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全部總和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全部總和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部總和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部總和英文產品中有3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

  • 全部總和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1 02:16:54
    有 1,214 人按讚

    「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來面對」
    .
    「12~18歲優先打BNT 家長急死灌爆臉書為『這群人』請命」
    .
    「一直給一到十類人,一堆人青壯年第一劑還沒打到,不是說要先普及第一劑的比例嗎?」、「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7、8年級生真的很邊緣欸」,「之前疫苗缺貨我忍了,整天罵雙北我也忍,3+11還忍得住,現在疫苗沒得打我忍不了,我們是被拋棄就對了」、「投票我們投,稅我們繳,然後被12到18歲插隊?」
    .
    辛苦了,指揮中心.
    .
    這次不只民也刁,統媒亂,甚至連一票綠委,也在耍白癡.
    .
    19歲打不到疫苗,是疫苗孤兒,完全就是假議題.
    .
    19歲是不可能成為疫苗孤兒的,何解?首先,全世界都是依著年齡排序向下打,如果19歲是疫苗孤兒,那全世界四處都是疫苗孤兒,依照年齡向下打的科學根據是,年紀越高者,越容易受到感染,年紀輕的,免疫力越強,重症率低,所以,按著年齡順序向下施打,這是專業取向.
    .
    除了高端,AZ、莫德納,18歲以上都有開放勾選,甚至BNT剩餘80萬劑,也能選,無論你是哪個年齡層,遲早都會打到,不會淪為疫苗孤兒.
    .
    再者,恐怕已經有不少19歲的人施打疫苗了,如你屬於第九類,是高風險疾病患者,你可能早就排到了,在過去,有22歲女大生因氣喘而打到疫苗的例子.
    .
    既然有打到疫苗,未來也會排到,並沒有不讓你勾選,那「疫苗孤兒」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
    .
    台灣屬於12年國民教育,國小到高中階段,是強迫入學的(當然根據憲法義務教育應是6年),換言之,並不是人人都會上大學,19歲,也未必都是學生.
    .
    今天因為BNT依據研究,可以打到12歲,如果是以學生作為需求,那麼,強迫入學的階段,打疫苗的必要性較高,相較於大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園是較為封閉的,就學時段,你幾乎不可能離開學校,就等於關在裡面,無論是中午吃便當,還是早自修,午睡,晚自習,乃或是社團活動,你都得在學校裡,他等於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更遑論翹課還是選修.校園圈封閉,長時間群聚,換言之,一個人感染可能全部人都中標.
    .
    相反大學生活圈則較廣闊,我們不會把一間大學跟一間小學相比,說他們有相同的感染率,光校地面積就不成正比,或將一個小學生跟大學生相比,他們防疫知識和防護自己的能力是一樣的.在BNT研究兒童年齡層的結果出來以前,他們才是真正的疫苗孤兒,直到現在,他們一劑都沒打到,我只看見,當小孩子終於可以被打疫苗的時候,一群人突然自稱自己是疫苗孤兒,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
    19歲就算了,有多少人假裝自己是19歲,在那邊炒糖吃?因為自己還沒打到,所以借題發揮?看到小孩子,應該保護的族群,好不容易可以打到疫苗,一群人突然變成井上喜久子,每個都在喊我19歲,不公平,我也要打.
    .
    這應該是泛年齡層的退化.
    .
    所謂相對剝奪感,就是尋求公平的假象,如果你仔細拆解他們的說法,發現每個邏輯都是矛盾的,而若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會發現那才是真正的不公正.一張嘴有人說要往東,有人說要往西,都想著自己的利益為優先,其實走的目的地根本不相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不過看起來一樣的東西,就是我反對.
    .
    反對、抱怨、杯葛,讓他們看起來很一致,所以「19歲」看起來就像他們共同的訴求,其實仔細看,多少人是在自我打臉,互相講屁話.
    .
    一群人罵,指揮中心為何不照年齡施打,為何要讓其他人插隊?另一群人則說,為何我26歲登記了到現在還打不到?然後是英系立委(自稱)聲明,主張應該讓18歲到20歲的年輕朋友也能同步優先預約接種,講白了,這些就是在插隊,爭取「優先」,當你一個年齡層搶先了以後,就會動搖到其他年齡層,照年齡層排序的原意就喪失了,今天讓19歲、20歲也「優先」好了,就會動搖到30歲人的權益,不是把7、8年級都炒成一盤孤兒,問題就解決了,70年次到80年次,就是30歲~40歲,加上20歲要先打,等於橫跨20年齡層的間距,大家都優先,就等於大家都沒優先,這些年齡層的權益,也根本是互相牴觸的.
    .
    換言之,19歲優先,7、8年級的順序就會被排擠,更難打到疫苗,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在喊什麼燒?為啥要一邊喊和自己訴求相反的東西?7、8年級是19歲嗎?
    .
    「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
    .
    這個網友意見就更奇妙了,可以說是一種悖論的總和,我相信這人應該是36歲,硬要把自己跟19歲掛在一起,大家一起上車.高齡往下打,就是19~36歲照排序輪流等,12~18歲優先打不是莫名其妙,而是一開始根本沒有他們打疫苗的份,連選都沒得選,現在有單獨適合他們的疫苗,還有家長的需求,更重要的,她們未成年,是更需要保護的對象,我不知道「他們可以我也要」,這種前運思期的邏輯是怎麼來的,如果因為這種理由,所以優先施打,這才是莫名其妙.
    .
    19歲納入12~18歲打BNT疫苗,也無不可,但要注意這也是「學生防疫需求」的延伸,不是什麼「疫苗孤兒」,前者是合理的,後者叫做政治炒作,所以才會一堆打不到的也以為自己是孤兒,以為自己19歲.在這邊還要界定的是,大學教育,相較於半強迫的義務教育,是較有彈性的,而且並非必要性,所以很多大學可以自己延遲開學,而國小國中多半統一跟隨國家政策,兩者以教育的急迫性而言,也不可相比擬,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大學遠距教學,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寫論文報告,甚至沒有老師,也可以獨力完成.小學生則必須要有老師帶領,疫情期間,大學生遠距教學,自主學習較為容易,小學生遠距教學,進度和老師監督,制訂作業等等,較為不容易,不如問問,大學生見到自己導師一個禮拜有幾次?小學生可是天天要跟導師打小報告的.
    .
    以學習急迫性來講,70幾歲還可以讀大學,小六年齡多幾歲,便算晚學了,他們的語言/數理,都在發展階段的關鍵期間,錯過關鍵期間學習就困難了,甚至成為發展性學習障礙,沒讀大學,還可找到工作,小學沒畢業,根本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家長還會被告的.
    .
    以瑞典來說,在疫情期間,他們關閉大學/高中,小學生/國中生卻一定要入學,原因在此,真的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
    而19歲早就有人選擇工作了,而不是上大學,這就要以一般社會人士視之.
    .
    至於某些綠委,不管你是英系(自稱)還是正國會,老話一句,沒有政策辯護能力,也不用火上加油,別人都要蔡英文出來面對了,你英系還在為19歲請命,這英系不知道怎麼當的.請正確的分析民意,而不是像個草枝擺,與其在那邊跟國民黨炒作19歲,不如試著理解國民黨一流在幹些什麼-李艷秋說「好不容易扣除學生之後,還有剩下80萬劑BNT疫苗,卻又是從一、二、三類開始施打....第二類人就已優先施打過了,麻煩指揮中心公布這批人到底是誰?怎麼老打不夠?這次又要膨脹多少人來跟老百姓搶BNT?」
    .
    我不知道這秋是怎麼乘著19歲的浪潮在那邊胡亂質疑的,不過他講到一個重點,19歲如果納入,80萬BNT一般人恐怕就沒得打了,如果你真的那麼想讓年輕人優先,或許先想想如何抵制老屁股在放屁,到時80萬BNT學生打光了,這群人的矛頭又會指向誰呢?
    .
    現在在那邊跟著搖旗吶喊,只會讓人想到,別人在忙著維護防疫的信度,而你們自己卻在忙著選舉,別人在救火,你在騙選票.
    .
    在想著自己之前,麻煩考慮到公眾利益,每個人都只想拿走自己的部分,然後反對的代價由別人承擔,你多拿了必然有人減少,你搶先了必然會使其他人落後,沒有那種大家一起贏,大家一起先,這種直覺式的思考,恐怕連小孩都不如.
    .
    談論公共議題,不是這樣談的,若真想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試著說服其他人,被削弱福祉的人怎麼辦?被破壞的規則又如何?今天說的是12-18歲優先,而不是你們不能打,而他們優先,有十足的正當性和理由,他們這個族群,打過疫苗的人一個都沒有,說白了,19歲以上者,依舊可以登記,但他們不想照順序排,認為不公平.
    .
    今天因為12-18歲優先,才會產生所謂相對剝奪感,原本順序的平衡,好像傾斜了,人人勾起了自己也想打的慾望,想到了自己還打不到的窘境,藉由19歲的議題進行宣洩,那麼,把12-18歲取消,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恐怕18歲以下永遠等不到可以打疫苗,唯一可以打得又照排序被前面的大人打完了,他們變成真正的最後一名,然後他們都未成年,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
    有人說大學生活動力最強、社交活動最多,容易跨縣市,這也挺有趣的,真要說的話,小學生、國中生,都還沒獨立自主,每個人上完學都得回家,不更容易造成家戶感染嗎?現在台灣疫情情況,究竟是家戶感染嚴重,還是所謂跨縣市感染嚴重?一個一般成年人,四處去旅遊,享受暑假自我解封的快感,這沒有跨縣市和活動力最強的危險性嗎?獅子王不是年輕人,他的社交活動又如何呢?超級傳播者的年齡分布又是怎樣?死亡率最高是哪個年齡層?
    .
    而那些喊著19歲是疫苗孤兒,又痛罵12~18歲的人插隊,當真是在為年輕人著想嗎?
    .
    要我說的話,神父會這麼說,不用急,照著順序排,大家一定都打得到,BROTHER.

  • 全部總和英文 在 Sotroll與時尚麻麻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2 07:00:55
    有 88 人按讚

    #ArtDeco #重裝飾的藝術風💃​

    常聽人提起這個詞,做我們這行的人一聽就懂,外行的還在猜這是哪個英文單字🤔​

    Art Deco源於法文的Art Decoratifs,所以你再怎麼猜是哪個英文都沒有用啦😂(原來是法文翻過來的單字XD)​

    用中文解釋Art Deco就是「裝飾風藝術」,或是「裝飾派藝術」、「藝術裝飾風格」•••等等,因為翻譯的關係所以會有一點落差,但其實全部都是在解釋Art Deco喔!​

    裝飾風藝術興起於世界大戰後,但它強調為上層階級服務的立場,採用精緻、稀奇、珍貴的裝飾風格,代表奢華魅力的姿態👑​

    #裝飾風藝術 #特色​

    #線條💫 #幾何​
    在建物物頂端或是在大門裝飾上可以看到幾何的運用、陽光放射狀、曲折造型、金字塔型狀的圖騰,或是在家具上有這樣的線條表現。​

    #物體原色🌈色彩顏色​
    「裝飾藝術」重視物體原色「金、銀、銅」或是強烈鮮明的原色「紅、黃、藍」等。​

    #結合☄️新素材​
    新的材料,新的技術,迸出新滋味。多用金屬、玻璃、鍍鉻、不鏽鋼和塑料等。創建了一種新的室內設計與家具設計的美學價值。就像阿嬤的藤編椅上加上黃金手把,手搭在上面突然變得超貴氣🤣​

    還有經典名著《 #大亨小傳 》男主角蓋茨比(就是李奧納多演的啦~)的莊園裡,裝潢風格就是採用裝飾藝術,富麗堂皇的擺設與起居空間🏡​

    從莊園外觀就可以看到強烈的紅色原色,回家還不能好好地走著回家,家裡居然大到要騎馬才能到;走進大廳就看到充滿著線條感〰️➿幾何的方塊及放射圖騰在地板中央🌞客廳中最搶眼的異國地毯,充分表達裝飾風藝術多文化的融合🔮​

    #ArtDeco 是一種多種風格的總和,每個時代流行的都不一樣,但風格跟風格之間總能結合的剛剛好呢❤️​

    時尚麻麻的ig 😘 時光機 👉🏻 https://reurl.cc/Njnl5Q​
    Sotroll手搓ig 🤩 任意門 👉🏻 https://reurl.cc/E7XXmv​

    💡 圖片擷取自網路​

    #麻麻的藝術課​
    #Sotroll與時尚麻麻的日常​
    #裝飾藝術​
    #在哪裡還找的到這樣的裝飾藝術呢​
    #生活處處皆藝術​
    #Art_Deco

  • 全部總和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5 23:51:39
    有 4,837 人按讚

    《古典音樂家堅持初心,有多麼難?》

    下一場陳毓襄音樂會:11/13,台北國家音樂廳:陳毓襄長榮交響樂團演奏會11/13,貝多芬第五號協奏曲,Emporor。兩廳院售票。1500-1000元,已經Sold Out,10/2才開始再售票,趕緊搶購!
    https://ticket.com.tw/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N0MMPREI

    從八月中旬之後,台灣音樂會及交響樂團紛紛開季表演。

    而陳毓襄創造了好幾個奇蹟,從台中到台北,票房均Sold Out!尤其台中,一場8/29在歌劇院,國台交與陳毓襄,演奏Rachmaninoff 帕格尼尼狂想曲:一場10/3日歌劇院中劇院也是國台交與陳毓襄布拉姆斯,全部都是Sold Out。現場觀眾爆發式的謝幕掌聲👏👏!這在台灣主要以台北市為古典音樂欣賞者的狀況,特別難得。

    台灣最著名的樂評家焦元溥認為這樣的鋼琴演奏,誰都想一聽再聽的吧?他身旁坐的三位聽眾,上次陳毓襄演奏Paganini Rhapsody全都到場。

    陳毓襄20歲一個女孩拎著皮箱,在莫斯科參加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進入最後入圍一關,23歲得波哥雷里奇鋼琴大賽冠軍,是參賽者中年紀最輕的。她回憶自己的演奏生涯,非常慶幸她的音樂老師不只教導她綱琴,也保護她免於俗世的掌聲,因而迷失了自己,最後喪失一個音樂家最需要的Pure.純真。她13歲時,參加美國青少年組鋼琴大賽得冠軍,17歲再參加全美高中組鋼琴大賽,當時英文的報紙刊登:若陳毓襄再羸得冠軍,她將打破紀錄。

    這個剪報被她的鋼琴老師藏起來,交給她的父母,並且提醒英文不夠好的父母,千萬不要告訴女兒,保護她,遠離這些虛榮。

    她破了紀錄,果然再獲得冠軍。

    但她自己並不知道上報、破紀錄這些事。直到約莫十年後,她在倉庫內翻資料,才意外發現!

    她經常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麼?她的家庭經濟並不特別寬裕,但她從未為了酬勞和他人爭執。因為她認為身為鋼琴家的價值,是榮耀,而非以金錢衡量。有些企業找她選琴,她也「儍儍地」全力以赴,分文不取酬勞,除非對方主動給予。二十八年來吃素,幾乎每日苦練鋼琴6-8小時,上午教導幾名學生,讓自己收入穩定,生活簡單,對於金錢不刻意外求。

    問她:這一路上那麼投入,那麼苦,那麼傑出,而收入及掌聲不到流行音樂歌手的百分之一,又不是白人,不是猶太人,更不是中國文化部支持的鋼琴家,琴藝如此傑出,得到的國際能見度總和某些俄、美、中、日、韓鋼琴家有距離,怨嗎?

    她居然説:我這一生,太精彩了!😄因為她評價自己不是以名利虛榮估算的。

    我看了她的Website 覺得需要加強,尤其應該英、法、德、俄語的介紹都要具備,我表示我們正在成立中的國際音樂家協會可以支持她。她的回答是:不行,這是Benefit myself ,但協會若為她拍攝MTV放在YouTube ,這非她所擅長,她可以接受。

    往前看幾位大師,她也感慨這個行業太殘酷。

    成名的後面可能就是懸崖!

    而到了一定年齡,如果音樂性無法超越,徒存技巧,很快就被年輕的天才取代、無情淘汰。

    上回我廣播訪問她,之後又有一回我們一群人包括焦元溥 、陳毓襄和蔡琴一起吃晚餐聊天兼談未來工作計劃後,她寫了一段文字給我:

    我更覺得要當一位一輩子的演奏家真的是不容易。想到世界上的名鋼琴家怎麼翻到第三波,Horowitz 停了12年,但是翻過去了,他comeback 成功了!

    Arthur Rubinstein 在43歲的時候準備進入第三波,把自己關在車庫裡每天苦練14個小時,也翻過去了。

    美國最有名的鋼琴家Van Cliburn, 1958 年贏了第一屆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那正是冷戰時期,他從莫斯科回來後,美國以英雄式的方式迎接他,甚至在紐約把他當成遊街偶像慶祝,而他連續演奏了不到10年,不到過40歲幾乎崩潰,停了好幾年(元溥會比較清楚exactly 幾年),後來也試著要翻到第三波,he made a comeback at the New York Metropolitan Opera, 沒有成功,就沒有再繼續演奏了,好殘酷的一個行業!

    了解殘酷,她也準備挑戰自己。她知道儘管現場掌聲如雷,過了五十歲的她,可能會有一個殘酷的牆,逼她躍過。她以音樂為一生的熱忱理想,咬緊牙根,思考如何超越現在的自己!

    在過度競爭且殘酷的音樂路上,妥協或者不得不包裝自己換得演奏空間,其實是生存,是人性。能超越人性真的以音樂為志業的,太少了。説起來容易,活著做到,太難。

    我們何其有幸,可以有一位如此純真的音樂家。

    陳毓襄下一場音樂會:台北國家音樂廳

    陳毓襄長榮交響樂團演奏會11/13,貝多芬第五號協奏曲,Emporor。兩廳院售票。1500-1000元,已經Sold Out,10/2開始再售票,趕緊搶購!

    https://ticket.com.tw/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N0MMPREI

  • 全部總和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7-04 19:00:0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曾經有學生在上完我的課之後,覺得收穫跟幫助很大,於是呢,約他的朋友來參加我的講座。在參加完我的講座之後,我們簡單聊了幾句話之後就各自回家,say goodbye。

    過了幾天,這一位學生他就跟我說,他有一點挫折,我就問他說為什麼呢?他就說,他的朋友來參加完講座之後,感覺是很好也覺得收穫蠻大的,可是呢,當鼓勵他進一步的報名來上課,他的朋友卻用一種「他覺得很奇怪的理由」告訴他。

    他的朋友怎麼跟他說的呢?他的朋友就說:「是啦!這個老師上課是很有料、是很有內容,可是我感覺他並沒有很積極的要說服我來上課,如果他教人際溝通,他又不積極說服我,那我能來學到什麼東西呢?」

    他的邏輯乍聽之下好像是對的喔?就是我教人際溝通,甚至於我有教像「高難度對話」這樣的課,要達成共識不應該我要示範「我如何說服他」,然後「他也被我說服」,他來上課才學到東西嗎?

    這個邏輯在表面上聽起來好像是對的,那當然,我在當下聽到之後,我就先去釐清了一些狀況。我就問我這一位學生說,這一個朋友他過去的一些經驗,特別是「學習」的經驗。

    於是啊他就告訴我,哇~他去上多麼厲害的大師的課程,一套課程要多少錢、多少錢,聽起來都是天文數字,然後呢現場有多麼的熱烈、多麼的激情…等等等。

    當我一聽完之後,我大概心裡就明白了,我明白的什麼呢?打個比方好了,如果你平常都吃的非常鹹、非常辣、口味非常重,那這個時候呢,如果你去吃一些真的對你健康有幫助的料理,通常調味是不會那麼重的,你反而會覺得這菜一點味道都沒有。

    可是話說回來,你原本吃的口味那麼重,的確每一口都好過癮,但它真的對你健康嗎?如果再深入一點的比方的話,可能有一些老師他就會非常認真、非常用力的標榜他自己多厲害,然後用這些標榜「說服」你,你如果不來上課,你就多少損失…!

    我相信這種話術很多人都聽過,這種場子很多人也都去過,當你在這個場子當中感覺到熱血沸騰,而且這個場子可能除了老師之外,工作人員在結束之後可能會一擁而上,拼命的「說服」你,你會感覺到自己很重要,你會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被包圍。

    於是呢,你心裡就產生了一個印象,如果我要學銷售,如果我要學說服,這樣子就是「銷售」,這樣子就是「說服」。因為呢,可能在那樣的現場裡面,你看到哇~拼命一堆人在報名,然後一下這邊又報名、那邊又報名,整個場子熱得要命。

    但是說到這裡,我就要潑你一下冷水了,你怎麼會知道在這麼熱的場子裡面,有多少人的身份跟角色跟你一樣呢?簡單來說,這些熱鬧氣氛的背後,會不會是一些暗樁在營造出這樣的現象呢?

    當然我們也可以不要這麼的陰謀論,我們把光譜調向中性一點好了,如果從一個比較中性的角度,回歸到自然而且正常的人性的話。那麼我就要問一件事哦,一個真的有錢的人,他需要「強調」他自己真的很有錢嗎?

    如果你聽懂這個邏輯的話,那麼一個真的能夠幫助你成功的人,他根本也不需要去訴求那些東西,或者是跟你保證這些東西。他更不需要靠跟一堆所謂「很厲害的人」的合影,來證明他也很厲害不是嗎?

    所以呢,當我的學生感覺到有一點沮喪,於是呢,他進一步的想要給我一些建議。他說:「老師啊~以後你在講座的時候,你的說服力道可不可以加重一點,你可不可以學外面的機構,把場子搞的很熱,讓大家彷彿現場不報名是笨蛋一樣!」

    那當然,當我聽完這一段描述,我笑笑著跟他說我的想法跟原委,講完之後,我最後的結論就告訴他,我為什麼要用這麼極端的方式,去說服任何人呢?如果我的東西足夠好的話!況且我的東西是不是足夠好,你不也進教室驗證過?

    然而聊到這邊,我相信我的很多聽眾,還沒有進過我的教室,來驗證我的東西是否足夠好,那麼我就只能專注在教育的本質,好好的守護好我的專業,好好的真正在乎每個進教室的同學。

    最重要一點是,好好的讓你每天都能收聽到我為你精心製作的內容,因為我真的不需要說服你,你會有最正確的判斷,這是我深刻的相信。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另外如果你對於啟點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最近一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或許你聽到這一段內容的時間,你想怎麼最近的課是8月30號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從現在到8月30號,這中間我開的課程全部都滿了,我真的不需要說服你。能夠有大家的信任跟支持,我衷心的感謝,然而我更衷心的期盼能夠在我的教室裡,8月30號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 全部總和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7-03 19:00:0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熟悉啟點文化的朋友,除了認識我跟嘉玲之外,可能還會認識另外一位叫做媗甯,我們一般都叫她小天使。小天使呢,她是幫助所有的學員不管在報名和課務上面,都會給予很完整的協助。

    甚至於平常呢,你如果打電話進來啟點文化詢問事情,也都是小天使她所接的電話,那小天使呢,其實是啟點文化的創始員工,那個時候我跟嘉玲把身上的存款儲蓄全部清算之後,毅然決然的決定自己出來創業。

    那自己出來創業,尤其我們做教育,如果以我跟嘉玲都是老師的身份,其實以這個組成來說,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幫手。所以那個時候小天使的加入,就只是幫我們做一些行政、後勤支援,或者是當我的助理。

    如果真的要把她所有負責的工作拆開來看的話,幾乎每一個部件都是其他人可以取代的,可能在直覺上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含量,或者是太多的不可取代性。

    然而在我印象中讓我很深刻的部分,小天使雖然她所接收到的工作,都是像這種類型。甚至於在剛開始的時候,任何一個工作大概都是訓練有素的工讀生都做得到的,但是他非常的用心,怎麼樣表現出她的用心呢?

    比如說製作一個表格,她不會只是把我交代的製作完這樣子而已。她會試著去想這個表格是誰要使用?或者是誰最常接觸到這個表格,如果是我要使用,那麼我的習慣會是什麼?我需要的欄位會是什麼?

    漸漸的我發現在這些小事上,她的考量比我更深入,甚至於到後來像是這樣的工作,我都直接告訴他,我要的結果跟我的需求,而其它的細節我就一律不過問。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大概是她加入啟點文化的兩年吧,那個時候我特別找她坐下來聊一聊,當然除了跟她談加薪這件事情之外,最重要一點是,我很謝謝她這麼一段時間以來的用心跟付出。

    我那個時候就告訴她,其實你做的所有的工作,每一個部件拆開來它都是可以被取代的,但是你把這些東西做到不可取代,我很認真的看著她,跟她說其實行政、後勤支援,它也是一種專業。

    或許在啟點文化裡面所謂的專業,我是負責顯性的部分,我是負責教學,或者是我是負責錄這樣的「一天聽一點」,或者是「有聲書評」。然而一切美好的呈現,一切在啟點文化能有的前進跟成長,它都有賴於很強大的後勤支援團隊。

    那麼時至今日,啟點文化已經第五年了,即將要邁向第六年,如果你現在問我小天使她是我的助理嗎?

    不!我會跟所有人介紹,她是我的同事,甚至於我會跟所有人介紹,她是我的大總管、她是我的總經理。

    因為她不僅是把行政資源的事務做到不可取代,後來我們研發桌遊,或者是內部經營方向的很多決策,她也都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而這些建議在她後續的執行底下都為啟點的成長,帶來很明顯的前進。

    所以呢,今天這一段分享,或許我是想要借花獻佛,好好的謝謝我的小天使,也是大家的小天使。但是我想當你聽到這邊,我更想要告訴你的是不管你現在工作,你認為它是多麼的可以被取代,它是多麼的像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比較重要的是你用什麼態度,你用什麼出發點,去看待這個工作,再有趣的工作,都有它無聊的部分;而再無聊的工作,也都有它有趣的地方。一個成功並且成熟的人,他可以把所有可以被取代的工作,做到「不可取代」。

    然而如果回到你的生命,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告訴我們,要做我們自己,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姑且不論你找到自己的特長了沒有,但是如果你用心的去想你現在的生命現場,難道找不到那些只有你能做,或者你做得來,甚至於你卡對了位置。

    比如說你可能加入一家新創的公司,這個就是卡對位置,就像當年的小天使一樣,再不然可能你的老闆分配了一個,以前沒有人做過的項目給你,又或者是你被分配到一個新的任務專案。

    其實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部分在剛開始的DNA,它就是不可取代的,如果你把它做得好的話,只是我發現多數時候,多數人當我們接收到這樣的任務的時候,可能我們會沮喪,可能我們會抱怨,可能我們會說:「怎麼沒有人幫我」,或者是「沒有人教我」。

    可是談到這邊,我邀請你或許可以選擇一下,你是要把原本絕對可以被取代的工作,做到不可取代;還是你把原本交辦給你,其實是不可取代的任務,只要你做得好,而做到你的老闆覺得誰都可以取代你,你覺得哪一個是你要的呢?

    那麼會不會有一個更棒的選項,叫做如果你剛開始就已經接收到一個不可取代的任務,只要你把它做好,它就是不可取代的。你把這個任務真的做到非你不可,真的做到「不可取代」。

    在我教學的過程當中,很多人會問我,怎麼樣去展現自己生命的價值,多年這樣下來我漸漸的發現,不管是從我自己身上,還是從小天使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都會把手上的事情,不管它多麼的平凡,或者是它多麼的不凡,我們都一定會想盡辦法的把它做到「不可取代」。

    所以最後,其實生命最大的祝福,就是你一定是「獨特」的,你如何把自己的生命活出不可取代呢?或許這個問題可以留給你,希望對你能產生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最末端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們近期的課程是8月30號的「人際回應力」。

    如果你想要活出不可取代,或許除了在做事的態度之外,你怎麼「做人」跟人產生更好的連結,它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所以我很期待在8月30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 全部總和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4-11 20:15:00

    (附文稿)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4/14(六) 或 04/20(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此段文稿內容:

    你可能因為害怕傷害別人或者是傷害這一份關係,所以有時候在面對需要拒絕別人的時候都開口不了,於是呢你可能答應了一些不應該答應,或者是答應之後馬上後悔的事情,又不知道該怎麼辦,顯得很無能為力喔!

    那其實關於「拒絕」這件事情我也常常的需要面對,或者是常常會有學生在問我到底該怎麼拒絕別人!我會有一個感覺喔!就是關於拒絕這件事情它沒有一個標準的方法跟答案,但是它會有一些方向。或許今天我提供的這個方向會對你有些幫助。

    其實在拒絕這些事情,有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直覺想到的就是要say no,但是say no跟別人說「不」這件事情,其實本質上在情緒上就很有負擔跟壓力,因為我們會擔心,太直接、太明白的去說「不」的時候,會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會傷害了這一份關係。

    更重要一點是當眼前這一個人,我對他可能還有其它事物上面的連接跟期待的時候,我會害怕當我說「不」的那一刻,會不會連這一份關係都全部斷絕了。

    那當然當這種關係都斷絕之後,我自己內心的衝擊和對於那未來可能更大的損失,我是會擔心跟害怕的,所以很多時候也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直覺的想到拒絕,就是直接說no,於是我們就把自己卡住了。

    那其實呢關於怎麼拒絕,我常常會先讓很多朋友開始去思考,你回答的不是「yes」或者是「no」,這二選一的選項,而是你開始用另外一個角度去想怎麼拒絕,叫做「how」如何這個想法。

    什麼叫「如何」這個想法呢?
    比如說當有人一個人開出一個條件,特別在買賣情境裡面的時候,你直接跟他說你的條件,我不能接受,跟你試著說說看,用「how」的思維,叫做~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能接受這個條件?

    你會發現喔!這兩句話在本質上其實都是拒絕,可是第二句話:「我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接受這個條件?」

    在對方的耳朵裡面聽起來是:「你其實有考慮能接受的可能性,只是它需要一些前提跟準備!」

    於是呢!這兩句話的句型它背後指射的是什麼?
    你直接拒絕,直接說:「我不能接受這個條件!」,你很容易讓對方解讀你的動機是~你不願意,你沒有這個意願。

    那你知道人際間的相處就這樣,當你連意願都沒有的時候,那我們彼此之間沒什麼好談的,可是當我換一個說法叫做~「我要怎樣才能接受你這樣的一個要求?」,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我背後帶給你的內在印象會是什麼呢?

    是~「我沒有這個能力!這跟我意願無關,是我沒有能力!」。

    就像呢我很喜歡一個段子喔,就是兩車對峙,狹路相逢,到底誰應該倒車,到底誰應該讓誰?
    你可以大聲吼叫,你可以威脅利誘,但是其中有一個人可以具備他就是不讓的一個條件,他為什麼可以具備呢?因為很簡單,因為他不會倒車啊!叫做他是沒有能力。

    你會發現在情緒上你面對一個沒有意願的人,你就會想要再攻擊他、再傷害她,或者是呢你會有很多很多的憤怒投射到他身上,可是你遇到的一個是沒有能力的人,你可能反而有時候會包容他、同情他,甚至於想要幫助他。

    所以談到這裡,或許在人際當中我們真的要追求的不是那個標準答案,而是我們怎麼思考這件事,尤其是在我們面對那些必須拒絕,然而我們又害怕破壞關係的時候,或許從讓對方覺得你是沒有能力這個角度作為出發,它會是一個相對和緩的選項,至少比起你讓對方覺得你連考慮都不考慮,你連意願都沒有,那說實在的一點朋友就真的很難做下去了。

    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我們延伸一下在分享當中的一個主題,你想要進一步的好好學習,怎麼麼樣去承接別人的訊息,能夠在關係仍然被好好的維持的前提底下去做一些可能性的前進,這就考驗了你是否有具備足夠好的回應力!

    那麼我在5月18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它會對你很有幫助,你可以在這門課當中,用有系統的方法去認識人類所有的情緒,並且衍生出最適當的回應策略,所以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期待我在5月1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