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差別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傳送門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posts/316504692397434?sfns=mo 剛剛又有人半夜私訊我, 而且問了一個很多人問過的問題。 本來我一向對於這種沒禮貌沒時間觀念的私訊都是採取無視大法啦。 但今天一整天迎接了很多...
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差別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傳送門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posts/316504692397434?sfns=mo
剛剛又有人半夜私訊我,
而且問了一個很多人問過的問題。
本來我一向對於這種沒禮貌沒時間觀念的私訊都是採取無視大法啦。
但今天一整天迎接了很多新生兒的出生,雖然很累,但也讓我整天心情很不錯。
所以找出了舊文重發。
--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再叫我麻醉師的我選擇通通無視你(怒)
讀者留言,這問題被私訊問了好幾百次,回覆到板上讓大家一起看好了,不然我還不知道要回多少次私訊XD.
今天的文章偏專業,不太有趣,大家見諒。
#我也是偶爾會專業一點
#不能只會說幹話而已
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好了。
看過電影《#索命麻醉》嗎?
想像一下,你躺在手術檯上全身都不能動,但是意識卻保持清醒,看著醫生一刀一刀把自己剖開。
『哦哦哦哦哦,好痛!』
不對,你被麻醉了,#連喊痛都做不到!
相信大家一定有疑問,電影裡演的是真的嗎?
邱醫師負責任的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電影裡演的劇情,現實生活中是真的有可能會發生的。
曾經去台東偏鄉支援的時候,遇過一個阿婆,糖尿病足來開清創手術。
阿婆是個老菸槍,所以肺不太好,因此我選擇使用半身麻醉,只麻下半身,讓她維持自主呼吸。
一般來說,半身麻醉是從脊椎打針,只麻下半身而已,病人上半身是清醒的,會講話也會自己呼吸。
但阿婆很緊張,術前一直在擔心碎碎念,北漂的小孫子還沒回來,會不會手術開完就天人永隔,見不到最後一面。
我不忍心她一直緊張(X)
骨科醫師受不了阿婆碎念(O)
所以骨科醫師要求我除了半身麻醉,打點藥物讓阿婆睡一下好不好?
所以我給了一些鎮靜的藥物,想說讓阿婆放鬆舒眠一下。
#誰知道阿婆身分證字號是V開頭
#誰知道阿婆喜歡喝小米酒
所以給了一般劑量,我預期藥物能撐20分鐘。。。
結果阿婆才安靜了10分鐘,突然眼睛睜開大喊,『#我的子孫們有都來嗎?』
嚇了所有人一跳,害我差點大聲回答她『屋喔~』
後來,長期去偏鄉行醫,才體認到一件事。。。
#身分證字號V開頭的都需要加重劑量
還好,那天阿婆本來就是麻半身麻醉,下半身本來就不會痛,讓她睡一下只是為了放鬆,就算醒過來也只是繼續嘮叨而已!
如果是全身麻醉術中清醒就很糟糕了!
(詳情看下面專業 詳細解釋)
====以下專業分隔線====
《Anesthetic awareness》指的是麻醉中發生意識清醒的情形。
這是一種全身麻醉下罕見但非常可怕的意外事件。
通常是因為給的麻醉藥物不夠多,或是患者本身對於麻醉藥物有抗性造成的。
要了解這個可怕的併發症,首先要從什麼是麻醉說起!
#麻,就是不痛。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止痛藥物。(讓病人不痛)
#醉,就是不醒。要給予病人足量的鎮靜藥物。(讓病人睡著)
再加上 #肌肉鬆弛劑, 讓病人不動。
【不痛、不醒、不動,就是全身麻醉】
會產生很多誤解,其實是中英文翻譯的差別。
◎局部麻醉藥物,阻斷周邊神經的痛覺,比如說拔牙用的局部麻醉藥。 #不痛
◎嗎啡類的「止痛」藥 #不痛
◎牛奶針之類的「鎮靜藥」 #不醒
◎吸入性的氣體麻醉藥 #不醒
◎長效或短效的肌肉鬆弛劑 #不動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完全不同的藥物,用英文來看完全不會搞混。
但中文環境之下,常常都被稱呼為麻醉藥。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過敏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沒作用
其實完全是要分開來看的!
以下來自是好友 吳紹群 麻醉專科醫師 的專業回覆
『有高血壓(尤其是沒在量或自認為沒有的,但其實住院或等侯室量都很高的那種),心臟病,糖尿病或腎臟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洗腎病患,腎功能不佳,類固醇)等等,導致血管硬化,心臟收縮/舒張機能很不好。
肩膀手術又因為採垂直坐著的姿勢(重力關係,水往低處流,血積在下半身回不了心臟,故坐姿是手術中低血壓發生率的第一名),妳婆婆應該是麻醉前血壓超級高,但坐起來後血壓狂洩不止,低到保命要緊,故麻藥無法上到足夠無意識劑量(保命,保血壓比其它還重要)。
這個要三方配合,只是低廉健保環境下有其難度...(自費市場可能有較好的品質,但萬惡健保省錢第一絕難有好的品質)
1.病人開始認真好好開始量/吃藥/控制血壓
2.麻醉可建議自費麻醉度監測,適當給水,下肢抬高,適量血管收縮劑...(這是我們的專業)
3.外科,考慮改採坐高45度即可,不要垂直90度坐。姿勢變換要慢慢來(不要下一秒立馬就從平躺變坐著)』
我幫忙懶人包白話文一下好了
【發生麻醉中清醒的原因,通常就是 #不醒 的藥物劑量或濃度不夠的原因造成的。】
【因為很多的麻醉藥物都會造成病人血壓下降,在病人有高血壓控制不良或是沒有控制的狀態下,沒有辦法給予太多 #不醒 的藥物,否則血壓太低會中風。】
【如果沒有給予 #不動 的肌肉鬆弛劑,病人醒來還會亂動會有反應,麻醉醫師就能適時的趕快追加麻醉藥物,但很多手術是必須給予肌肉鬆弛劑的,所以萬一因為病人血壓下降,有可能就必須調低麻醉藥物的深度,而這種情形下就有可能會造成術中清醒了】
【預防方法:好好控制血壓,使用監測麻醉深度的監測儀(但機器和耗材都不便宜,病人須自費)】
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差別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不要叫我麻醉師
再不來點專業文,
你們大概會以為本粉專已轉型為
搞笑藝人+曬妻魔人+白目長子+政治文粉專了。
難得的週末時間,陪太座燙頭髮的過程中,順便畫了幾張圖,生出了這一篇文章。
最近收了好多私訊,拿一則代表作來分享衛教一下好了
《母親節的前夕,僅以此文
向全天下的媽媽致敬!》
老讀者們,記得這個小故事嗎?
曾經,有個產婦要做減痛分娩。。。
我摸一摸她,看看病例記錄,很為難的勸退她。。。
麻醫: 「小姐,真的不是我不幫你做,減痛分娩是要做硬脊膜外麻醉,而我的針只有8cm, 你背後有..點..厚,可能懷孕體重增加,還有點水腫(委婉貌,深怕被投訴),我的針真的不夠長啊」
產婦: 『可是我懷孕只胖了7kg啊』
麻醉醫心裡的怒吼...
「可是你147cm, 143kg啊。。。」
好,故事到這裡而已嗎?
不,刀大說『人生就是要不停的戰鬥啊!』
這位豐腴的女士,最後因為產程遲滯必須要吃全餐,然後麻醫當然還是我。。。。。。。。
問題來了,對麻醉醫師來說:
1.因為有些麻醉藥物會通過胎盤,讓出生的小孩變得軟趴趴的沒力氣,所以
『#能不全身麻醉就不全身麻醉』
除非是緊急剖腹產,這種狀況下,根本沒時間翻身側躺,慢慢的消毒,慢慢的施打半身麻醉。
所以通常都是急急忙忙地把產婦推進手術台,消毒碘酒用潑的灑在肚皮上,產科醫師把單子鋪好,然後我才把藥推注進點滴,使用RSI快速插管,在幾秒內把呼吸管插上,然後婦產科醫師就會在最短的時間把小孩取出,儘量減少藥物通過胎盤的劑量。
同時,還要注意吸入性麻醉藥物的濃度,避免影響到子宮的平滑肌收縮。
曾經有遇過一位胎位不正的孕婦,當天情形非常緊急,胎兒已經一隻腳卡在陰道,生不出來就是一屍兩命。這種時候,把病人推進手術室,甚至來不及慢慢消毒,優碘抓起來就是直接潑在肚子上,我剛打完靜脈麻醉藥,甚至連氣管內管都來不及插管,婦產科醫師就畫刀了,幾分鐘以內就要把胎兒取出,這個真的是在跟死神搶時間!
所以非必要的狀況下,剖腹產我們都會以半身麻醉為主。
那這位過胖的產婦,減痛分娩針不夠長不能打,剖腹產的半身麻醉怎麼辦呢?
事實上,我們俗稱的半身麻醉,又可以分為
『#脊髓腔內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
減痛分娩用的是『硬脊膜外麻醉』
而剖腹產可以在『脊髓腔內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二選一
硬脊膜外麻醉:只有8cm的針
脊髓腔內麻醉:有秘密武器超長針!!
《如圖二,iPhone xs max的螢幕還要滑很多下才能滑完XD》
順便來介紹一下幾種麻醉方式好了。
#減痛分娩 (硬脊膜外腔麻醉)
◎用一根約8cm的粗針,打到硬脊膜外腔,然後從硬針中間,埋入一條軟的管子,以便後續加藥。
◎在軟管的地方接一台自控式幫浦,讓你痛的時候可以自己控制加藥(Patient-Control Analgesia),
註︰但這個幫浦不便宜,耗材也不便宜,所以很多收費比大醫院還貴,裝潢的富麗堂皇的婦產科診所,卻cost down不接自控式幫浦, 只由診所護士來用手推加藥,更過分的是還限制妳只能加幾次。
再來要談的就是,
『巫婆毒姑』們言之鑿鑿跟妳說的,
#脊椎不准打
俗稱『打脊椎』的半身麻醉。
民間鄉野傳說,三姑六婆,厝邊頭尾,最愛講的
#龍骨不能打,打了必腰酸?是真的嗎?
#半身麻醉 (脊髓腔內麻醉)
◎與減痛分娩一樣是在第三腰椎以下注射,差別在於減痛分娩只注射到硬脊膜外,半身麻醉會注射進脊髓腔。
(自稱麻醉師的無照麻醉密醫,不管是減痛分娩還是半身麻醉,他會施打到哪裡我真的不敢說,我也無法回答)
◎這種的針比較細,而且有超長針,
就算妳147cm, 143kg也不用怕剖腹產沒辦法麻醉。
《參見圖三的紅色部分就是脊髓,可以看到在第一腰椎左右脊髓就結束了,往下的幾節脊髓腔內已經根本沒有脊髓。而我們施打的部位都在第三椎以下,根本不可能碰到妳的脊髓。》
再來,我們用的針大概只有頭髮粗細,龍骨硬邦邦,怎麼可能打得動,打得穿?所以,我們打針的部位是椎間盤,
#根本不會打到龍骨啦!
最後,來回答一個我被私訊問過非常多次的問題
感謝各位讀友的愛戴,
我除了人體驗孕棒之外
可能還要身兼『騎我姿勢佳』的角色
#半身麻醉或是減痛分娩的體位
啊幹,講錯了,是 #擺位
一般來說,我們會先請妳 #側躺,然後像蝦子一樣儘量蜷曲起來,讓脊椎彎起來,以便我能夠摸到椎間盤的位置,找到進針點。
而當偶爾遇到體型過於大隻,或是肚子大到彎不起來,我們就會請妳坐著打。
《請參見圖四圖五》
最後,分享個一般人不會遇到的陷阱題:
身為三寶爸,又身為麻醉專科醫師,
老婆的減痛分娩要不要自己打?
#我告訴你,#這他XX的完全是個套路啊啊啊啊啊啊!
當年學長就一再告誡,最好自己的老婆不要自己打麻醉。
麻的好是應該的,麻不好會被罵豬隊友一輩子。
聽聞有學長打不上戳好幾針,被老婆埋怨技術差,還好學長比尚書大人還機靈 。。『我就是因為太愛妳了,所以下針的時候心痛到手都在發抖啊』
林北對自己技術十分有自信,所以都堅持自己打無痛分娩。而且怕她催生藥下去會宮縮痛,都沒等到3cm, 而是開0公分就打了,每次生都是一針就上而且作用良好,老婆唉都沒唉過一聲痛。
你以為這樣我就過關了嗎?
老婆: 『我聽學長他老婆說,她老公因為心疼她,都不忍心下針,你為什麼每次都一針就打上?? #你是不是不愛我?』
我:。。。。(比竇娥還冤)
#麻的法課
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差別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索命麻醉的文章
有興趣的讀友可以翻出來再看一次
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posts/316504692397434?sfns=mo
今天來談談 【肌肉鬆弛劑】
肌肉鬆弛劑,又是一個『中文誤我』的故事。
本文這裡講得肌肉鬆弛劑,指的是【阻斷肌肉神經傳導的藥物。】#Neuromuscular #blockade
也就是上一篇文章裡面講到,讓病人 #不動 的藥物。
跟你腰酸背痛,醫師開給你吃的【肌肉鬆弛劑】完全是兩回事。
#skeletal #muscle #relaxants
跟醫美診所打在你臉上,說是讓你臉部的肌肉放鬆,然後消除你原本可以夾死蒼蠅的皺紋的【肉毒桿菌】也是兩回事。
#botulinum #toxin
以英文來看,你完全不會弄錯。
但中文都翻譯成『肌肉鬆弛劑』,是不是就很容易被不知情的人混淆了呢?
不知道各位讀友是否還有人記得,2002年的新聞:
北城婦幼醫院的護士黃xx,因為將肌肉鬆弛劑當成B型肝炎疫苗,為新生兒施打,因此造成六女一男共七名新生兒生命垂危的不幸事件。
事實上,此類的肌肉鬆弛劑就是作用在神經與肌肉相交接處,讓要求肌肉收縮的神經訊號無法傳遞,達成讓全身的骨骼肌都無法收縮的藥理效果。(#如手繪圖一)
此類藥物起源於南美洲土著的 #箭毒(curare),最初的作用是塗在箭尖,中箭者意識清醒,也能感受到痛苦,但全身肌肉無力,全身都不能動麻痺而死!因為中了箭毒,你連呼吸的肌肉都不能收縮,所以你會活活不能呼吸窒息而死,後來這類藥物被廣泛用在手術上,也就是現今我們手術中會使用的 #肌肉鬆弛劑 (由英文來看,稱之為神經肌肉阻斷劑更合適)
(小編按:所以每個麻醉醫師都是 #用毒高手?)
至於口服的肌肉鬆弛劑呢?
阿婆腰痠背痛,抱小孩的媽媽手臂痠痛,運動員運動傷害肌肉拉傷,醫師很常開的口服的肌肉鬆弛劑,大概都歸類於這一類。
比如說 #Baclofen 是抑制腦和脊髓突觸的傳導,減少肌肉過度的收縮。常用在中風病人的肢體攣縮,可能會有一點輕微的嗜睡。
#Mephenoxalone 是最常見口服的肌肉鬆弛劑,可以抑制神經衝動的傳導,而達到緩解骨骼肌筋攣造成的肌肉疼痛,經由神經系統作用來產生肌肉鬆弛的效果。可以用來治療腰痛,落枕的脖子痛,過度使用造成的肌肉痛,肌肉僵硬。
以上這些口服的藥物是用來緩解肌肉收縮,或是減少肌肉的收縮,使肌肉放鬆。而針劑的箭毒類的肌肉神經阻斷劑,是造成肌肉的麻痺,而讓肌肉完全不能收縮,以便手術。 這是完全不同的藥物
但...但...但... 別懷疑~
真的會有 強克!崔西!卡比琪!的垃圾醫生,分不清楚這兩類藥的差別。
註:#junk #trash #garbage
醫師執照也不知道是去 #波蘭 買的,還是拿雞腿去換的。
這樣都敢學人家當醫生,也不知道勇氣是不是梁靜茹給的。
講兩個恐怖故事好了~
故事一:
有個診所的醫師,因為診所護理師腰痠背痛,因為診所沒有口服的肌肉鬆弛劑,所以好心的拿手術用的“肌肉鬆弛劑”幫護理師來一針~
然後呢?
護理師就沒有然後了~嗯,中了箭毒麻痺而死的故事,寫出來大概不是PG13,已經分類為R級了。
崔西卡比琪醫師呢?和解就把事件壓下來了~所以 #沒上新聞。
#不自殺聲明
#不要查我水表
故事二:
某個中部很鄉下的小醫院。
骨科手術,病患下肢骨折,被施打半身麻醉。
(有在發漏粉專的各位麻的法課友應該就知道,半身麻醉是從脊椎骨縫打針,只有麻醉下半身。而病人的上半身是清醒的,還會講話會聊天會呼吸~)
骨科醫:病人腳還在用力,還會踢我。
麻醫:心裏OS(蛤?都從脊椎阻斷傳導了...怎麼可能用力)
骨科醫:你技術這麼爛,有麻跟沒麻差不多!
麻醫:心裏OS(沒麻病人早就哇哇大叫痛了,阿婆醒著卻什麼話都沒說,就你話最多,可以不要尿不準怪馬桶歪嗎?)
骨科醫:不管啦,你給我打 #肌肉鬆弛劑。
麻醫:心裏OS(!!!要病人中箭毒清醒著麻痺而死???!!!)
你以為故事結束嗎?
麻醫拿出一支空針,從點滴裡抽了一點生理食鹽水,再加回去點滴。
麻醫:我幫你的病人加了肌肉鬆弛劑了~
骨科醫:就你嘴硬,早點加不就好了嗎?你看病人現在都鬆了,讓我好開多了!叫你早點加就不加,浪費大家時間....(以下省略一萬字)
嗯,據說那個骨科醫師到現在還依此為要求,要麻到他的手術的麻醉醫師都要幫他半身麻醉的病人打肌肉鬆弛劑。
#你以為我會承認那個麻醫是我嗎?
最後來聊聊下面的新聞,『術中清醒』
#麻,就是不痛。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止痛藥物。(讓病人不痛)
#醉,就是不醒。要給予病人足量的鎮靜藥物。(讓病人睡著)
再加上 #肌肉鬆弛劑, 讓病人不動。
【不痛、不醒、不動,就是全身麻醉】
請參見《手繪圖二》
全身麻醉,麻的是你的腦,所以會讓你失去意識。如果讓你失去意識 #不醒 的藥物不夠,但 又給了你 #不動 的肌肉鬆弛劑,那索命麻醉的劇情,就會在你身上活活上演了。
下面的新聞就是個例子。
新聞:
意識清楚的狀態下「肚皮被醫師割開」病婦麻醉失敗,小手術變終生夢魘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42308
#本文歡迎轉載
#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