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光電效應實驗台大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光電效應實驗台大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precession (little-boy)看板NTU-Karate標題轉貼文章--光子世紀之...
光子世紀之謎
石明豐/臺灣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2005.6. 27 中國時報
"光子"(photon)這個字是由化學家路易斯(Lewis)於1926年提出,以稱呼
愛因斯坦用以解釋光電效應實驗的光量子。但光子觀念的起源,應該回
溯到十九世紀中。
源起:溫度與電磁波頻譜之關連
十九世紀時,科學家理解到高溫物體(如熾熱火紅的鐵塊)之所以會發
光,是因為物體上的電荷處於高溫狀態而激烈運動,因而發出電磁波;
此種純粹由熱而產生的電磁波,就被稱為黑體輻射(blackbody
radiation)。當時的熱力學和電磁學大師—克希何夫(Kirchhoff)對於
黑體輻射十分感到興趣。他考慮一個任意形狀及材質的中空容器,處在
某一固定溫度的熱平衡狀態。他推論這個容器內壁所發出的全部電磁輻
射能量,必須等於其所接受的全部電磁輻射能量,否則容器內壁的溫度
應該要會上升或下降,即脫離了熱平衡。他也證明,這樣的黑體輻射,
在各個電磁波段能量的比重(稱為頻譜),和中空容器的材質與形狀都沒
有關係;唯一對電磁波頻譜造成影響的就只有溫度。但克希何夫無法得
到頻譜和溫度之間的關聯。
大事件1:1900年/普朗克發現輻射定律
在1900年,黑體輻射頻譜的正確形式被普朗克(Planck)發現。在當年十
月的某天早上,普朗克的同事到普朗克的家裏拜訪,並順便將他之前由
實驗所量得黑體輻射頻譜的溫度數據給普朗克。普朗克推論既然黑體輻
射的頻譜函數與中空容器的材質和形狀無關,那他可以假設,這個中空
容器就是一個長方體金屬盒,長方體金屬盒內可存在的電磁波模式,早
已在電磁學裏被研究透徹。而熱力學告訴我們,溫度會造成電荷激烈運
動並因而發出電磁波,這些電磁波也必須符合長方體內可存在的電磁波
模式。
普朗克在作進一步計算前,作了一個空前的猜想(他自己稱為”快樂
的猜想”),就是長方體內每一個可存在的電磁波模式的能量,只能是
某個常數(即普朗克常數)乘以該電磁波模式頻率的整數倍。作了這個假
設後,他計算得到黑體輻射頻譜與溫度的關係,而這個關係式,和他當
天才從他同事那裏得到的實驗數據完全符合,這就是黑體輻射頻譜的溫
度函數(稱為輻射定律)。
大事件2:光電效應之三大疑團
在19世紀末,有另一個著名但無法解釋的實驗—光電效應實驗。赫茲
(Hertz)和李納德(Lenard)發現當光照在金屬板時,可以測量到電流,
而沒有光時,就量不到電流。但令當時所有的科學家都感到困惑的是
以下幾個觀察到的結果:(一)增加照射光強度,只能增加電流,卻無
法增加電子的動能。(二)不管多強的紅光都無法產生光電流。( 三)即
使用非常弱的紫光去照射,也可以產生光電流,而所激發出來的電子,
其動能也比用強的藍光激發出的電子動能大。
大事件3:1905年/愛因斯坦光量子理論引爭議
1905年,愛因斯坦將普朗克所提出的理論,賦予一個更深物理意義,
認為光是由個別獨立的光量子所組成,而每個光量子的能量,就是光的
頻率乘以普朗克常數,那麼由一個光量子所激發出來的電子,其能量應
和電磁波的照度無關,只和電磁波的頻率有關。如果增加電磁波的照度,
只是增加發射出的電子數目,與電子的動能沒有任何關係。當愛因斯坦
提出這個電磁量子觀念時,許多的科學家都對這樣的粒子說抱持著懷疑
的態度。其中以普朗克的態度最為有趣,雖然他本人是電磁波能量量子
化的始作俑者,他也無法完全接受光的粒子說。
在他的觀念裏「我們應該將量子理論的問題轉化成物質能量和電磁波
之間的交互作用。」事實上,這是「半古典方法」的最原始想法,認為
電磁波的振幅量值可以是連續的,並不須要把它當成是粒子。物質的能
量態是量子化的,而電磁波可以傳給物質的能量量值,就是這個物質量
子態之間的能量差。即使到現在,半古典方法仍然有它的一席之地,除
了某些物理問題,如蘭姆偏移(Lamb Shift),光子糾纏對(entangled
photon pair)等需要以全量子化(即將電磁波視為粒子,且物質的能量
態也是量子化的)來處理外,大部分的問題以半古典方法就可以解決了。
電磁波全量子化實證:量子電動力學 成功解釋蘭姆偏移
支持電磁波全量子化的證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47年所觀察到的
蘭姆偏移。蘭姆在實驗觀察到原子光譜裏,2s1/2和2p1/2兩個軌域有很
小的能量差異,但是根據相對論量子力學,這兩個狀態應該有相同的能
量。在之後一年,量子電動力學就成功的理解蘭姆偏移,這是因為真空
擾動的能量會使電子偏移其原來的軌域,而s軌域較接近帶正電的原子
核,故受到較p軌域為大的影響,因此這兩者會有細微的能量差。
尋找光子! 科學家永不放棄的課題
直到現在,許多科學家們仍在研究光子,這其中,糾纏光子對、
多光子干涉(multiphoton interference)、量子拍頻(quantum beats)、
遠距量子傳輸(quantum teleportation)、量子通訊(quantum
communication)等都是其中熱門的研究題目,而且量子電動力學的理論
就已經足夠可以用來解釋這些結果。但是什麼是光子?光子 在哪裏?
我們卻仍然提不出答案。也許在1905年,當愛因斯坦賦與光具有粒子特
性時,他並沒有預料到,「光子」到了下一個世紀,仍然保持謎樣的身
份。
實驗室報告
電磁波具有粒子和波動兩種看似互相矛盾性質的問題,並沒有阻礙
愛因斯坦思考更多關於光的量子性質。憑藉著對熱力學的深刻理解,愛
因斯坦推導出關於原子在不同能階間躍遷速率的愛因斯坦AB係數。在當
時,由原子光譜實驗已經知道,原子在躍遷時分為兩種,對應到暗線光
譜的是原子吸收光子由低能量狀態躍遷到高能量狀態,而對應到亮線光
譜則是原子由高能量狀態躍遷到低能量狀態而發射出光子,但是這兩種
情形發生的速率關係並沒有人知道。
■結論1:受激輻射造就「雷射」發明
愛因斯坦於是假設物質與周圍的電磁輻射達到熱平衡,而若物質在
平衡狀態,則按照統計力學的結果,其在不同能階狀態的原子個數,會
以馬克士威-波次曼(Maxwell-Boltzmann)分佈函數來決定。由此,愛因
斯坦得知:要能達到熱平衡,則原子在躍遷時必須分成三種類型:自發
輻射—即在高能階狀態的原子會自然地落到低能階狀態並發出一個光子;
受激吸收—即在低能階狀態的原子會吸收一個光子而跳到高能階狀態;
及受激輻射—即在高能階狀態的原子會受到其他光子的激發而落到低能
階狀態並同時發出一個光子,而這個受激而發出的光子會與激發它的光
子有完全相同的性質。也是這最後一項—受激輻射,使得四十年後科學
家得以成功的發明雷射。
■結論2:量子電動力學無法解釋光子
1927年,狄拉克(Dirac)成功地將電磁波以全量子化來處理,之後由
狄拉克和其他的物理學家將這個理論發展完備,成為量子電動力學,解
決了半古典方法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量子電動力學並不能告訴我
們,光子到底在哪裏。光子和電子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電子的位置在量
子力學裏有一個位置算符,但對於光子而言,並沒有一個相對應的光子
位置算符。愛因斯坦認為光子是如同電子一樣的奇異點,並沒有在量子
電動力學中完全得到背書。
■現代科學大突破 利用量子糾結成功複製雷射
澳洲物理學家林平開和鮑溫於2002年在坎培拉澳洲國立大學將一束有
訊息碼的雷射光成功加以「空間轉移」,創下世界性的科學突破。他們運
用「量子糾結」的歷程,將雷射在光學通訊系統的一端解體,又在一公尺
外將之複製出來。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9.223.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