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兩難的抉擇作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兩難的抉擇作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兩難的抉擇作文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龍應台 - Lung Yingta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低估 龍應台鄉村作文課❶ 我自己是苗栗苑裡國小畢業的,然後上了苑裡初中。怎麼說都是今天人們口中「偏鄉」學校的孩子。「偏鄉」的意思,我明白。 今天講得比較深,從邏輯談起,再切入事理的分析,然後引入道德的兩難,探討做抉擇的層層思慮。 華人世界的成人習慣低估少年的思想能力,我卻始終相信:你認為他...
兩難的抉擇作文 在 琪子 Kir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26
【佳句分享】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冬子《借山而居》 ———— 適用題目: 1.論成功 2.自我 3.期盼 4.夢想 ———— 最近很有感觸的一句話 同學們在畢業後紛紛找尋工作 在不同的工作間猶豫不決 「我歐洲有拿到一個工作offer,可是並不是像台積電一樣的大公...
兩難的抉擇作文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低估
龍應台鄉村作文課❶
我自己是苗栗苑裡國小畢業的,然後上了苑裡初中。怎麼說都是今天人們口中「偏鄉」學校的孩子。「偏鄉」的意思,我明白。
今天講得比較深,從邏輯談起,再切入事理的分析,然後引入道德的兩難,探討做抉擇的層層思慮。
華人世界的成人習慣低估少年的思想能力,我卻始終相信:你認為他的思想能力有多高,他就真的有多高。你越是「高估」他,他越是潛力飛躍。你對他baby talk, 他就給你baby的咿呀兒語。
面對四十個「偏鄉」的孩子,彷彿看見過去的十三歲的龍應台,我知道:「我比你以為的還要聰慧,不要低估我吧。」今天,我是用平等的眼光和語言來和國中的少年們討論思想和文字的,而且三個小時之後,我確信他們完全「懂」得。
國文老師很需要鼓勵;如果制度和家長都誇獎、都支持那最有創意、最有深度的語文教學,那麼活潑、有想法的老師們就會出現在每一個校園裡。
中央社: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710300315-1.aspx
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11320/2787744
中國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030004634-260405
兩難的抉擇作文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偉民的前因後果20121212 ─ 即使拗贏,都是你輸
紐約郵報頭版,一張旁觀死亡的圖片,引發全世界新聞的爭論。意外之前,記者應該救人,還是採訪?
事緣一名韓裔男子,在紐約地鐵站內,被人推落路軌。他狼狽地想爬上月台,列車又高速駛至。
他滿臉驚恐,千鈞一髮。這時,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恰巧在旁,舉機拍下這新聞照片。
該名男子隨之撞死當場。照片上了翌日紐約郵報的頭版。
千載難逢的新聞圖片,沒有為記者帶來掌聲,動人心魄的頭版,沒有為報紙帶來榮譽。全世界的讀者在問:
旁觀死亡,為什麼不施以援手?
報紙沒有為事件道歉,他們認為攝影師盡忠職守,做好他的新聞工作。
這對新聞界帶來很大的震動,如果我是該位攝影師,在這一瞬即逝的時刻,我的本能反應是什麼?
如果我是總編輯,這張震撼的獨家圖片,用還是不用?攝影師是本能反應,編輯部卻是有時間的理性思考。用,是支持記者行為;不用,是反對旁觀死亡的態度。
如果我是讀者,會不會為這張頭版照片,買這份報?還是以後罷買,以示抗議?買報紙,是最貫徹一人一票,賞善罰惡的精神。
新聞工作者因此困擾,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兩難抉擇。
生活,本來就事事都在兩難抉擇之間,但孔子的傳人,曾參,在他的讀書報告──"大學"中,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所謂兩難,只因為我們不清本末,只要分辨輕重,自然就有所取捨了。
記者要採訪,商人要賺利,政客要說謊,本來都是他們的行事特色,職業本能。但這個身份,是建築在一個共同基礎上的,就是人。
人,這個基礎打好了,才可以發展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事業。
當職業的需要,和作為人的本質,發生衝突時,你只能選擇,先做回一個完整人格的人。
此所以孟子說:
魚,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捨魚而取熊掌也。
這就是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的發揮。
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在千鈞一髮之際,本能反應做好他的新聞工作,但他忘了做人的本位。
所以,招來的,是全球責難,而不是掌聲。
劉健威近日在他的專欄,提到兩則香港故事。
維他奶的創辦人羅桂祥,在他創業之時,貯存了大批黃豆。適巧世界黃豆短缺,這批存貨,一買一賣可獲得巨利。但他堅持拿來製豆奶,只因一個信念,他做實業,不做投機。
恆生銀行創辦人何善衡,在中共立國之時,一位華僑朋友,丟下一萬元,當支持恆生,然後北上,響應建設新中國。
十年生死兩茫茫,此人湮沒在大陸種種運動之中,但何善衡沒有忘記他的投資,已滾存變了一億港元。他托新華社香港分社,找尋下落,交還鉅款。
商人重利,但他們沒有淹沒了作為一個人的本位。
梁振英在立法會,就他的僭建,接受議員質詢時,仍是那一副政治騙子的特色。一言一語,小心翼翼;凡錯不認,就和你作文字糾纏。"我沒有說過我沒有僭建",這樣的話,侮辱巍巍的議事會堂,已經不是巧言令色,連作為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都沒有了。
孔門諸聖,苦口婆心,反覆叮嚀,都是做人的道理。
做人的基礎打好,人生路上,萬千艱難,都可以乘風破浪;沒有做人的基礎,任你聰明一世,功業,都只會是水月鏡花。
乜都要拗,以為拗贏就是勝利的梁振英,究竟你明唔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