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內部效度外部效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內部效度外部效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部效度外部效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型冠狀病毒,現在全球死亡人數突破SARS紀錄了,大家對中國民眾的刻板印象,一向是一致團結對外,對言論自由不怎麼在意。但這次情況卻不太一樣,因為發生李文亮醫師的事件。 這位李文亮醫生是誰呢?我先科普一下。在去年12月,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34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師30日在他自己的150人醫...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在 Skyler-簡單聊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2:33:25

這個問題是網聊跟交友APP你一定要注意的地方 這個就是為什麼你出來會見光死,或是明明表現不錯,但是就沒有後續的過程了,也是很多天生好手沒辦法告訴你的秘密,也是很多把妹中毒的人的盲點。 如果你是內部群的,你更應該看,因為非常的適合,光修正這些點,絕對差非常的多。 其實天生好手跟一般我們平凡人提升...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在 吃貨憨娜ᴴᴬᴺᴺᴬᴴ??‍♀️生活?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19 09:28:18

#vroox V-ROOX STUDIO #ZERO潮版撞色太空艙行李箱🧳✨ 今年國內旅遊正夯說走就走、輕鬆兩日遊等各種小旅行也讓大家更在意起旅行箱和穿搭的搭配❤️ 因為以往3~5天的中途旅遊 行李箱往往就只有在出發和回程時會拉著走 其餘時間幾乎都是放在飯店裡頭 但國內旅遊短天數的特性 熱門景點區...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9:43:24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 10/19 - 10/25 一周大事〕  向右滑有小小的閱讀測驗,來測測你的眼力吧! #政時事  ❶模擬亞洲人權法院宣判中華民國政府違反人權公約  由民間串聯首創的模擬亞洲人權法院在上週審理第一個案件—邱和順 v. 中華民國政府。 邱和順案訴訟程序耗時過...

  •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0 15:32:28
    有 3,800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p
    並開啟🔔

    1.印度剛結束的五月,寫下全球最慘確診染疫及死亡數字,流行病學家警告,實際疫情恐怕遠比官方數字更慘烈,倘若加上那些未檢測通報的「黑數」,印度就將超越巴西、美國,淪為全球新冠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2.彭博社評論,印度的疫苗戰略失敗,敗在當局誤以為國產疫苗能承擔這個替10億成年人接種的重責大任;BBC也撰文分析,年初還在高喊疫苗外交的印度,如今已自顧不暇,就算禁止出口全力施打,到五月下旬,全印度已接種的1.86億劑,仍僅涵蓋境內人口14%;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比例,更僅占印度全國人口的3%。

    3. 印度政府雄心萬丈地喊出,希望2021年底前能生產出20億劑新冠疫苗,但印度內部面臨嚴重的原物料短缺,求助國際藥廠,人家也訂單滿手,十月前難以處理,眼前只能暫時仰賴四月才開放進口的俄製衛星五號疫苗,在未來8到12個月提供2.5億劑疫苗,只是到2021年底仍難達成群體免疫的目標。

    4. 印度若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疫苗出口,最直接衝擊的就是COVAX全球疫苗取得機制,也就是包括非洲等全球91國的疫苗供應,將嚴重受阻。世衛專家呼籲也請求富裕國家能盡快向其他國家分享疫苗,讓脆弱族群的施打能優先於孩童,否則沒有疫苗的每一天,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充滿著死亡威脅的煉獄。

    {內文}
    新聞片段:「印度正處於該國歷史上最黑暗時刻之一的陣痛中,一場致命的流行病正以驚人速度席捲全國,每天都有數千人死亡,伴隨著感染確診數持續飆升至創紀錄的最高水準。」

    2021剛結束的五月,是印度歷史上最難熬的31天,境內超過900萬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近12萬人染疫而死,這樣的數字不只遠遠超越世界所有國家任何一個月份,甚至比自家第二波疫情急速攀升的四月,都還要暴增近30%。

    印度民眾:「家人在我們面前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我們卻無能為力。我失去了我們妻子、我的小舅子,就連我岳母也在這段期間死了。」

    當冰冷的數字瞬間標註上自己熟悉的名字,印度人才恍然大悟,家園已被新冠病毒攻陷。流行病學專家甚至公開警告,實際疫情恐怕遠比官方數字更慘烈,因為只要加上那些未檢測通報的「黑數」,印度就將超越巴西、美國,淪為全球新冠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新聞片段:「印度最近接種了2億劑疫苗,成為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快達到這一里程碑的國家。(印度)衛生部還表示,美國共花費124天完成2億劑疫苗接種,印度則用了130天。然而,在需求激增及供應鏈受限的情況下,印度幾個邦目前已暫緩 18至44歲年齡層的疫苗接種工作。」

    印度經濟時報近期引述一篇彭博社的評論文章,內容直指印度的疫苗戰略失敗,敗在當局誤以為國產疫苗能承擔這個替10億成年人接種的重責大任。BBC也撰文分析,年初還在高喊疫苗外交的印度,如今已自顧不暇,雖然自今年1月中旬加速接種,三月底全面禁止代工疫苗出口,但到五月下旬已接種的1.86億劑,仍僅涵蓋境內人口14%;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比例,更僅占印度全國人口的3%,更讓人憂心的是,四月初印度每日接種數量,好不容易達到360萬劑的最高峰,之後卻一路下滑至現在每天僅160萬劑。經濟學人雜誌分析,印度近期確診率,之所以能從5月初的41萬高峰,迅速降至27號的近18萬,商業大城孟買每日病例也減少到高峰期的八分之一,不是因為疫苗的快速施打,而是嚴格的宵禁管制奏效。

    新聞片段:「當下印度大多數邦和地區都在實行完全到部分封鎖,就連地方當局也很認真在執行封鎖措施,對違反規定者毫不猶豫地加以嚴懲。」

    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就算印度政府雄心萬丈地喊出,2021年底前,希望能生產出20億劑新冠疫苗,滿足境內扣除幼童的18歲以上人口,但該國目前產線中的八款疫苗,迄今只有印度血清研究所代工的AZ疫苗、本土藥廠自行生產的Covaxin及俄羅斯衛星五號疫苗三款已獲准緊急使用。BBC報導也說,印度政府雖然私下努力在和輝瑞、莫德納及嬌生疫苗的全球生產商密切聯繫,希望增加對印度的疫苗供應,但多數製造商已坦言訂單滿手,無法在10月前與印度討論疫苗供應問題;再加上印度正面臨嚴重的疫苗原物料短缺,美國政府雖已大開方便之門,替印度生產的本土疫苗提供特定原料,但負責代工AZ疫苗的印度血清研究所迄今仍坐困愁城,目前暫時只能仰賴四月才開放進口的俄製衛星五號疫苗,填補印度國內嚴重的疫苗供應缺口。

    印度藥廠藥品服務及原料藥主管Deepak Sapra:「目前我們僅取得15萬劑俄製衛星五號疫苗,預計總劑量為2.5億劑,也就是至少1.25億人份的劑量,這就是我們在印度未來8到12個月內可能擁有的數字,這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發生。」

    根據業內人士說法,新冠疫苗要增產,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絕對不是單純放棄專利這麼簡單,即便是號稱能最快產製疫苗的mRNA技術,光是將疫苗的初始成分倒進生物反應器,就至少需要8到9小時,100台機器得不間斷運轉30多個小時,才能生產出300萬劑疫苗,更不要說疫苗產製後的裝瓶作業,100萬劑預估也需要兩天時間,然後再花至少兩個星期進行質量評估。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近來便援引專家說法悲觀預期,印度恐怕2021年很難達到群體免疫,因為他們最多可能只會有35%成年人完成接種疫苗。

    美國務卿 布林肯:「在疫情爆發初期,印度曾經幫助過美國,這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事情,現在我們希望確保能伸出援手,和印度站在一起。」

    近來,不只印度外長親自到了華府,印度官方也透過外交體系全面動員,但截至五月底,包括印度血清研究所及巴拉特生技公司所回報的疫苗生產能力,每月最高也只能提速到1億劑和8千萬劑,遠低於印度政府所期待8到12月至少要生產20億劑的設定目標,言下之意,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印度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疫苗出口,印度出口禁令的維持,最直接衝擊的就是COVAX全球疫苗取得機制,這將包括非洲等全球91國的疫苗供應。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 Soumya Swaminathan:「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如果我們持續對可用疫苗進行這種不公平的分配,我們將看到一些國家生活恢復到某種程度的常態,而其他國家則受到重創,並持續受到後續疫情的衝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呼籲也請求所有國家能分享疫苗,以便我們能保護那些脆弱族群,在他們將疫苗用於諸如孩童之前。」

    就像一場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印度的困局正反映出多數開發中國家的窘境。當歐美等富裕國家正先後迎來全面解封的夏季,沒有疫苗的每一天,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充滿著死亡威脅的煉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i0U6hVcIw

  •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在 東大門服飾直播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0 05:08:07
    有 36 人按讚

    ❗❗❗本款已於6/15截止加單,並關閉加購區+1功能😊謝謝東粉強~
    💯💯💯【非常爆單!非常便宜!目前僅此製作這批】
    原本真的就想取名叫不老仙丹!
    但這四大專利成分堪稱世界高級強,所以放棄不老仙丹這麼親民的稱號!

    💯💯💯【四大專利神經醯胺玻尿酸蠶絲蛋白彈力童顏膠囊】
    人人都是幼齒妹妹!
    大家都想當個高顏質美女,就要乖乖吃【四大專利神經醯胺玻尿酸蠶絲蛋白彈力童顏膠囊】。

    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永遠都擁有像20歲般的肌膚
    隨著年齡的增長,原本皮膚中豐富的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漸漸地流失與離家出走,導致皮膚鬆散、黯淡蠟黃、沒有彈力,整體看起來臉部線條不再那麼立體,臉色也是越來越菜。
    胸型也會隨著歲月摧殘
    顯得很像荷包蛋扁扁樣!
    皮膚也會隨著歲月無情
    越來越鬆垮!

    內部吃的保養更為重要!
    拒當阿姨、拒當木乃伊!拒絕被叫大姐、拒絕鬆垮人生!
    不用挨刀、堪比飲食界的還我漂漂拳!

    ❤❤❤親愛的東粉強早安!
    光四大專利成分,隨便一個成分就足以打趴任何膠原蛋白了!
    全世界最高級成分盡在四大專利神經醯胺玻尿酸蠶絲蛋白彈力童顏膠囊!

    💎💎💎【專利一】:美國、日本專利【Dr. Okamoto 彈力蛋白】
    由世界級彈力蛋白教父-日本醫學教授岡元孝二博士
    製成世界最高純度彈力蛋白
    彈力蛋白是一種分布在我們身體組織中的蛋白質,他就像是床下的彈簧一樣
    撐起Q、彈、澎、潤!

    專利彈力蛋白除了是全世界最高純度外也擁有日本及美國多項專利認證!
    彈力蛋白,可說是肌膚的記憶關鍵!
    是肌膚的主要支撐,主導著年輕肌膚的緊致彈力,它有著像橡皮圈和彈簧一樣的記憶能力,讓肌膚在伸展後,能立即回復原有形狀。

    💎💎💎【專利二】:歐美專利【Mobilee®雞冠萃取】
    由歐洲大藥廠 Bioiberica 利用健康雞冠組織萃取而成。
    唯一取得美國FDA-GRAS 官方、歐盟 Novel Food 與台灣 TFDA 三方安全認證。
    更[唯一取得美國 FDA-GRAS 官方認證 ]才能說是最安全的「吃的玻尿酸」!
    光這單一成份就取得歐美兩項專利認證。

    相較於化學合成的玻尿酸,Mobilee®雞冠萃取出來的玻尿酸生物相容性較高
    雞冠膠原及高濃度小分子玻尿酸
    與人體分子結構也較相似,吸收更快更好,保濕效果更強!

    玻尿酸的流失都會使真皮層的含水量下降,導致肌膚失去光澤與彈性。
    愛美不必忍受皮肉痛!玻尿酸用吃的更安全!
    補充玻尿酸不只能夠養顏美容,還能幫助維持肌膚健康、呈現透亮光澤!
    乾妹妹變水妹妹,還您青春的容顏!

    💎💎💎【專利三】愛美最搶手的神經醯胺牛乳磷脂質LIPAMIN M20
    由德國原料大廠LECICO研發的LIPAMIN M20是一種牛乳磷脂質
    攝取牛乳當中的卵磷脂,是最安全穩定的素材,提供珍貴的賽洛美,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神經醯胺!

    神經醯胺是存在於人體皮膚角質層細胞間的脂質,為角質層脂質中最重要且比例最高的成份,具有補水之王的稱號!
    補充足夠的神經醯胺,不只能達到保濕鎖水的效果,還能形成完整的皮膚屏障、維持青春美麗!
    此外,牛乳磷脂質當中的神經鞘磷脂還能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可謂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

    肌膚要保水,擁有補水之王稱呼的神經醯胺就少不了,那大家知道神經醯胺就是賽洛美嗎?

    從牛乳當中卵磷脂,攝取[賽洛美]、[神經鞘磷脂]與豐富的[磷脂質],增加皮膚表層的保水、保濕能力,還能形成包護膜,並防止水份從肌膚散失,進而達到鎖水功效唷

    補水之王“神經醯安”出馬,幫您搞定如大灌水般的保濕,再加碼鎖水!
    保濕做得好才能夠保持水美眉般的水嫩肌!

    💎💎💎【專利四】SilKorin日本專利蠶絲蛋白
    蠶絲蛋白的保養風最早吹自韓國,其保濕力比膠原蛋白還高!取得日本專利認證的SilKorin,蘊含十多種胺基酸,童顏不再只是嘴上說說!

    由日本得製程專利的蠶絲蛋白富含了多種胺基酸,與人體的天然保濕因子相近,裡面包含的絲膠蛋白與絲素蛋白可是有大大的好處呢

    👉絲素蛋白就像是蠶絲蛋白的心臟核心,對人體親和性及皮膚相容性佳,使人體吸收更快速

    👉絲膠蛋白的分子非常小,分子量小於膠原蛋白,可以更快速的滲透到肌膚角質層,具光澤性、保濕性、抗氧化性、抗紫外線、具膠粘性、可抑酪氨酸酶活性等功能,

    擁有日本跟美國兩大生成專利!
    超低分子能夠訊息滲透進去我們的肌膚角質層,達到比膠原蛋白更高的保濕力!
    除此之外因為蠶絲蛋白具有極佳的保濕力,這種特性更讓蠶絲蛋白對我們的肌膚及角質層的調節擁有極大效用~

    ❤❤❤沒有人願意把四大專利成分通通放在一個籃子裡!
    聰明的商人真的都是一個專利成分一個一個賣!
    但我們從未想過在保健商品上撈錢
    儘管薄利,也要製作高端的保健商品!
    人人買的起,用的更好,始終如一!
    如此用料實在,每樣成分都有專利製成,才能保證有感有效!

    各個實力堅強,還有專利把關!
    保證在外面沒人敢用這樣的內料,還賣這麼歪腰的價格!
    崩盤價吃土也要奉陪您們找回滿滿的膠原蛋白!

    ‼️‼️‼️時間就是女人最大的攻擊!維持美麗刻不容緩,加購區砸單了!
    真正的美是由內而外真正的散發出來的,讓我們一起吃出彈力美肌吧~
    一起邁向美好的生活吧~let's go~

    ✅✅✅購買者必看【如何購買與購買規則與加購區關閉時間】:
    👍👍👍[神經醯胺玻尿酸蠶絲蛋白彈力童顏膠囊]
    請到加購區購買,謝謝
    👉👉👉#加購區在這裡,按了即可到加購區:
    https://reurl.cc/XkpnY7
    ❗️❗️❗️【注意】加購區購買,如數量大於二(包含2),請於得標數量處~
    更改您的下單數量喔~謝謝大家

    ✅✅✅神經醯胺玻尿酸蠶絲蛋白彈力童顏膠囊(素食不可食用)
    ✅✅✅天山童老價格:

    🔸A組:三袋一組共1140元(等同一袋380元)
    🔸B組:六袋一組共1980元(等同一袋330元)
    🔸C組:十袋一組共2900元(等同一袋290元)
    🔸️(1袋30顆)

    ✅✅✅食用方式:每天1-2次,每次1顆,空腹食用
    ⚠️⚠️⚠️產品含有魚類、牛奶製品,不適合對其過敏體質這食用
    ⚠️⚠️⚠️特殊體質或正在服用藥物者,請先諮詢醫師或醫療專業人員

    ⚠️⚠️⚠️神經醯胺玻尿酸蠶絲蛋白彈力童顏膠囊是預購商品,如有購買必看!!!
    ⚠️⚠️⚠️【預購商品訂購規則】:
    ⚠️⚠️⚠️溫馨提醒,購買前務必詳閱我們的粉專【關於】說明,訂購視同已詳閱我們的關於說明,謝謝您
    ❗️❗️❗️請勿隨意棄單,無法換標購買,如要棄單或是換標購買,一律封鎖購物車,請勿棄單或是要求換標,避免購物車自動封鎖,之後無法加一得標,謝謝您
    ❗️❗️❗️棄單一律封鎖,大量棄單或是大筆金額棄單一律請求賠償已支付追加預購之金額,請勿棄單!謝謝
    🔸️🔸️🔸️顏色以實品為主,照片會因為手機型號或者品牌不同,而有所色差皆屬正常,可以接受才下單,謝謝。
    🔸️🔸️🔸️台灣製,製作日期約2021年6月22日製作,均為保存期限3年,如何使用及注意事項等,請參照圖片中文標示,謝謝
    🔸️🔸️🔸️為預購商品,預購商品不用先結單
    🔸️🔸️🔸追加商品採追加預購制,到貨後才能結單付款,所以追加預購商品因為還沒到貨,先不用付款,謝謝
    🔸️🔸️🔸️請勿惡意棄單,若惡意棄單造成東大門服飾直播網的損失,一律請求追加預購之金額賠償,謝謝
    🔸️🔸️🔸️追加預購商品到貨後,會放入得標者的購物車,到貨後在結單即可,謝謝您
    🔸️🔸️🔸️請勿隨意棄單,避免購物車自動封鎖,之後無法加一得標,謝謝您
    🔸️🔸️🔸️有關任何預購追加商品到貨,會在每週最終場直播開始前加入得標者的購物車~
    在每個星期五/六再(視當週公佈的最終場為主)自行去看看購物車追加到貨什麼戰利品喔,謝謝您
    🔺️🔺️🔺️有關每一樣的預購追加商品到貨,因為我們訂單都是大量級,所以無法個別通知喔!
    追加預購到貨了,都會在每週最終場直播開始前加入得標者的購物車~
    如果有任何預購商品追加到貨,這時候就可以在每星期日到星期一晚上8:00前完成結單出貨即可,謝謝您

    #粉專按讚追蹤搶先看很重要
    #按讚追蹤搶先看才不會漏接任何粉專重要活動

    🔺️🔺️🔺️溫馨提醒,購買前務必詳閱我們的粉專【關於】說明,謝謝您

    ⚠️⚠️⚠️本篇文字文章、文字內容以及刊載照片、圖片、影片、均受著作權保護,為東大門服飾直播網所有!
    未經授權同意不得將東大門服飾直播網之
    刊載之內容所附屬相關浮水印或商標嚴禁更改或移除。
    刊載文字文章內容進行複製、修改、更改、轉載、或提供給第三方使用於商業用途。
    刊載之內容所附屬相關照片及圖片及浮水印或商標嚴禁塗改、刪除、更改。
    未經同意請勿隨意盜文或者更改文章內容,避免觸法!!!

  •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4 15:32:01
    有 6 人按讚

    【2021世銀碳價趨勢報告摘要】淨零競逐下 全球碳價收入達530億美元(06/01/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碳價是必要但不能只有碳價
    2021年世界銀行全球碳價現況與趨勢報告出爐,開宗指出碳價對於低碳轉型十分重要,但要真正發揮作用,則另需要確保:(1)碳價水準達每噸40~80美元、(2)根據各國不同情況量身設計、(3)低碳轉型需要包裹政策,包含致力於低碳研發、破除減緩措施的非經濟障礙等。

    文:倪茂庭(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

    1. 關鍵數字

    全球61個碳價機制,管制21.5%溫室氣體排放

    2021年全球碳價機制成長至64個,包含3個具體規劃中的碳價。其中61個已施行生效的碳價機制,共管制全球約21.5%的溫室氣體,主要的增幅來自2021年2月中國施行的全國碳交易。

    全球碳價水準中,僅有3.76%的排放量符合巴黎協定水準

    從各國減量自訂貢獻中,全球氣候行動仍不足以回應巴黎協定的目標,這同樣也反映在目前的碳價水準上,目前全球的碳價中僅有3.76%看齊應有的碳價水準,即世銀2017年給予符合巴黎協定2°C目標的碳價建議,分別於2020年、2030年時,每噸碳價應為40~80美元;50~100美元的水準。若要進一步達到1.5°C的目標,世銀報告也引用國際能源研究顧問公司WoodMac的分析,2030年碳價應達到每噸160美元的水準。

    2021年碳價水準的典範(下圖灰色範圍),即高於40美元的碳價制度,也從去年的4個增加到9個,但也僅佔全球排放量的3.76%,分別是歐盟碳交易、法國碳稅、芬蘭碳稅、列支敦士登碳稅、盧森堡碳稅、挪威碳稅、瑞典碳稅以及瑞士的碳稅與排放交易制度。

    全球碳價收入來到530億美金

    2020年全球碳價收入高達530億美金,相較於2019年提高了80億美元,主要的貢獻來自於歐盟碳交易價格的漲幅,管制全境39%溫室氣體的平均價格為49.8美金,收入約計225億4800萬美金。其次,碳價收入排名依序是法國碳稅96億3200萬、法國碳稅96億3200萬、加拿大碳稅34億700萬、日本碳稅23億6500萬、瑞典碳稅的22億8400萬。(※碳價收入的高低涉及該國實際管制的排放量、碳價等因素,排序僅為概況的說明。)

    全球500大企業中近半數採行企業內部碳價;9.8%的內部碳價高於每噸80美金

    全球500大企業中近半數採行企業內部碳價(共226家,包含預期兩年內施行)。2020年全球也有853家企業採行內部碳價,1159家企業預期兩年內施行,統計約27兆資本額加入。企業內部碳價的採行,主要乃為了強化低碳投資的需求。儘管內部碳價的實質影響受到質疑,但相關研究與具體實踐的經驗中也逐漸優化內部碳價機制設定的標準與分析實際減量成效。

    此外,也有許多企業的內部碳價水準已經高於政府碳價機制。雖平均來說企業內部的平均碳價並未符合巴黎協定要求,但有超過16.1%的企業內部碳價符合每噸40美元~80美元的碳價水準,更有9.8%的企業採行更高水準的碳價。

    2. 關鍵訊息

    碳價的韌性挺過新冠疫情,更為綠色振興創造財源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活動的同時也影響著全球碳價,影響包含遞延排放盤查的期限、暫緩調升碳價的措施等,但自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大流行起開始觀察幾個全球主要排放交易市場中的碳價表現,可以發現絕大多數都有約計40%以上的漲幅,包含歐盟、紐西蘭、美國區域溫室氣體倡議(RGGI)。除整體淨零氣候承諾的維繫外,排放交易制度本身透過其價格供給調整機制(price or supply adjustment mechanisms, PSAMs)支撐碳交易市場。另一方面,仍有如加拿大、愛爾蘭等國如期提高碳稅稅率。此外,自願性額度市場同樣也挺過來了。這些發展都可以看見碳價制度的韌性。

    碳價亦扮演著疫情衝擊下綠色振興的重要角色,短期內確保低碳永續的產業維持競爭力、創造就業及維持經濟成長外,長期可實踐淨零目標。此外,藉由碳價的收取可增加綠色振興所需的財源,無論是投資低碳技術或創造低碳產業職缺,例如加拿大2020年12月提出共119億美金的健康環境與經濟計劃中(Healthy Environment and Healthy Economy Plan),即擬利用碳價收入打造未來10年的產業轉型創新的來源,碳價將每年提高每公噸11.94美元,預期2030年達到每噸135.3美元的碳價水準。

    碳價的政治經濟分析與政策溝通策略越顯重要

    根據2021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 The Peoples' Climate Vote》民調的120萬份調查中發現,全球調查的50個國家中約計有64%的受訪者視氣候變遷為緊急狀態,特別是小島國家聯盟與高收入國家皆有超過70%的受訪者同意。同意的受訪者中,又有近6成(59%)認同國家應採取必要且立即的氣候政策。然而,6大領域共18項的具體氣候政策中「污染者付費」的政策選項,僅獲得39%的支持,位列第10名應採行的優先措施。相對地,於高所得國家中污染者付費工具的政策支持度則比較高,獲得55%受訪者支持。

    這些民調顯示碳價的施行與碳價水準高低維繫於社會接受度,從企業端觀察,過去為主要的反對遊說勢力,但近期因氣候管制的手段已勢不可擋的情況下,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轉向支持碳價政策。至於公眾則比較關注於碳價制度的公平性、碳價收入的使用是否帶來低碳投資、減低其他稅賦或提高社會福利等,例如愛爾蘭碳價用於社會福利保障、德國碳價用於減低電力稅、通勤補貼等措施。據此,相關碳價的推動都開始聚焦政治經濟分析、制度公平性與社會溝通策略。

    淨零競逐下,全球碳價前景看好

    全球淨零競逐下,結至2020年底已有127個國家、823座城市、101個地區與1541家企業承諾2050年淨零目標。碳價該如何回應各國淨零的競逐?一方面可以發現歐盟碳價創了歷史新高、加拿大、德國、愛爾蘭、紐西蘭等國的碳價也相應的向上修正;另一方面,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想像也預期逐漸落實,包含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預期今年6月主辦G7峰會的英國,也將強調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落實。

    同時,私部門方面,一方面企業加入淨零行動也增加自願碳價機制的量能,但值得注意的是,私部門的碳價參與固然重要,特別是自願的碳價市場多以碳權額度市場為主,涉及高度的異質性、減量真實性與重複計算的質疑,重點仍應擺在實質減量的努力,應視碳權額度的參與為輔助的措施,並更進一步確保額度交易的透明度、減量真實性。

    同樣的外,也越來越多金融投資機構,如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以及Lansdowne Partners等也開始參與碳市場,據統計,2020年43.7%的歐盟碳交易市場碳權由投資機構購入,雖然可強化碳市場流通性與參與碳價誘因,但相對的必須注意碳權及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金融監管機制。

    3. 亮點實踐經驗

    中國碳交易

    今年度受溫室氣體管制的成長貢獻主要來自2021年2月公布的中國碳交易,預期將於今年6月底前啟動線上交易,預期將初步管制全國2225個發電業者,共計約40億噸的碳排量。目前全國碳交易註冊登記系統(中碳登)也刻正進行開戶手續。受管制的電業今年將首次針對過去兩年的碳排放償付碳價,若未能履行碳價義務則預期將處以高於市場碳價2~5倍的處罰。

    然而,根據《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業)》初期尚未有總量的限制,將會視未來更多具體部門別目標設定以及《十四五》計畫的內容後,決定中國碳交易的總量目標。另外,除了已於2020年開始施行的再生能源配比制度外,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預期將於2021年底,針對「能源密集」產業施以「能源消費配額機制」,這些都將影響碳交易市場的總量設定與運行。

    歐盟碳價:碳交易改革、碳邊境調整機制

    歐盟綠色政綱宣布以來已經完成氣候法的制定,正式將2030年氣候減量的目標設定於減量1990年標準55%,2050年淨零排放;2040年的目標預期將於全球盤點後6個月內提出。為了回應歐盟新氣候目標,也將連同調整歐盟碳價制度,即包含修訂歐盟碳交易與頒布碳邊境調整機制。首先,針對歐盟碳交易制度,預期修正的方向包含收緊碳總量的設定、重新檢視市場穩定存量機制、強化航空業排放管制,並思考是否擴大排放管制部門,如新增海運、運輸與建築部門。其次,針對碳邊境調整機制方面,首批將針對原先於碳交易制度中屬於亦受碳洩露風險影響的水泥、鋼鐵等產業,同時取消免費核配碳權,改以碳邊境調整機制緩解境內外碳價差異。相關具體調整皆預期於今年6月後公布細節。

    歐洲國家碳價趨勢:英國、德國、荷蘭

    脫歐後的英國也正式於今年1月停止參與歐盟碳交易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英國獨立碳交易市場,相關制度的設計則仍維持歐盟第四交易期的規則,涵蓋電業、製造業、國內航空業等,預期每年減少420萬噸排放,2024年後將進一步重新校正。

    德國也針對運輸、建築,兩個非歐盟排放交易管制部門,進行德國境內的碳交易制度,約計管制40%的德國排放量。

    再次突破氣候訴訟想像的荷蘭,也於2021年1月開始施行產業碳稅法(Industry Carbon Tax Act / Wet CO₂-heffing industrie),每噸碳稅設定於35.24美元,管制的對象包含原本已包含於歐盟排放交易的產業外,也包含廢棄物焚化等產生氧化亞氮的部門,預期管制235家企業共284個廠址,目標2030年限制產業排放量為143萬噸。原本已包含於歐盟排放交易的產業,針對排放超過歐盟標準的部分,需另外依2030年產業減量目標並計算權重後,額外繳納碳稅(top up fee),若低於排放標準則可獲得抵減碳權(dispensation rights),作為交易或獲得過去五年裡依法繳納碳稅的退稅依據。

    亞洲國家重點

    日本除現行的地球溫暖化對策稅與東京市、埼玉市的排放交易制度外,日本政府2021年2月起,也分別由環境部、經產省各自展開碳定價機制與低碳成長的策略研究,例如從環境部的《Our Shared Future》報告中,預期2030年碳稅水準達到100歐元(122美金),預期未來10年將有95億歐元的氣候行動基金收入,並規劃其中的30億用於社會福利、避免能源貧窮以及公正轉型;50億用於建築物翻修;15億用於永續農業上。此外,排放交易的部分也會規劃碳底價的制度確保碳價水準。

    南韓碳交易則於2021年進入第三交易期,擴大了原本管制範圍,新增大型運輸公司、與營建公司等,管制排放量約計全韓國73.5%;拍賣碳權的比例也來到10%。另外,也鬆綁關於投資機構參與碳權次級市場、以及國際額度碳權使用的限制。

    此外,印尼於2021年3月開始碳交易試行,涵蓋80家燃煤電廠,並展開碳交易法制的擬定,預期2025年上路;越南於2020年11月修正通過《環境保護法》,提供排放交易制度的母法依據,預期於2025年試運行、2027年正式施行。

    參考資料
    “World Bank. 2021.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1.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 World Bank. License: CC BY 3.0 IGO.”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316

  •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2-14 22:00:06

    新型冠狀病毒,現在全球死亡人數突破SARS紀錄了,大家對中國民眾的刻板印象,一向是一致團結對外,對言論自由不怎麼在意。但這次情況卻不太一樣,因為發生李文亮醫師的事件。

    這位李文亮醫生是誰呢?我先科普一下。在去年12月,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34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師30日在他自己的150人醫學院同學群組裡,說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正在隔離中,沒想到被截圖po上網,幾天後他就被公安找去「喝茶」了。

    李文亮獲得訓誡書一張,上頭寫著:你的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超出法律容許的範圍,公安機關希望你中止違法行為。「你能做到嗎?」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你聽明白了嗎?」都說成這樣了,能聽不明白嗎?李文亮醫師只能乖乖畫押,就這麼「被噤聲」了。

    隨後他投入防疫工作,直到1月10日醫院接收了一名確診病例後,他就開始出現發燒症狀,兩天後住院,但當局依舊堅稱沒有人傳人也沒有醫護感染。中國當局一直到十天後,也就是一月二十日才首度承認有人傳人的現象。

    李文亮則是一直拖到2月1日才終於確診,而這也成為他的最後一條發文。他在這條微博發文裡說今天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塵埃落定,終於確診了 最後甚至還有一個表情符號,如今看來格外令人不捨。李文亮最終在二月六日病逝。

    李文亮病逝後,網友封他為「烈士」醫生,認為他只不過是說了真話,做了正確的事,卻被迫認錯,當局欠他一個道歉。2月6日晚間消息傳出時,媒體紛紛報導,連WHO都推文哀悼,沒想到隨後中國當局又封鎖消息,施壓各界刪文,改口「全力搶救中」。根據英國BBC報導,2月6日當天深夜,《環球時報》和《人民日報》等幾家陸媒率先披露李文亮死訊:死亡時間晚間9點30分,沒想到隨後《環球時報》改口說,李文亮性命垂危,已被裝上葉克膜全力搶救中。

    現場記者和醫護,向BBC和其他媒體透露,「政府官員已經介入」,官媒被要求更改報導,說李文亮仍在接受治療,一直拖到隔天2月7日清晨三四點,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官方才允許媒體發布李文亮死訊,稱他2點58分離世。

    從李文亮心跳停止後才被用上葉克膜進行基本毫無意義的搶救,到他接受搶救的時間一再更新,死亡的訊息一再被否認,這場鬧劇讓中國民眾看傻眼,很多網民痛批官方「政治性搶救」,「李醫師竟然必須死兩次,國家恥辱!」「死後3小時才開始救,厲害了我的國!」還有人大罵官員是狗官,「還李文亮的命來!」

    中國政府試圖壓制輿論,上演搶救「屍體」的戲碼,本來是為了平息網友們的質疑聲浪,反倒引爆了人民怒火,網路上要求言論自由、公開疫情真相的呼聲,排山倒海而來!

    「一個健康的社會 不該只有一種聲音」

    這句話是李文亮生前接受《財新雜誌》專訪時說的,現在已經廣為流傳。此外,北大教授「張千帆」為首的多名教授也發起連署,要求把李文亮心跳停止的2月6日訂為國家的「言論自由日」,網友創立微博話題「#我們要言論自由」,點閱數超過200萬次,底下還有5500條帖子,有人說:「大家都憋了好久,今天終於爆發了。」

    不過5個小時之後,這些言論統統被刪光,甚至連義勇軍進行曲都被禁播。

    欸?這不是中國的國歌嗎?原來是第一句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被網友拿來當作號召,關注李文亮事件,結果不久後就遭到網站刪除,原因是「含有激進時政或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李文亮的死訊被證實之後,他的名字還一度從搜索榜消失,原來在中國有個慣例叫做「生前封口、死後封網」。

    雖然隔天武漢官員終於公開表示「深切哀悼」,這樣還是沒有辦法平息怒氣,甚至還有人質疑李文亮是”被病逝”,說李文亮的父母都被治癒活下來了,而他只有34歲,年紀輕輕怎麼會撐不過去呢?認為李文亮提到「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踩到中共當局地雷,「黨要你死,你不得不死。」

    這一點中國醫療專家澄清,病情急轉直下是因為「炎症風暴」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這也是許多病患的死因。這一次的來自中國民眾自己的批評聲浪,讓許多外國媒體不約而同指出李文亮之死,可能撼動中共政權。

    李文亮事件讓很多人聯想到2003年時,SARS疫情升溫,軍醫「蔣彥永」認為官方低報確診數據,把真實情況告訴外媒,引起輿論高度重視,但事後傳出蔣彥永夫婦在前往醫院途中被當局「帶走」,疑似受到軍方內部審查。之後更被軟禁在家、限制出境,也被禁止受訪。

    中共當局在重大災害後封鎖消息、打壓言論,最後引爆民怨,已經不是頭一遭。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遇難人數至今成謎,北京當局給出的數字是69227人,但現場搜救團體和民間組織都認為,死亡人數至少30萬,官方挖個洞填滿遺體,隨便給個數字,再逼人民「積極展開新生活」。面對外界質疑救災實情、捐款流向,要求調查豆腐渣工程,更是充耳不聞,就連教會悼念活動都遭到禁止,結果引發第一次強烈公憤。

    三年後,浙江溫州發生動車追撞事故,車廂脫軌墜橋,現場宛如人間煉獄,兩輛車上一共載了1630人,當局竟然只花了不到8小時就宣布搜救結束,效率實在驚人,不少人擔心還有一堆罹難者甚至生還者在裡面,官方卻直接找來好幾輛挖土機推倒、拆解、就地掩埋車廂,中國網友全部驚呆了,上微博大罵冷血官僚毀屍滅跡,到底在殺人還是救人,嗆官方「你刪一篇,我就再發一篇」!批評聲浪排山倒海,但北京當局的解決辦法是「加強網路監管」。

    兩次事件點燃的憤怒情緒,和要求真相的聲浪,的確都隨著時間逐漸消退了,《紐約時報》報導也指出,習政府過去7年來不斷打壓律師、記者和商人,讓敢說真話的人比以前更少。

    不過這回連一些官員和企業高層都罕見表態,發表一些被認為是「不滿政府」的言論,顯示中共的宣傳機器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有效了。中國網路評論人侯志輝認為,以前很多人可以置身度外,但這次不一樣。這是在說,地震是地域性的,動車你可以不坐,但面對病毒,是要怎麼樣置身事外?

    以前中國政府跟民眾的默契,是民眾交出言論自由,來交換政府照顧民眾,但這次中國在新型冠狀病毒上的處理,的確讓很多民眾開始對這個安排產生動搖。

    我一向都認為,民權是要自己爭取的, 台灣也是在許多像鄭南榕這樣的前輩的犧牲下,才有今天的民主。中國爭取言論自由的動力,也必需要是自發的,這不是國際壓力可以逼出來的,李文亮有可能是這股自發運動的開端嗎?非常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告訴我你們的看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