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元首的憤怒惡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元首的憤怒惡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元首的憤怒惡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元首的憤怒惡搞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XXY 視覺動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歷史上的今天 1945-MAY-09 二戰歐洲戰場終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隨著希特勒在4月30日自殺後,柏林戰役也進入尾聲階段。盟軍攻破納粹德國的柏林大本營後,德國與盟軍所簽屬的無條件投降書,在5月9日這天開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時差的關係,西方國家普遍將二戰歐戰勝利的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1945-MAY-09 二戰歐洲戰場終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隨著希特勒在4月30日自殺後,柏林戰役也進入尾聲階段。盟軍攻破納粹德國的柏林大本營後,德國與盟軍所簽屬的無條件投降書,在5月9日這天開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時差的關係,西方國家普遍將二戰歐戰勝利的紀...

元首的憤怒惡搞 在 XX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24 05:50:51

#歷史上的今天 1945-MAY-09 二戰歐洲戰場終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隨著希特勒在4月30日自殺後,柏林戰役也進入尾聲階段。盟軍攻破納粹德國的柏林大本營後,德國與盟軍所簽屬的無條件投降書,在5月9日這天開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時差的關係,西方國家普遍將二戰歐戰勝利的紀...

  • 元首的憤怒惡搞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9:31:37
    有 43 人按讚

    #歷史上的今天 1945-MAY-09 二戰歐洲戰場終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隨著希特勒在4月30日自殺後,柏林戰役也進入尾聲階段。盟軍攻破納粹德國的柏林大本營後,德國與盟軍所簽屬的無條件投降書,在5月9日這天開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時差的關係,西方國家普遍將二戰歐戰勝利的紀念日定在收聽到新聞廣播的5月8日,蘇聯或是東歐國家,則是將勝利日訂在5月9日。

    ▶ YouTube收看:
    https://youtu.be/2KC1sLglbSk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zjr2ngbynb08739tvpbn68

    從德國在1939年入侵波蘭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1945年打了將近6年的時間,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戰爭。二戰結束後更衍生出民主與共產勢力之間的冷戰對抗,接下來的40餘年,美蘇兩大強權在世界政局上的角力戰,形成一種新型態的戰爭。

    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終戰的電影很多,也有不少戰爭電影呈現了納粹德國在戰爭末期時的頹勢,或是針對希特勒這個歷史人物,有諸多描述。而在2004年,由德國導演奧利華希舒比高所執導的《帝國毀滅》,相信是只要提到納粹德國瓦解的歷史,一定會提到的經典之作。

    就算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完整樣貌,相信有很多人都有看過這部電影中被拿來惡搞的橋段:「元首的憤怒」。這個橋段其實是片中希特勒在柏林地下碉堡中,與剩下的殘兵將領開會時的經典片段。希特勒與將領們在會議室中計畫做最後的困獸之鬥,希特勒則是指揮著他腦袋裡想像中的軍隊,而每個將領則是害怕又無奈。

    這部電影將戰爭末期瀰漫的厭倦感詮釋相當到位,甚至也以納粹德國的主觀視角,看到了人性和政治上的無奈。它大膽嘗試以納粹視角切入歷史,是過去二戰電影少見的觀點,片中直接描寫希特勒,甚至找來瑞士籍和不熟德語的演員來飾演希特勒,觸碰了過去不少文化禁忌。

    想當然爾,電影一出受到了不少爭議和批評;有歷史學家將片中平反納粹分子的動機,或是將枝形容成受害者而非加害者的同情角度,有合理化戰爭罪行的嫌疑;甚至也有歷史學家發現電影中有呈現了希特勒吃含肉的德國餛飩,是與希特勒是素食主義者的史實有出入。但整體來說,電影的取材十分嚴謹,也挑戰了許多過去被認為是禁忌的道德底線,相信能夠提供喜歡歷史或戰爭題材電影的朋友,一個不同的觀點唷!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第二次世界大戰 #ww2 #worldwartwo #歐洲戰場 #希特勒 #帝國毀滅 #downfall

  • 元首的憤怒惡搞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17 14:09:25
    有 883 人按讚


    #瑞士國寶演員岡茨辭世 🇨🇭🇩🇪
     
    「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演員之一,走了。」以電影《帝國毀滅》(Der Untergang)中希特勒一角,打開全球知名度的瑞士國寶級演員——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15日於蘇黎世因癌症辭世,享壽77歲。從影近60年、遊走電影銀幕與劇場舞台之間的岡茨,是德語世界的戲劇泰斗,他所飾演的希特勒更成為全球迷因的惡搞經典。岡茨逝世消息傳出後,不只衝擊德語影壇,整個藝文界與政治圈也為之嘆息。
     
    岡茨1941年出生於瑞士蘇黎世的一個平凡家庭。自年少時代起,岡茨便早早立定演員志向,19歲時以瑞士喜劇電影《戴著紳士帽的男人》(Der Herr mit der Melone)初試啼聲,但卻成績平平,之後數十年反而先在劇場界發跡成名,直到70年代晚期才在電影事業上有一番突破,並逐漸成為德語電影圈、甚至國際影壇的傳奇演員。
     
    從影將近60年,岡茨身後留下無數影迷難忘的經典,包含主演「德國新浪潮」大師文・溫德斯的《慾望之翼》(Der Himmel über Berlin)、荷索的《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參演處理納粹相關題材的《為愛朗讀》、德國「紅軍派」的《赤色風暴》...等,2018年驚駭坎城影展、丹麥鬼才拉斯馮提爾的《傑克蓋的那棟房子》,則是岡茨演員生涯中參演的最後一部電影。演技精湛、角色跨度豐富也讓演員岡茨備受讚譽。
     
    然而,岡茨最為人所知、傳閱度最廣的角色,恐怕仍屬2004年的《帝國毀滅》中,第三帝國破滅之際,殘喘隱身於柏林地下碉堡,最後兵敗山倒、走向自我終結的希特勒一角。
     
    為了揣摩「元首」形象,岡茨曾花了4個多月研究史料,在電影中「元首暴怒」的經典片段,岡茨摘下眼鏡、左手顫抖的傳神演技(他相信希特勒在晚年得到帕金氏症),完美化身暴戾、幾近瘋狂邊緣的「憤怒元首」,更讓他從此在全球聲名大噪。不只電影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岡茨的演出更成為全球迷因惡搞的經典素材。
     
    然而,過往西方影視作品中,基於歷史敏感因素,希特勒鮮少由德語演員演出,擔下重綱的岡茨,又是如何看待演出這個爭議人物呢?儘管入戲甚深,岡茨仍表示「他始終無法說他真的理解了希特勒」,希特勒「毫無憐憫與同情」,「即使是在地下碉堡與他同在的見證者們,也很難說清這個人的本質」;作為瑞士演員,岡茨表示他或能更加中立地還原角色,「把我的瑞士護照,放在我的心臟與希特勒先生(指該角色)之間很有效,這樣一來,他就碰不了我了。」
     
    由於岡茨去世時,仍是象徵當代德語演員最高榮譽的「伊夫蘭之戒」(Iffland-Ring)持有者,按傳統規定,岡茨必須在生前決定將戒指傳予哪位傑出演員,但目前仍沒有下一位持有者的具體消息流出。
     
    作為德語戲劇界的一代傳奇,岡茨辭世令藝文界與政壇齊聲哀悼,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更嘆道,「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演員之一走了,但他的偉大作品將永傳於世。」在將至尾聲的柏林影展上,主席科斯利克(Dieter Kosslick)則如此追憶岡茨:
     
    「我有種感覺,在岡茨離去、去往『柏林蒼芎』(《慾望之翼》片名的直譯,此處為雙關語)的路上,應當無所窒礙,一路好走。」
     
    (Photo Credit:依序為《帝國毀滅》、歐新社、《慾望之翼》)
     
    #岡茨已去往天空 #ripbrunoganz #帝國毀滅 #希特勒 #慾望之翼 #電影 #戲劇 #演員 #瑞士 #德語 #迷因 #brunoganz #derHimmelüberBerlin #derUntergang #hitler #IfflandRing #udnglobal #轉角國際

  • 元首的憤怒惡搞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1-30 13:00:00
    有 784 人按讚


    [#每月國際電影評論] 《希特拉歸來》:德國穿越劇的背後

    近年中國興起穿越小說、穿越劇,回到歷史的橋段忽然成了主流,其實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趨勢。去年一部以「希特拉穿越時空來到現代」為題材的德國喜劇電影上映,頗有差利喜劇之意味,對當下德國乃至全世界右翼復興的社會政治氛圍的暗喻,尤其值得留意。

    影片大致情節是,希特拉在當代德國醒來,用納粹時期的思維理解今日德國社會,發現自己與現實格格不入,起初無比沮喪。他偶然與電視台工作人員Fabian Sawatzki相識,後者當希特拉是一名模仿歷史人物「希特拉」的演員,邀請他參加自己籌劃的紀錄片。二人遂展開了一趟足跡遍佈德國各地的旅途,期間Sawatzki拍攝希特拉「扮演」自己與德國人交流的場面。隨著希特拉在電視節目頻頻現身,德國社會對他「扮演的角色」的印象越發趨於正面,希特拉也逐漸發現,今日德國社會與上世紀30年代,其實存在某種相似,自己「帶領德國人統治世界」的夢想,其實仍有可能實現。當希特拉暗中安排兩個「新納粹」成員將自己打傷後,德國民眾更對他無比同情,視他「與德國人民同在」,最終希特拉計劃「攜民意」重歸政壇。

    乍看起來,這樣的情節異想天開,但根據影片攝製組和片中扮演「希特拉」的演員Oliver Masucci透露,片中「希特拉與今天的德國人民促膝交談」的情形,絕非誇張。在拍攝「紀錄片」橋段時,有不少德國普通人(並非演員)熱衷與希特拉扮相的Masucci自拍;劇組遇到的年輕人多為Masucci的出現驚呼,並上前圍觀;當劇組進入老年人社區時,不少老人甚至對這位「希特拉」傾訴心聲。更令人震驚的是,一名德國人甚至直言「把集中營帶回現實吧!」當然,德國人知道Masucci其實是一名演員,電影中穿越時空的情節,並未在現實中發生。但在類似拍攝經歷背後,「希特拉」作為一種符號,在今天德國社會的被接受、甚至於受歡迎程度,依然令人震驚。

    當我們回顧二戰後的德國歷史與社會演化,這樣的情形,本應不可想象。戰後希特拉個人形象連同其納粹言論,一律成了德國社會的禁忌,戰後一輩德國人及其後代處於一種奇特的社會氛圍。一方面,對於德國在二戰期間,對猶太人、乃至整個世界犯下的罪行的懺悔,深刻地嵌入社會方方面面,成了戰後德意志身份建構之一環;另一方面,任何關於希特拉、納粹的資料都不得輕易曝光,公共場合對其討論也有限,也令新一代對希特拉開始陌生。直至2004年,希特拉的形象才首次以主角身份登上德國熒幕(《希特拉的最後十二夜》);至2010年,德國方才在爭議中開放了首個關於希特拉的歷史展覽,其中希特拉的演說片段全部以「消音」技術處理,只播放圖像。去年希特拉自傳《我的奮鬥》重新出版注釋版,也引起德國社會一陣嘩然。

    只是,正如負責再版《我的奮鬥》的慕尼黑當代歷史研究所學者Andreas Wirsching所指,將希特拉和納粹歷史視為不可觸碰的禁忌,其實無助於德國人真正反思過往,反而會造成希特拉形象的神秘化和崇高化,後果將更為嚴重。這一論述在今日德國,早已不是預言。二戰後,東德就曾出現新納粹主義,認為德國人是二戰中受害者;進入21世紀後,德國新納粹勢力逐步抬頭,將德國戰後大規模引進外來移民的做法視為批判對象,聲稱移民搶佔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間」,呼喚重拾納粹主義,建立「第四帝國」。2000年以來,德國發生過數起新納粹主義者攻擊猶太移民的案例,更出現過數百名新納粹主義者遊行的場面。

    近年來,德國新納粹主義思潮與蔓延整個歐洲的極右主義融合,不少不滿中左建制派政策的右翼選民,也開始與新納粹主義支持者有限度合流。目前「德國國家民主黨」就是以新納粹主義為指導思想、極力反對移民的政黨,而另一極右政黨「另類選擇黨」也以移民、難民問題大做文章。敘利亞難民危機爆發後,默克爾領導的聯邦政府對難民門戶大開、而不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受到人民、乃至地方政府極大反彈,新納粹「驅逐移民/難民」的口號,就更為響亮。回想十年前,另一部惡搞希特拉的電影《玩謝希特拉》上映,片末訪問了不少人對希特拉的印象,主流思想似乎是對他很陌生,而又覺得有點卡通的可笑。想不到在2016年,卻有調查指10%德國人希望重新迎接「元首」,反映世上其實沒有什麼事,是絕對不可能重現。

    由是觀之,德國今日的社會狀態,不能不教人憂慮。當年希特拉之所以能夠成為「民選」領袖,最終建立「第三帝國」,依賴的就是民眾對國內外情勢的憤怒:一方面,《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利益造成巨大傷害,德國工業經濟瀕於崩潰;另一方面,魏瑪共和國憲法雖然民主,但政府先天欠缺執政能力,對社會危機無所作為。希特拉一方面激發德國人的不滿和民族情緒,將社會仇恨引向猶太人和國際社會,另一方面又對德國民眾的訴求開出眾多空頭支票,反復強調「人民意志決定一切」,「激進+民粹」的做法,最終讓他和納粹黨走進議會,引發一場浩劫。

    再看今日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美社會,因移民、社會流動僵化、收入增長停滯等因素,引發的不滿情緒正在積累。當然,今天的極右份子一來沒有擴張野心,二來不至顛覆民主法治,將之視作希特拉都是有失偏頗;但重點是,他們所代表的民意,卻是實實在在的。正如影片末,識破希特拉「穿越」真相的Sawatzki被關進精神病院,希特拉則自豪地表示,自己無法被殺死,因為自己「在每一個人心中」。這一場景,會否成為現實,你說呢?

    沈旭暉 信報財經月刊 2016年12月

    #希特拉歸來 #納粹德國

    延伸閱讀:德國由納粹國到聯合國?
    http://bit.ly/1XvkcKb

  • 元首的憤怒惡搞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21:00:18

    #歷史上的今天 1945-MAY-09 二戰歐洲戰場終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隨著希特勒在4月30日自殺後,柏林戰役也進入尾聲階段。盟軍攻破納粹德國的柏林大本營後,德國與盟軍所簽屬的無條件投降書,在5月9日這天開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時差的關係,西方國家普遍將二戰歐戰勝利的紀念日定在收聽到新聞廣播的5月8日,蘇聯或是東歐國家,則是將勝利日訂在5月9日。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zjr2ngbynb08739tvpbn68

    從德國在1939年入侵波蘭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1945年打了將近6年的時間,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戰爭。二戰結束後更衍生出民主與共產勢力之間的冷戰對抗,接下來的40餘年,美蘇兩大強權在世界政局上的角力戰,形成一種新型態的戰爭。

    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終戰的電影很多,也有不少戰爭電影呈現了納粹德國在戰爭末期時的頹勢,或是針對希特勒這個歷史人物,有諸多描述。而在2004年,由德國導演奧利華希舒比高所執導的《帝國毀滅》,相信是只要提到納粹德國瓦解的歷史,一定會提到的經典之作。

    就算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完整樣貌,相信有很多人都有看過這部電影中被拿來惡搞的橋段:「元首的憤怒」。這個橋段其實是片中希特勒在柏林地下碉堡中,與剩下的殘兵將領開會時的經典片段。希特勒與將領們在會議室中計畫做最後的困獸之鬥,希特勒則是指揮著他腦袋裡想像中的軍隊,而每個將領則是害怕又無奈。

    這部電影將戰爭末期瀰漫的厭倦感詮釋相當到位,甚至也以納粹德國的主觀視角,看到了人性和政治上的無奈。它大膽嘗試以納粹視角切入歷史,是過去二戰電影少見的觀點,片中直接描寫希特勒,甚至找來瑞士籍和不熟德語的演員來飾演希特勒,觸碰了過去不少文化禁忌。

    想當然爾,電影一出受到了不少爭議和批評;有歷史學家將片中平反納粹分子的動機,或是將枝形容成受害者而非加害者的同情角度,有合理化戰爭罪行的嫌疑;甚至也有歷史學家發現電影中有呈現了希特勒吃含肉的德國餛飩,是與希特勒是素食主義者的史實有出入。但整體來說,電影的取材十分嚴謹,也挑戰了許多過去被認為是禁忌的道德底線,相信能夠提供喜歡歷史或戰爭題材電影的朋友,一個不同的觀點唷!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