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產品中有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張璽醫師-小兒神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癲癇是兒童所以神經科常見疾病之一,但仍有許多人對它並不了解。北醫兒童神經科秉持唯有在對疾病及治療的充分理解下,才有好的治療配合意願進而達到好的治療效果。 我們會利用幾週的時間,利用本科目前使用的衛教單進行介紹 分享,包括“癲癇是甚麼”,“癲癇之診斷步驟”,“發作的型態及癲癇發作處理原則”,“癲癇的治...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 在 Heidi/育君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6:21:11

- 最近我們家即將迎接一件大事, 就是蕾蕾要開始上幼兒園了!!🥳 這可是蕾蕾踏入幾十年求學生涯的第一步呀!✨ 媽咪我這陣子忙著張羅女兒開學後要用的東西, 大大小小的各樣物品我都反覆思量地挑選, 其中讓我費最多心思的就是睡袋了! (跟我一樣的媽咪快舉手😆🙋🏼‍♀️🙋🏼‍♀️) 印象中我小時候在幼兒...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 在 DJMoon秋月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9-21 12:41:47

#BaKuBersama #陪你看書 今天,我陪你看 《#親愛的大人:其實我沒那麼壞,我只是靜不下來》。 這本書是由台灣兩位長期關注兒童成長發展的作者,一位是台灣繪本界的舵手 #幸佳慧、一位則擅長以醫師身份討論「過動症」何謂而來的 #卓佳燕 ,再搭配一位很會以繪圖睡故事的 #迷路,聯手創作的 的...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 在 ēSEN | 你的醫生朋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6:28:41

講到亞斯伯格症,相信許多人第一聯想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除了柯文哲,曾經因為說話風格獨特與獨特嗓音紅遍全球的英國歌手蘇珊大嬸(Susan Boyle)、近期在引起全球注目的瑞典環保女童葛雷塔(Greta Thunberg)都是全球知名的亞斯伯格症患者;且比爾蓋茲、祖克柏、愛因斯坦等知名的「天才」,也都...

  •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 在 張璽醫師-小兒神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08:25:05
    有 69 人按讚

    癲癇是兒童所以神經科常見疾病之一,但仍有許多人對它並不了解。北醫兒童神經科秉持唯有在對疾病及治療的充分理解下,才有好的治療配合意願進而達到好的治療效果。
    我們會利用幾週的時間,利用本科目前使用的衛教單進行介紹 分享,包括“癲癇是甚麼”,“癲癇之診斷步驟”,“發作的型態及癲癇發作處理原則”,“癲癇的治療”以及“日常生活的注意點” 藉由理解 減少對它的恐懼

    癲癇是甚麼?
    對於“癲癇”您有什麼印象呢?長期以來,癲癇因為發作時的表情以及四肢僵直,抽搐的表現,讓人有一種很嚴重,很恐怖的感覺。但是您知道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接受癲癇的治療嗎?而且這當中將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可以藉由藥物受到良好的控制嗎?更重要的是,這當中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可以治癒,也就是最終可以不用再吃藥!!

    癲癇是大腦的反復性異常放電
    癲癇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神經疾病,而神經依照分佈可以分成中樞性(身體的中心)及末梢性(身體的邊邊)神經。大腦屬於中樞性神經,負責發號司令,控制我們的動作,思考,情緒,各種感覺甚至是呼吸,心跳等幾乎所有身體的所有功能都與大腦有關。大腦利用電氣訊號將它發出的指令傳遞到末梢神經,對我們的身體等進行操控。因此,當大腦的控制失靈,不受控制異常放電,等同於大腦亂傳訊息,所以身體會造成手腳不聽使喚,四肢抽搐,幻聽,幻覺,甚至喪失意識,嘴巴周圍出現發疳(因呼吸障礙造成缺氧,皮膚粘膜發紫)的狀況。

    癲癇的原因及好發年齡
    如果說癲癇是因為大腦的異常放電,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大腦失控呢?一般來說原因可分成兩大類,分別是症候性及特發性癲癇。症候性是指某些原因所引起的腦部傷害造成的癲癇。常見的原因包括難產或早產造成的腦部缺氧,腦炎腦膜炎,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等。相反的,特發性癲癇則是只找不到腦部異常的癲癇,這類特發性癲癇往往好發於兒童。

    <為什麼陰陽眼的能力,長大就容易消失?>
    兒童神經科受診的小朋友中,少部分是因為小朋友常常看到“髒東西”而被家人帶來的。臨床上我們稱這種狀況為“幻視”,但是從某個角度也可能是我們熟稱的“陰陽眼”。而這種特異功能常常長大後因為靈氣消失而逐漸喪失。一般來說,神經從功能性的角度可以分成亢奮性和抑制性兩種。亢奮性就好比是汽車的油門,而抑制性就如同煞車,兩者必須協調才能維持一個平衡的狀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這兩種神經的控制能力並不成熟,也因此造成癲癇好發於兒童期,隨著成長神經發育逐步成熟,這類非症候性癲癇也逐漸改善治癒。實際,我們的小朋友在檢查後發現腦的構造上沒有問題,但在大腦控制視覺的部位有明顯的異常放電。經過治療後,髒東西也消失,幾年後也順利停藥,也都沒有再發作。

  •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07:30:59
    有 13 人按讚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8 13:04:04
    有 43 人按讚

    最近我們家即將迎接一件大事,
    就是蕾蕾要開始上幼兒園了!!🥳
    這可是蕾蕾踏入幾十年求學生涯的第一步呀!✨

    媽咪我這陣子忙著張羅女兒開學後要用的東西,
    大大小小的各樣物品我都反覆思量地挑選,
    其中讓我費最多心思的就是睡袋了!
    (跟我一樣的媽咪快舉手😆🙋🏼‍♀️🙋🏼‍♀️)

    印象中我小時候在幼兒園午睡睡得不太好,
    大家都是帶著一件大被子對折然後睡在裡面,
    我總是翻來翻去、就是覺得不舒服;

    前陣子為了挑選睡袋,一爬文才發現,
    現在的小孩也太幸福了吧!!!😳
    各種款式、功能性、可愛的圖樣,
    讓我眼花撩亂,陷入選擇障礙~😂

    爬文做功課和問了身邊媽媽友們的經驗,
    大家分享挑選睡袋的必須考量的是:
    ⏺材質
    ⏺易收納
    ⏺輕便
    ⏺快乾
    ⏺被子厚薄適中

    接下來就說說,
    睡袋選手—【3M兒童防蹣睡袋-賴馬原創】
    是如何通過媽咪嚴格的審視眼光!😎✨

    ✴️首先最厲害的,
    就是”愛咪公主”出現啦!😍✨✨
    這款睡袋的圖案就是賴馬原創的「愛哭公主」!🥳

    在蕾蕾的成長過程中,
    引導她”認識情緒、表達情緒、和情緒相處”的課題,是我最重視的事情之一,
    (這主題我應該又可以另外寫一篇文章來分享一些心得了!)
    而賴馬的「情緒四部曲」系列真的是家家必備的繪本,
    蕾蕾已經反覆聽到全都背起來了!😆😆

    所以當蕾蕾在開箱睡袋時,一眼就認出來是什麼角色!🤩
    超級興奮,邊拆還一邊提醒我說:
    「媽咪,要叫她”愛咪公主”噢,不是愛哭公主!因為她已經不愛哭了!」🥰🥰

    🆒還有藍色款的生氣王子喲!!

    ✴️3M獨特科技纖維
    特殊織法製成的極細纖維,
    有高密度的透氣孔,能散發悶熱和濕氣;
    表面布料絲滑親膚,
    用手按壓也的確能感受出非常蓬鬆透氣!👏🏻

    ✴️ 100%物理性防蟎
    減少小朋友的過敏源,
    物理性防蟎效期較為持久,
    也無任何化學添加物,媽咪安心!😌

    ✴️輕便易收納、好攜帶
    我看到睡袋的墊子是超級厚的那種,都直接跳過,
    因為小朋友在收摺時會比較費力。
    這款睡袋非常好摺疊,
    拉鍊拉起、枕頭塞進一體的袋子裡再摺起來就可以了,
    蕾蕾一下就上手!👌🏻👌🏻👌🏻

    ✴️快乾、清洗便利
    媽媽友說快乾很重要,
    如果有什麼突發狀況,需要將睡袋帶回家洗,
    隔天又要帶去上學!

    這款睡袋耐洗度高,
    可以直接丟洗衣機,也可以低溫烘乾喲!👍🏻
    不過我也有特別試試看晾乾,
    一個晚上全乾沒問題!👏🏻👏🏻👌🏻

    ✴️ 冬夏兩用
    這太貼心了吧!😳😳✨
    台灣的夏天或像現在這樣秋老虎的天氣,
    直接使用就剛剛好;
    而冬天可在內再加一層被胎,增加保暖度!✨

    有了這樣的兩用法,
    也不用擔心怕熱易出汗的蕾蕾,
    夏天會在學校睡得滿身大汗了!🥰👌🏻✨

    睡袋內的四個角還有可以跟被胎綁起固定的設計,
    能保持平整,睡袋不會有一坨隆起,
    這樣也能維持收納的便利性。🙆🏼‍♀️

    ✴️ 國際認證
    ◆通過TTRI紡研所塵螨阻隔測試,
    100%物理性永久防螨。
    ◆通過SGS檢測,
    符合REACH標準不含歐盟公告SVHC高度關注物質。
    ◆通過Intertek檢測,符合國家標準,
    不含可遷移螢光物質或甲醛等有害物質。

    看完分享是不是覺得蠻棒的呀!🥳🥰💖✨
    希望能給開學季前的爸爸媽媽參考看看喲!

    👉🏻附上傳送門
    🔜3M兒童防蟎睡袋-賴馬原創
    https://lihi1.com/UVnSM
    ✅momo
    https://lihi1.com/jLyFg
    ✅PChome
    https://lihi1.com/DdDWV
    https://lihi1.com/iBmAV

    #momo #PChome #家樂福 #Hola #百貨專櫃
    #3M科技防蟎淨享舒眠 #3M系列 #3M科技防蟎寢具 #3M防蟎寢具 #3M兒童防蟎睡袋

  •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19 23:32:00

    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長不高、乾巴巴,只好花大錢買轉骨或開脾胃配方、……;孩子過動、自閉而難教養,網路爬文後卻相信錯誤資訊,耽擱最佳治療黃金期……;心疼孩子奇癢無比抓到體無完膚,父母自責遺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生氣孩子尿床多年,原來是生病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面對死亡威脅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了。

      治好孩子的關鍵,父母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醫師。這是寫給父母親的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實用書,種種案例與見證都是胡文龍醫師的小病人與病魔奮戰的真實故事,相信能夠讓有健康意識的父母,以及有相同境遇的大小朋友,從作者提供的這些兒童常見疾病的病情分析、診斷方式、整體療法建議等掌握到核心健康知識,最棒的是書中還整理分享了醫學實證過的不用藥對症營養素,幫助為人父母在生活和飲食上懂得聰明地趨吉避凶……。

      ▌撼動兒科醫生的父母提問,20年後終於可以回答了!
      ▌正規醫療之外,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可以助一臂之力

      「我應該給小孩特別吃什麼,才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呢?」20年前那一晚病童母親揪心的提問,一時之間把兒科醫師胡文龍給難倒了,只能含糊其詞地回答:「正常吃就好……。」現在,胡文龍醫師終於可以自信滿滿地告訴那位母親答案了。

      2千5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疾病不是天譴或超自然力量所導致,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但現代醫學卻慢慢忘了初衷……。所幸1993年的美籍傑佛瑞‧布蘭德(Jeffery Bland)博士觀察到當前現代醫學的偏剖,於是首創功能醫學的觀念,指出疾病源頭是現代人種種不當行為造成……。

      這本書是醫者父母心對於病童深厚關愛之作,作者胡文龍醫師將兒科專業與營養功能醫學兩者優點結合,並將看診時苦口婆心分享日常生活等衛教注意事項化為文字,教會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他知道唯有化解父母種種情緒上的衝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教導生活上的典範轉移,才可以幫助孩子大病不復發、難病順利治癒、小病輕鬆化無……。

      ▌長不高或養不胖、尿床、自閉或過動…,問題可大可小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兒癌…,永不再復發

      氣餒孩子體重瘦小總養不胖、苦惱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如果不慎吃到含性激素的轉骨成分,容易因性早熟跡象造成骨齡提早成熟,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將使得長高停滯。

      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孩子長高的唯一選擇,書中許多案例都從生活和飲食型態改善做起,長高變壯的成果斐然。例如當改善偏食毛病,多運動且留意飲食內容……;補充孩子缺乏的營養素也很重要,補足鎂離子讓晚上睡得好,有助於身體自產生長激素每晚出現四、五次,當然容易長得高;又例如醫學證實,補充鋅可使瘦小兒童增加身高和體重等等……。

      孩子皮膚乾粗紅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會因為特定食物、吸入過敏原、溫濕度改變、感染,甚至心理壓力,造成急性發病……,父母看得難受又心疼,真不該如何是好?

      異位性皮膚炎已確定是由於患者被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激活導致。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減緩發癢不適、防止急性發作及減少藥物治療風險,尤其皮膚止癢、保濕、穿著親膚衣物等照護更重要。長期宜並行減少過敏原與加強必要營養素,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都有助於改善,達到逐漸減少用藥頻率,甚至不復發。

      孩子的過動、恍神、迷糊,父母常被氣到飽……,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作者在十年前診斷一位過動兒,但他錯失最佳治療期,事後得知長大後偷錢、說謊、翹家……,甚至吸毒。

      其實,過動症就是一種慢性疾病,積極治療與否對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初始症狀越嚴重的孩子,早期介入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將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的可能性降低。建議要採取共病治療,例如同時治療鼻過敏,並且要增加運動量、嚴格控管3C使用時間,還要排除體內毒素(雙酚A等塑化劑),補充鐵、鎂、維生素D及鋅等體內偏低的營養素。

      ▌孩子健康與否不是天註定,逆轉疾病自己做主!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術,就藏在點點滴滴細節中

      疾病不是天註定,但健康也不會平白無故得來!這本寫給孩子的不生病生活實踐術,細數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等不生病實踐術,一一點出看似老生常談之外的健康醫學新知,新進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吃對住對用對,能對病患產生不亞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樣的最新醫治走向,是許多疾病在正規治療之外,強而有力的輔助治療工具!

      【不生病健康術的健康基本功】
      要多到恰到好處:睡得飽、曬太陽、常運動、多喝水、多蔬果、多吃優質蛋白……。

      要能減少要避免:少糖少油、拒冰品及咖啡因、遠離三毒素(過敏原、環境荷爾蒙、長時間使用3C)……,甚至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作者簡介:胡文龍
    現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科博特診所主治醫師

    經歷 :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台北榮總住院總醫師
    臨床研究醫師
    小兒專科醫師
    小兒神經專科醫師
    台北榮總兒童腦瘤及癌症治療小組成員
    小兒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過敏氣喘學會會員
    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會員
    嬰兒與母親雜誌多次票選為全國小兒科好醫師

    專長 :
    癌症疾病:癌症營養輔助療程、靜脈營養注射
    營養醫學整合: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策略、精準醫療
    排毒功能異常:肝臟排毒、重金屬及塑化劑檢測與排毒、
    免疫異常:自體免疫、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免疫力失調、急慢性過敏原檢測
    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及治療
    神經精神科學:頭痛、失眠、自閉症
    兒童營養功能醫學: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妥瑞氏症、體重過輕過重、癲癇、身高不足

    作者粉絲頁: 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出版社粉絲頁: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30 09:09:15

    本集主題:「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介紹
           
    訪問作者:謝依婷 醫師
        
    內容簡介:
    「我都有在關心,這孩子什麼都不說啊!」
    其實孩子什麼都說了,
    透過笑或不笑、哭或不哭,沉默、憤怒或自傷……
        
    ▌在孩子的失序、難解背後,是那顆很想被看見、被好好愛著的心。▌
        
    ‧「沒有人看見一個少年正在被強暴。」──一直說頭痛而拒學的少年,以自己的血,寫下祕密日記。
    ‧「這樣他就會死掉了!」──四歲女童拿玩具刀瘋狂剁碎黏土人。她被娃娃車司機性侵了。
    ‧「有時候我真的好討厭自己。」──少女纖細手臂上的自殘傷痕,就像媽媽的情人一樣數不清。
    ‧「如果我馬上送她去醫院,說不定她就不會死了。」──最好的朋友驟逝,女孩一滴眼淚都沒有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兩年來從未開口的少女,最後寫下了這句話。
        
      任何表面狀況都不僅是表面。最需要去聽見的,往往是沒有說出口的。
        
      身為兒少精神專科醫師,謝依婷深知對於身心尚在發展、尋找自我定位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大人眼中「沒什麼」的小事,卻可能造成令他們窒息的壓力和影響。大人不解的情緒起落、行為變化,事實上,正是孩子在釋放線索,用力呼救:「請你多注意我!請你真的瞭解我!」
        
      謝醫師溫柔同理,帶我們一同牽著孩子,和他們站在一起,看入受創的心,理解傷的源頭,因為當孩子被理解、被接納了,他們也更能有力量,好好長大。
        
      孩子真正渴望的,往往說不出口。那麼,我們就先對他們說吧:
        
      {孩子別怕,我會陪著你,我會接住你。
      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不變。}
          
    作者簡介:謝依婷 醫師(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人與人相遇是一種機緣巧合,能夠傾聽和幫助孩子,是身為兒心科醫師的使命和幸運,雖然不一定能幫上每一個孩子,但總是要盡力去做。」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進修中。
            
      曾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系住院醫師、總醫師,兒童心智科代訓醫師。亦曾擔任衛福部心智障礙者精神醫療服務品質改善計畫雲嘉南區執行醫師,現為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兒少精神科也稱為兒童心智科,主要是看十八歲以下的對象,這個領域的專科醫師在全台灣只有兩百多位。
            
      兒心科醫師在看診時,必須扮演多重角色,懂得許多不同面相的事物,比如:與兩歲小小孩牙牙學語地對話,和憂鬱高中少女聊偶像,與過動國中少年討論手遊,而面對拒學的國中少女,談的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使用病人的語言,才有辦法與病人溝通。
            
      碩士論文還沒寫完,先出了這本書。
            
      私心希望自己是業餘醫師;旅行、寫作、運動、和潛意識工作以及好好生活,可以是主業。
            
      (本書所舉之診間故事皆經改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兒童情緒障礙看什麼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18 06:55:39

    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對立反抗孩子心裡,其實是一道又一道傷痕。❙
      
      我們不希望哪些情緒、行為在孩子身上出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
      
      ‧「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說好的遊戲時間到了,但孩子躺在地上哭鬧,大家對你們指指點點,好丟臉……為什麼孩子老愛這樣耍賴?
      
      ‧上課了,老師剛走進教室,那孩子又開始吵。「今天也沒辦法好好上課吧,他是故意的,其他課都沒事……為什麼專找我麻煩?」
      
      ‧「你就是愛唱反調!我不信治不了你!」你被激得氣極了,孩子嗆聲,你也直接嗆回去,變成惡性循環……這個關係的「結」,怎麼解?
      
      ◎曾幾何時,我們和相愛的孩子之間,只剩互看不順眼?
      
      對立反抗孩子愛生氣、愛挑釁、愛爭辯,好像吃定了大人。最難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對立反抗」狀況都不同。王意中心理師提供了全面性的方法與指引,幫助頭痛心更痛的大人,與孩子重建關係。
      
      ◎對立反抗孩子,大多沒有「病識感」。
      
      「都是誰誰誰的錯,我又沒錯!」我們說一句,孩子頂回十句,簡直是氣死人不償命。對立反抗孩子其實非常敏感,感到被指責時,容易反彈。但只要我們先放下成見,釋放出善意,將有助於減少孩子自我防衛的敵意。
      
      ◎調整與變化,是互相的。
      
      對立反抗的化解,是關係的改善。並非只是單向要孩子改變,更不是逼孩子聽話,而是大人和孩子相伴,度過情緒劇變。透過互信互重,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紓解情緒。帶刺的玫瑰,終會願意與我們親近擁抱。
      
      ❙孩子對立反抗,其實多麼渴盼有人去看見,他張牙舞爪背後的脆弱。❙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