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全美餐廳菜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全美餐廳菜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美餐廳菜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美餐廳菜單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美食天堂 - 美味家常料理食譜 一學就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最經典的牛排店|Delmonico【推薦的餐廳_Interesting_recipe】美食天堂| CiCi's Food Paradise|New York Food 美食天堂部落格 http://foodparadise0726.pixnet.net/blog 新唐人電視台 http://w...

全美餐廳菜單 在 Sylvia W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01 17:35:09

誰知道今天『420』是什麼日子? 懂得人想必已經秒懂!😏
今天是屬於人類近代史上評價最兩極的一款植物「大麻」的日子! 
什麼?我要高談闊論被台灣列為第二級毒品的議題嗎?對!今天國際大麻日耶!反正我又沒要提倡「在台灣」去使用尚未合法的違禁物,只是如果你人生中有幸能到「大麻合法的國家」怎能錯過體驗那神奇...

全美餐廳菜單 在 高雄美食。茉莉小姐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2 23:31:15

【五梅先生 漢神巨蛋店】 #高雄美食 #左營美食 #蔬食 . 有時候想來想去不知道想吃啥的時候 我們就會選擇素食蔬食 這天就是在漢神巨蛋B1美食街 看到生意不錯的【五梅先生漢神巨蛋店】 決定健康「素」一下 . 【五梅先生】也是漢來美食集團的品牌 漢來幾乎等於安全美味品質保證 偶爾吃素做一下身體環保 ...

全美餐廳菜單 在 ??? ???♛Foodie♥Afternoonte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6 01:21:07

🚚 美國過江龍! 全球超過250間分店~ 🇺🇸 餐廳: #CaliforniaPizzaKitchen @cpkhk ▫▫▫▫▫ 🍽菜式介紹: ❝ 二人套餐 $388 ❞ 🔸4/5 ❝ 牛油蛋糕配哈根達斯雪糕 $76 ❞ 🔸4.5/5 ❝ 比利是朱古力梳孚厘蛋糕 $68 ❞ 🔸3/5 ▫▫▫▫▫...

  • 全美餐廳菜單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21:03:38
    有 392 人按讚

    #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送、鮮食配送、餐點DIY配送箱,但我認為,都不若「料理懶人包」來得貼切。簡單來說,meal kit把生鮮食材、料理半成品與食譜捆綁在一起,比傳統意義的烹飪方便,因為食材已經幫你配好、處理好,還有料理步驟可供參考;又比外帶外送的餐點新鮮,因為你是自己動手做菜,現煮現吃。

    台灣疫情升級、餐廳被禁止內用後,也有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我最近反覆舉的例子就是Gēn Creative與Club Voilà(Ephernite子品牌),它們讓人耳目一新,不過,meal kit不是現在才在台灣問世。

    早在2016年台北就曾有meal kit專賣店「Phoebe’s Kochhaus 菲比食事」,可惜走在太前面;Green & Safe的「食材百寶箱」也行之有年,唯欠缺食譜與配料、處理,可謂meal kit前身。至於現時有在營運、真正意義的meal kit品牌,台灣則有「樂煮 Let’s Cook」、「FoodGo Box 今晚想自己煮」等等。

    疫情前,meal kit在台灣乏人問津;進入非常時期,至少我自己,才親身體驗meal kit的魅力。然而,進一步查閱資料後,我也才發現,meal kit這個六、七年前在國際募資市場非常火紅的網路新創項目,商業模式是遭受質疑的;疫情中,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也只是一種變通之策。

    本文將試圖探討以下議題:
    1️⃣ Meal kit的市場概況為何?
    2️⃣ Meal kit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3️⃣ 獨立餐廳做meal kit是否有優勢?

    #MealKit的市場概況

    Meal kit在台灣,是小眾之小;在國外,雖和傳統雜貨零售相比仍屬小眾,卻也發展出一定的市場規模,且有眾多業者。根據「Business Wire」的數據,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eal kit市場,2020年的市場規模來到23億美元(註1);放大到全球的範圍,綜合「Business Wire」、「Grand View Research」的分析,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來到8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並預期接下來七年將以複合年均成長率約13%繼續茁壯,2027年全球可望達到200億美元的規模。

    在美國,meal kit新創業者如Blue Apron、HelloFresh,零售巨擘如 Walmart、Amazon,以及某些獨立餐廳,都投入meal kit的競爭。Meal kit的產品也愈趨多元化,除了在餐點風格上的變化(各種異國料理)、飲食需求上的專精(如素食者、健身者),產品設定上,起初的「cook and eat」(需要或多或少的烹調)之外,也往「heat and eat」(不需烹飪、加熱即食)發展,這就比較像微波爐或烤箱加熱的電視晚餐了。

    若查詢meal kit的歷史,一般認為以下二家瑞典企業為先驅:Middagsfrid,創立於2007年;以及Linas Matkasse,創立於2008年。二家公司目前都仍健在。

    Blue Apron是美國市場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據說參考了瑞典的Linas Matkass,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卻始終走在前面。然而,Blue Apron如同彗星路過,2017年在紐約證交所IPO可謂慘烈災難,其後每況愈下,疫情雖有幫助業績,現又回到掙扎狀態。

    2016年時,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也歷經分眾化的過程(如專攻素食的Purple Carrot),在Blue Apron上市前後也有一波整併潮。現在,美國市佔最高的meal kit業者是HelloFresh,這家德商同時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美國是其主要市場,2020年美國的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也拜疫情所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巨擘、雜貨零售商加入戰局。Amazon在2017年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引起業界波瀾,後逐步推出meal kit服務,去年才讓meal kit固定上架全美Amazon Fresh;也有幾間超市併購meal kit新創,如Albertsons收購Plated(2017)、Kroger收購Home Chef(2018)。Walmart也從2018年起推出自己的meal kit。

    以上美國市場發展歷程,我將有另一篇專文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Meal kit新創業者的發展,為什麼會走到IPO困難,或者被雜貨零售商併購呢?這就和其商業模式有關了。

    #MealKit的商業模式

    Meal kit的訴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說法相當貼切:它是在餐廳內用、外帶外送、買菜自煮以外,第四種飲食消費行為,自給自足的程度,介於外送與自煮之間。

    Meal kit比傳統烹飪方便許多,省時間省力氣,理由在於,它幫你完成規劃菜單、買菜、備料等等,在家自煮的繁瑣雜務;一道菜的內容,通常包含生鮮食材、醬汁、其他調味佐料、料理半成品以及食譜,某些食材甚至已經洗好、切好。對於廚藝欠佳的煮夫煮婦而言,meal kit是在家做出餐廳水準菜色的機會;對於熱愛嘗鮮的吃貨來說,meal kit也是拓展味蕾、嘗試異國風味的方案。當然,新鮮現煮也符合健康訴求,而針對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飲食需求的消費者,例如素食主義、減脂增肌,某些meal kit特殊菜單也令飲食規範更好遵守。

    這類料理懶人包,可謂數位時代的產物。Meal kit的先行者皆屬網路新創,設立之初就採取線上訂購與配送,且大多綁定 #訂閱制,以確保營收基礎。亦即,如今的meal kit產業是從線上起家的,實體零售在幾年後才跟進。並且,其初期成長大多來自都會區收入較高、年紀稍長的Y世代(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者),代表其消費門檻是比較高的—有數位能力,並擁有較多可支配所得。

    這也預示了meal kit業者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價格。在美國,一人份的meal kit定價約莫介於8美元至12美元之間,差不多是在大眾餐廳能飽餐一頓的價格,也比傳統意義的買菜自煮貴上許多。方便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也限制了meal kit的目標客群。

    再來,訂閱制反成為消費者卻步的理由。一般訂閱方案為一週二到四餐,視餐數與份量有不同的運費規則,基本上愈多餐就愈容易免運、單價也愈低,但愈多餐也代表消費者的承諾是愈高的。然而,我們都清楚每天的食欲變來變去,上餐館、叫外賣也很方便,更何況,有時候就是不想煮飯。假設我這週想少煮二餐meal kit?或者我接下來一個月都想休息?管理訂閱成了一件麻煩事;顧客忠誠度也不高。

    因此,現時許多meal kit業者強調無需訂閱,或者管理訂閱容易,想取消、跳餐隨時隨地。

    然而,為什麼網路新創meal kit業者起初會採取訂閱制?那是因為,業者必須綁定較高收入的用戶,才能彌補目標客群較小眾的落差,也才能彌補高昂的營運成本與費用。

    開一家meal kit公司的成本與費用很高。你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理貨與包裝,也需要大量的包材,物流與後勤也複雜,因為牽涉到容易腐壞的生鮮食材與料理半成品。行銷也花錢,因為要留住舊客很難,開發新客也面臨競爭。

    於是,#營運成本高昂、#顧客忠誠度低,成為meal kit商業模式的二大弱點。

    已經擁有基礎建設的零售巨擘與雜貨商,如Walmart、Amazon、Kroger,因此看到入市機會。這讓Blue Apron一類網路新創起家的meal kit業者面臨更沈重的壓力。

    #獨立餐廳做MealKit是否有優勢?

    了解meal kit的產業概況後,我們就會明白,獨立餐廳做meal kit,完全不能把自己當作meal kit業者。不僅沒那個資本,也不需要玩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的遊戲。但是,疫情中,餐廳被禁止內用的情況下,餐廳在思考能提供什麼不一樣的產品給消費者時,meal kit確實是一個選項。

    亦即,把meal kit當作外帶外送的一種變形。

    和傳統意義的外帶外送相比,meal kit作為一種料理半成品與食材的組合,交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烹調,可以避免餐點在運送途中狀態劣化的風險。我們都清楚,外帶外送的餐點,和內用相比總是差一些,如果能讓我們說出「冷了也好吃」、「味道沒什麼改變」,就已經是高度讚美了。而meal kit,就是把料理的完成階段交到消費者手中,我們在家能夠掌握料理的狀態,關鍵的調味與備料,餐廳大廚又幫我們準備好了,所以好吃的機率會比較高。

    #專業主廚的烹飪知識與技藝,可以發揮不同的創意。這仍然是 #廚師的主場。

    不過,如同所有meal kit,價格會是一個問題。多數美國市場調查報告都顯示,meal kit定價偏高,是許多消費者不繼續使用服務的原因。獨立餐廳做meal kit,也會面臨價格怎麼設定的問題,即便用很好的食材,還有支持食材供應商的美意,但如果定價最終和內用差不多,或者不比外帶外送便宜,消費者就會開始打算。

    於是再度顯示這個困境:以內用為主的獨立餐廳,除去內用服務後,其價值不容易被彰顯。除非已有堅強的品牌力,並已進入民生消費性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的領域,否則,餐廳轉型推出商品,並不容易。

    當然還是要再細分業態。獨立的fine dining餐廳,疫情中轉型做外帶外送、meal kit或其他商品,會相對困難,因為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較難被證明,業績因此難以和正常營運時齊平。客單價調低,量就要變大,但能變多大?客單價較高,量就會變少,而少了服務、裝潢、氣氛、美感等等現場體驗,非內用的定價,到底該怎麼定?怎麼做對餐廳是比較好的,能夠支付員工薪水、房租、食材費,是業主的數學習題。

    一個餐廳做meal kit的正面案例是英國的小型披薩連鎖店「Pizza Pilgrims」。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五月底的報導,Pizza Pilgrims在倫敦地區有十三間分店,去年推出「平底鍋披薩組合」,內含發酵好的麵團、番茄醬、莫札瑞拉起司與橄欖油,並有線上教學影片。報導當時,Pizza Pilgrims已售出一萬二千組,有10%回頭客。不過,披薩仍是相對適合外帶外送與商品化的品項,Pizza Pilgrims比單獨的餐廳也大上不只一個層級。

    在談到為什麼做此披薩組合時,Pizza Pilgrims的創辦人Thom Elliot表示:「如果我們能打平收支,並且在社群媒體上有聲量,就值得做。」打平收支很難,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徹底喪失和客人互動的機會。若有社群聲量,也是不錯的宣傳。

    其實,疫情中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保住員工、支付房租、維持動能。這是最實際的目標。

    疫情下,餐廳的營運轉型,目標也轉型。台灣餐飲業者接下來可能面對部分內用、部分外帶的情況,該怎麼安排後勤,又是另一件功課了。

  • 全美餐廳菜單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4 22:10:35
    有 5,571 人按讚

    1.
    總裁跟我們待在家,
    今天到底是第幾天,
    好像已經算不出來。

    一轉眼世界都跟原來不一樣了,
    我想起幾週前,
    還跟彼得羅比一起出去餐廳吃飯。

    彼得在店員面前展現了父親的威嚴,
    他指著菜單飲料區的可爾必思說:

    羅比,快點決定,
    你要喝牛奶還是喝這個比爾蓋茲?

    #比爾蓋茲才50元能不喝嗎
    #店員傻眼

    2.
    前陣子,
    也不過就是沒多久以前的事,
    我跟彼得還在忙著替羅比找升小一的暑假先修班,
    為此參觀了各式各樣的安親班。

    時間真的過得好快,
    我還記得跟隔壁這個男子一起參觀月子中心,
    好像就是前幾天的事,
    怎麼孩子就要上小學了?

    但世界在變,
    不變的永遠是彼得。

    我們去一家美語安親班參觀,
    櫃台人員帶著我們在教室走廊邊走邊看,
    她親切地說:
    我們每個班級,
    除了外籍老師全美語教學,
    都還會在教室裡另外搭配一個中師。

    然後彼得問我:
    什麼中師?

    我:
    就是會講中文的老師啊。

    彼得撫著胸說:
    喔,我想說學個英文,
    教室還有搭配棕獅犬,
    這也太恐怖了吧......

    #對付小一生
    #棕獅犬感覺有必要
    #經網友熱心指正是鬆獅犬

    3.
    下午下了一場雷陣雨。

    因為最近下雨的次數實在太少了,
    關於下雨的記憶就變得鮮明起來。

    上一次遇到台北下雨時,
    是有點不情願的毛毛小雨,
    當時疫情還沒有爆發,
    我走在要去搭捷運路上,
    旁邊有一對情侶,
    跟我同一個方向。

    女生對男生說:
    奇怪,你的頭髮怎麼有點QQ的?

    男生回答:
    哪有?

    然後雨越下越大,
    男生的整個頭都變得捲捲的,
    越來越濕就越來越捲,

    那個女生說:
    真的,你頭髮變好Q,
    不然我幫你拍一張照......

    女生舉起手機,
    男生才很不好意思地說:
    好啦好啦,
    是我去燙頭髮沒有跟你講啦......

    女生怯怯地說:
    喔,蠻好看的啊。

    然後男生臉紅了。

    #情侶的真心話好可愛
    #令我不禁想起彼得也曾經燙過頭髮
    #真的好醜

    4.
    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
    雖然偶爾有點煩躁,
    但依然有許多值得期待的事情,
    比如說,
    六人行有特別節目這週要播放,
    我好期待。

    又比如說,
    NBA的季後賽開打,
    好熱血啊。

    我們一家人都喜歡看NBA,
    喜歡到羅比生氣的時候,
    還會嚴肅地對我說:
    媽媽你踩到我的內線了。

    我笑得要命:
    是底線啦,不是內線。

    羅比還強辯:
    你就是踩到我的內線!!

    我胡亂說著:
    我踩到你的內線,
    那你還是要交易嗎?

    羅比聽不懂,
    氣得蹦蹦跳,
    他說:
    你為什麼要踩我的內線,
    一直踩~~~~

    我繼續亂講一通:
    那羅比的內餡是豆~沙~嗎?

    總而言之我快把總裁氣死了。

    5.
    講到踩到底線這個事,
    前幾天羅比也踩到我的底線,
    而且原因很莫名,
    我至今也想不通當初是怎麼理智斷線的。

    事情發生在晚上,
    羅比走到我房間問:
    媽媽,你要不要陪我玩?

    我說:
    好啊。(不情願的臉)
    那你想要玩什麼?

    羅比:
    大富翁環遊世界!!

    我沉默了一下,
    又更加不情願地說:
    好吧......

    接著我走出房間要去拿大富翁桌遊,
    羅比可能是看到我興趣缺缺的樣子,
    他在我身後,默默地說:
    你就是不練習,
    才沒辦法變成大富翁......

    我不知為何突然有點火,
    我轉頭說:
    你幹嘛這樣說我,
    你是覺得我很窮嗎?
    難道平常我沒有給你飯吃嗎?

    然後羅比超冷靜說:
    我沒有說你很窮,
    我只是說你沒辦法變成大富翁。

    #被總裁教訓惹

    後記:
    彼得剛剛對我說,
    在疫情嚴峻之際,
    你應該要寫一些鼓勵的話,
    讓大家振奮一點......

    令我突然想起,
    某天我上班忙得要死,
    開會中間跑出來上廁所,
    偶遇正從廁所悠哉走出來的彼得。

    我問他:
    欸你今天要做什麼?

    彼得高興地搖著手機上的YouTube螢幕說:
    我今天一定要學會唱這首歌!!

    所以大家人生就輕鬆過吧,
    當不了大富翁,
    在家裡學學唱歌也不錯。

    至於振奮人心這件事,
    我寫了"你要不要喝比爾蓋茲"?
    無論如何,希望有鼓勵到大家喔!

    PS.
    最後在NBA的賽季,
    我精心收集了NBA的帥哥照片集,
    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帥照~~~

  • 全美餐廳菜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7 11:30:37
    有 1,553 人按讚

    【販賣部恩仇錄:電影院爆米花的故事】#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距今整整100年前,電影院和爆米花首度交手。

    這個會帶來滿場噪音和滿地毯垃圾的零食,從一開始被電影院老闆強力取締,到陰錯陽差拯救岌岌可危的電影院產業,並成為觀眾100年來難以戒斷的健康危害,爆米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濃縮版的電影史。

    如今電影院產業再度面臨十字路口,爆米花有沒有機會再度披上披風扮演超級英雄角色,拯救存亡關頭的電影院體驗?

    ▇ 電影院的寄生上流路

    「裝高材生,靠的是氣勢」《寄生上流》中的阿萬說。

    1920年代是美國電影院產業的轉大人階段。他們急欲擺脫過去十多年在路邊擺攤的nickelodeon五分錢電影院的窮孩子形象,想要成為有氣勢的高材生,以便跟真正有錢、有文化的上流觀眾們往來。

    他們心目中的高材生是——劇場。

    於是192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被稱作「Movie Palace 電影宮」的豪華電影院。這些電影院積極模仿歐洲的劇院建築,浮誇的設計風格、華麗的大廳、水晶吊燈、迴旋梯、包廂等等劇院特色一應俱全。

    電影宮的出現有其歷史必然性:1912年愛迪生信託輸了專利官司之後,原本愛迪生一直抗拒的長片總算慢慢成為主流。問題在於默片時代要說越長的故事就要用越多張字卡,識字的門檻就會開始排除中下階層的觀眾進電影院。電影院企圖寄生上流是因為當時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因此1914年全美第一家電影宮——紐約曼哈頓的Strand Theatre開幕時的宣傳標語正是強調奢豪體驗:「給小市民的皇室貴族體驗(make the average citizen feel like royalty)」。

    接下來電影宮的風潮開始在全美各大城市湧現(雖然建築風格很快就從歐洲宮廷風慢慢轉變成比較容易控制成本的Art Deco風格)。當時的好萊塢五大片廠也爭相跳下來興建自己的電影院,搭配片廠制、明星制等工具將他們的權力擴張成為無所不包的電影托拉斯。華麗的電影宮就是好萊塢片廠的無限手套上的最後一顆寶石。等到1929年時,美國的電影票房中已經有高達70%是出自五大片廠旗下的電影院賣出去的票。

    早年的五分錢電影院中的觀眾會自帶各種零食進場,電影院吵雜髒亂的環境、隨地亂丟的煙頭都是上流觀眾不能忍受、但電影院老闆可以忍受的事。對老闆來說只要有門票可以收就心滿意足。

    然而新的電影宮老闆們可不這麼好相處。

    掛上水晶燈,鋪上紅地毯之後,過去五分錢電影院不會有的「禁止飲食」標誌也隨即被掛上。設備豪華的電影宮當時也被稱為“dream palace”夢幻宮殿,因為這裡的一切都像夢一樣不真實。然而來自街邊的小吃零食會打破這個幻覺,破壞電影院的高級格調。不僅進食的聲音非常惱人(而且默片時代還沒有對白音效可以遮掩),又會弄髒老闆剛鋪好的名貴地毯。

    電影院要寄生上流,就要有上流社會的樣子,才能全面推翻過去被上流社會認為「電影是粗俗娛樂」的社會認知。於是電影院門口寄放大衣的櫃檯員工,便被老闆交付一個全新的任務——檢查觀眾的大衣或包包裡有沒有偷帶零食,一律扣押在寄物處,不准帶進場。

    說的就是你藏在包包裡的爆米花呢~


    ▇ 爆米花的貧民百萬富翁

    「你知道什麼計畫絕不會失敗?就是沒有計畫」金基澤說。

    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蕭條,讓爆米花和電影院的衝突白熱化,但雙方當事人也因爲這次不打不相識,意外結成百年盟友。

    當時年僅17歲的中學生Kemmons Wilson因為相依為命的媽媽在失業潮中丟了牙醫助理的工作,不得不主動輟學、負擔起養家的責任。

    Wilson臨時想到的打工構想扭轉了整個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命運:他決定去電影院門口擺攤賣爆米花。

    爆米花在19世紀從玉米的原產地南美洲傳入美國。美洲原住民認為把玉米加熱的時候會導致住在玉米粒裡頭的神靈生氣膨脹,直到把玉米粒撐到爆開之後,神靈才化作一陣煙消失無蹤。實際上讓玉米粒爆開的原因是玉米粒中的水份經加熱膨脹產生的壓力。加熱到約200度的時候,玉米粒裡頭的壓力可以達到大氣壓力的9倍,使玉米粒的外皮終於挺不住、瞬間爆開。台灣小吃爆米香也是類似的原理。

    爆米花這門古老技藝一直苦苦等待的轉機出現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美國甜點師傅 Charles Cretor發明的第一台用蒸氣驅動的爆米花機。

    1930年,17歲的Kemmons Wilson借了50美元買來一台和世博會那台原型機所差無幾的爆米花機,開始了他的爆米花小攤。爆米花機的革命性在於它提供任何其他小吃攤都比不上的「行動力」,一個中學生的力量就能推著它上山下海,並且還不用花心思攬客,因為製作過程中的濃烈氣味就足以擄獲滿街的客人。不需要任何廚藝或特殊技術也不受到空間限制的爆米花瞬間碾壓另外一個美國國民經典零食——洋芋片。

    Kemmons Wilson的爆米花小攤很快就大發利市,使他一週可以賺到40~50美元之多。相對之下,當時的電影院已經受到大蕭條的衝擊而使票房收入下滑中,有時候一週甚至還賣不到25美元的票房。惱羞成怒的電影院索性趕走Wilson,甚至還卑劣地沒收他的爆米花機。

    「只因為我的業績比電影院經理的還好,我的爆米花機就這樣被沒收。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立刻告訴媽媽說我發誓以後一定要蓋一座自己的電影院,確保誰都不能奪走我的爆米花機。」Kemmons Wilson後來受訪時回憶道。

    Kemmons Wilson真的說到做到。他日後仰賴爆米花機、雪茄販賣機和自動點唱機等機台累積財富,再把賺來的錢投入進軍房地產和旅館業,並且投資了11家電影院。他正是名下擁有1300家旅館的Holiday Inn集團的創辦人。

    另一個在電影院老闆之間流傳更廣的故事,主角是一名奧克拉荷馬州銀行家。老先生在股市崩盤時散盡家財後,和17歲少年一樣選擇在電影院門口賣爆米花維生,結果生意好到讓他短短幾年內買了房子、買了店面甚至還買了一家農場。這個故事迅速成為電影院老闆口耳相傳的鄉野奇譚,並在1930年代中期終於觸發第一個決定自己跳下來賣爆米花的電影院老闆。

    雖然「經濟越不好,電影賣越好」說法的源頭正是大蕭條期間的經驗,但實際上大蕭條期間電影院的流量也曾曾劇烈震盪,比如初期從每週80萬人次迅速下滑到60萬人次。

    這時候電影院經營者才因有聲電影的設備升級而負債累累,加上票房顯著下滑,每個老闆都焦急地嘗試各種方法想要吸引新觀眾進來。所幸默片的字卡閱讀門檻已經不在,電影院的大門現在已經開放給任何買得起電影票的觀眾。有的電影院推出了專門吸引媽媽的dish night(看電影送碗盤),或是形同賭博的bank night(看電影抽現金)等行銷方法,甚至還有直接把電影票打對折的激進做法。但實證結果通通比不上直接開賣爆米花帶來的業績,更能彌補大蕭條期間損失的收入。

    爆米花像病毒一樣快速在電影院之間蔓延,從大蕭條前全美幾乎沒有任何爆米花的消費是發生在電影院裡,到1945年後已經有超過半數的爆米花消費是在電影院裡被吃掉。影響之大,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甚至因此上升。

    同樣在1930年代發生的變革是紙杯的問世,讓電影院老闆更願意在販賣部賣汽水來搭配爆米花,因為再也不用顧慮容易打破的玻璃杯很難清理的問題。

    結果大蕭條變成一次殘酷的電影院淘汰賽。那些願意放下身段設置販賣部和爆米花機的電影院業績開始回升,那些鐵了心走高級劇院定位而堅拒爆米花進門的的電影宮陸續破產關門。

    爆米花和電影院都不在對方的人生計畫中。是大蕭條的強風驟雨讓他們躲在同一個屋簷下求生。

    而從中成功生還者的經驗,直接定義了接下來90年電影院產業的核心經營方針:信販賣部者得永生。


    ▇ 好萊塢不能沒有你

    「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燙平了」金基澤說。

    接下來的歷史中,電影院和爆米花的親密關係並非一帆風順。許多第三者的出現增加了緊張的壓力。但爆米花仍然對電影院持續貢獻大量收入,從未中斷。是錢把這段關係中的一切皺褶都燙平了。

    二次大戰期間因為來自菲律賓的蔗糖短缺,使得爆米花的主要敵手——各式各樣的糖果、巧克力都嚴重缺貨。爆米花的消費因此翻了整整三倍。於是不安分的爆米花產生了異心。

    195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1960年代微波爐開始普及,讓爆米花產業開始大作廣告,向消費者推銷在家裡自己做爆米花配電視吃。

    另一方面,1948年最高法院的派拉蒙判決切斷了片廠對於電影院的控制之後,電影院不僅再也沒有片廠的財團資源撐腰,也更無法像過去一樣輕易確保大片片源供應。戰後嬰兒潮的新家庭紛紛搬離市區之後,電影院的觀眾人次再也沒有回復到大蕭條前的榮景,財務風險很高的豪華電影院能拆就拆、能改裝就改裝。電影宮正式走入歷史。

    但驅動電影院產業的基本動力仍然不脫爆米花。1950年美國汽車業商人Richard Hollingshead, Jr.想到了一種讓電影院保持現金流,而不需要大幅舉債投資的方法,就是混合用餐、看電影和加油站三種機能在一體(稍後加油站被拿掉)。這種不用再盛裝打扮,也不用擔心吃東西吵到別人或弄髒老闆的地毯的新電影體驗很快就紅遍全美,最高峰有高達4000家之多。1960年代AMC則嘗試興建經濟效應更高的雙廳電影院,開啟了日後多廳電影院模式的序曲。這些成功的創新模式完全遵照這句電影院業老祖宗留下的箴言:

    找個賣爆米花的好地方,然後在旁邊蓋電影院。

    多年來,觀眾對爆米花不離不棄的理由是未經思考的本能習慣。2011年美國學者的研究就發現即便提供給受測者已經放了14天、變得很難吃的爆米花,那些過去習慣一邊看電影一邊吃爆米花的受測者仍然會不自覺地吃光光。觀眾全都被「看電影配爆米花」的習俗給制約。

    電影院對於爆米花不離不棄的理由是則是經濟因素。片廠對電影票的抽成比例高達40~60%,幾年前Disney在發行星戰電影時甚至還對電影院開出苛刻的70%比例放映合約。無論電影院如何賣電影票,都只是淪為替片廠打工的小螞蟻,更何況片廠一點都沒有想要分攤蟻窩中各種工程——Imax、3D、雷射投影、Dolby全景聲等等永遠更新不完的設備投資成本。唯獨只有販賣部賣出去的所有零食飲料,電影院可以獨享收入。

    這就是為什麼大趨勢上電影票價罕有調整,但販賣部的訂價卻很容易水漲船高的道理。漲票價之後電影院仍然只能留下40%收入,還會因為嚇跑觀眾而損及真正的賺錢金雞母——販賣部。

    電影院因此採用了類似Xbox等遊戲主機採用的價格補貼策略,不求在主機銷售中賺到錢,而把賺錢的機會留在消費者買了主機因而進場之後,在市場裡買下更多遊戲的機會。低入門門檻的便宜電影票就是Xbox主機,剪票、關門、放狗之後,才是販賣部剝削觀眾荷包的真正時刻。

    多年來不少人留意到這種價格結構,並開始呼籲影迷應該多多購買爆米花。理由是:從頭到尾根本都是爆米花在支撐電影院體驗的經營成本,而不是杯水車薪的票房拆帳。


    ▇ 販賣部的王者歸來?

    《寄生上流》:「我們都是有困難的人」

    100年後的電影史又倒帶到等同於(甚至更甚於)大蕭條的經濟危機,電影院面臨另一次的危急存亡之秋。

    同樣導致上千萬美國人失業,但大蕭條從未曾發生的是像現在這樣幾乎全世界的電影院都停擺的狀況。頓失收入的電影院一再傳出可能破產的謠言,尤其是屬於中國萬達集團的全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

    時窮節乃見,急需收入的片廠隨即背叛了電影院,投靠了電影院的21世紀死敵——網際網路。NBCUniversal第一個打破空窗期的慣例,同時在電影院(其實一家都沒開門)和VOD市場推出動畫電影《Trolls World Tour 魔髮精靈唱遊世界》,並聲稱未來將繼續在更多電影上採用這種「電影院+VOD」的同步發行模式。怒火中燒的AMC電影院馬上宣佈未來將抵制Universal發行的電影,並指控他們破壞了發行和放映業幾十年來透過「空窗期」的默契建立起來的緊密合作關係。

    電影院變成了片廠用過即丟的免洗餐具。再一次,他們必須靠自己救亡圖存。

    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疫情過後會是比1929年大蕭條更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也意味著大蕭條時期的經驗仍然具有參考價值:

    長期而言經濟越不好,觀眾越有動機進電影院逃避現實。此時此刻汽車電影院在社交禁令中大受歡迎,顯示大家仍然有強烈的動機出門一起看電影。這個動機是電影院的最後一線生機,意味著疫情過後觀眾仍然有機會回到這個殿堂朝貢,只要票價的門檻沒有擋住他們的朝貢路線。

    驗票之後,就是販賣部上場戰鬥的時候。

    美國獨立電影院品牌Alamo Drafthouse電影院創辦人Tim League近日宣佈要讓出執行長的位置給專業經理人Shelli Taylor。Alamo Drafthouse經常在電影院內設有餐廳和酒吧,努力想找回找回那種晚上盛裝出門用餐加上看電影的獨特體驗。引人注意的是新執行長Shelli Taylor來自Starbucks星巴克,過去是星巴克在中國擴張版圖的主將,一手將中國星巴克從500家擴展為3000家。這個新人事透露了同樣的線索:餐飲會是電影院的救生圈。

    問題是100年後爆米花仍是販賣部的主將嗎?

    爆米花的健康負面影響在過去十幾年一再浮上檯面。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努力政治遊說下,連鎖電影院被排除在連鎖餐廳卡路里標示的法令之外,所以不必在爆米花菜單或是外包裝揭露它的高鹽、高油、高熱量和各種人工香料和色素。你始終無法在自己家裡做出一樣好吃的爆米花的真正原因是一種名為聯乙醯 (diacetyl)的人工香料,被電影院用來替爆米花增加假的奶油香味。直到2000年科學家才發現大量吸入聯乙醯的爆米花工廠工人會產生一種閉塞性細支氣管炎,並被暱稱為「爆米花肺」。

    多年前紐約市政府也曾鎖定另外一個販賣部明星,推動禁賣超過16盎司(約470cc)的汽水,而電影院業者也出現在極力反對的聲浪之中。

    於是,搶救電影院體驗變成了一個忠孝難兩全的難題:在販賣部多多消費來撐電影院的同時,我們如何兼顧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用大份甜鹹綜合口味爆米花毀傷的道德責任?

    To pop, or not to pop, that is the question......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全美餐廳菜單 在 美食天堂 - 美味家常料理食譜 一學就會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4-07-28 22:54:35

    美國最經典的牛排店|Delmonico【推薦的餐廳_Interesting_recipe】美食天堂| CiCi's Food Paradise|New York Food
    美食天堂部落格 http://foodparadise0726.pixnet.net/blog
    新唐人電視台 http://www.ntdtv.com/xtr/b5/index.html
    美食天堂 http://www.ntdtv.com/xtr/b5/prog899.htm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TDFoodParadise
    CiCi Li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icili
    Foodparadise,Taste Asia,美食天堂,旅行紐約,好吃的餐廳,強力推薦,經典,,牛排,紐約美食推薦,CiCi Li,趣味,知识,NTDTravel,Delmonico,Steak,Classic,Interesting,recipe
    位在紐約市的 Delmonico’s於 1827 年開幕,他是全美國第一間高級餐廳,首創私人的用餐室、也是第一家讓客人可以用菜單點餐的餐廳,就連桌巾也是他們家發明的。許多首屈一指的經典名菜,例如Baked Alaska, Delmonico’s Steak 等等都來自於這家餐廳,所以Delmonico’s可以稱得上是美國最具代表性,也最有歷史意義的餐廳了!
    Situated in New York, Delmonico opened in 1827. It's the first high-end restaurant in the US. It had the first private dining room, and the first restaurant that allowed diners to order off the menu. They even invented the concept of clean table cloths! Many classic dishes, like Baked Alaska and Delmonico's Steak all came from this restaurant. So Delmonico's can be said to b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nd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American restaurant.

  • 全美餐廳菜單 在 Taipei Walk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4-05-05 11:00:46

    夏于喬 PROFILE
    因參與「我猜」節目舉辦的「夢幻國中美少女」第1名出道,2008年接手主持「型男大主廚」,並於2011年獲得第46屆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主持人獎」,更參與電影「明天記得愛上我」、「總舖師」演出,最新戲劇作品「A咖的路」。

    雷瑟琳 PROFILE
    台灣(父)和巴拉圭(母)混血兒,初出道以拍攝時尚雜誌為主,近年轉型為演員,在電影「女朋友。男朋友」初試啼聲,之後更加入「女王的誕生」飾演心機小模杜小葳,雖然新人演技卻不生澀,最新戲劇作品「A咖的路」。

    特輯:姐妹女子會聚會囉!
    和姊妹們聚在一起,邊吃東西邊聊天的聚會,是最能開心紓壓的活動,本月小編們規劃了5種姐妹們的玩樂提案,要讓姐妹們吃得盡興、聊得過癮、玩得開心,跟著我們的企劃一起Go Happy吧!

    提案1【紓壓UP】逛雜貨買小療癒
    提案2【享受UP】貴婦午茶好奢華行程
    提案3【健康UP】瑜伽蔬食周末樂活一下
    提案4【活力UP】熱血棒球場超High體驗
    提案5【愛情UP】塔羅占卜愛情來了


    趨勢NEWS
    ◎霜淇淋旋風 TOP 50+大搜查線
    ◎萬人野餐日 一起野餐吧!
    ◎宜蘭無菜單料理餐廳,正夯!
    ◎夏日亮白好氣色 美白、防曬、彩妝不能少
    ◎台灣樂天市場逛大街
    ◎日系零食大集合免出國嚐和風味

    音樂
    Cover Face:夏于喬、雷瑟琳 傻妹VS心機女的全美詮釋
    Close Up:李千娜 挑戰所有可能
    Close Up:林凡 療愛歌后溫暖人心
    Music:慢慢說樂團 集創作歌藝才華於一身

    ★ 更多美食、旅遊、娛樂新消息盡在Taipei Walker 205期5月號
    ★ 最新生活情報與活動贈獎請上http://www.taipeiwalker.com.tw

  • 全美餐廳菜單 在 Taipei Walk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4-05-05 11:00:46

    林凡 PROFILE
    2000年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林凡同名專輯」,一推出就創下12萬張的驚人銷售量、佔居音樂排行榜首位過半年之久,林凡因此入圍2001年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專輯作品「非愛不可.心林凡」、「眼淚流回去」、「愛情_很突然」等。

    特輯:姐妹女子會聚會囉!
    和姊妹們聚在一起,邊吃東西邊聊天的聚會,是最能開心紓壓的活動,本月小編們規劃了5種姐妹們的玩樂提案,要讓姐妹們吃得盡興、聊得過癮、玩得開心,跟著我們的企劃一起Go Happy吧!

    提案1【紓壓UP】逛雜貨買小療癒
    提案2【享受UP】貴婦午茶好奢華行程
    提案3【健康UP】瑜伽蔬食周末樂活一下
    提案4【活力UP】熱血棒球場超High體驗
    提案5【愛情UP】塔羅占卜愛情來了


    趨勢NEWS
    ◎霜淇淋旋風 TOP 50+大搜查線
    ◎萬人野餐日 一起野餐吧!
    ◎宜蘭無菜單料理餐廳,正夯!
    ◎夏日亮白好氣色 美白、防曬、彩妝不能少
    ◎台灣樂天市場逛大街
    ◎日系零食大集合免出國嚐和風味

    音樂
    Cover Face:夏于喬、雷瑟琳 傻妹VS心機女的全美詮釋
    Close Up:李千娜 挑戰所有可能
    Close Up:林凡 療愛歌后溫暖人心
    Music:慢慢說樂團 集創作歌藝才華於一身

    ★ 更多美食、旅遊、娛樂新消息盡在Taipei Walker 205期5月號
    ★ 最新生活情報與活動贈獎請上www.taipeiwalke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