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全台大學學費漲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台大學學費漲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台大學學費漲幅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I Love 闕枚莎《粉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例一休海嘯來襲!!!柯P該如何因應?】 一例一休自去年底上路至今,即將從宣傳期邁入輔導期,但卻未脫離影響陣痛期,枚莎今天針對一例一休對「台北市各行各業的衝擊」對柯市長提出質詢。 枚莎提出影響層面包括 1.交通方面:自三月起公車票價漲幅創28年新高,同時有公車業者向公運處申請假日特定路線停駛、專車...
全台大學學費漲幅 在 I Love 闕枚莎《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例一休海嘯來襲!!!柯P該如何因應?】
一例一休自去年底上路至今,即將從宣傳期邁入輔導期,但卻未脫離影響陣痛期,枚莎今天針對一例一休對「台北市各行各業的衝擊」對柯市長提出質詢。
枚莎提出影響層面包括
1.交通方面:自三月起公車票價漲幅創28年新高,同時有公車業者向公運處申請假日特定路線停駛、專車停開,嚴重影響市民行的便利。
2.醫療方面:基層診所擬調漲掛號費新台幣20至50元,四月起台大醫院全面減少週六門診。另外長照2.0即將啟動,許多居家服務單位卻已規劃假日不提供服務。
3.教育方面:幼教業雪上加霜,原本招聘師資就有困難,現在不只要符合師生比,還需符合一例一休,人事成本大增,北市80所幼兒園申請調漲學費,增加家長負擔。
4.服務業方面:人事成本大增,加上一例一休導致工時沒有彈性,原本就捉襟見肘的人力更顯困頓,可能造成服務品質下降,打擊台北市的觀光品質和發展。
最後,不只各行各業影響,連市府都要增加大量加班費來因應一例一休,光掃街清潔隊員依據去年工時計算,一年約需增加8,500萬元加班費,另有各局處都要比照一例一休的加班制度,造成市府財政壓力!
因此枚莎要求柯市長一週內了解一例一休對台北市各行各業所帶來的重大衝擊為何?並研議出因應對策,在未取得社會共識之下,決不可貿然進入開罰階段!
全台大學學費漲幅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602教育委員會-大學學雜費調整議題
請潘部長。
部長,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議題是105學年度大學學費調整議題。在此之前,我們可能要先針對結構性問題先做一些探討。我們看高中職的就學貸款,公私立比是1:6。大專院校公私立比是1:4。
接下來我們來看台灣大學的學生分佈:從1982-2000年的數據,台大的學生最多的是台北市、台北縣、高雄市、台中市、桃園縣、台南市...,也就是現在的六都。其中台北市佔了將近四成。
而這些台北市台大的學生又來自哪一區?大安區。
在2011年媒體報導中提到,以台北市大安區和台東縣上台大的比例而言,是32:1。
部長,上面的數據還是2000年之前的數據,也就是台灣省政府還在的時候,據本席了解,凍省之後,我們教育資源分為的問題,城鄉差距可說是越拉越大。數據恐怕更為驚人。
而原住民學生大專以上的就學狀況如何?原住民大學生公私立比是1:3,專科比是1:11。整體來說,原住民大專以上學生就讀公私立學校比是1:4,這個數據和一般生相比,原住民學生就讀私校比較又更高。
今天提出這幾個數據,本席是要教育部在討論大學學雜費調整方案時,要去看看現在學生的就學現況,這些現況的產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結果。學生是城鄉差距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受害者,而教育部對此,僅提出更優惠的就學貸款措施,這無疑的又是一種加害的手段。
曾幾何時,「教育」從窮人翻身的機會,變成了弱勢學生負債的必經之路。部長,這是教育部的恥辱,請您千萬要記得。
所以今天本席也提了一個臨時提案,內容如下:
在國內經濟景氣低迷,工資漲幅遠不及大學學費的調漲比率,尤其在城鄉差距、貧富懸殊加大,公私立學校收費明顯差異,以及私校大學生多數來自於中下階層的情況下,更加深了弱勢家庭在接受高等教育上的負擔,所以此時調漲學費形同殘害弱勢學生,並提高學生家長負擔。
再者「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對於學校財務是否透明與健全、審議程序、審議公開資訊、審議小組成員是否有合理比例分配及專業會計師的協助皆無明確之規範,容易有黑箱作業之嫌。爰此,建請教育部退回14學公私立大專院校調漲學雜費申請案,及俾利建立健全透明之審議制度,教育部應於三個月內修改「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並送本院備查。
註:臨時提案內容,最後決議「退回」修正為「嚴格審查」。對於這樣的結果,我感到非常無奈,這無疑地對這些學校的家長和學生造成經濟上更嚴重的負擔。
全台大學學費漲幅 在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學學雜費凍漲多年,許多私立大學都希望可以開放學雜費自主。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其實大學部和研究所的學雜費是「分開的」,大學可以自主決定要不要調整,再報教育部核備。而研究所學雜費可由各校自訂,再報教育部備查,之後會考量民生和經濟狀況,預計4、5月會有新的學雜費調整方案出爐。
在教育部舉辦的「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學雜費議題成為焦點。許多私立大學如明道、佛光、馬階等,從民國87年至今已有15年沒調漲學雜費;逢甲、實踐、銘傳等7所大學僅調整過一次。因此,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提案,因應少子化衝擊,希望學雜費調整回歸市場機制。
其中,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提到,台灣的大學學雜費被凍漲,這是無法律根據的,應回歸市場機制,由公私立大學研究學雜費調漲辦法,並採取可行措施;必要時不排除透過訴訟或大法官釋憲來解決。
大學、研究所 調整方案不同
對此,蔣偉寧說,大學與研究所學雜費調整方式其實完全不同,以大學部來說,必須要由教育部「核備」,也就是需要教育部同意才可調漲學雜費;而研究所過去採「備查」方式,只要學校建構基礎、財務透明清楚,學雜費可由各校自訂再事後報備。
蔣偉寧表示,由於去年底教育部訂出的學雜費常態調整方案引發各界反彈,在考量社會經濟狀況下,大學以凍漲因應;教育部會考量民生和經濟狀況,預計4月或5月會有新的學雜費調整方案出爐。他也強調,大學組成學雜費審議委員會時,需有一定代表性的成員加入,同時要注意財務透明化和經費流向。
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表示,大學學雜費已7年沒有調整,教育部先前一直宣布學雜費「凍漲」,但沒說清楚,讓大家以為全部凍漲;如果是只凍漲大學部,那就不會凍漲研究所。
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表示,假如要調漲,若由各校自訂,就必須考慮競爭關係,希望可以漲幅一致,會請系所自行評估是否調整。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現在研究所招生不容易,調漲可能影響學生就讀意願,而每校情況也不同,台大要調漲可能沒問題,有的學校可能寧願等經濟好轉再調,因此調漲與否還需再評估,但可考慮從陸生學費調漲先著手。
全家盟:不能再從學生上剝削
不過家長則持反對意見,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提到,身上背學貸的學生越來越多,不應該再調漲,除非提出合理的理由;他強調,先決條件是大學財務必須要透明公開,如果用於提升教學品質,也需經由大家討論,而非一味籠統地說要調漲。
另外,二代健保上路後,各大學每年支出將會大幅增加,三大校院協進會認為,教授承接研究計畫聘請行政工讀而衍生的雇主補充保費,預估有幾百萬,不該轉嫁由大學買單,希望教育部協助吸收二代健保成本。教育部則說,將清查並編經費支應。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表示,這筆支出讓大學財務更加吃緊,假如教育部凍漲大學學雜費,又不肯給補助,憂心長遠下來可能影響大學辦學品質。
吳福濱說,二代健保本來就是個不夠完備的政策,更不能因此回過頭來剝削學生,假如今年決定調漲,「全家盟一定會反對到底」。
大紀元台灣網:http://tw.epochtimes.com/
線上訂報:http://order.epoch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