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箱實測一個月心得】
「如何迅速成為一名投資邊緣人?」
https://rayskyinvest.org.in/雷司紀X華爾街日報聯名VVIP專案
(點首頁連結👆🏻,也可以找到此專案唷~)
對我來說,看國外新聞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因為這是做美股投資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不是說台灣的新聞不好,但...
【 開箱實測一個月心得】
「如何迅速成為一名投資邊緣人?」
https://rayskyinvest.org.in/雷司紀X華爾街日報聯名VVIP專案
(點首頁連結👆🏻,也可以找到此專案唷~)
對我來說,看國外新聞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因為這是做美股投資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不是說台灣的新聞不好,但畢竟是經過翻譯的第二手、第三手資訊了,偶爾會遇到翻譯的品質不好、或者記者斷章取義的狀況,對投資人來說資訊判讀錯誤的風險其實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我往常的習慣是,當聽到一個新資訊/消息後,再 google 國外的新聞作原文吸收,然後相互比較過濾,留下正確的資訊。
前些日子, #風傳媒 找上門來,詢問我願不願意體驗一下完整訂閱版的?
事實上,過去的我幾乎不會花錢在這類付費專欄/媒體上,畢竟我對自己查證資料、過濾雜訊、媒體識讀的能力有信心,不太需要花錢請別人幫忙整理,不過現在免費的都送上門來了,到嘴的肉不吃白不吃,當然說好!
💡科普一下:(WSJ) 創立於 1889 年,是美國著重在金融、商業領域的龍頭報導,目前由道瓊集團(就是推出道瓊工業指數的那個)所擁有。在媒體界以精實嚴肅的報導風格聞名,業界給予的評論是:「其調查型報導,往往保持著高度品質和挖掘精神」,目前由道瓊集團(就是推出道瓊工業指數的那個)所持有,在美國是重量級的金融經濟報紙。
-
直接說結論:「華爾街日報的品質真的挺高的!」
其英文文章相當嚴謹,行文流暢,讀起來暢快絕頂。在這段時間的體驗中,我的英文能力真的有提升,並且也認識到過去沒留意過的專有名詞。單就英文學習的角度來說,算是很不錯的教材資源,同時又可以增長金融、國際時事等知識。
-
以投資的角度來說,完整版的有許多市面上找不到的文章及私密資訊,挺對我的胃口。
當你能取得別人拿不到的資料時,就更容易站到「少數人」那一邊。
平常多數台灣人都在看差不多的資料,都在討論差不多的事情,很難會有什麼競爭力。
因此我更寧可成為少數 1% 的邊緣人,去看多數人都沒在看的文章,吸收更第一手完整的資訊,這樣才能凝聚出與眾不同的 insights (洞見)。
在投資這件事上,我挺喜歡成為邊緣人、站在少數那邊。
-
我常把腦袋想像成一片夜空,
每一個資訊都是一顆星星。
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吸收新的資訊,
把新的星星掛在這片夜空中,讓它越來越璀璨。
有的時候,在掛上新的星星時,
會突然發現和其他星星似乎串聯了起來,形成一幅星圖。
星星本身沒有意義,但星圖卻有,
指引出我做下一筆投資的方向。
-
因此在這次體驗完後,
我答應和聯名,推出雷司紀專屬的 VVIP 專案:
https://rayskyinvest.org.in/雷司紀X華爾街日報聯名VVIP專案
(點首頁連結👆🏻,也可以找到此專案唷~)
訂閱一年只要 3988 元 (原價 13996 元),
等於打了 2.8 折!
同時,我還談到 CoffeeMart 咖啡市集 的贊助,訂閱即送高級精品濾掛式 10 包入 (口味隨機,市價500元),同時加碼提供我和團隊精心整理的全球產業 ETF 大全 (PDF 檔)。
換言之,當你訂閱雷司紀的 VVIP 專案,可以獲得以下東西:
🍀 【華爾街日報】 直接打到見骨的 2.8 折!(讓你瞬間在投資上成為邊緣人、站在少數那一邊)
🍀 【咖啡市集】 精品濾掛式咖啡十包入,市值 500 元,口味隨機 (讓你一邊享受高檔咖啡一邊醒腦,做好投資!)
🍀 【雷司紀小道投資】 全球產業 ETF 大全,PDF 檔 (原本只在我和團隊之間流通的私密文件)
-
這樣算算,加上贈品的價值,一天平均花不到 10 元。
今天一杯 120 元的星巴克,可以滋潤你一下午的活力;
今天一份 120 元十二天的華爾街日報,則可以充實你一輩子金融財商的眼界。
現在疫情當道,去咖啡廳裝文青也是危險。
不如就在家一邊看、一邊學英文、一邊做好投資,一邊享用世界頂級風味的精品咖啡吧!
-
⚠️ 注意事項 ⚠️
1️⃣ 請確認訂購頁面推薦碼為 RSIWSJ,以避免權益受損,拿不到後續贈品。
2️⃣ 訂閱時,請務必填寫正確的姓名與Email;若您留的資料不正確,將導致無法收到後續聯繫贈品寄送的通知。
3️⃣ 咖啡市集的精品咖啡濾掛套組需要地址資訊,因此當您訂閱會員成功後,會由風傳媒後續確認贈品的收件地址,以 Email 通知。若十五天內沒收到相關通知信,可以直接聯繫本粉絲專頁提供後續協助!
免濾紙咖啡濾杯星巴克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華爾街日報> 開箱實測一個月心得】
「如何迅速成為一名投資邊緣人?」
https://rayskyinvest.org.in/雷司紀X華爾街日報聯名VVIP專案
對我來說,看國外新聞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因為這是做美股投資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不是說台灣的新聞不好,但畢竟是經過翻譯的第二手、第三手資訊了,偶爾會遇到翻譯的品質不好、或者記者斷章取義的狀況,對投資人來說資訊判讀錯誤的風險其實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我往常的習慣是,當聽到一個新資訊/消息後,再 google 國外的新聞作原文吸收,然後相互比較過濾,留下正確的資訊。
前些日子, 風傳媒 找上門來,詢問我願不願意體驗一下完整訂閱版的<華爾街日報>?
事實上,過去的我幾乎不會花錢在這類付費專欄/媒體上,畢竟我對自己查證資料、過濾雜訊、媒體識讀的能力有信心,不太需要花錢請別人幫忙整理,不過現在免費的都送上門來了,到嘴的肉不吃白不吃,當然說好!
科普一下:<華爾街日報>(WSJ) 創立於 1889 年,是美國著重在金融、商業領域的龍頭報導,目前由道瓊集團(就是推出道瓊工業指數的那個)所擁有。在媒體界以精實嚴肅的報導風格聞名,業界給予的評論是:「其調查型報導,往往保持著高度品質和挖掘精神」,目前由道瓊集團(就是推出道瓊工業指數的那個)所持有,在美國是重量級的金融經濟報紙。
-
直接說結論:「華爾街日報的品質真的挺高的!」
其英文文章相當嚴謹,行文流暢,讀起來暢快絕頂。在這段時間的體驗中,我的英文能力真的有提升,並且也認識到過去沒留意過的專有名詞。單就英文學習的角度來說,算是很不錯的教材資源,同時又可以增長金融、國際時事等知識。
我還滿喜歡「Opinion (名家解讀)」專欄的,由數十位的華爾街日報編輯/特約作家會定期撰寫特定領域的專業新聞。這些人平常就深耕於此,關注於世界各地大小事,然後以流暢的文筆撰寫出客觀資訊及主觀思維。對我來說,看文章除了吸收資訊,若能從中學習思維會更好,而這些名家解讀的文章確實相當不錯,以下點出幾位名家,理解一下在上面撰寫專欄作家等級是怎麼樣:
✍️ Gerard Baker:華爾街日報總編輯
✍️ Andy Kessler:《一個投資分析師的告白-華爾街牛肉場》的作者
✍️ Peggy Noonan:《被遺忘的人: 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新史》作者
✍️ Mary Anastasia O'Grady:專門撰寫拉丁美洲的新聞資訊
除此之外,還有「World(國際專區)」,專門整理各大洲/國家的資訊。
舉例來說,上面有 China (中國),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到和中國的投資資訊。更重要的是,會從美國人的觀點/思維角度來看!像最近中概股鬧得沸沸揚揚,我一方面從中國媒體看看大陸的觀點,同時也從華爾街日報上看看美國的觀點,其實會發現有趣的異同之處。
還有最近八月中鬧得沸沸揚揚的阿富汗事件,華爾街日報上有 Middle East (中東) 的專欄做一系列的完整報導,我是直接在上面吸收,算是最完整也最第一手的資料。台灣媒體雖然有報導這件事,但幾乎 99% 都是翻譯來的,更糟的是還東翻一篇、西翻一篇,資訊零零散散。在阿富汗這件事上,先看完華爾街日報後,再來看台灣媒體的整理,資訊吸收的體驗上真的差滿多的。(廢話,人家可是要付費訂閱的 XD)
如果你對自己的英文沒信心,上面也有提供中文翻譯跟日文翻譯的版本可以切換。但我還是建議看英文版的會最好,資訊最完整也最清楚,並搭配 Google 翻譯來協助閱讀。
-
以投資的角度來說,完整版的<華爾街日報>有許多市面上找不到的文章及私密資訊,挺對我的胃口。
當你能取得別人拿不到的資料時,就更容易站到「少數人」那一邊。
平常多數台灣人都在看差不多的資料,都在討論差不多的事情,很難會有什麼競爭力。
因此我更寧可成為少數 1% 的邊緣人,去看多數人都沒在看的文章,吸收更第一手完整的資訊,這樣才能凝聚出與眾不同的 insights (洞見)。
在投資這件事上,我挺喜歡成為邊緣人、站在少數那邊。
-
我常把腦袋想像成一片夜空,
每一個資訊都是一顆星星。
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吸收新的資訊,
把新的星星掛在這片夜空中,讓它越來越璀璨。
有的時候,在掛上新的星星時,
會突然發現和其他星星似乎串聯了起來,形成一幅星圖。
星星本身沒有意義,但星圖卻有,
指引出我做下一筆投資的方向。
-
因此在這次體驗完後,
我答應和<華爾街日報>聯名,推出雷司紀專屬的 VVIP 專案:
👉 https://rayskyinvest.org.in/雷司紀X華爾街日報聯名VVIP專案
訂閱一年只要 3988 元 (原價 13996 元),等於打了 2.8 折!
同時,我還談到 CoffeeMart 咖啡市集 的贊助,訂閱即送高級精品濾掛式 10 包入 (口味隨機,市價500元),同時加碼提供我和團隊精心整理的全球產業 ETF 大全 (PDF 檔)。
換言之,當你訂閱雷司紀的 VVIP 專案,可以獲得以下東西:
🍀 【華爾街日報】 直接打到見骨的 2.8 折!(讓你瞬間在投資上成為邊緣人、站在少數那一邊)
🍀 【咖啡市集】 精品濾掛式咖啡十包入,市值 500 元,口味隨機 (讓你一邊享受高檔咖啡一邊醒腦,做好投資!)
🍀 【雷司紀小道投資】 全球產業 ETF 大全,PDF 檔 (原本只在我和團隊之間流通的私密文件)
-
這樣算算,加上贈品的價值,一天平均花不到 10 元。
今天一杯 120 元的星巴克,可以滋潤你一下午的活力;
今天一份 120 元十二天的華爾街日報,則可以充實你一輩子金融財商的眼界。
現在疫情當道,去咖啡廳裝文青也是危險。
不如就在家一邊看<華爾街日報>、一邊學英文、一邊做好投資,一邊享用世界頂級風味的精品咖啡吧!
-
⚠️ 注意事項 ⚠️
1️⃣ 請確認訂購頁面推薦碼為 RSIWSJ,以避免權益受損,拿不到後續贈品。
2️⃣ 訂閱時,請務必填寫正確的姓名與Email;若您留的資料不正確,將導致無法收到後續聯繫贈品寄送的通知。
3️⃣ 咖啡市集的精品咖啡濾掛套組需要地址資訊,因此當您訂閱會員成功後,會由風傳媒後續確認贈品的收件地址,以 Email 通知。若十五天內沒收到相關通知信,可以直接聯繫本粉絲專頁提供後續協助!
https://rayskyinvest.org.in/雷司紀X華爾街日報聯名VVIP專案
免濾紙咖啡濾杯星巴克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需“自律”也能高效工作的6個方法!
許多講自我提升、成長的文章,總會重複著那些陳腔濫調,最後就說:道理大家都懂,做不到?那就是你不夠自律。這種腔調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都屬於“正確的廢話”。
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除了感覺“啊,好厲害”,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更好的方式是什麼呢?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套“Edison 鍛煉法”。它是從需求入手,在幫助你解決日常需求的情況下,插入一些微調,逐漸的,幫助你適應並轉移到新的工作方式上。
▌01吃青蛙(Eat a frog)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手上在做別的事情,腦海裡卻時常閃過一些放不下的念頭:可能是一個任務、一個問題,或者一些難以介懷的事情。
它們總在你不經意時闖入腦海,一直難以徹底消除。
比如:
•下星期就要提交方案,但還差一個重要的idea沒確定;
•大後天有個重要的演講,一直胡思亂想,覺得自己沒準備好;
•又或者,半個月後就是紀念日了,但還沒想好買什麼;
•……
這些縈繞在腦海中的煩人問題,就稱為“青蛙”:它們未必是最重要的,未必是最緊急的,但卻一直讓你心神不寧。
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一個建議就是:
在每一天的工作裡,優先去處理它們。這就叫做“吃青蛙”。如果說有一個最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那一定非這一條莫屬。
我們總會習慣把困難的事情留到後面,直到 deadline 再一鼓作氣去趕工。
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契可尼效應”的作用,它會一直影響、干擾著我們,不斷造成“注意殘留”(attention residue),佔用我們的認知資源。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訴大腦:我已經把它安頓好了,暫且告一段落,讓我們專注在其他事情上吧。
你不一定非要解決它,甚至未必要給出一個結果,最關鍵的,是讓大腦知道:我已經花時間精力去處理過它了,這個“任務”已經完成。
這樣,就可以有效安撫你的大腦,釋放出被佔據的隱性認知。
具體而言,可以參考這套步驟:
•01 在前一天晚上臨睡前,列出第二天要做的事情。
這不僅有助於找出青蛙,也有益於睡眠。
2018 年一篇發表在 JEP General 上的論文揭示:在臨睡前列出第二天的待辦事項,能幫助人更快地入睡,睡眠品質也得到顯著提高。
甚至,列出的事項越具體、詳盡,提升的效果就越明顯。
原因非常簡單:造成入睡壓力的一個潛在原因,在於大腦知道“我們有未做完的事情”,這會持續導致神經系統的興奮 —— 而列出待辦事項,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焦慮,取消大腦的高水準啟動狀態。
•02 第二天工作前,檢視清單,找到一件最困擾你的事情,為它設定一個期限。
這個期限可以視實際情況而定。
可以是半小時、1小時,乃至2小時 —— 看它是否重要,以及你有多忙碌。重點在於:
在這段時間裡,心無旁騖,不要受其他事情影響,專注投入在“青蛙"上,並且把你的思考過程寫下來。
比如:你的青蛙是“紀念日送什麼”,那不妨在紙上寫下:可能的選項,每一項的優缺點,排除掉哪些可能性,還可以去問什麼人……
哪怕毫無進展,光是把它寫下來這個動作,就能有效地緩解你的焦慮。
•03 一旦期限到了,立刻停止,不要再去想它。開始做其他工作。
大量研究表明:在明確的時間壓力下,人會有效地減少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
舉個例子:
心理學家 Sophie Leroy 發表於 2009 年的研究表明:更高的時間壓力,可以幫助人們更聚焦,從而對任務完成程度的評價會更高,降低任務的注意殘留。
這是我一直在實踐的做法。可以說,是門檻最低、又最立竿見影的技巧。
▌02 延遲(Delay)
最可怕的時間殺手是什麼?聊天。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什麼都沒做,但突然就下班了”?很多時候,原因就在於:我們被各種即時的、低效的聊天,不知不覺之間佔據了大量時間。
原因非常簡單。回想一下你的狀態,是不是這樣的:
工作,微信閃了,回復資訊,等對方回復,注意力切換到工作,微信又閃了,繼續回復,再切換到工作,周而復始……
發現問題所在了嗎?真正消耗你時間的,不是“回復"和“聊天",而是“切換"。
你以為你在工作,你的時間的確也很充實,但實際上,它們都花在了切換上 —— 你的工作記憶,不斷重複做著“清除 - 寫入”的工作,不斷地被迫調整到新的狀態。真正用在工作、思考、執行的時間,極其有限。
高效最大的敵人,不是拖延,而是分心。
分心意味著什麼?
你的大腦會被迫塞進一大堆碎片資訊,你的狀態會被分割得支離破碎,你會永遠告別“心流”,甚至,一旦你習慣了這種模式,你會再也難以做到“專注”—— 因為你再也“坐不住了”。
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想辦法把“同步”的聊天,變成“非同步”的資訊處理。
當你開始工作時,關掉微信,靜音掉手機,儘量遮罩掉外界干擾。
不要急著去回復資訊,而是專注在工作上,每1個小時,起來休息一次、活動一下,這時,集中處理之前的消息。隨後,再開啟一個新的迴圈。以此類推。
要實行這種工作方式,需要滿足幾個前提 —— 你不妨告知需要跟你緊密聯繫的人,讓他們理解並尊重你的工作習慣:
•01 不要開啟碎片式的對話,而是把需要處理的資訊,寫在同一條裡,一次性寫清楚,注意好結構、邏輯,發出來。
比如:
•Hi,Joshua,有幾個問題需要確認一下:
•1)……
•2)……
•3)……
•麻煩在下午4點前回復,有空回復即可,謝謝!
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為彼此節省大量的時間、精力,值得落實。
•02在某幾個固定的時間點,檢查所有資訊,並一次性徹底回復。
可以是半小時一次、一小時一次,也可以安排在午飯、下午茶、晚飯等固定時間,依工作的靈活性和自由度而定。
一般來說,由於人的注意力集中峰值有限,1-2小時檢查一次較為適宜。
•03需要同步討論問題,請事先約好時間,不要突然來找。
舉個例子:你有一個問題,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需要跟我討論,那麼請提前約一下時間,我可以事先做好安排。
到了時間,我會把注意力切換到咱們的討論上,排除掉其他的干擾。
這樣,對雙方都更有益。
•04除非有極其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刻得到回復,否則請不要打電話、語音。
電話或語音是一種“自我本位”的做法:它方便的是自己,麻煩的是對方。
除非真的極其重要、緊急,否則儘量慎用,用書面或約時間的方式去替代。
▌03 啟發式決策(Intuition)
啟發式是人類固有的認知“捷徑”,它會造成許多思維的偏差。
•比如:我們會傾向於從鮮活、印象深刻的案例出發,去支撐我們的論斷,這就叫做“可得性啟發式”。
•再如:我們會傾向於關注重大的、顯著的個例,從而錯誤地推斷整體趨勢,這就叫做“代表性啟發式”。
這些都是它的負面後果,也是我們大腦“偷懶”的結果。
但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時候,巧妙地運用啟發式進行決策,可以幫我們節省大量精力。
畢竟,如果遇到一個問題,都要非常理性地建模、權衡利弊,那……未免也太累了。
但是,運用不是套用,有效的做法是什麼呢?
是事先給自己設定好幾條簡單的規則,當遇到對應情景時,直接調用這些規則,來指導自己的行為,這就叫做“直覺決策”。
那麼,有哪些設定啟發式規則的技巧呢?心理學家 Alice Boyes 提出了幾個例子,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01我的時間價值是__
計算一下自己的時間值多少錢,填在後面的空格上,比如“50元/小時”“400元/天”。
然後,當遇到需要花時間去做的事情時,思考一下:這件事情能為我帶來多少收益?如果我不自己做、而是請別人來解決,需要花多少錢?
如果收益小於價值,不要去做。如果價格低於價值,儘量請別人來做。
這條啟發式規則,能非常有效地幫你過濾掉諸多瑣碎、無意義的小事。
你會發現,許多讓你煩惱的事情,這麼計算、代換一下,其實都不值一提。
•02一有心情和時間,我就__
許多人會告訴你,要去衡量任務的重要性、劃分優先順序,但其實,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事情不重要,我們心裡一清二楚。
所以,更有效的做法,不是繁瑣地去一個個任務分析、標記,而是給自己定下規則:只要有空、有心情,我就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請把你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填在後面的橫線上。
無需特地去安排時間,只需要設定這麼一條規則,就可以讓自己清楚:我需要聚焦的是什麼,什麼才是我需要去推動進度的。
•03當我有心情去收尾時,我就去收尾。
這是一條很取巧的規則,但也非常有效。
什麼意思呢?有句話叫“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我們總是習慣於開始一件事情,但卻不喜歡把它“做完”。
也因此,我們的待辦事項裡面,一定充滿了“還沒有結果”的事情。
所以,這條規則,可以把你從繁重的時間分析、任務管理中解放出來。
你無需再把它們安排得滿滿當當,就這樣放著吧,什麼時候突然想到了、並且有心情去做,再把它收尾就行。
我們不是專家,也不是機器人,沒必要對自己過分苛刻。
▌04例行開關(Switch)
什麼意思呢?簡而言之,就是用一些具有儀式感的小習慣,讓自己建立“條件反射”,告訴大腦:我要進入某種狀態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我總會在下午2點左右,泡一杯紅茶,喝兩口,然後全力以赴開始工作 —— 這時,這杯紅茶就是一個“例行開關”。
哪怕有一天狀態不好,我也可以通過這個習慣,讓大腦適應“全力以赴”的狀態。
另一個例子:
有人比較容易分心,所以,當需要長時間專注時,就到星巴克去,點一杯美式 —— 這也是一個“例行開關”,就會告訴大腦:接下來要開始專注了,請將外部的打擾和內在的分心暫時遮罩掉。
它的重點在於:把某個動作,跟某個情境,建立一個高度的關聯。
久而久之,當你再執行這個動作時,大腦就會自然回憶起相關的情境,從而進入你需要的狀態。
它的要點如下:
•01設定一個動作,作為你的例行開關。
動作必須要簡單、易行、無門檻。
可以是泡一杯茶或者咖啡,可以是某個特定動作(比如擴胸、拉伸),可以是在紙上書寫,也可以是散步10分鐘……諸如此類。
只要在需要時,能夠時刻行動,就可以。
•02養成習慣,在這個動作之後,進入你想要的情境。
像前面的例子:剛開始的時候,你或許需要付出一點點努力,讓自己沉浸到某個狀態裡。比如“全力以赴”和“專注”。
但一旦有規律地重複,它就會成為你的習慣 —— 你無需再提醒自己,也無需再刻意行動,這個動作本身,就能夠誘發大腦,為後面的情境做好準備。
類似的例子還有:寫完第二天的待辦事項,就上床睡覺。
只要持續給自己這樣的暗示,哪怕你一開始睡不著,慢慢的,也能達到到點睡覺、改善熬夜和失眠的效果。
•03在這個情境之外的時間,儘量避開這個動作。
比如:我習慣了喝紅茶,然後全力以赴,那麼,在不需要全力以赴工作時,就儘量別喝茶。
原因很簡單:神經元的聯繫是成對的。
你把“喝茶”和“全力以赴”建立了聯繫,無論啟動哪一個節點,都會同時啟動另一個;但如果這時插入第三個節點,結果就是,原有的聯繫會被削弱,轉移到新的聯繫上來。
試一試,設置幾個這樣的“例行開關”,你會發現,自己對生活的控制力高了許多。
▌05持續性收益(Ongoing return)
我們的大腦,總是喜歡即時回饋和短期收益的,這是它一切行為的驅動力。
但有時候,稍微克服一下這種模式,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自由。
當然,我不是指諸如學技能、背單詞這種事情 —— 這有點陳腔濫調了 —— 你要思考的是: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讓自己下一周的工作,稍微更輕鬆一些?
這樣,就是將短期回報,變成一種持續性、易得式的回報,這可以最大化地減少我們的行動阻力。
本質上,它順應的是大腦追求穩定、省力的底層驅動,並借此來優化我們的工作模式。
具體而言,可以考慮三種做法:
•01範本化
針對自己日常的工作,不妨思考這幾個問題:
•哪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哪些東西是需要改變的?
•我可以如何把它固化下來?
這就是一個“範本”。
比如我會要求團隊的成員,在向開發和設計提需求時,有一份對應的需求範本。每次下需求,按照範本寫清楚即可。
這不但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保證需求的規範化,最大程度保障雙方的溝通效果。
•02流程化
針對已經做完的任務,不妨思考這幾個問題:
•我做這件事情的步驟是什麼?
•有哪些環節可以優化?
•下一次再做,我可以按什麼樣的步驟來?
我會要求團隊:每次結束了一項任務,都做一個簡單的複盤,把流程寫下來。
如果是舊的流程,就思考可以如何去優化。
這份成果,就是團隊的寶貴經驗。它不但可以指導團隊的實踐,也是可遷移、可複用的,可以成為方法論的一部分。
•03清單化
針對一個重複性的專案,不妨列出一張清單,把需要關注的地方寫清楚,並逐個核對。
最簡單的例子:
•和客戶溝通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需要詢問哪些資訊?寫成清單。
•測試一個產品原型時,需要做哪些操作?需要留意哪些細節?需要符合什麼標準?寫成清單。
•諸如此類。
把這些清單收集起來。這些都會是你寶貴的知識財富。
▌06中立思維(Neutral)
最後,簡單提一下“中立思維”。
什麼意思呢?許多人經常會患得患失、自我批判,尤其是內向的朋友,這種現象會非常明顯。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在內心裡對自己說:我的表現怎麼這麼差;別人會不會介意;我當時要是如此這般就好了;如果重來一次,我會……
這種思維有一定作用,但沉溺於此,會持續造成壓力和焦慮 —— 我們會不斷活在自我批判中,難以留出精力,去應對未來的新挑戰。
所以,不妨試一試:學會用中立的目光,去反思和審視自己。
亦即:只分析,不批判。
不妨用這樣的句式去做自我反思:
•在過去的__________事件中,
•我採取了___________的做法,
•如果有下次,我可以試試____________。
慢慢的,你會感受到改變:你可以擺脫對自己的枷鎖,接納“並不完美”的自己。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煩惱,往往都源於內心。
因此,解決的鑰匙,也在於內心。
以上6點,就是一套完整的“Edison 訓練法”。
它未必有多麼神奇的效果,能讓你脫胎換骨、效率爆棚,但每一步,都會讓你從中感受到收益和動力 —— 你無需強迫自己“自律”,而是會發自內心地去完善它們。
這才是自我改變的關鍵。
免濾紙咖啡濾杯星巴克 在 棠小璇 Lune fe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喔好康的!#拿來招待客戶都划算
本人已經+5 準備天天喝抹茶拿鐵XD
星巴克買一送一卷
首批限量100本!!!!!
這次是紙本票卷
這次是紙本票卷
這次是紙本票卷
一本十張卷
一本$350
兩本以上免運費!!!!!!
用兩張就回本嘍~!
另外八張弄丟都不覺得可惜
(當然還是不要弄丟啦~xD)
獻給愛咖啡的你
覺得好划算哎~~~~~~
我自己決定自留十本~~~
用來買咖啡送朋友都覺得很開心
使用期限:星巴克尚未公佈,
***以往經驗預計也是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以活動公告為主喔!)
超~~長的使用期限,不買可惜
錯過後悔,買了大家一起都開心
反應好熱烈呀~~~~~~
看來大家都很喜歡喝星巴克
星巴克 買一送一卷
依訂單順序安排出貨
依訂單順序排數量
若被搶購完畢 將會通知您未搶到
只能殘念
反應實在太熱烈了
剛剛有訊問我們能不能買30本真是嚇死寶寶了
注意事項
商品說明:
・一本=10張
・票卷活動期間:星巴克尚未公佈,
***以往經驗預計也是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以活動公告為主喔!)
・星巴克票卷冷飲、熱飲可享同系列產品買一送一
・僅兌換飲品,不含罐裝飲料
・除桃園機場內的星巴克無法使用外,其他地區皆可使用
・此本票卷星巴克不會販售,此票卷是7-11 icash(5000點)點數所兌換
『兌換完畢後蓋上已兌換章並交由門市回收,杯飲料限當場一次領取,不適用於外送外賣及預訂服務。而且優惠品項不包含罐裝飲料、典藏系列咖啡、手沖、濾壓壺、虹吸式咖啡及含酒精飲料,並且依各門市現貨為準;另外二航管制區門市與車道門市則不適用此優惠。』
星巴克保有一切修改之權利,
此為代售票卷,購買後不得要求退貨退款
(+1後速速私訊收件地址及匯款哦,手腳太滿版主不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