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元大房貸增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元大房貸增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元大房貸增貸產品中有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需要的是「財務自由」還是「自由」? 吳軍 2021-3-15 「財務自由」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財務自由這個詞流行起來似乎是近幾年的事情,以前這個概念也有,就是「錢多得一輩子也花不完」。但那時,好像沒有太多人會追求「錢一輩子也花不完」這個目標,因為大家知道做不到。而當「財務自由」這個詞在國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10522非凡 打炒房 疫情熱 5大銀行4月新增房貸額降 非凡原影→https://youtu.be/feurEG0JfjU 民眾走進屋內從格局到環境仔細打量,房市熱烘烘,央行公布的4月5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雖然月減6.88億,但仍年增13.93%,前4月新增房貸更一舉衝破20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
-
元大房貸增貸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23 15:46:26210522非凡 打炒房 疫情熱 5大銀行4月新增房貸額降
非凡原影→https://youtu.be/feurEG0JfjU
民眾走進屋內從格局到環境仔細打量,房市熱烘烘,央行公布的4月5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雖然月減6.88億,但仍年增13.93%,前4月新增房貸更一舉衝破20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不過隨著本土疫情危機升溫,專家也預估5月房市成交量恐怕將因此受到衝擊,但對居高不下的房價可能影響不大。
記者-劉馥慈、邱文傑 採訪報導……↓
美商ERA/陳泰源 表示:目前缺工缺料、原物料等等上漲的情況之下,房價短期之內應該還是難以因為疫情的關係而下滑,如果他(中小企業)是急需要用現金的、被迫要賣房子來做資金周轉的話,會有部分個案出現賠售的情況。
央行也坦言5月中下旬國內疫情升溫,不僅衝擊仲介社區,連民眾看屋意願也跟著降溫,自然也會影響房市交易量,至於是否讓房價鬆動還有待觀察。
其實根據統計在央行打炒房下,5月上旬北台灣「房貸成數8成以上」的建案佔比跌破5成,跟去年相比減少9.9%,創2018年來新低。
住商/徐佳馨:央行對於房貸的政策,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指示,所以其實銀行端在放款的意願度上面來說,是會比較少一些,那當然也會影響到整體的金額跟比例。因為疫情的衝擊,所以我們會認為在這個月房貸減少的狀況會更加明顯。
疫情升溫,房市專家普遍認為影響可能只是短期量減,房價不一定會出現波動,專家從逾放比分析,去年第三季逾放比為0.14%甚至比2019年還低,也代表國內支撐房市的資金體系仍是相當穩健。
即使如此,疫情變化仍會持續牽動市場情緒。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RGDBAaGFny8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5/210522-54.html -
元大房貸增貸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6-28 17:11:17【Fund DJ基金週報】脫歐公投結局太意外 股匯市哀鴻遍野
歐股重挫 義大利西班牙單日跌逾12%
美元大升 商品市場遭殃油價大跌
英國脫歐 日股跌幅創16年來最大
避險升溫 日幣兌美元最低下探98.99元
日股單日跌1200點 跌幅創16年來最大
歐洲富裕天堂盧森堡、羅馬尼亞全倒
巴基斯坦股市高處拉回 下跌力道大
英國脫歐撼全球 資金急湧避險性資產
北歐體質強健 瑞典.芬蘭.丹麥單周收紅
留意後續脫歐骨牌效應 荷蘭蠢蠢欲動
押寶美國緩升息 逢低買新興市場基金
強勢美元+天氣有利 CBOT農產品走跌
糖投機淨多單創新高 賣壓湧現
英國脫歐日圓強升 光學.工具機受惠
7訴求達共識 華航空服員罷工落幕
房市交易回溫 5月新承做房貸連3增
林全緊盯台電進度 加速推動智慧電表
工業生產年增1.89% 結束連12月負成長
台灣5月外銷訂單連14 黑 創史上最長
7天假續放 企業放話要退出勞資協商
陸客來台買基金 金管會重啟提案
美裁定陸鋼材傾銷 將課逾500%關稅
在美挨告求和解 傳福斯將賠百億美元
鴻海高層首鬆口 夏普擬砍7,000員工
史上第3高 里約奧運帶動日本4K電視
英脫歐全球傻眼 金融市場2兆美元飛了
英再公投聯署逾2百萬 過國會審議門檻
日參議院選戰開跑 安倍經濟學是焦點
深港通預期發酵 港股通額度快沒了
英國單飛 大摩看衰歐股最多削去2成
瑞銀證:脫不脫歐 台股受影響較小
美升息估僅1次 匯豐:聚焦新興市場
中國6月製造業PMI 估終止連3月擴張
中國6月非製造業PMI 估略下滑至52.9
元大房貸增貸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需要的是「財務自由」還是「自由」?
吳軍 2021-3-15
「財務自由」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財務自由這個詞流行起來似乎是近幾年的事情,以前這個概念也有,就是「錢多得一輩子也花不完」。但那時,好像沒有太多人會追求「錢一輩子也花不完」這個目標,因為大家知道做不到。而當「財務自由」這個詞在國內流行起來之後,這件事一下子就成了很多人的目標,彷彿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甚至有些人希望30多歲就能退休。一個名詞就可以讓社會上那麼多人的目標從此改變,可見「概念」的力量。
財務自由這個詞,其實在美國的歷史也不長,它是2000年前後互聯網熱潮的產物之一。當時在互聯網熱潮中,很多人一不小心進入到一家後來上市的小公司,而那家並不盈利的小公司偏偏股票被炒到天上去了。很多人一算,從股票上掙的錢足抵得上一輩子的工資了。於是他們就覺得不用再去上班了,想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財務自由了。
這樣的事情當時在留學生中產生了不小的震動。我身邊就有兩個這樣的人。他們原本和普通留學生一樣,租民房,開二手車,但畢業後因為碰上一家好公司,一下子賬面上的財富就增長到了兩三百萬美元到上千萬美元不等。這兩個人一個是碩士畢業,一個是博士畢業,畢業後的基本工資分別只有年薪5萬和8萬美元,而股票的收益一下就超過了他們一輩子的工資。
和他們一同畢業的人,因為去了其他的公司,雖然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樣,收入卻差得遠了。大家就在想,怎麼這兩個人運氣這麼好呢?當時學校里很多讀書的人就紛紛退學去工作了,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前後三屆的博士生校友,80%以上的人都退學了。當然,學是退了,錢卻未必掙到。
「財務自由」究竟能改變什麼?
從世界上的總財富和總人口的分布來看,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只工作十年就獲得財務自由的。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在追求這樣一個不太切實際的想法呢?這並不能責怪大家,因為人們生活並不容易,會自然地渴望一種安全感。
我下面引用美國社會學家們做的分析來說明,和你描述幾個場景,你可以思考一下,這些場景中人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我把裡面的描述換成了中國的情況,這樣你更容易體會。
很多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窘境,比如:
第一個場景,比如你今天肚子疼,想請假,又怕老闆說工作態度不好;或者晚上答應女朋友去看電影,但是老闆讓加班。請假吧,得罪老闆,不請假吧,得罪女朋友。於是這時很多人就會想,之所以生活這麼不方便,就是因為沒有錢,有了錢我就不用上班了,想做什麼做什麼。
第二個場景,最近你的車壞了,需要花一萬元大修,雖然你也拿得出這筆錢,但是原本打算給女兒換一個手機,就要等到下個月了。這時你可能就會想,如果我有花不完的錢,就不擔心一個月有兩筆大支出了,甚至可以乾脆把車賣了買輛新的。再比如,如果不幸家裡有人得了大病,有些家庭可能很快就會陷入經濟困難。很多中產階級和赤貧之間其實只差一場大病。想到這些,人們就會覺得,有了錢,就能獲得安全感。
第三個場景,孩子要上學了,可是要進一個好學校實在是太難了。這時很多人就會想,如果我有了錢,就可以送孩子去上私立學校,甚至可以送他出國上更好的學校。
最後一個場景,有些來自中小城鎮或者農村的青年人,父母家裡還是有些經濟負擔;結婚後,如果自己給父母比較多的錢,配偶有時會不高興。這時人也會想,如果我有劉強東那麼多的錢,不僅想給父母多少就給多少,還可以回老家給鄉親們發錢。
上面列舉的這些窘境,似乎都是有了錢就能解決的,因此很多人都會希望,能夠財務自由就好了。
但問題是,如果真的實現了財務自由,人的生活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實際情況和人們的想象其實差別很大。在美國,對於工薪階層的調查顯示,大家想象中,財務自由能帶來的好處主要是這些:
選擇職業時不需要太考慮工資收入的因素。
去國外度假不用太考慮預算。
可以為自己的愛好花錢,比如滑雪、攝影、打高爾夫球等等,不會捨不得。
買汽車、甚至買雪橇摩托和快艇可以直接付現金,而不用分期付款。
可以還清房貸。
在親友面前可以更大方。
從這些願望你可以看出,美國人理解的財務自由其實還不在於有「花不完的錢」,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安全感和自由。
那麼我們再來看那些確實獲得了財務自由的人,他們發現自己的生活在財務自由之前和之後,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呢?我總結了很多投資銀行的調查,主要也有這麼六點: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一點和前面人們願望中的第一點是相似的。
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這一點其實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不過,這並不是說財務自由的人每天工作的時間會減少,這可能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事實上,絕大部分財務自由的人幾乎不會完全退休,更多地是像巴菲特那樣,即使年紀已經很大了,仍然在參與一些工作。
雖然有很多投資,但是如果能用低息借到錢,還是要借錢,而不是一次性支付現金。事實上那些獲得財務自由的人賬算得都很精,如果自己的錢留在賬上的投資效益比房貸、車貸的利息更高,就不會為了痛快而一次付清全款。
對自己的財務做了很好的規劃,特別是做好了風險防範。
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讀書學習,包括做冥想,回顧過去。
可以構建更好的社會關係。
你可以看出,當一個人真的獲得了財務自由後,他想要的、得到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過去想要的那些。
為什麼說真正的目的是安全感和個人自由?
所以說,財務自由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我覺得有這樣兩點:安全感和人的自由。或者說,這才是財務自由的目的。當一個人真的擁有了安全感和人的自由,錢多錢少對生活質量和幸福水平的影響就不那麼大了。
先說說安全感。在現代社會,安全感很重要,我們不希望因為一場大病、或者因為得罪了老闆,人生就會走上另一條路。這就是安全感。
很多人覺得有了錢就有安全感,或者有了錢才能有安全感。這是對安全感的誤解。你想,有的人為了更多地獲得錢,違法經營,最後反而失去了安全。今天,大家獲得安全感不光是靠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靠社會,善用社會的力量。
隨著中國社會總體財富的積累,社會福利增加,養老等社會保障逐步完善,大家在這方面的安全感就得到了提升。當我們和上司老闆產生矛盾時,如果能夠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就不會缺乏安全感了。在美國遇到勞資糾紛時,大家通常是採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而不會覺得走投無路。我相信,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工作中的安全感。
如果安全感不再是問題,那麼財務自由的真正意義就在於個人的自由。而獲得個人自由,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自身的條件,一個是社會的條件。
先說說自身的條件。
我在清華當老師的時候,其實就擁有個人的自由。雖然我當時掙錢不多,但是足夠花,而且有盈餘。這份工作不要求每天坐班,在工作中,科研做什麼項目、怎麼做,也由我自己決定;至於我獲得的科研經費,也是由我決定怎麼花。雖然我頭上還有各級領導,但是從理論上來講,大家都是教職工,各做各的事情,而且他們也會聽取我們這樣的年輕人的意見。
我唯一要求人的地方,就是要獲得科研經費。當然,國家和企業的經費在那裡,總會有人得到,只要你做的不比同行差,總是能拿到經費的。從這裡面也可以看出,如果真的把追求自由作為目標,不一定需要很多的錢。當然,我能獲得這些自由,也是因為在我研究的細分領域,當時國內沒有人比我做得更好。但當時讓我覺得自由,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很樂意做我每天的工作。
再說說社會的條件。
一個好的社會,是要給大家創造各種機會,讓大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通過稅收調節,或者說二次分配,將一部分人的財富變相分給那些迫切需要的人。這種環境形成後,在社會中的人就普遍地獲得了一定的經濟自由。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工作的時間會逐漸減少,從而獲得在工作時間上的自由。而這樣一個環境需要社會中的所有人一同來營造。
因此,概括起來講,與其指望自己通過掙更多的錢獲得自由,不如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同行做得好一些,而且一同打造出一個更好的社會。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稍微約束一下自己的物質慾望,少一些攀比。
小結
2019年我和馮侖有過一場對話。當時在場的觀眾問我們,怎樣像你們一樣獲得財務自由呢?馮侖講,再多的錢其實都不夠花,因為人的慾望可以是無限的。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有成本,只有慾望沒有成本。你可能覺得有一個億這輩子就夠花了,但是當你真有了幾十個億時,你會發現要花錢的地方很多,這些錢不夠花。
財務自由是通向自由這個目的的手段,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個人的自由。如果能夠有其他辦法達到這個目的,就不要只想著掙錢,甚至因為掙錢而失去了自由。你可以回顧一下前面講的,那些真正獲得了財務自由的人在生活上的六點改變,就會發現,即使沒那麼多錢,那些改變我們也是有機會做到的。
當然,財富仍然是一個有效的改善自己生活的手段,每一個人還是會希望自己的錢多一點,自己儲蓄或者投資能夠更有效率一點。
划重點
1、財務自由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我覺得有這樣兩點:安全感和人的自由。或者說,這才是財務自由的目的。
2、很多人覺得有了錢就有安全感,或者有了錢才能有安全感。這是對安全感的誤解。今天,大家獲得安全感不光是靠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靠社會,善用社會的力量。
3、概括起來講,與其指望自己通過掙更多的錢獲得自由,不如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同行做得好一些,而且一同打造出一個更好的社會。
元大房貸增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10522非凡 打炒房 疫情熱 5大銀行4月新增房貸額降
非凡原影→https://youtu.be/feurEG0JfjU
民眾走進屋內從格局到環境仔細打量,房市熱烘烘,央行公布的4月5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雖然月減6.88億,但仍年增13.93%,前4月新增房貸更一舉衝破20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不過隨著本土疫情危機升溫,專家也預估5月房市成交量恐怕將因此受到衝擊,但對居高不下的房價可能影響不大。
記者-劉馥慈、邱文傑 採訪報導……↓
美商ERA/陳泰源 表示:目前缺工缺料、原物料等等上漲的情況之下,房價短期之內應該還是難以因為疫情的關係而下滑,如果他(中小企業)是急需要用現金的、被迫要賣房子來做資金周轉的話,會有部分個案出現賠售的情況。
央行也坦言5月中下旬國內疫情升溫,不僅衝擊仲介社區,連民眾看屋意願也跟著降溫,自然也會影響房市交易量,至於是否讓房價鬆動還有待觀察。
其實根據統計在央行打炒房下,5月上旬北台灣「房貸成數8成以上」的建案佔比跌破5成,跟去年相比減少9.9%,創2018年來新低。
住商/徐佳馨:央行對於房貸的政策,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指示,所以其實銀行端在放款的意願度上面來說,是會比較少一些,那當然也會影響到整體的金額跟比例。因為疫情的衝擊,所以我們會認為在這個月房貸減少的狀況會更加明顯。
疫情升溫,房市專家普遍認為影響可能只是短期量減,房價不一定會出現波動,專家從逾放比分析,去年第三季逾放比為0.14%甚至比2019年還低,也代表國內支撐房市的資金體系仍是相當穩健。
即使如此,疫情變化仍會持續牽動市場情緒。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RGDBAaGFny8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5/210522-54.html
元大房貸增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府積極出手打炒房,央行從去年啟動選擇性信用管制,今年3月18日再祭第二波。但國銀房貸餘額從12月底突破8兆元大關後,今年前3月就一路逐月增加,建築貸款餘額也持續創下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