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元朗雀鳥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元朗雀鳥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元朗雀鳥店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Mark ma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黃昏經過元朗馬田路一帶的明渠,或者說是連接山貝河的一條引水道。我放眼望過去,一二百米內都站滿了野鴿及其他品種的雀鳥。有些會飛上行人路上覓食,有些在水道上自由自在。 這種情景,不同人當然有不同的感受。大部分非元朗人如我當然很享受如此斜陽伴鳥飛的景致。有不少人更會善心大發或純貪得意的灑滿一地零食餵雀。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總有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理由可以很簡單。 「全香港只餘下28個雞場,我們屬於較大規模的農場,如果連我們都交還雞牌,以後要吃到本地新鮮雞就更難。」農圃雞場主人Gary說。 說來悲壯,皆因過去二十年,是活雞市場的抗戰史。 1997年本港首次爆發H5N1禽流感,出現人類感染個案,政府為抗疫情下達「殺雞...
-
元朗雀鳥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3-02 16:46:46為何總有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理由可以很簡單。
「全香港只餘下28個雞場,我們屬於較大規模的農場,如果連我們都交還雞牌,以後要吃到本地新鮮雞就更難。」農圃雞場主人Gary說。
說來悲壯,皆因過去二十年,是活雞市場的抗戰史。
1997年本港首次爆發H5N1禽流感,出現人類感染個案,政府為抗疫情下達「殺雞令」。05、06年香港成為全球唯一禁止散養活家禽的地方,政府推出家禽農場自願退還牌照計劃;2008年再下一道猛藥,推出家禽農場/行業結業特惠補助金,吸引雞農及雞販交還牌照,接着實行雞檔日日清雞政策。
本地活雞業正式敲下喪鐘。
二十年間,本地雞場由個191個,到今天只剩下28個。在這樣一個活雞荒亂年代,大多數人都選擇離場,用盡最後一口氣都要堅持到底的人已很少。
Gary與Yvette這對夫妻檔是難得有心人。
「我02年回香港,03年沙士後接手農場。」Gary憶述。
移民澳洲生活多年,兩夫妻都從事與I.T.相關的工作,回流只因Yvette父親想關掉當時有四十年歷史的雞場。「我未出生,農場已經在經營。高峰期曾飼養十多二十萬隻活雞。2001年母親逝世,加上政府管制又愈來愈多,父親想關掉農場。我覺得可惜,不想香港沒有新鮮雞可以吃,回來接手。」Yvette說。Gary補充道:「當時以為營運農場很簡單。」
現實卻困難重重。像政府對雞場的嚴苛管制,幾乎令農場營運不下去。
「雞不可走地飼養,一見即罰款;雞場必須包得嚴實,以防外來雀鳥把病毒傳染給雞隻;舊式雞舍雞籠都是木造,政府要求要改為鉛水鐵;還有改善排污及興建化糞池。我們的雞場規模不算少,有18個雞舍八萬隻活雞,可以想像投資下去需要很多錢,卻不一定能賺回來。」Yvette說。
此外Gary一個新手,連飼養雞隻都不懂,更談何營運。「真的由鏟屎餵食開始學起。說真的,雞屎味道真的很難頂,我都是硬着頭皮做。員工都比我有經驗,我不學,很難服眾。」Gary憶道。他的堅忍令不少人感到佩服,包括從小與雞為伍的太太。「我從小在雞場長大,與雞同吃同睡,當然不覺得養雞有甚麼困難。但他一個新手,卻能堅持下去,確實很難得。因為有他與及農場工作十多年的員工,農場才能運作下去。」Yvette說。
前路艱難,最初數年一直虧損,要捱過去就要想辦法。前後花了十年研究出健康雞種──農圃雞及農舍雞。一條龍生產,自家雞婆生蛋再孵化,以天然飼料餵飼長大,沒下激素催谷,養足100至110日才售賣。雞隻皮爽少肥油,目標是攻入健康市場。然而飼養期愈長代表成本愈高,利潤極少。「一斤雞才賺三四元,但飼養期長,斤両卻不及大陸或其他雞重,每隻可賺的不多。」Gary說。
碰巧遇上廚師Joe及Charles,有意用他們飼養的雞隻做菜,四人一拍即合,在元朗開外賣店,實行真正農場到餐桌,為活雞尋新血路。「我與Charles經營私房菜到會四年,一直的理念都是要運用新鮮優質食材。偶然認識了Gary夫婦,知道他們在本地飼養雞隻,試過他們的雞,發現很難得很有雞味。與他們交談下,發現有開餐廳的念頭,不如一起開店賣雞菜式吧。」Joe說。
第一道想到的是慢煮農場雞,「把農舍雞的雞殼熬湯,再把雞放入雞湯中低溫80℃慢煮兩小時。」Joe解釋。皮爽肉有咬口,還嘗到濃烈雞味,試過的人都感嘆,想不到今時今日還能重拾吃雞有雞味的滋味。
店裏還有很多雞菜式,沙律、雞湯、意粉,更用自家生產的自然蛋做甜品。「雞蛋都是自然生產,有時一日一隻,有時數天才一隻,營養足夠,蛋味特別濃。每次採完蛋都會新鮮製作甜品。」Yvette解釋。
因為認真用心,前陣子更首獲米芝蓮推介,為四人打下強心針。「可以營運都想繼續營運,因為我們真的想香港人能吃到新鮮雞。」四人如此祝願道。
Fork Eat
地址:元朗鳳攸北街11-15號益發大廈10號舖
電話:2336 9698/9326 8954(Whatsapp)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12nn-9pm,逢星期一休息
農舍雞售賣點
農舍香港
地址:跑馬地黃泥涌市政服務大樓地下P4號舖
FB:farmchickenbrand
========================================
飲食男女App大革新!立即開App寫食評,下一個食神可能就係你!✍
?iOS App 下載:http://goo.gl/ZNVWFd
?Android App 下載:http://goo.gl/MrW6YE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
元朗雀鳥店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3-24 02:09:02花墟道(Flower Market Road)是位於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著名道路,以沿道路的多間鮮花盆栽店鋪組成的旺角花墟而聞名。道路位於太子一帶,為東西走向,與太子道西並排,西端到達洗衣街,東端則連接園圃街(雀仔街)。全長300米。1889年以前界限街為中英邊界關卡,邊界關卡規定早上六時開關,日落之後閉關。由於1900年代香港有大量鮮花供應,每天花農集中於現今的花墟道一帶擺賣。他們稱此處為花墟,原因是廣東人把聚集成市、關閉之後即空置的市場稱為墟市,花墟因而得名。其後政府開闢此處為街道,便將街道命名為花墟道。旺角大球場前身為陸軍球場,1961年移交前市政局。旺角大球場初時名為市政球場,市政局於1973年6月16日開放啟用時名為旺角大球場。
大坑東蓄洪計劃的設計,旨在防止旺角一帶因大量雨水從獅子山向南湧下而發生水浸。該區在1997年和1998年先後有嚴重水浸事故,突顯了問題的嚴重性。九龍塘和又一村一帶近年不斷發展,使下游的地面徑流量增加,即使現時已有三條雨水幹渠排放雨水,但仍不勝負荷。在大坑東興建蓄洪池最為理想,原因是位處排水樽頸的上游,是截取大量雨水的最有利位置。按照計劃,在欖球場和足球場底下建造一個長136米、闊130米和深9.5米的蓄洪池,在暴雨期間貯存雨水,目標截流量是每秒70立方米。為增加這個系統的靈活性,堰的頂部有鋼製裝置,使堰的高度可由5.4米調整至5.7米。蓄洪池的容量為10萬立方米,是香港首個大型地下蓄洪池。這個設計可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即每小時超過100毫米的降雨量,遠高於香港天文臺界定為「黑色暴雨」的每小時70毫米。我們已根據本港和海外的設計標準,以八個歷史性或人造暴雨情景測試蓄洪池的穩固性。這項工程計劃已在2004年9月竣工,並分別在2002年及2012年奪得 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創意大獎及高空綠化大獎2012-優異獎。
園圃街雀鳥花園位於香港九龍旺角,屬中式庭園建築的主題公園,鄰近旺角大球場及花墟道,佔地約3,000平方米。正門設於界限街,另一入口則設於園圃街。雀鳥花園由土地發展公司(現時的香港市區重建局)耗資2,900萬港元興建,建築工程由1996年3月開始,並在1997年12月13日落成開幕。雀鳥花園地點適中,設計優美,又是售賣雀鳥、雀籠、雀鳥飼料等檔位的集中地,深受愛雀人士歡迎,同時也是一個市民及遊客的好去處。雀鳥花園的興建,主要是為了配合當時的土地發展公司「亞皆老街/上海街重建計劃」,這項重建計劃的目的是改善該區的環境,原址清拆後興建綜合發展區「朗豪坊」。位於重建範圍內的康樂街,俗稱「雀仔街」,向以售賣鳥類寵物聞名,吸引大批本地愛雀人士及遊客,為了保留「雀仔街」的特色和風貌,故在園圃街興建這個雀鳥花園。花園內除休憩設施外,並設有70個雀鳥檔位給「雀仔街」的販商繼續經營。雀鳥花園是中國式主題花園,其設計強調中國「牌樓」的特色。花園地形狹長,園內「洞門」將花園劃分成不同的庭園,五十多株生長茂盛的老樹,與雀檔分列兩旁,是雀鳥販商及愛雀人士交流心得的好地方。雀鳥花園的建築特色,包括花崗石地板、在日光照射下閃閃生輝的竹形琉璃瓦屋頂,以及花園旁雕刻了不同雀鳥形態的二百多塊青白玉石等。而最特別的要算是近界限街一邊的入口處,裝嵌了一幅雕工精細的百鳥圖。
元朗雀鳥店 在 Mark ma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昏經過元朗馬田路一帶的明渠,或者說是連接山貝河的一條引水道。我放眼望過去,一二百米內都站滿了野鴿及其他品種的雀鳥。有些會飛上行人路上覓食,有些在水道上自由自在。 這種情景,不同人當然有不同的感受。大部分非元朗人如我當然很享受如此斜陽伴鳥飛的景致。有不少人更會善心大發或純貪得意的灑滿一地零食餵雀。然而附近的店舖也許不太受落了,漫天鳥飛等同滿地雀屎。亦會有無知市民說會感染禽流感,有些更會向漁護署投訴,有些找食環署求助,有些找區議員介入,但可以如何介入?鳥遠遠不同貓狗,我們沒辦法限制牠們的活動範圍,也沒可能捕捉,也沒聽過可以TNR(捕捉絕育放回),哪來控制雀鳥的數量?!
元朗雀鳥店 在 譚凱邦 Roy T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真係好過份,完全違背劃分「濕地緩衝區」嘅原意!
-\-\-\-\-\-\-\-\-\-\-\-\-\-\-
👇一齊向城規會提交意見,保衛南生圍👇
https://www.info.gov.hk/…/plan_application/A_YL-NSW_274.html
【反對於南生圍濕地緩衝區建屋🙅♂️】
申請人於 2016 年獲城規會批出「在有附帶條件下批給的許可」,於南生圍濕地緩衝區興建7幢 5-12 層屋宇🏠,當時已有多個環保團體及公眾人士強烈反對。時隔幾年,申請人變本加厲,申請改為興建8幢6-29層高大廈🏢,供應單位亦由 455 個大增四倍至 1,955 個,發展規模之大是絕對會有損南生圍生態環境🦅,因此本會提出反對,詳細原因見下文。😤😤
👇一齊向城規會提交意見,保衛南生圍👇
https://www.info.gov.hk/…/plan_application/A_YL-NSW_274.html
截止日期:2019年10月25日(明天!!)
-\-\-\-\-本會意見書全文-\-\-\-\-
環保觸覺(本會)就有關16條的A/YL-NSW/274擬議發展計劃,將一幅位於元朗東成里丈量約份第115約地段第592號C分段第1小分段A分段、第592號C分段第4小分段及第1252號C分段擬議發展住宅(分層樓宇)及社區樞紐(商店及服務行業、食肆、學校、康體文娛場所及公共車輛總站)的計劃提出強烈反對,原因如下:
地段屬濕地緩衝區 影響南生圍濕地生態
申請人先後提交3次規劃申請擬發展同一地段作住宅用途,最近於 2016 年獲城規會批出「在有附帶條件下批給的許可」 (申請編號:A/YL-NSW/233),興建7幢 5-12 層屋宇,當時的申請已獲多個環保團體及公眾人士強烈反對,認為會損害南生圍濕地生態。時隔幾年,全球發展趨勢都越益着重環境保育,以避免過度發展帶來的環境影響,以至生存危機。然而,申請人卻反其道而行,變本加厲,由興建7幢5-12層高大廈改為8幢6-29層高大廈,供應單位亦由 455 個大增四倍至 1,955個,發展規模之大是絕對會有損南生圍生態環境,因此本會提出反對。
A/YL-NSW/274地段屬於「濕地緩衝區」,作為后海灣「濕地保育區」的屏障,抵擋市區發展帶來的影響,因此「濕地緩衝區」內的發展必須受嚴格限制。過往「濕地緩衝區」被人為地變成棕地和荒廢魚塘,如今更被列入私人發展的規劃中,是完全違反違背當初劃分緩衝區的原意。加上,是次擬議計劃亦只提出興建園景區作融入周圍景觀之用,卻沒有提供任何解決方案或保育及修復魚塘的計劃,可見申請人並無考慮清楚計劃對附近的環境生態影響,亦無意作出適切的保護。
高樓大廈嚴重阻礙鷺鳥飛行
根據香港野生雀鳥保育關注組及環保團體長春社的資料,申請地段是東成里鷺鳥林的鷺鳥飛往南生圍及后海灣的飛行路線範圍,而擬議發展計劃則打算興建高達29層高的住宅大廈,不單令南生圍整體景觀變得突兀,更會對鷺鳥飛行帶來危害,增加碰撞建築物玻璃的風險。即使是次擬議發展計劃美其名為建設「跨代共居房屋」,但發展之規模及選址,將會令南生圍和毗鄰地區珍貴又脆弱的濕地生態承受沉重的代價,令不同物種和侯鳥棲息的地方大大減少,因此權衡利弊後,對計劃予以反對。
就以上各個理由,本會誠希城市規劃委員嚴正審視是次擬議發展計劃對南生圍的影響,並認真考慮濕地緩衝區對濕地保育的重要性,拒絕申請人的規劃申請,保護絕無僅有的自然環境。
元朗雀鳥店 在 浪遊工作室 - Stephen's Trav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少女峰----害羞的少女
在之前的blog entry說到,來茵特拉根的最終目的是登上歐州之最top of Europe。, 由於前一天天氣不太好影響了登上少女峰的意願,晚上看着live cam 以及 google的天氣預告,得知早上時份天氣會稍為轉好,實在感恩,趁着僅有的良好天氣,再一次嘗試前往少女峰。
早上5.30am出發,6時多便駕車到Lauterbrunen火車站。上少女峰的火車比較昂貴。從 Lauterbrunen火車站到歐洲最高的火車站少女峰站(Jungfraujoch)來回車費盛惠每位189瑞郎,折實港幣1600元。不過,如果乘搭7am或7.30am的火車,而在下午1.30pm前回來,可以優惠價134瑞郎來回登上少女峰。這樣每人便節省大概50瑞郎,即港幣四百多元!
從Lauterbrunen上少女峰的火車是一條彎曲綿延的路線,由路軌上中央的齒輪軌道把火車從海拔500多米的Lauterbrunen拉上海拔2000多米的少女峰山脚前站,Kleine Scheidegg火車站。沿途風景極之優美,尤其在火車上山時所望到的Lauterbrunen山谷的景色。火車很快便到達Kleine Scheidegg車站。在這裡需要換乘另一火車繼續前往少女峰車站。不過,在旅遊搜集時得知到Kleine Scheidegg之美,在這兒更能拍攝到少女峰之全景,便決定先在這兒稍作半小時的停留。
Kleine Scheidegg 車站為於少女峰前山腳。從車站外已經可以看到周邊的山峰。車站旁邊有一個小山丘,在上面更加能感受到被眾山圍繞着的感覺。加上天色明朗,能看到及感受到如此美景,實在感恩。
看完Kleine Scheidegg少女峰山腳下之美景後,便轉乘登山火車,登上全歐洲最高的火車站。火車沿著山腳而上,之後進入一條隧道便一直攀登到海拔3500米的少女峰火車站 Jungfraujoch。由於海拔之高,一出站已感覺得透不過氣,幸好在觀光大樓有電梯可登上頂層外的觀光平台。那裡是可以觀看到少女峰和周邊四個山峰的地方。當時山頂上有點兒霧,周邊的四個山峰都可勉強看到。而少女峰呢?聽說少女峰像個害羞的少女,除非在藍天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是那麼容易被看見的!這次最終都和「真•少女峰」擦身而過,實在有點兒可惜。不過,起碼也能看到周邊的阿爾卑斯山峰,到過這個歐洲之最,也總算值回票價,不枉此行吧!
少女峰觀光大樓設施繁多,除了有觀光平台外,還有手信店,餐廳,歐洲最高的郵局等等,也有一個觀光點可走出觀光大樓以外的地方感受一下阿爾卑斯山的雪地感覺。不過,最特別的可算是這裡的冰洞。在冰點以下的氣温通過一條長長的冰隧道,內裡放置了不同特色的冰雕。有企鵝,雀鳥,也有一冰雕寫着Top of Europe。在看完少女峰後可去看看。
落山之前我們在山頂上吃了一個價格不菲的午餐,20瑞郎(折實港幣160元)一碟肉醬意粉快餐!之後便沿路返回,乘坐登山火車回到Kleine Scheidegg站再轉火車返回Lauterbrunen。這時,查票員在查票時奉送上朱古力一塊,實在窩心!
在回到Kleine Scheidegg,這個被喻為少女峰最美觀光點的火車站,此時已是烏雲密佈,下起大雨了。幸好我們在早上登上少女峰前已到過,實在感謝天父為我們的安排。此時突然想起一首詩歌想分享一下:
「如若你能看見藍天,能望到千朵白雲在飛轉,
願你不忘記感謝神,能看見並未必然。」
感謝天父,在天色不太明朗之下賜下了那一刻的藍天,讓我們能感受到天父創造的偉大!
攻略:
到少女峰旅遊,必須先坐火車或自駕到茵特拉根Interlaken。從Interlaken可坐火車或繼續自駕到Lauterbrunen或Grindelwald。這裡是自駕旅客能自駕到最接近少女峰的火車站,之後路程必須乘坐火車。
從Lauterbrunen或Grindelwald先乘坐登山火車先到Kleine Scheidegg。從這兒需再轉換火車到歐洲最高火車站Jungfraujoch,即少女峰火車站。(車程1.5至2小時)Kleine Scheidegg 風景很美,個人覺得值得停留半小時至1小時。車費從Lauterbrunen來回Jungfraujoch為189瑞郎,折實港幣1500元左右。如果能坐上7am或7.30am的火車,並於1.30pm回來,可買一種叫Good Morning Ticket,為134瑞郎,折實港幣1100元左右。
火車旅客可選擇先玩Lauterbrunen,再上少女峰,下山時經Grindelwald,在Lauterbrunen或Grindelwald住宿一晚,這樣可以在兩天時間內把少女峰周邊一拼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