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元大高科技基金排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元大高科技基金排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元大高科技基金排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元大高科技基金排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財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財訊》財富管理獎典禮 公布今年大贏家🏆】 財管調查結果公布,元大證券蟬聯大贏家抱走七大獎 近九成民眾去年投資皆獲利! 2021《財訊》財富管理大獎於今(17日)舉行頒獎典禮,由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新拿下本國銀行最佳財管,滙豐與渣打則拿下外商銀行最佳財管獎。最大贏家則是繼續蟬聯獲獎最...

  • 元大高科技基金排名 在 財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7 19:16:24
    有 19 人按讚

    【2021《財訊》財富管理獎典禮 公布今年大贏家🏆】

    財管調查結果公布,元大證券蟬聯大贏家抱走七大獎 近九成民眾去年投資皆獲利!

    2021《財訊》財富管理大獎於今(17日)舉行頒獎典禮,由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新拿下本國銀行最佳財管,滙豐與渣打則拿下外商銀行最佳財管獎。最大贏家則是繼續蟬聯獲獎最多的元大證券,抱走最佳證券財管等七個獎項;緊追在後的富邦證券也獲得最佳證券服務獎等六個獎項肯定;星展銀行則拿下最佳外銀服務獎等五個獎項。得獎的金融單位都是投資人心目中高度肯定的財富管理品牌。

    賴清德:金融機構成為推動台灣前進的助力

    副統統 賴清德 今日出席「2021財訊財富管理大獎」肯定金融機構在財富管理上的付出。副總統提到台灣財富增加,2019年個人金融資產在亞洲排名第二,不理財、錢會變薄,可見財富管理更顯重要。

    另外因氣候變遷,零碳排放等趨勢,許多國際大廠都要求零碳排放,以碳排放做為關鍵力量,台灣企業要跟進需要金融機構的幫忙,台灣需要運用金融機構的財富管理與民眾的力量支持台灣創造雙贏。

    香港因民主問題造成金融地位動搖,金管從去年開始陸續鬆綁,提供多元商品以服務國際投資客,金管會持續跟業界溝通、逐步開放,發揮創新迎接國際投資客,希望金融機構能扮演推動台灣前進國際趨勢的助力。

    年輕人積極參與投資變成「快銷品」

    根據《財訊》近四年的調查,台灣投資人以35至45五歲的青壯族為主,其次是46至55歲的熟齡族,而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整體比率約20%在平均年收入上,以今年調查來看,收入在80萬到100萬元的占45.8%,100至150萬元占26.8,說明不少民眾希望透過投資為個人財富增值。

    去年疫情促使金融市場有幾項明顯的轉變。第一個是年輕人的參與度提高,可從去年股市新開戶數中有七成以上都是四十歲以下者看出端倪。

    第二個是投資標的從股票移轉到被動式投資的ETF,尤其在下半年,ETF受到投資人瘋搶,儼然成為「國民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中有許多人是第一次接觸投資,完全不懂但想要投資,就偏向購買ETF或知名企業的股票如台積電;而另一群是原本就有操作股票經驗,則傾向追逐所謂的「防疫概念股」和航運股,其後因行情下跌而開始轉向ETF。ETF道強勁,也和投資行為改變有關,以往要投資前會花時間研究,但現在投資變成「快銷品」,而ETF正可滿足不想勞心費力又能獲利的投資需求。

    根據本次財富管理大調查,有86.3%的人會設定整體投資報酬率,比前一年調查增加1.7%,顯見風險觀念已經有逐步提升。「在投資決策上,大家都理解短線交易槓桿不要開太大,但當股市大跌,難免會產生恐慌而放大槓桿;雖然具有風險觀念,財商(FQ)卻不見得跟上。

    在投資理財管道上,有42.8%的人是透過行動銀行(手機或平板APP),較前一年成長8.5%,成長幅度為歷年調查新高。其次是網路銀行(電腦)的29.9%,較前一年減少3.5%,主要是民眾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而且網銀能處理的交易行動銀行也能完成,功能愈完善強大,就愈能讓使用者願意留在系統裡,進而增加對銀行或券商品牌的黏著度。

    強化客戶黏著度 把財富管理的餅做大

    值得注意的是,僅有17.8%的人是透過理財專員,比前一年減少6.6%;再和另一項調查結果進行比對,在選擇銀行或券商時,78.6%看重專業度、74%重視服務,其次是方便性56.1%。未來理專會成為醫師的角色,以前是靠老醫師,現在醫師可以藉由很多高科技的儀器去診斷,透過大數據更精準地進行治療,而理專的角色就是協助客戶使用不斷推陳出新的數位工具,尤其對更高端的客戶來說,服務內容不會改變,只是服務的過程和提供的媒介不同,以前是印出報表,現在是直接拿平板給客戶看。

    對銀行或券商來說,提升服務品質或優化數位平台,不管對業績有沒有幫助,都必須得做,因為民眾使用金融服務的習慣已由線下移轉到線上,當別人已做而你沒做,就會被淘汰;但做了,不見得能夠獲得更多收益。

    備註:
    本調查是《財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共同調查,針對台灣地區有投資理財經驗、平均年收入80萬以上,總樣本數:25,147;權重占比:《財訊》60%,波仕特40% ( 總分100)

  • 元大高科技基金排名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30 07:57:25
    有 596 人按讚

    本文回顧台股基金與台股指數化投資工具(包括基金與ETF)在2019的表現。

    績效前十名名單中其實只有兩個關鍵字,那就是”兩倍”與”高科技”。

    2019這一年台股呈現連續上漲,所以正向兩倍的標的表現特別好。

    而其它前十名的基金,包括安聯台灣智慧、野村優質基金、野村高科技、統一台灣動力、安聯台灣科技,野村e科技全都是以科技類股為主的基金。

    科技類股是2019表現特別好的單一產業。富邦台灣科技ETF在2019這年就有49.64%的漲幅,排名第14,是2019表現最好的單一產業ETF。

    所以這前十名基金列表,呈現的是市場風向對其有利的基金。未必真的是能力突出的經理人表現。

    2019績效排名最後的十支基金如表

    後十名的基金可以分為兩組,首先是倒數第六名到倒數第十名,也就是國泰臺灣低波動股利精選到復華富時台灣高股息低波動這五支基金。這代表的是主動選股的不良後果。在台股一年大漲30%的年度,這些基金錯失了大量的報酬。

    其中我們看到幾個策略指數ETF,包括高股息、低波動。這些選股策略儘管名稱好聽,但都不是勝過市場的保證。

    第二組是倒數最後一名到倒數第五名。全都是反向1倍的ETF。在台股大漲的年度,這些標的讓它們的投資人一年虧二十幾趴。

    也就是說,主動選股再不濟,就是像倒數第十名到倒數第六名的成績,落後市場十幾到二十幾趴。這其實已經很嚴重了。

    反向ETF會帶來完全另一個世界,地獄等級的後果。台股一年明明漲30%,你持有反向ETF會一年虧20%,一來一往,就是50%的績效落後。

    這幾支反向標的,其中規模最大的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ETF,根據其2020一月的基金月報,資產規模有603億台幣。

    大量資金,不僅錯過台股的上漲,還拿到嚴重負報酬。

    不要去玩反向、槓桿、猜測單一產業的遊戲。

    當你把投資當成賭場,賺錢的只有莊家。

    完整文章與表格,可見今天的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1/20191analysis-of-taiwan-equity-fun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