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內華達州縮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華達州縮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華達州縮寫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天的夢想驛站》冷戰核戰紀錄片 【和平是人類最大的夢想 但人類卻以宗教.膚色.國家.民族.認同切割彼此 進行殺戮與戰爭 美蘇自1950年開始核對峙直到1991年蘇聯瓦解 期間長達40年的談判與溝通削減核武 瞭解歷史的人會認為 川普對於解決朝核問題太急躁也缺乏戰略】 1960年代,冷...
內華達州縮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天的夢想驛站》冷戰核戰紀錄片
【和平是人類最大的夢想 但人類卻以宗教.膚色.國家.民族.認同切割彼此 進行殺戮與戰爭 美蘇自1950年開始核對峙直到1991年蘇聯瓦解 期間長達40年的談判與溝通削減核武 瞭解歷史的人會認為 川普對於解決朝核問題太急躁也缺乏戰略】
1960年代,冷戰中最瘋狂的年代,各自擁有核武的美蘇,改變了戰爭思維,以MAD"相互保證毀滅"的新策略,把全球安全建立於嚇阻對手之上。
「這並不瘋狂,相互保證毀滅,是核震懾的基石,」前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嚇阻之前,是迫在眉睫的威脅,1960年7月1號,美軍一架RB47偵察機,自英國基地起飛,執行常規任務,刺探蘇聯邊境的飛彈防禦系統,遭到蘇聯米格機擊落,兩名美軍飛官跳傘逃生的,躲不過入監命運 ,關入莫斯科大牢,美蘇開打,氛圍正濃,一但動武,核戰似乎難以避免。
美製的泰坦飛彈,每顆彈頭都能輕易摧毀莫斯科,全已準備發射。
「如果我從自動處理系統,看到了(蘇聯飛彈)發射的訊號,我的生命可能只剩不到半小時了,剩下的問題就在於,如何在敵人擊中我們之前發射出泰坦飛彈,」美國導彈部隊雷赫爾西。
美國不想再被偷襲,畢竟珍珠港事件是椎心之痛,阿拉斯加,格陵蘭,英格蘭,三地導彈預警雷達,開始24小時日夜運轉。
1961年,一觸即發的核戰氛圍中,甘迺迪就任新任美國總統,蕭規曹隨,他繼承艾森豪任內的"大規模報復"策略,美國所謂的報復,是建立於核武軍備的相對優越之上,但蘇聯正在急起直追。
「為了趕上美國,蘇聯得了狂暴症,我們見到誰都表示沒有落後美國多少,我們也有核武,還有人說,如果我們擁有核武,就能反抗帝國主義,以備核戰,」蘇聯軍事戰略家拉里昂諾夫。
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採用激進手段,打破暫停核試驗協議,在1961年10月30號,引爆了史上最大規模核彈。
一次爆炸量,相當於5千萬噸TNT炸藥,超越二戰使用的炸彈總量,50公里外的人都被炸斷了腿。
「蘇聯的行動,只會激起美國繼續研發更多核武,我們要確保核優勢,防止侵略者入侵世界,」美國總統甘迺迪。
「突然間,巨大的衝擊波擊中飛機,所有的控制設備都失控了,你必須緊抓控制桿盡快穩住飛機,飛機在衝擊下左右亂擺,我們這才領教了核爆的威力,」蘇聯轟炸機飛行員莫克林斯基。
但蘇聯的超級炸彈,只是後續一系列核試驗的序曲。
美國以牙還牙,在內華達州引爆核彈以為回敬,行徑堪稱瘋狂的美蘇,隨著歐洲掀起反核浪潮,發生了一場讓人類最接近相互毀滅時刻的古巴危機,終於開始檢討核武軍備競賽。
美蘇頭一次有了共識,雙方都想避免核戰。
「雖然很諷刺,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和蘇聯正壟罩在最危險的毀滅之中,我們為之建設和工作的,都將在24小時內毀滅,」美國總統甘迺迪。
但是,一種可怕的邏輯卻浮出檯面,裁減核武做不到,核戰也不可能發生,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提出全新概念,避免戰爭的唯一辦法,就是"相互保證毀滅"。
「麥克納馬拉完全確信,避免戰爭的唯一策略,就是相互保證毀滅,縮寫就是MAD,這意味著,要保持穩固的震懾地位,雙方都得具備,消滅對方25%~50%人口的能力,」美國國防分析家威廉李。
「這並不瘋狂,相互保證毀滅,是核震懾的基石,如今,它是個貶義詞,有人要抹黑它,他們根本不懂震懾政策,如果你想要一個安全的核世界,這個詞其實很諷刺,核世界哪會安全呢,安全的核世界,需要雙方都有能力,確保對對方的震懾,那就需要雙方,理解上的平衡,也就是哪一方敢率先使用核武,那麼另一方都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報復,實施不可接受的毀滅,」前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美國逕自提出的MAD,蘇聯並未買帳,繼續視保衛本土安全為第一要務,致力研發反彈道飛彈,以攔截戰爭中的美國飛彈。
「一開始,雙方手裡握的是劍和盾,然後是坦克和反坦克砲,現在連導彈都不管用了,科學和技術都發展得太快了,因此製造出最危險,最致命的武器,」蘇聯反彈道飛彈部隊上將沃丁采夫。
但對美國來說,蘇聯藉由建構防禦系統,製造反彈道飛彈,是打破了兩國間脆弱的核平衡。
「我們把反彈道飛彈比作一把傘,一把傘會對誰造成傷害呢,下雨我們才打開它,」蘇聯國防部德提諾夫中將。
「反彈道飛彈的出現,破壞了MAD下的恐怖平衡,我們都害怕核武競賽,雙方都知道,敵不動我不動,但現在,突然有一方,有能力抵禦對方的報復,那他們無疑占了先機,」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
1967年中東戰爭爆發,美國力挺以色列,蘇聯背後支持阿拉伯盟軍,緊張氛圍之下,美蘇領袖會晤,但雙方對削減反彈道飛彈生產,未達共識無疾而終,此時,美國科學家已著手研發分導式多彈頭,簡稱MIRV,一枚彈頭可搭載十顆導彈,至1969年為止,美蘇核武軍備花費,每天高達5千萬美金,彼此難以承受的軍備之重,促成了於赫爾辛基召開的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一拖三年終達協議,反彈道飛彈失寵,雙方同意限制開發,對峙氣焰高漲的美蘇冷戰,終於以談判代替對抗,以緩和對抗冷戰的時代。
卡特力圖把東歐和蘇聯間的人權問題,包含捷克發起七七憲章,呼籲保障集團成員國的基本人權,以及蘇聯打壓境內的猶太異議人士等爭議,作為國際談判的內容並從蘇聯帝國內部外圍國家一步步進逼蘇聯,這個策略直到1979年蘇聯又入侵阿富汗,卡特知道,美國奉行的不管是緩和政策,或核武裁減政策該壽終正寢了。
他放棄與蘇聯進行第二輪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並開始制裁蘇聯,除了抵制莫斯科奧運,還實施糧食禁運,迫使東歐國家陷入通貨膨漲糧食短缺內部動亂,總之卡特四年任內,啟動了緩和,但是在他下台前,美國對蘇聯的不信任和憤怒反而到了高點,並延續到下任雷根總統,互相毀滅的MAD冷戰又回來了,危機再度進入全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