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全微分偏微分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微分偏微分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產品中有48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簡單歌唱 Singp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唱歌的時候總是覺得很卡、很吃力嗎?現在點擊下方連結,我將告訴你如何讓唱歌就像講話一樣自然, 輕鬆唱出好聽的歌聲!點我看答案:https://www.thisissingple.com/5-day-challenge/ 受夠了唱歌一直沒進步,想要在能夠馬上在朋友面前唱出好聽的歌聲?https://...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木木吃吃素札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日々室物所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簡單歌唱 Singpl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簡單歌唱 Singpl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Doris's almighty lif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3:41:54
♡ 𝘩𝘦𝘮𝘦 ♡特調眼彩盤 ♡⠀ ⠀ 新品接力賽第一名的選手𝘩𝘦𝘮𝘦推出新品 #特調眼彩盤 來跟大家見面了!以「知性層次」為重點,特選「杏紅Apricot Red」及「金棕Golden Brown」兩大調色⠀ ⠀ 一盤中共有5色,除了當眼影使用,最下方的淺色也可以當腮紅,一小盤完成眼妝跟頰彩⠀ ⠀ ...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木木吃吃素札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6:41:17
-🌟#團購大優惠🌟 🌠雪坊優格&冰淇淋&果醬(奶素.全素甜品) 🔎IG : @snowfactorytpe 🔎#木吃宅配 - 各位!我要開門見山的破題尖叫😆 這次開團購的商品是我一直超愛的雪坊系列😍 自從到#蔬軾 用餐後認識這個品牌 便完全被食物圈粉啊啊啊😍😍 優格、冰淇淋、果醬都高水準 吃起來的...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日々室物所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1:09:53
L'art des listes #金錢 實體物品幾乎大致已經盤點過一輪了 那天打開文件櫃發現了些很久沒有使用的存摺 不如就來清點一下自己所擁有的理財工具以及想法 ・ 時間過得好快,2011/09/13是我的到職日,是的我在一個工作上即將待滿十年 難以想像自己是個第一個工作只待一天,第二個工作只待...
-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簡單歌唱 Singpl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28 21:30:07你唱歌的時候總是覺得很卡、很吃力嗎?現在點擊下方連結,我將告訴你如何讓唱歌就像講話一樣自然,
輕鬆唱出好聽的歌聲!點我看答案:https://www.thisissingple.com/5-day-challenge/
受夠了唱歌一直沒進步,想要在能夠馬上在朋友面前唱出好聽的歌聲?https://www.thisissingple.com/become-pro-in-90-day-yt/
【開嗓神器】免費學習讓你的聲音更強壯的發聲練習,立即下載!
http://bit.ly/thisissingple-warmup
總是唱歌被鄰居抗議嗎?戴上這個降噪口罩【練唱必備神器-beltbox台灣】馬上解決你的干擾:
https://shopee.tw/product/214571033/4 ...
【FB粉專】有任何唱歌技巧問題?來找我們吧!
https://m.facebook.com/thisissingple
【唱歌診療室投稿】你也想知道自己的唱歌問題在哪?點我馬上投稿!:
https://thisissingple.typeform.com/to/gf5U3gVn
----------
關於簡單歌唱Singple。#169:今天這一集Elena老師接續上一集,而這一次要講的是中國好聲音第三屆2014年總冠軍的表現!這次的總冠軍是"張碧晨",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還蠻常聽到的吧!其實張碧晨在韓國就已經出道了,而且是以女團的身分出道!但是她是回到中國參加中國好聲音之後,她的知名度才起來的!如果你也好奇張碧晨的表現或者你也想知道老師如何點評,記得一定要看完唷!
01:23 張碧晨以韓國女團身分出道的片段
01:59 張碧晨-中國好聲音第三屆總決賽演唱-夢一場
02:30 那聽完前兩句你就會覺得的馬上進入那個情緒裡面,張碧晨在唱低音的時候,會將音色處理的厚實,不會聽起來虛虛的
02:50 Elena老師示範前面兩句"聲音虛掉"的唱法
03:05 Elena老師示範前面兩句"音色平淡"的唱法
03:25 如股果在唱歌的時候,是鎖定音準的點來唱就是我們在唱的時候,那這樣子可能就會導致音高不再舒服的音域裡面,所以直接唱到會產生壓喉位的狀態。因為後面幾個音高它是比較高的,那將音高比較低的音,使用高的共鳴位置唱,那自然聲音就會虛掉
04:07 Elena老師教學唱出"音色厚實"的感覺
04:38 Elena老師示範"點"的唱法
04:48 使用點的唱法,就不會出現虛掉的問題,因為你的共鳴位置往下轉,所以它出來的音色也不會是你平常唱講話的音色或者是後面比較高音的音色哦!
05:15 張碧晨這邊的共鳴轉換非常的棒,可以感覺到她是非常順暢,那很多人唱這首歌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聽起來扁平沒有靈魂的狀況,所以你就要注意是不是都用同一個共鳴位置去詮釋
06:27 張碧晨在唱"試著相信過去的溫存",這一句他選擇了一個虛掉的音色來詮釋,可以發現張碧晨雖然聲音是紮實的有厚實度,但是她在裡面放了非常多的氣音,她就是想要讓她做一個很明顯的對比
07:47 Elena歌唱訓練師表示張碧晨這一段音色詮釋的非常好,他選擇中間讓它轉虛,所以你可以聽到她在第一句是轉虛,但是後面她又增強,你就會覺得整首歌很有層次感然後很有靈魂!
08:07 Elena歌唱訓練師示範"全部使用虛"的方式詮釋
08:25 Elena歌唱訓練師示範"全部使用實聲"的方式詮釋
08:44 Elena歌唱訓練師示範"虛實聲音搭配"的方式詮釋
09:37 這邊可以聽得出來張碧晨這一段唱的非常輕,但是她會使用虛實聲音去做搭配,所以聽起來非常的有感情,這整段都是她經過設計的,並不是天生唱起來就是這樣的哦!
09:50 "早知道是這樣"的"是",張碧晨故意使用頭腔共鳴,就會覺得這個唱法聽起來很空靈!
09:56 Elena歌唱老師示範"使用頭腔共鳴"
10:01 Elena歌唱老師示範"未使用頭腔共鳴"
11:25 你可以感覺到整首歌的設計是越來越強,第一段最弱第二段偏強第三段就最強,而且你會發現張碧晨他的音色啊是很實的,但是他會刻意把他的下巴稍微是托下來的,他並不會左右開,因為我們左右開的時候,聲音很容易變的過實
11:49 Elena歌唱老師示範"嘴巴左右開"的方式唱
11:55 Elena歌唱老師示範"嘴巴上下開"的方式唱
12:06 那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張碧晨他在唱ˇ"療傷"這兩個字的時候,下巴是刻意往下的,會有一點點小小的厚道的感覺,所以你就會聽起來很多氣然後有一個圓圓的感覺
12:35 "夢一場"這首歌我們普通人也可以不破音的把它完成,那張碧晨跟我們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就是他對自己的聲音掌控度非常的好,在共鳴的切換也非常的自如,所以張碧晨除了贏在她的唱歌技巧很厲害之外,還有贏在他對歌曲的詮釋跟表達!
#夢一場 #張碧晨 #那英 -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簡單歌唱 Singpl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21 21:30:01你唱歌的時候總是覺得很卡、很吃力嗎?現在點擊下方連結,我將告訴你如何讓唱歌就像講話一樣自然,
輕鬆唱出好聽的歌聲!點我看答案:https://www.thisissingple.com/5-day-challenge/
受夠了唱歌一直沒進步,想要在能夠馬上在朋友面前唱出好聽的歌聲?https://www.thisissingple.com/become-pro-in-90-day-yt/
【開嗓神器】免費學習讓你的聲音更強壯的發聲練習,立即下載!
http://bit.ly/thisissingple-warmup
總是唱歌被鄰居抗議嗎?戴上這個降噪口罩【練唱必備神器-beltbox台灣】馬上解決你的干擾:
https://shopee.tw/product/214571033/4 ...
【FB粉專場】有任何唱歌技巧問題?來找我們吧!
https://m.facebook.com/thisissingple
【唱歌診療室投稿】你也想知道自己的唱歌問題在哪?點我馬上投稿!:
https://thisissingple.typeform.com/to/gf5U3gVn
----------關於簡單歌唱Singple。#168:今天這一集Elena老師接續上一集,而這一次要講的是中國好聲音第二屆2013年總冠軍的表現!這次的總冠軍是江蘇師範大學音樂系的"李琦",如果你也好奇李琦的表現或者你也想知道老師如何點評,記得一定要看完唷!
00:46 李琦中國好聲音第二屆演唱-真實
01:19 第一段其實可以聽到李琦在這一段唱的非常的輕,幾乎是氣音,有些聲音甚至會消失不見
01:30 "愛得很深,所以會心疼",這句基本上是有點沒聲音的感覺,所以會覺得這邊好像有點哽咽唱不出聲音的情緒在裡面
01:43 "記憶~在我的心中翻滾"這邊因為李琦想要製造很哽咽的感覺,所以加了很多泡泡音在裡面,導致他這個"心"有一點沒有唱好,稍微的小瑕疵,如果我們在唱泡泡音想要把這種哽咽的感覺唱出來的話,就要稍微注意一下控制的力道哦!
02:15 Elena老師示範"過多的 泡泡音"
02:22 不要在高音的地方再特別加力道,不然我們又放了很多泡泡音也就是很多的聲帶閉合在裡面,這樣很容易導致翻車唷!
02:53 這邊李琦用了很多虛實聲音切換,Elena示範"虛實聲音切換"
03:13 Elena示範"全實聲音",會沒有情緒的轉折的感覺
03:29 大家在唱歌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音色要有轉變",才會讓整首歌聽起來感情豐富哦!所以大家如果想要把歌唱的很有感情的話,大家可以試著在比較偏弱的片段放入"氣音裝飾",聽起來就會很豐富唷!
04:35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李琦這一段的套路就是虛>漸強>氣音>虛>漸強,所以聽起來就會覺得整首歌很有層次
05:05 Elena歌唱訓練師示範"一般人唱法"
05:17 一般人的唱法跟李琦唱法差別就是在於沒有厚度、穿透度,唱起來就沒有靈魂
05:24 有持續關注我們頻道的同學就知道Elena歌唱老師以前有講過一個"氣深"跟"氣淺"的觀念,李琦就是用了一個"氣深"的方式來唱歌
05:37 Elena老師教學用娘一點的方式唱"哼哼哼",就會感覺到有一個東西塞在你鼻子下面,然後下半部是沒有什麼壓力哦!
05:52 Elena老師教學模仿聖誕老公公的聲音唱"HoHoHo",肚子要比較用力哦!
06:14 Elena老師示範只用"HoHoHo"的方式去唱,因為會一直把氣往外吐,所以會導致聲音散沒有扎實度
06:45 除了做剛剛的"Ho Ho Ho"之外,還要將手放在嘴巴前面,讓氣息盡量不要碰到自己的手哦!有點含滷蛋的感覺
07:28 Elena歌唱訓練師示範模仿聖誕老公公的聲音唱"Ho Ho Ho"跟"手放在嘴巴前面讓氣息不要出來"的練習
07:58 Elena歌唱訓練師示範身氣息唱歌技巧應用
09:37 在做"Ho Ho Ho"的時候,要控制氣息想像往後回流,你的肚子是要持續Hold住,那很多人他在唱歌的時候,會用氣息但是他是用一直吹蠟燭的方式唱歌,這樣的話你就沒辦法做的非常紮實哦!
10:32 Elena老師示範用"快速吹蠟燭的方式"套進歌詞,就會沒辦法像李琦一樣那麼有穿透度,那麼有靈魂,所以在唱的時候,盡量不要讓氣息是像吹蠟燭這樣哦!
10:58 Elena老師示範用"持續吹蠟燭的方式",你會發現肚子持續往外頂的,並沒有往內縮,然後臉會都是鼓起來的哦!
11:29 Elena老師結合前面的唱歌技巧應用示範
11:44 有沒有發現"持續吹蠟燭的方式"會比"快速吹蠟燭的方式"還要穩定很多,而且穿透度也會好很多!包涵最後面拉長音的部分也要做這樣的氣息哦!
11:59 Elena老師示範用"快速吹蠟燭的方式"唱拉長音的部分,你會發現後面會虛掉,原因是因為你的肚子沒有持續的Hold住,然後給氣,那重點就是給氣!
12:50 Elena老師結合前面的唱歌技巧應用示範拉長音
13:51 最後一段你可以聽到李琦的氣息很穩定跟很強的氣息,雖然聽起來好像情緒很強,但是並不會覺得他唱得很吃力或是很用力,所以只要把Elena老師前面說的"三個唱歌技巧"練熟,然後組合在一起就可以製造這樣的效果唷!
14:07 "放不開也看不見未來",這句如果你有仔細聽可以發現,李琦在這個地方做了"撕裂音的效果"
14:18 Elena老師示範乾淨的聲音插一個撕裂音
#唱歌技巧 #中國好聲音 #李琪 -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Doris's almighty lif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27 11:30:10⭐️來台灣還挺久,第一次吃台式自助餐。和大陸的自助餐差別也太大了吧!這不是我們的快餐嗎?啊吃了以後還莫名好吃誒!
⭐️我還沒吃過雞屁股。你們說好吃我偏不吃
⭐️2020因為緣分讓我們相識,2021的第一次告別我哭了...
----------------#阿貝很全能🌟本人還有的平台為:YouTube,Instagram,bilibili,新浪微博,小紅書。
🌟平台名字都為:阿貝很全能。
❤️不要走錯嘍。如果喜歡都可以關注追蹤喔!
———————————————
IGhttps://www.instagram.com/doris__yh/
微博 https://www.weibo.com/3605221790/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is_all=1
小紅書: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b2e622c11be10550991677c?xhsshare=CopyLink&appuid=5b2e622c11be10550991677c&apptime=1605881180
嗶哩嗶哩:https://space.bilibili.com/181405411/?share_source=copy_link&share_medium=iphone&bbid=Z84D5A88374F6FC74A93AB2B90DF592D2BA7&ts=1605881217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趁著週年慶毫不猶豫的入手這組來自西班牙的頂級保養品牌Prophecy Morocco鉑翡斯
Prophecy Morocco Taiwan
它在新光A8和信義微風都有專櫃。你路過就會忍不住多看兩眼的那種很美的熱帶風情佈置
第一次接觸是偶然櫃上的體驗,經過介紹了解到產品的主原料來自有「歐洲後花園」美譽的摩洛哥🇲🇦
真實運用天然而純萃的原料,賦予肌膚強韌活力及生命力。
採擷珍稀的摩洛哥堅果及仙人掌籽等頂級植萃,完美融合天然原料以及皇室嚴謹製程,真的實現你想每一天都變很好的願望❤️
這次週年慶的禮盒🎁超級划算,必須入手🤪🤪
#超能量金亮組 原價NT$12,240 特價 NT9,200
仙人掌籽超能量金萃油 15ml、超能前導精華露 金燦緊實120ml、完美極萃面膜 賦活能量 (5入組)、美體極萃油 賦活修護 120ml
包裝大氣美到不行,每一個產品的包裝也是質感破表,最重要的是效果是驚人的顯著
🎁品牌預購時間: 10/1-10/20,預購再享超滋潤賦活禮盒乙組
🆓滿額贈等多項優惠
那我用我的這組跟大家分享使用感受和心得
#超能前導精華露 金燦緊實 120ml
萃選通過 ECOCERT 認證有益肌膚之天然有機植物活性成分,注入豐沛能量及續航力,將肌膚調理至最佳狀態迎接後續護膚保養
使用心得
質地清爽,會看得到細細的亮亮的好像金箔的黃金胜肽,使用起來完全沒有粘膩感,吸收很快,倒出時有點像精華,但是一抹就水化,而且可以立刻柔和肌膚紋理,是肉眼可見的那種喔,真的很讚
#仙人掌籽超能量金萃油 15ml
很漂亮的八角瓶,作為西班牙頂級油保養專家鉑翡斯,淬煉溫潤金黃色澤的純油精華,以皇室規格嚴萃之摩洛哥仙人掌籽油,高效舒緩修護肌膚,可避免膠原蛋白被破壞而發炎,更能減緩肌膚老化與皺紋的產生。
使用心得:
名稱是油,但是擦上肌膚完全不膩、很好吸收,因為純油感光性比較高,所以我都晚上使用,早上也使用的話一定要注意防曬,沒有多餘的添加、所以也不會有什麼濃郁的香氛,喜歡以油保養的很推薦比較,跟我用過的一些油差別很多,喚醒肌膚活力的效果非常神奇,肌膚的亮澤感也立刻可見,不是讓肌膚油漬漬就算了,是真的看得到改變,非常推薦👍擦了沒兩天我覺得我的臉上小瑕疵就更不明顯了,超神奇👏
#完美極萃面膜 賦活能量(5片裝)
添加仙人掌籽油的高效美肌面膜 --- 肌膚立即柔滑緊緻透亮,掃除暗沉倦容,緊緻續航力持續至翌日
敷感:
超級服貼,邊敷邊保養的感覺,敷完會捨不得丟掉拿來覆蓋在膝蓋關節處🤪保濕效果超好的,敷完立刻亮一個色階,非常明顯,上妝肌膚很透,很吃妝不浮粉,流汗也不太會土石流蠻棒的。就是捨不得天天敷,只捨得一週一次大整理,但搭配著每天早晚的保養肌膚變化超大的👍亮透亮透的,毛孔也比較不明顯
#美體極萃油 賦活修護120ml
以珍稀摩洛哥堅果賦活金萃油為基底,調合多種 ECOCERT 認證有機天然植物精萃。具有顯著的撫紋緊實效果,打造潤澤緊實肌膚。
使用心得:
有點偏水感的油,滋潤但不油膩,擦過就可感受到肌膚的吸收,不是只浮油在皮表而已,我也會將它混合身體乳液一起,夏天也不會粘膩不舒服
身體的保養建議跟臉部一樣要每天堅持,醫美可以做臉,可是做身體難度大也費錢,平時就保養起來就差很多,特別是柔嫩的肌膚更顯現不出來你的年齡眨眼
🎉10/1-10/20預購千萬不要錯過了
預購再享超滋潤賦活禮盒乙組
多重滿額贈等多項優惠✌️
讓你也可以輕鬆做貴婦❤️
更多資訊可參考官網🔗
https://tw.prophecymorocco.com/
#prophecymorocco #prophecymorocco鉑翡斯 #美容油 #油保養 #仙人掌籽超能量金萃油 #超能前導精華露金燦緊實
全微分偏微分差別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38] 細說分鏡 Vol.15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04
🖍在我心中,沒有那句「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每個參數都代表者
🖍心中當下感受的一項取捨
🖍既是為了創作與藝術,所做下的決定
🖍每一次次的決定,都是獨一無二
決定曝光構圖與曝光 (How),以及創作者身後的動機 (Why),兩者交接的地方,那就是照片故事 (Story),故事已經發生,且存在在那裡不會改變,身為創作者,或是說書人,對於相同的故事所能做的,就是找出自己如何理解故事,與故事的關係在哪裡,每個人對故事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是「創造力」讓這個世界更有趣豐富的地方。
🟥電影重播、重製與重拍
「重播」就是同一隻影片,原封不動的按下「播放鍵」,從中播到尾,任何一點改變也沒有,不會有任何新意在裡頭,你無論看上幾篇遍,影片永遠都是相同的內容,差的就是你多看幾次,心中解讀也會多少而有差異。
🔹在我心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影「絕地任務 The Rock」, 描求一名軍官為了掙取為了愛國進行任務死去的同袍弟兄,得不到應有的撫恤對待,因為挾持惡魔島監獄的觀光客,以要求政府巨額的贖金來賠償那些死去的士兵將領,每每在第四台看到這部電影一再重播,我都會停下來看完它 (無論從哪一段開始),雖然劇情倒背如流,已經無任何驚喜與期待,但是每回看時都會對劇情中不同的片段,在心中就會對該片段,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是過去幾次沒有想到的部分,特別是裡頭,由「艾德.哈里斯」飾演的「弗蘭克」,最後對著手下傭兵說的那句話「士兵,任務結束」,有次看到這段,正是因為知道他整個恐怖行動目的為何,也知道即將發生的悲劇,特別看看他說這句話的態度神情,那時的堅定的神情是整部片中我認為最精采的一段,反而推翻了許多人心中 (包含我)最經典的橋段 – 尼可拉斯凱吉雙手握著信號火花,脆在空地,背對著觀眾面對二台投下炸戰飛機整個人被炸飛的經典畫面。🔹
重製電影就是將既有的內容,透過更好的數位修復技術,讓畫質、音響得到更好的品質,當你重看後,得到的感受差別不大,最多就是視聽的享受提昇一級,不過也能在閱讀重播的電影過程中,重新發現更有趣值得討論的空間,也能在畫質、音效提昇的空間下,發堀出一開始沒看清楚的電影細節。
重播、重製都可說是相同的元素、相同的畫面,最多重製後的電影,新增了過去因時空限制下沒放入的片段,讓整部劇情更加完整,甚至反轉了電影本身主指 (比如說銀翼殺手,因應不同播放地區,刪除、新增部分片段,使得既是重製,也更還原作品的原貌)。
「重拍」就是完全不同的作品了,重拍的「幅度」可大可小,小幅度的微調,比如說「倚天屠屠龍記」,每段時間就重拍一輪,小說依舊不變,差的是選角的適配性,或是劇情微調讓觀看的節奏更好一些,但故事還是相同;大幅度的改變是否還稱作「重拍」就有待商確,比如角色的「性轉」,男性變女性 (或反過來),黑人變白人等等,「性別、種族」等觀念大大影響一部電影角色意義與價值,雖然是對既有的小說改變成電影後「重拍」,但「小說歸小說」「電影與重重作品」等這三者,就可說是三個獨立的故事。
🟥照片故事與創作者
猴硐貓村,自早是有許多貓在那兒棲息,又再加上貓群的繁殖,因而聚集上百隻貓在那兒與居民共處,透過愛貓人士發起「有貓相隨、猴硐最美」等活動,再配合政府規畫、建設,在 2013 年與日本兩大貓島、美國、義大利、土耳期等地,有著「世界六大賞貓景點」之美稱。
相同的故事,同樣前往貓村拍貓的人,背後動機可就完全不同,我相信大多是「貓奴」「愛貓人士」居多,前往這奇特景觀的小小村落,更多是像我這種純粹的觀光看,感到好奇去看看世界有名的「貓村」是什麼模樣,相同的故事,不同的動機,交織出來的「照片裡的故事」,自然不同。
🔹我認為呀,相同在貓村所創出每個照片,照片故事盡管大同小異,就算兩人用相同的構圖拍攝同一場景、同一隻貓,相同的照片故事,會因攝影者 – 也就是說故事的人,心中對貓村的「連結感受不同」,使得拍攝照片流程、動作、構圖一致,背後想訴說的故事也更有意思,若請這兩位發表分享一下「照片的故事」,我們能從二位創作者表達過程中,感受到「是純粹湊熱閙的觀光客?」還是「愛貓成痴的貓奴?」二者之間熱情的不同。🔹
不過呢,這故事還在進行,自 2009 年開始規畫、發展至今,這十多年間的變化不斷的改變「世界最佳賞貓景點」的樣貌,比如說一些惡劣的飼主在這裡遺棄動物,或是觀光客太多造成當地景觀破壞、居民生活被打擾,或是貓咪被人偷走、動物間的傳染的疫情等問題,都不斷的改變最初「貓村」的好意與樣貌,這故事持續改變著,相同創作者,在不同時空下前來的感受,那就更不一樣,若再刻意執著一些,找到相同一隻貓,相同的構圖原素,甚至是連「畫面」都完美複製出來,相信這二張不同時期拍攝的照片,訴說的照片故事也完全不同。
🔹若以這例子來看 – 刻意的在不同年代,拍出「完全一樣」,是「重播」還是「重製」還是「重拍」? 我認為「都不是」,貓村時空境遷改變了樣貌,最早的初衷也許也漸漸消失在人們回憶,僅保存於最早的文字、影像畫面裡,由於故事已經不同,拍攝出的「照片故事」,也應屬於新的作品,即使同一創作者,不同年代下心境路程也隨年紀增長有所不同,這創作者不同時期前來此處創作的「背後故事」我相信也是不同的故事。🔹
故事變了、人也變了,所有的事物都變了。
🟥回到攝影與攝影人
真的要問我「拍照,跟攝影有什麼不一樣」,這麼難的題目,要我用最簡單的回應的話,斬釘截鐵一點的說法,我認為是:
🔹「帶著主觀的意識,思維,並且追尋特定目的下的按下快門,這叫做 “攝影”;倘若只是隨手不經意的按下快門,那叫做 “拍照”。」🔹
相信這麼說一定會招來許多非議之論,若有機會我也許能再另外書寫一篇,我對這二者的看法,但這裡容我暫時取這樣子武斷的定義往下說。
這裡不談「不經意的拍照」,我們談談簡單的「攝影」,帶著主觀意識、思維,到了一場景追尋,心中抱持特定目標加以尋找,並且依當下的考量,決定了構圖與曝光所有的元素,最後按下快門產生照片,這張照片幅有著「故事」,與創作者有深刻的連結,說說這個「連結」,那就是創作者的「動機 Why」,也就是前面幾篇不斷說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為何總有人一個點、一個景追尋了數次,若水三千只取一瓢追尋的精神;反之他人不經意的按下快門,若這二人擦肩而過,都朝著相同點做出相同的拍照流動與動作,「作品意義與人的連結」大有不同,我想說到這兒,再配合前面數篇的分享,或許讀到這行字的任何人,能夠了解…,其實我說了這麼多篇、這麼多例子、觀念,我只是不斷表達一個觀念「照片故事確實是重點,但人與故事的連結才是深入照片的靈魂」🔹
單單是「照片故事」不是我最感興趣的,那個「創作者與作品的連結」可真的無法單純透過「一張照片搭配照片故事」就能清楚說明,談到那深入照片靈魂,並不是在照片裡頭鑽牛角尖,而是回到創作者個人的故事,才是最後一張照片的原點,我想我們更該在意這一點。
既然如此,那麼以上述「攝影」而不是「拍照」簡單武斷的定義下,攝影者所拍出的每張照片,除了「照片故事」外,也包含「攝影者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進而產生「連接與交集」,我們就可以說 – 在這樣子的交集之下,每一張照片自然沒有那個「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焦距增減那 1mm,視角改變了一些,快門快慢一點、光圈大小一點、ISO 高低一點、白平衡 K 數左右偏了一些、最後焦點停留在哪」,這些細細的拍照流程裡的動作,都是每位攝影人「當下對場景的感知,透過內心的感受加以回應世界所做下的決定」🔹
再加上拍照條件總非十全十限,器材的限制、環境的條件,時間的壓迫…,甚至是身體的不適,都無法很難讓每張照片理想條件下誕生出來,但無論如何抱著攝影的心態下,每個參數的取捨,都是為了「創作與藝術」做的決定,任何一個決定、哪怕是重複一來再來的拍攝,我認為對自己都是獨一無二。
若是這樣,當我們表達分享一作品,自然就不會有「差不多,這麼拍就好」的說法,但表達分享過程,仍舊像是說故事分享的過程,而「說故事」這件事本身又是另外一項專有的領域,追尋精美的攝影作品後,也該花點時間在「表達、說故事」下點努力,畢竟我們知道「藝術,包含了前段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後段分享表達的部分」,缺乏了前、後任一片段,都無法讓一張充滿靈性的照片,能被更多人看到、感受到。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