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儲蓄險遺產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儲蓄險遺產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儲蓄險遺產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儲蓄險遺產稅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劉北元的保險世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後疫情低利率時代的保險新思維】 中央銀行日前即示警,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三大風險,包括高通膨風險、高公共債務、低利率,且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更為顯著,債務可持續性與經濟成長間的平衡,已成為重要課題。 但是,國人很愛用保單來儲蓄和理財,全球降息大風吹,金管會去年就已宣佈調降壽險保單利率。沒了高利...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宅大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宅大大分享會??? 日期:11月28號(星期六) 時間:早上11點-3點 地點:九龍區某大酒店 費用:每位$300 有興趣參加者,可先找宅管家留位 宅管家微信號:zdd_8686 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本視頻設有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字幕功能 操作提示:在右上角按CC鍵,再㨂選所需字幕便可觀看。 ...

  • 儲蓄險遺產稅 在 劉北元的保險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0 17:33:44
    有 99 人按讚

    【後疫情低利率時代的保險新思維】
    中央銀行日前即示警,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三大風險,包括高通膨風險、高公共債務、低利率,且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更為顯著,債務可持續性與經濟成長間的平衡,已成為重要課題。

    但是,國人很愛用保單來儲蓄和理財,全球降息大風吹,金管會去年就已宣佈調降壽險保單利率。沒了高利率的吸引,保費漲、利率降,錢要往哪裡擺?

    去年,金管會就已公布下半年保險業各幣別保單預定利率,繳費期間在3年以下的新台幣保單責任準備金,當時就已首度見到零利率,讓壽險業陷入憂慮情緒,今年又遇疫情攪局,日前央行更示警,不只通膨,疫情還引爆高債務、低利率風險。

    事實上,依據壽險公會統計資料顯示:民國110年1~3月壽險業總保費收入,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217,013百萬元,已經較109年度348,333百萬元減少37.7%,保費斷崖早已顯現。

    📌利變型保單市佔率有多驚人?
    但國人有多愛用保單來理財儲蓄?讓我們來看一下壽險公會的統計數據。

    據壽險公會108年度的人壽保險業業務統計資料,人壽保險分期繳費的保單中,契約第1年的保費收入總共是495,452百萬元,其中有高度儲蓄性質的利率變動型人壽保險的保費高達374,765百萬元。也就是說,2019年那一整年,壽險公司賣出的人壽保險契約保費收入中,利率變動型的保費佔了75.6%,利變型保單為國人最愛。

    📌保守與穩健是青世代的理財重要特徵📌

    宣告利率的調降,必然會導致一定的族群退出儲蓄險的市場,但根據《Cheers》雜誌公布《2019年青世代理財調查》,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台灣25歲~45歲的青世代理財行為的風格偏向保守與穩健。

    再加上,儲蓄與保險是一般人最常使用的理財工具、利率的調降是全球性的市場因素,這些以保守穩健為主的理性投資者,是否會逆勢追逐高報酬率而完全放棄儲蓄險?值得觀察。

    📌減少資產流失,也是一種理財行為📌
    理財,除了積極獲取報酬之外,防止資產流失也是一種理財邏輯,稅務規劃就是一種防止資產流失的方法。保險在稅務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首先,在申報所得稅時,每人每年可列舉扣除24,000元的保費,包含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所支出的保費都可以算在內。
    其次,儲蓄險的生存給付,依照所得稅法規定,可以免繳所得稅,但必須全額納入基本所得額計算年度基本所得,全年基本所得額超過670萬元才需要繳稅。這種稅負計算方式比起定存來說,是優勢十足的。

    📌投保人壽保險可以節遺產稅?📌
    再者,利變型保單若有提供死亡給付的保障,這部分是否免繳遺產稅?雖然法律有規定,保單指定受益人的死亡保險給付免遺產稅,但是,若有人是衝著這個稅賦優惠來買保險,實務上國稅局是會將保險給付算到遺產總額中課稅的,最高行政法院也支持國稅局這樣的做法,因此,切莫對此存有任何幻想。

    📌資產保險化,保險資產化📌
    在保險市場上,透過保單指定受益人的機制,建立資產傳承管道,是人壽保險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其實,這樣的規劃,不僅僅是傳承資產的單一功能而已,它也具有理財方面的功能。
    保戶透過購買人壽保險,是將自己的實體金錢資產,轉換成保險契約上的一種權利,這個過程叫做資產保險化,投保後保險成為資產的一部分,這叫做保險資產化。

    資產保險化後,現金轉變成保險契約上的價值,享有一定利率計算的增值、可以成為跟保險公司借錢的擔保品、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取回來自用應急或養老。
    換言之,在還沒離開世界以前,人壽保險具有極高的自益性,但在離世之後,保單預設的財務槓桿會發揮作用,將數倍於保費的金錢提供給受益人,發揮資產傳承的效果。

    📌善用受益人指定的功能,遺愛人間📌
    受益人的指定,除了一定親屬之外,按照法律規定,保戶是可以指定給任何他想要給的人,可以指定給沒有婚姻關係的同居人,因為這樣身份的人根本沒有繼承權,只能透過保單來提供保障;或者也可以指定公益團體為受益人,遺愛人間。

    保險的理財功能,有積極面,也有消極面,但在此提供讀者一個觀念:投保人壽保險,因為商品本身就具有儲蓄的性質,便是將資產保險化。

    資產的管理方式脫離民法,改用保險法,這種法律關係的改變,是保戶該去重視的核心觀念,是一種資產管理的藝術。

    如何發揮最大效果,端看財務管理技術了。

    (作者/北宇管顧公司總經理劉北元)

    ps: 不曉得大家看了有什麼心得呢?也有同感嗎?歡迎留言告訴我:這一年你所遭遇到的酸甜苦辣吧~

  • 儲蓄險遺產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4 07:53:26
    有 29 人按讚

    「人生必學的理財八堂課003-稅務」​

    正巧到了報稅的季節,鋒哥篇章設計的真是符合時事,這邊鋒哥跟我們介紹了最大宗我們需要知道的稅務概念。​

    #綜合所得稅​

    綜合所得稅=年總收入- 免稅額- 扣除額- 基本生活費差額= 綜合所得淨額。​

    我的所得稅試算書是將總所得先扣掉薪資扣除額,才變成上面表格年總收入(綜合所得總額)。趁這次,認真研究一下報稅通知書,滿有趣的。​

    綜合所得稅要注意的就是節稅的部分,我們可以透過扶養、捐贈、醫藥及生育等等來節稅,其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是「買房:每年每戶可折抵扣除額30萬。」也就是說,如果所得很高,可以考慮用買房來節稅。​

    另一個重點是:200萬,如果兼職收入> 200萬,可以考慮是不是要開公司來節稅。一間公司的花費一個月大約是4000-5000,一年大約是6萬。在我們採取行動之前,就必須先想好。​

    比如說,上架線上課程,突然爆紅收益超過200萬,那必須要再拿到錢之前先辦理好,如果一但匯入帳戶,所有的錢就會變成本年度的所得,也會依照稅額比例去換算,就無法透過其它方式節稅了。​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有幾個情況是必須要繳交補充保費的,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執行業務收入> 2 萬元,如果可以請合作單位分批次給,每個月低於 2 萬元,那會是一個解法。​

    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股利所得,如果配息> 2萬,也會需要繳交補充保費,但是除非金額極大,不然為了不繳交補充保費去不買股票,好像也說不過去XD。​

    鋒哥在課堂上有算給我們看,結果大約是要買14.9張以上的0050,才有可能超過配息的限額,可能我要很久以後才要擔心這件事XD。​

    #贈與及遺產稅​

    其中比較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幫兒女買儲蓄險,務必要先贈與,不然如果父母死亡,就會變成「遺產稅」。​

    如果想要贈與房子,採取「附有負擔贈與」也就是連同債務一起贈與,也就不用繳交這麼高的贈與稅。貸越多繳越少。​

    #繳我們該繳的不繳不該繳的​

    節稅固然重要,但是逃漏稅的罰則非常高,盡量不要嘗試走偏門小路想要省錢,最後可能會損失更多,這個在開公司可能比較常見。​

    總結來說,或許我們現在還不會到需要考慮節稅的時候,但是事先了解也知道資源在哪邊可以查詢,會是很重要的事。​

    鋒哥說,「對於稅務,一定要超前部署!」​

    #稅務​
    #人生必學的理財課

  • 儲蓄險遺產稅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5 16:00:56
    有 174 人按讚

    【從負債到無債!】
    她靠1款保單魯蛇大翻身,連定存、股票、醫療險都有了。

    #保險二三事 #理財 #保險 #儲蓄險 #醫療險 #魯蛇
    👉 更多保險新訊:https://reurl.cc/pmylWZ 👈

    ➡要保人比被保險人先過世!遺產稅、保單怎麼辦?
    https://ctee.com.tw/wealth/tutor/427273.html
    ➡單靠儲蓄險賺幾十萬 內行曝「生財之道」!
    https://ctee.com.tw/news/insurance/428696.html
    ➡要保人≠被保險人 小心節稅踢鐵板
    https://ctee.com.tw/wealth/tutor/420048.html