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兒童之家志工心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兒童之家志工心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兒童之家志工心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兒童之家志工心得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微解封第一次出門 #預約攻略建議看文末 期待塩田的展覽已久,5月初開展時,我的私人FB上滿滿的都是藝術工作領域朋友、藝術家朋友分享的看展心得,看得我心癢難耐,想著一旦完成手邊的工作就要帶著艷寶看展去。 突然的疫情升溫打亂我一切安排。 7月初公布微解封,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雲林縣家庭教育中心-志工服務心得分享 專訪志工:塗玉梅、黃善羚、陳敏嬌 【服務項目】 一、親職教育:指增進父母職能之教育活動。 二、子職教育:指增進子女本分之教育活動。 三、性別教育:指增進性別知能之教育活動。 四、婚姻教育:指增進夫妻關係之教育活動。 五、失親教育:指...

  • 兒童之家志工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8 12:31:14
    有 153 人按讚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微解封第一次出門
    #預約攻略建議看文末
      
    期待塩田的展覽已久,5月初開展時,我的私人FB上滿滿的都是藝術工作領域朋友、藝術家朋友分享的看展心得,看得我心癢難耐,想著一旦完成手邊的工作就要帶著艷寶看展去。
      
    突然的疫情升溫打亂我一切安排。
      
    7月初公布微解封,美術館、博物館開始有限的開放,我心情激動的立刻上網確認北美館的預約方式,開放預約當天早上拉著狼爸守在電腦前,跟搶演唱會門票一樣刺激。
      
    順利預約到後,我對艷寶說:「現在病毒沒有那麼嚴重了,我們可以出門了,我們要去美術館喔!」
      
    「是故宮博物院嗎?」這是她心中的第一名美術館(笑)。
      
    「是北美館,有一個很厲害的展覽,麻麻很想帶艷艷一起去看。」
      
    看展當天,多了一個小鄰居一起,不同於每次只跟爸媽到北美館看展,我想這次應該對艷寶也是難忘的回憶。
      
    ---
      
    #看展插曲
      
    在看《集聚—找尋目的地》這個作品的時候,因為懸吊行李箱會動,豔寶直盯盯的看。
      
    「麻麻,行李箱裡會動,裡面裝著什麼啊?為什麼會動?」艷寶指著天花板上的行李箱。
      
    「妳覺得裝著什麼呢?你可以想一想、猜一猜喔!」我笑著說。
      
    「是裝著鳥嗎?」皺皺小眉頭。
      
    「我覺得可能是裝著魔法,妳再想一想。」我用小聲又神秘的方式說。
      
    然後我就請狼爸先帶一下,媽媽想暫時拋開世俗,沉浸在作品裡。
      
    1分鐘過後......
      
    「麻麻,我知道裡面裝什麼了!」艷寶過來拉住我的手:「裡面裝馬達!」一副很懂的樣子。
      
    喔!不!是誰打壞了我想給艷寶的想像力空間!
      
    我心中翻了白眼,小聲地指責狼爸:「你幹嘛跟艷艷說行李箱裡面裝馬達?」
      
    狼爸無辜的回覆:「我沒有說,是你女兒跑去問旁邊的展場志工,志工跟她說的,我剛剛還跟她解釋「馬達」解釋很久。」

    想像與真實之間,對於孩子而言都是重要的引導,但是我還是喜歡先讓孩子用大腦去想像。
      
    曾在北美館擔任兒童導覽員一年多的時間,最喜歡當我問想像問題時,孩子給我的那些天馬行空的回答。
      
    「提問」、「思考」、「一起找答案」,是不論在任何博物館中看任何展覽時,和孩子互動的最佳方式。
      
    再搭配展覽手冊或學習單,就可以讓孩子經由博物館打開知識之眼,發現另一個世界。
      
    看來,現在看展都得要好好守在她身邊,小傢伙開始懂得問其他人,媽媽就無法唬弄她,喔不!是就無法用我想要的方式引導她。
      
    ---
      
    決定下次預約開放要再衝一次,因為塩田千春的展覽太精采,一梯次只有一小時的看展時間完全不夠。
      
    展期到10月中,希望接下來疫情能再減緩,這樣大家就都能來看展,不會錯過這個絕世好展。
      
    推薦閱讀:《暗夜之光:塩田千春談創作與生命》
    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41563.html
      
    ---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 展期:2021.05.01~2021.10.17
    ✅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 票價:全票30元,18歲以下免票。
    ✅ 預約:https://reurl.cc/6aejby
    (7月26日(一)上午10:00開放預約 7月27日~8月8日時程)
      
    塩田長期藝術生涯所探索命題「不在中的存在」(presence in absence)之縮影,她不斷使那些不具物理存在,卻在在引動生命的事物和能量無所遁形。
      
    展覽副標「顫動的靈魂」即直指藝術家所希冀傳達,這份難以言喻卻洶湧的感受。
      
    塩田的作品與本質、普世概念的深刻連結,及其引發共鳴的特性,提供一股探問這個世界的重要力量,伴隨我們在生命旅程中找到自己的解答。
      
    展出包含數件大型裝置,另有雕塑、行為藝術錄像、攝影、素描以及舞台設計及其相關圖稿等。
      
    ---
    【看預約建議&分享心得事項】
      
    📌預約分兩項,會由不同入口進入:
    1. 預約北美館進場(由原本的入口進入)
    2. 預約塩田千春特展(由原本的出口進入)
      
    📌要看塩田展一定要先預約北美館進場時段,分上午場和下午場
    上午(09:30~13:30)、下午(13:30~17:30)
    門口會有工作人員確認是否有預約,進場後記得要先去購票才能入場喔!
      
    📌塩田展一天有六梯次,上午場三梯次,下午場三梯次,每梯次的看展時間是一小時,一小時到會清場。
      
    📌建議一定要比預約的時間還要早到20~30分鐘,因為會排隊入場,會占用到看展的時間,例如預約下午13:30後進北美館的話,最好預約15:00~16:00看塩田展,這樣前後才有餘裕的時間。
      
    📌等待進塩田展的時候,推薦可以帶孩子去看大廳的 #酷比展區 !
      
    📌第一展區有些行為藝術紀錄照對幼兒可能不適合,媽咪可以斟酌進場後由反方向進展場。
      
    📌如果是開車到北美館的話,要評估一下等車位的時間喔!因為北美館的停車場目前有一半在整修,所以車位少很多,我們大約等了20分鐘左右才有車位。

  • 兒童之家志工心得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8 09:18:58
    有 3 人按讚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在微笑裡看到成就感
    他也曾幫助一位住在上海的曾老太太找到父親的舊照。曾老太太的爸爸是抗日名將,在緬甸戰區浴血奮戰有功,當年老將軍參加抗戰時,她年僅八歲,67年的歲月過去,爸爸在腦海裡僅剩模糊影像,她踏遍了美國、新加坡搜尋父親的文物,最後在黃旭昇報導及協助下,找到了老將軍珍貴的黑白照片。而老太太跨海來台看到父親照片,激動又哽咽地喊「這是最珍貴的禮物」的畫面,黃旭昇至今仍難忘懷。
    種種的新聞事件,不論是在嘉義檳榔林園裡的長照需求者,在台灣最遠南端部落的長者,甚至幫流浪的無名屍找到回家的路,為身障兒童與朋友辦了歲末溫馨圍爐活動,或前往花蓮強震災區採訪……,這種傳達希望、成就他人,「在別人臉上的微笑看到自己的成就感」,就是他在記者生涯上一直努力不輟的動力。
    透過這份工作,黃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 兒童之家志工心得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4 00:12:14
    有 17 人按讚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在微笑裡看到成就感
    他也曾幫助一位住在上海的曾老太太找到父親的舊照。曾老太太的爸爸是抗日名將,在緬甸戰區浴血奮戰有功,當年老將軍參加抗戰時,她年僅八歲,67年的歲月過去,爸爸在腦海裡僅剩模糊影像,她踏遍了美國、新加坡搜尋父親的文物,最後在黃旭昇報導及協助下,找到了老將軍珍貴的黑白照片。而老太太跨海來台看到父親照片,激動又哽咽地喊「這是最珍貴的禮物」的畫面,黃旭昇至今仍難忘懷。
    種種的新聞事件,不論是在嘉義檳榔林園裡的長照需求者,在台灣最遠南端部落的長者,甚至幫流浪的無名屍找到回家的路,為身障兒童與朋友辦了歲末溫馨圍爐活動,或前往花蓮強震災區採訪……,這種傳達希望、成就他人,「在別人臉上的微笑看到自己的成就感」,就是他在記者生涯上一直努力不輟的動力。
    透過這份工作,黃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 兒童之家志工心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9-04 18:42:46

    本集主題:雲林縣家庭教育中心-志工服務心得分享
     
    專訪志工:塗玉梅、黃善羚、陳敏嬌
       
    【服務項目】
    一、親職教育:指增進父母職能之教育活動。
    二、子職教育:指增進子女本分之教育活動。
    三、性別教育:指增進性別知能之教育活動。
    四、婚姻教育:指增進夫妻關係之教育活動。
    五、失親教育:指增進因故未能接受父母一方或雙方教養之未成年子女家庭生活知能之教育活動。
    六、倫理教育:指增進家族成員相互尊重及關懷之教育活動。
    七、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指增進家庭各類資源運用及管理之教育活動。
    八、其他家庭教育事項
       
    【服務內容】
    一、家庭教育諮詢專線及面談。
    二、辦理家庭教育預防推廣活動。
    三、辦理家庭教育志工培訓。
       
    【服務對象】
    為設籍本轄區之兒童、青少年、男性、婦女、新移民及老年人,當您在生活中,遇到家庭、婚姻、兩性交往、自我調適、親子關係、人際關係等議題求助無門的時候,這裡有一群熱心的老師,願意伸出關懷的手,為您打開心靈,陪伴您度過情緒低潮期。
       
    【服務方式及時間】
    諮詢專線:412-8185
    手機:02-412-8185
    行政電話:(05)5346885
    傳真電話:(05)5345207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南揚街60號(雲林縣教師研習中心5樓)

  • 兒童之家志工心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1-31 09:27:39

    單元主題:巾幗女傑 - 熱血國軍,熱情童軍
     
      張書睿,79年次的一位女孩,國小三年級和家人去爬八卦山,因為剛好有童軍們在活動,而被邀請加入一同玩樂,因此而加入童軍運動。高三模擬考次次都有70級分,目標學校是台、清、交、成的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後去新竹科學園區上班,但考試總有意外,一時失誤,學測卻只考差了65級分。只好打起精神再拼指考。在這拼指考這段時間,媽媽拿了軍校聯招的簡章,不停的鼓勵她考慮念軍校,因為媽媽說:即使考上理想的大學,以後起薪也不怎麼樣,而且公司會倒,國家卻不會倒。再加上用循序漸進誘導的方式,先讓她去體檢看看,反正體檢也不一定會過。等體檢過了,再讓她填軍校志願看看。反正填軍校志願和一般大學填志願是不衝突的。最後她兩邊都考上了,一邊是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太空組,因為她想如果有可能的話,能上太空去看一看。另一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資訊工程系,最後她選擇了唸軍校。從此開啟了她多采多姿的軍校、童軍生活。
     
      軍校生要出國有一定的程序要報備、核淮,大學四年遇見開明的院長,認為學生有機會多出國交流、學習是好的。所以讓張書睿大學四年有四次出國機會。大一代表女童軍總會參加世界女青年論壇、大二參加2012CJK國際服務隊、大三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至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大四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與當地童軍進行文化交流,童軍心得交換。
      
    這四次的出國,在此次節目中張書睿都有分享的她的心得與感想,還有當時遇到的困難是如何的克服?
      
      張書睿長期在家庭教育和童軍教育的洗禮下「日行一善」、「助人為快樂之本」已經深深烙印在她的思想中,所以她長期就有做志工服務,包括最後的CJK國際服務,也是志工服務的一種。如此優秀在同學眼中,一開始難免敬而遠之,但軍校生的特性就是大家都要住宿,所以她和同袍朝夕相處,一起參加暑訓、山訓、一起從飛機上跳下來,一起走過先鋒路,建立了革命情感、同袍情誼卻是無比堅硬。
      
      最後她談到童軍教育和軍校教育,是相輔相成,而且都是重團隊合作、重榮譽。也鼓勵童軍夥伴,念軍校是不錯的選擇。最後建議童軍夥伴多靜下心來想想「生命,除了讓自己好以外、還能做什麼?讓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更好」。
      
      
    以下補充張書睿的自傳,全國童軍夥伴,大家一起互相勉勵…
      張書睿,自懵懂的及笄之年,加入許多志工團體的行列。包括:台中市至長者家長協會、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為獨居老人送年菜及打掃環境、台中市社區大樓---牛津博士---環保志工、內政部兒童之家課業輔導志工。雖然只是一位十來歲的女孩,但我深信,將「愛」從身邊、周遭散播,可以化解大家的同仇敵愾,敞開心房,給予更多的人溫暖。
      
      台灣需要人情的溫度,才能少掉內鬥、分化團結。當我們為這個社會付出,使社會安詳和平,人民各司其職。如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場景,安居樂業、和平相處,安內以攘外,使國運昌隆。如今,已過雙十年華兩載。這幾年,投身於國際和平、國民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台灣,看見世界。首先,是民國97年,代表臺灣赴英國擔任國際交換學生,課餘之際,至當地的Lincolnshire children’s services,擔任協助身心障礙者的志工。
      
      大一時,代表中華民國參加2011世界女青年論壇(Young Women World Forum 2011)為本國的女性在國際會議中發聲,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增加台灣在國際場合中的曝光率。
      
      大二時,參加2012CJK中日韓羅浮國際服務隊,擔任台灣羅浮代表,至菲律賓Marikina城市做志工服務。服務期間,做日本、韓國、菲律賓三國的溝通橋樑、促進國民外交。並在志工任務完成後,建立起固若磐石的友誼,樹立國家良好形象,在東亞地區建立良好口碑。
      
      大三時,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交流,與該校學生交換軍校期間的體能訓練方式、暑期訓練課程、戰鬥戰技的應用、榮譽制度的規範、生活管理規定等。去蕪存菁,帶回國內做借鏡;並也將我國優良的,供他們參考學習。
      
      大四時,利用寒假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於課餘、週末期間,和法國盧昂童軍齊參加團集會。藉由活動的交流,讓法國的青少年們認識台灣。時逢農曆新年,我在當地舉辦過年圍爐,讓法國人體驗台灣傳統文化,也讓台灣,走進法國。
      
      這些年來,秉持著:參與公共事務、服務社會、幫助需要的人群,是促進區域和平、消弭族群對立、階級衝突的最佳的方法。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未來我也會一直努力下去!
      
    智慧的腦+勤勞的手+踏實的腳+結合眾人的力量= 祥和的社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