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內部討論後回覆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部討論後回覆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部討論後回覆英文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想,是有必要請《 臺北設計獎 TIDA 》背後的承辦單位——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出來說個明白。 . 一個設計獎究竟應該要有怎樣的定位?端看主辦與承辦單位的格局與視野,綜觀之前的《臺北設計獎》主視覺,每年都會有些許改變,可以發現該獎項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視覺規範,每年都會生出一張主視覺海報,再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istory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或KHMrHi...
內部討論後回覆英文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01:49:14
1月19日新聞概要📃 ——————————————————— 【劉頴匡稱至少15萬人參加遮打花園的集會】 民間集會團隊發言人劉頴匡表示,至少有15萬人參加遮打花園的集會,如果警方並非無理腰斬集會,人數將會有更多。 . 【劉頴匡會見傳媒後被警員帶走 據悉涉煽動群眾情緒】 「民間集會團隊」發言人劉頴匡傍...
內部討論後回覆英文 在 M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04:25:01
今早在臉書朋友轉貼馬習密會曝光的新聞連結底下,調皮地留了一段回覆,我說:「空心菜還不是要急著見主子安倍,怎麼沒看見你們綠吱吱抗議,不要雙重標準好嗎?」過沒多久,手機傳來訊息通知,打開一看發現有個路人L針對我那則留言,透過私訊的方式又回覆我幾句話。 L的大意是泛綠支持者總是雙重標準,他要坐等蔡英文上...
-
內部討論後回覆英文 在 HistoryBr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23 00:20:20💰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或KHMrHistory99@gmail.com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KHMrHistory99@gmail.com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蝦皮商城【歷史哥同樂會】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節目分段】
0:00 直播倒數
4:18 直播開始、打招呼閒聊
8:45 【連線翁P】聊聊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如此激烈是為了大內宣?
22:24 客觀來說中美誰的表現優?不是要處理事情而是處理情緒?
26:06 這次會談不是破局而是最好的結果?亞裔成為美國人眼裡的威脅?
45:13 【回覆超級留言】給一個大的格局,大家一起來討論
49:52 什麼是國際秩序?是聯合國的國際秩序還是美國霸權下的國際秩序?
57:51 球員兼裁判?為什麼美國要拉攏那麼多國家?美國民主形象牌?
1:03:06 經濟是軟實力,市場是硬實力?歐亞新概念!台灣沒有條件選邊站?
1:10:35 美國作為霸主的基礎是否會動搖?美國內政出現很多問題?
1:19:45 民主政治會面臨的挑戰是?台灣的政治人物追逐選票過頭了!
1:27:19 台灣經不起任何戰爭!選民越笨越好好操弄?
1:36:23 【回覆超級留言】美國中心論、中國會漸漸產生反美的風氣?
1:44:23 【回覆超級留言】美國年輕人開始認為社會主義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
1:50:52 【回覆超級留言】美國內憂外患!美國內部意見分歧?會談真能挽回聲勢嗎?
1:58 :08【回覆超級留言】科普什麼是1619工程
2:01:03 美國價值補充!澄清唬新聞、邦仔小彩蛋
☆【SoundClub】邀請碼HBR1;@Historybro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FB粉專【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官方回報群 https://reurl.cc/mnDRVj (TG問題回報)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中美議題系列
#國際問題
#台美連線
#翁P時間 #兩岸關係 #美中關係 #歷史 #楊潔篪 #王毅 #習近平 #中共 #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PRC #ROC #美國 #拜登 #布林肯 #蘇利文 #Biden #Blinken #Sullivan #Campbell #亞洲沙皇 #Asiatsar #USA #America #臺灣 #Taiwan #蔡英文 #台美關係
內部討論後回覆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想,是有必要請《 臺北設計獎 TIDA 》背後的承辦單位——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出來說個明白。
.
一個設計獎究竟應該要有怎樣的定位?端看主辦與承辦單位的格局與視野,綜觀之前的《臺北設計獎》主視覺,每年都會有些許改變,可以發現該獎項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視覺規範,每年都會生出一張主視覺海報,再將此主視覺延伸成各種視覺應用。
.
在我的認知當中,大部分的設計獎都是固定一個主要LOGO,除非遇到獎項定位重整,或是經過一定年份,才會有重新設計獎項LOGO的狀況出現。而國內的三金典禮獎項可說特例,每年都會有一張所謂的主視覺出現,再從該主視覺延伸出當屆的VI計畫,不過這種狀況也漸漸也改變中,金曲獎前幾屆開始,由顏伯駿設計好的「GMA」三字成為金曲獎的標準字,目前每一年都會沿用來搭配當屆的主視覺,金鐘獎也有跟進的現象。
.
每一年都會有不同的VI計畫,是因應每一年的獎項可能會有不同的主題,或者想溝通的議題,我覺得設計獎如果每年都有一張不一樣的主視覺來延伸,也是一種很有趣的做法,事實上《臺北設計獎》在2012年從《臺北工業設計獎》轉變為《臺北設計獎》後,每年也都會有些許改變,2018年增設共融設計獎、2020年增設循環設計獎等,都看得出來主辦單位希冀求新求變的精神。
.
台灣有許多能見度高的獎項、典禮都能給予平面設計師、動態設計師舞台,設計出非常挑戰大眾美感的視覺設計,但工業設計界在這幾年相對非常沈默,以往活躍於媒體的產品設計師幾乎都默不吭聲地埋頭做自己的設計(我明白大家辛苦),再者我知道有更多人在接中國設計案,為免在敏感時刻不小心講錯話,不如就低調過活,跟產品設計有關讓人振奮的新聞已經越來越少。
.
《臺北設計獎》過去以工業設計為主,幾年前開始把視覺傳達、社會設計等分類都慢慢納入評分範圍,但仍不脫以工業設計獎項為基礎的事實。從過去主視覺設計的演變你也看得出來,2012年之後的設計明顯變得活潑,每年都有讓人眼睛一亮的風格轉變,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這樣的視覺呈現,其實鮮少出現在工業設計掛帥的獎項中。
.
也因此看到今年2021年的主視覺,不管網友怎麼說,坦白說我是興奮的。#很明顯在挑戰大眾對美學的認知水準,目的性明確,勢必會造成討論話題(實際上也真的造成),更多人開始注意「居然有個《臺北設計獎》?獎金還這麼高?」這不正是這個視覺設計成功的地方?(一開始3.8億的低級英文失誤就不提,那是內部設計師自己做錯,並非主視覺設計師所為)
.
然後我就看到主辦單位「中國生產力中心」在今天中午,於《臺北設計獎》粉絲頁出了一篇文,說要「#對今年的主視覺再度進行調整」,我就問,是有什麼好調整?調整成一個無聊至極的視覺讓大家過目即忘嗎?我就拿你們自己放在《臺北設計獎》網頁的文字來提問:
.
————————————————————————
臺北市政府致力於將臺北市打造成為一座具有設計遠見的城市,更鼓勵設計師們反思設計的意義,把設計當成解決問題的工具,透過設計思維,解決社會大眾以及社會或城市必須面對的問題,進一步展現臺北設計獎「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
————————————————————————
.
請「中國生產力中心」捫心自問,因為網友的不喜愛就如此乾脆地把經過正式評選會議選出的主視覺設計撤下來、甚至要求設計師修改,請問貴單位的「設計遠見」在哪裏?是否有鼓勵到設計師們「反思設計的意義」?你們這樣的行為,是否能展現「臺北設計獎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我認為,身為一個行之有年的設計獎執行單位,貴單位的做法已然失格。
.
設計師 #葉忠宜 對此事在自己的FB也提出質疑:「臺北設計獎這樣讓此惡例一開,也讓設計師從此更輕易地陷入被民粹意見與高層霸道給綁架的危機,設計人不僅再也無法好好做事,尊嚴更是被踐踏一地。這已經無關設計好壞問題,更多的是程序的正義。」原本看見本屆走出新意的主視覺,已經報名參加的葉忠宜,看見主辦單位如此不尊重設計後大感失望,#並揚言要抵制該獎項,將繳交空白的設計作品。
.
#我支持設計師葉忠宜的行動,希望「中國生產力中心」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並對今年的主視覺設計師 Peter Chang 提出正式的道歉。
「中國生產力中心」如何看待臺北設計獎的品牌價值,端看接下來貴單位對公眾的回覆與作法。請三思。
內部討論後回覆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內部討論後回覆英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2:00 晚間最新進度:蔡英文總統證實,美方贈送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明天抵台】
台灣又將有新疫苗明天送達。
#美國在台協會( AIT)晚間發布消息,明天(6月20日)有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將送抵台灣,此批疫苗由美國政府捐助,數量包含了6月6日美國參議員達克沃絲、蘇利文及昆斯訪台所宣布的75萬劑,再加上額外捐贈的175萬劑,總計250萬劑疫苗。AIT並表示:「此批疫苗捐贈展現了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台灣是可信賴的朋友,也是國際民主大家庭的一份子。」
#蔡英文總統 隨即也在臉書上證實此一訊息指出,「這兩週以來,在台美雙方許多人的努力下,美國政府決定增加數量到250萬劑,真朋友真進展,我們都能感受到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我要感謝 #拜登總統(President Joe Biden)領導的美國政府,對台灣人民的大力支持,其中,來自美國國會跨黨派及各界好朋友的力挺,更是讓台灣在面對疫情考驗的此刻,加倍感到溫暖。在民主的陣線上,台灣和理念相近的國家,一直都能緊密互動,不論是對於區域的和平穩定,還是人類共同的對手病毒,我們也將會繼續秉持共同的理念,攜手合作。
這段時間,台灣內部對於疫苗的討論很多,不實的言論也不少。但最重要的,不是互相攻擊,而是共同努力。海內外有許多人都在為了疫苗奔走,尤其是外交部全體同仁的協助,辛勞不亞於防疫團隊。」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27例本土 、20例死亡,影響縣市減少;疫苗接種後死亡人數達49人,解剖4人,死因尚無判定與疫苗有關;5月9日前接種第一劑疫苗者可於6月23日起接種第二劑;食藥署公布居家快篩指引,預計下週在超商、藥局可買到】
台灣今(19)日新增12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20例死亡個案、1例境外移入;即日起,5月9日以前已接種一劑疫苗者,可接種第二劑。針對台中市鄰長接種疫苗惹議,指揮官陳時中要求各縣市政府確實做好造冊。
針對台北市好心肝診所接種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表示,政風處已調查完畢,好心肝兩診所因接種對象多半非一到三類人員,開罰各200萬元,衛生局3人員交由考績會檢討、局長黃世傑因為是政務官另行檢討,全案將交由廉政委員會處理。
■新增127例本土、20例死亡,影響縣市變少,端午是否造成疫情起伏仍不確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127例本土案例,分別為60例男性、6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3日至18日。本土案例以新北市81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0例,桃園市8例,新竹縣3例,新竹市、基隆市各2例,台中市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16例中,12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今日也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自5月11日至6月17日累計公布12,385位確診個案中,7,189人(佔58%)已經解除隔離。
今日死亡人數仍有20人,其中男性10位、女性10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12日,確診日介於5月20日至6月17日,死亡日則介於6月10日至6月16日。
今日新增案例是近日最低,陳時中表示,病例數的控制逐漸穩定,且影響的縣市也愈來愈少,今天一共7個縣市有確診個案,整體疫情趨勢往下。他表示,各地方政府、指揮中心都會思考降級、解除警戒,但「目前仍在控制疫情階段,雖然趨勢變好,但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再來一波,又需要大段時間去處理,而且端午節只過5天,雖然有透過人流管制,但是否有影響還需要觀察,所以目前會全心全意控制疫情。」
至於死亡個案,陳時中說,目前的死亡個案是前一波高峰病例數產生的結果,希望下週死亡個案會逐漸減少。《報導者》採訪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他表示,確診者一般在發病一週左右轉為惡化、重症,因此重症的高峰會比發病高峰晚,當確診數開始下降,醫院的負擔仍然很重。
■疫苗接種後死亡達49人,4人解剖,尚未證實與疫苗有關
陳時中表示,昨日接種後死亡的個案仍多,從昨日25人增加到49人,而接種疫苗後死亡跟時序有關,「現在判定上還沒有認為有個案是因為接種疫苗而死亡,」後續還要有更精確的解剖或回溯研究來釐清死因。
這些死亡個案中,幾乎都是75歲以上長者、年齡偏高、有慢性病。目前已相驗解剖的4個案例,年齡介到70多歲至90多歲,死因大多為心血管疾病相關,如主動脈瘤破裂、心肌梗塞,或有支氣管性肺炎。
陳時中表示,目前解剖的案例少,沒有判定跟疫苗有明確相關,會持續監測不良事件。他同時提醒民眾,若近期出現身體不適、慢性病控制不穩定,應等身體狀況較好時再去接種,此外近期天氣炎熱,也要避免曝曬、補充水分。
但要如何判定死亡與疫苗有關?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時序是第一個條件,但光有時序也不能佐證,還需要醫學研究死亡原因是否符合醫學常規,最後再由專家進行綜合判斷。至於是否可以運用健保資料庫進行AZ疫苗上市後的四期監測?陳時中表示,相關回溯性研究若能對疫苗了解更多,都不反對,但還需專家討論決定。
■6月23起開放5月9日前接種一劑疫苗者,接種第二劑疫苗
陳時中表示,接下來6月23日將會陸續發放下一批疫苗,因此開放5月9日以前已經接種第一劑疫苗的民眾,可以開始陸續接種第二劑疫苗,「接下來會慢慢開放,這階段先提供給5月9日以前接種的民眾。」
而近期也有討論指出,疫苗一瓶可接種10.5人,但當天最後一瓶人數可能不足,能否提供剩餘疫苗給非造冊對象?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已經和各醫療院所說明,當日疫苗的最後一瓶,至少要有預約的6人到現場才可以開瓶,若還是有剩餘疫苗,可以針對現在已開放的一到六類先建立後備機制(例如醫院內有75歲以上固定洗腎患者等),作為候補名單來依序接種。
此外,新一波我方採購的莫德納疫苗以及美國捐贈的75萬劑疫苗皆傳出明日將抵台,但陳時中表示,目前還無法證實消息。
■Delta印度變種病毒株來勢洶洶,羅一鈞:台灣偵測到5起印度變種個案
Delta印度變種病毒株因為傳播力高,目前已在英國掀起新一波疫情。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亞·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昨日表示,此新的變種病毒株將會成為全球的主要流行病毒株。
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Delta病毒已經佔英國確診病例中的90%,大部分都是沒有打疫苗、只打一劑疫苗的人被感染。Delta病毒被證實相比原本英國Alpha變種病毒株,會增加64%的家戶傳播率,也會增加住院比例,希望尚未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可以盡快接種。
台灣目前接種涵蓋率仍低,羅一鈞說,目前輪到可接種對象就儘速接種,國內仍以Alpha株為主,因此先針對國內本土流行做預防。他補充,不管是哪一種疫苗廠牌,預防確診後住院的效果都很好,因此提醒大家能打疫苗就打,記得接種第二劑,現在也會嚴守邊境,避免爆發新一波本土流行。
羅一鈞也表示,目前已針對自去年(2020年)10月之後的病毒株進行定序,已完成278案,其中Alpha病毒株(英國)佔199案、Beta病毒株(南非)6案、Gamma病毒株(巴西)4案、部桃相關的加州病毒株19案、與巴西變種相近的P.3變異株2案、Delta病毒株(印度)則有5案。其中Delta病毒株這5案,有4案為印度境外移入,1案具烏茲別克旅遊史,案號為案1382以前,而後爆發的本土流行都是Alpha病毒株。
比起去年的武漢病毒株,Alpha、Delta的傳播力都更高,且此波本土疫情也多是家戶傳染。目前不少疫苗團為3日內往返國內外,出境前提供PCR陰性報告,入境就進入居家檢疫,但居家檢疫為一人一室,是否也會難以抵擋新一波病毒風險?陳時中表示,目前雖然居家檢疫從一人一戶改為一人一室,但家中仍然需維持高度警覺,口罩戴好、注意生活接觸,目前沒有看到有太大的問題跟影響。
■台北市府公布好心肝疫苗事件調查結果
台北市政府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好心肝診所志工接種疫苗事件的政風調查結果。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好心肝診所在6月7日、8日取得共115瓶疫苗,小禾馨診所在5月31日取得85瓶,和眾診所6月8日取得2瓶疫苗。
黃珊珊表示,指揮中心的政策沒有限制接種地點,因此這些診所取得疫苗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接種對象是不是當時限制的一到三類人員,而當時台北市政府沒有提供診所疫苗,僅提供給醫院,因此明顯與台北市政策不符。
台北市政府政風處處長沈鳳樑則表示,小禾馨診所5月底透過民意代表提出需求,衛生局長黃世傑轉達給疾管科蔡專員處理,因此取得疫苗;好心肝診所則主動接洽疾管科吳股長,經由科長同意後配發2批共115瓶疫苗,最後多出2瓶疫苗,疾管科則請中正區健康中心詢問是否有規模較大的合約院所有需求,最終配給和眾診所。
沈鳳樑說,3家診所當時先拿到疫苗就對院內同仁接種,有違公平原則;數量部分,好心肝診所拿到的數量明顯超過院內的醫事人員,數量過多,事前也沒有明確地審核。好心肝診所表示給義工接種,但這些義工必須要是衛生保健類的志工,必須要有很嚴謹的服務證,也要登記在衛生局之下。
黃珊珊表示,好心肝2家診所接種對象許多都是非一到三類人員,因此各裁罰200萬元;小禾馨診所名單仍在比對中;和眾診所則是提供給醫事人員接種,整體結果還會再做報告。
處分部分,黃珊珊表示,衛生局長黃世傑屬於政務官,不適用公務人員考績法,將另行檢討;其餘的疾管科余科長、蔡專員、吳股長3人有行政違失,將交由考績會檢討行政責任,台北市政府也會將全案交由廉政委員會審查。而黃世傑日前表示已口頭請辭,柯文哲則說,衛生局長有督導責任,現況是解決疫情,要如何處理等疫情趨緩再說。
至於媒體詢問小禾馨診所是透過哪位民意代表提出需求?柯文哲表示,報告中指出是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高嘉瑜立刻回應表示,確實有此事,但這階段轉達許多醫療院所、診所甚至公會的疫苗訴求,並且在轉達小禾馨診所訴求後,衛生局局長黃世傑也在10分鐘內回覆沒問題。她強調並無任何施壓,僅轉達而已。
■台中疫苗接種順序惹議,陳時中:應先確實完成造冊
台中市長盧秀燕宣布將1萬3千名鄰長拉到優先接種順序,與80歲以上長者同期一起接種。對此,指揮中心今日上午發布聲明表示,疾管署已於昨日發文提醒,鄰長不符合第二類接種對象,台中市政府也沒有先造冊,但台中市回函表示,鄰長有協助里長防疫,屬於第二類對象。
陳時中在下午記者會中表示,地方政府應先確實造冊,並非全部的鄰長都屬於第一線防疫人員,而是確實有在高風險第一線、接觸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才能優先接種。他補充,目前也並非所有的警察都優先接種。陳時中表示,希望各縣市政府確實進行各族群造冊,同時也要考慮資源分配,避免排擠長者接種狀況,目前各縣市對長者接種都有年齡分流,若施打率較低,就要往下開放,儘早讓75歲以上長者都能接種,達到55~60%的族群接種率。
■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群聚,羅一鈞:已匡列建好防火牆
新北市恩公主醫院一名急診護理師18日進行第四次常規篩檢,PCR轉為陽性,因此恩主公醫院今日起停止急診服務,等待人員匡列、環境清潔消毒。羅一鈞表示,該院11樓發生群聚,一開始已經匡列第一圈接觸者共80人進行居家隔離且檢測,目前已有10人確診,包含5名病患、1名陪病者、3名看護、1名護理師。
除了第一圈的接觸者外,指揮中心也再匡列第二圈高風險的接觸者108人,要求院內人士每3天做一次PCR。今日確診的護理師就是在常規檢驗中確診,因為病毒可能潛伏達14天,才會有前三次採檢都陰性,第四次轉陽的狀況。該護理師在6月4日就被匡列,因此屬於防火牆內,不過還是有相關接觸者,尤其急診人員需要隔離,因此暫停急診,等處理完畢後再決定啟用時間。
■居家快篩指引出爐,最快下週可在藥局、超商購買
今日食藥署發布居家快篩試劑指引,若民眾曾處於可能感染病毒比例較高的熱區,或跟確診者有接觸史,可以在家先使用居家快篩做檢驗,準確度達8成以上,有利於儘速揪出陽性個案。
不過,食藥署提醒,若是盛行率較低的地區使用,可能會有大量偽陽性的結果;若有症狀太久,也可能因為病毒量低而有偽陰性的情況。若有症狀者,建議還是要儘速前往醫院就醫採檢。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副組長錢嘉宏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食藥署已經通過4款進口居家快篩試劑,以及1款國內製造的快篩試劑,名單可於食藥署網站(https://reurl.cc/EnoeqA)查詢。只要廠商下週做好鋪貨準備,就能在藥局、藥妝店、醫藥器材行或便利商店購買。價格部分,錢嘉宏表示,得看廠商的定價,不過一般抗原快篩要價數百元、核酸快篩則是幾千元。
目前核准的5家廠商,2家為核酸檢測試劑,3家為抗原快篩試劑。錢嘉宏說,這5款快篩試劑都是鼻腔採檢,有別於民眾到醫院進行的鼻咽採檢,醫護人員要將棉棒伸到鼻咽位子,會造成民眾不適,這些快篩試劑是直接在鼻腔位置採檢,可大幅降低採檢的難度和不適程度。至於國外常使用的「唾液篩檢」,錢嘉宏則表示,因為使用上仍有許多變數跟限制,目前暫無廠商申請。
(文 / 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攝影/余志偉、楊子磊、陳曉威)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吐口水就可以驗COVID-19,準確性還不輸鼻咽採檢?】https://bit.ly/3vQd8LL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印度變種病毒株 #好心肝 #小禾馨 #和眾 #居家快篩 #PCR #抗原快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