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兒童發展評估門診長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兒童發展評估門診長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兒童發展評估門診長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兒童發展評估門診長庚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86本土案例,其中包含總統府志工,總統緊急採檢確認陰性;5家醫院院內感染,專家:病毒防不勝防,醫院內確診或院內感染難避免,建議採檢陪病者;疫情在社區爆發,陽性率增37倍至2.2%,千名病例中7成來自萬華相關】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依舊嚴峻,除了各地...

  • 兒童發展評估門診長庚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0 20:22:54
    有 1,850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86本土案例,其中包含總統府志工,總統緊急採檢確認陰性;5家醫院院內感染,專家:病毒防不勝防,醫院內確診或院內感染難避免,建議採檢陪病者;疫情在社區爆發,陽性率增37倍至2.2%,千名病例中7成來自萬華相關】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依舊嚴峻,除了各地方政府自行召開記者會之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9日)宣布,因全台升為三級警戒,會在每日午加開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宣布每日防疫進度。
     
    今日新增295例確診個案,其中286例本土、9例境外移入,新增確診個案中有一例死亡。本土案例中具萬華活動史者84例、台北茶藝館60例、獅子會7例、彰化水果盤商4例、宜蘭遊藝場2例、關聯不明者63例、其他已知感染源38例、疫調中28例。
     
    今確診個案中,有一名是總統官邸負責照顧退役工作犬的志工,總統府緊急採檢總統蔡英文與其他幕僚、維安人員共25人,結果全數陰性。總統官邸昨日全面消毒,現也已經暫時停止志工相關支援作業。
     
    此外指揮中心今日在記者會中證實,目前已有5家醫院出現病患在入院後確診、醫護在社區染疫,甚至院內感染的情形,包含北市和平醫院、板橋亞東醫院、高雄仁惠醫院、台北某洗腎中心,以及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
     
    ■ 新增286例本土案例、其中一例死亡
     
    今(19日)日新增的本土案例中,有155例男性、13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到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在5月1日至19日。居住地新北市157例(中和區40例最多)、台北市87例(萬華區40例最多)、桃園市17例、宜蘭縣8例、彰化縣6例、基隆市5例、高雄市及台中市各2例、新竹市及雲林縣各1例。(見今日全台新增病例圖)
     
    今日新增的本土案例包含總統府志工,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在晚間6點50分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表示該名總統官邸志工是負責照顧退役工作犬,平時住在新北市中和區,沒有萬華活動史,最後一次進入官邸在5月11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40分,期間沒有進入過總統起居寓所,也沒有與總統接觸。張惇涵說,醫療團隊已經組成專案小組,緊急採檢包含幕僚與維安人員25人,目前皆為陰性。
     
    張惇涵進一步說明,目前有84名總統府員工為這波疫情的相關接觸者,已採取居家辦公、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正密切監測總統與相關人員健康狀況。
     
    另外新北市多日以來成為新增病例最多的縣市,市長侯友宜在記者會中表示,今日確診數比起昨日上升,中和40例(註:因計算時間不同,新北市統計為41例)、板橋35例、新店21例為最多的三個地區,侯友宜坦言:「各區有上升的趨勢,新北市的疫情非常嚴峻。」
     
    不幸的是,今天新增一起死亡個案,70多歲女性在萬華工作且獨居,平時有心血管疾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此案15日出現虛弱無力、倦怠時,家人有去看她並聯繫防疫車輛送醫,但她拒絕就醫,因此最後家屬也僅協助提供生活物資後離開,兩天後(17日)去住所探視發現沒有生命跡象。目前家屬都沒有症狀,都會列為居家隔離,是台灣第15例COVID-19死亡案例。
     
    ■檢驗陽性率一週內暴增37倍至2.2% 1,286例本土病例7成來自萬華
     
    行政院今天中午也召開院會後記者會,與會的衛福部疾管署署長周志浩進行簡報分析近日以來的疫情發展,他指出,一週前疫情控制平穩,通報陽性率(每檢驗100人中出現陽性的比率)僅為0.06%,上一週增加為2.2%,約增加37倍。自5月11日後,短短一周就累積1,286例本土病例,13縣市也都出現新增本土病例;其中萬華茶藝館相關者佔本土病例的7成,顯示各地區的案例大部分都來自於該處傳播而來。
     
    周志浩也分析指出,這波本土病例中,40歲以上女性比例佔81%最多,數據比以前高,也擔心年紀比較大的人可能因慢性病而有比較高的機會產生重症。
     
    ■指揮中心再發布萬華區活動史細胞警訊
     
    由於每日新增不少具萬華區活動史的確診者,莊人祥今表示,今天下午3點,會針對4月20日至5月19日之間在萬華熱區停留較久且有前往外縣市的民眾發送細胞警訊,提醒收到簡訊的民眾,如果近期有發生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症狀,儘速聯絡當地衛生局進行採檢。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補充,這次的簡訊是以上次發送萬華區60萬人作為基礎,經過數據分析後,針對還是有較高風險者所發出的警訊,匡列時間則延長至5月19日。
     
    今日全國防疫會議亦要求各縣市政府確認轄內是否有熱區(較多確診者前往的地區、確診數達一定規模比例),盤點設置採檢站之地點和數量,並將資訊回報指揮中心,以利評估和協助。陳宗彥呼籲,採檢以身體有症狀、去過高風險地區的民眾為主要對象,「不是大家一窩蜂去,效果不大,」且採檢站設置於熱區,無疑似症狀者勿前往,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增加各縣市熱區快篩站點 避免高風險者移動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因應這次疫情加開的社區篩檢站,有台北市5個、新北市4個、桃園市2個、彰化縣1個(行動採檢站、其餘設在醫院內)等,其中雙北與彰化是使用快篩試劑,其他則是PCR檢驗。
     
    至於是否由指揮中心每日統一公布各地採檢站的位置和數量,陳宗彥表示將與地方政府討論後再視情況處理,原則上尊重地方政府對疫情的判斷和考量。另外,指揮中心將儘速訂定採檢後送就醫之作業流程,供地方政府依循,原則上採檢後先至防疫旅館或檢疫場所等待,若確診,接到通知後6小時內要移至集中檢疫所或醫院。
     
    陳時中也表示,觀察雙北目前設置快篩站的狀況,台北市快篩陽性率從10%以上,到昨天4.6%,篩檢人數也都有1,000至1,200人,找出來的確診個案有58人,快篩站的地點選擇得很恰當。新北市的部分,篩檢量能原本較少,昨日增加到一日可檢驗600人左右,陽性率也從5.5%下降到2.9%。不過陳時中說,板橋區的篩檢人數較多,陽性率也較高,加上新北市的範圍較大,建議可以再多設置篩檢站,避免高風險者大範圍移動。(見台北市、新北市快篩陽性率圖表)
     
    因此,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宣布再新增三處社區篩檢站,加上原有板橋、土城、永和、樂生四處篩檢站,總篩檢量能可達1,700人。新北市新增三處社區篩檢站如下,預計明日(21日)啟用:
     
    〔泰山輔大篩檢站〕
    *負責醫院:輔大醫院
    *服務區域:新莊、泰山
    *篩檢量能:每日300人
    *地點:新北市泰山區貴子路69號
    *服務時間:08:00發號碼牌,09:00開始依序篩檢
     
    〔中和社區篩檢站〕
    *負責醫院:永和耕莘醫院
    *服務區域:中和、永和
    *篩檢量能:每日200人
    *地點:山北市民活動中心(新北市中和區莊敬路49巷29弄2號)
    *服務時間:08:30發號碼牌,09:00開始依序篩檢
     
    〔新店耕莘篩檢站〕
    *服務醫院:新店耕莘醫院
    *服務區域:新店、中和
    *篩檢量能:每日200人
    *地點: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362號
    *服務時間:08:30發號碼牌,09:00開始依序篩檢
     
    ■5間醫院出現院內感染,和平醫院全面停診
     
    由於近日多家醫院傳出院內確診與院內感染消息,羅一鈞今在指揮中心統一說明,他表示,院內感染的醫院共有5間:
     
    〔新北板橋亞東醫院〕
    5月13日指標案例確診,陸續有同病室、病房病患、家屬、看護,以及在急診隔壁床的病患確診。目前一共有14例確診,確診者都是在指標個案出現後匡列的範圍內,目前177人匡列中,中間也會不斷採檢至5月29日。
     
    〔台北和平醫院〕
    5月13日,和平醫院2名有萬華活動史的病人住院,19日新增2名確診病患、1名看護,前者與13日確診者之一為同病房病患,後者是同病室其他床的看護,總計5人屬於院內感染,和平醫院全面停診到5月28日。此外,有3人在全院800名員工篩檢時確診,他們都有萬華活動史,研判是在社區被感染,並非在院內傳染。
     
    〔台北某洗腎中心〕
    目前1人確診、4人快篩陽性,指標個案的護理師有萬華活動史,院內11名工作人員、71名病患居家隔離中,現已完成10名工作人員檢驗,等待結果。
     
    〔台北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
    14日1名門診護理師因參與進香團確診,而18日、19日陸續檢出居家隔離中的1名醫師、1名護理師確診,一共3名醫護感染。
     
    〔高雄仁惠醫院〕
    維持2人確診,指標個案具有萬華活動史的行政人員,在全院擴大採檢後確診1名護理師,目前93人持續隔離中。
     
    其他院內確診事件:
     
    〔台北台大醫院〕
    昨(19日)傳出10名工務人員確診,在全院進行抗原快篩後,傳出10名醫護抗原快篩陽性。羅一鈞說,為了解決偽陽性的問題,醫護篩檢時還會同時驗病毒核酸PCR,要等PCR陽性才會列入確診,目前先等結果再進行評估。
     
    〔台北萬華社福機構〕
    1機構住民曾在5月10日至13日在和平醫院住院,與和平醫院的最早兩名確診個案之一為同病房病患。13日該病患確診,衛生單位要匡列這位住民,當時他已發燒送醫確診,因此對機構進行匡列採檢。昨日一共採檢22人,包含3位住民、19位工作人員,PCR皆為陰性,會持續居家隔離。
     
    〔台北榮總醫院〕
    1名手術房清潔工確診,目前匡列接觸者採檢均陰性。
     
    〔花蓮鳳榮醫院〕
    1名護理師14日前往亞東醫院陪病,因此被匡列,在亞東醫院隔離,目前一採快篩陰性、二採陽性,後續會在進行第3次採檢,但初判應該算在陰性,居家隔離47人已解除隔離。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這確實是目前最困難的挑戰之一,社區出現許多確診案例,有各種可能會進到醫院,很難即刻找出個案。如果民眾有住院需求,已要求各醫院要篩檢病人陰性後才能住院,「但其實陪病者沒有篩檢,而且陪病者就算限縮成1人、採取實聯制,還是有風險,且陪病者不可能永遠固定同一人,是不是換了人就重新篩一次,這些都是執行困難的地方。」
     
    此外醫護也有在社區染疫的風險,他坦言很難預防,「原本專家小組討論要讓醫院針對醫護每週都採檢一次,但大醫院全院就7、8,000人,執行上很有困難;目前是針對高風險病患的照護醫護,每5到7天採檢一次,只是病毒若從社區來,其他醫護染疫的風險也是一樣高的,現實跟實際還是有執行落差。」
     
    黃玉成提醒,「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參照國外的經驗,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還是最難處理的地方。這些住民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在院內病毒若傳散出來會非常可怕,一定要小心謹慎。」而有沒有辦法積極預防?他表示美國針對公家機關、醫院等機構都採每2週篩檢一次,但台灣若要做到每2週採檢一次,就很難用病毒核酸PCR採檢,而得改用快篩,而且篩檢的頻率要更高,才能讓準確率提升,這樣或許就能達到防範院內感染的效果。
     
    ■ 全國防疫會議:公布中央、地方共同政策,澄清防疫假訊息
     
    因疫情升溫,自今(20)日起每日上午固定召開全國防疫會議,由指揮中心與22個縣市政府之副首長和衛生局局長共同商討抗疫對策。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未來將確保中央與地方防疫資訊和作法一致。
     
    陳宗彥說明,與各縣市的防疫會議後記者會重點是讓民眾知道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共識和決策,並澄清假訊息和錯誤資訊;若有急迫事項需要即時通知,亦會在上午公布,但與疫情最新進展之有關資訊仍留待下午記者會說明。陳宗彥重申,近期假訊息增加,危害整體防疫的措施和策略,將影響民眾正確了解疫情。指揮中心本日更正2則錯誤資訊:
     
    ●惡意人士冒用疾管署和疾管家名義成立社群,指揮中心呼籲疾管家LINE官方帳號(有盾牌標誌)僅有一個,民眾勿受騙加入冒名社群。冒名詐騙行為可能違法《刑法》第339條之4的加重詐欺罪,可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並無網路流傳之「政府不願購買某公司3,000萬劑COVID-19疫苗」一事,請民眾勿轉傳不實訊息,以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或《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最高可罰300萬元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
     
    指揮中心強調,若民眾不確定消息正確性,應保持「多疑、多查、不亂傳」的原則,可透過第三方查證工具(MyGoPen、美玉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LINE訊息查證)確認,或到疾管署官網澄清專區(http://at.cdc.tw/3pGv10)、地方衛生單位網站查詢。目前中央也請刑事警察局成立專責隊伍,與地方政府合作對抗假訊息。
     
    ■ 北市即日起飲食攤商改外帶或外送 強化篩檢並增設加強版防疫旅館
     
    昨日台北市萬華區4個社區快篩站共檢測1,271人,陽性58人,佔4.6%。柯文哲說明病情潛伏期有2到7天,「現在看到的其實是一個禮拜前的狀況」,但至少顯示目前作法有效,疫情並未擴散,不過在全面施打疫苗前不可輕忽放鬆。
     
    台北市發布行政命令,即日起超市、夜市、地下街、攤販和市場的飲食類攤商全面改採外帶或外送,避免接觸傳染,市府將加派人力稽查。黃珊珊也說明,針對佩戴口罩的取締,衛生局已授權各機關自行開單。
     
    在篩檢方面,市府已要求醫院急診應同時進行快篩和PCR檢測,快篩陽性者搭乘防疫巴士送至集中檢疫所和徵用的「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以防PCR檢測者有2到3天的等待期,讓民眾緊張不安或確定PCR陽性後再耗費系統能量通知及後送。
     
    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目前增加2家業者約250間房間,明中午後會繼續加開。防疫專責旅館安排醫護人員監測健康狀況,也有警察值班確保安全,並請國軍化學兵支援,在入住者離開後馬上消毒,提升房間週轉率並確保環境衛生。
     
    昨日,台北市徵召退休醫護人員投入防疫前線,報名者有1,121人,市府將安排安心檢疫所人員提供訓練,完整訓練期原為1星期,將縮短時程,儘快到防疫專責旅館服務。
     
    柯文哲表示,在全國防疫會議中主要向中央確認疫苗供給狀況,知道時程和數量才能安排施打進度。他也向市民解釋,疫情應會再延燒一段時間,但避免群聚就可阻斷傳染鏈,不過「疫苗才是最終解決辦法」。
     
    ■下一批疫苗何時再來? 五、六月皆有可能
     
    COVAX平台配送的41.04萬劑AZ疫苗昨日抵台,外界關心再下一批疫苗何時來?
     
    周志浩表示,衛福部每週都跟國外保持密切聯繫,努力進行磋商,希望儘早或是供應更多,還未簽約的部分是否能採購「談成一件事情其實很不容易,」他多次強調,疫苗還沒上飛機之前都是未知數,一旦確定會第一時間告知國人。
     
    衛福部次長薛次元表示,台灣已採購訂有合約的部分,AZ疫苗有1,000萬劑、國產疫苗1,050萬劑,莫德納疫苗505萬劑,COVAX平台則有476萬劑,「五月有可能(來台),六月可能性更高,但多少(量)沒有把握。」
     
    國產疫苗目前第二階段臨床實驗尚未完成,如何採購?周志浩表示,國外的疫苗也是採用預購制,買的時候也還在進行臨床實驗中。國產疫苗要等國內藥政機關許可後,才能交付。
     
    莊人祥表示,昨(19日)接種1萬7,132劑AZ疫苗,也有較多的疑似嚴重不良反應通報,共有8件,其中一例接種41天後昏倒,診斷腦幹出血,現仍在加護病房。莊人祥記者會後表示,該案是一名6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病史,接種後沒有不適症狀,但41天時昏倒,送醫診斷為腦幹出血。「疫苗沒有類似的機轉,一般而言不會認為是接種疫苗導致腦幹出血,比較可能是個體本身的潛在疾病導致,因此初步研判跟疫苗無關。」他也表示若家屬有疑慮,同樣可以申請VICP(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由專家來研判。(文/陳潔、林雨佑、陳德倫;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何柏均 ;攝影/楊子磊、余志偉、蘇威銘、鄭宇辰)
     
    #延伸閱讀
    【守住醫院、才能守住更多人:雙北疫情外溢全台,社區聯防如何儘速補位】https://bit.ly/3uZVaWG
    【清院不封院、防疫更細緻,從SARS到COVID-19,和平醫院為何仍是台灣疫情關鍵槓桿?】https://bit.ly/3uQGgC8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社區篩檢站 #集中檢疫所 #院內感染 #快篩 #假訊息 #疫苗

  • 兒童發展評估門診長庚 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2-13 22:52:45
    有 202 人按讚


    <<在醫院裡,濟公教我的事>>

    在長庚大學念臨床心理學碩士班的時候,我在林口長庚精神科見習過一段時間。身為最菜的見習生,什麼事都覺得新鮮,也很想抓住每一個驗證書本上知識的機會,「初診問診」是非常非常難得的機會,見習生想要去問初診,一是主治醫師要非常有教學熱忱,二是初診病人夠多,三是實習醫學生剛好沒來或已經在問了,人手不夠,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病人,是一個中年男性,症狀是什麼早已忘記了,但我永遠記得這句對話,我問他:「那,怎麼會想來看精神科?」。

    「我昨天去問濟公,濟公說你這個不是卡陰,要去看精神科。往北走,找最大間的醫院就是了,所以我就到你們醫院來了。」

    當下我對這尊神明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透過祂,也教了我專業分工的重要。

    最近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出了一本新書,出版社在臉書的宣傳上,有一句很聳動的話「很多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都是誤診!」,並且讓民眾在討論串下留言「+1」,就可以得到「我的孩子過動嗎?洪蘭教授從大腦運作談起」的影片連結。

    我看到這個貼文,就想起了幾年前濟公轉介來的這名病人。

    不可質疑的,洪蘭教授在腦神經科學上有一定的學術地位,但是基礎研究畢竟不是臨床研究,雖然勉強算同行,但其實也是隔座山。

    更何況,洪蘭教授可能不知道 (我想很多人也不知道),在兒童心智科門診裡,醫師與心理師是如何診斷ADHD的。

    在臨床上,要被診斷為ADHD,可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

    精神科的診斷,靠的是症狀學,因為精神疾病大多是肇因於大腦,目前的醫療技術不太可能把每一個病人都抓去做大腦攝影,或檢查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等,都是得靠觀察一個一個症狀,才能做決定。

    觀察這種東西,就非常主觀啦,你說過動就過動,好大的官威啊包大人!所以我們在觀察上,需要盡量盡量盡量客觀的描述,例如在診間的幾分鐘內,做了什麼行為、做了幾次…,也發展了各種測量不專心或衝動的心理測驗,這個概念很像讓一群同齡的孩子一起來考一種叫「注意力」的試,然後大家來排名,最後那幾名,我們懷疑他有注意力問題,很合理,也很合邏輯吧!

    你會說在診間的時間、做心理測驗的時間也不過就那幾十分鐘,足以判斷嗎?是啊!所以我們還必須收集孩子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行為模式,參考家長、學校老師、安親班老師的描述,與我們觀察到的、心理測驗的內容來做比對。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既然是觀察行為,那麼這個行為的背後,有沒有可能有其他原因呢?例如一個孩子上課表現出不專心的行為,他是真的不專心,還是聽不懂上課的內容?還是準備下課要跟喜歡的女孩告白、正在緊張,還是昨天沒睡飽?

    醫師與心理師還得像偵探一樣,一個一個把可能的原因列出、刪掉,找出最合理的原因。

    這樣弄下來,還說我誤診,我也是醉了。

    並不是說醫療人員都不會犯錯,而是你坐在實驗室裡,連孩子都沒看到,就說我誤診,我又醉了。

    親愛的家長,當您的孩子來到我們面前,我們在意的是他的困難,「診斷」存在的目的,是因為每個疾患的背後,都有不同的致病因子,確定診斷,才有治療的方向。當我們說有,一定是經過縝密的思考,有所本的說有,在蓋上職章的同時,也是以我們專業的信譽做保證 (不然你以為誤診是不用被告喔 )。而且,藥物也不會是唯一的治療途徑,心理師的角色,是協助孩子可以透過練習,找到專注與控制衝動的方法、同時還要提升自信、學習動機、人際關係等。噢還有,也要跟您討論適合您孩子性格的管教方式啊!

    在教診斷的第一堂課,老師教我們的是 “ do no harm”,一個錯誤的診斷比沒有診斷更糟糕,我一直本著這個態度,小心翼翼的評估每個來到我面前的,可愛的小臉龐。

    願我們彼此合作,給孩子最好的協助。

  • 兒童發展評估門診長庚 在 瀚克寶寶副食品廚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06-12 09:33:09
    有 48 人按讚

    恐怖的厭奶!換副食品上場?
    【BabyLife育兒生活】2014年3月號NO.286

    寶寶厭奶,恐怕是很多爸媽的夢魘!寶寶一整天喝不了多少奶,有的甚至都不喝,圓潤的可愛模樣都消瘦了,真是讓爸媽擔心不已!到底該怎麼辦?「厭奶」是否意味著該讓副食品上場了?

    案例A
    小萌出生之後,一直都是爸媽的小甜心,更棒的是,小萌胃口一向都很好,ㄋㄟㄋㄟ都乖乖的喝光光。可是就在過了6個月沒多久,突然之間就對ㄋㄟㄋㄟ失去了興趣,看到奶瓶來就癟嘴,奶嘴塞進去就吐出來,一直搖頭不肯喝奶。
    就算心情好的時候,騙進去喝了一些奶,但只要房間裡面有任何動靜,她就不肯專心喝奶了!只有半夜在半夢半醒時,還能騙她喝一點。雖然每天還是笑嘻嘻的,但是本來胖嘟嘟的臉頰都瘦一圈了,爺爺奶奶看了都好心疼。

    也曾帶她去看醫師,開藥吃還是沒有起色,也試了些開脾胃的中藥,完全沒效,還吐了全身都是。還好,後來帶去給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評估之後,認為是到了厭奶期,經過指導調整飲食,增加副食品的種類,小萌就又開始喝ㄋㄟㄋㄟ了,奶量也回到原來的水準,很快又長回原來白白胖胖可愛的模樣了。


    案例B
    小歐是個28週的早產兒,極低的出生體重還不到1000公克,在保溫箱裡住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順利出院。在住院時,就開始使用母奶添加劑和鐵劑,回家後因為搬家的關係,在附近的衛生所打預防針,也就忘了再繼續使用鐵劑和維他命了。到了6、7個月時,小歐開始出現很厲害的厭奶現象,媽媽一直以為要繼續哺育母奶,也沒有添加副食品。

    結果小歐的體重明顯不再成長,也不笑了,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後來回到早產兒追蹤門診詳細檢查,才發現是缺鐵性貧血,原來是因為沒有增加副食品,而且早產兒本來就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才導致了後來的問題。還好發現的早,經過適當的處理,增加鐵劑的服用,並增加足量的副食品之後,小歐才又回復了往日可愛的笑容。


    寶寶為何厭奶?
    厭奶其實並不是疾病,也並沒有這樣的疾病診斷,但是卻常常困擾著許多家長。它主要是指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飲食類型的改變,是成長發育必經的過程,所以父母們應該以正向的態度面對這樣的變化。

    寶寶剛出生時會依靠媽媽提供乳汁,來滿足生命初始的營養需求。但是隨著寶寶成長,逐漸的會遠離媽媽的懷抱,當然也就會改變飲食的型態,可能由母奶、配方奶逐漸變成其他的離乳食物或副食品。尤其是飲食營養講究的是均衡多樣,只吃一種食物,短時間可以,一旦長時間的使用,口味、口感上一定會厭倦,而且在營養學上也容易偏頗,導致一些營養素的缺乏,嚴重時甚至可能會造成生病!


    厭奶的高峰期
    所以不管是喝母奶或配方奶粉,其實都會厭奶,也應該要厭奶。臨床上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可能會早一點開始厭奶,而喝母奶的寶寶好像可以維持久一點,有的會到6個月多才開始厭奶。

    有可能是因為隨著媽媽每天的食物不同,所以母奶的口感味道也不同,因此母奶寶寶可以喝得久一點;配方奶則口味都一樣,所含的營養素也都一模一樣,所以配方奶寶寶多會比較早就開始出現厭奶的跡象,這個時候就是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最佳時機了!所以照顧的重點不在煩惱厭奶這個問題,而是該注意何時是引進副食品的時機,家長應該要開心地面對寶寶的成長才對。

    臨床發現,寶寶會有兩段的飲食調整適應期,第一階段是4〜6個月,也就是由ㄋㄟㄋㄟ轉變加上副食品的時機。另一個階段就是1歲左右,要由嬰兒食品進階為餐桌食物的時機。這次只談第一階段的轉變──嬰兒的副食品調整期。


    厭奶,該添加副食品了?
    餵食副食品其實是個有趣的問題。所謂副食品(Complimentary Food)是指除了母奶或嬰兒配方奶之外,供應給嬰兒任何含營養素之固態或液態食物。

    足月兒的腸胃道與腎臟生理機能,在約4個月大時已成熟到足以代謝、消化母奶或配方奶之外的食物。除此之外,原本會不由自主地將食物從嘴裡吐出的嬰兒,也因嘴中的神經與肌肉發展足夠,而能開始津津有味地啃咬咀嚼泥狀食物。副食品除了提供營養素外,接觸新的味道可活躍腦的功用,也讓寶寶在進食的過程中訓練嘴巴整體、下巴及唇舌等部位機能發達,促進寶寶日後發音及說話的能力。如果太早或太晚開始嘗試餵食副食品,都會對寶寶有不良的影響。

    重點是當母奶或配方奶吃到一定的時間,寶寶會開始有厭奶的表現,爸媽會發現小寶寶喝奶不專心,或是開始拒喝他平時最愛的奶水,這時候可能就要考慮是不是已經大到要開始餵食副食品了!

    當小寶寶長到4個月多以上的時候,腸胃已經成熟到可以接受母奶和配方奶以外的食物了。另外,這個時候寶寶頭頸部的控制已經比較穩定,吞嚥功能也比較完善了,所以可以開始準備要咀嚼食物了!所以判斷何時可以開始副食品,不僅僅是出生後的月齡,還有神經肌肉的成熟度,都要一併考慮;所以像早產兒或其他有障礙的寶寶,也要做整體的考量。

    那麼何時是開始餵食寶寶副食品的最佳時機?相信讓許多父母感到不安或煩惱,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建議,嬰兒成長至4〜6個月大時,即可開始餵食副食品;歐洲小兒胃腸營養學會(ESPGHAN)也建議父母不要在嬰兒小於17週或晚於26週時餵食離乳食物。

    都不喝奶,只吃副食品可以嗎?
    副食品可以提供奶製品以外的不足營養素,尤其是鐵質。副食品還可以提供熱量、咀嚼學習,但鈣質是相對不足的。不論是排骨粥、吻仔魚粥,裡面的鈣質都不夠寶寶成長的需求。所以適量的母奶或奶粉,還是建議的優質營養來源。


    換奶不是解決辦法
    如上所述,厭奶時最重要的是引進副食品,換奶粉品牌是會短暫有效,但是長時間來說,還是適時嘗試副食品才是維持寶寶健康的原則。此外,有的媽媽會想,如果對母奶厭奶,就換成配方奶粉,是否會有效躲過厭奶的困擾?不過臨床的經驗是:聰明的母奶寶寶是不太會願意改喝罐頭奶粉的!因此專家們都還是建議請媽媽繼續努力餵母奶,並趕緊嘗試副食品才是王道!


    5個sign,副食品可以上場了!
    因此當您注意到寶寶有以下狀況時,可以開始嘗試餵食副食品以開啓他的感官之旅囉!

    1.寶寶已經4個月大以上。
    2.一直注視大人的食物,會流很多口水,並將手伸出表達出想吃的舉動。
    3.頸部穩定,可支撐時就能坐著。
    4.即使很頻繁的餵食母奶或配方奶,仍很快就表現出飢餓感。
    5.哺餵足夠母奶或配方奶,寶寶的體重增加還是太緩慢。

    副食品的建議添加順序
    穀類(如米糊、米精)→水果類(如蘋果、香蕉、水梨)→蔬菜(如紅蘿蔔、南瓜)→豆類(如豆腐)→肉類(如魚、雞)→蛋類(先從蛋黃開始)

    這時,必須就醫!
    如果寶寶的厭食合併有疼痛、腹漲、腹瀉或是嚴重便秘,尤其是精神活動力下降、發燒、嘔吐或血便,均需儘快就醫求診。因為很多種疾病都可能以食慾不振來開始,所以如果合併有其他的症狀時,還是務必請小兒科醫師診察才是。


    添加副食品的7大注意事項
    1.每次添加一種,適應後再添加另一種,這樣萬一有過敏反應,比較容易找出過敏原。

    2.添加的時候,量由少漸增,稠度由稀至濃。

    3.添加食品形態之順序,建議從液體→糊狀→泥狀→條狀→塊狀。

    4.添加新食品後3〜5天,應注意是否有過敏反應(如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等),都沒有不良反應再換(添加)新的食品。假如糞便或皮膚發生變化,應立即停止該種食物,並帶寶寶去看醫生,以確定是否由食物引起,或寶寶身體有其他不適。

    5.副食品和配方奶(母奶),需要耐心在兩次哺乳之間給予,以避免寶寶太餓缺乏耐性,剛開始一天餵食1次即可,幾週後再增為一天2次。此外,寶寶如果太餓會吃得太急,容易被食物或牛奶嗆到,此時應暫停餵食,先幫寶寶拍拍背,讓他休息一會兒再繼續餵食,並確保食物夠細滑、容易吞嚥。

    每個寶寶進食的速度不一定,也可以變換口味,找出寶寶愛吃的口味;如果食物己經非常可口,寶寶仍一直都不愛吃時,要考慮是否有身體不適。

    6.口味應清淡、不油膩。 製作副食品時,最好以天然食物為主,儘量不要使用調味品,並注意食物保鮮;如購買市售現成的嬰兒食品,應注意保存期限,開罐後如不能立即吃完,應冷藏或丟棄。

    7.開始吃副食品後,一定要清潔口腔,幫寶寶建立良好的習慣,否則以後要刷牙清潔口腔時,就很難要求寶寶配合了。



    徐任甫
    現職:林口長庚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嬰兒室主任、長庚醫院助理教授、廈門長庚醫院主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林鈺珊
    現職:林口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兒童專科營養師
    學歷:輔大食品營養系

    文:【BabyLife育兒生活】2014年3月號NO.286
    文章出處: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D146DD42074DD6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