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兒科國考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兒科國考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兒科國考題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萬的網紅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直播預告 —— 法白大部分的粉絲們應該都是有考公民的年紀,無論是國中還是高中的公民課程,都有一部分的法律內容,應該是多數人第一次接觸到法律。 在我們的這個年紀,差不多是指考開始考公民的前幾屆(貴智和 yoyo 的年紀甚至是考「三民主義」),過了十幾年,對高中公民的記憶只剩下死背修憲要幾分之幾投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Ricky英語小蛋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英文秘笈」 馬上領取 : https://lin.ee/oue8V3S (點進去後輸入教材密碼 r18) 🔔FaceBook 訂閱拿教材 https://pse.is/SZGM9 🔔Youtube 訂閱 https://bit.ly/2qrtE53 🔔IG 追蹤 http://bit.l...
兒科國考題 在 Moo|不務正業の菜鳥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12 01:29:52
#中醫國考讀了什麼書 一個半月的時間 2000題的考古練習 1000頁左右的參考資料 今天帶大家來看看中醫國考到底讀了什麼東西吧 (往右滑有放很多準備考試的資料 還有這次的考題) ———————————————— 二階國考總共分成4個Part 各80題,平均60分通過 《臨床一》 -傷寒論、...
兒科國考題 在 Nina?/小仙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30 16:47:42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學妹問我護理的問題 這邊統一回覆好了👌 Q1.護理師國考好考嗎?考哪些? :我覺得不難,五大科平均60就過了,護理師國考分五大項-1.基礎醫學(包含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物藥理.微生物免疫學)2.基本護理學(包含護理行政跟基本護理學)3.內外科護理學4.產兒科護理學(產科+兒科)...
-
兒科國考題 在 Ricky英語小蛋糕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3-15 20:00:06👉「英文秘笈」
馬上領取 : https://lin.ee/oue8V3S
(點進去後輸入教材密碼 r18)
🔔FaceBook 訂閱拿教材 https://pse.is/SZGM9
🔔Youtube 訂閱 https://bit.ly/2qrtE53
🔔IG 追蹤 http://bit.ly/2HVjpQn
🔔line@ 追蹤 http://bit.ly/2U2Q1yH
每週四 晚上8:00 請準時收看多益神速解題呀!~
想認識 AmazingTalker 線上語言教學剪輯團隊
傳送門 / https://goo.gl/LewJuV
🔥超過5000人支持,帶你神速解題的「多益職涯力」線上課程
傳送門: https://pse.is/R8NL2
🔥【SAT.Knowledge】推薦超優質的線上內容平台,語言學習/科技/新創,一個你不可不知的好平台傳送門:https://sat.cool/home
大家都看到我跟英文界暖男文昌帝君阿滴對於0311台灣第一次新制多益的考後觀察新的文章了~
0311真的是偏簡單的考題,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為跟日本韓國實施1年多快2年的考題模樣真的差太多惹~
台灣考區考生真的很幸運!
但是台灣考區如果一直都維持簡單的模式,那麼對日本跟韓國考生就太不公平了~所以可以想像總有一天會調整到真正新制多益的難度的!畢竟0311那天在日本考區的正式考中,他們都考到了地獄級的4篇文章閱讀,而台灣地區卻僅有3篇小兒科閱讀~這樣就知道新制多益不可以小看了吧!
想要知道新制多益到底第一次有什麼樣的注意細節嗎?快來看!
兒科國考題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直播預告
——
法白大部分的粉絲們應該都是有考公民的年紀,無論是國中還是高中的公民課程,都有一部分的法律內容,應該是多數人第一次接觸到法律。
在我們的這個年紀,差不多是指考開始考公民的前幾屆(貴智和 yoyo 的年紀甚至是考「三民主義」),過了十幾年,對高中公民的記憶只剩下死背修憲要幾分之幾投票通過、應繼分有幾分之幾、罪刑法定主義的子原則之類方便考試出題的死背內容。
小時候對法律的概念僅止於考試會考,而且下一個章節的經濟學對 18 歲的高中生來說又靠北難(相較之下法律章節簡直是小兒科),大部分腦容量還要來死背隔壁的數學公式。
讀高中的時候幾乎是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學這個」、「學了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
——
在做法白的時候,又稍微接觸到一些高中公民關於法律的內容,我們才意識驚覺現在大學學測、指考(啊現在好像沒這個東西了)的公民考題的難度幾乎接近律師考試的難度。
同時,無論是參與編輯公民教科書、在補習班教書、研究所的時候當課程助教,各式各樣的教學經驗,讓我們也在「如何教法律」上面有不少想法。
課程設計最重要的兩個問題是:「要讓學生學什麼」和「要如何讓學生好好學」。
不過,大家其實很少去從學生的角度想:「為什麼要學這個」。
除了「考試會考」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這禮拜六,我們邀請到新店高中三年級楊禮澤同學,和武陵高中二年級王姿嵐同學一起來聊聊「為什麼要學法律」,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看,也推薦給你身邊的國高中生朋友喔!
——
在這邊也感謝當初在公開徵求的時候願意來跟我們一起直播的同學們,有機會我們一定會繼續辦這樣的活動🥺
——
現在就按下活動參加,才不會錯過這禮拜六下午兩點的直播喔!
——
#法律白話文運動
兒科國考題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術業有專攻:
小孩生病請務必找蓋有小兒科醫學會認證出廠的兒科醫師
這兩個禮拜我在FLEX,這是一個有趣的rotation,台灣好像沒有。FLEX設在R2,工作時間下午四點到十二點,目的只有一個:幫忙接admission。我們醫院值班時間是下午五點開始算起。5PM~7:30PM是白班on call team,7:30PM~8:00AM是夜班team。無論哪個team都是一個 senior (R3) + 兩個 R1 cover 病房。FLEX的功用就是幫忙減輕值班負擔,因為下午到半夜這段時間最容易進病人。我非常喜歡這個rotation,接新的病人有助於訓練思考跟判斷能力。研究顯示:住院醫師訓練期間接的新病人數量跟提高ITE考試成績有顯著關係 (ITE: 美國每一科的住院醫師每年都要接受一個叫做in training exam的考試。此考試成績能有效預測專科考試通過率,因為考題都是同一群人出的哈哈XD) (參考資料 Residenc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ediatric in-training examination score improvement.) 在美國花一個小時接一位新病人是正常的,有些複雜的甚至要90分鐘,因為要花很多時間去翻以前的病歷。我現在每天工作八個小時平均看4~5位病人。在台灣如果以這種速度接病人大概永遠都不要想下班了 😭
最近有位4歲的病人因為嘔吐跟fussiness(中文不知道怎麼翻?就是很ㄏㄨㄢ的意思)來急診後被收住院。這位病人因為早產(小於24周)腦內出血導致腦性麻痺,還有水腦裝有VP shunt。在急診看這位病人的是位從外院來rotate的急診住院醫師(我們是兒童醫院,但我們急診有三種主治醫師: 兒專、兒急專跟急專; 也有三種住院醫師: 兒科、家醫科、急診科) 。病人在急診做了許多檢查(包括shunt study),卻都沒有太大的發現於是入院觀察。在病房我花了30分鐘以上的時間詢問各項病史,發現他最近Baclofen(一種肌肉鬆弛劑,常用在腦性麻痺的病人)的劑量被提高,已經三天沒有大便了。rectal exam觸摸到大量便便,KUB一照便便都一路排到胃上面去了(誇飾法)。給了Enema後排出大量便便就不吐了.....
寫出這個例子的目的不是想說我比那位急診住院醫師厲害。急診科醫師的訓練在於應付緊急狀況跟急症,急診醫師看到嘔吐的首要任務是排除攸關性命、需要緊急處理的急症,不是找出確切原因。這位病人因為有VP shunt送到急診是正確的,急診醫師的處理也是正確的。但小孩生病排徐緊急狀況後的後續處理還是要靠小兒科 (而且小兒科醫師也知道如何處理緊急狀況,不用靠兒急專或是急專醫師。我們拿到兒專就可以在小兒急診工作了) 一般小孩生病如果你想真的解決問題,第一個應該要找的是兒科醫師,不是急診科醫師(除非急症)、不是內科、更不是耳鼻喉科。每個專科訓練的focus完全不同,兒科醫師花在看小孩時間絕對是其他專科無法相比的。在美國小孩生病沒有人會先帶去給耳鼻喉科醫師看,因為這根本完全邏輯不通。難道小孩子發燒就只會是上呼吸道感染嗎?! 如果帶去急診,一出來就300美金,急診醫師可能連藥都不開就叫你回家找你的小兒科醫師。內科不能看小孩。家醫科可以看小孩但很少有醫師願意看青少年以下的小朋友 (根據AAFP統計,家醫科的兒科病人數只佔10~15%) 。在這裡,小孩生病的第一站就是兒科醫師,我認為這才是正確的作法。
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讓每個人各司其職發揮最大的用處,或許是當今我們社會最需要努力的地方。再次強調,***小孩子生病請務必找蓋有小兒科醫學會認證出廠的兒科醫師 *** ,謝謝。
兒科國考題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衛福部終於修正政策]
其實不是「女生要休息」的問題,而是過去母乳哺餵政策矯枉過正的問題。
而我們辦公室已經在上個會期,凍結部分預算,要求醫策會將醫院評鑑的「母嬰親善」部分,做檢討和修改。
十多年前,國內並未推動母乳哺餵,明明有母乳的媽媽,反而使用退奶針退奶,然後給孩子配方奶;產後嬰兒離開母親身體之後,就「集中隔離」在嬰兒室,每天只有短暫時間給家屬隔著玻璃窗看。這樣其實不符需求,也並不方便。
後來國內在各團體要求之下實施mother and baby friendly policy 母嬰親善政策,開始鼓勵產後母嬰同室,鼓勵產婦補餵母奶;到這邊其實都很好,很自然,很健康。多數產婦都能自然泌乳,嬰兒可以從母乳獲得配方奶沒有的抗體,而且嬰兒吸吮的動作有助於口腔發育,也有促進產後子宮收縮。
但是後來國健署就開始訂定純母乳哺味比例、母嬰同室比例,接著加上產後肌膚接觸,即使是剖腹產也要讓嬰兒裸身跟母體肌膚接觸,而這些都訂定指標,接著納入評鑑。
之後就走火入魔了。
我遇過海線區域醫院為了達成母乳哺餵率,完全不提供配方奶,產婦乳汁還沒來,家屬只好半夜想辦法開車去找配方奶;或是母嬰親善醫院評鑑,怕評鑑委員不高興,硬是要開刀中的醫師從開刀房下來接受評鑑委員「審問」。甚至有一個考題是,「新生兒眼睛發紅應該怎麼做」,選項不是「詢問小兒科醫師」,而是「將母乳滴入眼中」,因為「母乳中有抗體可以減少發炎反應」。
更不要說,這些工作都不是另聘護理師和衛教師來做,而是由現有的護理人員來做。理人員根本沒有能夠陪伴產婦慢慢餵乳的餘裕。而評鑑內容要求追蹤「出院後母乳哺餵率」,所以護理人員還要在工作空檔,打電話給出院半年的產婦,問她「嬰兒現在一天喝幾餐妳的奶?」「為什麼沒有純母乳哺餵?」
而醫院的牆上貼的都是國健署的「母乳最好」的海報,這讓無法分泌足夠母乳的產婦多麽挫折!而有些因為特殊因素無法哺餵母奶的產婦,更得承受家屬的質疑。母乳不足嬰兒餓哭、脫水黃疸,產婦又要被家屬責難。
一個好的政策,拿數字標準要求每年提升、寫報表、做成績,完全脫離了原先產婦就有不同差異、不同需求。母嬰友善政策,變成產婦恐懼與焦慮的壓力源。
哺餵母乳是好的,但是為了數字上的成果,逼迫一定要母乳,一口水、一口配方奶都不能給,就太極端了。讓母嬰親善政策脫離評鑑分數,鼓勵醫院以母乳友善環境的特色來作為醫院自主的選項,專業泌乳顧問有償的諮詢照護提供,讓有心餵母奶的產婦獲得支持,暫時無法提供母乳的產婦可以休息,這才是真正的「母嬰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