政府拿出來的佐證資料寫的是:未使用於出國!而國民黨前立委陳宜民大放厥詞汙衊許銘春部長承攬氣爆訴訟案,被證實子虛烏有,陳宜民公開在FB上向許部長道歉!這些謊言一再被搓破,這些抹黑記者會每一場陳麗娜議員都在場喔,貴黨談誠信? 先把消失的監視器交出來再說!
陳麗娜抹黑善款為陳菊市府打官司擦屁股? 法律訴訟實務我比妳擅長,我比較台灣數個大型公安事故受災民眾求償的案例來分析:
第一案,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東星大樓倒塌,造成87人死亡,105人受傷,纏訟14年,建商脫產,受災戶一毛也沒拿到,只等到一紙沒用的判決書。那國賠呢?一二審都認定台北市府工務局沒有盡審查責任核發建照,但北市府執意上訴最高法院,最後在輿論的批評下,北市府於2007年與受災戶以1.2億元達成和解。結論:自行訴訟14年贏了卻沒拿到實質賠償,國賠等8年。
第二案,2015年八仙塵爆,499人死傷,受害者自行訴訟向八仙、呂忠吉求償共99億,花了6年,法院判決是呂忠吉賠償1億2千萬,八仙僅判賠542萬,求償獲賠比例僅有1.2%,而民事訴訟還未定讞,要繼續打下去。
第三案,2014年高雄氣爆,因啟動代位求償,受災戶最快在1~2個月內就拿到賠償,幾乎9成以上受災戶在6個月內獲得求償金。為什麼我印象如此深刻,是因氣爆8月不幸發生,但年底快過年時,市府專案辦公室同仁被要求提領好現金,受災戶到現場繳交求償證明文件便立刻撥款,要讓大家獲得補償有錢安穩過年。啟動代位求償計畫,正是因為過去重大災害的殷鑑歷歷,訴訟程序曠日廢時,氣爆至今第7年了,民事求償訴訟仍未定讞。官司交給市府去打,要走國賠的、要自行訴訟的,善款也都給予訴訟及律師費補助。
東星大樓14年、八仙塵爆6年只拿到求償的1.2%,高雄氣爆6個月讓受災戶先獲得一筆補償金安穩生活,法制局協助審慎收集證據也讓災民獲得一審96%的求償判決比例。因此,從補償時效、獲償比例、居民心理安定及生活安定,每一項的評估都證明高雄氣爆走代位求償的決策是對的,在重大公安事故求償上更具有重大意義。
一位領導人當年正確的抉擇,當絕大多數的受災戶能夠安穩度日,即使讓她日後承擔了多少莫須有的抹黑及罵名,我相信讓陳菊前市長再選擇一次,她還是會作對「人」對災民最好的選擇。
最好的見證就是,當太魯閣事故衛福部捐款帳號被國民黨惡性誤導時,高雄氣爆重傷者徐晏祥率先捐出10萬元,因為他知道善款捐給政府的運用是公開透明的,而他本人就是高雄氣爆善款照顧的真實人物。他PO出他跟花媽溫暖擁抱的照片,讓我也非常感動,試問國民黨,你們一謊接一謊抹黑的言論,能夠獲得這樣真切的相挺嗎? 請停止在高雄的傷口上攫取政治利益!
https://www.storm.mg/article/3611438
八仙塵爆下台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做事隨便是台鐵共識、改革隨便是綠營共識,2018年普悠瑪出軌144項改革事項都尚未落實,現在又造成更嚴重地50人罹難,政府官員上下交相賊導致出的人禍卻要全民捐款買單,台灣人民何其無辜,良善的心被一次次的濫用,這一次,台灣人民應該堅定的告訴政府,天災由大家共同承擔、但是人禍請自行負責,台鐵出的包,台鐵賠,而且也絕對賠得起;捐款給政府,就是幫東新營造、聯合大地及李義祥買單,捐款給政府,就是再次讓台鐵得過且過,永遠不知改革。今天過了,還會有下一次的人禍產生。>
何謂「國難」?就字面解釋即「國家的危難」,4月2日發生的「408車次太魯閣出軌事件」是國難嗎?百分之百的人禍,因政府官員上下交相賊所造成的人禍。
此次因工程車滑落造成50死200傷的「北迴線K51+170~500山側邊坡方全防護設施工程」由東新營造承包,再發包給資本額200萬元的義祥工業社,滑落的工程車卻屬義祥工業社負責人李義祥的另一間公司「義程營造」,而該公司近五年來承攬台鐵及公路總局17件標案,總金額逾億元。這項邊坡防護工程僅甲級營造廠才有資格投標,推測應是義程向東新借牌,雖說這是台灣營造文化的長年陋習,但看在義程負責人跟台鐵關係良好,尤其如台鐵或工程部門講究關係面上,即使如義程般前科累累,一大堆不良紀錄的無良廠商,台鐵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事故來由不會只是單一的,一定是很多層疏失堆疊起來的,先不說台鐵2016年至217年間共發生高達25件脫軌事件,光是今年至今才4個月已發生3次「施工與調車」有關的事故:1.列車跑過頭倒退嚕、2.斷軌44公分未通報、3.侯硐邊坡走山以及4.台東的道班工人被電力維修車撞上,造成2人當場身亡。在在說明當「安全第一」變成口號時,台鐵的組織文化已經爛到根了,人人都是「差不多先生」,長期不重視風險管理,承包商自然也就不把安全當一回事。2018年普悠瑪事故後,行政院針對台鐵進行總體檢,洋洋灑灑列出144項改革事項,最後行政院卻未核定,僅由交通部公告,這些改善事項也就不了了之,其中也包括了原訂2020年點就要完成的邊坡檢測系統。
交通部長的責任就是讓人民可以「快樂出門、平安返家」,「行的安全」就是交通部長林佳龍最應負的責任,畢竟這50條人命的殞落,不是任何人下台能彌補的。無論從哪方面看,此次408次太魯閣出軌事件就是百分之百的人禍,既然是人禍,就應有明確的究責對象,政府應比照新北市府在八仙塵爆中的手段,出面向法院聲請假扣押得標廠商、監造單位及承包商公司及負責人的財產,以防脫產;再者,脫軌事件從頭到尾都是交通部的權責,大家究責也是專注於交通部長林佳龍及行政院長蘇貞昌,為何捐款專戶卻要由衛福部來設立?
先前高雄氣爆善款未被專款用於指定用途上,事後款項流向卻不透明,根據監察院報告,其中部分款項用在出國推廣,其中有一半行程在光觀;這次人禍又向全國募款,而且由衛福部開立帳號,不知政府是想借用陳時中的高人氣來減少被罵的空間,還是陳時中明年選戰時「另有生涯規劃」,所以需要先出來蹭熱度?在全球疫情未趨緩、台灣還未取得數量足夠的有效疫苗前,建議陳部長還是專注於自己份內之事為佳。
快評》台鐵出包台鐵賠 捐款衛福部就是幫李義祥買單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405003083-2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