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兒童cosplay服裝香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兒童cosplay服裝香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兒童cosplay服裝香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兒童cosplay服裝香港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唔斷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少年滋味》戲評 「少年方識愁滋味 迫上層樓 直道炎涼話不休」 (嚴重強烈劇透,不喜勿看) — — — — — — — — — — 張經緯導演繼《音樂人生》後,再度帶領觀眾進入音樂的世界,這次張導拍的不是天才人物,反而飛入眾常百姓家,一如以往,音樂只是伴碟,誠如戲名所言,...

  • 兒童cosplay服裝香港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6-03 18:30:11
    有 15 人按讚


    《少年滋味》戲評
    「少年方識愁滋味 迫上層樓 直道炎涼話不休」
    (嚴重強烈劇透,不喜勿看)










    張經緯導演繼《音樂人生》後,再度帶領觀眾進入音樂的世界,這次張導拍的不是天才人物,反而飛入眾常百姓家,一如以往,音樂只是伴碟,誠如戲名所言,《少年滋味》,一個又一個青年人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當中有淚水,有笑顏,有迷惘的時候,有信念的確立,但故事主人翁才屆中學,甚至小學之齡,他們真的會知道何為人生的滋味?一場匯演,百樣人生,故事的主人翁們是點,在一項健力士世界紀錄中相遇,這是線,而共同經歷香港社會的現狀,這就是面,由點到線到面,這方才是戲中的主菜。

    「少年方識愁滋味」

    為何會這樣說?不是經歷愈多,人才會慢慢品嚐到愁的滋味嗎?沒錯,人看到愈多,視野才會愈廣闊,過往的哀愁,在今天看來可能又是輕於鴻毛了。但這吊詭的地方在於,究竟是我們不愁了,抑或是我們對生命麻目了,而人的感覺往往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一個人每天要工作10小時,連帶吃飯及交通時間,基本上他回到家要立即睡才能爭取到8小時的充足休息,所以他就很愁了。但如果一個人原本需要工作12小時,他的老闆很好地把他減到工作10小時,這又豈不是莫大的恩賜,不是愁吧?但,這真的是恩賜嗎?很多時候,現實就不知不覺間將我們扭曲,我們以為賺到錢,一年去到兩次旅行,其他時間像工蟻般工作,有機會供樓,就是成功,但這是我們真的想要的生活嗎?

    而吊詭的是,少年人的「愁」就好像比較樸實,電影裡沒有任何很感人至深或刺激的情節,反而是一切歸於平淡。他們的生命大抵只有家庭、學校及課外活動,他們視野不夠闊,但看到不喜歡的東西,就有愁緒;他們的快樂也是很簡單,每天課後打打鼓,唱唱歌,已是他們每天生活的期盼。和複雜的成人世界相比,他們的滋味是多麼的純粹,多麼的可愛,一張又一張精靈的面孔,沒有大人世界的虛偽,仿佛又看到了我城未來的曙光。

    「迫上層樓」

    有生存意義,就會有路,有路,就會有行動,而有行動,就構建了我們的人生。在電影之中,出現的少年有很多,卻不是每人也找到自己的生存意義。如首先出現的Brian,他就直接說他不是很找到自己的生存意義。而他的哥哥則說,他的理想是一個畫面的定格,希望與妻子在自己的屋內依偎著對方,一起看一套動人的電影。誰說理想不可以是卑微的?Brian的時間表儘使每天都被塞得滿滿,儘使在旁人眼中他絕對是一個領袖的角色,但他沒有自己的夢想,連最卑微的也沒有,或許社會根本不容許我們有最卑微的願望,但我們必須想一想,我們每天選擇起床,選擇掙開眼睛,除了是家人的脅迫外(笑),究竟到底所為何事。

    Vicky和Angel是我認為是電影中最貼近自己思想的兩個少年人,她們在學校位處高位,但有思想,不從俗,會就學校規則的不平之處向校方作出反映,雖然吃力不討好,但只少她們嘗試過。而她們也清楚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所謂規則,漏洞百出,很多時候做事以人為本,就可辦事得力。然而,似她們這種看透人情的小妮子,卻是在電影中哭得最多的人兒。她們熱愛歌唱及演藝,常常努力練習,爭取上台發光發亮的機會。但,世界卻不是依著她們而轉,她們就直接指出朋友同學每天在課後也是忙著做功課,放假主要是娛樂就是溫習,而生命理應不是如此。對,生命的確不應是這樣,少年人的生命理應是多姿多彩,因為我們一無所知,所以才應作無限的嘗試,只有嘗試,我們才可知道我們喜歡什麼,找到我們的生存意義,而非每天埋首故紙堆中,不斷操練在未來可能根本用不得分文的「知識」。「讀書」就是幫助我們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而非倒模出一條又一條重複的路徑,在走自己的路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跌傷流血,但傷口瘉合後我們則可更堅強,而這就是真正的「少年滋味」。而ANGEL父親的言論是進一步的「中年滋味」,身為教師,反而力勸女兒不要加入教育行列,因為香港的教育並不是「育人」,只是催谷成績或不同的量化指標,但我不禁會想,量化指標的作用不是「育人」嗎?香港的教育既令人討厭「溫習」及「做功課」,又無法做到「育人」,究竟又是出了什麼問題?

    這個討論可以承接到Nicole和芷蓉這兩個十歲的小妹妹的故事上。芷蓉其中的一句對話就令我頗為深刻:「我好少時間可以去玩。」玩當然是無數小朋友的一個願望,但在電影所見,芷蓉其實是頗多時間玩的。她在鋼琴表演中就達到了演奏的級數,難道彈鋼琴就不可以是她娛樂及「玩」的途徑嗎?事實卻不然,香港社會就是這樣,猶記得梁文道先生曾經講過,香港小孩學鋼琴的原因就是不用再學鋼琴(獲得證書),而做功課的原因就是希望不用再做功課,而不是學習到新的事物。為何我們要讓少年人經歷這種滋味?「玩」的定義又是什麼?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興趣就是玩樂之本,彈琴可以是玩,讀書也可以是玩,只要我們有興趣,任何沉悶的事物也會為你生出獨特的趣味。而我堅信,人總是有其興趣的,家長老師應該作為啟導者,而非強迫者,而這可能是香港學生「高分低能」背後的一個啟示,因為我們只要達到了高分,就不用再理「高分」後的事,而人生的大業又豈能純以高分就能攀登到頂!

    「直道炎涼話不休」

    有來自學校的天之嬌子,自然也有較為平庸的學生。凱婷及華仔兩個少年人好像就看不見自己的前路,他們面對著的就是最赤裸的欺凌,歧視他們的體型,歧視他們新移民的身份,歧視他們的能力。兒童遊樂場是凱婷的避難所,但她憑欄遠眺的時候,反而又像身處在社會的大監獄內;華仔這十六歲的少年人亦直道出香江的炎涼,從口音、髮型、服裝及外表看來,其實他比一般香港人更香港人,但他在最後卻是頗討厭香港,認為香港只是比中國這落後的地方好一點點而已。當他的好友亮亮也想到香港,華仔的反應是笑而不語,錢鍾書先生故事《圍城》的意象仿佛就走了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由雄心萬丈到心灰意冷,少年方識愁滋味。

    「出路」

    少年人的情懷又應何處排遣?有人把自己訴諸於網絡,樂恩情傾cosplay,沒有現實身份的壓力,在虛擬世界之中找到了自己和獲得了別人的認同;Paul黃耀基把自己的奉獻於義工事業當中,把自己的精力都投放於這個社會之上。有時候,我們的理想不一定要好高尚,凱婷思考自己的前路,做到一個sales及收銀員已可堪滿足;ANGEL不求回報,只想向著有興趣的演藝行業發展;Brian只希望將現在的時光留住,舒舒服服就已經足夠。沒有誰比誰高尚,人不論在童年、少年、中年和老年都需要「玩」,都需要快樂。但這些少年人都不約而同地需要家人的支持及諒解,他們做的事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如凱婷在嘉年華中集體獻唱一樣,雖然只是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角色,但有家人的全力支持與陪伴,能做到自己堅決想做的事,少年滋味不論多苦,終將也會是甜的,也是我在全片不自覺地留下了淚的唯一一刻。

    #港唔斷戲 #少年滋味 #張經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