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內控十大循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控十大循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控十大循環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閱讀前哨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抽獎贈書活動】《#斜槓青年實踐版》x2本 🎯所謂的成功是什麼?你滿意現在的人生嗎?你的工作是值得投注一生的理想事業嗎?隨著近年來「斜槓青年」這個名詞廣為流傳,越來越多人對於傳統單一的職涯路徑提出許多挑戰和討論。 ✍️圖文版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ashie-...
內控十大循環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獎贈書活動】《#斜槓青年實踐版》x2本
🎯所謂的成功是什麼?你滿意現在的人生嗎?你的工作是值得投注一生的理想事業嗎?隨著近年來「斜槓青年」這個名詞廣為流傳,越來越多人對於傳統單一的職涯路徑提出許多挑戰和討論。
✍️圖文版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ashie-practice/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之前我在財商雜誌讀到「斜槓青年」這個名詞的時候,有一個觀點特別讓我感到啟發,我總結成這一句話:「如果你把自己當成是個勞力商品,企業就是用薪水購買你的勞力。如果你以企業思維把自己打造成產品,你產生的就是價值。然而,市場給予的報酬,通常遠高於企業。」
如果能以這個思維打造自己的職涯,一個人的收入不是和他的勞動的「時間」成正比,而是和他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因此,斜槓青年提倡的嘗試多元興趣,擁有多重的職涯身分,就讓我感到很有興趣。究竟,斜槓青年只是一個噱頭,或者是值得追尋的人生方向?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斜槓青年實踐版》這本書的作者是Susan Kuang,她的前一本作品是《斜槓青年》,也是將「斜槓青年」概念導入中國的第一人。她曾以一篇文章〈「多重職業」成為全球新趨勢〉在各大媒體之間發燒轉載。提到斜槓青年,很難不聯想到她。
她在這本書裡面談的是成為斜槓青年的實踐方法,也就是最終都需要回歸到自己身上,成為一個「內控者」。而所謂的內控者,指的就是懂得去除分心源、關注長期目標、專注而且投入的實踐者。她認為任何有價值的事情,都是需要投入心力的。不會被別人快速取代的能力,才是斜槓青年脫穎而出的地方。
她在這本書裡分享的各種心路歷程,顯現了「她擅長全心投入一件事情,做出一定的成果。透過成果,刺激自己的思考,再邁向下一段旅程。」也就是說,她雖然朝著多元興趣發展,但是並不是分心,而是有計畫性、有目標性的去執行、實踐。這本書裡談的就是她彙整多年來的經驗與方法。
整本書的寫作循著一定的邏輯和脈絡,我覺得讀起來很流暢。作者在各章節先點出問題,再引用其他書籍的理論和故事,最後得出結論和建議。內容涉及心理學、成功學、自我實現、與目標管理。如果你對這些領域還不熟悉,可以看作者用說故事的方式,帶你一次網羅各種領域的精華。
.
【斜槓青年到底在追求什麼?】
.
現代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往往在於物質(好車、好房)和地位(公司的長字輩)。傳統的職涯建議會告訴我們,努力工作十幾二十年,達成這樣的目標,你就算成功了。但是,在這段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的路上,總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我們現在還不成功,而且很不快樂」。
我們以為只要再咬牙撐下去,總會取得所謂的成功,然後才會快樂。但是,真的嗎?
作者試著挑戰這種單向道的規劃方式,她在前一本書裡認為斜槓青年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而非「生存」的質量。**斜槓青年會嘗試不同職業身分當作手段,在人生和職涯的光譜裡面,找出自己最發光發熱的那個組合,展現自己的生命質量,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如同尼采的名言:「人只要參透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當你率先定義了自己的「人生意義」,你就能夠在每一個當下,將所有的痛苦、困頓、不舒適視為必經之路,對於迎來的挑戰甘之如飴。你能夠體驗「正在」實現人生意義的快樂,而非望著「未來」的成功遲遲不肯到來的痛苦。
因此,作者認為人生意義的核心作用在於:「為我們的精神世界提供一種秩序,有了這種秩序,我們就能實現內心的和諧,無需再把精神能量浪費在猶豫、懷疑、後悔、擔憂及恐懼上面,而是可以把精力聚焦和投入在有益的方面。」在這本書裡,她將這層思考的方式,寫成可以實踐的各種行動指南和建議。
.
【1.追求成功之前,先成為內控者】
.
我認為這本書的副標,精確地說明了作者要傳達的核心精神「成為內控者,建立幸福人生的正向迴圈」,也就是說,當你成為了內控者,會更容易朝向成功的正向循環邁進。
作者引用了知名心理學理論「自我決定論」裡的「自主、能力、關係」,只有當這三個需要被滿足時,內心才會有幸福感和自我滿足感。這三件事情的白話文如下:
.
1. 自主,自己感興趣的:做這件事情的動力來自於自己,出自於內在驅動力,而不是外部壓力。
2. 能力,有實質成就的:在自己有興趣、認為重要的事情上,有能夠體現自身能力的實質成果。
3. 關係,他人和社會認同的:這些成果對他人有幫助、有價值,且能夠轉換為經濟收益。
.
所謂的內控者就是懂得分辨「控制你能控制的」與「你無法控制的」兩者的人。因為,你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你自己」。作者在書中分享了如何克服「你無法控制的」:恐懼、懷疑、擔憂。也分享了「控制你能控制的」的四個方法:回歸本質、重塑信念、打造習慣、控制精力。
.
【2.要追求更少、而不是更多】
.
作者分享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教皇曾經問過米開朗基羅,關於他成為天才的奧秘、以及如何雕刻出大衛雕像。米開朗基羅的回答很簡單:「我只是剔除了所有不屬於大衛的部分。」在我們的內心有了答案之後,就要勇敢放棄和淘汰,然後專注於真正值得做的事情上面。
我回顧自己的經驗,自從大幅降低社群媒體的使用時間,接著在今年做過一次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之後,更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精簡手邊在做的事情,無論是工作規劃或是部落格經營,都必須朝向更簡潔、精緻化的方向發展。
如同作者所說:「自我探索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擁有隨心所欲的自由,而是為了能夠自我約束,不是為了更多,而是為了更少。」唯有自律才會帶來自由。真正的幸福往往來自於更少,專注和投入才是幸福的關鍵。
.
【3.先追求成品、再追求成果】
.
作者建議我們要從創作一個作品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將自己所做的事情「作品化」,變成可以對外展示和分享的作品。當我們為一件事情設定了某種具體的作品形式之後,這件事情就會變得更加有意義,動力也會更強。我們會更加認真和投入,也能從中收穫更多的成長和樂趣。
我曾經在小學就讀美術班,跟作者曾經熱愛畫畫的經驗很雷同,我們真正愛的是「創作」,也就是「最享受的,是把腦中想法付諸實現的過程。」回顧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這一年多來,我能夠用部落格和Podcast發表自己的作品,正好是讓我發揮「創造力」的形式。不知不覺之中,回到自己最喜歡,也最具有天賦的那條路,成為一名「創作者」。
我也很認同作者說的:「作品不是用來證明自己,而是用來促進學習和自我進化的。」這些創作的成品,都是成長路上重要的環節。只有當你開始創作、開始寫了、開始嘗試了,更多的想法會蜂擁而至。在每一個成品的累積之下,透過不斷的改善和調整,成果會隨之而來。擁抱作品思維,在這條路上陪伴你的就會是許多樂趣。
.
【4.先追求廣度、再追求深度】
.
作者提到斜槓青年有一個常見的盲點,許多人現在就急著定義自己「一生的熱愛」,然後亂無章法地拼湊,想從別人身上的影子,東剪西湊拼貼到自己的身上。我們連追求「廣度」都在趕時間,更遑論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的「深度」。斜槓青年即使要追求廣度,也必須投入時間與精力,專注地追尋。
書中的這段話讓我有所啟發:「任何一件可以速成的事情都是不值得投入的,因為你可以速成,別人也可以速成,所以他不可能成為你的優勢。」在追求跨領域的廣度時,真正捲起袖子弄髒雙手,實際花時間去執行和實踐,才能讓你真正有所收穫。耐心,是這個時代越來越少見的特質。
真正從廣度進到深度的人們,是長期探索和實踐後的綜合結果,她評論道:「那些找到人生方向的,擁有自己熱愛事業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們都是在有了足夠的經驗和能力累積之後,再加上合適的機遇,才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看似三分鐘熱度的斜槓青年,其實反而是最需要耐心的一個族群。
.
【後記:痛苦無法避免,但快樂可以選擇】
.
雖然《斜槓青年實踐版》書中許多的觀念,我以前曾在其他書裡讀過,但是從Susan的視角再回顧一次,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她提到「先找到快樂,再追求成功」的說法,也讓我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引述她在部落格文章分享過的一段話(非常推薦閱讀原文):
.
只有先擺脫了恐懼,才會有精力思考什麼讓自己快樂。
只有先解決了情緒問題,才有所謂的高效能。
只有先學會坦然面對失敗,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只有先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
她接著說:「在追求成功之前,不如先去尋找快樂——先學會如何接納和愛一個此時並不完美的自己,學會如何積極地面對失敗,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自得其樂。」斜槓青年的思維鼓勵你在心態上選擇快樂、嘗試多樣性、主動定義自己,它不只攸關斜槓頭銜的多寡,而是一個值得實踐的人生觀。
.
|真正可怕的其實不是死亡,而是當死亡來臨,我們才發現,竟然從未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活過。
.
【抽獎辦法】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1、抽出「2本」《斜槓青年實踐版》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如果你可以成為一位斜槓青年,你想挑什麼職業作為你的斜槓?例如:「我想成為一名脫口秀藝人」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2/01(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2/02(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內控十大循環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啟動「時力修憲」的任務型決策委員會】
這一次參選決策委員,我自己的期許是,這半年的任務型決策委員,肩負「時力修憲」的重要任務。
具體上來說,一定要提出黨務改造的藍圖,讓黨代表大會來討論、議決,強化時代力量的體質;一定要帶領全黨上下,展開嚴肅的思辨,擬定未來十年的行動綱領,以此告訴台灣社會,為什麼台灣需要時代力量。
【為什麼台灣需要時代力量】請見:https://bit.ly/3207l8U
我期許一個制度化的黨中央,一方面能約束、鼓勵組織中的成員,能夠相互合作、溝通討論;另一方面,則是讓衝突、對立能夠找到程序上的管道,啟動「衝突、妥協、前進」的正向循環。
該怎麼做?以下文長慎入。
時代力量的制度設計,經過幾個階段的調整,大體上,是一個規範不足、充滿彈性的架構。這樣的架構,在組織規模不大的時候,還可以運行。隨著組織規模擴大,黨員、黨公職增加,地方黨部陸續成立,就遇到了阻礙。
其中,涉及時力決策與執行核心的黨代表大會、決策委員會、黨主席、中央黨部秘書處,這些機制的連結、調整,是這一次補選決策委員責無旁貸的任務,更是黨務改造的核心。
1⃣決策委員、黨代表由黨員「多席次全票制」選出,意思是說,要選出幾席,黨員就可以投幾票。
一個好的民主選制,#應該盡可能反映政治實力的分布。現行選制容易造成「贏者全拿」,讓掌握多數票的群體取得過量席次,剝奪少數派的席次。在「單票制」與「全票制」之間,採取「限制連記制」(可投票數少於應選席次),或是「排序複選制」、「波達計數法」(體壇常用)都是可以考慮的。
2⃣黨公職為當然黨代表,但是,沒有當然決策委員的設置。
#將黨公職引入決策機制,可以考慮兩種做法,一是決策委員改由黨代表間接選出,二是設置當然決策委員。如何選擇,要配套決策委員、黨主席的選制來調整。
3⃣黨主席由決策委員會選出,#並未規定兩者間的權責關係;關於秘書處,黨章僅規範「決策委員會得下設秘書處、及其它部門或任務小組」,並未說明秘書處應向誰負責。
時代力量的黨章,並未規範本黨是「委員會制」還是「主席制」,什麼樣的事情要經過決策委員會,什麼樣的事情可由主席決定。再者,身為執行單位的秘書處,應該有什麼部門,應該向主席負責還是決策委員會負責,也沒有明確規定。
#如果要走向主席制,那黨主席應由黨員投票選出,直接領導秘書處,就像企業的總經理,綜理一切執行事務,向決策委員會負責;同時,決策委員應由黨代表間接選出,負責政黨對外事務、黨內預算等重大事項。
#如果要走向委員會制,主席仍可由決策委員會互選,秘書處則向決策委員會負責。如果是這樣,決策委員就要納入黨公職,不論是設置當然決策委員或是由黨代表間接選出,以強化中央黨部與黨公職的連結。此外,決策委員會每週(而不是現行的每月)至少應開會一次,好讓中央黨部的運作能夠即時反應、隨勢調整。
決策與執行核心穩定後,再來就是 #黨內規範密度的提升,以及制度化溝通平台的建立。
什麼是規範密度?越多事項的執行,有清楚的程序規定可以依循,而非仰賴處事者的自由決定,就是比較高的規範密度。
一個組織的規範密度越高,SOP越多,更多事情可以照規定走,#組織的運行會更具可預測性。請聽我的以下主張:
1⃣中央地方黨部設置組織章程,明定部門、人事員額、黨職敘薪。
#明確的組織章程、人事員額、黨職敘薪標準,除了方便財務部門檢視預算,更讓 #制度化的人才培育 成為可能。
2⃣強化紀律規章,設置紀律委員會主委,明定各類案件保密機制。
這次的危機處理,包括所謂的「提議是不是用本票強化保密協定效力」,歸根究柢,是紀律規章規範不足所致。對於不同類型的申訴案件,該採取什麼樣的保密措施,洩密該如何處置,#應於事前明文寫入紀律規章。再者,紀律委員會獨立行使職權,應有主委或是對外發言代表的設置。
3⃣建立內稽內控機制與募款專責部門,強化財務規劃與管理。
黨內經常聽到質疑經費分配、使用的聲音,除了目前黨中央進行中的 #財務透明計畫,更重要的是,要有「預算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分野。財務部門編定預算提出的規則、審酌預算合理性,來 #監督預算部門 提出的計畫與花費。
再者,設置 #募款專責部門,除了與捐獻者保持聯繫外,還要規劃常態性的小額募款、專案募款,支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開銷。並且,必須規劃年度募款額度,針對黨職的責任額、責任額的折抵方式,做出通盤規劃。
4⃣建立官方黨員溝通平台,恢復「時力一週」,強化黨員、時力之友、支持者的溝通。
很多支持者都對黨內溝通不良、屢屢惡意放話的現況感到痛心。我從加入時代力量以來,從來都是惡意放話的受害者,對於黨內的惡意放話,不論什麼層級,我支持用最嚴格的標準來處理。
再者,為了改善時力中央與黨員的直接溝通,在官網討論區無法運行的情況下,#建立官方黨員溝通平台 是當務之急。除此之外,過去曾經發行的「時力一週」,可以讓支持者快速掌握時力的動態,我也認為,應該在人力物力許可的條件下,研議復刊的可能。
在這個風雨同路的時刻,同舟共濟是當然,#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更是必要。期許這一屆的任務型決策委員,能夠帶領時力,打好邁向執政的地基,贏回廣大支持者的信任。
內控十大循環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不快樂?學習三步驟,讓快樂成為你的人生選擇
希臘哲學家Epictetus曾說:「其實令我們不快樂的,並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一個人不快樂,往往因為事與願違,情人對自己不關注、老闆對自己不重視、事情進展不如意、朋友沒有搭理自己等,而不快樂的發生,容易有兩個歸因:
1.歸咎到外面—外控:認為他人找自己麻煩、都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2.歸咎到內在—內控:都是自己不好、太笨、太慢、太沒用等。
然而這些歸因並沒有真正解決「不快樂」的困擾,只是讓情緒有個導向的出口,可以對他人發怒,可以對自己批評或自責,而造成負向情緒在自己與人際間無限負向循環。
真正創造不快樂的核心,是#非理性信念,此概念是心理治療學派中理情行為治療(REBT)大師Ellis提出,認為它會創造「責備」的行為,因為它具備武斷與絕對性的「應該」、「必須」等要求和命令,例如:
1.我必須得到生命中所有重要人物的愛與讚賞。
2.我必須完美地執行重要的任務。
3.因為我非常希望別人能體貼和公平的待我,所以他們一定得這樣做。
4.如果我得不到我所要的,那就會很糟糕,會使我無法忍受。
5.逃避面對生命的困難與責任,比起接受更多自我成長的訓練來得容易多了。
這是Ellis在他歷時五十年的心理治療生涯中,觀察到一定會不快樂的非理性信念,一定!一定!一定!很重要要說三遍,這五項信念,會讓你不停想要責備他人或責備自己,讓你無法真正為生命負起責任,又偏要他人對你負責,而這些信念也常見於憂鬱症者以及長期受情緒困擾者身上。
如果你開始認為,快樂可以是一種選擇,那麼以下三件事你可以為自己開始學習:
1.學習偵測與看見:自我覺察、看見信念,是改變內在運作歷程最重要的一步,當你看不見,你就會一直覺得生命處在被迫與無力的狀態。
2.學習停下與反思:當你可以停止去說「我也沒辦法」「我就是這樣不然要怎樣」的消極話語時,你基本上就開始掌握你的生命,讓生命轉向「我可以」「我會」的境界。
3.學習接納與包容:當我們嘗試接納與包容,就在拓寬我們認知與心的寬廣度,讓自己的心思不受限在狹小的範圍,認為需要符合某特定標準才是好的狀態。當你願意接納自己的樣貌,接納對方的樣貌,如實地理解彼此,你會感受緊抓的手鬆開了,緊縮的心也放開,而如此,人生將有許多可能。
親愛的,邀請你開始練習,選擇快樂、擁抱快樂。
--
讓心敞開的工作坊:
1️⃣9/12.13【裸愛工作坊】卸除身心盔甲,真實柔軟去愛
課程詳情:https://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200912/
早鳥至8/12為止
2️⃣第四期【暗黑的愛】愛情裡令人負面的六種感受
9/17~10/29 週四晚上班共六堂
課程詳情:https://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