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元和中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元和中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元和中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元和中興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粘拔的幸福碎碎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問題其實我已經看到了,簡單來說,很多人沒看到人性必然的趨勢,就是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現在兩個和尚在挑水,問題是其中一個死禿驢,只會躺著宿醉等別人挑水來喝,於是搞得認真挑水那一個,總是被人抱怨挑的慢,水缸不怎麼沒滿? 台灣人若想要過得輕鬆一點,應該是集中火力把讓那個...

元和中興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1 14:38:57

【@marketfocus.hk 】【拜登新政】撤WeChat及TikTok禁令市場「唔受落」 美國「放生」中企還是暗藏殺機? .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美國時間周三(6月9日)簽署一道新行政命令,撤銷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試圖「封殺」中國企業應用程...

元和中興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18 21:59:39

⭕️第242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六祖惠能」,惠能(638年-713年),又作慧能,俗姓盧,祖籍河北范陽,生於廣東新興縣,漢傳佛教禪門南宗祖師,與北宗神秀大師分庭抗禮,世稱禪宗六祖(禪宗北宗以神秀為六祖),史學家陳寅恪贊其:「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

元和中興 在 涵涵?抽獎進行中 台中|彰化|嘉義|台北|全台美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1 10:04:07

#松築創作和食料理 二訪松築了🎉餐點基本上都是套餐為主單人套餐以及多人套餐都有 想要單點也是有非常多的選擇! 一走進去店內就發現跟以前不太一樣 除了架設簾子 桌與桌分開之外連地毯都換上新的 防疫措施做的很讚!也因為疫情的關係推出了冷凍的雞湯包還有十穀粥 加熱過後直接吃真的非常方便餒~ - 套餐$49...

  • 元和中興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20 18:20:01
    有 2,122 人按讚


    這問題其實我已經看到了,簡單來說,很多人沒看到人性必然的趨勢,就是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現在兩個和尚在挑水,問題是其中一個死禿驢,只會躺著宿醉等別人挑水來喝,於是搞得認真挑水那一個,總是被人抱怨挑的慢,水缸不怎麼沒滿?

    台灣人若想要過得輕鬆一點,應該是集中火力把讓那個還會挑水的人繼續挑,把混吃等死的禿驢淘汰出去,換一個會正常輪值挑水的和尚就好,這樣政局才能穩定,國家也能繼續前行,而政局穩定下,經濟才能發展,這是不變的道理。

    國家的穩定,禁得起全面騰籠換鳥,禁得起破罐子破摔嗎?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傾聽
    #妥協
    #折衷

    昨晚的直播講到中國現在在香港進行的,就是要分化香港社會。挑播香港民眾的分裂,用仇恨讓香港人無法團結。

    反過來說,台灣現在最大的危機,也是出在我們還不需要中國的挑播就彼此裂解自己,互相區分敵我結仇。

    昨晚有朋友問直播有沒有逐字稿?雖然沒有,不過我今日在關鍵評論網刊出的一篇文章,便是在談台灣內部裂解問題的嚴重性。大家如果想的話可以分享這篇,正文如下:

    《各方堅持「做對的事」,正是撕裂台灣社會最強大的力量》

    這幾天社運圈最熱門的爭議,便是地球公民基金會選在蔡英文競選總部造勢活動的當天,從自家辦公室的窗戶垂下了一幅抗議的旗幟。好巧不巧,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辦公室就正好在蔡英文造勢大會舞台的上方。造勢會場上情緒高昂的蔡英文支持者,氣到打電話叫警察破門進入基金會收起抗議旗幟。

    地球公民基金會抗議的,是民進黨不肯在這個會期通過礦業法。環保團體認為這個會期明明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足以趁大選前通過這些保護環境的重大法案,民進黨卻因為害怕激起保守陣營反彈的選舉考量而讓法案擱置。

    民進黨的支持者則認為韓國瑜來勢洶洶,香港的情況也顯示中國威權統治的可怕。地球公民基金會的抗議行動,足以在這個關鍵時刻影響蔡英文的選情,危及民進黨支持者在意的國家安全。

    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雙方的支持者在網路上互相攻訐。社運圈的人士認為,地球公民基金會打從馬英九政府的時代就參與台灣的社會運動,在318學運中也有出力,這樣為台灣長期付出的社運團體有權利爭取自己重視的議題。民進黨支持者則認為地球公民基金會不識大體,大敵當前還製造會影響選情的爭議。

    這場爭議突顯了台灣這一屆(2020)的大選中,除了蔡英文與韓國瑜的對決之外,另外還有一個無處不在的重大特徵,那就是台灣社會越來越嚴重的撕裂。

    過去台灣社會因為國家認同上的差異,大致分成偏向「統一」跟偏向「獨立」的兩大陣營。但在今年的選舉中,兩大陣營彼此之間都出現了進一步的分裂。像是國民黨支持者中,就出現了「韓粉」跟「知識藍」的對立。

    「進步勢力」的裂解

    不過這篇文章想聚焦的,是所謂的「進步勢力」在這屆選舉中裂解成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派系,彼此之間相互攻擊。這些相互攻擊激烈的程度,甚至更勝於他們對彼此間共通敵人的攻擊。隨著時序的推進,這些派系還在進一步裂解成更小的群體互轟。

    這裡講的「進步勢力」如果以台灣這十年的脈絡來看,大概是從2012反媒體壟斷運動開始集結,到2014年的318學運趨於成熟,2016年的總統與國會大選算是進步勢力團結的高峰。

    這股力量促使2014年柯文哲靠素人參政的身份選上首都市長,2016年民進黨第一次在國會過半,也促使了以時代力量為首的「第三勢力」成型。

    但是隨著民進黨的全面執政,這股「進步勢力」也開始隨著各種政策上的衝突開始裂解。第一次比較大型的分裂是柯文哲提出「兩岸一家親」的中國政策,開始跟民進黨政府分道揚鑣。

    隨著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提名姚文智與柯文哲競爭,更讓兩邊的支持者出現嚴重對立。柯文哲也在這次大選中組建「台灣民眾黨」,直言在這次大選中的目標就是要促成「藍綠不過半」。

    時代力量跟民進黨也從「一例一休」的爭議開始出現裂痕,這個裂痕到了今年(2019)年中,黃國昌爆料蔡英文總統專機上有國安人員夾帶私菸後檯面化,最後導致以林昶佐為首,主張親民進黨路線的時代力量黨員紛紛退黨。

    除此之外,過去被歸類在「泛綠陣營」鐵票的「台派」(舊稱獨派)也出現裂解。隨著今年初民進黨初選賴清德的失利,一部分賴清德的支持者在選後開始緊咬所謂的「論文問題」不斷質疑蔡英文的學歷與道德操守,進一步組織了「喜樂島聯盟」嘗試推出呂秀蓮角逐總統,最後因為連署人數不足門檻提名失敗。

    上面所舉的幾個例子是檯面上比較大的裂解,除此之外在過去進步力量的「同溫層」中,還發生更多小規模的裂解。像是針對「中國對台灣發動資訊戰是不是假議題?」在今年年中就有兩派立場上都擁護台灣主權的人馬在一陣廝殺後化友為敵。

    特別有趣的是作者近日觀察到,針對近日香港「反送中」抗爭中出現的衝突,就連立場同為「右派自由主義者」的同溫層都出現分歧。一部分的自由主義者站在反對威權的立場譴責香港警方,但另一部分則基於右派反對社會動亂的保守性格譴責抗爭群眾。

    同樣的裂解也在「左派」發生,支持台灣獨立的左獨派認為香港的抗爭是對中共極權政治的反撲,但支持兩岸統一的左統則認為香港抗爭是歐美帝國主義煽動的陰謀。近日甚至有過去長期耕耘性別議題的左統派大學教授,出言譏刺香港遭受警方強暴的年輕受害者,引發性別議題同溫層的一陣論戰。

    雖然左統派在國家認同的立場上與大部分的「進步勢力」並不相同,但過去在大大小小的社會議題上雙方都會合作,甚至就連318學運的場子裡,都可以看到左統派主辦的街頭論壇。但左統派過去和其他進步勢力點滴累積的合作基礎,在今年也迅速地流失。

    隨著各種分裂,「英粉」、「柯粉」、「昌粉」等等亂七八糟的分類名詞也應運而生,隨之而起的「英癡」、「柯屁」、「加蔥力量」種種五花八門的罵人名詞也紛紛出籠。從這些現象,都可以看到今年幾乎可以稱為進步勢力的「裂解年」。

    這種神秘的現象如果我們從神秘主義的角度,或許可以用土星與冥王星合相帶來裂解的力量加以解釋。但如果我們站在世俗的角度,又要怎麼解釋過去站在同一陣線的戰友,今年卻紛紛反目成仇,互相撕破臉的奇妙現象呢?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過去曾有一篇分析英國在脫歐之後政治陷入迷走狀態的文章。認為英國脫歐的困境主要是因為各個脫歐勢力對英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各有各的遠景規劃,各派之間只有在「脫歐」這件事情上有共識。

    所以在脫歐公投過關後,各派互相牽制,導致英國無法凝聚出一個有共識的脫歐方案,讓英國政治空轉至今。

    台灣進步勢力近年來面對的困境,其實也近似於英國的脫歐派。在2016年進步勢力之所以能夠上演大團結的高潮,原因是出在當時各派面對馬英九推動的政策都有所不滿。這也讓國民黨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成為了進步勢力跨派系的共通敵人。

    當時一句流行的「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正好可以作為那個時空背景的最佳註解。

    但是在國民黨真的被打垮之後,進步勢力的每一個成員,都夢想可以在嶄新的政治環境中大施拳腳。這股對「新政治」的期望,便是後來造成進步勢力裂解的動力。

    以支持喜樂島的台派為例,他們認為民進黨既然全面執政,理應透過行政跟立法對國民黨在威權時期的作為進行全面清算。同時還給在他們眼中是由於「司法迫害」而入獄的前總統陳水扁清白。甚至是更進一步推動正名制憲,直接把國號改為台灣,廢除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啟動建國程序。

    因為蔡英文都沒有做到上述提到的任何一點,因此在這些台派的社群中,不乏認定蔡英文已經被中共收買的陰謀論在私下流傳。至於後面引爆的論文案,便是這股不滿在找尋一個借題發揮的突破口。

    至於立場偏向左翼的進步勢力,則是不滿民進黨政府在社會議題上不夠「進步」

    。像是勞權支持者抨擊蔡英文無法堅持「一例一休」保障勞工權益;環團認為政府在空汙等環境議題上做得不夠多;又或是黃國昌的支持者認為,蔡英文上台後沒有大刀闊斧的剷除國安單位裡的黨國官僚,所以概括承受私菸案帶來的政治損傷也只是剛好而已。

    而偏向右翼自由主義的人則認為政府在掃除市場障礙、開放創新上做得不夠。不滿政府壓抑房市,管制共乘平台、外送平台。無論左翼還是右翼都認為政府在「改革」上做得不夠,所以都口徑一致地批評民進黨政府。

    原本這在民主國家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妙就妙在政府也不是真的沒有在改革。年金改革、轉型正義、推動同婚還有功敗垂成的一例一修,都激起了不同的保守勢力相互團結。

    保守勢力的團結跟進步勢力的裂解,在去年年底形成了所謂「反民進黨」成為全民最大黨,不只讓民進黨輸掉了縣市長大選,也讓進步勢力提出的公投全軍覆沒。

    一朝權在手,就能令來行?

    民進黨作為執政黨,被民意監督批評是正常的現象。有趣的是這些「批評」的基準,是各個派系將自己理想中的政策「願望」投射到現實的政策上,再去批評願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又由於每個派系的願望都不相同,甚至彼此矛盾,於是在罵完民進黨後,各派系間就開始互罵。隨著互罵逐步累積彼此間的仇恨值,最後開始刪臉友老死不相往來。

    如果我們認真思考,其實這些爭吵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

    完全執政,就能「徹底執行」某個立場的政策。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就可以明白這樣的觀念太過於一廂情願。我們前面說過民進黨在2016年全面執政,是因為進步勢力的整合,但組成進步勢力各派眼中的「進步」完全不同。像是左翼跟右翼主張的「進步」政策,其實都是對方眼中的「反動」政策。

    又像是關注性別議題的人,不忍心看到有同志等不到修法就過世;然而關注台灣獨立運動的人,同樣也不忍心看到台獨運動的前輩看不到台灣獨立就過世。就算我們不看改革訴求彼此矛盾的情況,在改革能量有限的狀況下,推動某個領域的改革,也一定會排擠到可以用在另一項改革的政治資源,影響另一項改革實行的速度。

    有人或許會覺得,改革不就是一聲令下,其他人照做就完成了?既然蔡英文選上總統,民進黨也是國會多數黨,改革理應不會遭遇任何阻力,怎麼需要耗費政治資源?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要忘記,就算民進黨在2016年勝選,台灣還是有接近一半的民眾,是支持跟進步勢力相對立的主張。難道我們能夠直接無視這些人的政治立場?或是換個角度想,如果為了「做對的事情」忽視反對改革的聲音硬幹,改革就能成功嗎?

    改革靠「做對的事」就能成功?

    恐怕事情沒那麼簡單,我們來舉個唐朝改革的例子就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歷史課本都有教,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最大的問題在於「藩鎮割據」。所以對唐朝來說「對的事情」指的當然就是政府要想辦法從藩鎮手中收回權力。在安史之亂後,唯一達成過這個目標的改革只有唐憲宗時期的「元和中興」。

    唐憲宗是依靠政府權力強行硬幹達成這個目標的嗎?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唐憲宗的爺爺唐德宗在繼位初期,也曾經想用強硬的政策要求藩鎮交出權力,最後激發了「涇原兵變」叛軍攻入長安,唐德宗險些被殺,從此之後對藩鎮只能採取消極姑息的態度。

    唐憲宗的爸爸唐順宗也曾經重用王叔文,還有國文課本上常出現的柳宗元、劉禹錫等人以「揭弊」的方式推動「永貞革新」,但只推行了146天就在藩鎮跟宦官裡應外合的政變下被推翻。

    唐憲宗一開始的改革也是採取強硬政策派軍隊硬幹,順利解決掉西川跟鎮海兩個比較弱的節度使。但硬幹政策用在真正有實力的「河朔三鎮」時就吃土了。西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承宗造反,唐憲宗動員全天下各地的兵馬剿了兩年,卻怎麼都剿不平。

    這個謎團後來被白居易揭開,白居易在西元810年上呈唐憲宗的奏章裡,揭露其他藩鎮其實都不想看到造反的藩鎮被消滅,因為大家都是利害關係一致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最後效忠中央的藩鎮都叫自己派去的將軍只要打幾場勝戰意思意思應付就好。

    而且大家發現戰爭拖長可以騙到中央分發的軍餉之後,更讓打假戰爭成了一門「生意」大家一起造假發大財。

    這時唐憲宗也發現如果繼續硬幹,最後反而會把更多節度使都逼去王承宗的陣營,最後重演爺爺唐德宗被叛軍趕出長安的慘劇。於是唐憲宗決定暫時裝孫子,替王承宗「昭雪」冤屈,說是政府誤會他了。

    但唐憲宗並非放棄改革,而是暗中累積資源,並且跟心腹智囊李絳研究藩鎮間的利害關係。終於在西元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時,成功利用藩鎮內部權力結構的矛盾,策反魏博大將田弘正(田興)轉而效忠中央。

    2015年的《刺客聶隱娘》,故事就是以唐憲宗時期魏博鎮田季安、田弘正等人的恩怨為背景。

    這次策反破壞了河朔三鎮間的利益共生,魏博的位置正好位於當時野心最大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還有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三者的中間。

    田弘正在日後的戰爭中,派軍支援中央政府力攻這三個節度使。最後吳元濟被捕後送長安斬首,李師道戰敗後被叛變的部下殺死,王承宗嚇得自動跟中央請降。

    唐憲宗終於真正平定各地節度使,成就唐朝最後一次大一統。但這次改革前後花了超過10年的時間,還經歷數次向既得利益者屈辱性的退讓(皇帝承認討伐造反的叛軍是「冤枉」他們)。

    其中最重要的策反田弘正這步棋,源自於唐憲宗的智囊李絳發現每個節度使死後,麾下部將都會為了「權力」跟「保命」這兩個核心價值而互相爭奪節度使的寶座。而中央改革的核心價值則是希望節度使能夠擁護中央的「權威」。李絳認為只要能用中央的權威,保障某個部將既得到權力又能保命,他就會轉而擁護中央。

    李絳的謀略便是用計調和雙方的核心價值,促使田弘正擁護中央,讓改革成功。

    可能有人會說:

    唐朝的節度使有軍權啊,現在台灣反對改革的人又不會舉兵造反,改革硬幹就硬幹有什麼好怕的?

    但我必須說,以現在台灣面對的內外形勢,政府如果為了改革硬幹,情勢將會比當年的唐朝更加危險。首先,我們是民主社會,不可能像過去威權時代白色恐怖那樣,把抗拒改革的人通通綁去淡水河槍斃;也無法像唐朝那樣派軍鎮壓後,把帶頭的人拖到長安的獨柳斬首示眾。

    再來,唐憲宗當時只要面對反改革人士的互利共生,台灣不只要面對同樣的情況,還要面對強大的外敵「中共」的見縫插針。

    藉機見縫插針的「統戰」

    這裡就要再稍微講解一下,什麼叫做「統戰」。

    大家雖然很常聽到統戰這個詞,但不一定真的了解他的意思。如果望文生義亂解,「統戰」很容易被理解成「中國為了統一台灣所進行的作戰」。但這樣的解釋是錯的,統戰是源自蘇聯的一種革命策略,意思是:

    把一切政府的敵人「統一」起來推翻政府。

    這也是毛澤東常說的「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現在中國「政協」的前身「政治協商會議」就是在國共戰爭時期中共的統戰組織。中共利用這個組織拉攏所有反對南京政府的人士,包括被國民黨打垮的前軍閥、國民黨內鬥落敗的失意政客、甚至是追求民主的自由派人士。中共先利用他們一起打垮南京政府,之後再藉著「鎮壓反革命」、「反對右派」、「文化大革命」種種名目分批處理掉這些利用完的人士。

    這一套具體應用在現在的台灣,就是中共會試圖拉攏所有對政府不滿的勢力。用虛幻的承諾跟一些資源,結合他們一起擊潰中央政府,讓台灣政局陷入混亂。這時在政府改革中吃虧的人,很自然會變成中共攏絡的對象。

    像是因為親共而備受爭議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吳斯懷,就是反對年金改革組織「八百壯士」的副指揮官,代表的就是不滿年金改革的勢力。其他像農會跟漁會這些政府改革的重點目標,同樣也成為中國統戰的重要對象。

    2018年有週刊揭露,統促黨積極佈局宮廟作為統戰據點,在這件事被揭發的一年前,民進黨在2017年為了改善空污問題推動的「減香運動」幾乎得罪了全台灣所有宮廟。

    雖然我們還無法證實某些宮廟接受中國統戰,是因為減香運動帶來的不滿。但從共產黨一貫的統戰戰略,卻完全可以解釋統促黨為何會選擇以宮廟作為統戰目標。

    但你要把中共滲透的問題,完全怪到那些因為改革而利益受損的人身上嗎?這個想法恐怕也有問題。如果我們今天期望台灣是一個民主的「國家」,難道不應該讓每個「國民」都覺得自己的願望跟理想有被實現的機會嗎?

    如果一個國家內的某個族群,他認同的所有理想跟價值觀都被其他人否定。這時境外的敵國對他伸出援手,承諾會協助他實現他的價值跟理想,這時能不動搖的人又有多少?

    不能硬幹要怎麼改革?

    談到這邊,有人可能會覺得難道因為這樣,我們未來就都不推動改革了?

    當然不是這樣。而是在推動改革前,我們要真正面對台灣社會「價值多元」的事實。所謂的價值多元,就是承認這個社會就是同時有進步跟保守、左翼跟右翼、甚至是不同的國家認同。

    如果所有的改革都是往單一的價值方向硬幹,不留任何餘地給不同價值的人,不只是撕裂這個社會,也是在幫中共之類的境外勢力製造潛在的合作對象。

    社會每個群裡都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與次要價值,雖核心價值無法放棄,但我們應該認清在核心價值之外,我們可以放棄次要的價值,讓社會不同群體彼此間有可以合作、交換的空間。

    以之前為了空汙問題推動的「減香運動」為例,環保團體的核心價值是「降低空汙」,宮廟的核心價值是「維護信仰」。

    更好的改革方式不是用行政命令硬要宮廟放棄拿香拜拜,而是尊重各宮廟的信仰,以傳統儀式請示神明。如果神明指示願意配合政策改採其他方式接受信徒膜拜自然很好,如果神明不允,那可以再研議用補助增設空污設備等其他方式處理。

    上述的方式,可能會引發某些人的不滿。這些人會想「宗教」只是一種人文活動,空汙卻是有科學證明的全球問題,為什麼推動空汙政策要遷就「神明指示」。

    問題在於,會這樣想的人本身就不相信傳統信仰,而這樣的想法等於是把不信傳統信仰者的價值觀,強硬要求相信傳統信仰的人全盤接受。

    如果「改革」是像上面這麼一個改法,也難怪改革會遍地荊棘,人民會撕裂崩解。就連唐朝有無上權力的專制君主,都要想辦法摸透他想改革的對象,爭取他們的「擁護」才能讓改革成功。

    就算你的價值觀是萬世不移的真理,你要怎麼寄望沒有無上權力的政府可以靠硬幹,強力的要不同的群體全面地接受你的價值觀。

    不只是空汙跟信仰的衝突,包括左派右派、獨立統一、進步保守等各種衝突也都是如此。擺出「漢賊不兩立」、「除惡務盡」的強硬態度彼此攻擊無助於推動改革,只會讓不同價值觀的人因為仇恨而彼此牽制。更會削弱台灣社會面對外來勢力挑戰的抵抗能力。

    以星座神秘學來說,今年的撕裂只是因為土星跟冥王星合相,到了明年就會過去。但真正要重新凝聚台灣社會不能寄託星座,必須要靠我們彼此願意放下「勝者全拿」的觀念,真正給不同價值觀的人合作的空間。

  • 元和中興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3-20 08:00:01
    有 42 人按讚


    #去梯言

    不想累死韓國瑜,該怎樣?

    公孫策

    表態參與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的前閣揆賴清德表示,期待與高雄市長韓國瑜(圖)有一場君子之爭,讓韓國瑜面臨「被參選」的壓力。本報資料照片

    立委補選結果,給國民黨的訊息只有一個:全黨只有一個韓國瑜能打仗,其他那幾個夕陽餘暉,全部加起來也沒韓國瑜一顆明星的亮度。

    橫在眼前的是總統大選和立法委員選舉,簡單說,還是要勞動韓國瑜南北征戰,七十三個區域立委都要韓國瑜去幫忙造勢,看板上也都是跟韓國瑜合照—總統候選人將成為隱形人,如果不是韓國瑜的話。那會是什麼結果?第一、那個總統候選人如果不能得到韓國瑜全程護駕,大概沒有什麼人氣可言,甚至不會當選;其次、韓國瑜肯定會給累死!

    問題來了,要韓國瑜主動去領表/登記黨內初選,事實上缺乏正當性,因為畢竟他才就職高雄市長未滿一百天。只有在柯文哲宣布參選以後,這個問題才得解決,因為柯文哲也剛當選(沒有第幾任的問題,市長當選人的權利義務都是四年)。這也是一直有人要逼韓國瑜表態的最主要動力—這股動力其實來自國民黨內,而非媒體。

    唐朝中葉以後藩鎮軍閥割據。中間僅唐憲宗「元和中興」能讓藩鎮聽命於朝廷。元和中興最重要的一戰是平定淮西,起初朝廷動員九道節度使十數萬軍隊討伐淮西,卻僵持兩年多毫無進展,宰相裴度對憲宗說:「都是因為諸將『心不一』,不能併力破賊,我願親自去到前線督師。」

    當時前線諸將就數唐隨鄧節度使李愬有勇有謀,他向裴度提出一個超級大膽的突擊計畫,裴度說:「打仗非出奇不勝,你放手去幹!」於是李愬利用一個大風雪夜晚,在手下將領以為「死定了」的情況下,攻進淮西的都城蔡州,然後裴度節制各軍,壓抑諸將爭奪地盤之念,撫平淮西人心。戰事結束後,諸將問李愬,他的勝利方程式是什麼?李愬答覆諸將的結論是:「如果一個小勝利就自滿,一次小挫折就灰心(衿小勝,恤小敗),哪還能立功?」

    國民黨去年贏了九合一選舉,於是一個個都以為鴻鵠將至,就是「衿小勝」,因為相對於總統大選,那只是前哨戰而已;而這次立委補選,就算小輸也無傷大局,卻一個個費盡唇舌要說成沒有輸,就是「恤小敗」—這些人是立不了功的。

    最重要的,如果沒有裴度,李愬的結局可能是陣亡,而諸將袖手旁觀。同理,韓國瑜也具備李愬的特質,國民黨人若不希望韓國瑜無功卻被累死,就該讓他放手出擊,同時得有一個「裴度」幫他搞定那些「心不一」的同志。

  • 元和中興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9-28 10:00:01
    有 276 人按讚


    老ㄕ小的時候
    ㄕ娘
    (再次強調,她是我娘,不是我那至今沒出現的娘子)
    買了許多國學著作
    比如
    道德經、論語(附帶大學、中庸)、唐詩
    然後跟我說:
    「挑一首或一段背給我聽。」

    一開始蠻簡單的
    唐詩的五言絕句字數不多
    論語中也有比較短的句子(如:巧言令色,鮮矣仁)
    老子......別提了
    它深奧到ㄕ娘後來都不大想去翻

    然後短的背完
    接下來只能背長的
    五言絕句(20字)換到了五言律詩(40字)或七言絕句(28字)
    然後是已經有點難搞的七言律詩(56字)
    終於有一天我必須恐怖的面對......沒有長度限制的樂府詩!

    啊啊啊啊啊啊啊!

    現在想到什麼李白的「蜀道難」
    其中有句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小時候的我是這麼哀嘆:
    「背唐詩,難過上青天。」
    (然後被ㄕ娘K)
    或是杜甫的「兵車行」,開頭幾句是: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我則念成:
    「昨天背,今天背,背詩背得快死掉。」
    (然後又被ㄕ娘K)

    總之小時候的我常要跟眾多唐詩古文奮鬥
    (千萬別說:
    「哇!這養成你文學基礎!」
    其實並沒有
    絕大多數的詩我根本背了就忘
    不過現在寫故事
    倒是真的會不小心召喚這些童年記憶
    然後得到些靈感)
    其中有一首詩光看名字就不想去背它
    那就是......長恨歌!

    對於小時的我,這詩名簡直讓我看了就想吐
    因為絕對霹靂無敵長,霹靂無敵難背啊!
    不過長大後
    不以背誦為目的的去讀長恨歌
    即便是個古文廢柴
    但閱讀起來沒太多障礙
    其中的愛情情節也頗有意思
    之後更注意到
    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在唐詩中留下大量著作的白居易!

    _________________

    按金魚姐的說法
    老白很囉唆!
    除了任何情境、任何事情他都能藉此寫出文章
    許多文章的字數篇幅也多到一個不行
    (長恨歌就有840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事實上
    老白不但文章長,活著的歲數也很長
    他活了約75歲
    然後經歷
    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共九代皇帝統治

    哇塞!
    怎麼老白任職的皇帝那麼多啊?
    因為中晚唐的許多皇帝
    要嘛短命,要嘛位置坐不長
    至於為何如此?
    那就要稍微交代一下了

    要說自安史之亂後
    唐朝皇帝對文武將相失去了信任感
    於是越來越倚重宦官
    當然
    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想倚重宦官
    因為後來這些閹人氣勢是越來越囂張

    那拿安史之亂爆發後成為皇帝的唐肅宗來說
    他本人很重用宦官
    因為當初就是身旁的宦官李輔國給他出主意
    叫他不要跟隨玄宗入四川
    而是北上靈武召集當地軍隊,自行登基皇帝寶座
    這才獲得了政治大權
    可是等到唐肅宗死後,由唐代宗即位
    他就十分不爽李輔國
    因為此時李輔國已經狂傲的說出:
    「大家(皇帝的俗稱)但內裏坐,外事聽老奴處置。」
    這擺明就是架空皇權
    把自己當成活的神主牌了!
    為了重奪權力
    代宗後來聯合另一個宦官程元振掛掉了李輔國
    之後有把企圖搞政變程元振流放
    算是小小的打壓宦官集團

    代宗下一任的唐德宗
    本來也是壓制宦官集團
    怎料
    在他任內爆發了「涇原兵變」
    也就是藩鎮開始作怪了
    而且這場兵變
    不但導致長安城被佔領,唐德宗還被包圍在一座小城中
    差一點被活活餓死
    等到這場亂事被平息後
    性情大變的唐德宗決定:
    「還是相信那票閹人吧,起碼人家部會想造反當皇帝啊!」
    於是宦官又一次被重用
    並掌握了中央的禁軍
    從此成為大唐中央政府的主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看接下來幾位皇帝的下場吧

    唐順宗
    意圖壓制宦官權力
    結果宦官趁他中風時,逼他下台
    使順宗只當了一年皇帝
    (而後宦官大肆謫貶對支持順宗改革的官員
    這就出現之前提及
    有柳宗元在內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唐憲宗
    因為晚年喜歡毆打宦官
    「疑似」被宦官掛掉!

    唐敬宗
    喜歡叫宦官陪他打馬球,或是晚上去抓狐狸
    (顧忌活在現代,這人大概天天夜衝吧?)
    然後不爽就扁宦官
    然後……被宦官掛掉了!
    在位僅3年,死的時候不過18歲。
    (在唐朝想活命的守則之一:別讓宦官不開心,就算皇帝老子也一樣!)

    唐文宗
    有鑑於宦官太囂張
    所以打算聯合群臣鎮壓宦官
    於是有一天他藉口說:
    「據說有甘露出現,我們一起去觀賞吧!」
    實際上
    文宗是想趁機集合所有宦官
    然後叫聚集在觀賞場地附近的伏兵衝出來砍爆這批閹人!
    誰知
    宦官非常機警
    他們才剛進會場就注意到:
    「有埋伏!」
    於是他們衝破了包圍網,反而綁架了文宗
    接著發佈命令
    誅殺了1000多位官員!
    這場「甘露之變」讓宦官勢力達到頂峰
    中央再也沒有勢力足以抗衡或推翻宦官集團
    唐文宗本人則在軟禁4年多後去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曾問我說:
    「政治混亂就一定歸罪宦官嗎?」
    誠然
    就算宦官不搞怪
    政治一樣會因其他原因而混亂

    可是在中唐時期
    宦官對唐帝國的衰弱責無旁貸!
    看看如此頻繁的更換權力寶座的樞紐
    每一次新舊交替就代表一次衝突
    衝突間難免就有耗損
    大唐中央的元氣也因此不斷地被消耗

    而且中央自己內部混亂
    也就沒有餘力平定藩鎮割據
    這也就是為何唐憲宗以後的皇帝
    無法再現元和中興時期能搞定藩鎮的原因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

    有道是: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以上述大部分被宦官搞死的皇帝
    我尚有一部分的同情
    但接下來的幾位皇帝,他們的死,只想讓我說:
    「你、活、該!」

    唐朝皇帝
    打從沒是硬要跟老子李耳扯上親戚關係
    就很崇信道教
    (老子表示:
    「關我啥事?我頂多是道家,可不是道教中人啊!」)
    而最初的道教
    無非就是讓人成為神仙
    而成為神仙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吃仙丹

    於是道士們
    成天把一堆重金屬物質丟到爐裡面
    燒成所謂的要你命三千……搞錯了!是長生不老藥。
    然後皇帝期待
    服下這堆比頂新集團食品還內容不明的仙丹後
    能夠羽化升天做神仙
    (老ㄕ曰:
    「恩,那就多吃一點,趕快上西天。」)

    這也造成以下幾位皇帝的處境

    唐穆宗,史載好服金石之藥,即位四年就掛點。
    唐武宗,吃了道士給他的「長壽丹」後中毒而死。
    唐宣宗因服食丹藥中毒,「疽發於背」,最終中毒而死。
    再加上前面提及的唐憲宗
    他老人家為何晚年脾氣暴躁成天毆打宦官?
    就是因為金丹吃太多,肝火過旺造成情緒控管不佳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前邊就說過
    每一次新舊皇帝交接之際
    就是權力動盪的衝突耗損
    許多官員
    可能前一刻還穿著朝服當高官,吃著火鍋唱著歌
    下一刻……突然就被貶官啦!
    更有些官員
    可能前一刻謫居荒郊野外,在某處遊歷發文個卡
    下一刻……突然就被賜死啦!
    當然
    也有可能鹹魚翻身,回到中央任職甚至當高官

    所以我們看到所謂的「韓柳元白」四人
    就是不斷的來回地方跟中央
    有時
    真的不是他們顧人怨
    而是中唐劇烈的權力更迭,造成他們官場的直升機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按此背景
    囉嗦的白居易,晚年竟然還可以跟一家大小吃飯享受著小確幸
    除了他能學習與苦境共處並找尋其中樂趣
    何嘗不是那個時代下的幸運呢?

    雖然端午節已發過一次
    還是讓謝金魚的文章
    再一次觀看
    大時代下不容易的小確幸吧

    http://gushi.tw/archives/1033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