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全球水資源分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球水資源分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球水資源分布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名人堂 羅智成/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2016-09-26 01:35 聯合報 羅智成 知識激發想像,是想像力的能源。 知識提升想像,因為它同時也是想像的基本素材;知識愈豐富,想像的空間愈深廣。 我們的創意和想像力不是憑空發生的,它需要動機、需要方向也需要啟發。這一切都需要知識...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
「全球水資源分布」的推薦目錄
全球水資源分布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6:13:01
【@marketfocus.hk 】賈躍亭背水一戰終現曙光? FF91開始接受預訂明年上半年上市 . 新聞人物賈躍亭背水一戰設立的車企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經歷多番風波之後,其官網和App顯示,首款車型FF91量產版已經開始接受預定。據官網信息顯示,用戶需支付5萬元人民幣來作...
全球水資源分布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1:02:09
《環境、綠能、經濟?從大潭藻礁公投案看人與環境的關係》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2021/2/26 本文編輯|鄭巧筠、吳柏緯 本文校正|林家宥、陳冠螢、吳佳芸 ❐ 前言 近日環保團體正積極的推動藻礁公投案連署,如果連署通過,此案將會是我國第一起環境生態保育公投案,但不管這次連...
全球水資源分布 在 巫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2:01:01
#臺灣教育 #地理教育 回覆學生家長,關於國中會考及大學指考的準備,建議可以用一張空白的世界地圖,一邊統整老師的筆記,一邊回想重要概念跟寫過的題目。以空間分布來想為什麼在那裡,以人地關係來想區域的發展。另外也提供地理系學弟妹,教甄的一些方向。希望有幫助到大家,原來地理這麼的豐富專業,跨了生物和地科...
-
全球水資源分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13 11:06:48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員隨機飛越觀音山上空時,驚見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發現了鐵礦,才會影響羅盤!於是少校決定協同地質學家林朝棨等人前來探勘,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史前人類煉鐵的遺留物,另外也發現了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由此判斷為史前遺址,並根據此地的地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另外,本區也陳列十三行遺址地層、考古探坑工作模型、遺址發掘影帶等,以傳達考古學相關知識。
單元二 搶救十三行
1989年政府計劃在十三行所在地進行污水廠興建工程,此舉勢將徹底破壞十三行遺址,考古學家大力呼籲保存遺址,並在社會大眾的熱烈迴響下,進行十三行遺址的搶救工作。本單元的主要用意,即在紀錄此一臺灣社會史上的重要事件,呈現當年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以收鑑古知今之效,並希冀這樣的衝突不再重演。
展場中陳列了當時的簡報與影像紀錄,並藉由怪手、抗議海報與探坑出土文物的模型擺設,帶領觀眾回到搶救發掘現場,感受當時的壓力與無奈。
單元三 探索十三行
舊名八里坌的八里,山水環繞、雨量均勻,氣候溫熱宜人,其東南側為沖積平原之外,後方是觀音山,西北接大海,東北側為淡水河口,水陸資源非常豐富,相當適合人類居住,早在西班牙、荷蘭時期,八里即有平埔聚落。本館特設立「八里坌繁榮時期」、「回到清初漢人出入墾時期」、「回到荷西時期」及「回到史前時期」等四個時期進行介紹。其中史前時期的展區中,我們設計了刺青、捕鹿的互動設計,及仿製原住民獨木舟的陳列,藉此呈現部分原住民生活的面貌。
要了解八里,除了從歷史面向外,地理環境的演變亦不可忽視,因此為瞭解八里地區的自然環境,及遺址分布與地質環境變遷的關係,特於五處地點鑽取連續岩蕊,希望由該地沉積物內容,探究當時期的地形及演變。經研究,挖仔尾至十三行遺址一帶,一萬年前為陸地,一萬年至六千年間因全球海平面上昇,而為海水淹沒。一直到六千年前左右,全球海水面沒有顯著的改變,這一帶才因沉積物而成為陸地。陸地的誕生,提供了十三行人的居住場所,一千八百年前,十三行人在此大規模定居。
臺灣北部東北季風強盛,產生東北往西南方向的沿岸流及輸砂。近十年來,臺北港防波突提的興建,使得淡水河口以南、防波堤以北之海岸泥沙淤積加劇;反之,臺北港西南之海岸則加速侵蝕,人為的建物成為海岸線變遷的另一主因。
單元四 走進十三行
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利用考古學家的研究結果及合理的推測想像,復原了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呈現他們的生計活動、交易、墓葬、工藝技術、服飾、家屋與聚落等各個面貌。為了讓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更為逼真,我們將此區營造成劇場,利用音效、燈光及旁白,帶領觀眾認識十三行人一天的生活。
當時為求復原圖的逼真與生動,繪製者除了設定時間及場景,親自自八里海灘取景攝影外,並聘請演員充當原住民,扮演劇場中的角色,以進行拍攝紀錄,再依據其成果繪製。
單元五 遇見十三行
這個單元是我們展覽的重點所在,因為遺址出土的文物就陳列在這裡。藉由實際文物的擺設,帶領觀眾想像十三行人的生活面貌。除了文物外,此區對於十三行人的墓葬、遺址的出土現象,也做了更為詳細的解說。另外,利用十三行出土人骨所復原的十三行人面貌亦陳列在此。
復原十三行人面貌計畫是國內考古學界首次與國外學者合作所進行的研究計畫。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亦遭遇許多困難,例如十三行人骨,因長期埋在地下,經常受地層擠壓或各種侵蝕因素,而脆弱變形,或分離散落,增加復原工作的難度。再者,人骨只能提供頭型和面形,關於眼耳口鼻和鬚髮等部分之復原,就需要依賴相關之生物性資料和民族誌比對資料。另外,人的神韻和性格,及其容貌上的裝飾,都需要參照相關的民族誌資料。這個計畫總共成功地復原了一位男性、一位女性和一個兒童的面貌。
單元六 認識十三行
這個展區中強調的是資訊的傳遞,讓有興趣深入探究的觀眾,得以在本區中自我探索。因此本區主要為互動的考古遊戲,及相關的影帶:如「複製文化層─展示製作紀錄」、「考古發掘日記」、「如何測出十三行人的年代」、「臺灣的平埔族」以及「臺灣的南島民族」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全球水資源分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13 08:45:37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科學廳
今天是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館方展示教育組的研究人員 #彭海鯤博士,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常設展。
「海洋科技博物館」談海洋科學是名正言順且不可或缺的項目,但基於一般民眾生活在四周充滿科學的環境中,但又常聞「科學」而色變、對「科學」感到疏離高深又難親近,因此本廳的目的在於讓民眾消除對於海洋科學的排斥,進而產生對海洋科學的興趣。本廳將以活潑有趣的互動方式,呈現出海洋科學中已經了解與尚待探索的課題,同時也讓參觀者感受到海洋科學的發展對人類帶來的福祉,也希望藉由參觀者提出觀後省思,共築海洋可能的未來。
展廳主題:
海洋科學廳包含四大主題。為了讓參觀者從地球整體的角度了解所看到的海,同時也循著歷史軌跡介紹海洋的誕生,因此我們安排第一個主題為海洋面貌。在設計成海洋研究中心的空間裡,將以重視體驗的方式多元地呈現展示。為了呈現海洋波浪產生的情形,海中光線與聲音的傳遞方式,模擬深海水壓的實驗裝置、實際運用於海洋調查與資源探勘的儀器等,介紹海洋的科學特性以及海洋科學的現狀,我們安排第二個主題為「海洋探索」。為了展示日常生活中利用海洋資源製造的產品與一些半成品的原料實物,提醒參觀者其實在各種情形下我們不知不覺使用了許多海洋資源,生活中更少不了海洋資源,藉以說明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們擬定第三個主題為「海洋資源」。在對海洋科學有些瞭解後,民眾可能會對現況有些好奇,因此我們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安排第四個主題為「海洋資訊」。
主題一 海洋面貌:
利用七塊LED 柱狀的顯示板顯示裝置,以燈光與聲音製造出波浪、冰山、海嘯與海中生物等的海洋意象空間效果,稱為Data Pole。「海水的運動」是從不同的時間點、尺度,呈現海水的各種動態。「海洋生態剪影」呈現飛魚躍出水面、浮游生物群在海中徜徉、大鯨鯊在海上覓食、淺水的海藻隨波漂動、深海巨大的魷魚身影晃動、帶著螢光的水母群等。「海嘯」顯現海底發生地層斷裂大水激湧,跨越大洋的海嘯衝上海岸,形成一片汪洋滾流。「海冰與冰山」展現冰川與海水匯合處的大片崩落冰山,激起如山高的水花並形成一座座大型的冰山。北極熊帶著小熊追逐著海獅,最後出現一路挺進的破冰船。這四段重複播放的影片,讓參觀者一進展廳就感受到海洋的氣氛。地球是一個「水的星球」,地表有七成是海洋。這裡要從全球的角度介紹海洋的分布,海洋的寬度與廣度,同時讓參觀者與陸地作比較。另以「海洋相簿」來「重現古代海洋環境」與認識「海洋環境的變遷」。接著介紹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海的分布與深度、地球剖面與地殼厚度、全球海洋拼圖、從空中看地球(SOS)等課題。其中SOS 球型劇場是以「海洋與地球」為主題介紹全球性的現像,例如全球的洋流、海溫、海風、海面高度、海底地形、溫室效應等。
主題二 海洋探索:
將模擬研究中心創造空間感覺,以體驗型的展示方式介紹海水的性質與運動等等。
「海水的特性」是讓參觀者了解海水所具有的各種性質(溫度、鹽分濃度、壓力、光線、聲音等),同時也透
過海洋生物的生態學習海水所擁有的各種性質。「海水的成份」是介紹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質、多少份量,及各佔多少比例。比較海水所含物質與人體所含物質,可以發現主要成份的種類十分類似。「海洋生產力」是介紹在海洋生態系的最底層是微小的植物浮游生物,二氧化碳與陽光等無機物會產生養分供應給其他生物。另在全球物質的循環上,海洋與海洋生物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介紹海洋與海洋生物所扮演功能的重要性。
「海水的運動」介紹海中發生各種運動,同時利用實驗裝置讓參觀者體驗、學習該性質。過去在研究海洋時,必須實際到海上才能進行調查,但是由於遙測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在不必到海上即能進行觀測,並且將觀測的結果應用到許多領域,「海洋遙測」將介紹相關內容。
「海洋調查船探勘」是以我國最新建造的海研五號為題,介紹研究船的結構、船內研究室所從事的活動、調查儀器等,引發參觀者對海洋調查的興趣。
主題三 海洋資源
呈現可從海洋取得各種資源的圖像,並利用影像與實物介紹人類對各種海洋資源的利用
其中海洋的非生物資源包含海洋礦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礦物資源的應用,包含化工、紡織、造紙、染料、治金、陶瓷、肥皂、玻璃、醫藥、農漁業、食用等。海洋深層水以水產養殖與農業為應用重點,並用於漁牧、食品醫療、觀光休閒與溫差發電等相關產業。空間資源指可以利用的各種海洋空間,例如人工島、海上機場、海底隧道、海上度假村等。海洋能展項介紹溫差發電、波浪發電、海流發電等。
主題四 海洋資訊:
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
海洋的未來:
是以越來越熱的地球,引出全球暖化下的海水溫度上升等海洋的危機,作為本區的引言,讓參觀者警覺「我們僅有一個藍色地球」,開始關心海洋。然後針對人類與海洋關係的四大主題(環境、科學、科技、能源)一一介紹,讓參觀者了解世界各地保護海洋、研究海洋、運用海洋的各種未來可能的海洋願景,而達到「築夢海洋」。最後以「向海洋立約」為題,讓參觀者以自己的話或畫,寫「給海洋的一封信」,傳達對海洋未來的反思與展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全球水資源分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4-20 20:15:03東大門設計廣場Dongdaemun Design Plaza/DDP位於韓國首爾東大門,總面積為86574平方米,最高高度為29米,地下3層、地上4層,包括藝術廳、文化中心、設計實驗室、創意市場和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五大場館設施,是首爾的地標建築之一。廣場由英國著名建築師薩哈•哈帝設計,斥資4,840億韓元歷經5年建成,是世界最大規模非標準建築。是座三維非標準建築,以與周邊地形結合為設計理念。其設計師薩哈•哈帝是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英國女建築師,在國際建築界享負盛名。在東大門設計廣場開館前,哈迪德訪問首爾時曾說:「我想要打破建築與自然的界限。雖然非常難,但是我成功做到了。建築本身成為地形是東大門設計廣場的特點。」在設計技法方面,東大門設計廣場採用了一種將二維平面圖面信息轉換成三維立體設計的最尖端設計技法「建築信息模型」。 整個建築是毫無接縫的流水線形,外觀呈曲線形像個巨大的外星宇宙飛船,內部沒有一根柱子。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所在地的前身是東大門運動場。1982年韓國職業棒球聯賽創立時,東大門運動場曾是揭幕儀式的舉辦地。1984年,隨著首爾蠶室運動場的建成,東大門運動場被改造成了一個跳蚤市場。2008年東大門運動場被拆除。歷經5年建設,於2014年3月21日正式開放。
藝術廳: 位於地下2層,可舉辦會展、新品發布會、展覽、時裝秀、演唱會、各種演出及首映式等。文化中心:位於地下2層至地上4層,展示韓國創意品和全球最新設計潮流。設計實驗室:分布於1至4層,由多個展館組成,為民間創意資源交流以及設計相關業務提供平台。創意市場:其與地鐵直通是「文化+體驗+購物」的綜合文化空間。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建於2009年,由東大門歷史館、東大門遺構展覽館、東大門運動場紀念館、活動廳、設計畫廊等構成。
全球水資源分布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名人堂
羅智成/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2016-09-26 01:35 聯合報 羅智成
知識激發想像,是想像力的能源。
知識提升想像,因為它同時也是想像的基本素材;知識愈豐富,想像的空間愈深廣。
我們的創意和想像力不是憑空發生的,它需要動機、需要方向也需要啟發。這一切都需要知識做基礎。
但是就我而言,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因此,天文學跟占星學一樣的迷人,維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和艾略特的《荒原》一樣迷人。
我曾在多年前出版過一本關於水旳書,是加拿大作家馬克.德.維里耶寫的。書中談及水的特性與重要性、全球淡水資源的分布與匱乏、各國經營水資源的努力等。那是一本以數據和資料為主的著作,卻讓我重新省察了和水接觸時點滴在心頭的種種體驗,也激發出對水的更多想像,並在詩集《地球之島》加以表現。
我在開卷版也推薦過另一本關於水的書,原名叫"Virture Water"的《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作者提出虛擬水的慨念,探討人類在各式生產活動與交易中,水元素的比重與代價。它提出一個警訊,即:在許多商品的生產過程裏,看不見的水消耗是十分驚人的;但也點出某些解決契機,例如:透過各式農畜產品的交易,我們已間接舒緩全球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困境。
在此,「虛擬水」的概念讓我的視線穿透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彷彿目擊了水或大自然在產業體系後頭的犧牲與貢獻。各種科學理念,如「混沌」、「黑洞」、量子理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也都會向我們輻射大過原義的意涵與聯想。
許多知識有實用價值,我們會為了具體目的去學習它;所以過了求學階段,還會迫切想了解AR、3D列印、《大數據》、《自造者時代》的意義。
有些知識可以豐富我們的經驗、我們的心智,我們會為這樣的期待去接觸它:我曾經在一個老飛行員的回憶錄裡讀到「冰雨讓機體在高空瞬間結冰」讓駕駛員驚慌失措而導致危險,而讓我對不久後的空難事件多了切身的想像;我也從友人的南極遊記裡得知,現在到南極旅遊要比我當年提早一個月——因為冰層已提早溶解——才驚覺地球暖化之嚴重。
但是,有時,我們接近某些知識的動機更單純,就像接近一叢奇花異卉、或一顆剛沖上岸的燧石:別的科系的教科書、一本陳舊的九章版《數學史》,或一本英文和埃及象形文對照、多佛版的《死者之書》,我反覆翻看,因為這些真材實料裡閃爍著奇異的美感—其實,不管哪一類知識,在某些特定的時辰都能激起某種感覺、某種共鳴、想像或茅塞頓開後的神清氣爽。
引我好奇的非文學書、雜書、科普書很多,它們爭奇鬥艷,簇擁在各式書架或平鋪的書檯上,向我渲染著各類求知的熱情與莫名的資訊焦慮。我不會自限於自己的一知半解,更不介意許多書根本沒讀完,一意想去翻它、看它,因為這裡就是人類文明的現場,所有傑出心智匯聚的派對。
託時代進步之福,除了書籍之外,現在我們更有視聽及網路媒體,讓我們無時無刻、無遠弗屆去接觸各種和識。我們也許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精深奧妙,但是生活中這些觸手可及的智慧總能開拓我們的視野、激發我們的想像、讓我們對整個世界更熟悉、關注,並從中找到更妥善的位置,或幫我們暫時離開那個位置。(作者為作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