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內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資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內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資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資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資格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7萬的網紅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的履歷表 疫情以來,許多媒體以前台大感染科醫師稱呼我。新朋友可能會搞不清楚,林氏璧這個聽起來像越南新娘的名字,是何方神聖?一個旅遊部落客,有什麼資格談論疫情?我的意見,值不值得參考?我來整理一下我的經歷給大家參考好了。 2001~2004 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2004~...

  • 內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資格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3 21:41:46
    有 38,618 人按讚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的履歷表

    疫情以來,許多媒體以前台大感染科醫師稱呼我。新朋友可能會搞不清楚,林氏璧這個聽起來像越南新娘的名字,是何方神聖?一個旅遊部落客,有什麼資格談論疫情?我的意見,值不值得參考?我來整理一下我的經歷給大家參考好了。

    2001~2004 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2004~2006 台大醫院內科人事總醫師,台大感染科次專科訓練
    2006~2009 台大雲林分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離開前是感染科主任
    2009~2016 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治醫師,期間至美國杜克大學進修臨床研究
    2016~2018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2009~2018 台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委員

    2003年SARS肆虐,我是第二年內科住院醫師,有照顧過SARS病人。我看到台大百年老店第一次因為急診的院內醫護人員群聚感染而關閉急診,我到現在還忘不了下班後在醫院洗一次澡,回家再洗一次,深怕傳染給家人的心情。隔一年就要選次專科了,我看到感染科的學長們忙得沒日沒夜淒慘的狀況,但我沒有被嚇退。我還是選了感染科當我的次專。我看到張上淳和陳宜君老師因為疫情多了好多白髮,看到科內同事一起奮戰,為台灣打贏這場戰疫,我希望加入這樣令人驕傲的團隊。

    當主治醫師之後,每年的感控教育演講我幾乎都在講新型流感還有禽流感,每年也要參與舉辦新興傳染病大流行的演習還有感控評鑑等等。大家也許知道成人的感染科對於病毒和疫苗是比較不熟悉的,所以每次有機會聽到黃立民和李秉穎老師的演講我都排除萬難去聽,累積的感控,病毒學知識,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2009年回到台大臨床試驗中心,張上淳老師希望我往第一期臨床試驗方面進修,因為台灣多半承接國際的第三期研究,但自己發起的第一期臨床試驗甚少。所以我先去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實習兩個月,學習新藥,臨床試驗要怎麼審查。

    當年剛好遇到新型H1N1流感疫情,參與了國光疫苗從無到有的過程。一開始我在倫委會裡審查這個案子,後來因為利益迴避,我自己要執行這個案子,所以退出審查。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因為我在這案的角色從CDE的審查員,到倫委會的審查委員,到執行臨床試驗的醫師,每個角色我都扮演過。

    從美國回來後,也執行了台灣第一個第一期的噴鼻流感疫苗臨床試驗。因此我對臨床試驗還算滿熟的,這累積了我對這次新冠疫苗如此關心的基礎。

    其實我自己的感染科興趣專長是在抗黴菌藥物的領域,長期負責血液腫瘤科病房最脆弱病人的感染照會。

    以下這段話我也和大家說過兩次,想重申一下。

    雖然目前不在臨床服務,但我以身為台灣防疫的一員為榮。我曾經是,以後也是。我會在我的位置盡力做到我能做到的正確衛教。傳播正確醫學知識,而不是散布恐懼搶網路流量。

    疫情以來,我已經寫了67篇部落格文章,38場直播,盡我的能力來做正確的衛教。我很樂意和張上淳老師一樣做義工,國家栽培我成為感染專科醫師,這是我回報的時候了。

    這裡不是任何團體的側翼粉專,我不須要為任何人擦脂抹粉或護航。我只是本於我的專業,沒有預設立場,言我所信無所畏懼,本於專業和良知幫大家解讀疫情和分享新知,希望在這新冠疫情中盡我的一份力量,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如此而已。

    知識就是力量。雖然這是個新興病毒,還有很多未知,但我們人類也越來越了解這個病毒了。多了解他,總比無限上綱的恐懼他好。我是一直這麼相信的。

    我會保持耐心,利用這段時間養好身體,等待回到日本的那一天。

    新冠疫苗常見問題懶人包
    https://linshibi.com/?p=38945

    林氏璧醫師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我也有podcast了喔!
    林氏璧孔醫師的新冠病毒討論會
    https://linshibi.pros.is/3dclww

  • 內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資格 在 睛視媳婦 眼科醫師黃宥嘉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03 19:33:33
    有 840 人按讚


    3Q哥3Q😁😁💦

    #3Q哥跟中隊長一樣帥

    其實也不是超補償。

    本來醫護就是一直處在被吃豆腐狀態,
    只是我們跟其他職業的人都一樣期望不要被剝削,希望人生可以被公平對待些!

    黃醫師敬上

    #通鼻淚管的健保給付比通水管還便宜

    #健保不是情緒勒索什麼才是情緒勒索

    #講直白一點想活著想健康

    #是有代價啊!不是天賦人權

    #不想努力賺錢付出代價一直凹是?

    #變成幫社會聚集一些下流人、經濟、人品都有問題?
    #然後堅信自己要長命百歲明明大家都覺得人生痛苦

    【醫護超負荷,需要超補償】
    有在健身的朋友知道鍛鍊後的肌肉受傷,是為了長的更大更好,使用肌肉時是超負荷,回復時是超補償,作為防疫前線的醫護人員也需要超補償。

    因此我主張,醫事人員與社工的待遇與工作環境,防疫期間加碼補償,疫情結束更要持續改善,方法包含:
    1. 疫情期間,給予實質補貼,擴大減稅額度。
    2. 疫情期間,健保點值恢復 「一點一元」 實質補償醫事人員。
    3. 持續檢討健保財務,拒絕壓榨醫事人員。
    4. 落實各級醫師之勞動保障,改善護理師、社工等醫療現場人員職場狀況,維護醫療品質。

    為何會提出這樣的呼籲,主要是基於武漢肺炎疫情延續至今,世界各國病例日益增加,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僅臨床工作負擔加重,甚至出現便當店不送便當,學校家人要叫醫護人員小孩不要上學等恐慌性歧視,都增加醫療工作人員的壓力。

    和戰爭中我們還能換防、輪調前線部隊不同,醫護人員必須永遠在第一線,甚至政府為了保存戰力,還要限制醫護人員出國至部分地區。雖然禁令的執行範圍已經調整限縮,但仍引發許多不同聲音。 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在戰爭中,傷亡可以補充;但在防疫戰中,我們不可能立即增補專業人員。除了病床等硬體設施以外,人力將直接決定患者能否得到充足的照顧。

    舉例而言,培養一位感染或胸腔專科醫師,要經過6年醫學院、2年PGY、3年一般內科專科醫師、至少2年次專科醫師訓練,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取得獨當一面的資格。若是一位專科醫師被隔離,中小型醫院連值班、會診排班都可能立即會出問題。 因此,在考量防疫優先、超前部署下,政府才決定管制醫院醫事人員與社工等無法取代的專業人員出國。 但「義務」和「權利」必須對等,這些醫事人員犧牲青春取得資格,承受繁重的工作與當今險峻的臨床壓力,又要在遇到公衛危難事件時聽從指揮被推上第一線,政府給了他們什麼? 超前部署,難道不該「超前補償」嗎?「為國犧牲,權責相符,才是合理的政策!」

    上週我就提出:而在防疫期間,受政府管制之醫事人員與社工,至疫情結束為止,期間從事醫療業務所得全部應酌予減免稅;而政府也應針對受影響人員的旅行社、航空公司等退票作業,提供一定協助。值得肯定的是,後者政府已經有所規劃,而前者也已開始著手。這不但是肯定與感謝其奉獻,更可在疫情後發揮振興經濟之作用。

    我也籲請政院,除了直接補貼、減稅以外,我們仍須考量如何持續改善醫護人員的待遇與工作環境。例如,健保實施總額給付,導致點值被壓縮,我希望在疫情期間,能恢復「一點一元」來實質補償醫事人員,並透過健保財務的檢討來避免以長期剝削醫事人員達成健保生存之怪現象。對於這些偉大奉獻犧牲的醫事人員與社工的待遇與工作環境,不但防疫期間加碼補償,更重要的是疫情結束更要持續改善。

    台灣的醫療品質是世界一流,但我們不希望透過醫事人員的犧牲,達到「俗又大碗」的醫療。我在這裡請各位國人給予醫事人員更多肯定,以及制度面上的更多支持,唯有如此,我們的醫療體系才能打贏防疫這仗,並長久守護國人健康!

  • 內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資格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03 17:28:18
    有 276 人按讚


    【醫護超負荷,需要超補償】
    有在健身的朋友知道鍛鍊後的肌肉受傷,是為了長的更大更好,使用肌肉時是超負荷,回復時是超補償,作為防疫前線的醫護人員也需要超補償。

    因此我主張,醫事人員與社工的待遇與工作環境,防疫期間加碼補償,疫情結束更要持續改善,方法包含:
    1. 疫情期間,給予實質補貼,擴大減稅額度。
    2. 疫情期間,健保點值恢復 「一點一元」 實質補償醫事人員。
    3. 持續檢討健保財務,拒絕壓榨醫事人員。
    4. 落實各級醫師之勞動保障,改善護理師、社工等醫療現場人員職場狀況,維護醫療品質。

    為何會提出這樣的呼籲,主要是基於武漢肺炎疫情延續至今,世界各國病例日益增加,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僅臨床工作負擔加重,甚至出現便當店不送便當,學校家人要叫醫護人員小孩不要上學等恐慌性歧視,都增加醫療工作人員的壓力。

    和戰爭中我們還能換防、輪調前線部隊不同,醫護人員必須永遠在第一線,甚至政府為了保存戰力,還要限制醫護人員出國至部分地區。雖然禁令的執行範圍已經調整限縮,但仍引發許多不同聲音。 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在戰爭中,傷亡可以補充;但在防疫戰中,我們不可能立即增補專業人員。除了病床等硬體設施以外,人力將直接決定患者能否得到充足的照顧。

    舉例而言,培養一位感染或胸腔專科醫師,要經過6年醫學院、2年PGY、3年一般內科專科醫師、至少2年次專科醫師訓練,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取得獨當一面的資格。若是一位專科醫師被隔離,中小型醫院連值班、會診排班都可能立即會出問題。 因此,在考量防疫優先、超前部署下,政府才決定管制醫院醫事人員與社工等無法取代的專業人員出國。 但「義務」和「權利」必須對等,這些醫事人員犧牲青春取得資格,承受繁重的工作與當今險峻的臨床壓力,又要在遇到公衛危難事件時聽從指揮被推上第一線,政府給了他們什麼? 超前部署,難道不該「超前補償」嗎?「為國犧牲,權責相符,才是合理的政策!」

    上週我就提出:而在防疫期間,受政府管制之醫事人員與社工,至疫情結束為止,期間從事醫療業務所得全部應酌予減免稅;而政府也應針對受影響人員的旅行社、航空公司等退票作業,提供一定協助。值得肯定的是,後者政府已經有所規劃,而前者也已開始著手。這不但是肯定與感謝其奉獻,更可在疫情後發揮振興經濟之作用。

    我也籲請政院,除了直接補貼、減稅以外,我們仍須考量如何持續改善醫護人員的待遇與工作環境。例如,健保實施總額給付,導致點值被壓縮,我希望在疫情期間,能恢復「一點一元」來實質補償醫事人員,並透過健保財務的檢討來避免以長期剝削醫事人員達成健保生存之怪現象。對於這些偉大奉獻犧牲的醫事人員與社工的待遇與工作環境,不但防疫期間加碼補償,更重要的是疫情結束更要持續改善。

    台灣的醫療品質是世界一流,但我們不希望透過醫事人員的犧牲,達到「俗又大碗」的醫療。我在這裡請各位國人給予醫事人員更多肯定,以及制度面上的更多支持,唯有如此,我們的醫療體系才能打贏防疫這仗,並長久守護國人健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