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focus.io】英國更新LOTR入境詳情,BNO港人可帶97後子孫「三代同堂」入境!
.
英國早前宣布擴大港人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權利,持有BNO港人及其合資格家屬住滿5+1年便可申請為英國公民。BNO簽證「Hong Kong BN(O) Visa」將於2021年1...
【@businessfocus.io】英國更新LOTR入境詳情,BNO港人可帶97後子孫「三代同堂」入境!
.
英國早前宣布擴大港人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權利,持有BNO港人及其合資格家屬住滿5+1年便可申請為英國公民。BNO簽證「Hong Kong BN(O) Visa」將於2021年1月起接受申請,而英國政府近日亦更新BNO簽證及酌情入境「Leave Outside the Rules」(LOTR)安排,明確提到LOTR的申請者可帶同1997年後出生的成年子女及子女的配偶及子女(即BNO港人的孫)「三代同堂」入境。
.
英國早前宣布BNO合資格申請人可申請BNO特別簽證入境英國,並可居留、工作及讀書,滿5年可申請永居權,第6年可申請入籍。而該國內政部於22日更新BNO簽證及LOTR安排,持BNO港人可在BNO特別簽證生效前,提前以LOTR到英國居留、讀書及工作,最多可獲批6個月的居留期,但未能享用公共福利,亦不能免費享用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醫療服務。若申請人以其他簽證留英,而簽證在2021年1月前到期,可網上填寫LOTR表格繼續留英,或再入境英國時於機場申請LOTR。
.
根據英國政府官網資料,符合BNO資格人士可帶同沒持有BNO的受養人入境,然後再在明年1月直接在英國申請BNO簽證,合資格受養人包括配偶、未婚伴侶、未滿18歲的子女、在1997年7月1日或之後出生的成年子女(及其伴侶或未滿18歲的子女),並通常與申請人同住,以及在高度依賴的特殊情況下通常與申請人生活在一起的其他家庭成員。另外,通常居於英國的BNO持有人亦能申請。
.
如果97年後出生的成年子女已婚,需出示與配偶的結婚證書或民事結合證明書;若未婚,則需出示兩人共同居住至少2年的證明。子女的子女(孫)若一同入境,需出示出生證明書、領養證書或子女管養權的法律文件。不過,由於LOTR的安排是酌情處理,因此當局仍有權拒絕申請人入境。
.
「Leave Outside the Rules」(LOTR)的意思是英國內政部容許在BNO簽證生效前,讓持有BNO的港人及其家人在英國逗留最多6個月的安排,期間可居留、工作及讀書,然後待明年1月可以在英國境內直接申請BNO簽證定居英國5年,為日後入籍鋪路。申請條件包括要有香港身份證;符合BNO資格;通常居於香港或英國;在英國有居住地點及有經濟能力證明。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移民攻略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免申根簽證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六天的拜登》孤獨是他的命運交響曲:上台七個月,已面臨排山倒海危機的總統/撰寫:陳文茜
IPCC剛剛發佈全球暖化第六次報告,它預告人類已控制不了地球在2030年後升溫攝氏1.5度。我們必須有所作為:採取迅速行動。拜登在和共和黨成功協商的基礎建設計劃中,放進了氣候及清潔能源計劃。
他覺得歷史的重擔正在他的身上:那是責任也是身為一個政治領袖感到自己可以為歷史帶來改變的使命榮譽交織的感受。
他説服不了頑強的共和黨人接種疫苗,或是戴口罩。於是,他簽署了第三針加強注射保護那些願意接種疫苗的「正常人」。
他以為新的歷史大任務即將開始,而新冠病毒只要明年藥物問世,新冠危機會慢慢解決。
但地球的運作是科學的:地球上的事務向來是不科學、不可預測的。
8月15日,塔利班士兵突然出現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城市外。城外一大片擁有美製武器的阿富汗軍隊直接繳械投降,更糟的是那位美國訓練出來的經濟學家阿富汗總統加尼跑了:棄他的子民於不顧。
而以上所有發生的這一切,都不在美國主要軍事情報機構交給總統的預測範圍。
他們給拜登的報告指出:美國撤軍之後,阿富汗軍隊至少可以撐6-8個月,但最終塔利班戰勝,不可避免。
這是一個沒有邏輯的推論。如果塔利班上台不可避免,軍隊為何而戰?為未來自己被斬首報復而戰嗎?
無論如何,拜登及全球被認為無所不能的軍事情報單位,做了如此的判斷。
他們原本的結論:美國在911之前,阿富汗戰爭二十周年紀念日,可以有秩序的撤軍。如今911二十周年成為恥笑、愚蠢的代號。
事實上,拜登政府這個撤離時間表比川普總統2020年和塔利班簽署撤軍的協議,晚了三個月。
2020年2月29日川普政府和塔利班簽署和平協議,並且對外宣布2021年五月撤軍。
如今川普前總統,應該很高興坐在白宮被迫處理那個不能也不容易善後的山坡荒地國戰爭爛攤子的人,不是他。
阿富汗戰爭由小布希於2001年十月發動戰爭,歷經歐巴馬,川普,拜登。某個角度平實而言,當下的混亂結局,多數總統都很難避免。
那塊土地上沒有幾個可以相信的政治軍事人物,正如未來美國的CIA沒有幾個國際領袖會相信他們。
於是,拜登上任不到七個月,開始面臨如卡特總統時代伊朗人質危機的災難。
8/20日,一堆排山倒海的消息,攤在拜登面前。
#塔利班今天通過宣布戰勝美國來慶祝阿富汗的獨立日,他們將自己描述為“強大而驕傲的力量”。
#試圖逃離絕望的阿富汗人包圍了喀布爾機場,塔利班武裝分子駐紮在外,一些塔利班士兵開槍控制人群。而美國軍事力量不足以提供民眾從喀布爾到機場的安全通道,而且如果美國這麼做除了必須增兵和塔利班再打一個小戰爭之外,因此產生的難民人數,不是美國準備接納的人數。塔利班在機場外的管制,毆打民眾甚至開槍,説穿了,其實符合美國的利益。
#拜登週三表示美國軍隊可以在 8 月 31 日撤軍最後期限之後,必要時繼續撤離所有美國人,但根據CNN及WP、NYT 查核,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協議並沒有這一項。意思是:拜登在關鍵時刻,比較像歷來的美國總統,他為了美國的良好形象,説了善意的謊言。
#悲傷的消息包括8/16日爬上美國運輸機自空中墜落、粉身碎骨的人之中,有一位是阿富汗國家足球隊球員,他才17歲。
#隨著阿富汗局勢的爭奪惡化撤離,美國總統拜登正面臨著他擔任總統期間最艱困的日子。
CNN回顧過去五天拜登的處境。
第一天,當他獲知阿富汗最新情勢時,他獨自一個人坐在大衞營,抬頭盯著一排被 18 把空皮椅包圍的監視器,18台監視器正在播放來自阿富汗四面八方的消息:答案都是,完了!
那一刻開始,拜登陷入了他擔任總統七個月以來最可怕的日子,而且可能伴隨他一整個任期:如前總統卡特,並且可能徹底結束他連任的機會。
8月15日至16日,他在國內或是國外,所有最可靠的盟友,紛紛指責他領導無方,並陷美國長期聲譽於損害。
這些人,當然少不了投機者。民主黨人必須面對明年期中選舉,趕緊譴責拜登,劃清界線。美國主流媒體,不能接受如此荒唐的美國。參與聯合國維合部隊的各國領袖也在其國內,陷入困境,例如澳洲總理莫里森,他一方面誇口會照顧曾經與盟軍合作的阿富汗人,但也被澳洲媒體發現好幾架飛機是空的,它們主要帶來軍事物資,飛機走的時候,上面空無一人:或是乘載澳洲人撤離的飛機上,仍有空位。
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 當然不會放過和拜登劃清界線的機會:「我如此震撼美國的失能撤離」。之後,他承諾將收容二萬阿富汗難民。
他的話可信嗎?
事實上,過去十年,塔利班早已在巴基斯坦邊境恢復勢力,佔領部分省份,當地曾經和英軍合作的口譯人員,面臨報復,他們過去幾年,曾經依據英國的承諾,提出居留簽證申請,從來得不到回覆。於是走過邊境、走過北非,徒步通過非洲大陸,越過地中海生存下來,抵達法國加萊。他們以為這只是一場誤會,英國政府不會不承認自己的承諾,於是在英法海底隧道法國這一端,有一個難民營,都是阿富汗難民。他們已經在那裡等待英國政府接納,超過六年。
但別人可以玩兩手策略,川普可以説風涼話:惟獨坐在白宮的拜登,沒有模糊空間。
那個橢圓辦公室,如今更像一個監牢。
8/17日開始,白宮爭先恐後地通過簡報、演講和採訪,向公眾解釋阿富汗的混亂局面。
但長期偏向民主黨的CNN用以下字眼形容拜登:拜登本人仍然對他的決定毫無悔意,他對外界批評不屑一顧,並堅稱美國人民最後會支持他。
與此同時,白宮官員們試圖繼續他們的日常工作,安排在周三發布關於 Covid 疫苗接種加強針的公告,並明確表示拜登仍專注於他的國內議程,包括正在通過國會的基礎設施法案。
他們希望淡化遙遠的阿富汗,但沒有成功。
週四,拜登與民主黨議員的談話不是關於阿富汗,而是關於他的工作和基礎設施議程——這種態度是一種選擇,喀布爾發生了災難,但美國不能忘記如何保持前進,美國的再造及修復破碎的產業,不能因此停止。
美國,比阿富汗難民的人權重要。
拜登的助手仍然相信,絕大多數公眾支持總統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一旦最初的混亂過去,這場永遠沒有結束戰爭、但必須結束的戰爭,終會引起美國人的共鳴或是諒解。
他們試圖強調本週其他成就——比如最新低失業救濟申請,還有疫苗接種率回升。
但這些,都被阿富汗令人震驚的畫面、美軍顏面掃地、及關於阿富汗人的悲傷故事掩蓋了。
CNN這麼描述拜登危機處理的失敗:拜登眾所周知的頑固也在本次事件中表現無遺。一位白宮官員承認拜登試圖解釋和管理危機並尋求民眾將轉移注意力至國內經濟及疫情,但這看起來沒有奏效也沒有好處。
甚至,適得其反。
紐約時報評論:到目前為止,總統對危機做出的本能反應是轉移指責和拒絕外界批評,但這並未平息圍繞著他是否為塔利班的接管做好適當準備的質疑。它玷污了拜登自己精心磨練的人道及外交老手的形象。
拜登自己對阿富汗正在發生的事,他的解釋如下:混亂是不可避免的,阿富汗政府軍是罪魁禍首。
這樣的措詞即使可能是阿富汗現實,但它掩蓋了拜登長期以來的主要政治特色:他是一個好人,他有同理心。
兩名官員向CNN透露:拜登的樂觀甚至使他認為他可以在週五後離開白宮。在此之前,他會就阿富汗問題接受專訪,而專訪時拜登將再度「根據美軍當地指揮官」的訊息,告訴美國人民,美國已從阿富汗撤離必要人員,一切已經取得進展,並重申他對結束美國最長戰爭決定的信心不變。
CNN根據一位了解拜登旅行的消息人士透露,他本來預計本周末回家,在德拉華州威明頓的家中度過週末:他只取消了原定於下週的霍博斯海灘度假。
本週三在白宮戰情室舉行的會議上,拜登在局勢緊張的會議上要求,美國國家安全團隊必須盡力在喀布爾國際機場恢復秩序。
週四,美國戰機運送數千名逃離塔利班的美國公民和阿富汗人離開該國。
此時,拜登才比較清楚大勢的災難,一切比他想像中嚴重太多。於是他更新了美國的人道救援計劃,現實地明訂可以將多少非公民帶到美國,以及第三國目的地的選擇。
據一位熟悉指令的官員告訴CNN,拜登指示負責喀布爾撤離的軍事指揮官,他不想看到飛機上有任何空座位。總統在會議上明確表示,他希望每架飛機,離開機場時必須客滿。
但這和前缐狀況不符,一位官員警告:這不是人道,而是當地機場疏散混亂,總統的指令並不可行,每次飛行是否發生載滿,和機場的秩序、時間點、危險都有關。
“我告訴他們,‘讓他們上飛機。讓他們逃離,讓他們逃離。如果可以的話,讓他們的家人也逃離,”拜登接受ABC美國廣播公司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是他向團隊傳達的指示。
的確,與第一、二天危機時相比,喀布爾機場內目前疏散速度加快且相對平靜。
從塔利班週日進入喀布爾總統府的那一刻起,很明顯拜登自己上個月對撤軍將如何進行的預測,証明他們全盤錯誤。
在上周日,危機的第一天,大部分時間,華盛頓的政府官員都難以確定喀布爾當地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知情人士向CNN透露,包括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在內,他們以視訊向國會緊急通報,但也只能提供大致輪廓。
即使美國駐阿富汗外交官逃離大使館後抵達了喀布爾機場,拜登的助手們想向他們要求提供資訊,他們也了解甚少。
想像白宮除了媒體報導之外,試圖了解 6,700 英里外發生的事情,什麼都不可獲得。這些美國大使館官員們只承認他們對塔利班的推進速度,措手不及。
尤其第二天早上,絕望的阿富汗人緊緊抓住一架即將起飛的 C-17 貨運飛機的機身,其中一些人在飛機起飛後墜落身亡,這讓拜登和他的助手們,心碎且首度動搖了處理危機的信心。
“我們震驚無語了,”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說。
於是,8/16日當天中午,拜登敲定了全國談話,他飛回白宮在東廳發表演說。
他承認阿富汗政府的垮台比預期的要快,承認戰爭的結束是“艱難而混亂的”。但他也將責任歸咎於阿富汗:阿富汗軍隊的崩
潰、總統的逃亡以及上一屆美國政府已經簽署的撤軍和平協議束縛。
“我堅決支持我的決定,”他說。 “阿富汗戰爭20 年後,我艱難地了解到,任何時刻,都不是撤軍的好時機。”
但他的言論幾乎沒有讓批評者平靜下來。
一天後,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表示,“對總統的戰略沒有質疑“,但白宮必須承認他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解釋危機如何升級,以及美國政府為什麼被塔利班的勢力激增所蒙蔽。
不過,這位官員強調,目前政府應該專注於“向前看,而不是回顧”。
“是的,我們的能力受到質疑,”這位官員告訴 CNN。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是穩定機場,並儘我們最大的能力安全地撤離美國人以及與我們併肩作戰的阿富汗合作夥伴。”
在震驚、儘其所能、無情及長遠美國必須離開中東的交織圖像之中,沒有完美的結局。
留下的不只命運坎坷的阿富汗人民,還有才上台七個月,已形同跛腳的拜登。
他一直是孤單的人。從二十九歲失去妻子孩子、家人,一直到走進白宮。
孤獨,可能是拜登一生註定的命運交響曲。
免申根簽證意思 在 陳允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官官相惜新解~
看了行政院長孫運璿的故事之後心中很多的感慨,尤其是他去歐洲行竟然沒有保證金一事,後來駐台辦事處知悉,立即核發禮遇簽證讓他圓了這個夢可以到歐洲一遊!
我其實也小小驕傲有遇過相同的事情
曾經在多年前,本來想前往瑞士旅遊 參觀他們的火車還有觀光事業並且散散心,那時候我們國家去到歐洲是要申請申根簽證,並且要保一個申根醫療保險,我於是到網頁上查了相關規定並買了醫療保險,申請了在職證明自己隻身前往台北基隆路上的瑞士在台辦事處申請簽證
那個辦事處並不是一個很大的辦公室 上班時間還沒到就有許多人在排隊等著,我也是依規定就在後面排隊,後來輪到我的時候他們看到我出示的在職證明及pass, 他們有點驚訝我是在政府單位工作,性質和他們的工作相當,竟然混在人群當中和大家一起排隊
裡面的簽證官立刻呼我到一旁,拉開鐵閘和我單獨聊天, 聊天過程才知道我也是前警官,更是外事警察! 對於國內犯罪及國境犯罪都相當有處理經驗,他告訴我我們都是做相同工作的人共同打擊犯罪, 維護社會治安, 他相當能理解我們工作的困難及敬佩 我們長時間為外國事件治安維持的付出,於是立即簽發了簽證給我並且免收費,我不好意思地問他這樣合規定嗎? 他立即告訴我他就是裡面最大的他可以決定一切! 這時我才知道原來他就是這個辦公室的首長,而我們都是做相同工作的人,只是在不同國家! 對於做相同工作的執法者, 他有權決定一切更對我特別的禮遇!
這一切的禮遇讓一旁排隊的旅行社還有學生們看得目瞪口呆!!!
或許這也是一個 在邊疆地區沒沒工作的九品芝麻官,在此相遇知己,官官相席的好處吧!
因為我這些特殊的經驗,所以我更能了解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再申請法國簽證時那種被尊敬和禮遇的過程,人家尊敬還有提出禮遇,是因為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為人們做了非常傑出的貢獻, 類似的情況我在台灣的邊疆台東這裡默默的為涉外治安事件做出來的貢獻,長時間付出在涉外治安工作上,相同的也得到了外國在台簽證官的禮遇和尊重
霎那間覺得,這二十幾年來為社會的付出有點小小的驕傲與值得了
雖然事後又因為工作忙碌加上家庭的因素,瑞士行一直沒有成行,我想,有一天我還是會帶著家人前往瑞士一遊,完成我的心願!
#默默的在工作上付出的人有一天會獲得上天的眷顧的
#獲得別人的禮遇和尊重不是因為你的官位夠大而是你做了什麼事情
免申根簽證意思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美官方交往的內規是什麼?先前是怎麼規定的?】
日前,國務院宣布將廢止與台灣官方交往的「內規」。正式聲明中指出,在《#外交指南》(Foreign Affairs Manual)或《#外交手冊》(Foreign Affairs Handbook)中規範行政部門行為的段落將解禁。
➤ 觀測站之前報導
https://reurl.cc/YW1nkx
到底什麼是《外交指南》以及《外交手冊》?台美之間的行政部門互動有哪些規定?大家知道嗎,其實大部份關於行政部門涉台「政治事務」的準則(或者限制),其實都 #不在 這兩樣公開文件裡面喔!
更多細節請參閱 Taiwan Policy Initiative 台灣政策研究小組 的最新的一篇文章(https://reurl.cc/NXjENx ,刊登在14日蘋果日報紙本),我們這邊用QA的方式來整理一下。
1、《外交指南》以及《外交手冊》是什麼?
簡單來說主要就是規定國務院的行政事項,包括外交體系的組織、人事、以及行動相關規章,這有點像是我國外交部的組織法、證明文件處理辦法、與各式外交行政事項處理辦法的綜合體。
《手冊》當中一共有23條跟台灣相關的規定,比較多跟國務院的組織和日常行政有關,例如國務院如何註記以及分類台灣。其中14條是跟會計、內部文件分類有關的,例如如何標記在AIT工作的員工、薪水發放的編號、或者郵政信箱等等。
而在《指南》當中,一共有35條跟台灣相關的部分,大多是規範外交領事人員的處理方式。其中最有趣的大概就是跟領務相關的規定,尤其是申請護照及簽證時的註記方式。
在台灣人申請的狀況特別有一條來註明,表明台灣是「#地理名詞」。申請人如果來自台灣然後說自己出生在中國,那必須把他註記出生在中國;但如果說自己出生在台灣,那必須註記出生在台灣。如果申請人寫說出生自「Taiwan, China」,那就必須要問他兩者中到底是哪一個。規章特別講說不能夠註明「Taiwan, China」、「Taiwan, Republic of China」、或是「Taiwan, ROC」。
而在下一個章節-「承認護照」的相關規範時,特別標記出台灣、不丹、加薩走廊、與伊朗 四個非邦交國或領土。此時「台灣」這個名詞變成一個「#跟美國沒有外交關係的政治當局」(authority)。另外還有章節是賦予美國在台協會「準」領事館的地位,可以發簽證和判斷外交豁免的範圍。
總之在這些規定當中,美國明講了如何和各國做交流;而對非邦交國來說,這些交流並不涉及到國家承認或政府承認的問題。
2、內規限制與台灣的交往,到底規定了什麼?
在公開的文件當中,除了《手冊》及《指南》之外,我們無法找到限制行政部門與台灣官方接觸的規定,因為這些都是「內規」,這也是此次蓬佩奧宣布解禁最引起討論之處。
在美台斷交之後,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規定雙邊關係為「非官方」的關係,而行政部門據此訂出了以「美國在台協會」對應「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已於2019年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的非官方互動模式,在法律上兩者皆屬於「民間機構」。至於美國行政部門如何與台灣官方部門互動,就是屬於內規的範圍,而這些內容從來都沒有公開過。
我們能夠確定的公開資訊是,美國政府在1994、2001、2006與2015年前後都曾對美台關係往來準則做出些微調整,但我們無法得知具體規範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在外交人員們和美方互動的時候得知的,而且有些事情有明文規定,有些則沒有。
從雙方互動來看,「過去」我們的駐美外交人員以及行政官員,在原則上是不得進入白宮或國務院的。除此之外,台灣能夠訪問美國的官員層級也有很多的限制。而且,我們也不能用官方名義舉辦跟國家主權相關的活動(例如國慶活動)。在我們的駐美代表處及辦事處,國旗更不能在「室外」展示(有些領事館的變通方式是將國旗放在透明玻璃室內,從外面可以看得到裡面)。在很多台灣的非邦交國,都面臨類似的限制,不只有在美國是如此。
➤ 參考:國旗要進來呢,還是出去?
https://reurl.cc/qmd3oR
3、歐巴馬時期訂的內規?
根據新聞報導,2015年歐巴馬政府曾經因為時任駐美代表沈呂巡在雙橡園舉辦元旦升旗典禮,但沒有事先通報,而修改了內規。當時沈大使未通報美方就在具官方性質的地點公開舉辦升旗典禮,甚至還有許多穿軍服的代表參加,其高調行為的確讓美方相當錯愕。
而事後沈大使據理力爭,認為我國不能事事受限於美國,應該要自信地展現主權象徵,這在當時著實引起了一場外交災難(註:我們的確需要自信展現主權象徵,但台灣在非邦交國本來就是需要盡量配合當地國家,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可以做,外交非常重視互信與默契)。
新聞說美方後來修訂內規,明文規定對台交往限制。但其實這些新聞報導裡提到的新增內規限制與台灣官方交往的慣例,早已經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並不是在歐巴馬時代才出現的。例如,過去長時間以來,我們的「官方」是不能辦升旗典禮的,照例都是由僑團主辦,並且辦在學校或者公園。這種作法其實在絕大多數的非邦交國都是如此。
那到底當時修改內規是什麼意思呢?推測當時的作法是正式將某些規定「明文化」(例如明確講說不可以在雙橡園由代表處自己辦升旗典禮這類活動),但這些明文化後的內規同樣並未對外公開。
4、內規的修改及意義
過去有很多人不斷呼籲美國政府修改這些限制與台灣交往的規定,包括台美人社團長期爭取,以及國會部門在多個法案當中加入呼籲檢討的文字。例如2018年《台灣旅行法》呼籲加強雙方官員互訪交流,以及甫通過不久的《台灣保證法》,內容呼籲政府檢討國務院對台交往限制並定期向國會報告。
在過去四年當中,台美關係已有顯著地進展,例如我們的駐美代表已經可以公開地進入美國國務院參與國際會議,美台行政官員會面的照片也常常公開在國務院官方社群平台。美軍也定期會釋出一些與各國軍人交流或受訓的照片,而其中可以看到我國的軍方代表著軍服的公開照;甚至是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於2019年5月訪問華府時,與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會面的訊息也都由美方同意公開。這在過去都是無法想像的,台美關係很顯然是在朝向「正常化」前進。
此次美國行政單位主動廢除對台交往限制當然是我們所樂見的發展,但這個時機點對台灣官方來說就只能低調再低調。主要是因為川普政府即將交接,華府政策圈有許多人擔心這些最後時機宣佈的政策沒有經過充足討論,或者擔心說川普政府只是拿台灣當做籌碼來胡亂刺激中國。台灣官方對這類的爭辯最好要小心避免被捲入其中;而對我們一般民眾來說,要做的事情則是要去理解這些爭論背後的理由,進而能夠和政策圈的人們做溝通與交流(一般來說,大部份的政策圈菁英們會覺得,不需要這樣子高調做事情,這樣反而會引起爭議,對台灣來說不是好事。他們認為,內規其實不影響實質台美關係的進展)。
5、小結
雖然不少觀察家認為這些改變都是臨去秋波,無法長久,有可能會被馬上改回來之類的。不過,這邊還是要提醒一下,台灣議題在兩大黨之間是具有高度共識的:長期以來穩定地獲得兩大黨國會議員們近乎無異議地全面支持。即使拜登的外交團隊在細部政策上會有所不同、台美關係或許也不會像過去四年一樣如此高調進展,但大方向不會有顯著的改變(我們前面也提到過,台美關係肯定是會相對比較沉寂一些,因為新政府上台後,人事交接就需要很多時間)。長期耕耘台美議題的美國草根倡議組織「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的會長簡明子,在回應國務院解除對台限制聲明時也表示:「對於未來美國政府可能會恢復這些自我施加的限制的擔憂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沒有美國政府會屈從於中國」。的確,如果拜登團隊把內規改回來,將會與國會共識衝突,而且等於直接跟中國示弱,在當前情勢下不會有人想要這樣做。
但很可惜,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台灣有一些政治人物持續唱衰美台關係,認為所有正常化的進展都沒有用,甚至還有些人不斷譴責台灣「刺激中國」,又或者認為這只是川普與蓬佩奧臨走前的一場秀。這些說法都實在大可不必,有些甚至可能阻礙台美關係發展(一些人士說自己親美,但又說台灣不可以跟美國太親近,其實背後潛台詞多是想說我們該跟中國親近一點)。我們認為,除非美國國會與兩大黨正式改變對待中國的態度,否則,美台關係應能繼續穩健發展。
蓬佩奧卸任前送給台灣一個大禮,我們就感謝地收下。其他台美關係的部份,我們就繼續努力吧!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