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全家點數轉移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全家點數轉移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家點數轉移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家點數轉移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符碼記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家點數 #點數到期】 提醒大家全家點數也在03/31到期,點數原300點抵1元,但購買熱銷商品、兌換指定商品更划算!也可以轉點一起湊唷~ 內文整理多種點數使用方式,原始300點抵1元非常不划算!若熱銷商品有喜歡的,花點數享折扣後的優惠價省很多!像文中的牛奶1000點可省40元,還能再搭配五六...

全家點數轉移 在 Did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3 05:11:50

「全家點數做公益」 . ✨0412補充:公益點數已達標!活動關閉嘍✨ . 自從全家改用app集點之後、就開始會覺得其它超商、超市為什麼不也用app啊!超級方便的、集點只要報號碼、用不到的點數也很方便可以轉移、集點資訊跟活動也可以直接從app了解、完全不需要DM跟集點單。 . 現在更方便了! 點數可以...

  • 全家點數轉移 在 【符碼記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26 13:30:11
    有 80 人按讚

    【#全家點數 #點數到期】
    提醒大家全家點數也在03/31到期,點數原300點抵1元,但購買熱銷商品、兌換指定商品更划算!也可以轉點一起湊唷~

    內文整理多種點數使用方式,原始300點抵1元非常不划算!若熱銷商品有喜歡的,花點數享折扣後的優惠價省很多!像文中的牛奶1000點可省40元,還能再搭配五六日牛乳集章+悠遊15%!

    🛒全家集章4大類滿額贈:https://pse.is/DRRVD
    ㊙JCB加值+悠遊生日派對=15%:https://pros.is/KPVRT

    APP裡還有更多商品可選擇,大家再試算一下看哪個划算。我覺得2000點換中熱拿好像就不錯!歡迎大家再推薦~

    另外點數還可以換合作廠商優惠/折扣碼、在APP裡玩遊戲抽好康!若有用不掉的零頭也可以做公益(數量可自行輸入),或是使用轉移功能和家人朋友湊整數再去兌換!

    💱全家點數到期兌換攻略:https://pros.is/LY95M

  • 全家點數轉移 在 Fintech 金融科技趨勢分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06 08:59:37
    有 95 人按讚

    🗣街口串連全家會員,支付累點發票一次搞定

    街口支付最近推出一項新功能,將 #全家點數累積與街口支付條碼串接,只需要掃一次條碼,就能同步將支付、累點、發票載具三件事情一次完成。

    由於目前全家的會員累點機制仍有不少體驗斷點,如果不是使用全家自有支付FamiPay,結帳時就須先出示會員條碼,再開啟各家行動支付付款條碼付款,許多消費者嫌麻煩,乾脆不累點。

    街口支付成功與全家POS串接,消費者只要輸入手機號碼與街口綁定後,僅需要開啟付款條碼,就能同時能完成支付、累點、發票載具三件事情。

    這項改變對超商與支付業者有什麼好處?街口表示能擴大彼此會員經營,甚至增加消費者轉移到街口的意願,全家也能透過街口觸及更多潛在客戶加入會員。

  • 全家點數轉移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20 08:00:00
    有 1 人按讚


    實體零售業者紛紛推出自家的行動支付,背後圖的是什麼?

    莊瑞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簡單來說,短期來看幫零售商代工支付app,跟發聯名卡、搶收單權意思是一樣的。長期來看就是著眼於數據這塊。

    台灣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宣布推出PX PAY(店員跟我說這個唸「批擦配」),除了全聯之外,還有哪些「實體」零售通路也推出了自己的PAY呢?

    包含:(多到數不清,不包含非實體零售的支付)

    全家便利商店:My FamiPay(2017.10)
    統一超商:OPEN錢包 (2018.12)
    萊爾富:Hi pay (2018.9)
    OK超商:OK Pay (2019.1)
    家樂福:Carrefour Pay(2018.10)
    新光三越:Skm pay(2018.7)
    微風百貨:Breeze Pay(2019.1)
    屈臣氏:Watsons Pay(2018.10)
    App內建錢包(沒特別叫什麼Pay)
    六角國際
    85度C
    新光影城

    附帶一提,愛買不是缺席,而是已經有了遠鑫電子票證(HappyGo有錢卡)+friday錢包。另外小小猜測,未來包含王品、美廉社、三商美食(三商巧福)等應該都會推出自有app內建錢包功能。

    每當一個新公司又推出一個自家的支付功能,總會有網友在新聞下面留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支付?」、「中國大陸的支付好進步又方便,這麼大只有支付寶跟微信支付」、「要這麼多支付幹嘛?誰會下載這麼多支付?」,這裡就來嘗試回答這三個問題。

    這麼多支付,是因為國泰銀

    其實現在支付市場是非常競爭而且燒錢的,除了LINE PAY跟街口有祭出大量補貼之外,更早推出的歐付寶、Pi錢包也針對不同繳費推過補貼,同時也有支付宣布轉型和退場(Airpay.蝦皮的愛貝錢包)。支付既燒錢且競爭,一般的廠商也沒有能力自行開發,會有這麼多支付app,來自國泰銀的「代工」推動,從最早的全家,到這次的全聯,大部分都是國泰技術支援的。

    國泰銀是目前發卡量排行前三的銀行,在數位金融的推動上也有推出KOKOapp與聯名卡,為的是搶食年輕用戶及坐穩流通卡量冠軍的寶座,國泰銀會坐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泰銀從中信銀手中搶下了跟好市多推出COSTCO聯名卡。

    看起來台灣信用卡很發達,但實際上台灣非現金交易比重只從2015年的25.8%提升到2018年的38.29%(離2020要過半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同時20歲以上未持有信用卡的人約800萬人。從非現金交易比重及未持卡人數來看,還有很大成長空間也是銀行所關注的焦點。

    所以,幫零售商代工支付APP,就成了國泰銀搶占流通卡、刷卡金額的重要手段。這些零售商的支付APP可以幫國泰銀什麼?

    短期來看,可以拓展更多信用卡使用的場景(如原本只能接受部分信用卡的全聯、不能刷卡的日出茶太,現在用APP也能刷國泰銀)。同時「黏住」消費者使用國泰銀的信用卡,而不會跑去用別家的。最重要的是,國泰銀可以從其他銀行手中搶下更多的「收單」業務(銀行信用卡收入可以分為 1.刷卡手續費 2.店家接受刷卡的收單手續費 3.忘記繳卡費的循環利息),這樣就很有機會複製當年搶下好市多聯名卡發卡權那樣,繼續坐穩發卡王的寶座。

    馬雲曾在2016的雲棲大會上,提出五新的概念: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其中新能源就是「數據」。

    長期來看,一般刷卡的消費,銀行端只能拿到「刷卡金額」而不知道你買了什麼,(看看你的信用卡帳單,是不是常常想不起來自己買了什麼),代工app支付後,這些消費數據國泰就更容易掌握,才能進一步去分析變現。

    簡單來說,短期來看幫零售商代工支付app,跟發聯名卡、搶收單權意思是一樣的。長期來看就是著眼於數據這塊。

    支付

    與其說XX PAY,不如說內建錢包功能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中國大陸的支付好進步又方便,這麼大只有支付寶跟微信支付」,支付更方便更先進這點,可以用另一篇文章來解釋,簡單說有法規限制、當時信用交易較差、假鈔較多等原因,時空背景不太一樣。

    另外也不是只有「支付寶跟微信」,會這樣說明顯是對於中國的認識不深或者是只從新聞來看中國,實際上除了支付寶跟微信支付,還有京東支付、百度錢包、微博支付等等,只是相對不有名和不常用而已。

    其實與其把這些零售商推出的稱為「XX PAY」讓你覺得好多支付app,不如把它想成內建錢包就行。就像我們用Uber叫車、foodpanda外送一樣,是不是都可以綁定信用卡支付?我們不會說因為這樣所以叫做Uber推出了Uber支付。對零售商來說,他只是把原本應該存在於會員集點、推播資訊給會員的app,更加上了一個錢包功能而已,不然像我來說去一間店消費,要開會員app集點、要開載具刷發票、還要開一個Pay來支付(一開始的行動支付真的是發票、集點、支付分開的),實在太麻煩了。

    想成如同Uber或foodpanda內建錢包功能,是不是就覺得理所當然而且應該趕快做了?

    支付功能,是為了經營會員、建立流量池

    做app和支付功能,和以前發會員卡、發聯名卡的概念是一樣的,為的都是要經營會員。

    全家可以說是最早推出支付app的廠商了,結合集點、發票、支付(但我現在消費還是用Pi錢包就是了…抱歉我忠誠度沒這麼高)三合一,只要刷一次就OK。同時全家在數位領域這塊可說是相當創新,從預購商品、咖啡寄杯、點數轉移,這些都啟發了其他零售商。

    固然消費者不會下載每個商店的app(像我去萊爾富不會下載他們的app),但對於商店來說app的目標更著重在經營VIP熟客,根據全家的經驗2%的超級用戶可以貢獻10%的營收。

    另外,現在的機制,只能看出「消費數據」而沒辦法進一步得知「使用者數據」,沒辦法得消費者的年齡性別,用App支付可以更進一步分析會員數據。同時在推播訊息上也可以更彈性靈活,進一步黏住消費者。(例如餐廳可以做訂餐訂位、零售可以查看庫存、預訂)

    最後,做零售生意本質上都必須吸引「流量」,所以早期開店講求「黃金店面」、「地段很重要」,好市多利用賠錢的「烤雞」來增加來客。而目前網路是一個很重要的「流量」來源,但隨著FB競價成本提高、LINE@漲價,流量取得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也使得很多依賴FB、LINE的店家營收減少。零售商推出自己的app,除了可以經營自己的流量池,也可以減低對於這些網路巨頭的依賴,是一項不得不為的數位工程。

    經營會員一直都是做生意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從會員卡、紙本集點,到現在的app或支付,本質一直都沒改變。

    附圖:從左至右分別為PX PAY、六角國際 和OPEN錢包(我真的是行動支付的早期使用者…...)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047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