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免入園證百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免入園證百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免入園證百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免入園證百岳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肉比頭Zoebital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生一定要完成!登頂臺灣最高峰玉山! 你知道東北亞的最高峰⛰️竟然藏在台灣嗎? 玉山難度紀錄▶︎ https://youtu.be/4Jqdz6xIyAs 😭沒想到還是發生了,我們一直盡力避免的事情 在登百岳時,該怎麼避免高山症?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這次能不能順利的,收集三個百岳三角點? . ....

免入園證百岳 在 服裝造型師Dori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30:35

📍百岳·雪山東峰 ⛰️雪山東峰標高3201公尺 🎯往返時間八個半小時 終於來到雪山東峰 看到天氣預報的晴天白雲 臨時起意在幾天前申請入園證 來不及抽369山莊就單攻吧! 百岳的溫度落差太大 一早穿上保暖外套起登 繳交入園證給服務人員後 一定要在登山口的池邊拍個照 池面倒映藍天白雲超美☁️ 整個...

免入園證百岳 在 我,走著、走著、走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2 12:05:03

天氣好,爬山心情也好好~ 不時的還有藍天和雲瀑🌬 - 對於新手「重裝」百岳 我覺得攻頂 #奇萊南峰 #南華山 前 走的單程約13K能高越嶺道,重裝算是滿OK的 雖然中間有一段要爬坡覺得累累 但整體來說對新手 應該還算是友善的一座百岳山 等你上去山屋/紮營後⛺️ 就是改換「輕裝」去攻頂 並不是整條路都...

免入園證百岳 在 #肉比頭 #帶你背包環遊世界✈️ #摩托車跨國旅行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05 15:15:50

🌟一生一定要完成!登頂臺灣最高峰玉山! 你知道東北亞的最高峰⛰️竟然藏在台灣嗎😳? 玉山難度紀錄▶︎ https://youtu.be/4Jqdz6xIyAs ((限動上滑連結🌟)) 😭沒想到還是發生了,我們一直盡力避免的事情 在登百岳時,該怎麼避免高山症?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這次能不能順利的,...

  • 免入園證百岳 在 肉比頭Zoebital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3 18:53:59
    有 744 人按讚

    一生一定要完成!登頂臺灣最高峰玉山!
    你知道東北亞的最高峰⛰️竟然藏在台灣嗎?
    玉山難度紀錄▶︎ https://youtu.be/4Jqdz6xIyAs
    😭沒想到還是發生了,我們一直盡力避免的事情
    在登百岳時,該怎麼避免高山症?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這次能不能順利的,收集三個百岳三角點?
    .
    .
    .
    🌈影片彩蛋:玉山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走法!⛰️
    #肉比頭百岳002👫
    ————————————————————
    📍【 #臺灣百岳 - #玉山 x 超猛懶人包 】 #南投景點
    🌲 高山症怎麼辦?
    🌲 路況好走嗎?難度?最難路段?
    🌲 需要申請入山證?
    🌲 山屋怎麼申請?
    🌲 睡袋、伙食怎麼申請?
    🌲 必須攜帶物品?
    🌲 停車場?洗手間?
    🌲 玉山北峰?西峰?主峰?東峰?前峰?
    🌲 適合族群:親子、情侶、長輩、朋友一起!
    .
    (注意) 記得保暖/伙食/水源/交通管制哦⚠️
    A:4K影片中有畫面跟攻略幫大家解答!
    .
    .
    ❤️最完整玉山攻略看這邊:
    【玉山難度畫面、山屋、伙食、交通、百岳攻略】
    ▶︎ https://zoebitalk.com/taiwan-yushan/
    ————————————————————
    .
    .
    .
    .
    #玉山 #百岳 #玉山難度 #玉山山屋 #台灣百岳 #高山症 #排雲山莊 #玉山伙食 #玉山入山證 #排雲山莊睡袋 #南投景點 #登山 #山 #玉山 #玉山入園證 #百岳難度 #玉山主峰 #玉山西峰 #玉山北峰 #塔塔加登山口 #玉山攜帶物品

  • 免入園證百岳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9 18:30:01
    有 427 人按讚

    今天要用照片告訴大家,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老美雖然管理跟法規上發展的早,但變化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離不開暴風圈來不及逃 … 🎵🎵 (咦咦怎麼有音樂)

    沒錯,我在講觀光人潮大幅湧入的狀況,即便是幅員遼闊的美國,近年戶外熱門景點也是飽受人潮簇擁之苦,主要集中在夏季(傳統旺季),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接駁大巴塞滿了園區道路、狹窄的步道上擠滿了自拍民眾,就連一些移動廁所都被用到快滿出來了(噁),更別說是部分遊客的公德心極差──民眾會在溪流裡洗尿布、在石頭上刻字留念、操作吵鬧的無人機到處亂飛,甚至是離開步道趴趴走,四處踐踏花草樹木。

    以上情況發生在位於猶他州的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有沒有覺得跟臺灣的現況有點類似?

    (唸一下: 起碼人家在決定未來是否改成預約制的時候,還必須經過大眾審閱階段,報導中說園方收到了1,600人傳來的意見,還有民眾組成了反對預約制的組織咧!我們的政府在公民參與這一塊還有待加強。)

    .

    我們一個蕞爾小島就這麼大,幾乎去哪裡都是一日內可達,除了較為寒冷的冬季之外,一年到頭上山的人們可說是絡繹不絕,尤其是周末連假的時候。搭上國際疫情壟罩下的「報復性出遊」,不只位於淺山的網紅景點大爆滿,就連要背上背包健行的中級山和高山熱門路線也一樣人滿為患,例如加羅湖、眠月線、嘉明湖等等。

    一來是網路傳播力量強,遭到廣泛濫用的「秘境」一詞具可觀宣傳力;二來是登山行程商品化,只要付錢就會有人帶隊上山,成為一條親近山林的捷徑。

    然而,假如我們能在平日造訪這些地方,要包場並不是難事。國內旅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看看端午連假的國道塞車奇觀就知道了。

    .

    即使是面臨越來越多的觀光客,問題總有解決辦法,但偏偏山上的任何問題都很難解決。所以我們不能像夜市裡面一樣,準備大桶子給人丟垃圾,而是要教育山友不只要避免帶垃圾上山,還要把垃圾帶下山;同時,督促嚮導要發揮教育功能、盡力約束客戶的不當行為,協作團隊也不能隨意傾倒廚餘。這不只是山友要自律自覺,還需要地方社群、業者、政府一同協力才行。

    人少的時候,或許造成的影響有限,然而當人潮多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天真的以為宣導教育能起什麼作用了:每10人裡哪怕只有1人沒公德心,不下數年就會累積可觀的環境影響。

    面對觀光,該當有面對觀光的態度,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服務型山屋。

    .

    臺灣的山岳型國家公園實施總量管制已久,以設施、營地的容量為上限,過夜的話必須透過入園證申請制度預約。熱門百岳路線上,只要園方願意強力執法,基本上不易產生爆量危機,但國家公園以外的地方呢?這就是山林解禁後的挑戰之一,林務局可說是首當其衝的單位。

    沒申請上的人們,自然會被迫轉進沒有管制的路線,或改採單日來回的方式,甚至利用「技術型迫降」和「部分申請」手段繼續行程。所以我們會看到戒茂斯妹池的高山帳篷城,也會看到許多準備不足的單攻山友踢到鐵板,落得需要對外求援的窘境。

    就我來看,現在正是確立臺灣山域管理策略的良機,一旦框架設計完善,兼顧自組隊伍和商業隊伍的需要,也兼顧環境保護和訪客體驗的需要,就能規避或減緩許多環境、人潮、心態所造成的問題。

    但如果中央政府在解禁後不繼續改革現有體制,那其實不會有太大改變,網紅景點、替代路線潮起潮落,每個都會邁向同樣的命運,無限迴圈。

    .

    這是我們喜愛的寶島山林,絕對值得找到一個遊憩和生態最大公約數。

    遺憾的是山域的公共政策議題太過小眾,牽連的政府機關也複雜,不似連假國道塞車問題一樣有專家學者出謀獻策,反倒要靠業餘的來野人獻曝。有些無奈,只求大家繼續關注山裡發生的事情囉!

    ------
    Photo credit: Ruth Fremson from Zion National Park

  • 免入園證百岳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20 19:00:21
    有 329 人按讚


    《從一起商業團山難,探討台灣的山域政策》
    本山難發生於2019年3月,綽號「虎哥」的商業團領隊王詮翔,身為登山嚮導卻疑似判斷失誤,進而造成客戶在裝備不周的情況下不幸滑墜身亡。除了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逝者家屬的不滿更是非常強烈。

    最近檢方認為他不專業、無責任感,還意欲透過媒體營造有利於己的輿論,足證犯後毫無悔改,依過失致死罪起訴,求處2年有期徒刑。

    根據事後各方資訊所拼湊的現場情況,當時山上有積雪,隊員未配備齊全,他卻說可以繼續登頂,結果一位隊員不幸滑落摔死,其家屬認為嚮導難逃其責,是為起訴之由來。

    .

    這事可大可小。

    對於大眾來說,這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山難,頂多就是進入司法程序來決定領隊是否要負責任而已;但對於我來說,這一則小小新聞背後的是台灣登山環境長久以來的制度缺失,甚至不少人就連領隊/嚮導以及商業活動的意涵都一知半解,讓我們平白損失了建設性討論的機會。

    以下就讓我細加剖析此事,望大家能有更全面的瞭解。

    -\-\-\-\-

    1. 政府未有「使用者管理」觀念
    走在步道上一眼望去,我們怎麼知道誰是自組團,誰是商業團?答案是沒有明確定義,但大家一樣都是在使用有限的山屋、營地空間,彼此之間乍看之下別無二致。然而即便沒有數據可供參考,常在熱門百岳路線上活動的山友,都能感受商業團體的存在感有多高。

    施政應以數據為基礎,但如果沒有辦法區分這群人,也就不容易以客觀的角度來檢討現行制度。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能清楚知道排雲山莊(全台競爭舖位最激烈的地方)和其他熱門山屋的使用數據為何,長期來看有多少舖位是商業團抽走,多少是自組團抽走,才能依此改善現有制度,例如引入國際上行之有年的商用配額制或特許經營制度,保障公共資源分配上的平等。

    究竟該如何應對「假自組真商業」的散兵游勇、層出不窮的人頭戰術、個資盜用、多地申請、連續申請等,國家公園管理處與林務局多半是力不從心。結果?申請到的團體或選擇避不見面,或臨時撤銷申請,讓眾山屋在兢爭最激烈的假日也能出現空位,對於那些長期籤運或網速/手速欠佳的山友來說情何以堪。

    這一直是令當局最頭痛的問題,可是我認為只要開始進行使用者分類與數據統計,就能露出一道曙光。但分類的前提是清楚的定義,詳見下面的第2點。

    2. 何謂「商業登山」?
    入園證是眾生平等,一視同仁的設計,國家公園對領隊並無資格上的要求,也就是說任何人都能收費帶隊爬山。極端案例之中,出山難還能將責任推回給客戶,甚至呼叫直升機來載受傷的客戶下山,費用全民買單,自己的判斷不周、思慮不嚴、能力不足都不必受到檢討,商譽也缺乏公開透明的機制可供民眾參考。

    當然──這是少數極端案例,但少數極端案例偏生容易成為突破同溫層的錐子尖端,長久下來其實會加深大眾對戶外活動的誤解。

    承1.,我國對於誰才能「合法」辦理登山行程,非常地曖昧不明,也就是這曖昧不明,給了不肖業者施展的空間。看看現在靠山賺錢的業者們,有多少人成立了旅行社?有多少人以協會之名行營利之實?有多少人假借自組隊名義出團卻從未平攤所有費用?

    實務上,資本額動輒數百萬的旅行社不是每人都成立得起,所以他們要不就依附在某旅行社名下「靠行」,要不成立美名為服務山友的協會,要不就以自組隊為幌子來執行業務。這不是業者不想守法,這法本身就是模糊的存在!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一直都認為應該採取美國政府對國有地上商業活動的定義:凡是任何活動牽扯到利益交換,包括金錢、服務、貨品等,都是商業行為。

    對應到我國的律法,這玩意兒叫做「國家公園事業」,但猜測是因為許久以前的官員認為商業登山市場規模微不足道,故沒有積極推動。然而在高山嚮導證與傳統協會退場之後,商業登山活動日益普及,但我國的管理體制,就如同許許多多領域中的政策一樣,依然原地踏步,等待著立法與修法的變革。

    或許《登山嚮導服務定型化契約》是個不錯的解法,但就如同本文所述,現在這個行業根本上還存在著許多定義上的模糊地帶,所以可能還有得等吧。

    .

    □ 國家公園收費簡介

    更深一層討論,原則上台灣國家公園向來都是100%公帑支持,2013年政府曾動過收費的念頭,認為支出年年升高,應該以使用者付費換取更好的服務,卻遭到立委抨擊而不了了之,但2015年還是在國發會要求下通過了,顯示高層認同應該開闢財源來應付逐年升高的訪客人次。

    近來實施收費制的錐麓古道據推測在去年就為國家賺進了600萬台幣,顯示這個模式不是行不通。雖然目前的案例都集中在觀光型的一日/半日行程上,但若套在山岳型國家公園內的多日登山活動上,以這種方式創造收入讓山屋/營地軟硬體服務、步道養護、垃圾清運等更好,何樂而不為?

    .

    3. 商業登山,我們付的錢換來的是什麼?
    無論是「領隊」或「嚮導」,在大部分如今的登山團體中,就是個拿主意的領導者。有跟過商業團的人,應該能記得隊伍裡走在最前面的嚮導;習慣自組隊的人,也知道隊上誰的資歷最豐富,且眾隊員都願意聽他的話。

    然而在90年代,就有前輩觀察到「... 目前我國的登山團隊,對領隊的認識十分淡漠,甚至忽略其重要性,使得領隊的立場變得十分模糊;在另一方面,領隊所應具備的責任感亦漸之消失,逃避責任的風氣反而盛行起來 ...」

    以上話語摘自1993年出版的台灣登山百科全書。就連快30年前就這樣了,現在的我們只能更糟,領隊該具備的技術、經驗、品格,對於新生代山友來說是個模糊的輪廓,虎哥也只是負面教材的其中一頁罷了。

    我們付錢給人,讓他帶領我們爬山,主要就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所以才交由專業人士管理風險。這就是以金錢交換服務,交換領隊/嚮導的知識、能力、責任,讓我們能平安地回家。

    雖然這不代表客戶就免責,但假如是領導者的計畫與決定出了差錯而導致山難,那他即是有失專業,必須承擔或多或少的責任。即便「安全是自己的責任」,但消費者不就是為了保障安全而雇用嚮導嗎?

    4. 虎哥之流能繼續帶隊嗎?是。
    以往在傳統協會與大學登山社的體系底下,不適任的領隊會在通盤檢討後被剝奪帶隊的資格,甚至出現死亡山難後還會連累整個組織,遭到警察機關禁止申請入山證一年至數年不等。

    現在商業框架底下的失職的領隊/嚮導,或是風評不佳的業者,我們可有任何辦法反制?除了上法庭自力救濟之外,沒有。承1.與2.,就連使用者管理與商業活動定義都不清不楚,這真是談何容易。

    於是消費者陷入了一個只能自立自強的尷尬處境。對於大眾而言,誰會知道同行程不同業者的報價上差異會體現在何處?誰能輕鬆查到某業者的風評如何?假設某業者早就聲名狼藉、素有劣跡,為何還能持續穩定出團?我說過了,登山安全不是僥倖的安全,我們都不應該拿命賭在低價團的俄羅斯輪盤。

    所以我才在去年登山研討會論文中建議政府(現在的主管機關是體育署)應該盡快確立未經許可在國家公園/林務局轄區內營利是為非法,建立業者名錄,有個基本的列管機制,起碼能夠阻止極端個案繼續帶隊賺錢,以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這不是反應過度。人命啊。這個時代,寄望跟團的客戶都能對自己負責只是種奢望,總是有依賴度特別高的一群人,甚至人數只增不減,除了長期宣導教育外別無他法;但另一方面,商業管理體制上的革新,是現在就能做的事情,雙管齊下豈不美哉?

    以民間發起之嚮導協會等方式來促成有效管理、去蕪存菁,一直以來都有人在談論,但尚無實質進展,我們剩下的解決之道,無非就是讓公權力出手了吧。

    .

    現在正是「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但政府究竟想不想讓我們陳舊的體制與國際看齊,讓中外訪客都能滿意、安全地完成登山行程?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團結、監督,是我們公民擁有的最強力量。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