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產品中有34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Starman 資本攻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經濟不景,央行正常應「放水」,卻因為全球供應鏈斷裂令物價上漲,使央行反其道「收水」遏止通脹,這就是我一年多前已講「後疫情時代」下將面臨的「滯脹風險」。對央行而言,這是個「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特別是對於已有28萬億美元國債的美國,滯脹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大家有時間可重溫我這兩年疫情前後...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02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O_mF7q09oIY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7:31:09

【歷史在重演?】⁣ ⁣ 中國房地產巨企恒大集團債務危機升溫,有專家憂慮雷曼事件翻版。事隔多年,不少人或已忘卻相關事件細節,在此不如重溫一下雷曼爆煲的經過。⁣ ⁣ 雷曼兄弟創立 1850 年,歷史悠久,是一間跨國金融、投資公司。經多年發展,一度成為美國第 4 大的投資銀行,舉手投足均受市場關注。⁣ ⁣...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8:42:26

【@marketfocus.hk 】【港股獨憔悴】全球股票基金上半年吸5800億美元創新高 恒指獨憔悴大行料下半年低見26000 . 全球主要央行早前不斷「印銀紙」加大量化寬鬆規模,在資金范泛濫的情況之下持續流入股市。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流入全球股票基金的資金達到58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在近...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03 13:46:25

【資深香港藏家】仇浩然出身於收藏世家,他的祖父是民國時代的重要中國古董收藏家及商人仇焱之。一九八○年,仇焱之去世,畢生藏品經拍賣散佈世界,名聲遠播,影響一代古董收藏家的品味及對中國藝術的認知。「爺爺是我最尊敬的鑒賞家之一。」仇浩然自言,他從祖父身上學到,「收藏除了是個人對於美感與愛好的滿足外,也更應...

  •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23:14:02
    有 336 人按讚

    經濟不景,央行正常應「放水」,卻因為全球供應鏈斷裂令物價上漲,使央行反其道「收水」遏止通脹,這就是我一年多前已講「後疫情時代」下將面臨的「滯脹風險」。對央行而言,這是個「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特別是對於已有28萬億美元國債的美國,滯脹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大家有時間可重溫我這兩年疫情前後所寫的文章,值得大家重溫。局勢正按照劇本一步步的進行,大家要及早部署,然後繫好安全帶,準備坐上大時代的過山車。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全球各國央行為應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均紛紛減息,重啟大規模量化寬鬆(QE)救市。部份經濟學家以傳統的貨幣經濟理論分析,均認為「無上限量寬」即將會帶來全球史無前例的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然而,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新冠肺炎等不明朗因素將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按此推斷理應會出現通縮。那麼,全球物價的走向應該會是向左走(通脹/滯脹)還是向右走(通縮)?這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議題。

    要解題,首先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即DSE同學仔都會的demand & supply),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物市場,二是貨幣市場。

    大家印象中應該還記得,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新增了數以萬億計的貨幣供應,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會引發全球通惡性通脹。然而,惡性通脹最後並沒有到來。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導致的產能過剩。全球化供應鏈使生產鏈由先進國轉移集中佈局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大幅增加全球產能的同時,其低廉的生產成本及關稅的下調大幅降低了物價成本。在全球化供應鏈下,一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已並非由單一國家的國內的供求所決定,而是以全球產能反映的總供應與全球性需求的角力。

    另一方面,量寬新增的貨幣供應沒能有效地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增加了投資/投機性需求,資金追逐高息及風險資產,最後只推升資產價格,要知道資產價格並不會計入消費物價指數(CPI)去衡量通脹水平。這是為何海嘯後的十年,儘管大規模QE,全球的通脹率仍然維持低水平,箇中的原因是全球產能過盛和資金流向資產市場的兩大主因。

    以上是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的情況。然而,今次情況將會比當年有所不同,而且將會更複雜。首先,今次黑天鵝的主角是新冠肺炎,而新冠肺炎的傳播性使人人都不敢外出消費,一切都好像回歸基本,人人都只會搶購日用品,對於非必要的奢侈品需求一下子完全消失,消費意欲預期都會維持低沉相當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各國的封城封關使經濟完全停頓,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所謂飛得越高,跌得越痛。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當發展中國家集中生產,已發展國家加強科技的發展和消費,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下降,關稅下調,國際貿易效率一日比一日提高。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全球供應鏈模式」,竟然被一隻黑天鵝切斷了,還要是完美地解體,一個完美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正在發生,各國即時走向供應鏈本地化(localization)。從此,產能不再過剩。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對症下藥」還是「落錯藥」?》所講,量化寬鬆手段能夠即時解決的並非實體經濟的問題,要量寬能夠解決經濟問題,其關鍵在於資金流向是否能夠有效流入實體經濟,但事實證明,大部份資金最終只會流向投資/投機,資金追逐資產,最終使資產價格不停上升,情況如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一樣。因此,要真正救經濟,一定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錢從何來?同一個題,2016年特朗普上場時我也問過,當時我寫了一篇名為《特朗普上場 (二) - 錢從何來與加息的邏輯》的文章。大家有時間可以參考一下。

    有關「錢從何來」的問題,一般的財政政策項下的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從政府的財政儲備而來。正如我們香港政府昨天剛公佈的1375億港元大規模抗疫救市措施,號稱是史無前例,但要知道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有1.1萬億,而「全副身家」(即計及外匯基金的總資產高達4萬億港元),是次的大規模救市的支出對比副「身家」依然是九牛一毛,可以說全民退休好幾年也沒有問題。這是為何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系統和基礎是非常穩健,即管是當年金融海嘯,香港的金融系統依然穩健。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財政部2月12日公布的數據,美國預算赤字達到1.06萬億美元,而國家債務總額達到了23.3萬億美元,這是天文數字。當數字去到一定水平後,其實已經再沒意思,天文數字的債務不是債務,因為根本償還不了,再增個一兩萬億美元,影響不大,美元依然是「美元遊戲」棋盤下的唯一「代幣」,各個遊戲參與者只能相信美元,不信者大可離場。至於如何離場,我目前還未想得到。或者說,如果連我都想得出來,我想大部份國家應該一早已經離場。

    巨額財政赤字下,美國如何支付即將推出的「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直接向聯儲局借貸,那聯儲局的錢從何而來?那當然又是「憑空印出來」,原理跟QE一樣。說白了,就是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因為美國政府很難還清這筆錢,或者亦沒有打算還錢。因此,對美國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雙管齊下」實際上是「雙QE」。

    如今,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以美國財政年年赤字的作風,這筆負債只會越來越多。因此,美國政府的負債相當於美元的永久性超發。在世界上存在的美元只會越來越多,全球的財富在美國「印鈔」的過程中被稀釋,世界各國再一次被美國政府「收割」。當然,在全球都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元超發的危害並不明顯,反而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是,經濟危機過後,金融槓桿會迅速放大美元超發的危害,形成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美股及債券價格之所以會迅速下跌,是因為長期貨幣超發導致金融體系中積累了大量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長期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導致債務槓桿高企、資產價格高估。疫情對本身疲弱的實體經濟的衝擊刺破了債券、股票等金融底層資產的泡沫,導致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定價體系瞬間崩塌。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的問題,聯儲局選擇了QE,繼續向金融體系中注水,繼續「培育」資產泡沫,同時拉闊貧富懸殊,然後當下一個黑天鵝來臨時又再推QE。這個情況,在未來會繼續重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世界各國的財富將不停被收割。

    可是,這次與之前不同的是,在今次的「雙QE」中,除了無限量QE的貨幣政策外,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推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會直接將資金注入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世界各國開始發現孤注一擲全球化的風險,如以單一國家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風險,同時亦揭示了全球各國對全球化的隱憂,即使疫情過後,全球化再次啟動時各國之間的互信也大不如前。最後各國只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在表面上呼喊著「全球化口號」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本地的供應鏈,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也就只成為一個「口號」。未來世界很大可能會走回頭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會令生產要素成本提升,慢慢回復至全球化之前的水平,過去全球化所導至的產能過盛不再。當兩大壓抑通脹的因素不再存在,當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或產生流動性過剩,而最終導致通脹的來臨,到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控制通脹,但在疲弱的經濟下加息會剌破經濟/資產泡沫,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而滯脹(Stagflation)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這一天可能是「美元遊戲」的終結,同時也可能是世界經濟的嚴重崩潰。

    我曾說過,最好解決泡沫的方法不是去延長泡沫爆破的時間,而是讓泡沫直接爆破。

    Starman
    2020.4.10

    原文: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0.html?m=1

    #舊文重溫系列

  •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6 15:48:02
    有 1,826 人按讚

    【短評孟晚舟案:你今天用華為、小米、ZTE、Poco、Oppo、Realme、Vivo了嗎?】​

    美國司法部與中國電信業巨頭華為公司的高層孟晚舟(創辦人的女兒)達成協議,暫緩起訴孟晚舟違反美國制裁令,而加拿大法院停止「是否引渡到美國」的庭訊,孟晚舟因此獲釋離開加拿大回到深圳,兩名被中國扣押的加拿大人則是獲釋回到加拿大。​

    許多人因此批評美國親中、放過華為,中國方面也用全國媒體版面大肆宣傳華為取得重大勝利。​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孟晚舟​

    孟晚舟是因為華為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的禁令而被美國起訴(美國指控孟隱瞞華為香港子公司星通Skycom與伊朗的業務往來),然後在加拿大被限制出境並且出庭,因為加拿大必須要審查她是否符合引渡條件,要把她引渡到美國。華為投下巨資避免此事發生,但是在官司進行這麼久的狀況下,當時各方團隊應已做出判斷,認為引渡應是無法避免的結果。​

    ▍加拿大​

    這整件事對加拿大來說,就是夾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尷尬不已。扣住孟晚舟對加拿大沒有任何實質好處(媒體每天報導孟晚舟好整以暇地住在豪宅、穿著華麗到處趴趴走),但加拿大與美國簽有引渡條約,不引渡也不對。而讓事情比尷尬還慘的是,有兩名加拿大人(康明凱、斯帕弗)為此被中國扣住,而且加國政府顯然沒有辦法叫中國放人,這恐怕才是讓加拿大最感壓力的部分。​

    ▍美國​

    很多人因為孟晚舟和華為的關係,在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把它跟美國從川普時期以來打擊華為的努力混為一談。以目前來說,美國在科技上打擊華為的成效不如預期,不管是在供應鏈或者是5G設施方面都是。不過孟晚舟案跟打擊華為在科技上的影響力,關係其實很小,因為起訴她的罪名是「違反美國制裁令,和伊朗有往來」。​

    註:先前川普時期立下的投資禁令(禁止投資與中國解放軍相關的企業),目前都沒有取消,而且甚至是在六月時提出行政命令,加長了禁令規定的清單。​

    孟晚舟歸國消息一出,不少人認為這是中方的勝利,但其實美國這次在審理過程中也是有所收獲。新聞指出:根據美國司法部和孟晚舟達成的暫緩起訴協議,美國將在明年12月(孟晚舟被捕四年後)撤銷針對她的指控,前提是她滿足法庭設定的某些條件。​

    之所以會達成這個緩起訴協議,這當中有一個關鍵是,孟晚舟雖然沒有認罪,但是有「承認事實」,承認2013年向匯豐銀行誤導了華為和星通(Skycom)之間的關係。對美國司法部來說,這就是繼續偵辦華為違反制裁案這個案件的重大關鍵。​

    今天孟晚舟承認了這件事,可以證成華為的確違背了制裁禁令,這在日後國際通訊市場上的法律攻防會很有幫助。​

    話說回來,這次孟晚舟獲釋讓中方喜出望外,孟晚舟本人抵達中國的時候上演了哭哭戲碼,感謝習大大救援。但其實,她所有身家財產都在加拿大,而且中國最近對許多大公司進行整肅,在中國獲得的財產保障與在加拿大獲得的財產保障,這個程度差距超級大。各位如果你是中國富豪,你會希望在加拿大生活,還是在中國生活?你會希望把你的小孩與家人放在加拿大,還是放在中國?​

    既然這篇講到華為,小編最後再分享一下最近個人的一些憂慮。​

    在台灣如果大家去逛3C賣場,中國品牌的3C產品早已經佔據主要市場,而且買氣都很旺。的確,中國的3C產品是很便宜,而且很多品質都做得很好(先不談他們是整個國家資源投入下去,根本沒有在管什麼自由競爭市場的),但背後的資安疑慮,似乎有很多人一點警覺性都沒有。​

    如果各位有機會參加一些中小學生的「家長群組」,裡面討論到說要給小朋友買什麼樣的手機或者手表,那更是會一面倒地有八九成以上的家長,會去推薦中國品牌(例如X米手表)。​

    或許不少人覺得自己默默無名也不是什麼大人物,個人資料沒什麼關係中國想要用就用,又或者是覺得反正Google、Apple、臉書也都會蒐集個資,所以沒什麼大不了。​

    但今天問題在於,中國政府可以用法律規定隨時徵用個人資料、也規定各公司的技術都必須要強制分享給中國政府(那就可以隨時拿來做國防使用)。許多中國3C品牌的產品都開了後門,隨時把資料送去中國。中國政府想要掌握的,除了個人資料之外(可以拿來精準打擊各類的人權團隊和倡議人士),還有整個群體的資料,如此可以更精確地控制社會行為。你可能沒想過,一個默默無名小人物的個資,是可以拿來當training data打造壓迫百萬維族人的智慧監控系統的。​

    重點在於,中國對我們是有很明顯、從不隱藏的領土野心,明白講說要用武力統一我們,面對這樣的強敵,我們在全球化的時代無法避免與之貿易,但還是小心謹慎一點! ​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18:00:38
    有 180 人按讚

    【建行是理想收息股】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

    股票代號:0939
    市盈率:4.5倍
    股息率:7%
    每股盈利:$1.26
    市值:$13000億
    業務類別:銀行業
    集團主席:田國立
    主要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H股)(57.0%)

    5年業績
    年度:2016/2017/2018/2019/2020
    收益(億人民幣):5590/5940/6330/6780/7140
    利息淨收入(億人民幣):4180/4520/4860/5370/5760
    盈利(億人民幣):2310/2420/2550/2670/2710
    每股盈利(港元):1.02/1.15/1.14/1.17/1.26
    每股股息(港):0.31/0.35/0.35/0.36/0.39
    ROE:15.4/14.4/13.6/12.7/11.8

    --企業簡介--

    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 年, 是中國大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總部設在北京。2005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於200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1939),以市值計居全球上市銀行第五位。

    建行在中國內地設有分支機構近15,000 個,擁約350 萬公司客戶、3 億個人客戶,另外在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東京、首爾、紐約、悉尼等地設有海外分行。

    --銀行業的特質--

    銀行本質令其存有不少風險,因為銀行的最基本業務就是無中生有,依靠他人的存款(其實即是銀行欠他們的錢),然後銀行再將資金借出去賺取當中的息差。

    即是說,銀行其實背負著大量負債,雖然只要控制得宜就沒有大問題,但若自身出現問題,又或外在出現了某些黑天鵝的大型事件,都有可能令銀行出現巨大風險,這就是銀行業的本質。

    金融海嘯就是其一,不少國際性大銀行都受到衝擊,由於金融產品不斷創新,其實會令金融體系變得更複雜,不確定性上升,銀行的潛在風險不知不覺增加。因此,除非該銀行股屬穩健派,更有不錯的回報,否則長期的投資價值其實存疑。

    中國的金融系統仍未完全開放,相關風險其實相對較低,雖然內銀股亦會面對中國金融系統及銀行壞賬的風險,但面對所謂「不知道的風險」較少,因此較大型的內銀,如四大國有銀行建行(0939)、農行(1288)、工行(1398)、中行(3988),都是較穩健的一群。

    --業務平穩增長--

    從建行的收益中,可見多年來保持平穩上升,就算經歷金融海嘯,亦沒有對其做成太大影響。建行2005 年在香港上市,當時收益約1,300 億(人民幣,下同),到金融海嘯前升至約2,700 億,而2009 年金融海嘯影響很少,只令營業額倒退不足1%,其後重搭升軌,每年穩步增長,至近年收入約7,000 億。

    金融海嘯雖然對全球金融業造成不同程度的打擊,但對中國金融這個未完全全球化的地區來說,銀行業所受的影響有限,當然這亦是中國當時推4 萬億快速救市的成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行的收入結構中,手續費、佣金、其他等一類非傳統收入,由2005 年上市時佔總收入約一成,增加至近年約兩成。

    雖然這是開拓新收入來源,但往往亦由於開發一些過於複雜的金融產品,而造成未知的風險。

    不過建行在金融海嘯期間,當中部分已佔兩成,亦沒有出現甚麼問題,相信這水平仍是穩建的,除非這部分推出很多新產品而大幅增長,否則平穩增長是可接受,並對其盈利有貢獻。

    --內銀股的風險--

    內銀股其中一個風險就是壞賬問題,這令市場對內銀股的估值不高,只有幾倍的市盈率,最主要就是反映壞賬的問題。

    建行的公司類貨款過半,當中分散在各行業,而每個行業在不良貸款率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建行的貸款中,佔比較多的行業是製造業,不止佔了貸款近一成,當中的不良貸款率更超過7%,所以當製造業出現較大的不景氣時,對建行會造成較大的盈利打擊,這點不得不注意。

    【圖1】--建行按行業劃合的貸款及不良貸款分布情況

    【圖2】--建行按產品類型劃分的貸款及不良貸款分布情況

    【圖3】--建行不良貸款率

    建行的壞賬問題的確需要關注,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已比過往年代弱,企業出事的機會更高,所以往後的問題可能加大。

    不過,建行始終有一定質素,情況不會太差,同時,市場上的估值已考慮這些因素,所以市盈率只有個位數仍是合理水平。

    --比較4 大國有銀行--

    若比較其他內銀股,建行的ROA 及ROE 與工行相約,及比中行及農行為佳。

    建行的ROA 回落,正反映中國經濟放緩,以及當中壞賬問題所帶來的影響,由於中國經濟仍有放緩之勢,故相信回報率有可能進一步回落。而ROE仍處理想水平, 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回報率正下跌中。整體來說,建行及工行的賺錢能力較佳,但回報率下跌是不利之處。

    而建行的盈利大致保持增長,成績不錯,就算金融海嘯期間都能保持增長,可見對其沒有甚麼影響。

    建行的盈利增長,其中一點是受惠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帶動商業活動及民間借貸增長。故中國經濟進入較低增長年代,難免對建行造成影響。

    另外,建行的壞賬問題,亦會對其造成風險,不過整體來說,建行仍有一定質素。

    --內銀仍屬穩健--

    近年,中國金融市場平穩發展,人行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2013年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制,之後又推動建立金融機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市場改革及逐漸開放是必然道路。更開放的市場將會引致更多競爭,而較大規模的建行仍有優勢,但賺錢能力有可能減弱。

    內銀股中,建行及工行可說是較有投資價值。綜合來說,建行是不差的企業,擁有品牌,以及有龐大網絡及客源基礎,相信在擴展業務時甚為有利。

    銀行業本質上有高負債的風險,雖然內銀面對國際金融風險相對較低,但仍要面對中國銀行在監管上、借貸壞賬上的風險。不過,由於建行為國有銀行,大股東是中央,故若出現重大事件中央都會作出支援,因此就算出現黑天鵝事件,當中的風險其實有限。

    --投資策略--

    綜合來說,建行有相當的資產規模及網絡,加上有不差的賺錢能力,可算是有一定的質素,有長線投資的價值,加上有一定股息,長線持有及收息都可。

    不過,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內銀壞賬問題,都對此股造成風險,由於市場明白這些風險,所以對其估值不高,市盈率常處4、5 倍左右的水平,正正是反映這些因素。

    因此雖然個位數的市盈率看似吸引,但卻只處合理的水平。而另一指標就是股息率,由於股息有可能下跌,加上當中的風險問題,故要達6%、7%以上股息率,才算是合理。

    另外,建行由於規模已大,增長力不強,因此不要對股價太有期望,只能視為收息股。

    現時建行的市盈率、股息率都合理,反映現時股價在合理區約中間水平,投資作長期收息,適合,但就不要對股價有太大期望。

    最後投資者要注意一點,銀行業是較特別的行業, 本質上有較高風險,所以不宜將太多資產集中在銀行股,銀行股佔股票組合不建議超過三成,甚至兩成。因此,建行可以是收息股組合其中一隻收息股,但不是唯一的一隻。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10:00:01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02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O_mF7q09oIY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網民散戶大戰對冲基金的戲碼,連日在華爾街上演,各方議論紛紛。金融全球化,基金大戶呼風喚雨,沽空大撈一票的故事多不勝數,輸家往往是散戶,整個遊戲規則,從來都是向大戶傾斜。今次散戶網軍結集巨資,「挾淡倉」大破對冲基金,顛覆華爾街秩序,見證了社交媒體時代庶民充權的威力,基金界不可能輸打贏要,不准散戶贏錢,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散戶這場勝利,背後有很多主客觀條件配合,以為社媒已經改變一切,任何地方都可照辦煮碗,隨時焦頭爛額。美國財富愈益集中在小撮人手中,這次散戶大戰基金,民粹反建制色彩甚濃,精英與大眾對立變本加厲,更多嚴重社會危機可能尚在後頭。

    蘋果頭條
    政務司長張建宗等一眾官員下午4時見記者,宣佈未來10日將會更加頻密封區,直至年廿九,同時降低強制檢測門檻,指全香港大廈只要出現一宗無源頭個案,或驗出大廈污水呈陽性,就需強制檢測。話音剛落,元朗安興街便傳出封區消息,令區內商舖聞風落閘,猶如7.21翌日元朗死城。至晚上7時政府正式刊憲,宣佈封鎖安興街好彩洋樓,安排居民強檢。下午2時左右,元朗區議員林進發帖,表示收到消息安興街一帶將會封區。至下午5時,安興街一帶便有警員驅趕車輛,不時有警員巡邏街道。同時街上大部份商舖已提早落閘,猶如死城。有速遞自提店商戶在舖外張貼告示,指受疫情影響提早收舖,有市民到門外才得知提早關閉,望門興嘆。

    東方正論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單單一個黎智英的「優惠待遇」,便足夠令人質疑這句話的真實性。內地官媒點名批判黎智英為「叛國禍港四人幫」之首,反中亂港惡行罄竹難書,理應早受懲罰,卻一次又一次逃過法律制裁,如有保護傘護體,近年更上演又捉又放的鬧劇,昨日終審法院五司會審,正是聆訊他涉及違反《港區國安法》的保釋上訴,勞師動眾,全城關注,判決結果將會反映法治的天秤,是否如外間所指偏向黎智英一方?「刑不上黎智英」一說,由來已久,並非無的放矢,近年特別受人注意,全因黎智英高調介入反修例暴潮,仿似有恃無恐,間接佐證這說法。

    星島社論
    為遏制第四波新冠疫情爆發規模,港府昨日宣布就大廈強制檢測措施「加辣」,檢測門檻由即日起降低至只要大廈出現一宗不明源頭確診,或大廈污水呈陽性,即要列作強制檢測,目標在大廈形成病毒傳播鏈前,迅速為所有居民檢測。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更預告,未來十日,即在農曆年廿九前,針對個案較多、樓宇質素欠佳、大廈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的區域,進行廣泛而頻密的封區檢測。而昨晚當局先後在尖沙嘴、元朗、九龍城及油麻地,四區採取突擊封區檢測行動,目標今早約七時完成圍封及強制檢測。

    經濟社評
    本港新冠確診徘徊數十宗多時,港府決定再收緊防疫措施至歷來最嚴格,才剛預告農曆年廿九前每天封區圍檢,昨晚隨即雷霆封鎖4區。官員多番強調,有決心在牛年到臨前全方位遏疫,但同時對低風險的戶外運動場所亮起綠燈,讓小商企仍能冀盼捱過年關後,能夠逐步復業。市民歡度佳節時,定要做足保護措施,別拖抗疫後腳。本地新症連續兩星期達雙位數,走勢僅徐徐向下,周一再錄29宗,8例沒源頭。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天公布,全港任何大廈凡有任何不明源頭新症、工作場所有兩宗確診,今起全須強檢;下周三前每天至少封1區強檢的話音畢落,當局已先後勒令元朗好彩洋樓、尖沙咀金鑾大廈、紅磡隆基大樓,以及油麻地新填地街一帶「禁足」驗毒。

  •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26 10:00:02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2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SFdZcWZLK_g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首次封區檢測告一段落,各方反應言人人殊,有意見認為勞民傷財、成本效益低,亦有專家認為封區強檢有需要有價值。封區強檢對居民和商戶影響大,難免有怨言有投訴,政府初硎新試,行動也必有可改善之處,總體而言,這次封區處理尚算合格,強檢兩天完成,未生大亂子,至於成效是高是低,則不宜簡單以檢測陽性比率一個數字來衡量,同時也要留意「蘋果與橙不能直接比較」。抗疫戰要因事制宜,一切視乎疫情發展以及現實戰場環境,既無任何情况皆通用的萬靈丹,也毋須斷然排除任何選項。封區強檢有其價值,不應以政治有色眼鏡看待,當局應從今次行動汲取經驗,就何時要強檢、何時要封區,訂下一套合理客觀準則,作為日後行動的參考。

    蘋果頭條
    截至今日下午,麗港城5座已有10宗確診個案,袁國勇及其團隊今晨到5座視察環境,並與區議員及居民等開會,至中午又再到附近的1期會所,並進入地庫視察。除了戴口罩外,袁教授今日罕有地穿着藍色保護袍現身。袁國勇稱,現時麗港城5座16E、15E、17E等單位都出現病例,其中16E於1月9日曾有家庭聚會,當中一名非住客於聚會後確診,另外麗港城有兩名保安員確診,其中一位家住新填地街,暫時雖然看不到喉管設計有大問題,但不排除確診個案因為共用環境而傳播病毒,又或是大廈出現垂直傳播情況,建議大廈E單位的居民全部撤離。

    東方正論
    雷聲大雨點小,佐敦在上周末封區近兩日,7,000人強制檢測後,只找到13人染疫,數字未如預期般嚴重,但並不代表疫情可以較為放心,專家指今次成效與普通強制檢測相若,主要是因為事前走漏風聲,無法完成一個完全強檢的效果。漏網之魚擴散各區,強檢大廈與日俱增,昨日連藍籌屋苑也失守,大動作封區空有姿勢,卻未見實際成果。之前強檢大廈不乏公屋及舊樓,基層聚居,衞生條件或未如理想,但爆發10名住客集體染疫的茶果嶺麗港城,卻是老牌藍籌屋苑,住戶多為中產,依然難以幸免,足見疫禍已經遍地開花,無人可以獨善其身。

    星島社論
    大市氣氛熾熱,內地視頻社交平台快手科技(1024)趁熱招股,招股價較早前市傳再度加價,上限每股一百一十五元,最高集資近四百二十億元,成為今年第一隻集資額超過一百億元的「巨型新股」,同時亦已經超越去年「集資王」京東健康(6618)的近三百一十億元。快手招股價介乎一百零五至一百一十五元,每手一百股,入場費為一萬一千六百一十五點八九元,今日起招股,預計本周五(二十九日)截止招股,下月五日掛牌。快手昨日已經建簿,接受機構投資者「落單」,據路透旗下IFR報道指,國際配售首日已經錄得足額認購。快手全球發售三億六千五百萬股,佔擴大後公司總股本的百分之八點九。

    經濟社評
    中美發展榮辱互見,內地去年憑藉果斷措施成功抵禦新冠疫情後,持續開放市場,鼓勵外資逐利,結果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金額首壓美國,躍升全球一哥。金融海嘯後,環球呈現歐美衰落、亞太冒起的格局,惟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絕不相信你輸我贏、贏者通吃,聲言會以開放策略,支持經濟全球化。香港一樣要演好傳統駁通中西的橋樑角色,捉緊宏觀機遇。據聯合國最新數據,中國的FDI去年續升4%,至1,630億美元,創下1983年有紀錄以來新高。相反,美國在上任總統特朗普治下則跌足4年,再瀉49%,僅吸引1,340億美元,錯失穩坐數十年的一哥寶座。

  • 全球化對香港的影響 在 hket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12 13:19:35

    【香港經濟日報】【財金名家 睿智理財 講座】有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董事局主席、前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教授剖析:中美爭霸會否出現新冷戰,中國在全球供應鏈核心地位面臨嘅挑戰,「去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以至香港的影響 (更多內容:https://wealth.hket.com/article/2721192





    #去全球化 #中美角力 #制裁 #經濟 #財金名家睿智理財講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