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全人中學 校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人中學 校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人中學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於孩子的教育, 我們確實有不同的想法, 但遲遲不肯跟大家分享是因為...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路。 所以不管是體制內,體制外, 只要家庭和樂, 那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但昨天看見登山家「阿果」無氧攀登的捷報, 並且聽著他在8000公尺的高山上喘喊感謝, 我就覺得... 是時候跟大家聊聊「體...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實驗教育的小孩上課都在玩?選擇實驗教育都是體制內的逃兵?從實驗教育國高中畢業,升學考試怎麼辦? ✔ 最新!2020實驗教育專刊↘https://cplink.co/FiNEjZMf 《親子天下》在2020年四月,對全台十八歲以上曾在實驗教育、自學的畢業生,做了一次線上問卷調查,共有二六九位畢業生...
全人中學 在 何安妘 x 頑皮妮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18:15:11
嗨(⁎⁍̴̛ᴗ⁍̴̛⁎)我來了~~ 因為《一個想像的集合》展覽只到這週日晚上,想花一點篇幅紀錄,以及和大家分享關於展覽的內容。 前幾天分享了一篇在臉書粉專的文章,謝謝你們好長的回覆,容我再次把文字放在這裡紀錄,也希望能在這裡,與不同平台使用習慣的你們好好分享❤️ 文字太多,分成上下集哦! [...
全人中學 在 何安妘 x 頑皮妮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18:15:11
嗨!晚安~~(⁎⁍̴̛ᴗ⁍̴̛⁎) 猴~誰還沒睡(抓) 想先分享一下最近的狀態。最近這幾天陷入的自我批判的低潮裡,覺得莫名煩躁不安,對任何可能不必在意的細微末節都反覆琢磨,能量好像一下就用完,需要好好獨處的時間。 今天收到好友的一句話: 「放空就是了,不是自己的問題,像吃壞東西肚子...
-
全人中學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17 10:06:16實驗教育的小孩上課都在玩?選擇實驗教育都是體制內的逃兵?從實驗教育國高中畢業,升學考試怎麼辦?
✔ 最新!2020實驗教育專刊↘https://cplink.co/FiNEjZMf
《親子天下》在2020年四月,對全台十八歲以上曾在實驗教育、自學的畢業生,做了一次線上問卷調查,共有二六九位畢業生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如果人生重新選擇,九六%仍會選擇體制外學校。
實驗教育到底有什麼魅力?透過影片中四位畢業生侃侃而談自己在體制外學校的求學經歷,不僅能一窺實驗教育的教學特色、學生如何面對升學考試、以及和體制內出來的孩子有何不同,從畢業生面對人生抉擇時的態度,更能清楚看見教育如何深深影響孩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製作人:曾千倚|採訪:賓靜蓀、許家齊| 攝影剪輯:曾千倚|平面攝影:楊煥世、黃建賓、曾千倚|照片及影片提供:呂忠翰、魏良軒、歐振宇、李晴、全人實驗中學臉書】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全人中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孩子的教育,
我們確實有不同的想法,
但遲遲不肯跟大家分享是因為...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路。
所以不管是體制內,體制外,
只要家庭和樂,
那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但昨天看見登山家「阿果」無氧攀登的捷報,
並且聽著他在8000公尺的高山上喘喊感謝,
我就覺得...
是時候跟大家聊聊「體制外」教育了😊
投入體制外教育,
最重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父母的時間,
而是那股「敢與世界對抗」的勇氣。
對抗什麼?
答案是:名、利、權。
「什麼樣的教育才能找到最好的工作?」
最有面子的工作(名)?
最有錢的工作(利)?
還是最能接班我公司的工作(權)?...
因為愛孩子,
所以在教育的選擇上,
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未來。
但時代已經不同了,
當物質世界的滿足趨向普及氾濫,
而「好生活」的定義也延伸至精神美感時,
體制外教育,
很可能就是孩子的另一扇窗。
否則在我們傳統的「好工作」教育下,我們的孩子很可能會墮入物質滿溢,但身心不濟的悲慘輪迴...
我當初其實也非常掙扎。
因為上天的安排,
我成了一位有名又有利的人,
所以一開始,
我讓蕾蕾進入了台北最頂尖又難進的幼稚園,
同學們家世顯赫,家長們很好相處,
所以彼此的感情越來越好...
人生有這種起頭,
我的孩子似乎已經站上了起跑線的最前端。
但為什麼我們決定放棄這一切,
不和大家順理成章的進入歐美學校獲得更多,
而要搬到台中海線,
讓自己的孩子在花草樹木裡接受教育?
純粹是想讓他們感到快樂?
還是想滿足內心那烏托邦的理想?
都不是,
其實是因為兩個字:幸福。
因為我們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
是要讓孩子在未來「有能力讓自己幸福」。
但這件事非常不容易,
就連無盡的名利權色也可能幫不上忙...
因為真正的幸福,
其實是與我們的「內在」最有關係,
而且這股力量,
是要從幼兒園就開始呵護、開始培養的...
所以孩子目前的教育,
大部分的焦點是在關心他的內在力量嗎?
還是教導者的更多心力,
其實都還專注於培養他的外在能力?
如果幸福,是我們真正想給予孩子的,
那我們真的,
不打算試著瞭解看看體制外教育嗎?...
=====
看著這位從新店種籽實小,全人中學畢業的登山家,用生命在對世界吶喊著,我知道,這樣的畫面並不對大部分父母的胃口:窮困、怪異、身心痛苦,
但在我眼裡,他卻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而且我非常清楚,
他的人生是幸福的😊...
=====
教育沒有對錯,
只要家庭和樂,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我與慈惠只是做出了我們最有共識的選擇,
雖然此刻我依然無法與大家分享,
也許等時機對了,
或是等我上完了師資課程,
我會非常願意,
用大家最舒服的方式,
帶各位認識我們所選擇的體制外教育☺️☺️☺️
祝每位孩子都能找到屬於他的幸福
也祝每位擁有孩子的父母們
都能因為有了這個孩子
而從內心感到無盡的愛😊
Love & Free❤️
#我知道養貓應該會感覺比較有愛啦
#但既然生了就只好面對啊
#孩子真是最揪心的前世孽緣呢
全人中學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登山家張元植帶62歲母走聖稜線 顧及64歲媽媽體力背起兩人份裝備,堪稱「孝子行程」也讓母子感情更好】
有「八千張」稱號的登山家張元植帶媽媽走聖稜線,一路堪稱「孝子行程」,因為顧及媽媽體力,張元植背起了兩人份的裝備,讓母親能輕巧地走在前頭...
抵達山屋後更伺候媽媽脫鞋,張元植笑說:「媽媽真的有認真在體訓,走得都比我快。」張元植登山經驗長達18年,就讀全人中學時,登山是必修課,於是在老師帶領下開始認識台灣山林。
高中時為了平撫媽媽對登山的憂慮,乾脆帶著她走了一趟雪山,因此點燃媽媽對登山的興趣。
全人中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習面對死亡,就是學習活著。
街道上有人辦喪事,此時小孩舉起好奇的手指問他們在幹嘛,你會如何反應?
當時我趕緊阻止香火的手指頭,叫他別亂看亂指亂問,不禮貌,匆匆離去,如果再追問,會叫他別多管閒事。
面對死亡,是一種閒事嗎,我想不是,至於該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的意義,是禁忌也是難題,沒想到竟然有老師敢主動打破禁忌,教學生如何面對死亡。
上星期親師日,老師說學校設置了一個祭壇,我抖了一下,她立刻補充是記得的「記」,記住種籽的畢業學長,因血癌剛離世,我並不認識這位種籽畢業生,後來爬老師臉書才認識他的故事,以下引用老師的文字。
「齊力是種籽19屆的學長。他在10歲時,來到種籽,那時他剛經歷過一段辛苦且長長的血癌治療過程。
在種籽這三年,他總有許多熱愛的事。他喜歡騎單車、喜歡和夥伴一起玩各種遊戲,總是主動問候著遇見的大人與小孩,總有許多好奇與提問。
種籽畢業後,齊力成為全人中學的學生。聽到他在中學玩起各種類型的單車,可以是在山林崎嶇地形上的越野單車;也可以是速度很快的公路車。
在中學時,曾經因為血癌復發,休學,再度到醫院接受較長期的治療。
之後,再回到全人校園,投入全人的登山活動。全人畢業時,齊力的畢業製作,是從焊接、引擎組裝等各項嘗試中親自動手做出一輛卡丁車。
我們試著讓現在種籽的學生,知道齊力哥哥是個怎樣的人,他曾經做過、他喜歡做的事,以及這座記壇的用意。
並跟孩子說:如果你想祝福齊力,你可以在記壇上,擺放一顆在種籽撿的石頭、在種籽摘採的花,當然你也可以寫下小小的一張卡片、或剪紙,放在木台上。」
下一次,如果有親人離世我要說故事,告訴孩子這位親人活著的模樣,做過什麼有趣的事和讓人頭痛的傻事;如果是陌生人,我要撿小石頭或採小花朵送對方,心懷祝福,不必躲躲藏藏,把死亡當閒事。
數日後的某晚,和香火躺在床上聊心事。
「爸爸,如果有一天你和媽媽都消失了,我要怎麼辦?」
「找一個你喜歡的人,和他一起生活。」
「只能找一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