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化下的訊息流通-澳洲政府與臉書的紛爭議題討論》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2021/3/9
本文編輯|鄭巧筠、吳政謙
本文校正|林家宥、陳冠螢、吳佳芸
❐ 前言
澳洲政府準備以法規規定臉書等數位平台,應該付費給當地新聞媒體。社群媒體龍頭Facebook宣布,不再允許澳洲媒體...
《資本化下的訊息流通-澳洲政府與臉書的紛爭議題討論》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2021/3/9
本文編輯|鄭巧筠、吳政謙
本文校正|林家宥、陳冠螢、吳佳芸
❐ 前言
澳洲政府準備以法規規定臉書等數位平台,應該付費給當地新聞媒體。社群媒體龍頭Facebook宣布,不再允許澳洲媒體和澳洲臉書用戶,分享或查看新聞連結。
為抗議澳洲的立法,臉書在18日時忽然關閉當地相關新聞專頁的閱覽與分享功能。許多民眾一早醒來,發現很多新聞無法轉發。
而在本次封鎖之中,也波及到了部分災難急救單位、家暴救援通報專頁,使許多關鍵的緊急資訊,都無法在第一時間傳給大眾。
-
❐ 事件經過
澳洲政府將開全球先例,財政部長佛萊登柏格(Josh Frydenberg)於2020年提出法案,要求Facebook和Google等平台,必須就新聞內容支付費用給新聞媒體。
澳洲政府為矯正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和Facebook等美國科技業巨擘在網路廣告市場稱霸,及新聞媒體業因此蒙受損失等問題,決定立法要求這些企業在搜尋結果和動態消息提供生產成本高的新聞內容時,須付費給媒體。
澳洲眾議院通過相關的「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後,臉書18日突然對澳洲用戶封鎖平台上的所有新聞內容,既讀不到也無法轉貼,這項舉動引發全球譁然。
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澳洲分部主任皮爾遜(Elaine Pearson)對此表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切斷一整個國家取得重要資訊的管道,非常沒有良心。」
在澳洲的臉書公司則表示,這對他們而言是個「心情沉重」的決定。
-
❐ Facebook、Google立場
2月18日,社群網路巨頭Facebook宣布,將不再允許澳洲出版商和用戶分享或查看新聞連結,以回應該國擬議的新媒體法。
Facebook和Google一再抗拒各國可能提出破壞他們商業模式的連串監管新規,因為這些企業正是靠原本經營模式,成為全球規模和獲利數一數二企業。
Facebook和Google都表示不反對為新聞內容付費,兩公司事實上也已經為了內容而付費給一些新聞機構。它們主要反對澳洲立法決定它們該付多少錢,這遠比歐盟立法管制更多,歐洲只鼓勵社群媒體和傳統媒體就付費達成協議。
澳洲政府原本提出的法案,賦予獨立仲裁員有權判定Facebook和Google與新聞媒體達成的付費協議是否公平,以確保這些科技業巨擘不會利用網路廣告市場霸位來主導協議條件。
-
❐ 澳洲政府
一開始,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強勢表態,稱不會被科技巨頭嚇倒,決不會就此讓步。
莫里森表示,Facebook禁止澳洲新聞進入該平台的決定是「傲慢而令人失望的」。他稱這家社群媒體巨頭試圖「與澳洲解除友好關係」,基本訊息和醫療服務都被屏蔽。莫里森承認其正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保持著「定期聯繫」,這些人對澳洲和Facebook之間的緊張關係很感興趣。
但經過澳洲官員和臉書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數日談判後,澳洲政府做出讓步,同意修改法案4處條文,包括Facebook相當在意的最終報價仲裁機制。
這暗示只要facebook和Google能與新聞媒體達成協議,就能不用受制於仲裁。Facebook也因而宣布,「將在未來幾天」解除對澳洲新聞網頁的封鎖。
儘管Facebook屏蔽新聞內容的行動,可能讓政府當局未來試圖對網路平台祭出監管新規時有所警惕;但臉書最後同意解封,也展現科技企業有意願與立法機關就新聞內容提供商的收入來源進行協商。
Google原本也因相同因素揚言停止在澳洲提供搜尋服務,但最後一刻打消念頭,轉而與數家澳洲媒體集團達成付費協議。
-
💡反思
❐ 大企業與政府機關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如FB、Google等跨國企業公司,掌握了傳達訊息的重要功能,具有可以影響一整個國家的能力。然而,從此事件可看出,大型社群媒體不但無法有效受到監督,反而能透過單方面對平台的全權操控,反擊政府與社會。
在市場高度自由的今天,相關立法要如何在不傷害自由貿易的前提下牽制企業,與這些資本家取得平衡?政府又要如何確保民眾不會受假消息左右,並能在關鍵時刻取得重要資訊?
❐ 公民要如何真正獲得獨立思考的意識?
另一方面,身處在爆炸量資訊可以快速傳遞、媒體高度發達的社會中,我們時常會仰賴這些「社群媒體」作為主要消息來源或是討論平台。然而,諸如FB、Google這些大型跨國資本企業的運作,無法受到法規及公益團體監督,並在實務上完全壟斷了哪些訊息被流出的選擇權。換句話說,許多資訊事實上都是經過了企業的某些「篩選」,才呈現到我們面前的。而若篩選機制不符合公平正義時,也會衝擊到了閱聽人的意識型態還有立場,甚至影響選局(如美國大選)。
大企業掌握可以左右輿論、選舉的權力,卻多半考量自身商業利益大於大眾權利,在這樣的情境下,政府要如何維護人民閱聽權益,人民又要如何保持客觀理性,是享受社群媒體便利的我們,所必須謹慎思考的議題。
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 在 Nutanix 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指搞定日常消費】
據調查,2017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高達約24兆台幣,年成長率超過2成,但台灣消費者對「NFC感應式支付」的熟悉度僅有6.5%...
萬事達卡已透過代碼化技術與「台灣行動支付」公司合作推出「t-wallet+」錢包,並支援玉山銀行的玉山Wallet,提供民眾更多元的支付工具。
#感應式支付 #NFC #行動支付 #一指搞定 #easy #Twallet #nutanix
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 在 拓墣產業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rendForce 集邦科技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16年智慧型手機業者持續構建自身支付生態體系,各類型支付方式也蓬勃發展,推升全球行動支付商機,預估2017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將達7,800億美元,年成長率25.8%。
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行動支付推升指紋辨識搭載
2016年12月28日 04:10 吳筱雯/台北報導
市場調查機構TrendForce表示,在蘋果、三星、Google等各大智慧型手機平台建立自有行動支付系統帶動下,預估2017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將達7,800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25.8%。由於指紋辨識已經成為行動支付個人身分認證的主流,TrendForce也預期2017年指紋辨識在智慧型手機的搭載率將超過5成。
自從蘋果在2014年推出Apple Pay之後,Google、三星也陸續在2015年推出Android Pay與Samsung Pay,TrendForce表示,蘋果和三星占有絕對優勢,由於Android在全球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擁有超過50%的市占率,Google也加速Android Pay國際化腳步,繼Apple Pay進入日本市場、甚至可以手機感應搭電車之後,Google也在本月宣布與日本樂天合作。
TrendForce認為,手機搭載NFC晶片漸成主流,加上今年起中國大陸手機品牌如華為、小米與魅族等紛紛推出支援NFC功能的手機,2017年NFC手機在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占比將超過6成,可望帶動NFC支付接受度提高,有機會改變消費者的支付習慣。
然而TrendForce也表示,NFC模組內的安全機制仍需解決安全存取控管問題,必須搭配手機應用程式設計,包括NFC控制晶片和其他晶片的整合,若搭配指紋、虹膜與指靜脈等生物辨識晶片,可達多重驗證安全效果。
TrendForce認為,手機搭載指紋辨識不僅能簡化交易、提升用戶體驗,亦保護個人資訊安全,2017年智慧型手機將以指紋辨識為標配、搭載率將超過50%。另外,由於虹膜辨識甚至比指紋和聲紋辨識來得安全,已成為手機大廠開始投入的技術,例如三星將手機導入虹膜辨識,不過,由於虹膜辨識須具備紅外線相機,提高硬體成本,初期應用應僅於高階手機。
附圖:行動支付看俏,但怎麼解決安全存取控管、同時守住成本,還是個大問題。圖/路透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28000180-2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