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兒童不自主抖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兒童不自主抖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兒童不自主抖動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中小孩 提醒您:進家門先洗手,保持雙手乾淨,家人有發燒、頭痛等症狀,儘速就醫。 今年首例 一月大男嬰染腸病毒死亡 原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tw/n66678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因感染腸病毒而死亡的病例,這名男嬰家住新北市,出生後...
兒童不自主抖動 在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中小孩
提醒您:進家門先洗手,保持雙手乾淨,家人有發燒、頭痛等症狀,儘速就醫。
今年首例 一月大男嬰染腸病毒死亡
原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tw/n66678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因感染腸病毒而死亡的病例,這名男嬰家住新北市,出生後4天出現發燒、凝血功能異常等症狀,診斷為遭腸病毒伊科30型感染,極力搶救仍回天乏術,7月25日死亡。此外,腸病毒也不是幼兒專利,1名34歲男性疑似被家中幼兒傳染,引發腸病毒71型重症,是歷年最年長的重症病患。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 7月16日公布的1例腸病毒伊科30型重症個案,於25日不幸往生。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詹佩君說明,產婦要臨盆有發燒,寶寶生下後母嬰同室,陸續有親友探望,寶寶出生後4天,開始出現,發燒、活動力降低、發紺、敗血症、凝血功能異常等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症狀,男嬰在1個月又8天大的時候,不幸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詹佩君說,目前仍查無感染來源,不能排除是媽媽,或其他來探視的親屬與小朋友所傳染,藉此提醒,當母親有發燒等異常,院所不應安排母嬰同室,且親友不宜頻探視,以免嬰兒被傳染。
詹佩君指出,腸病毒類型中的伊科病毒,可能透過自然生產過程或產後接觸傳給新生兒,她提醒準媽媽、婦產科診所及坐月子中心,目前仍處於腸病毒流行期,應注意自身及幼兒的健康狀況,落實正確勤洗手,防範腸病毒感染。
國內今年已有7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感染的病毒型別,分別為3例克沙奇A6、3例腸病毒71型以及1例伊科30型;重症個案中,6例為5歲以下的幼兒,另有一名34歲男性,大人小孩都不能掉以輕心。
34歲重症患者 現疑似腦炎症狀
詹佩君表示,這名男子在7月4日發病,出現手腳口腔長水泡的手足口症、四肢無力、不自主抖動及少尿等疑似腦炎症狀,在發病前,他的女兒及大舅子女兒有出現腸病毒症狀,懷疑被小孩傳染。
疾管署表示,5歲以下的嬰幼兒為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15歲以上的重症個案雖然少見,但並不表示成人完全沒有併發重症的風險。提醒民眾及嬰幼兒照顧者,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不論是幼兒與大人都可能感染,所以不論家長或幼兒,都必須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
腸病毒小檔案
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在控制發燒、疼痛及適當補充水分、足夠休息等後即可控制病情。但少部分兒童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腸病毒感染可能會併發重症,其中以腸病毒71型最多見,次為克沙奇病毒。
分類:共67種
克沙奇病毒A型(甲型)23種
克沙奇病毒B型(乙型)6種
Echovirus伊科病毒31種
脊髓灰質炎病毒(造成小兒麻痺症的病毒)3種
不分類腸病毒68~71型4種
傳染途徑:
吃到被汙染的食物、水、玩具、口水等
呼吸道(飛沫、咳嗽等)傳染
預防措施:
經常正確洗手
不吃生食
兒童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室內保持良好通風環境
流行期間避免到公共場所
感染者盡量在家休息至少3~5天
臨床症狀:
發燒、喉嚨痛、頭痛 、噁心
典型症狀:
疱疹型咽峽炎:特徵為於咽峽部會出現潰瘍或小水泡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典型特徵為在手、腳、口腔有隆起紅疹與水泡
重症症狀:
1‧神經系統症狀
嗜睡、意識改變、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腦炎、腦膜炎症狀
2‧心肺系統症狀
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心跳過快、臉色蒼白、發紺、心肺衰竭
--------------------
台灣大紀元實體報
http://www.epochtimes.com.tw/realnews.htm
台灣大紀元電子日報
http://www.epochtimes.com.tw/
線上訂報:
http://order.epoch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