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工作日常
【住院醫師工作日常:外科系】
👉🏻可右滑看圖
住院醫師在你的印象中,是不是都住在醫院裡,忙東忙西十分忙碌,看起來很邋遢蓬頭垢面呢?今天壞醫生就來帶大家看看,住院醫師一天工作的日常٩(˃̶͈̀௰˂̶͈́)و 不過不同科別工作內容差異頗大,壞醫生大致分為內科系病房(不用開刀但要顧病...
#醫院工作日常
【住院醫師工作日常:外科系】
👉🏻可右滑看圖
住院醫師在你的印象中,是不是都住在醫院裡,忙東忙西十分忙碌,看起來很邋遢蓬頭垢面呢?今天壞醫生就來帶大家看看,住院醫師一天工作的日常٩(˃̶͈̀௰˂̶͈́)و 不過不同科別工作內容差異頗大,壞醫生大致分為內科系病房(不用開刀但要顧病房)、外科系(要開刀+顧病房)、門診科(以看門診為主,沒有病房或較少住院病人)、和二線科(比較少接觸到病人的)來為大家介紹一波🥺
繼上次介紹內科系病房,今天來介紹「外科系」,內外科最大的差別就是要不要「開刀」,外科系包含各大外科(消化、乳房、心臟血管、胸腔、神經、整形、小兒外科)、泌尿科、婦產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顎面外科等,不過各科別還是有些專科工作上的差異,這系列文章主要分享大致上的共通點。
1、晨會:如同內科系病房,早上到醫院第一件事通常是開晨會(如果有的話),會由其他醫師在台上報告論文、病例,會後提問題討論,是個吸收新知的好機會。
2、看病人:如同內科系病房,一樣印清單、抄生命徵象和檢驗報告結果、問病人症狀/食慾/排泄/排遺狀況等,但外科系比較特別的是,大部分術後病人皆有傷口,需多看傷口是否乾淨、有無滲血或分泌物,並且幫病人換藥(移除舊的紗布,拿沾克菌寧或優碘藥水的棉棒三消傷口,再蓋上新的紗布),部分病人甚至有引流管或引流袋(CWV、RD、Hemovac、Pigtail、PTGBD、PTCD、Penrose、造口等非常多種),要特別注意引流的量和顏色是否異常。另外,因許多手術會全身麻醉,術後腸道蠕動尚未恢復,通常需禁食一段時間,此時病人的營養與點滴的搭配、以及是否有排氣和排便也要多多注意。
3、跟主治醫師查房:倘若不急著上刀或跟刀,可跟著主治醫師查房,主治醫師大多會先點開系統看TPR、問病人的狀況,接著才去病房看病人,口頭交代要開的檢查、藥物,此時要仔細把全部事項記下來,等查完房後開立。外科系比較特別的是,有時主治會交代要幫病人「拔drain」,也就是病人引流管的量變少、顏色變淡,可以移除引流管了,或者是拆傷口的縫線,就拿著鑷子和剪刀幫病人剪線拔管吧~
4、開醫囑、打病歷:如同內科系病房,開立主治醫師交代的檢查和藥物,打每天的病程紀錄(依SOAP格式,紀錄病人有何不舒服/主訴/症狀、身體理學檢查狀況、管路及引流、檢驗檢查結果、綜合評估、計畫處置等等),而要出院的病人則要打出院病摘。
5、上刀or看刀:這是外科系獨有的工作內容,會安排住院醫師跟著主治醫師去開刀房上刀,R通常是第一助手,PGY通常是第二助手或在旁看刀,助手醫師的工作常是幫忙拉勾或suction吸水吸煙霧,比較資深的R或第一助手可以拿皮刀劃皮、電燒刀燒組織、主操作內視鏡手術等。上刀是件很累的事,除了少數內視鏡的刀可以坐著,大部分都要站著開刀,快的1小時,久一點的可能要3~4小時甚至6~8小時以上,非常考驗體力、腿力、和腰力,連續站這麼久都不能喝水廁所,外科醫師真的很辛苦QQ
6、待命or接胚:結束上述事情後,就可以去辦公室或會議室休息待命,如果病人有狀況會被call去評估處理,或者新病人報到了要你去接(問病史、做身體檢查、開醫囑、打入院病摘),而外科系病人大多會在術前一天入院,必須開「pre-op order 術前醫囑」,包括禁食時間、清腸、點滴補充、給予預防性抗生素等。比較資深的住院醫師可能還要負責看會診、做進階procedure。
7、下班或值班:現在住院醫師週休二日,撇除有時假日要值班外,正常是上平日白班,早上7、8點上到下午5點下班,但有時可能要留下來夜間值班,繼續在醫院上班到隔天中午12點才能下班(PM off),很是辛苦😢 至於值班時都在做什麼、會遇到什麼垃圾事,#之後的文章再和大家詳細分享>
克菌寧白藥水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咳嗽藥水 百百種,效果大整理✨
「醫師我的小孩咳嗽咳了一、兩個禮拜怎麼都還沒好?」在診間很常聽到許多焦慮的家屬,被小孩的咳嗽搞到發瘋,每天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值小孩感冒班,整個累到魂飛魄散!😭
其實咳嗽是人體重要的 #自我保護機制,可以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假如不分青紅皂白就喝止咳藥水,只是治標不治本,反而可能會使病情更糟,因此其實最重要的是確定診斷方向,說不定小孩是細菌性支氣管炎、鼻竇炎需要使用到抗生素的情況了、或是氣喘在咳需要使用支氣管擴張劑...。
👉 詳情可參考我之前寫的「#慢性咳嗽常見原因」文章
https://reurl.cc/ZG2KEa
但是完全不用止咳藥,讓小孩晚上咳個不停沒睡好,身體也沒體力打敗病菌,因此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止咳化痰的藥水大致分類與效果💟
--
📣 #鎮咳劑 (Antitussives)
🔖 #非麻醉鎮咳劑:抑制咳嗽作用,不具成癮、鎮痛性,較安全
📌 Dextromethorphan (#息咳液):抑制咳嗽反射
📌 Butamirate Citrate (#停咳喜、#必達米瑞):止咳、改善呼吸道受阻
📌 Dimemorfan (#優喉):作用於咳嗽中樞,鎮咳
📌 Platycodon Fluid extract (#鎮咳祛痰液)
🔖 #麻醉性鎮咳劑:含可待因或嗎啡,具有強效鎮咳及鎮靜作用,長期使用會有 #成癮性 問題,所以只適合用來治療短暫嚴重的咳嗽症狀,另外因兒童藥物代謝能力差,新生兒血腦屏障發育未完全,要小心嘔吐、心悸、頭暈、#呼吸抑制 等嚴重副作用,#建議滿12歲 才能使用麻醉性止咳劑
📌 Codeine Phosphate (#停咳、#康是寧糖漿)
📌 Opium Tincture (#甘草止咳水)
--
📣 #化痰劑 (Mucolytics) & #祛痰劑 (Expectorant)
此類藥物可以減少「#痰的粘稠性」,讓痰更容易咳出,還有其他效果如附註
📌 Carbocisteine (#莫喀):減少咳嗽反射敏感度
📌 Acetylcysteine (#愛克痰:#小鳥粉):斷裂黏液蛋白的雙硫鍵,加速受傷黏膜修護
📌 Bromhexine (#杜息咳):活化呼吸道纖毛上皮,增加祛痰效果
📌 Ambroxol (#舒痰液、#美舒咳):提高肺部界面活性劑產生,活化纖毛上皮,增加祛痰效果
📌 Glyceryl guaiacolate (#咳酚):使痰吸收水分減低表面張力,潤濕氣管減少黏膜刺激
--
📣 #支氣管擴張劑 (Bronchodilator)
作用於呼吸道平滑肌使其舒張,讓緊縮的呼吸道暢通,主要用在 #短期治療 呼吸聲有咻咻喘的過敏氣管、支氣管氣喘、急性細支氣管炎等疾病,但因讓呼吸道暢通有時也可以促進痰較容易咳出,所以複方咳嗽藥水裡面也常加入支氣管擴張劑。但須注意因為是交感神經興奮劑,心跳加速、心悸、臉部潮紅、手腳發抖、入睡困難等副作用
📌 Procaterol (#喘解、#滅喘淨):注意使用 #次數通常是一天早晚兩次🔥
📌 Dl-methylephedrine (#息咳寧)
📌 Orciprenaline (#杜息咳)
--
👑 重點:三類藥物使用時機💥
✅ 因為痰多造成的咳嗽可以搭配化痰劑類藥物,可以減少痰的黏稠性、增進呼吸道纖毛排痰能力…等效果,讓過多、過黏的痰液趕快排出。但其實 #最好的化痰藥其實是喝水🤣吸蒸氣也是有幫助。
✅ 有時候痰液塞住或氣管收縮原因造成氣道狹窄,尤其是有聽到咻咻喘的聲音的話,加支氣管擴張劑會有幫助,但注意喘解、滅喘淨單方支氣管擴張劑,使用次數通常是一天 #早晚兩次,和一般三餐加睡前的感冒藥次數不同。🔔
✅ 但這上述兩類藥物使用,尤其在 #初期咳嗽次數可能不會減少,第一個是因為要先把塞住的痰咳出來,第二個是因為感冒病程還沒到,呼吸道還是持續有發炎分泌物持續形成痰液,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加上鎮咳劑 (Antitussives)。
✅ 尤其是晚上,沒有鎮咳藥物作用可能無法好好休息,精神體力就無法恢復,自體免疫力就無法打敗病菌。但注意不能一味的鎮咳,該排除的痰還是要排出來,不然就像掩耳盜鈴一樣😅
✅ 另外鎮咳效果更好的麻醉性止咳劑 (停咳、甘草止咳水) 要 #滿12歲以上 才能使用,避免呼吸抑制等恐怖副作用。
--
🔔 結論
即便看似簡單的止咳化痰藥,背後也是有許多學問的,但重點咳嗽不癒還是要看醫生,這樣才能真正對症下藥,還有多喝水是最好的化痰藥。💖
克菌寧白藥水 在 小學護成長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Necrotising Fasciitis >
那個深夜,我和醫生同事 N 坐在電腦面前,一起輸入那些我照顧過的病人名字/他看過的會診病人住院編號。
對,我們恰巧也有同樣的習慣 — 定時會在電腦系統,看看那些曾經熟悉的面孔,在後來遇到的遭遇。
小護在臨床系統輸入食肉菌叔叔的名字。
一如所料地,彈出來的白色小格,告訴你病人已於某月某日死亡,然後進入了屬於他的黑色畫面。
(註:藍色畫面是男病人、粉紅畫面是女病人、黑色畫面指病人已死亡。)
說起來,對食肉菌叔叔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破爛不堪的大腿呢。
- - -
那是我從學生年代開始,清洗過最破爛的傷口。
不,那其實不只是傷口 — 還有黃色一顆顆的皮下脂肪,和肉眼看得見的肌肉層。
右邊大腿的皮膚,在先後七次的清創手術中,大部分組織都已經被切除。
打開一層又一層的繃帶和紗布,拿起針筒、把消毒藥水灌溉在大範圍的傷口,然後覆蓋上不同的敷料,再圍上一圈圈的繃帶。
我、小伙伴和資深同事三人合力,還是花了大半個小時,才把傷口清洗完畢。
- - -
食肉菌感染,正名為壞死性筋膜炎 (Necrotising Fasciitis, NF)。
說是「食肉菌」,但這其實是可由不同細菌引致的嚴重感染,破壞身體組織或肢體,令其壞死。
這是死亡率甚高的急症,病者需儘早接受抗生素治療、進行手術清除壞死組織或截肢,以阻止感染擴散。
食肉菌叔叔是我在兩個月前照顧過的病人。
六十多歲的叔叔是個糖尿病患者,因為壞死性筋膜炎,導致右腿大部分組織壞死。
每隔數天,骨科醫生便會為他進行清創手術,切走腿上那些已經壞死的部分,防止食肉菌繼續擴散。
看著叔叔的感染不受控制,併發了敗血性休克,骨科醫生們希望為叔叔進行截肢手術。
我們每個都知道,若不進行截肢手術,叔叔的情況只會每況愈下。
一方面食肉菌有機會繼續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另一方面,失去了皮膚作為屏障,其他細菌很容易便能走進身體裏面,造成感染;
最壞的結果,是敗血症越變嚴重,導致死亡。
只是那時候,雖然已被插喉、說不了話,但意識還清醒的叔叔不停搖頭,和太太堅決反對進行截肢手術。
那時候,我們都不明白,為什麽叔叔和他太太堅決反對截肢。
也許是不太明白疾病的嚴重性;
也許是害怕失去了一隻腿,日後生活上要面對大小的困難;
但留住大腿,真的比留住生命重要嗎?
- - -
某個下午,我再次成為叔叔的主責護士。
數天過去,他已經需要高劑量的強心藥維持血壓,人也變得昏迷不醒。
探病時間,我和叔叔的太太談了好久好久。這是我第一次碰上她。
一方面希望趁空向她更新叔叔的病況;
另一方面希望了解一下,他倆選擇不進行截肢手術的背後原因。
我以為太太不太明白叔叔的病況,也缺乏相關的知識,才會作出這樣的決定;
但意外地,她的思緒比小護想像中清晰得多。
她說,在他還清醒的時候,看過自己傷口的照片,還是堅決反對截肢手術。
她說,她其實哀求了他整整兩天,但他還是同樣堅持。
她說,她猜他寧願死亡也不願意失去大腿吧。
内心掙扎的她,問了小護幾個好難回答的問題。
「如果叔叔是你家人,你會同意進行手術嗎?」
「進行截肢手術,對他而言是最好的選擇嗎?」
「又有誰能保証,他完成手術後一定不會死亡?何不保存他的大腿,為他保留對他而言最重要的尊嚴?」
紅透了的眼眶,終於流出了涙水。
她其實比誰都更要明白,她正慢慢地失去同行二十多年的他。
我知道,那其實是她經過思考後,作出最痛苦的決定。
- - -
兩個月後的夜晚,我們再次說起食肉菌叔叔。
「雖然叔叔清醒的時候,明確表示他不願意接受手術;但那時候他被插管說不了話,並給予了鎮靜藥,我們其實沒辦法得知是否完全明白自己的病況。到後來他昏迷不醒,他的想法有否改變,我們已無從得知...」 N 醫生說。
小護覺得,醫學和護理是種奇妙的事情。
是科學、也是人文,是倫理學、也是社會科學。
我們治療的不僅是疾病本身,而是每個不同的生命個體。
當你站在不同位置,你看的也不盡相同。
病人、家人、小護、甚至是不同專科的醫生,看事情的角度也可以很不一樣。
在面對著不同的情況和兩難局面,當你站在不同身份,對「維持病人最佳利益」的問題,也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我們也許覺得截肢保留生命才是最重要;
他覺得要留住大腿捍衛自己尊嚴;
她覺得這一切也應該尊重他的意願;
但,從來也沒有任何決定,是站在絕對正確或錯誤的對立面。
這一切只在乎,我們照顧的是疾病本身,還是病人本人。
記得那陣子,病房剛巧有不少壞死性筋膜炎的病人。
他們遭遇不同,決定不同,命運也不一樣。
有病人病情較輕,幸運地能保存下肢;
有人失去意識,家人同意截肢保命,後來開了氣管造口,並在我們病房住了一段頗長的時間;
至於食肉菌叔叔,到後來情況不能逆轉,太太同意拔除呼吸喉管不再插喉,並轉回普通骨科病房。
食肉菌叔叔離開深切治療部一星期後,於骨科病房與世長辭。
- - -
記得和太太討論的那天,我其實没有回答她的問題。
只是嘗試讓她知道,不要為動手術與否這個決定感到内疚或後悔。
從來也没有絕對正確或不正確的決定。
只要選擇你認為最適合叔叔的,就好。
為你們的不幸感到難過...
“You treat a disease, you win, you lose. You treat a person, I guarantee you, you’ll win, no matter what the outcome.” - Patch Ad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