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仁寶--作區間、存股
仁寶是我唯一實習過的上市公司
從實習第二週開始
原本每天早上跟主管的第一句話從早安
變成了 “今天要加班嗎?”
可知真的加班制度之嚴重
但現在站在股東的立場
反而覺得是好的😄
仁寶是全球第二大筆電NB代工廠
營收比例:
NB代工:70%
智慧手機與平板:18%
穿戴...
2324仁寶--作區間、存股
仁寶是我唯一實習過的上市公司
從實習第二週開始
原本每天早上跟主管的第一句話從早安
變成了 “今天要加班嗎?”
可知真的加班制度之嚴重
但現在站在股東的立場
反而覺得是好的😄
仁寶是全球第二大筆電NB代工廠
營收比例:
NB代工:70%
智慧手機與平板:18%
穿戴裝置、伺服器、液晶電視:10%
醫療產業:2%
目前仁寶遇到的問題是
佔比最大的筆電代工成為夕陽產業
雖毛利低 但獲利還算穩定
預估2020全球筆電市場會增加1.72%
且投資的業外時常虧損
包括威寶、樂視投資案
此外平板產業連續衰退18年了
筆電和平板未來都推出2-in-1產品
希望增加市場需求 但還要觀察
受惠於大數據 伺服器出貨量成長3.58%
但仁寶這方面接到的訂單非常少
此外全球出貨量成長的還有穿戴裝置
2019年成長26.33%
不過仁寶這部分的訂單也不多
總之佔仁寶獲利9成來源的平板和NB
市場都飽和長期呈現下降趨勢
反觀佔1成的伺服器和穿戴裝置
都是是未來火熱的產品
仁寶也察覺到這個現象
因此早已開始拚轉型
希望提高非NB收入到50%
其他方面
仁寶從2014年至今已投資20億元
目標打造一條龍的醫療產業
兩年前已開設自己的診所和動物醫院
儘管這些收入目前只佔總收入2%左右
但醫療產業和AI科技都是未來趨勢
仁寶股價常年在18元-22元徘徊
相信大家都知道
是檔很適合作區間的股票
從2015年統計至今
記下股價低於18元的日期
2015/08/06-2015/10/06—-共60天
2015/12/04、08、14、15—共4天
2016/01/05-2016/01/25——共20天
2016/05/10-2016/05/23——共13天
2016/11/23-2016/11/25——-共2天
2018/10/11-2019/01/25——-共105天
2019/08/15-2019/09/23——共39天
2019/10/02-至今—————-共12天
統計起來總天數不超過260天
還要扣掉所有的假日以及休盤日
可見得18元是大家心裡不約而同設的支撐關卡
估計不久後就會站回18元
加上連續四年股息都是1.2元
若18以下買 算18元好了
則殖利率=1.2/18=6.6%
也是銀行定存的6倍
再以還原月線去看
雖然股價ㄧ路跌
但因為每年殖利率高的股息
長期持有的人 成本都降到15元以下左右
以今天收盤17.9元
我覺得不管是要做價差或存股都是買點了
但對我來說
比我買進的成本均價17.73元還貴
因此已列入觀察名單密切注意
等跌到17.5元會考慮慢慢加碼
結論:
1.NB成為夕陽產業 仁寶力求轉型
2.本業目前還算收入穩定
3.老闆許勝雄品行好、愛惜員工
4.轉型不一定會成功 小買個幾張並隨時注意風險
5.買仁寶的人 從來就不應該要求股價有所表現 只求每年固定穩穩領股息
6.買仁寶我只有一個原則:18元以下才買
各位可參考
#仁寶 #仁寶電腦 #股票分析 #股票 #股票投資 #存股
全球智慧穿戴裝置市場分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產業追蹤/AI產業化 三關鍵搶先機
2021-07-18 00:36 經濟日報 / 陳右怡
人工智慧(AI)進展神速,除帶來的生活、工作與社交等變革,更融合大數據、物聯網、雲端等不斷進化,形成從晶片、關鍵零組件、系統、軟體、終端、應用等技術價值鏈或生態系,AI更已成為企業及國家競爭力指標。根據PwC預估,2030年AI將創造全球市場營收達15.7兆美元,促使全球GDP成長達14%。而從2021年到2030年的10年間, AI也正進入市場應用擴增期,將成為全球智慧化的主流,快速達到AI普及化。
近五年各行各業導入AI來進行創新轉型,促使「產業AI化」。意即針對企業個別痛點與需求,並發展出各種不同的AI解決方案,遍及交通運輸、傳統金屬加工業、零售業、製造業、餐飲服務業、電商平台等,各自有不同AI化需求,陸續累積愈來愈多的「產業AI化」經驗。再加上AI應用需求多元,也加速AI技術進化,落實軟硬體多元創新應用,並促使各種新創應運而生,開拓出具備市場規模化潛力的AI科技服務模式。
例如運用科技平台、研發測試、科技顧問、系統整合或軟體開發等,解決產業共通性問題,發展「AI即服務(AI-as-a-Service , AIaaS)」,這就是AI創造出來的新興科技服務產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十年AI將逐漸從一個新興產業發展成為成熟產業,換句話說,人類正在進入一個「AI產業化」時代。AI正整合各種不同技術持續進化並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跨技術創新應用技術解決方式,活絡AI落地應用與新創商機。
AI應用愈多元化,就會讓AI變更聰明,AI技術發展終極目標就是仿人,也就是AI能做到像人類一樣的思考與動作。一方面是AI能學習人類知識與經驗,並模仿人類動作,進而能取代或協助人類的重複性作業、具高危險或長期危害身心健康等工作或任務,讓人類能轉做更有價值的工作,以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另一方面,AI也能夠遵守人類社會中的道德倫理規範,發展出「以人為本」的AI,以追求人類福祉為目標。
目前全球產學研界都在思考如何發展「以人為本」的AI。在開發或應用AI技術之初,就需要先有「以人為本」的精神設計AI模型、進行AI訓練與學習。另外,若要發展具有決策能力的AI,以完成各種自動化任務,也需要在AI系統與商業模式的設計中放入人本因素,讓人類可隨時調整AI關鍵決定與行動。各種AI資訊爆炸下,AI知識也將快速成為普及化的常識,民眾必須了解並快速掌握AI趨勢脈動,更需要同步注入人文社會關懷與同理心,藉此創造AI時代新思維與新型態工作方式,並孕育出AI新人才。
在AI浪潮中,台灣要穩占先機,必須有AI三大發展關鍵因素:數據、演算法、演算力。國際普遍看好台灣AI硬體優勢與人才CP值高,因此可從AI跨軟硬體的多元創新概念,來進行超前部署,可朝幾個方向發展,包括:發展「自動化AI」,將AI結合IoT應用於智慧製造、自駕車或無人機等,達到全面自動化,這也是台灣產業最擅長的一塊。還有「分散式AI」,達成即時、可靠、穩定又安全的AI運算處理與分析技術,能在邊緣端就完成所有任務,滿足企業需求如提高效率、分散風險等,特別應用於醫療生技、VR/XR、穿戴裝置等領域。接著是「可解釋AI/可信任AI」,即優化AI數據,使AI演算法、系統與商業模式皆具可解釋性、可追溯性及安全性。
另外,透過AI協助企業轉型、強化產業韌性為切入點,以分散式、超自動化及具安全隱私的產品與服務搶攻AI市場,如提供優質、具洞見及能共享的「數據服務」,或是低成本、高通用性及能自動感測的「邊緣終端」;也可規劃超自動化、可解釋性及邊緣學習的「算法服務」,或發展低功耗、高效能及高擴展性的「演算力」,都是臺灣在AI產業發展中可發揮的強項。
不過,台灣發展AI也有三缺:缺數據、缺跨國共創平台、缺人才;台灣應培養更多AI跨域人才、孕育AI科技服務業,並在台灣建立可串聯全球數據資源與AI研究人才之運作機制或跨國共創平台,吸引國內外企業商機或專業人士,讓AI跨技術創新能一邊促進中小企業韌性,一邊與國際AI需求與資源接軌,將AI變成台灣產業技術創新之活水泉源。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608761?fbclid=IwAR1D07BcWejpvWqmOIVm7MHhMZdbqhgd64mS4uBK5Eh_BmI962sag7upTnU
全球智慧穿戴裝置市場分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邊緣AI 2026將成 IoT晶片發展核心
04:102021/05/02 工商時報 集邦科技資深分析師曾伯楷
隨著智慧工廠、城市等場景對數據分析越發需要精準、即時且大量處理的需求,AI與IoT結合已是現在進行式。在AI晶片助益下,IoT邊緣與終端裝置可透過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等技術加值,同時帶出無延遲、低成本、高隱私等優勢,顯示出AI晶片的重要性。預估全球AI晶片產值至2025年將達720億美元。
與此同時,邊緣運算透過AI使終端設備於運行上更加智慧,不僅保有邊緣運算於延遲性、隱私性、連接性、功耗、成本等優勢,並進一步使系統具有主動性與智慧性。若以場景角度切入,邊緣AI相較傳統邊緣運算,其主要帶來的效益包括數據處理過濾和邊緣智慧分析,此也將成為兩技術持續結合的動能。
一、MCU、連接晶片、AI晶片為IoT晶片產業鏈三大關鍵零組件。 物聯網在傳統上多以感知層、網路層、系統層與應用層作為架構堆疊,主要經濟效益雖來自應用層的智慧情境發展,然感知層所需的產業鏈之上游零組件仍是支撐終端場景運作重要核心,其中又以微控制器(MCU)、連接晶片與AI晶片最關鍵。
MCU方面,建立在高效能、低功耗與高整合發展主軸下,IoT MCU現行從通用MCU演化成特定為IoT應用或場景所打造,如2021年3月STMicroelectronics推出新一代超低功耗微控制器STM32U5系列,可用於穿戴裝置與個人醫療設備;Silicon Labs同期推出PG22 32位元MCU,主打空間受限且須低功耗的工業應用、Renesas RA4M2 MCU著眼IoT邊緣運用等。
連接晶片方面,受物聯網設備連線技術與標準各異影響,通訊成物聯網晶片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從蜂巢式的4G、5G、LTE-M、NB-IoT,到非蜂巢式的LoRa、Sigfox、Wi-Fi、Wi-SUN等,從智慧城市、工廠、家庭至零售店面皆被廣泛運用,範圍擴及至太空,如2020年下旬聯發科與國際航海衛星通訊公司(Inmarsat)合作,成功以NB-IoT晶片完成全球首次5G物聯網高軌衛星資料傳輸測試。AI晶片方面,隨著智慧工廠、城市等場景對數據分析越發需要精準、即時且大量處理的需求,AI與IoT結合已是現在進行式。此外,Microsoft在其2021年3月舉辦的年度技術盛會Ignite 2021上指出,2022年邊緣運算市場規模將達到67.2億美元,與深度學習晶片市場相當吻合,亦提及市場預估至2025年全球深度學習晶片市場將有望達663億美元。同時,Microsoft認為至2026年全球AI晶片有3/4將為邊緣運算所用,顯示出IoT晶片於邊緣運算的發展將成未來廠商重要布局之一。
二、邊緣AI效益顯著,成長動能仰賴數據處理過濾、邊緣智慧分析。
首先,從邊緣運算定義來看,市場雖已談論數年但定義與類別始終未統一,原因是各廠商於邊緣託管工作的目的不盡相同。例如對電信商而言,初步處理數據的微型數據中心是其邊緣端,而對製造商來說邊緣裝置可能是生產線的感測器,此也造就邊緣運算的分類方式略有出入。另外,例如IBM有雲端邊緣、IoT邊緣與行動邊緣的類別,ARM多將邊緣視為雲端與終端間的伺服器等裝置,亦有個人邊緣、業務邊緣、多雲邊緣等類型。
其次,從邊緣運算類別來看,現行分類趨勢和研究方式尚有以數據產生源為核心,藉由設備與數據源的物理距離作為分類參考,並將其分為厚邊緣(Thick Edge)、薄邊緣(Thin Edge)與微邊緣(Micro Edge)。厚邊緣多用以表示處理高數據流量的計算資源,並配有高階CPU、GPU等,例如數據中心的數據儲存與分析;薄邊緣則包含網路設備、工業電腦等以整合數據為主要目的,除了配有中間處理器外,也不乏GPU、ASIC等AI晶片;微邊源因與數據源幾無距離,故常被歸類為生成數據的設備或感測器,計算資源雖較為匱乏,但也可因AI晶片發揮更大效益。
整體而言,邊緣運算透過AI使終端設備於運行上更加智慧,不僅保有邊緣運算於延遲性、隱私性、連接性、功耗、成本等優勢,並進一步使系統具有主動性與智慧性,在平台管理、工作量合併與分布式應用也更有彈性。若以場景角度切入,邊緣AI相較傳統邊緣運算,其主要帶來的效益提升包括數據處理過濾和邊緣智慧分析,此也將成為兩技術持續結合的動能。
數據處理與邊緣分析於過往邊緣運算時已可做到,並在AI加值下進一步提升效益。以前者而言,數據透過智慧邊緣計算資源可在邊緣處預先處理數據,且僅將相關資訊發送至雲端,從而減少數據傳輸和儲存成本;從邊緣分析效能來看,過往多數邊緣運算資源處理能力有限,運行功能時往往較為單一,而邊緣智慧分析透過AI晶片賦能,進而能執行更為繁複、低延遲與高數據吞吐量的作業。
三、全球大廠搶攻IoT晶片市場,中國加重AI晶片發展力道。
IoT晶片於邊緣運算所產生的效益,使其成為廠商重要策略布局領域,雲端大廠如Google、AWS等紛紛投身晶片自製;傳統晶片大廠如ARM最新產品即鎖定邊緣AI於攝影機和火車的辨識應用、Intel亦投資1.3億美元於十餘家新創AI晶片設計廠商,NXP Semiconductors、Silicon Labs、ST則陸續在其MCU或SoC添加邊緣AI功能。此外,新創企業Halio、EdgeQ、Graphcore皆以AI晶片為主打。整體而言,若以區域來看,歐美大廠聚焦加速AI運算效能,但最積極發展AI晶片產業的則屬產官學三方皆支持的?心,代表性廠商包含地平線、華為旗下海思等代表;台灣則由產業聯盟領頭與聯發科和耐能等重要廠商。
(一)中國產官學助力,2023年AI晶片產值估將逼近35億美元。
AI產業是中國發展重點之一,其輔助政策如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9年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至「十四五」與「新基建」,都將AI視為未來關鍵國家競爭力。各大廠也因此陸續跟進,如百度發布AI新基建版圖著眼智慧雲伺服器;阿里宣布未來至2023年將圍繞作業系統、晶片、網路等研發和建設,騰訊則聚焦區塊鏈、超算中心等領域。
產官學研加重AI的發展力道也反映於AI晶片上,ASIC(特殊應用基體電路)廠商比比皆是。其中,AI晶片布局物聯網領域的廠商眾多,包含瑞芯微、雲天勵飛、平頭哥半導體、全志科技等,主要面向雲端運算、行動通訊、物聯網與自動駕駛四大領域。其中,物聯網領域進一步聚焦於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零售與智慧安防部分,執行語音、圖像、人臉與行為辨識等應用。若進一步聚焦於邊緣運算領域,則以地平線、寒武紀、華為海思、比特大陸、鯤雲科技等最為積極。整體而言,TrendForce預估,中國AI晶片市場有望從2019年13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近35億美元。
綜觀中國AI晶片發展,雖有中美貿易摩擦導致設計工具、製造封測等環節較受限制,且開發成本始終居高不下,然而,藉由產官合作以及中國內需市場需求動能,仍能有效支撐該產業成長。若以邊緣運算來看,鑒於AIoT市場持續茁壯,特定應用的ASIC將是重要發展趨勢,尤以汽車、城市與製造業來看,相關場景應用如人身語音行為辨識、人車流量辨識、機器視覺等需求皆相當明朗,預期也將成廠商中長期發展主軸。
(二)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積極整合,監控與機器人為邊緣AI應用兩大方向。
台灣廠商聯發科和耐能同樣結合邊緣運算與AI兩技術作策略布局,就整體產業而言,2019年由聯發科、聯詠、聯電、日月光、華碩、研揚等廠商共同組成的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發展迄今已越趨成形,各關鍵技術委員會(SIG)亦訂定短中長期發展目標。
邊緣AI發展則由AI系統應用SIG推動,其第一階段至2020年著眼半通用AI晶片發展與智慧監控系統應用平台的裝置端推論,2021年則聚焦以裝置端學習系統參考設計,以及軟硬體發展平台的裝置端學習為主,並規劃在2023年能以多功能機器人為主體,發展多感知人工智慧和智慧機器人AI晶片發展平台。
換言之,藉由業界在智慧裝置、系統應用與AI晶片的串聯,短期至2022年都將是台灣邊緣AI大力發展階段,並朝智慧監控、多功能機器人深化,預期此也將帶動系統整合的凌群、博遠,終端設備的奇偶、晶睿碩,以及晶片設計的聯發科、瑞昱等邊緣AI商機;但相較中國廣大內需市場,台灣仍需藉由打造讓晶片廠和系統商充分整合的互補平台,以利降低晶片開發成本,並從其中尋求更多可供切入的大廠產業鏈。
附圖:2019~2023年中國AI晶片市場推估
AI於IOT流程主要著眼數據處理與分析之效
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系統應用SIG發展架構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502000153-260511?fbclid=IwAR0zlvUv8MKpcHrbgpa3xRAFaQXaxZuep9TCeZ-75myILNjuDV4SWEIdKZ8&chdtv
全球智慧穿戴裝置市場分析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智慧穿戴巨頭Fitbit與聯強國際合作佈局亞太市場;以創新的產品帶來全新市場風貌】
聯強國際專注於智慧穿戴市場多年,與Apple、微軟、HTC、三星、華碩、華為等國際智慧穿戴大廠均有深度合作,亦是Google旗下智慧穿戴品牌Fitbit在香港與越南的核心通路商;Fitbit看好國內智慧醫療與運動休閒的龐大需求,並看重聯強國際在智慧穿戴多年的通路經驗,近日宣布將由聯強取得Fitbit代理權,共同拓展國內成長快速的智慧穿戴商機。
市調機構IDC指出,2020年全球智慧穿戴出貨量將達3.96億台,各類穿戴裝置中以智慧手錶出貨量最大,未來五年複合成長率,將以超過14%的幅度穩定成長,其中又以Fitbit為全球智慧穿戴的佼佼者。Fitbit是2007年在美國創立,至今已經在超過 100 個國家/地區銷售了超過 1.2 億個裝置,2015年Fitbit在智慧手環市占率一度超過 50%,在穿戴裝置整體市占率達到 34%。2019年Google決定以21億美元的天價購併Fitbit,顯示Google長期看好智慧手錶未來在智慧醫療與運動健康範疇的巨大潛力。
Fitbit長期以產品的創新,吸引許多死忠粉絲,包括研發出可與糖尿病照護結合的產品,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色素有顯著改善。另外,2020年新冠病毒期間,Fitbit亦研發出透過智慧穿戴裝置結合大數據分析,以演算法追蹤健康指標數據,有助於在出現症狀之前及早發現身體發出的警訊,以利及早預防或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解決方案。
為慶祝合作啟動,聯強國際與Fitbit推出多項優惠方案回饋消費者,自4/1起,全球首款內建有助於管理壓力(EDA膚電感測器)相對血氧濃度與皮膚溫度感測器的Fitbit Sense健康智慧錶,只要8990即可享受24小時不間斷的貼心健康照顧。熱銷款Charge 4,時尚外型內建GPS並支援Fitbit Pay一卡通數位支付,也只要動人的3990即可擁有。專為兒童設計的Fitbit Ace 3,互動式錶面與適合兒童的簡易操作設計,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維持兒童健康活力,更具備游泳、淋浴等情境的防水設計,3/31於台灣通路正式銷售,售價2490元。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