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全聯併購大潤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全聯併購大潤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聯併購大潤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聯併購大潤發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未來流通研究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產業地圖圖解】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 3個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趨勢1】線上線下銷售緊密融合:集團電商、社群商務、行動支付 💡【趨勢2】多樣化零售業態/複合店:跨業態通路、無人店與智販機 💡【趨勢3】疫情下「短鏈興起&冷鏈升溫」:門店外...

  • 全聯併購大潤發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12:05:16
    有 519 人按讚

    【產業地圖圖解】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

    3個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趨勢1】線上線下銷售緊密融合:集團電商、社群商務、行動支付
    💡【趨勢2】多樣化零售業態/複合店:跨業態通路、無人店與智販機
    💡【趨勢3】疫情下「短鏈興起&冷鏈升溫」:門店外送、包裹收送、低溫配送

    ==============================

    2017年創新工廠李開復博士提出「虛實融合OMO(Online-Merge-Offline)」後,歷時3年探索,2020年驟然爆發的疫情,意外成為檢視零售企業OMO全通路布局的關鍵考核點。

    觀察台灣產業數據,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額於疫情期間屢創新高,2021年Q2三級警戒措施期間創下年增44.3%的新高紀錄,單季銷售總額達新台幣283億。而大型零售集團於疫情下積極的因應對策,也成為拉動整體零售產業邁向OMO轉型的火車頭。

    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以圖像化方式呈現零售業者在大中小型實體零售店態、網路購物、行動支付、物流外送服務等關鍵領域的涉入程度與競合脈絡,並進一步歸納3項全通路關鍵趨勢,觀測台灣「OMO零售全通路」布局風貌。

    📣【趨勢1】線上線下銷售緊密融合:集團電商、社群商務、行動支付

    除了開設應對各通路的線上銷售平台外,應用具高滲透率的Line所推出的各式社群商務方案,近一年成長速度相當值得注目。例如全家2017年即著手經營各店Line群組,並於2021年推出「全+1」行動購;7-11以門市Line群組熟客生態圈為基礎,推出「i划算」社群團購;寶雅、家樂福、康是美與Line購物合作,將社群流量轉化為新客增長來源;全聯則是擁有超過千萬好友數的Line官方帳號及蓬勃的各店Line群組,並將分店(批)取、預購、團購、轉贈等功能內建於自有PXGo!中,全力鎖定「社群商務商機」。

    台灣消費者在各類型零售通路中的行動支付使用率(複選),以超商的71.2%居冠,量販、超市及百貨亦分別達到51.4%、45.3%及39.7%,其他連鎖商店則為34.3%,均擁有一定基礎。因此不少實體零售企業近年均積極推出自有行動支付工具,部分業者更進一步申設電支機構。2021年台灣電支產業兩大新進競爭者均由零售業者主導,分別為由全家、玉山銀行及PChome旗下拍付國際共同合資成立的「全盈支付」,以及由全聯實業100%出資設立的「全支付」。

    📣【趨勢2】多樣化零售業態/複合店:跨業態通路、無人店與智販機

    近年台灣零售各業別間的界限愈趨模糊,競爭也更加激烈,同時提升了跨業併購及策略結盟的重要性。本次調查的企業集團中,以統一流通次集團的多角化布局最為積極,經營範疇涵蓋統一超商、康是美藥妝、夢時代及時代百貨、K.Seren美妝複合店等,並由統一集團共同持股台灣家樂福達40%,加上家樂福於2020年併購頂好及JASONS超市,使統一流通次集團成為台灣唯一橫跨超商、超市、百貨、量販的零售集團。

    此外,各類型零售無人店、智慧型自動販賣機在疫情下再次獲得重視。整體來看,疫情下的無人零售應用型態包括智慧型販賣機(如7-11智FUN機、全家智慧販賣機)、智慧貨架(如美廉社OFFICE Mart),以及主攻封閉型經濟圈的小坪數無人商店(如全家科技簡配店、家樂福i Carrefour)。

    📣【趨勢3】疫情下「短鏈興起&冷鏈升溫」:門店外送、包裹收送、低溫配送

    將覆蓋範圍廣大的門店網絡轉化為小型發貨倉,搭配線上購物共同組成的快速電商到貨服務,為實體零售業者在疫情下挑戰大型電商平台的最大優勢。包括4大超商、全聯、家樂福、大潤發、愛買、新光三越、SOGO百貨等,各家業者於疫情期間均與外送平台合作,推出門店商品或餐點配送服務。部分企業更進一步建置自有門店配送解決方案,例如統一超商於2021年收購本土外送平台foodomo,預計於年底將門店外送服務擴展至全台1萬間門市;全聯則是緊扣「實體電商」策略,與全球快遞合作推出小時達服務,並預計於雙北增設多家小時達專門店,以提高運作效率。

    疫情爆發後,快速膨脹的電商物流需求雖然成為龐大商機,卻也造成社會流通效能問題。台灣超商業者應用布局多年的物流基礎設施及店配系統,推出多樣化的包裹收送服務。例如7-11與全家除網購店取外,也提供宅轉店服務,緩解物流士重複配送的負擔,而店到店、店到宅及到府收件服務,則提供民眾更方便的收寄選項。7-11更進一步推出「國際交貨便」,提供海外店取及宅配服務。不僅如此,超商業者更以包裹收送服務為切入點,將服務範疇擴大推展至開店平台,例如7-11的賣貨便、全家的好開店/好店+/好賣+以及與Shoplus展開的策略合作等。

    ✍️下載【產業地圖圖解】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https://reurl.cc/6DZXly

    -----------------------------------------------------

    關聯閱讀:
    2021【商業數據圖解】2020台灣「零售&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https://reurl.cc/dxVR2k

    2021【商業數據圖解】2021H1台灣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數據解析:https://reurl.cc/9r8LMj

    2021【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產業地圖:
    https://reurl.cc/bnnnzl

    2021【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https://reurl.cc/Q7oKlo

    2020【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https://reurl.cc/ZjrkQp

    #產業地圖圖解
    #零售產業
    #電商產業
    #物流產業

  • 全聯併購大潤發 在 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0 16:30:47
    有 25 人按讚

    【#iBuzzSOCIAL社群分析】疫情升溫超市量販兩大龍頭打對台 粉絲團經營誰勝出?
    👉https://bit.ly/3BlVmTR

    家樂福在2020年大動作併購頂好超市及Jason’s Market,積極拓展社區型超市市場,讓家樂福一舉成為僅次於全聯的第二大超市通路。超市、量販界線模糊化導致市場競爭白熱化,持續增溫的疫情也影響超市量販店營銷。

    本期i-Buzz SOCIAL 粉絲團健檢量販店「 家樂福Carrefour」、「 大潤發 RT-mart」、「愛買 」,以及零售通路「 全聯福利中心」與港資百貨超市「 city'super Taiwan」,分析近半年的粉絲團經營成效與貼文表現,及疫情期間如何透過貼文策略與粉絲維持互動。
    👉https://bit.ly/3BlVmTR

    #iBuzzSOCIAL #粉絲團聯盟 #社群媒體 #社群監測 #社群分析 #社群經營 #粉絲團分析 #粉絲團維運 #社群環境解密 #粉絲團經營 #粉絲團健檢

  • 全聯併購大潤發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9 15:36:44
    有 468 人按讚

    大家還記得中國大潤發?

    一生征戰中國零售市場,成功帶領大潤發在中國開疆闢土的打工皇帝黃明端,在台灣疫情拉警報的第二天正式卸下高鑫零售主席的寶座,也象徵了尹衍樑打造的零售王國完全退出中國。
    拿下中國大潤發及入股蘇寧易購,這是馬雲在阿里巴巴很重要的併購案,阿里分兩階段入股,一次是2017年以244億港元入股,去年再次280億港元收購歐尚等股份,完成51%以上的控股。高鑫零售在阿里加持下一度風生水起,去年中,股價一度大漲至13.4港元,市值達1278億港元,這一年馬雲不再視事,高鑫零售股價跌到5.69港元,市值剩542.8億港元,這一年來高鑫零售股價跌57%,這又創造一次尹衍樑賣在最高點的傳奇。
    除了高鑫零售,阿里小股的蘇寧易購股價從23.54跌到5.59元人民幣,蘇寧電器的張近東陷入危機,蘇寧易購股票停止交易,而這又涉及與恆大集團有200億人民幣債轉股的糾紛。去年阿里以淘寶的名義取得蘇寧易購的控制權,但蘇寧易購去年第四季慘賠56.37億人民幣,蘇寧電器的張近東原是3C通路的霸主,如今在新經濟浪潮下正節節敗退。
    中國的內循環,很有代表性的是火鍋的產業,張勇開創了海底撈,最後夫妻成為新加坡首富才引人關注。海底撈在香港上市,今年2月股價一度大漲至85.8港元,市值4547.4億港元,這個火鍋王國市值比鴻海,聯發科還大,這幾個月股價突然掉到36.2港元,市值剩1918.6億港元,一下子縮水2628.8億港元,約一兆多台幣蒸發了。媒體報導張勇坦承誤判疫情,其實,海底撈最慘在去年上半年,去年淨利衰退八成,今年平價火鍋市場競爭激烈,海底撈專門經營火鍋料的頤海國際股價也從148.6跌到49港元,市值從1559億港元縮水至532億港元,少了1027億港元,張勇開創的江山,價值一下子少了六成。
    海底撈對手呷哺呷哺今年也面臨很大的壓力,台商背景的賀光啓解任CEO趙怡,又走上台前,整頓經營團隊,呷哺呷哺股價從27.15跌到8.03港元,市值從293.6億港元跌到剩下86.84億港元,市值少207.3億港元。從海底撈看到呷哺呷哺,這個過去被當成淘金的市場,現在競爭激烈,是標準的中國「內捲」慘業。
    三是最近豬肉跌價全世界最大的萬洲集團,正在鬧父子內訌,老爸萬隆把兒子萬洪健從公司除名,萬洲獲利下滑,股價也從9.95跌到5.9港元。萬洲在2013年以71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的豬肉商Smithfield,從此競賽爭力無人能匹敵,去年營收256億美元,不過,獲利正逐季往下滑。比較慘烈的是在深圳掛牌的溫氏股份,去年第四季虧損,股價從75元人民幣跌到13.41人民幣。
    從阿里併購的大型零售業到全中國的火鍋產業,到豬肉相關的肉品加工業,這都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內循環產業,如果股價具有方向性,這些內循環產業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美好!下午在家作功課,把這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